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望洞庭》優秀教案設計
【教材閱讀】
這篇課文是描寫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詩。《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和州,行經洞庭所作。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寫洞庭湖詩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詩先以秋月與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潔,一片和諧。湖面無風,如月下銅鏡鋪展于大地。鏡未磨寫出了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呈現出迷蒙之美。放眼遠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如一種工藝珍品,使人愛不忍釋。全詩構想新奇,化大為小,色調淡雅。
【教學理念】
1、把握好兩點:
⑴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⑵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新課標》)
2、詩歌教學從三方面抓:
⑴ 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
⑵ 抓想象:旨在領悟詩的意境。
⑶ 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正確認讀1個多音字磨。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思路】
1、以學過的'古詩導入。
2、組織教學,每一首詩大體步驟:
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抓住字眼,明白詩意;想象意境,領悟詩情;積累內化,拓展遷移。
3、大致分二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課前背誦一些古詩,最后背《望洞庭》:
1、解題,了解詩人:
⑴ 板書課題:望洞庭。你從題目知道了些關于這首詩的什么信息?
(寫的是洞庭,從望角度來寫的,是遠看)
⑵ 介紹詩人:
劉禹錫,洛陽人,它的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2、初讀:
自由讀詩,想想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指名讀,正音:潭、磨、螺。
齊讀。
3、精讀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兩相和:
感受和──和諧、協調。
你讀出時間了嗎?
(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讀出當時作者眼前見到的景物了嗎?(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結合看插圖。
兩相和這兩誰與誰?
(湖光與秋月)
湖光秋月如此和諧,水月澄潔,一片寧靜的氛圍,一派和諧之美!
⑵ 潭面無風鏡未磨:
感受鏡未磨──風平浪靜。
(未:沒有)
這里藏著一個精確的比喻,你讀出來了嗎?
(把潭面比作銅鏡)
這銅鏡還沒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
這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一派迷蒙之美!
⑶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感受遙望銀盤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絕倫。
閉上眼睛,邊讀邊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讀,想象:白銀作的盤子里放上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色田螺,看著它,你有什么感覺?
詩中的白銀盤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圖。說說感受。
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4、積累內化,遷移運用:
⑴ 朗讀、背誦。
(指名有感情讀背,因已有基礎,重點放在投入情感上)
⑵ 延伸:其實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再如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他們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大多氣勢雄偉、境界壯闊,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不同,重在表現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讀讀比較一下。
⑶ 課后5: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課上說課后寫)
【作業設計】
抄寫第3題詞語,并抄古詩;寫寫《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