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山寺飛泉亭記教案
教學要求
1.利用《新華字典》《古漢語辭典》查找生字詞。
2.反復朗誦課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3.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廣泛搜集材料,形成書面文字材料。
解說:本文語言率真天成,清新淡雅,誦之如小橋流水,教學這篇課文應指導學生反復朗誦;另外本文體現了一種積極的自然觀,應通過研究性學習形成小論文,加深學生的理解。)
第一步,誦讀。方法:采取默讀、朗讀、范讀、引讀、配樂讀、對讀等形式反復讀課文。
這一環節完成兩個任務,一是熟讀課文,要求讀得順暢,讀出真味,求得文章的真髓;二是體會天籟人籟合二為一的自然和生命的最高境界。
第二步,感悟。方法:采取研討點撥的方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
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①文章屬于哪種風格?②怎樣理解“天籟人籟合同而化”的意境美?③注意文章的比喻修辭格和“煉字”技巧。④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何?⑤第2自然段的作用?
第三步,品析。方法:學生課下找相關資料,課上以討論和論辯形式交流體會,點燃靈感火花。
第四步,作評。方法:學生將有關體會或所得形成書面材料。
(解說:這四步程序是根據文章特點決定的。古詩文瑯瑯上口,袁枚的文章更是有著深厚的筆力,語言絢爛至極歸于素樸,洗盡鉛華,是語言的上品。應讓學生反復朗讀,突出朗讀教學。第二步程序旨在宏觀把握,抓大放小,讓學生把握意境,把握主旨。第三步程序,意圖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入到出。第四步程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探究精神和扎實的寫作基本功。)
牨塵安牧
1.袁枚與“公安派”
袁枚字子才,浙江錢塘人。他少年得志,24歲中進士,入翰林,出為溧水等縣令。33歲即于南京小倉山筑隨園,足足過了半個世紀論文賦詩、優游自在、閑云野鶴般的享樂生活。袁枚深受明末散文流派“公安派”的影響,論詩主張抒寫性情,多數篇章抒發閑情逸致。
2.天人合一
掌握“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對作者思想情感和心靈感悟的體會,對自然山水詩情畫意的著色,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寫峽山寺飛泉亭,作者宕開筆墨進行鋪墊和渲染,徐疾有致地描寫了廬山等處著名瀑布的缺憾,千呼萬喚,峽山寺飛瀑終于躍入讀者的眼簾。作者用簡潔明快的白描式勾勒,“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硯,可瀹茗置飲”一氣呵成,層層逼近,深刻而巧妙,平地波瀾,興會淋漓,弛騁其懷,真正體現了萬物情趣化、生命藝術化的境界。
對峽山寺飛泉亭音響美的塑造更是出神入化,體現了“天籟人籟,合同而化”的大境界。這正體現了袁枚詩人的底色,他的赤子之心,他的詩心慧眼,頓時,那山、那水、那樹、那寺、那亭、那人都充滿了靈性,充滿了情趣,活潑潑的,熱烈而又執著地展示著它們蓬勃的生命的美麗。自然即道,山水即理,正如古代一位哲學家所說——人籟不如地籟,地籟不如天籟,抽象的絕對的精神美勝過人間的具體感性。你聽,在袁枚的筆下,峽山寺飛泉亭有著人世間最美的絕響:水聲、棋聲、松聲、鳥聲、曳杖聲、吟詠聲,天籟人籟合同而化,這是一個最動人的世界,人與自然是那么和諧,人是那么心甘情愿,那么順理成章地歸屬自然,也惟其如此,才能感受自然的'那一份最最動人的美麗。在這里我們似乎看到了“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莊子,看到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看到了用整個世界擁抱自然“笑看花開花落,坐看云卷云舒”的王維,使我們再一次去領略古人的自然觀,去詮釋生命和自然,去透視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3.藝術特色
第一,這是一篇將詩、畫、音樂完美結合的散文。
文章描繪了峽山寺附近山水的勝景,并刻畫了抒情主人公飄逸的形象,高僧“只在此山中”的仙風,書童和寺僧的對弈之趣,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各有其形象,
各有其意境。
峽山寺是一幅大寫意的水墨山水畫,而那精彩的音響的摹寫更是美不勝收。
第二,行文結構精致。
文章自然、清淡,寫景抒情均不刻意為之。表面上看似不著力,而讀來韻味雋永醇厚。
文章采用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景到人,由景入情的寫法,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作者描繪山寺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大自然的一切聲響,這聲響非但沒沖淡整個環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僻靜之感。
第三,語言富有個性。
文章的語言特點主要有三:
①語言簡潔、含蓄,意境深幽,純用白描,自然清新,詩意盎然。
如“如傾蓋交,雖歡易別”,將“不得從容以觀”的天臺瀑布、廬山瀑布等比作“傾蓋交”即路上認識的朋友,生動、傳神,妙趣橫生;“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大膽率真,充滿了瑰麗的想像和夸張,令人拍案叫絕;而“當時建此亭者其仙乎”中“仙”字更是使全文為之靈動,充滿張力、活力、魅力。
②短句為主,長短句兼濟。
袁枚是一位詩人,所以在他的散文中經常可以看見詩的影子,在句式的推敲上以第4段最為典型,可謂是出神入化,長短交錯,各盡其妙,體現了整齊和錯綜的美。這段文字以四言句為主,漢語語法的常識告訴我們,大凡“四言”的短語或句式都不拖泥帶水,具有明白展示或判斷的意味,我國成語多取四言形式,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袁枚信手拈來“登山大半,飛瀑雷震……閉窗瀑聞,開窗瀑至”幾個四字短語作了簡潔明快的白描式勾勒,緊湊暢達,細膩委婉。之后用“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硯”,打破整齊劃一的四字句,使文章有參差錯落,急徐起伏之美。
③本文不用典故,語言通俗易懂,如“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中的“不適”、“不能”、“久留”和現代漢語的用法完全一樣。
(解說: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是文章形式和內容的主要特點所在。把握了這些,就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
牐牎咀遠了伎肌
牐1.怎樣理解“天籟人籟,合同而化”的意境美?你還能列舉哪些天籟之聲? 2.模仿“水聲、棋聲、松聲、鳥聲、曳杖聲、吟詠聲……天籟人籟,合同而化”這一句式造句描寫景物的畫面美。
3.可將明代公安派的袁宏道的《滿井游記》和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鑒賞辭典》的關于《滿井游記》的鑒賞文章一并印發給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和拓展閱讀,從而使學生體會文學的傳承。現節錄一段。
附:《滿井游記》賞析(節選)
這篇游記描寫北國早春氣象,既能傳山川景物之神,又處處洋溢著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從城居不見春敘起,接著寫郊外探春,并逐層寫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誘人,而最后歸結道:“始知郊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回應開頭,表現了作者厭棄喧囂塵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瀟灑情懷。通篇寫景都滲透著這種灑脫而真摯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種清新恬靜的田園節奏。而簡練的白描和貼切的比喻,更為行文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