- 相關推薦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通用1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鄭和遠航》教案設計(通用1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月略寫的作用。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過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 讀懂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2 感受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作業:抄寫詞語,擴展練習1組詞,根據本課寫一則讀后感。
板書: 鄭和 第一次 揚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戰勝兇險
遠航 二——六次 開拓 探索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揭題導入
2、檢查自學效果。
3、理清課文條理。
一、揭題導入
在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航海參家,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87年,比麥哲倫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說叫鄭和。(板書課題)
你對鄭和知道多少,來說說看。
二、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派遣太監魁梧抱拳扶老攜幼
瓷器脫韁野馬撕裂威脅
2、指名讀。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聲調是第二聲,不是第三聲。
字形:“拳”上半部分兩橫,不是三橫。
“魁”的“鬼”的“豎彎勾”要寫得大一些,是一個半包圍結構的字。
3、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4、指導分段。
(1)課文哪幾個小節,寫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內容?(第1~5自然段)
(2)課文的第6~7自然段又寫了什么?
(鄭和下西洋的次數和意義)
(3)學生劃分段落,歸納大意。
5、同座位互讀全文。
三、指導書寫
1、撕:左中右結構的字,結構要緊湊。
2、魁:半包圍結構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寫得小一些。
3、監: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描紅和臨寫。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月略寫的作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受鄭和與我過古代人民為促進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為振興中華而發奮努力的情懷。
一、復習舊知
聽寫詞語。
派遣魁梧扶老攜幼脫韁野馬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段(第1~5節)。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蘇州府劉家河碼頭)
(2)自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寶船”?
交流,反饋。
(①這些船大,最大的長150米,寬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針、航炸彈圖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設備,這些都是能遠航的條件;③船上載著瓷器、絲綢和茶葉。)
(3)將近中午,鄭和登船準備起航,自讀第三自然段,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什么?
(鄭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師:這是一個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該怎么通過讀來體現?
訓練學生朗讀。
過渡:寶船起航了,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這些都是我們關心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學4、5自然段。
小組交流。
①抓住體現各國人民友好態度的詞語。
②訓練學生在讀中表現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現海上風險浪惡的句子,從中你體會到什么?邊談邊讀。
④還有什么困難?這種驚心動魂的場面你能表現出來嗎?
訓練朗讀。
⑤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了什么認識?
生各抒己見。
2、講讀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
這時你對鄭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回顧全文
1、你能談談鄭和遠航的意義嗎?
(具體的內容可以從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的遠航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反饋。
四、課堂總結
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再讀到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幕,還能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業
有感情朗讀課文
寫一則讀后感受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2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綠線內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感受鄭和第一次遠航的過程的“壯觀”和“友好”。
2、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在課時劃分和教材處理上并沒有局限于課文脈絡的劃分和事情的發展,考慮到學生閱讀敘事性課文時,注意的焦點是事情的結果和曲折的情節。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引下,本次設計讓學生從感悟遠航的目的出發,將語言材料通過學生想象還原成一個個真實的場景,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在情境中品味語言,在情境中感悟鄭和遠航的意義。
[設計思路]
1、從遠航的目的'和成果入手,直接品讀第四自然段感悟交往的“友好”。
2、假借西洋諸國君民所見所聞,去描述鄭和遠航的規模,溯源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船隊的規模宏大,“寶船”的雄偉壯觀;并在具體的情景再現中,通過理解關鍵字等多種方式理解成語。
3、通過描述返航場面,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啟航”場面,感受“人山人海”的壯觀場面,拓展練習場面描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就題質疑,感知“遠航”
1、知道中國的航海節是哪一天嗎?
為什么把7月11日設立為“航海節”呢?(師:紀念鄭和遠航,宣傳海權意識。)
2、板書:鄭和
用一句話說說你了解的鄭和。(課件播放鄭和遠航的錄像,點明遠航的巨大意義和影響。)
板書:遠航 齊讀課題。
鄭和為什么要遠航呢?讀課文找答案。
【設計意圖:從中國航海節的設立到鄭和的介紹影片,在學生心中樹立古代中國英雄形象。這里不用西方航海家對比引出課題,是為了突出中心人物。留待下節課比較,強調鄭和遠航的意義】
二、檢查預習,疏通課文
1、認讀字詞。
指名讀:哪些字讀音和字形要提醒同學注意?
人山人海 迎風招展 雄偉壯觀 浩浩蕩蕩 規模宏大 炫耀武力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名揚海外 狂風呼嘯 奔騰咆哮 鎮定自若
嚴待以待 化險為夷 碼頭 派遣 瓷器 抱拳 贈送 撕裂
2、抽讀課文
出示“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等長句子,練讀句子的停頓與節奏。
【設計意圖:檢查預習的情況,促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書不讀熟不開講,書不讀透不開講。”課文較長,只有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才能將“讀”和“悟”引向深入。】
三、重現情境,感悟“交往”
過渡:鄭和奉皇帝之命下西洋遠航去干什么?從課文哪兒看出來鄭和遠航與這些國家往來是友好的?
1、體會鄭和友好,初感船隊之壯
(1)讀第4自然段,思考:鄭和遠航的船隊所到之處,這些國家的君臣、百姓、商人對船隊是什么態度?
假如時間能倒流,600年前各國國王大臣眼中的鄭和船隊是怎樣的?假設你是這國家的地方官員,看見海面上出現一支“無敵艦隊”,你怎樣向國王報告情況?
出示第2自然段
怎樣用具體數字說明?(“兩百多艘船只”、“六十二艘大船”、“長148米、寬60米”、“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
練讀第2自然段,體會數字說明的好處
(2)看到如此浩浩蕩蕩的船隊,很多國家就會如臨大敵,驚惶失措,準備打仗,但這些國家的君臣都表示熱烈歡迎,這是為什么?
出示:“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國書遞交給國王……都表示熱烈歡迎。”
鄭和代表明朝向各國君臣說明來意,會怎樣說?各國國王可能會怎樣說,怎么做?
讀出鄭和的友好親切,讀出各國君臣的歡迎態度。
【設計意圖:船隊的“規模宏大”從屬于遠航交往的目的。因此學習整個段落時,將感悟“友好交往”作為主線,將感悟“規模宏大”作為串珠,回環往復,從不同角度體會,并通過朗讀深化感悟】
2、體會百姓友善,再悟船隊之壯
(1)說一說:老百姓也知道明朝的船隊來了,在海邊勞動的漁民會怎樣向家人描述見到的情景?
提示學生:百姓不用具體數字描述,用比較的方法來向家人說明。舉例:把長148米的寶船與村里的房子進行比較。
(2)演一演,引出理解“扶老攜幼”:村中的老奶奶聽說海邊有大船隊會怎樣,家中的小孩子聽到有新奇的“寶船”會怎樣?
出示:“老百姓聽說明朝……也都扶老攜幼……爭相到海邊觀看”。說說“扶老攜幼”可能——是什么意思,分組查“攜”字和查成語,驗證想得對不對。
師小結理解該詞的方法: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字,先猜再查,前后比對。
練一練,拓展理解“驚嘆不已”:出示“他們面對那些從未看見過的空船,個個驚嘆不已。”理解“驚嘆不已”,先猜,再查“已”,最后說成語意思。
(3)贊一贊:各國百姓面對“寶船”會不停地說些什么?
如果你是當地百姓你會怎樣贊美眼前的船隊、船員、鄭和背后的明朝?
如果你是鄭和的侍衛翻譯,你會聽到哪些驚嘆?
讀一讀:讀出百姓的好奇、驚訝、贊嘆。
(4)感受貿易繁榮、感受民間交往
百姓歡迎鄭和船隊不光因為船隊規模宏大,使者親切友好,還有什么原因呢?
讀第4自然段中交換買賣產品的片斷。
【設計意圖:本板塊教學,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把文本化為情境,體會鄭和遠航的壯觀,體會交往的友好。借各國君臣、百姓之眼重現友好交往的情境,借西洋各國君臣、百姓之口盛贊船隊規模宏大,貨物之豐。同時,將學習理解詞語和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巧妙地結合起來,既不回避起始課時的字詞教學,又以字詞理解促進語段感悟,一舉兩得。】
四、拓展延伸,感悟“啟航”
過渡: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達阿拉伯海東岸的國家“古里”。停留一段時間后, 1407年夏天鄭和船隊準備返航。
1、思考:“古里”人民會不會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為鄭和的返航送行祝福,為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那鄭和在劉家港揚帆啟航,明朝官民送別時是怎樣的情景?當時,你就站在岸上為船隊送行的人群中,會對鄭和、對船隊怎樣歡呼,如何祝福?
3、那么鄭和又會怎樣向西洋的這些國家告別返航?
依照第三自然,描述返航時的場面。
讀一讀,體會鄭和的友好,人民的祝福。
4、作業:描寫一個送別場面,把送別的情景寫具體。
【設計意圖:這一段的處理將返航與啟航連通,暗示鄭和下西洋不止一次。同時描述返航場面就是對啟航情景的再現。引入新情境,把對友好交往的感悟提升到運用的層面,深化學生的感悟,豐富學生想象。】
[板書設計]
鄭和(友好親切)遠航(規模宏大)
各國君臣 迎
百姓商人 看 贊 換
第二課時(驚險的遠航壯舉)
教學內容、過程簡介:
1、學習“戰勝艱險”一節,聯系“揚帆啟航”一節,深入體會船隊裝備精良(當時最先進的導航設備——羅盤,規模宏大,體會鄭和的英雄壯舉,感悟國家的強盛。)
2、學習第二段,通過數字說明,聯系“戰勝艱險”一節,想象“再次啟航”感悟鄭和遠航時間之久,范圍之廣,影響之深。
3、理清課文脈絡,復述課文。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3
一、課前思考:
我們研究的子課題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這一學期我們這個課題研究的是在預習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在預習中,自己提出問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我覺得《鄭和遠航》很適合上課題課。
選《鄭和遠航》這篇課文,一是我們在期初分析整冊教材時,就認為這篇文章適合上我們這學期的課題研究課。二是我覺得學生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只要一看課題,就很容易的會產生出很多問題,問很多為什么。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發,學生上網去尋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熱情會高漲,這樣,學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長知識,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成就感,當然,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容易達到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設計:
(一)、導入 :
1、老師請大家做個知識競猜:
(1)、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是誰?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題:
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大家都為我國有鄭和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彪炳史冊的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板書課題:26、鄭和遠航。
3、啟發學生提問:你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老師請幾位同學起來一人讀一自然段,大家認真聽,認真思考。
(一方面老師可以了解大家的.預習情況,一方面學生能認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2、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3、提示: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
4、指導分段:假如讓你把課文分成兩段,你會怎么分?請速讀思考。
5、指導理解詞語:文章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來描寫鄭和遠航,如萬里無云,鎮定自若等,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三)、總結:我們這堂課初步了解了鄭和這個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課文讀順了,詞語也理解了。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預習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業 :
(1)、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做得好的同學的材料老師將放到老師的個人網頁中的學生天地欄目里。
(2)、繼續朗讀課文,如果發現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研究,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討論,相信大家會繼續努力的。
三、課后反思:
1、通過上這堂實驗課,我覺得我們的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我們現在提倡學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提倡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我們的課題就是建立在這種理念基礎上的。學生學習一篇課文,一看到課題,肯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我們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高效地找到答案解決問題。學生自主去學習探究到的知識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學習《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我覺得學生由于讓學生在預習中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如鄭和為何要遠航,鄭和遠航的出發地哪兒,為什么要選擇這一地方,鄭和遠航順利嗎?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至于鄭和出生的時間、地點,鄭和的家庭情況等學生都搜集到了,學生通過上網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也提高了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
2、學生在預習時,老師的點撥引導要到位。學生在搜索信息時,由于網上的信息大,學生要學會速讀,要學會篩選,要學會概括,到把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有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學生上網前交代這次時間緊張,根據平時學生上網的一些不足之處,及時提醒學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網比較快捷,二要提醒學生閱讀的速度,三要提醒學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話概括。所以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的資料很多,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滔滔不絕,連我都有些不敢相信,這都是我的學生嗎?看樣子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3、這節課我布置有作業 是:
(1)把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在電腦上建個人物介紹文檔;
(2)繼續朗讀課文,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產生新的問題,然后繼續去探究。作業 的布置緊扣課題研究,不同于一般情況下的作業 ,有的學生覺得很新穎能完成,有的學生是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處理這種作業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進一步去認識鄭和,還有就是為今后學習作了鋪墊。
現在我們這一課題研究剛剛起步,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能在網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經過處理,在課堂上當堂顯示出來給大家看,大家共同解決一些難點、重點。要能達到這種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斷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4
學習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 通過讀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 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難點:
通過讀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板書:
鄭和遠航
揚帆起航
友好交往
戰勝兇險
學習過程: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1、聽寫詞語,小組長批閱。
2、學生默讀課文,練習分層。質疑: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稱為寶船?自學1、2、3自然段。
3、指名朗讀第一層,體會體會船的雄偉壯觀和鄭和的威武雄健。
4、小組討論學習第二層和第三層:
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又遇到了那些兇險?他是如何克服的?
5、交流描寫友好交往的'句子,想象當地的百姓看到規模宏大的船隊,會說些什么?從而理解“驚嘆不已”。
6、說說文中的“兇險”指的是什么?(險惡的風浪、海盜的襲擊)
7、出示:狂風呼嘯者,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句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學習提示:從哪幾句話中可以感受到環境的險惡?作者這樣描寫的目的是什么?“化險為夷”一詞在文中指什么?(參考《補充習題》)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8、小組內練說: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9、學生質疑:鄭和遠航共有七次,課文為什么只詳細寫了第一次?
10、齊讀最后一小節,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體會鄭和頑強探索的可貴精神和滿腔熱情的赤子之心。
11、課外閱讀《小鄭和造船》(見《補充習題》第五題。)
1、了解學生字詞掌握的情況
2、默讀課文第一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為三層。
3、指導朗讀:1405年7月11日,鄭和第一次遠航。體會船的雄偉壯觀和鄭和的威武雄健。
4、小組學習,教師巡視。
5、全班交流,教師點撥:當地的百姓看到規模宏大的船隊,會說些什么?指導朗讀。
6、過渡:這次航行不僅有“彩旗”和“歡呼”,歡迎和贊嘆,也充滿了兇險。
7、點撥:再讀第三層,想象當時的場景,你想說寫什么?
8、指導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9、學生討論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要略寫其余六次遠航?體會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10、課堂小結:課文詳細的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11、布置作業:課外閱讀《小鄭和造船》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5
【設計理念】
《鄭和遠航》是一篇寓人文性與思想性于一體的文章。本設計確立了“以文本為本,緊扣說些訓練”的理念。憑借語言載體,讀寫結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走近鄭和,走進鄭和遠航這一偉大事件,讓課堂充滿濃烈的語文味。感知鄭和的勇往直前、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追求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鄭和“啟航”時的雄姿英發。
2、以學定教,憑借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通過情境、討論、朗讀、補白等多角度的閱讀感悟,引領學生走近鄭和,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初步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能聯系具體的語言環境,初步了解鄭和遠航的經過,感受鄭和遠航時“啟航”的雄姿英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學習
出示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圖片:你們猜一猜這個圖片講述了哪一歷史大事件?(指名學生說一說。)
美國學者路易斯·麗瓦塞斯曾評論道:“鄭和船隊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是一支舉世無雙的.艦隊,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是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學完課文,相信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課題 鄭和 遠航 簡介鄭和的生平
3、討論交流自己對課題的理解
(1)本篇課文寫鄭和什么時候遠航?從哪兒出發?經過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鄭和帶了哪些人、哪些物去遠航的?
(3)遠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
(4)鄭和遠航有什么意義和影響?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理清脈絡。
1、默讀全文,找出生字新詞,憑借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學生自主活動,掃除閱讀障礙。
理解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字音準確,停頓正確
3、了解學生讀文情況
4、朗讀思考曾提出的相關問題
5、指名按自然段讀文,引導學生理清脈絡。
第一段(1—5)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
(1)揚帆起航
(2)友好交往
(3)戰勝兇險
第二段(6—7)簡要介紹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與影響。
三、緊扣結尾,品讀感悟,情文相生。
(1)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間交流。
(4)交流閱讀收獲。
(5)抓住相關詞語,朗讀體會對鄭和遠航這一偉大壯舉的贊美和對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的贊頌。
7、精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文。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來,用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
(2)四小組討論交流:場面之壯觀,規模之宏大。
(3)指導朗讀,齊讀這兩個自然段。
(4)場面的壯觀,規模的宏大,都是鄭和出場的背景。鄭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用o圈出來。指名回答后讀第三自然段。
(5)此時,人們眼中的鄭和是怎樣的?請用四個字的詞語來概括。體會“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的內涵。人們對鄭和寄予了怎樣的希望?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6)體會“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7)指導讀圖:圖上的兩個人,誰是鄭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會怎么說?
8、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揚帆啟航”的情景。
四、總結,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習字冊。
2、搜集和閱讀有關鄭和的資料。
五、板書設計:
鄭
和
遠航(規模之大 時間之長 范圍之廣)
揚帆啟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寶船) 船大 雄偉壯觀
船隊 浩浩蕩蕩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6
一、課時教學目標界定: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詞語的分類理解,從而理清課文層次,了解課文大體內容。
3.在朗讀和想象的過程中,體會鄭和第一次遠航時的壯觀場面,激發并培養學生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設計板塊:
1.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2.分類理解新詞,脈絡一目了然。
3.探究學習“揚帆遠航”。
4.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圖片、文字)
四、教學流程及設計目的:
(一)、激情導入,走近鄭和。
1.教師導語引入:由現在出國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國出海之艱難,從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遠航的故事,隨即出示鄭和像。
2、出示課件:走近鄭和
鄭和,本姓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歲時,鄭和入宮做太監,后提拔為內官監,賜姓鄭。鄭和體貌豐偉,聰明好學,機敏善辯。他入宮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為“三寶太監”。
1405年鄭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當時的西洋是指現在的文萊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帶。鄭和下西洋,比其他國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鄭和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一千多噸,船隊總人數達二萬多人。
讀了這段材料以后,此時,你有什么感受要說說?
[導入部分,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鄭和產生一份敬仰之情,通過“讀材料,談感受”,拉近了學生與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進行平等有效的閱讀對話做好了必要的鋪墊]
(二)新詞分類理解,脈絡一目了然。
1.提出初讀要求,指導學生充分讀書。
2.在學生充分初讀之后映示文中新詞:
派遣(qiǎn)
魁(kuí)梧(wú)
健步
浩浩蕩蕩
贈送
絲綢
瓷(cí)器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A、指名讀,相機正音。
B、這些語詞,你能在課文中理解它們嗎?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將上述詞語放入三個方框中。
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把這些詞放在三個方框中,分成這三類呢?
4.試試為每一類有關的內容加個小標題。
(揚帆遠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5.映示課文框架圖,幫助學生理清全文脈絡。
〔本板塊教學,將學習理解詞語和理清文章段落層次巧妙地結合起來,既不回避起始課時的字詞教學,又盡量高效省時,一舉兩得。〕
(三)學習“揚帆遠航”。
1.教師以繪聲繪色的描述,引出課文第三自然段,課件映示。自由讀,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當時的情景。
2.指名朗讀或扮演鄭和進行表演再現。(選哪一種方式匯報,由學生自主選擇。)
3.假如時間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為船隊送行的人群中,當時你們會對鄭和、對船隊怎樣歡呼,如何祝福?
引導學生讀一讀第1、2自然段后再展開想象。
4、此時,假如你能和鄭和相見,你會有哪些問題想問問他?
【這一置疑的巧妙之處在于讓學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質疑,與文本進行近距離對話,至于學生所提出的
問題,教者根據問題類型和內容,或扮演鄭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節課探究解決。】
(四)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抄抄詞語,讀讀課文會讓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師想讓大家自己來設計作業,然后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設作業樂園”
發放“自主自設作業樂園”卡。
【這一設計旨在讓學生走出接受性作業的圈子,喚醒自主意識,自主設計作業內容,自主設計作業類型和形式。】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7
教材簡析:
“有志竟成”組單元的一篇,重點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全文可以分為兩段,第一段主要寫鄭和率領船隊第一次遠航的情況。第二段簡要介紹從1405年到1433年有過七次遠航,促進了我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交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整體感知課文,初步了解鄭和七次遠航。
教學內容:
一、激趣導入。
二、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完成課后習題1、2。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課文結構。
四、出示資料,了解鄭和七下西洋。
五、布置課后作業:搜集有關鄭和的更多資料看一看。
第二課時
目標預設: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教學難點: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教學準備:幻燈片、錄音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無疑,對話將成為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態。在閱讀教學中,“對話”,一是學生與“文本”教材的對話;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前者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和批判,后者是師生雙方敞開心靈人格對等的精神交流。
2、“大語文觀”學習文本,卻又不局限于文本。從文本出發,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追求著學生語文素養、人文素質的雙贏。
設計思路:
從復習七次遠航導入,整體感知鄭和第一次遠航,分為“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部分。從1、讀鄭和揚帆起航,你感受到了什么?2、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們是在友好交往?3、遇到了哪些兇險,鄭和如何對待,從中對鄭和有何認識?這三個問題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鄭和遠航的艱辛與意義。通過三個標題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再次回到整體。回歸七次遠航,了解為什么只寫第一次遠航,并通過重新感受數字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鄭和遠航的艱辛與意義。通過讀《鄭和頌》激發情感,結束全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鄭和遠航。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鄭和的七次下西洋。
看圖,讀文章第六節。
二、新授第一次遠航
1、鄭和七次遠航,作者著重寫了第一次遠航。快速默讀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把它分為“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部分。
指名說。
2、出示幻燈片[1-3節]
讀一讀鄭和揚帆起航,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廣泛談感受。
重點相機引導:為什么把出航的船只稱為”寶船“呢?從“寶”字你可以看出這艘船有何特點?
與教學樓比較,感受148米、60米、十多層。
師:一艘寶船就如此雄偉壯觀,那可想而知,208艘如此的大船,風帆高懸,戰旗獵獵,又是何等宏偉的一幅畫面呀!簡直就像一條巨龍。
幻燈出示圖文: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師:我仿佛真看到了碼頭上人山人海,人們歡呼著,祝福著,鄭和此時自信地把手一揮,鼓樂齊鳴,揚帆起航,巨龍般的寶船浩浩蕩蕩地駛向藍色的海洋,去開拓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去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去創造一個世界的奇跡。
3、出示幻燈片[第4節]
船隊出了長江口,駛過東海和南海,破浪西行,與各國進行友好交往,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友好交往呢?
指名說
相機出示圖片
師:鄭和遠航,增進了各國間的了解,促進了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架起一座我國與亞肥各國友誼的橋梁。
4、出示幻燈片[第5節]
然而,這次遠航不是只有歡呼和贊嘆,也充滿了艱難與險阻。讀一讀,看在遠航中遇到了哪些兇險?鄭和表現如何?你對他有何認識?
相機出示圖片感受風浪的險惡。
5、鄭和遠航的路程是充滿著艱辛與坎坷的,但也充滿著驚喜與回報。讓我們看著標題,把第一次遠航用簡潔的語言復述一遍。
同桌互述指名說
三、重溫遠航,提升情感
1、看圖文[第六節]
在這七次遠航中,作者為什么只詳寫了第一次遠航?
學完鄭和第一次遠航,我們再看這些數字,你有何感受?
2、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理解“頂峰”。
師:鄭和遠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87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了114年。
齊讀第七節。
3、看組圖[有關各界人士懷念鄭和的]
4、鄭和七下西洋,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促進了我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鄭和這個名字將永載史冊。讓我們一起來贊鄭和。
音樂起,齊讀詩歌。
四、布置作業
搜集更多有關鄭和的資料,寫一篇關于鄭和這位偉大航海家的文章。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懂得詳寫、略寫的作用。
4.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學習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掛圖課件朗讀資料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可你們知道嗎?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
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
2.揭示課題,質疑。
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這位航海英雄為主人公的。
補充板書:26鄭和遠航
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呢?(鄭和是什么樣的人?鄭和遠航到底有多“遠”?遠航途中發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自讀課文,試著從課文中找找答案。(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反饋交流,了解課文內容。
3.逐段指名朗讀(同學之間相互評議)
4自學生字,認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學生自由組合,展開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習。
(2)反饋學習體會。
5.練讀詞語。(出示投影片)
指名讀,小組讀,抽讀。
6.這篇課文運用了許多生動形象的詞語,你讀書時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7.反饋理解詞語的情況。
8.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課文也讀得通順、流利了,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鄭和一起經歷一次遠航。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課文,感受鄭和等人的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學習課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課件、課文朗讀錄音教學
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兩段,可以怎么分?
1.反饋: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寫鄭和第一次遠航。
第二段(6-7)寫鄭和共有七次遠航。
這樣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內容重點和寫作特點。
2.默讀第1-5自然段,根據“揚帆起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把第一段分成三個層次。
3.組織反饋。
二、精讀課文
1.自學第1-3自然段,思考:
(1)鄭和第一次遠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
(2)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饋,交流。
②指導朗讀。
出示投影片:
將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鄭和健步走上指揮船。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接著高舉起令旗,大聲喊道:“起航!”
a.練讀,體會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b.角色表演。
2.自學第4、5自然段。
(1)分組討論:
鄭和在航行中和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們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導朗讀。
①練讀第4自然段,在讀中體會文字中流露出來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詞語表現了航行的兇險?找出來讀一讀。
③面對危難,鄭和有什么表現?
④組織討論,反饋。
三、略讀第6、7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體會:
讀了這兩個自然段,你對鄭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討論: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
3.鄭和遠航有什么重要意義?
4.組織學生反饋、交流。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主要內容
2.你能試著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嗎?
3.分小組反饋,交流。
4.總結:我們和鄭和一起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遠航,在眾多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兇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我們還感受到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為此而感到驕傲。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上的練習。
2.寫一則200-500字的讀后感,互相交流。
板書
揚帆起航
第一次遠航友好交流
26鄭和遠航(詳寫)戰勝兇險
其余六次遠航
(略寫)
作業設計
26鄭和遠航
一.組詞。
遣()器()梧()撕()
遺()囂()悟()嘶()
二、填上合適的詞語。
()地停靠()地撲向()地出發
()的身體()的儀器()的態度
三、按要求抄寫有關句子。
1.表現海上風浪險惡的句子:
2.表現鄭和等人的不畏風浪的句子:
3.鄭和遠航的意義:
教學反思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理解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內容。
3、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閱讀理解鄭和第一次遠航。
教學難點:
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規模大,與各國的友好交往和航行途中的艱難。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以讀為主,讀悟結合。
課前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劃清了課文的層次脈絡,并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下面老師想檢查一下。
2、 課件出示詞語:
派遣 儀器 贈送 撕裂 扶老攜幼 驚嘆不已 嚴陣以待 化險為夷
●誰先來讀讀這些詞語?
●上節課老師布置大家課后自學這些字的意思,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抓住重點字理解詞語,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希望大家以后注意運用。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呢?(課文主要講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情況,并點明了鄭和七次遠航的重要意義。)
4、今天,我們繼續走進課文,再次認識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讓我們了解這一偉大的壯舉——鄭和遠航。(齊讀課題)
二、引入第一次遠航,精讀課文1—3自然段,體會船隊規模大。
1、1405年7月11日,天氣晴朗,萬里無云。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鄭和受明朝皇帝派遣,即將率領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板書:揚帆啟航)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1—3節,鄭和的船隊給你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么?
2、學生自由讀,指名說。(板書:規模大)
3、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從哪些地方看出船隊的規模大?可以在所畫的句旁寫寫體會。
4、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畫,教師巡視指點。
5、師生交流,并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船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從具體的數字看出隨行人很多,人員配備全表現出了規模很大。)指名讀,尤其是數字,體會規模大。
●課件出示:“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1)讀讀這段話,從中你體會出了寶船怎么樣?(大)從哪兒體會到的?(寶船的長、寬、高、桅桿根數、風帆面數、乘坐和駕駛的人數)
是啊,這里用具體的數字寫出了每艘寶船是那么高,那么大,能容納那么多人,多大呀!
(2)課件出示:寶船圖
(3)同學們看,這就是寶船,多么雄偉壯觀呀!你能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下面就請大家抓住這些數字自由地練練。(抓住具體的數字,課件點出)
(4)指名讀,相機點評
是啊,像這樣的寶船有六十二艘,這是一支多么龐大的船隊呀!
●“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儀器先進,分工明確,因此稱為寶船)
●“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船的數量多,規模大)
●“在人們的歡呼聲和祝福聲中,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從巨龍和浩浩蕩蕩體會出規模大)
6、寶船如此壯觀,船隊規模這么大,那領導這支船隊的鄭和又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
(1)指名答:自信、矯健、勇敢、堅定
(2)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握拳、啟航、健步、高舉、大聲等)
(3)齊讀“將近中午——啟航。”
三、精讀第四節,體會交往的友好。
過渡:鄭和率領著龐大的船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一般來說,一些國家看到如此龐大的船隊,可能會如臨大敵,驚慌失措,趕忙阻擊。而鄭和的船隊所到之處,與各國的交往怎樣呢?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四節,邊讀邊畫一畫。
2、誰來說說這部分主要講什么?(板書:友好交往)所到之處都和哪些人友好交往?(板書:國王、百姓、商人)
3、從哪些句子看出鄭和遠航的船隊備受歡迎,與各國交往是友好的?
4、指名說。(國書、贈送禮品、友好親切等)
5、抓住“驚嘆不已”引導學生想象。(小結贊嘆)
6、請同學們齊讀第五節,讀出我們的友好! 齊讀
四、引導讀悟第五節,體會航行的兇險。
過渡:是啊,這是一支非常強大的船隊,卻沒有絲毫的炫耀與威脅,所到之處備受歡迎,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板書:兇險)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一部分,鄭和船隊在遠航途中遇到了哪些風險?(板書:風浪、海盜)
2、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風浪兇險的句子,用浪線畫出海盜襲擊的句子。
3、指名說所畫的句子。
4、課件出示:風浪兇險的句子。哪些詞語感受到風浪的兇險?(點出:狂風呼嘯、脫韁、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撲向、撕裂)
l 自由讀讀寫風浪險惡的句子。讀的過程中,眼睛看著文字,腦海中應該能夠出現我們在電影、電視中的相關鏡頭。
l 指名讀
l 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l 指名說,再指名讀。
l 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員,看著翻騰的巨浪,聽著咆哮的濤聲,站在顛簸的船上,你可能怎么想,怎么說?
l 此時,我們再來看看鄭和吧!誰來讀描寫鄭和表現的句子?(課件出示:鄭和的句子)
l 指名讀。從描寫鄭和表現的這句話中,你們讀懂了什么?
(1)從“總是”知道鄭和在遠航的過程中,遇到的險情很多,但不管怎樣鄭和總能憑著他的智慧與勇敢戰勝困難。
(2) “鎮定自若”表現了鄭和面對困難,臨危不懼,領導船隊勇敢的戰勝風險。
(3) “化險為夷”正是鄭和的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正確的指揮才率領大家戰勝了風浪。
(4) 是啊,請大家抓住“總是”“鎮定自若”“化險為夷”等詞語,讀出鄭和的臨危不懼,勇往直前吧!(課件點出“總是”“鎮定自若”“化險為夷”)
● 引讀描寫風浪無比兇險,鄭和沉著頑強的語句。
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前進,一次次化險為夷。
5、自然的兇險被戰勝了,人為的風險也來考驗鄭和了。在電影、電視中見識過海盜嗎?能說說你們所知道的海盜是怎樣的?(兇悍異常、動作快捷、心狠手辣、殘暴貪婪)
● 課文中是怎樣寫海盜呢?
● 課件出示:“海盜船乘著夜色,偷偷摸摸靠近船隊。”從這句話你讀出了海盜怎樣?
● 他們這次陰謀得逞了嗎?結果呢?(船燒著了,無處可逃,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
● 海盜們的陰謀最終還是失敗了,為什么呢?自由地讀讀描寫海盜的部分,說說理由。
● 課件出示:海盜部分 指名說,(鄭和有勇有謀、善于用兵)
總結:在漫漫的遠航之旅中,像這樣的兇險只是滄海一粟,鄭和憑著鎮定自若、機智勇敢戰勝了一次次兇險。(板書:戰勝)
五、總結第一部分,布置作業。
剛才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了鄭和第一次遠航的部分,知道了1405年7月11日,鄭和率領著龐大的船隊從蘇州府劉家港碼頭啟航,沿途所到之處受到了國君、百姓和商人們的熱烈歡迎,并建立了友好往來。航海過程中他們還遇到了風浪、海盜等兇險,但在鄭和鎮定自若、有勇有謀的指揮下,鄭和率領船隊戰勝了一次次兇險。
課件出示:課后作業
1、 練習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 繼續收集有關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10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讀:鄭和遠航。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有哪些了解呢?
3、過渡:是的,六百年前的一個夏日,在蘇州府劉家河碼頭,鄭和的船隊“揚帆起航”,開始了震驚世界的遠航,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壯觀的一幕。
二、精讀課文。
(一)相機映示:讀: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1、把這段話好好讀讀。
2、你讀懂了什么?
3、就這一段,你想問些什么?
【引導質疑,如:①鄭和遠航,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范圍有多廣?②為什么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③為什么說“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二)有了問題,怎么辦?是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仔細去讀讀全文,相信你會找到答案。別忘了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與問題相關的語句,有什么感受可在邊上寫一寫。
1、學生讀書,圈劃批注。
2、把學習收獲與小組的學習伙伴談一談。
(三)通過讀書,你弄明白了哪個問題?
【彈性設計】
A、當學生說到問題①時,導:從哪兒可看出規模之大呢?
1、抓“人山人海”“兩萬七千多人”體會“人多”。
2、相機映示:兩百多艘船只整齊地停在碼頭邊。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別雄偉壯觀,這些大船又叫“寶船”。每艘寶船長150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駕駛。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出示:出航及“寶船”進一步理解規模氣勢之大。
(1)把這段仔細地讀一讀。學生讀書。
(2)船隊規模之大,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指名讀,評價讀:他讀得怎么樣?再指名讀。
(3)呀,這“寶船”好長、好寬、好高啊!你看咱們的教學樓:
映示:
教學樓、寶船相比
長35米150米
寬8米60米
高四層樓十多層樓
指名說。一艘寶船就要好幾個教學樓那么大呢!
(4)、讓我們再來讀讀第二自然段,相信你會讀得更好!齊讀。
3、還從哪兒可看出?“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1)示文,再讀一段,你從字里行間還能讀出什么來?特別從哪里?
(體會鄭和十分威武自信)
(2)示圖,這是個多么威武自信的人啊,你該怎么來讀?指名讀,齊讀。
4、還從哪兒找到了答案?指名說(第6節)
5、是啊,鄭和遠航,規模好大呀!引讀: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三十多個國家。出洋七次,長達28年;范圍之廣,到達了30多個國家。
6、出示:航行圖。這就是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線圖。鄭和前三次下西洋到達古里即返航,后四次則橫渡印度洋,到達了阿拉伯及非洲的.東海岸,最遠到過木骨都束、索馬里和肯尼亞。
7、引入歷史資料:
在鄭和遠航87年后,哥倫布才開始為期十年的到美洲的四次探險;在鄭和遠航的114年之后,麥哲倫才開始那次環球的航行。他們率領的船只只有兩三艘,隨從不過2、3百人。
8、所以書上說,讀: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9、此時此刻,你最想說:
B、當學生答到問題②時,導:你是從哪里讀明白的?
1、把第5自然段再細細地去品味一番,讀著讀著,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2、當學生講到“遇上險惡的風浪”時,導:
(1)誰的眼前也浮現出了這樣的畫面?再指名說。
(2)書上這樣寫道,映示: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同時播放海浪聲。
把這句再好好地讀一讀,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3、當學生講到“遇上海盜”時,導:
還有誰想說?
4、從1405年到1433年,28年間,鄭和率領船隊出洋七次,遇到到險惡的風浪,遇到過海盜的襲擊,還會遇到——?
5、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引讀課文。再[映示]——讀:鎮定自若嚴陣以待奮勇向前化險為夷——好一個鄭和!
6、此時此刻,你想送鄭和一句什么話?(不畏艱險,有勇有謀,鎮定自若......)
7、是啊,當鄭和的船隊從木骨都束回來時,不僅帶回來了十七國的使節,他們都同明朝建立了邦交,還帶回來了非洲的珍禽異獸,有獅子、金錢豹、麒麟、千里駱駝和鴕鳥等等。所以說,鄭和遠航,引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誰來用上關聯詞來說這句話。
C、當學生答到問題③時,導:你是從哪里讀懂的?
1、認真去讀讀第四自然段,去文中看一看,聽一聽。
2、船隊出了長江口,……希望和他們友好交往。你仿佛聽到了:
映示:國王對鄭和他們說:
大臣們對鄭和他們說:
老百姓對鄭和他們說:
3、是啊,鄭和出使,使者態度之友好親切,且帶去了咱們中國名揚海外的絲綢、瓷器。出示:絲綢,陶瓷圖片,體會名揚海外,增加自豪感。
4、所以說:鄭和出使——示文,有力地——讀: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真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四)同學們,學到這兒,你的心情如何呢?
指名說。
三、總結提升。
1、鄭和最后一次出航,已是61歲,鬢發全白了,一直到達非洲東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不幸的是,63歲的鄭和因積勞成疾,在歸途中魂斷古里。但是,鄭和,這個響亮的名字將永載史冊!人們無法忘記鄭和,因為人們無法忘記那七次神話般的遠航,也無法忘記那個自信威武、有勇有謀的鄭和。作為蘇州人,我們更不應該忘記鄭和,他與蘇州的關系十分密切。去年是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鄭和紀念館向我們征集鄭和碑文,你打算在這塊紀念碑上刻上什么?映示圖片。
2、寫碑文:用幾句話不僅要寫出他的功績,還要寫出你對他的看法。
3、交流。
4、讓我們永遠記住,讀: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5、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個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
四、布置作業。
同學們,《鄭和遠航》今天我們就學到這兒了。課后再去收集有關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資料,和思考課后思考題4。明天我們繼續交流。
板書:
鄭和遠航
威武自信揚帆起航
真誠親切友好交往
鎮定自若戰勝兇險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入了解課文內容,從第一次遠航中了解“鄭和遠航”的意義、貢獻、艱辛,體會鄭和偉大的英雄形象。
3、激發同學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鄭和遠航》(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次遠航
過度:這段歷史雖然發生在600年前,但至今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那是因為——(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先出示中心句,這就給同學一個總的概括,從總體上掌握對文章的理解,再者這句話起了個總括的作用,對下面的文章起了鋪墊作用。
(一)、學習“揚帆遠航”
1、稱之為頂峰,那是因為它是規模最大的,時間最長的,范圍最廣的。鄭和遠航,究竟規模多大,時間多長,范圍多廣呢?就讓我們來到1405年7月11日,來到蘇州俯,劉家河碼頭吧!(打開書本)就在這一天,受明朝皇帝派遣,35歲的鄭和即將率領船隊第一次出使西洋。這支船隊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劃一劃,看看哪些地方顯示出了鄭和船隊規模之巨大。默讀、找劃是同學理解文本的最重要途徑,高年級同學很注重默讀的方式,只有邊讀、邊思,那對同學的.思維能力才有進一步的提高。
2、交流。
3、透過這些寶船,透過這只船隊,大明朝的雄厚實力清晰可見。讓我們驕傲地來介紹這只船隊!(出示全段)、指名讀。
4、600多年前的中國就有如此規模龐大的船隊,真是讓人嘆服啊!讓我們再次驕傲地說——(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再出示中心句,加深印象。
5、帶領這樣規模龐大的船隊出使西洋,困難之重重,任務之艱巨,路途之辛勞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鄭和退縮了嗎?(沒有)看,鄭和多么從容,他正臨風站在船頭!(出示圖片)
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他的樣子?(高大、神氣、身材魁梧、威風凜凜)
(1)、這么威風凜凜的鄭和,誰能把他讀出來!(出示句子)
(2)、來!一起把鄭和的威風讀出來!(齊讀)
(二)、學習“友好往來”
過渡:就這樣,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鄭和的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動身了。鄭和遠航的歷史就這樣開始了。
1、鄭和的船隊一路經過了許多國家,與這些國家進行了友好往來。這就是課文第4自然段的內容。首先請同學們默讀這一段。一邊讀,一邊劃,看看外國朋友是怎樣對待鄭和船隊的。
2、交流
3、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一段,告訴我:為什么這些素不相識的外國朋友對鄭和船隊這么熱情呢?鄭和船隊事怎么做的。
4、交流。(是啊,是鄭和的真誠感動了他們。)
4、看了這一幕,我們不得不感激鄭和 ,感激他揭開了中外友好往來的篇章,感激他讓中國文化走向了世界,開辟了一條海上的絲綢之路,感激他把世界文化帶回了中國。這是多么偉大的功績啊!讓我們滿懷激情地贊頌:(出示句子: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這一環節中,可讓同學考慮為什么鄭和每到一個國家,人民都會那么歡迎他呢?可講解深入些,拓寬同學思維。
(三)、戰勝兇險
過渡:然而,在蒼茫的大海上,這次航行也充溢了兇險,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第5自然段。看看鄭和的船隊遇到了哪些兇險?用很概括的詞語告訴我。(遇上風浪、遇上海盜)
1、遇上風浪
(1)、指導朗讀,讀出“險惡”。指名讀
(2)、面對如此險境,鄭和他卻
(3)、看來一波一浪是顯示不出鄭和的勇敢鎮定的,讓我們一起來讀出更多更大的風浪!(齊讀)讓我們帶著對鄭和的佩服再讀一遍(齊讀)!
2、遇上海盜
(1)、誰能把鄭和智斗海盜的過程用自身的話來說一說?(稍時準備)
(2)、這有說明鄭和是一個怎樣的人?
3、是啊,(出示句子)鄭和率領的船隊……
三、升華感情
過度:第一次遠航就遇到了這么多兇險,鄭和害怕了嗎?(出示句子)面對這些兇險,鄭和總是……
是啊,他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于是鄭和又開始了接下來的第二次、第三次,共七次的遠航。直到第七次遠航時,鄭和已經是一個鬢發全白的老人了!就在這最后一次遠航的歸途中,鄭和病故他鄉,退下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他為航海事業所做的貢獻功在千秋,永遠不會被磨滅。同學們,此時此刻讓我們帶著敬重的心情一起來讀第六自然段!
朗讀是學好課文內容的重要環節之一,鄭和的形象在同學眼中已經有較深的印象,那么如何體現出來,我就設計了讓同學練讀、進而小組對比來看看哪一組讀得最有味道
1、齊讀第6自然段
2、三十多個國家該是一個多么大的范圍啊!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地圖)(出示中心句: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緊接著引讀:它表示了我國古代人民……(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對鄭和說
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想對這位600年前的民族航海英雄說些什么嗎?請同學先在小組內先說一說,等一下我請同學來說。
五、總結
同學們,千言萬語怎能描繪出鄭和七下西洋的艱辛,千言萬語怎能抒發我們心中的敬重,表達我們心中的驕傲與自豪!就讓我們在心中刻下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吧!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個名字(出示),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段(出示)
六、安排作業
學完了了這篇課文,你想對鄭和說些什么呢?
這是學以致用的體現,既有利于學習鄭和這個人物形象,也是對同學的一次練筆機會,學、寫結合,才干達到最好的效果。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12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的結尾全面的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航海意義和影響,所以教學本篇課文時,在學生初讀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后,以此為突破點推及全篇,引導學生細讀感悟,加深理解。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品味語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能力。研讀重點詞語,讓學生品味詞語使用的精妙,感悟詞語要聯系語言環境,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要讓詞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見《課程標準》)本課教學設計實實在在指導學生讀書,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2.通過學習感受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情懷。
3.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教學難點
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鄭和下西洋的艱難和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
了解鄭和及其下西洋的背景 鄭和下西洋的路線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二、緊扣結尾,引導細讀感悟
(一) 讀悟課文第七自然段
1. 學生朗讀第七自然段。
2. 這第一自然段共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
3. 學生自主思考后,同桌間交流。
4. 指名說說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的收獲。
(1) 這一自然段共四句話。
(2) 第一句話是對鄭和遠航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評價——“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換言之,鄭和遠航是史無前例、無人可比的。主要原因有三: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
(3) 第二、三句點明了鄭和遠航的偉大意義:“它表現了----開闊了-----促進了----”從小的方面來說,不也是對鄭和本人“頑強的.探索精神”的高度評價嗎?
(4) 第四句話點明了鄭和遠航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直到現在”和“還流傳著”,突出地表現了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已深入人心。
(5) 鄭和遠航是舉世矚目的壯舉。鄭和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杰出代表。
【此段全面的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航海意義和影響,所以教學本篇課文時,以此為突破點推及全篇,引導學生細讀感悟,起“提領爾頓,百毛皆順”的作用。】
(二) 讀悟課文第一、二、六自然段,體會“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
1. 課文是怎樣具體地寫出“規模之大”的呢?請從課文第一、二自然段中找出相關語句來回答。
2. 指名分別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3.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4. 了解學生自主思考、討論交流情況,并恰當點撥。
(1) “蘇州府劉家港碼頭人山人海,無數面彩旗迎風招展。”這是通過場面壯觀來展示“規模之大”的。“人山人海”,寫出了鄭和遠航牽動無數人的心,人們對“鄭和遠航”表現了極大的興趣,還昭示著:‘鄭和遠航“得到了官府的重視和百姓的支持。
(2) “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和護航的兵士,共兩萬七千八百多人。”這一句從人員的配備、人數的眾多上,表現了“規模之大”,也顯示了這考慮細密,準備充分,組織管理能力很強。
(3) 作者將鏡頭對準“寶船”,從不同的角度如實描繪:①具體描寫寶船的長、寬、高;②寫桅桿的根數、風帆的面數、乘坐和駕駛的人數;③寫配備先進。所有這些,無不顯示了寶船的“特別雄偉壯觀”,“規模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5. 指名說一說。
(1) “每到一個國家”,“各國君臣”、“亞非許多國家”等,顯示了鄭和遠航“范圍之廣”。
(2) 課文第六自然段中,“前后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最后一次到達非洲東岸”,寫出了鄭和遠航“范圍之廣”;“最后一次遠航”,“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國”,也寫出鄭和遠航“時間之長”。
(三) 讀悟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體會以鄭和為代表的“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及“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1. 默讀課文三、四、五段,劃出描寫鄭和的語句,把你想到的詞語寫在句子邊上。
學生自學,并寫出自己的感想。
2. 交流。
引導感悟第三自然段
(1) “他雙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別”,內涵豐富:向關注、支持他這次遠航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謝;請前來送行的親朋好友放心,“我”一定能順利遠航;顯示了鄭和的“態度友好親切”,并不因為自己是“三保太監”、“兩萬七千八百多人”的統帥而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2) “高舉令旗,大聲喊道:‘啟航’!”這句話顯示了鄭和的威武雄健、指揮若定、充滿信心,也給所有參加遠航的人送去了勇氣和力量。
(3) “船隊像一條巨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船隊之長,氣勢之強,既表現了“規模之大”,又預示著船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當然也顯示出鄭和的指揮有方。
引導感悟第五自然段
(1) “然而,這次航行也充滿了兇險。”課文中分別寫了幾種兇險?分別是什么兇險?(一種是自然的“險惡的風浪”,一種是“海盜的襲擊”)
(2) 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風浪的險惡?請找出并在相應的詞語下面畫上圓圈。(狂風呼嘯、脫韁、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撲向、撕裂、波峰浪谷)
(3) 朗讀所畫的描寫風浪險惡的語句,請聯系電影、電視中的相關畫面和鏡頭,想象風浪的兇險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4) 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風浪險惡的句子。
【提煉出文中描寫大海的詞語,先朗讀,再聯系生活經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感受大海磅礴驚險的氣勢,使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得到有效的統一。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的品味語言、積累語言,依托文本而又超越文本。】
(5) 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員,看著翻騰的巨浪,聽著咆哮的濤聲,站在顛簸的船上,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學生閱讀文本,若能潛心其中,沉浸于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就容易想課文中主人公所想,急主人公所急,也能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應該說,這是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境界。】
(6) 讓我們來看看鄭和吧!誰來讀描寫鄭和表現的句子?
(7) 從描寫鄭和表現的句子中,你們讀懂了什么?
(8) 從“總是”一詞可知,鄭和在遠航過程中,遇到的險情很多;鄭和不管遇到怎樣的險惡,都憑著非凡的能力和超人的膽識將其一一化解; “鎮定自若”,表現了鄭和具有大智大勇,遇險不驚,臨危不懼,早就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唯有“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
(9) “化險為夷”,是鄭和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正確指揮的結果,說明了“困難像彈簧,你強他就弱”,顯示了鄭和戰勝險惡的頑強精神和偉大力量。
(10) 引讀描寫風浪無比險惡,鄭和沉著頑強的語句。
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狂風———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11) 自然的兇險被戰勝了,人為的風險也來考驗鄭和了。在電影、電視中見識過海盜嗎?請說說你們所知道的海盜。(兇悍異常、動作快捷、心狠手辣、殘暴貪婪)
(12) 課文中是怎樣寫海盜兇險的?(海盜乘著夜色,偷偷摸摸靠近船隊)從寫海盜兇險的句子中,你們讀出了什么?(海盜不但兇殘而且狡猾,幾乎防不勝防。你看他們是“乘著夜色”偷偷靠近)
(13) 這次海盜的陰謀得逞了嗎?從這些語句中,你們讀出了什么?
① 海盜們“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是由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鄭和的船隊迅速將海盜包圍起來”,他們無處可逃了;二是“士兵們從大船上往下丟火把,將海盜船燒著了”,海盜們無處藏身,要么被烈火燒死,要么被海水淹死,要想活命,唯有“乖乖地”當俘虜。
② 鄭和神機妙算,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信心和實力。學生抓住“事先得知”、“嚴陣以待”、“迅速包圍”、“丟下火把”等,朗讀體會鄭和的大智大勇。
【教師通過引讀方式使師生、文本之間展開對話,體現,聯系生活中對風浪的無比險惡和海盜形象的理解,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表達、吸納,為鄭和的鎮定自若、處變不驚、大智大勇的形象作鋪墊。】
引導感悟第四段
1. 一般說來,一些國家看到如此浩浩蕩蕩的船隊,可能會如臨大敵,驚慌失措,趕忙阻擊 鄭和船隊所到之處,情況如何呢?
2. 學生自由讀第四段,思考。.
3. 學生交流
(1) 君臣表現:各國君臣“都表示熱烈歡迎”,因為他們”看到船隊規模宏大,使者的態度友好親切,沒有絲毫炫耀武力、威脅別人的意思”;因為“每到一個國家,鄭和先把國書交給國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們贈送禮品,希望同他們友好交往”。
(2) 老百姓表現:老百姓也很歡迎,一是爭相觀看,二是驚嘆不已,三是換取物品,
(3) 商人表現:各地商人也十分歡迎,因為他們“十分樂意同中國人做生意”。
4.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鄭和遠航的船隊備受歡迎,的確是“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請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來,并在下面加上小圓圈。
(四)回歸整體
三、小練筆
鄭和遠航勝利歸來,如果你是大明皇帝、是一位朝廷大臣、是商人、一位普通的老百姓,你會說什么?請大家拿出紙筆,寫出你想說的話。
【學到這里,學生心中有千言萬語要一吐為快。此時,教師應該退到后臺,給學生這個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通過他們的筆,通過他們真情的朗讀,表達他們心中的激情。同時,學生在讀寫中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心靈再次受到啟迪,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文教育。】
四、指導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
1.請學生看課后練習第三題,明確要求。
2.讓學生給段落標上標題: “揚帆啟船”、“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3.學生依據標題,選用自己的復述方法,熟讀課文,嘗試復述。
4.進行抽簽復述比賽抽到哪個標題,就復述哪一部分。
板書設計:
鄭和遠航
揚帆啟航 規模宏大
友好交往 熱烈歡迎
戰勝兇險 英勇無畏
教學反思:
課文的結尾全面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鄭和遠航的意義和影響。因此,教學中以此為突破點,推及全篇,以點帶面,讓它成為難點的突擊手,重點的引路人,事實上這一環節引領著學生一步步走進 文本、感悟文字、積累語言,有效地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如抓住“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地探索精神”依據,讓學生到課文中尋找相關內容,體會鄭和“頑強的探索精神”;遇到“險惡的風浪”,“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遇到“海盜的襲擊”憑著機智勇敢,讓“海盜無處可逃,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起到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 13
教材簡析:
本課為國標本小學語文第十冊的第十課。課文重點介紹了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況,并點明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鄭和率領船隊揚帆啟航的經過。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條理,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鄭和遠航規模之大。
教學難點:
感受鄭和為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怕困難,頑強探索的精神。
設計理念:
以文本豐富的人文內涵感染學生,借助于文本,使用多媒體課件,引領學生反復品味語言,透過文本語言,走近鄭和,走進歷史,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設計思路:
我抓住了《鄭和遠航》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先立足文本,抓住重點,然后超越文本,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最后再回歸文本,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遠大意義。課前布置學生充分做好預習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能力。在課上首先檢查學生的預習,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讀文,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于閱讀解讀過程中,理解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教學中,力求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張揚閱讀個性,升華情感。這堂課的出發點是課本,回歸點也是課本,超越文本是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
教學準備:
1、預習,搜集有關鄭和的資料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同學們都知道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了新大陸,其時我國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鄭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鄭和航海經歷的文章。
2、板書:10鄭和遠航
4、同學們在預習中,查找到了哪些關于鄭和的資料請大家作個交流。
過渡:課文《鄭和遠航》向我們介紹了些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
1、檢查生字詞
(1)出示:碼頭派遣瓷器抱拳
贈送撕裂范圍桅桿
魁梧炫耀珊瑚鬢發
化險為夷扶老攜幼
(2)說說你還有哪一個詞語讀不準指導讀
(3)指導書寫,重點指導“遣”、“范”。
2、檢查課文的朗讀
(2)在讀的過程中你還發現哪一小節比較有難度
(2)指導讀。
3、理清課文條理
(1)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課文重點寫了鄭和第幾次遠航哪幾小節寫的
(3)默讀課文一到五小節,給鄭和第一次遠航加上三個小標題:揚帆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
(4)課文1到5小節重點描寫了鄭和遠航的經過,那么剩下的兩小節又寫了什么呢(鄭和七次遠航的重大意義)
三、學習“揚帆啟航”。
1、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2、從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時間之長,范圍之廣自讀課文,仔細找一找。
3、又可以從哪兒看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呢
〔設計意圖:立足文本,抓住重點,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住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理解鄭和遠航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重點理解其規模之大。〕
(1)船多,出示第二小節。
A指名讀
B指導理解“寶船”
a為什么說是“寶船”
b出示:每艘寶船長148米,寬60米,有十多層樓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桿和十二面風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駕駛。
c指導讀
d還有沒有其他原因了(設備精良;滿載絲綢和瓷器。)
〔設計意圖:緊扣文本,讓學生感悟體驗,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寶船”。〕
C齊讀
(2)人多
4、小結:真是規模宏大呀!鄭和率領著這只規模宏大的船隊揚帆啟航了。
(1)出示圖,文
〔設計意圖:生動的課件能再現、強化、傳遞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聯想和情感。圖文結合,體會鄭和遠航船隊規模宏大,將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習潛能,張揚獨特個性。〕
(2)齊讀第三小節
四、課堂小結
1、小結: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七次,前后到過三十多個國家。與各國人民進行了友好交往。在航行過程中也不只是彩旗和歡呼,還充滿了兇險。請同學們自由讀讀四、五小節。我們下節課再作交流。
2、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1)齊讀
(2)聯系今天所學的內容談談:為什么說鄭和遠航達到了當時航海事業的頂峰
〔設計意圖:回顧全文,激發情感,深入理解鄭和遠航的重大意義,對課文進行一個整體性的把握。〕
3、課堂練習。
(1)完成鋼筆描紅。
(2)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寫一篇人物介紹。
板書設計:10鄭和遠航
揚帆啟航(1~3)
【《鄭和遠航》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鄭和遠航》說課稿10-23
鄭和遠航的說課稿08-25
《鄭和遠航》的說課稿09-22
鄭和遠航說課稿06-17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04-06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07-18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09-14
《鄭和遠航》教學設計05-16
鄭和遠航的教學設計07-22
鄭和遠航課文原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