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古詩。
2、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教具】
課件、錄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把握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詩──《泊船瓜洲》,通過預習大家知道了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北宋詩人王安石)
2、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宋神宗時,任宰相,推行新法,公務非常繁忙,經常東奔西走實行變革。
這首詩是他有一回坐著船沿著長江向西行駛的旅途中寫的。
3、釋題:
從詩題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指點學生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初讀古詩,把握主旨
1、王安石泊船瓜洲時寫下了怎樣一首詩呢?讀古詩三遍,注意讀音。
2、指名讀詩,互相正音:
注:“間”應讀“jiàn”。
3、正音后齊讀全詩,想想詩中哪一個字最能表達詩人想回家的這一念頭:
(“還”字;點明:“還”字就是回家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扣住“還”字,披文入情,理解詩意
(在學生交流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并作必要的講解。)
哪一小組讀懂了哪句?
教師相機指點:
1、學生交流一、二句:
⑴ 找出地名,(點擊出示:京口、瓜洲、鐘山)搞清三者位置。
⑵ 重點理解:
“間”和“數”。
京口和瓜洲一個在長江的南岸,一個在長江的北岸,被一條長江間隔開了,所以這兒應該讀“ jiàn”。例如:“間斷”,還有“間隔、隔開”,在這兒就是“間隔”的意思。
⑶ “鐘山只隔數重山。”
“數:幾”;“只:說明離家近。”
既然離家這樣近,就應該回家去看看。
(板書:離家近──應該還)
⑷ 指導朗讀。
2、交流三、四句:
⑴ 提示“綠”字的解釋(吹綠、染綠)。
⑵ 從“又”字你能知道什么,體會到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離家時間很久了,特別想回家去看看。)
(引導學生合作板書:離家久──更該還)
⑶ 在第4句的解釋時,引導學生嘗試加上語氣詞“啊”,把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表達出來。
(明月啊,你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家呢?)
⑷ 引導學生獨立板書:
思家切──不能還。
⑸ 指導朗讀。
⑹ 深化:
既然詩人已經靠家這么近了,他又這么渴望回家鄉去,那他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先讓學生說,教師補充:因為詩人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當時肩負宰相重任,正在全國上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他是雖到家門卻不能入門,因此內心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感慨,表達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
四、創設情境,想象詩的意境
1、你覺得詩人吟這首詩,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著哪兒吟誦的'?
(一個春天的夜晚,詩人站在船頭或岸上向南眺望……)
2、那么,在這月明之夜,詩人站在船頭眺望著家鄉的方向,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讓我們閉上眼睛邊聽聽音樂,邊想一想,當一回詩人體會一下。(音樂《春江花月夜》)
師引生入境:
月明之夜,晚風徐徐,詩人走出船艙站在岸上眺望,只見對岸就是京口,離自己的家是這么的近,現在又是春天了,詩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來:家鄉的青山……綠水……田野……江岸……詩人望著圓圓的明月,眺望著家鄉的方向,不禁想……
3、如果你是詩人,你在想些什么?(扮演詩人說想到的)
4、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五、品味“綠”字,咬文嚼字
1、介紹王安石煉字的故事。
2、請你想象一下,王安石還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了這個“綠”字:
老師適當點撥學生體會“綠”字的妙用:
⑴ 春風給江南帶來了綠色。
⑵ “綠”字還給人以鮮明的色彩感和剩機感。
⑶ “綠”字和“還”字還有內在的聯系,明媚的春色更引發了詩人想回家的念頭。
3、指導吟誦,教師小結:
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所以,我們在寫作時也要注意遣詞用句。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強烈的思念之情。
六、指導背誦
最后讓我們一起把這首思念家鄉的古詩記在心里吧。
七、作業
1、吟誦古詩。
2、摘錄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古詩詞2~3首,閱讀課上一起交流學習。
【《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08-27
《泊船瓜洲》優秀教案設計09-24
《泊船瓜洲》教案設計范文07-02
課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08-27
泊船瓜洲說課稿11-12
《泊船瓜洲》的教案10-28
泊船瓜洲原詩02-24
《泊船瓜洲》說課稿06-27
《泊船瓜洲》課件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