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1
教學目標:
1.品味文章語言表達上“舉輕若重”的特點。以詞語的選用與句式結構兩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小組活動時,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表達作用。
教學方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構新的學習。學習策略有: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學習
1.回憶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一起散步會發生些什么事情?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原有知識建構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給新知的學習構筑起合適的背景,以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要求: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檢查閱讀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么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
(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起點)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么重要。作者從中感受到責任的重大,領悟到家庭、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內涵。(總結可以請學生做。)
二、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1.朗讀第一、二兩節,師生共同探討。
朗讀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詞語或句式很“特別”。
學習第一節:以學生平常習慣的表達方式作為參照進行比較,發現作者選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歸納比較結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的意味,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一個鏡頭。
(進一步朗讀并感受課文語言,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語言的探究,通過比較發現句式的不同尋常。)
學習第二節:自主發現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
句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會發現句式與詞語的選用上都有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寫得很重,寫得意義不凡。)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么不同尋常。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它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
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后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于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四、拓展:強化發現
1.調用積累,向課外拓展。
交流明確:
(1)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由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如“免受鯊魚之吻”。
(2)有時舉輕若重能使得文章輕松幽默,如“扛著一支鉛筆”,“學生周末大逃亡”。
(3)分場合與對象,輕重得體,例如北京申奧時何振梁的一席話:“無論你們今天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都將創造歷史,但是只有一種決定能改變歷史。你們今天這個決定將通過運動促進世界和中國的友誼,從而使全人類受益
2.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并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教學中,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
(教師根據學習情況決定是學生個體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合理、能說得通就可以。)
3.總結
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風格。
(學語文,更應該用語文。用中才會思學,學也才會其樂無窮。)
五、比較:驗證發現。
自讀(金黃的大斗笠),比較兩篇文章語言的特點,并研究造成兩文語言風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黃的大斗笠)寫了一個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溫馨世界,語言是活潑潑的。
(比較是研究性學習經常用到的方法,(散步)與(金黃的大斗笠)的視角截然不同,表達的感情也相距甚遠,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也就各有千秋,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風格,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角度。當然,教學中不要趕進度,來不及1課時完成,可以把這一項任務放在課后,作為一次研究性的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后進行適當評講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業
假設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兒子”,寫一寫這件事情,感受語言的另一種魔力。
《散步》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培養學生學生善于發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
品味細節,感受課文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盡可能不著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都喜歡些什么?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飯后散步——一般都誰去?喜歡去什么地方?意見一致嗎?記憶中爭執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樣有]的?結果呢?
【設計理念:閱讀為寫作服務。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么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為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發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因為關于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么”時,我并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范文的學習:導入范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樣解決?有一位莫老師也遇到這類似的事,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的?我們又能得到什么樣的啟示?[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范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嘗,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生:(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理念:閱讀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對文章的理解。這種理解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么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散步》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生活中常見標志,并了解其意義和用途等。
2、能根據標志聯想故事的情節,指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述。
3、體會獲得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自制的標志若干、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中的圖卡
2、活動前請警察叔叔講述過安全保護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志,引起幼兒興趣。
并請幼兒猜猜表示什么意思。(兔子、往右走、樓梯、橋、小心斜坡、小心坑洞、老鼠的家、船、海、好朋友)
二、根據標志講述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
老師來把這些標志都編到一個故事里去,好不好?
三、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標志并讓幼兒認識。
剛才我們認識了許多的標志,上次老師帶小朋友到社區、馬路上也找到了一些標志,讓我們來看一看、想一想這些標志表述什么意思,在哪里出現的'?(請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出這些符號會在哪里出現?表示什么意思?)
四、出示一張標志,請幼兒聯想一個故事情境。
五、準備數套標志。
將幼兒分成四組,由各組幼兒自行討論想象,請各組幼兒將所編的故事,上臺與同伴一起分享所編的故事。
1、當心火災、火警電話、警止吸煙
2、報警電話、當心車輛、人行橫道
3、禁止觸摸、當心觸電、醫療急救電話
4、注意信號燈、保持安靜、圖書室
鼓勵每位幼兒,讓他們體驗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散步》教案4
設計意圖
這一活動是在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背景下進行的。故事情節與我們在中班階段進行的“逛街”游戲十分相似,于是我們借助有趣的故事情景嘗試開展了一次器樂活動。
活動目標
.能用不同的樂器或用相同的樂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模擬故事里的各種聲音,并嘗試運用回旋曲完整表演故事。
.按場景以小組輪換的方式進行器樂表演,體驗合作表演故事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樂器,故事圖片等。
.幼兒已聽過故事,并探索過部分情節的聲音。
3.樂曲《稻草中的火雞》。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今天天氣真好,母雞蘿絲準備出門去散步了!
.幼兒聽音樂用肢體動作學母雞蘿絲散步。
3.我們還可以怎么表現母雞蘿絲很高興的樣子呢?
4.母雞蘿絲在散步時發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
二、講述故事,組織討論
.講述故事。
.狐貍的壞主意得逞了嗎?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呢?
3.母雞蘿絲去散步時去過哪些地方?它先去哪里再去哪里?
4.共同探討其中一個故事情節的聲音。如,你最喜歡哪段故事?在這段故事里,你能聽到什么聲音?這些聲音是怎樣的?什么聲音在前,什么聲音在后?
5.你會用什么樂器表現這些聲音?
6.導幼兒嘗試用樂器表演。
7.請部分幼兒表演。
三、交流分享,共同游戲
.分別請幼兒選擇樂器嘗試游戲。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的探索情況。
.交流分享。請幼兒仔細看看某組小朋友表演得像不像,他們用了什么好方法。
3.請一個幼兒扮演母雞蘿絲用肢體動作表現散步的情景,其余幼兒分組用樂器表演各個場景,共同游戲。
附:從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到音樂活動的演變
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在農場里散步時和一只狐貍之間發生的故事。故事內容如下:母雞蘿絲出門去散步,狡猾的狐貍跟在身后。咚!梆!狐貍被釘耙撞倒在地。母雞蘿絲繞過池塘,狡猾的狐貍跟在身后。撲通!呱呱!狐貍一下掉進池塘。母雞蘿絲經過磨坊,狡猾的狐貍跟在身后。嘩啦啦啦!嘩啦啦啦!狐貍被面粉袋砸到了頭。母雞蘿絲穿過籬笆,狡猾的狐貍跟在身后。咕嚕!咕嚕!咕嚕!咕嚕!砰!狐貍跳到滑下山的車,撞倒了一大片蜜蜂房。嗡嗡嗡嗡!蜜蜂追著狐貍跑,狐貍嚇得趕快逃。母雞蘿絲散完步,高高興興回了家。在仔細閱讀后,我們發現這個故事可以作為三種活動的'素材:
●故事創編。雖然該故事情節簡單,僅用很少的文字介紹了母雞所經過的地方,但是畫面精美,能讓幼兒展開想象,嘗試編講故事,有助于豐富幼兒的語言,開拓幼兒的思維。
●器樂探索。每個故事場景中的音響描寫都十分生動,可以為幼兒提供用樂器探索表現各種音響的機會。
●合作表演。雖說故事中只有母雞蘿絲和狐貍這兩個角色。但是班級中的幼兒個個都可以模擬故事場景中的聲音,人人都可以有配音任務,都需為成功表演而通力合作。
《散步》教案5
重點:
1. 理解通過傳神有趣的細節,表現一家人互敬互愛、相處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寫法 。
2. 通過朗讀,體會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和曉暢素雅的語言美,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難點:
1:文中僅有的兩處景物描寫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對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輕聲讀《散步》。
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音的字,注音。(具體操作參照教法建議1)能把課文順暢地讀下 來之后,放聲朗讀。
二、請一位同學朗讀一遍課文。
大家從兩方面評議:
1.有沒有讀錯字音的情 況。
2.有沒有讀破句子的情況。
三、分組討論:朗讀這篇課文時該怎樣把握語氣、語調?
說明:要邊討論,邊練習朗讀,邊評議。
1.明確本文朗誦的.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2.明確我的語氣、語調: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
②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處處表現了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3.完成討論之后,練習朗讀。每組推舉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讀,大家評議。評議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注意把握語速、重音。
4.再請幾位同學朗讀課文,然后全班根據前面所明確的朗讀的方法進行評議,選出一名朗讀最好的同學。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題目供參考,可以選擇其中一兩個題目談。(可用幻燈演示題目)
1.這篇課文哪些描寫最令你感動?舉一兩處為例談談。(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
2.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整體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這篇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體感知)
5. 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語言?為什么?(對語言的品味)
說明:這些問題,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規定統一答案。學生只要能對其中一兩個問題有所認識就可以了。注意讓學生發言時不要脫離課文。教師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導的地位,注意傾聽學生發言,及時給予點撥和激勵評價。這項練習中1、2、4小題可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落實 在作業本上,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比較閱讀。
手段:以朗讀訓練為基本形式
設計思想: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 感情,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同時,重視識字、寫字、積累詞語的訓練。
《散步》教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學習課文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
3、賞析課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以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對重難點進行突破,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四.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五.教學時數
一課時
六.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自學導綱
1、新課導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導入。其實,親情無處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2、出示導綱
3、自讀導綱中簡要提示。
4、聽讀課文,完成導綱中知識性問題。
二.合作互動(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導綱中探究性問題,然后在小組內討論)
1、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
(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愿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注意“熬”字)
(2)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
(3)決定權在我,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1)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
(3) “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4)母親改變主意,決定走小路,走不過去時讓兒子背上,既照顧了孫子,又幫兒子解決了難題,體現了母親的善解人意,疼愛子孫。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3、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背著她。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母親給我們以生命,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設身處地
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5、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分享一下。(根據時間靈活撐握)
(1)我選擇了走大路。在尊老和愛幼的天平上,作者傾向了尊老。因為母親老了,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兒子還小,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從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賢惠。母親慈愛,兒子活潑可愛。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溫馨和睦。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包含著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體會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
(3)“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兒子發現奇趣:兩對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現了兒子天真可愛、聰明活潑。
(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母親老了,兒子成長了,挑起了生活的擔子,這樣母親自然聽從于兒子;而我的兒子還年幼,現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應該理解父母,關心父母,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5)課文第四節景物描寫。
充滿春的氣息,引發人們豐富的聯想。
(三)導學歸納
課文以“我”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線,用樸實的語言,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見,本文寫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卻表現了“尊老愛幼”的大主題,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寫法。
(四)、反饋訓練
1、每年在你過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是否都為你過了生日?
2、你能準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生日,請你編輯一條短信發送給他們,為他們獻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寫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
結束語:
其實,生活中親情無處不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無不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讓我們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親情、珍愛親情。讓我們一起用愛擔起家庭的責任,用情擔起社會的責任,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動聽、最優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師把這一首《讓愛住我家》送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來不易的團圓。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導學提綱
一、簡要提示
莫懷戚,重慶人。重慶師范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從事文學創作二十余年,用多種體裁創作,以小說見長。著有小說集《詩禮人家》《大律師現實錄》,長篇小說《經典關系》《透支時代》等。
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并揭示其社會意義,具有形散神聚的特點。
二、認知與探究
1、知識性問題
A 給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嫩芽 ( ) 熬 ( ) 霎時 ( )
分歧( ) 拆散( ) 水波粼粼( )
B 解釋下列詞語
各得其所:
分歧:
2探究性問題
(1)、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3)、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5)、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然后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分享一下。
三、梳理與反饋
1、梳理
(1)以小見大的寫法。 (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感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
2、反饋
課堂調查
(a)每年在你過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是否都為你過了生日?
(b)你能準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生日,請你編輯一條短信發送給他們,為他們獻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寫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
《散步》教案7
一、教材分析:
莫懷戚的《散步》是蘇教版八年紀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片自讀課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散步”體現了一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贊歌,讓人體驗到“人生之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揣摩詞句的含義。
(2)指導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繼承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詞句含義,品味語言之美
四、教學難點:
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1、導入
2、了解作者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找出散步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針對散步時發生的分歧作者解決的方式等,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
4、研讀課文,探究主旨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運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法,思考一些問題,如通過散步這件事,頌揚一種怎樣的美德,從文章的字里行間讀出一種什么情感。挖掘出文章的主旨,并體會文章的親情美、人性美。
5、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同時將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與家人共建美好的家園,最后我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
6、拓展升華,擁抱親情
聯系實際,讓學生描述在家庭生活中體驗到的“濃濃親情”和“生活之美”,把文章中體現出的濃濃親情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延伸到現實生活當中去,從而達到與情感的共鳴。
《散步》教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學習運用選取描寫親情的獨到角度。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如何發現美、品評美,把閱讀的過程當作是美點大追尋的過程,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讀文生情整體感知
1思考:(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三、研讀入境合作討論(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5分鐘)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5分鐘)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5、補充名人的話:(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孟子說…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五、賞讀入心拓展運用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這個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2、(3分鐘)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如果我們寫作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3分鐘)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5、(4分鐘)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6、(5分鐘)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六、課后作業:練習冊第6課
《散步》教案9
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親情。
2.能夠通過細節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能夠通過細節描 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學會賞析語言,體會語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以小見大的的手法表現濃濃的親情。
教學準備
課文、教輔資料、教案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創設情境、深情導入
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
而和親人一起散步,更是一個幸福的時刻。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莫懷戚一家一 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濃濃的親情。
(板書課題:散步)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問題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先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時間?——初 春
第二、散步的地點?——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
第四、散步中發生了什么?(課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誰來解決分歧?——我
第七、為什么我來解決?——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 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邊,她總是聽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決呢?——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以短。我說:“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選擇的呢?——最后,我們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穩穩地走了過去。第十、為什么選擇了小路?——母親改變了主意。
好,下面根據上面的回答,讓一位同學概括一下,迅速組織語言,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明確: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散文,我們在概括的時候要注意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師明確: 時間是初春,地點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兒子和母親, 我們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為我們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問題二:課文的題目是《散步》,他們為什么去散步呢?
師引導:文中說,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 就覺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應該讓母親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關愛,如果把母親一個人留在家里,母親會覺得很孤單。一家人一起散步,會讓母親感受到家的溫暖。
生2:文中說,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說明母親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來,希望出去走走。
師引導:春天總算來了,“總算”說明了什么。母親熬過了一個嚴冬,
“熬”反映了什么。
(朗讀指導:“太遲、太遲了”、“挺不住”、“總算”、“熬”)
師明確: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親也熬過了一個嚴冬,出去走走還可以喚醒母親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為什么要寫散步這件這么簡單的事呢,它究竟表達了人間的什么情感?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作者與他的創作背景,思考以上問題。
(三)作者與創作背景。
莫懷威:筆名 周平安、章大明。現任重慶師范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園落日》等。本文創作于1985年,創 作的契機在作者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乎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中的“孝“大加贊賞, 說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而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在追求對外開放、大力提高經濟水平時代所丟掉的,發達國度的人卻拾起來,如獲至寶,這使作者感慨 不已,開始重新正視這份看起來很陳舊已無什么油水的民族遺產。寫作的'念頭就產生了。作者想通過此文呼吁人們撿回失落的親情,多關心自己的親人。那么 下面讓我們細讀文章,體味文章的親情。
(四)品讀課文、分析人物、體味親情
教師:剛才大家說到文中有四個人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他們是怎么樣
呢?首先,看看“我”,同學們說說文中的“我”這個人怎么樣?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
關于“我”:你認為“我”是怎樣一個人?
(孝順,善良的人)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我”孝順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為母親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
(板書:“我”:孝順善良)
關于我的母親: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請同學在文中找出有關奶奶善解人意,愛護小輩的段落或語句。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母親很為小輩著想,不愿意為難自己的兒子,更不愿意為了自己而攪了一家人出游的興致)
(板書:母親:慈愛親切)
關于兒子和妻子:
教師:文中對妻子、兒子著墨不多,但他們也在盡自己所能維護著家的溫馨和諧。那,請同學來說一說你對妻子、兒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
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后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教師:我們再進一步思索,從兒子身上有沒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 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后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學生小結教師評述:從文中看,妻子很賢良,是位慈愛的媽媽和孝順的兒媳。對丈夫溫順有理,對婆婆尊敬有 加,對兒子關懷倍至。在她身上也滲透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書:妻子:溫柔賢惠)
(板書:兒子:聰明乖巧)
教師總結:本文無論寫誰,作者在字里行間都表達一種永恒的情感:親情。
(板書:親情)
教師:通過對四個人物的描寫,這個“親情”又滲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親之間、妻子和兒子之間——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間——夫妻情)
(母親和兒子之間——祖孫情)
教師:本文就圍繞著這三種親情表達了一個重大主題——
(學生回答)
互敬互愛、珍愛親情、珍惜生命。
(五)研讀賞析
我想老師不用問,也知道同學們的心靈已經被觸動了。
下面同學再讀一遍課文,找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并談一談為什么會為此打動。
(六)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文章只選取一個三 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但卻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
(板書:小事情表現大主題)所以同學們對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其實,在我們經過的平寫出凡日子里,都蘊涵了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轉瞬即逝一幕幕將永遠留在我們心底久久回味,從而使我們更愛自己的家人,更珍惜親情,珍愛生命。這就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
(七)布置作業
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以初中新生活學生想家導入
將(三)放置在(二)之前,另外讓學生找出生字詞并注音解釋
注重讓學生自己概括
板書設計
“我”:孝順善良
母親:慈愛親切
妻子:溫柔賢惠
兒子:聰明乖巧
《散步》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朗讀,較準確地評價作品人物,體味人性美;
2、過程和方法:合作、探究學習,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特別能品味美文的語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表述并感受濃濃的親情。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
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形象分析;品析優美的語言。
學習方式:
朗讀、品味、討論、質疑。
學習步驟:
一、導入:
A: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一個家庭,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B:(或:我問同學們一個小問題:咱們班的同學有經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嗎?請舉手。——請一位同學談談和父母一起散步時有什么感受。——散步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項內容,它是一種溫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敘事散文——《散步》。)
二、第一遍閱讀——理解文意(自讀)
現在請同學們將課文讀一遍,建議你用自己擅長的讀書方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邊讀邊這樣理解文意——試著給文章再擬一個標題,并說明你擬這個題目的理由。
(師生互動)
三、第二遍閱讀——品評人物(品讀)
課文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現在老師建議你再這樣朗讀課文:你把自己當作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讀課文,好像作者寫完文章后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
讀后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本文一共寫了幾個人?哪一個最令你感動?為什么?請讀出文中寫的感動你的人的句子。
(師生互動)
母親:“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說明了什么?——信賴。哪一個地方寫到了母親的語言?“還是走小路吧。”母親為什么改變了主意?那么母親的這段話怎么讀才好呢?誰來試一試?(奶奶仁慈和善良、愛孫子)
爸爸:作者為什么令你感動?作者希望在母親的有生之年能多出來幾次散步。作者對這次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是很珍惜的。作者的這種感情在前面的哪一段中表露過?哪幾個字應重讀?——又、太。作者在內心深處為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而高興。這是什么描寫?——心理。(爸爸孝順、有責任心)
孩子:說一說孩子令你感動的理由。文中小孩說了兩句話,誰來讀一下?這個小孩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靠自己細致的觀察得出的。說明這個小孩怎么樣?——聰明。(我乖巧、懂事)
妻子:“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句話有怎樣的含義?。為什么這個妻子在外面總是聽丈夫的呢?那是因為她維護夫妻之間在外界的美好形象,她很給丈夫什么?——面子。下面我們把文章最后一段齊讀一遍。(妻子 默默奉獻、賢妻良母)
四、請談談這個家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印象?
和睦,溫馨。互相體諒、關愛家人。這是個互敬互愛,充滿著骨肉之情的家庭。這個家庭是非常團結幸福的,他們都能顧全大局,為他人著想。
五、第三遍閱讀——品味語言(跳讀、析讀)
本文的語言十分精美,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同位之間探討一下。(提示:從景物描寫句、含義豐富句、對稱句入手,注意語言的品味)
教師舉例子:“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你們看老師對這句話的品味:“散步”緊緊扣題,全句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另外一個角度: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現在的寫法,表現出了濃濃的親情。還可以品味,“我”這個字擺的地方非常重要。把“我”放在前面,就表現出“我”的一種責任感,且與后面“我”起的作用是相呼應的。還可以看,這個句子的句式很美,是一個倒過來的句子。這樣寫很莊重。表現了“散步”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你看。這個句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品味。
再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侯很聽她的話一樣。”比況得多妙!從內容上說,有回環的關系,把母子關系一下子追溯到幾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溫順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這種妙思來自何處呢?就是由甲說到乙,再由乙說到甲,便構造成這種妙句。
大家就選一個地方,找一找。(師生互動)
六、情感生成
說一說: 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嗎?在你父母生日那一天你是怎樣做的?你準備怎樣做?
七、結課
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啊!
八、布置作業
回到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父母的事。
《散步》教案11
設計意圖:
標志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對于成年人已司空見慣,但幼兒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含義。《兔子先生去散步》是日本作家五味太郎的撕紙故事,由許多標志穿成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初次讀到這個故事,我被作者的巧妙構思深深吸引。它能激發幼兒對標志的興趣,感受到標志與生活的關系,由此我上了這樣一節課。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標志的興趣。
2.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志,理解標志的含義。
活動準備:
1. 《兔子先生去散步》電子文檔,故事中的標志圖片
2. 生活中的標志ppt
活動過程:
1. 標志激趣。
出示兔子先生家的圖片,猜猜這是誰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這就是兔子先生的家,它家的門上有一個兔子的標志。今天兔子先生請我們和他一起去散步,小朋友想去嗎?
2. 聽故事,認識標志。
(1)聽看故事,隨情節猜猜它們是什么標志,它告訴兔子先生什么?
(2)回顧情節,談話交流:和兔子先生散步時,你看到了什么標志?(根據幼兒回答,貼出相應標志。)
(3)根據標志完整回顧故事情節。
3. 聯系生活,認識各種標志。
(1)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標志,你認識它們嗎?它告訴我們什么?
(2)你還知道那些標志?
(3)師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各種各樣的標志,請小朋友們以后多觀察,把你知道的標志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4.活動延伸:你也設計一些標志,讓兔子先生和你去散步好嗎?想設的小朋友可以去圖書區設計。
活動反思:
在認識標志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很集中,他們的反應很快,觀察很仔細,能根據畫面的提示很快猜出標志的含義。由孩子們對故事的專注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是多么的有趣,幼兒喜歡這個故事,故事激發了幼兒認識標志的興趣和創造熱情,他們創作出各種標志,互相講述。
《散步》教案12
設計思路:
《毛毛蟲散步》這本讀本畫面清透簡明,形象簡單,具有趣味性和預測性,而且帶有詞匯和點數的整合。在第一次活動中我們帶領幼兒閱讀了大書,使幼兒簡單熟悉了故事內容,同時也感覺到幼兒對散步的概念還不能深入理解,為此我們自創設計了一本圖書,它具有全新的翻閱方式,隨著故事的情節逐一伸展,像一條長長的小路,使幼兒置身其中也隨毛毛蟲去散步,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閱讀關鍵詞匯:路過---碰到---遇到---看見的引領下激發幼兒積極預測猜想,較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毛毛蟲去散步途中發生的事情,從而使幼兒更直接地獲得敢說、愿說、會說的語言經驗,學會觀察,體會故事細節變化,能直觀地正確點數,從而幫助豐富閱讀體驗,提升閱讀經驗。
活動目標:
1、喜歡這個故事,對閱讀大圖書感興趣
2、熟悉故事內容,理解路過、遇到、碰到、看見的基本含義
3、在教師引導下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如何與他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自制圖書大圖畫書
幼兒經驗準備:
之前和老師一起閱讀大書,了解簡單的故事內容
老師和家長帶幼兒散步,積累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從幼兒生活經驗切入,以散步為話題,喚醒經驗
有效提問:
1、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平時都會到哪里去散步呢?
2、散步時都路過哪些地方呢?
3、想一想散步時碰到、遇到過什么人呢?
4、散步時還看見過什么呢?
引導策略:
通過問題幫助幼兒回憶生活中散步的情景,借助提問中的關鍵詞匯:路過碰到遇到看見引導幼兒表述出散步時所經歷的事情,喚醒幼兒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充分表達,使詞匯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印象,為下一步構建故事做一鋪墊
二、閱讀自制圖書,逐頁翻閱,梳理經驗
1、教師逐頁展開圖書,以關鍵詞匯路過---碰到---遇到---看見引導幼兒大膽預測猜想,觀察畫面
引導策略:
教師以關鍵詞匯路過---碰到---遇到---看見為線索,引導幼兒大膽預測猜想,毛毛蟲散步途中的故事情節,重復運用詞匯提問,強化幼兒對詞匯的理解并會初步運用,例如“毛毛蟲散步路過哪里?碰到誰?遇到誰?看見了什么?通過提問啟發幼兒借助日常生活經驗去猜想,引發幼兒頭腦中積極反應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
圖書逐頁展開,像是向幼兒呈現了毛毛蟲散步的小路,順序性強,故事線條清晰,便于幼兒直觀體驗、觀察與理解。
2、教師運用選擇預測、謎語式猜想幫助幼兒掌握猜想方法,總結經驗
引導策略:
考慮到小班幼兒獨立猜想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設計了選擇預測、謎語式猜想2種指導途徑,如你們猜猜碰到的是小鳥還是蝸牛呢?教師說謎語讓幼兒猜出遇到的`是誰?有幾只蝸牛?有幾只蝴蝶?引導幼兒進行正確點數,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猜想興趣,讓猜想正確的幼兒感受成功的快樂,既樹立了自信,又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讓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預測猜想、言語表達雙重經驗。
通過這樣的指導方法,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猜想的方法,逐漸從教師引導猜測過渡到獨立猜想。
3、通過角色表演,幫助幼兒了解如何與他人使用禮貌用語進行對話、交流,提升經驗
引導策略:
表演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表現方式。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猜想毛毛蟲和好朋友見面時會說什么,孩子們紛紛回答是問好,于是我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表演出小動物們見面的情景,讓幼兒相互交流,與同伴充分互動,使幼兒直接的體驗與他人如何交流,掌握并運用禮貌語言,提升幼兒在實際生活中與他人交往的相關經驗。
三、閱讀大圖畫書,總結、提升經
1、以問題作牽引,與幼兒再次閱讀大圖畫書講述故事,溫習故事內容
2、提升經驗:
活動中,教師將對關鍵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與幼兒日常生活相聯結,雖然這幾個詞匯在意思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有的幼兒還是能通過教師的重復提問、引導、觀察理解詞匯并會運用
選擇與謎語式猜想的指導方式,使幼兒在頭腦中形成動態的想象,從而過渡到抽象的、獨立的猜想,增強了幼兒自信
幫助幼兒掌握一個一個點數的正確方法
掌握并學會用禮貌語言和他人打招呼問好、交往
3、引導幼兒今后在散步時繼續發現有趣的事情,與同伴一起分享
拓展活動:
1、角色游戲:小動物去散步
請幼兒扮演小動物,根據教師的編排的情節,表演在散步過程發生的事情
2、美工活動:好玩的指印畫
3、體育活動:毛毛蟲去散步
幼兒分組蹲下抱著前一個小朋友的腰排成一隊,看哪隊走的快又好,不斷開
《散步》教案13
一、課題:
散步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生體驗”,課文莫懷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單元中的一篇文字淺顯、內容亦不龐雜,但是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的文章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內,情節簡單而不乏起伏,人物著墨不多而風貌畢現自有其搖曳的韻致看似一泓清淺可人的涓涓細流卻有那悠悠不盡的人生哲理靜靜地閃著粼光
文章通過描寫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經歷,展現了一家人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系,禮贊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說,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全文語言平易樸實,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詞小用也有散發著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對稱句
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隨著作者優美的文字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設計思路: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3. 誦讀品味課文,領悟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4. 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本環節設計意圖:在純自然狀態的閱讀中,學生喜歡《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將其中蘊涵的愛、責任感和對家庭對社會的使命感真正吸納進自己的靈魂深處,并在以后的歲月里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個性氣質,影響自己的人生取舍,則殊為難得而我的教學目標設想是希望通過教學中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語言美、人性美,并勾連生活,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最終將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步》真正鐫刻在學生的心里
導語設計:有一種最為簡易而又永遠時尚、永遠流行的健身運動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錯的事兒——消化食物、鍛煉身體、延年益壽,還能減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義就不僅是上面所說的這些了——散步,還能增進家人之間的了解與和睦
不過,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沒有得到合理解決,不但不能增進和睦,還會傷感情呢!今天我們學習《散步》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況,是怎么解決的
本環節設計意圖:自然親切,又非常淺顯的問題式的導入,能夠激發同學帶著問題進入閱讀狀態
預習檢查:詞語積累
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嫩芽(nèn) 霎時(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學習】
1.聽課文配樂朗誦,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節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發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結果如何? ⑥從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2.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①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
3.從課文中你讀到了課文表現的是什么主題?
( (1)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2)中年人對生活的使命感(3)尊老愛幼的頌歌 )
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聽讀、自讀,簡單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文章脈絡,感知人物形象,對文章的主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合作交流】
學生再讀課文,品評課文美點
1.品內容將文中最能體現親情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你能讀出其中濃濃的親情嗎?
(先讀句子,然后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同組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內容為該同學的體會是否合理,有沒有讀出感情
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員參與)把找到的句子或詞語與全班同學共享先讀后談體會其余學生準備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可讓學生多讀學生可能找到的句子與詞語: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2.品語言 文中有不少語句是大致對稱的,請你為它們劃分節奏讀讀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3)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提示:以優美整齊的形式強化了和諧美滿的親情,且富于趣味
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還有讓你感動或你特別喜歡的語句嗎?為什么?
3.品寫法
本文敘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學生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討論交流)
明確: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是對生命力的禮贊第二處描寫的是母親所望見的小路遠處景物,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
熱愛,對生命的珍惜
本環節設計意圖:由學生個體學習探究到小組全員參與,既讓每個人都活動起來,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及競爭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肯定學生的'新的見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體驗,進一步感受親情,領悟本文語言的美
【點撥拓展】
1.本文敘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卻表現了重大的主題這種寫法叫”以小見大”
學習本文后要引導學生學會從家庭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寫作素材,提高作文時的選材能力
2.聯系生活,真情告白,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讀了本文之后,你想對你的父母說些什么呢?
口語表達訓練,訓練內容:
爸爸,媽媽,那次是我錯了……
老爸,您辛苦了……
媽媽,我想對你說……
爸、媽,你們懷里撒嬌的孩子長大了……
請學生任意選擇其一進行口頭訓練
教師小結:
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單是深夜里母親親手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稚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倒杯水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的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和踐行親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深情的回報
同學們回家以后,請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播放《讓愛天天住我家》
本環節設計意圖:感受了祖孫三代的親情后,讓學生試著運用與自己的父母展開一段真情告白,以此拉近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再次感悟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揭示其深意聯系生活實際,獲取體驗讀了課文,對照本文的做法,學生會有一種趨向性,有助于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覺落實到行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欣賞歌曲,升華情感【音樂欣賞】再次感受美滿家庭生活的溫馨,增強親情體驗,升華靈魂
【達標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áo夜 áo游 分qí 分外 水波lín lín lín 次櫛比
2.文章寫祖孫三代散步時發生了什么事?
3.說說下面兩個句子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1)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4. 仿寫句子,抒寫親情
以“親情是……”的形式,用比喻的修辭寫一組排比句
示例:親情是杯清冽的酒,因歲月的歷練而醇香;親情又像一杯氤氳的茶,因心香的呵護而沁人心脾;親情也像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樹,因雨露的滋潤而枝繁葉茂;親情更像寬廣無邊的大海,因廣闊的胸懷而橫無際涯……
本環節設計意圖:鞏固雙基,以練促理解,把握主要內容
【課外延伸】
1.課外閱讀并收集“古今孝道”故事
2.兩周后召開“我最孝”班會
3.閱讀課外書: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本環節設計意圖:希望學生通過閱讀,為促進學生自己的領悟開路發自內心地有所領悟,沒有任何教師強加的概念;在45分鐘之后的無邊的時空里,我希望以“作業”的形式讓這一點領悟開始向行動延伸愿這一課在學生心中余韻悠長
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愛 疼
尊 老 愛 幼
孝 護
互敬互愛 中年人使命感
以小見大
《散步》教案14
知識與技能:
疏通全文,識記并積累“熬、霎、粼”等字詞,感知親情。
方法與過程:
掌握文中的寫作技法--如開門見山、細節描寫等,并讓學生能理解和運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體驗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1、重整體感知、品味。
2、學以致用、課堂遷移。
[教學設想]
力圖以此文為例,教給學生學習此類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內容、美點追蹤;而且,教學中將以學生為主體,采取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等學習方法;教師只在適當之時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教學平臺展示]
一、話題談說,導入新課。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只遞給孩子,一只遞給老人;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只遞給朝露,一只遞給晚霞;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只遞給歷史,一只遞給未來;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只遞給早春,一只遞給金秋;
……
你有過如此“愛的感動”嗎?請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動的愛的鏡頭展示出來,與大家共享!(讓學生自由談說,時間在2分鐘左右)
當然,如此之鏡頭,定然不勝枚舉--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親情的濃漿,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讀的字音、停頓、抑揚頓挫,輕重緩意。
2、能就你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從你喜愛的或理解的角度給文章擬個副標題并簡述理由嗎?
(二)明確
1、字音認讀
熬ǎo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讓學生自由重擬標題,并讓學生點評。
如(1)親情 (2)三代 (3)溫馨的家庭 (4)一家人
……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點撥:美點尋蹤即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形象的給人以強烈美感、給人以有力感染,給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內容,以及文章自身語言、結構特色等方面的內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說話)
2、示范:文章的開頭美,美在“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這個詩意的鏡頭。
3、學生討論、美點尋蹤
4、學生發言,加以明確
(以下舉一些學生發言的例子)
例1:你看,這里其實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輕松、多么愜意,甚至可以說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這初春的美景:那有濃有淡的大塊小塊的新綠,那樹上逐漸顯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著春天即將來臨的冬水……一切構成了美麗而溫馨的圖畫,可以說就不止是一個家庭的世界了嗎?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魚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無言的細節,你看: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
……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就是愛,這就是家庭。
四、學法實踐:感知內容、美點尋蹤
要求:速讀《三代》一文,試著實踐(1)重擬標題;(2)美點尋蹤
1、讓學生思考、自由討論。
2、讓學生自由發言,在發言中加以評點明確。
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言:
如:重 ①交叉路口
擬 ②家
標 ③感人的畫面
題 ④責任
⑤遲緩的背影
……
(注:發言時可讓學生稍加解釋重擬此標題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點尋蹤
你看,那感人的畫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拿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讓我覺得“家”的偉大的力量。
……
五、小結
同學們,剛才你們自由地談了家里最令你心動的鏡頭;又在課文的指引下,感受了兩家祖孫三代那溫馨的親情以及對美點進行了尋蹤--其實,對于一般的美文,我們一般要這樣去學習:先感知內容,再尋蹤美點,這也是我們學習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學們今后能按此方法進行美文欣賞學習。
六、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后搜集一篇有關“親情”的文章,摘錄或記誦其中令你感動或心動的'地方。
示例: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親的大學的一段感人的話:
……我身在城市,心卻總是不由自主地飛回屬于我和母親的田地里,飛回母親育我養我的那兩間茅屋里,飛回母親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車回來時,天還未亮,不顧路途的疲勞,心急火燎地趕著山路,進入我祖居的村子。母親不在,茅屋的門鎖著,我的淚頓時流出來,那是熱辣辣的淚,那是滾燙的心……
希望同學們今后養成搜集、摘錄或記誦的好習慣,習慣養成的話,一定對你們的寫作會大有益處的。那時的你們,一定“文采飛揚”!
《散步》教案15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散步》教案16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多角度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深層意蘊。
2.把我朗讀技巧,學會通過語氣、節奏的變化把握語言所表達的感情。
3.探究本文的語言特點,了解什么是“對稱句”“回環句”并品味。
難點
1.熟讀課文,多角度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深層意蘊。
2.探究本文的語言特點,了解什么是“對稱句”“回環句”并品味。
一、預學單(課前)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熬過()分歧()霎時()水波粼粼()
2.根據課文內容,在下列的缺空處填上恰當的詞語。
(1)大塊小塊的新綠地鋪著。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的父親。
(3)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終不愿意。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
(1)樹枝上的嫩芽兒也蜜了。()
(2)不過,一切都取絕于我。()
(3)我決定委曲兒子了。()
(4)兒子雖然很胖,畢競幼小,自然也很輕。()
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中國足球的發展壯大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B.《奔跑吧兄弟》這個欄目辦得惟妙惟肖,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C.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D.鄧稼先作為一個國內外展露頭角的優秀物理學家,在公開場合便銷聲匿跡了。
5.文中“有的濃,有的淡”中的“濃”意思是()
A.氣味或味道很重。
B.液體或氣體中所含的某種成分多。
C.這里指顏色深。
D.程度深。
6.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二、互動單(課堂)
探究點一:本文通過一件平凡的小事,揭示了什么主題?
探究點二:文中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探究點三: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
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三、課堂練習
7.朗讀下列語句,標注朗讀重音,體會句子的豐富內涵。
(1)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2)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
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3)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領袖人物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8.找出文中對稱的句子,讀一讀,說說你的發現。
9.下面兩句話,表現了人物什么樣的道德品質?
我說:“走大路。”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四、課后練習
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
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五、反思總結(困惑或收獲)
《散步》教案17
教師:同學們有沒有過跟家人一起在田野散步的經歷呢?
學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
教師:沒有也不要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么一篇文章,題目叫什么?
學生:散步。
教師:作者呢?
學生:莫懷戚。
教師:很好(板書題目、作者)。那么今天可不是我來上課,我們將有幸請到三位小老師,請他們來為我們解疑答惑,一起學習,共同交流。大家說,好不好?
學生:好
教師:那么有請我們的第一位小老師T。
學生:熱烈鼓掌
小老師T:我們先進行第一部分,首先我們一起來朗讀預習單上的生字詞,準備好了沒有?
學生:準備好了。
(學生跟著小老師朗讀)
小老師T:好,那么現在請大家在這些詞中挑出兩個或兩個以上,來造一段話,準備1分鐘時間?
(思考1分鐘)
小老師T:好了,同學們應該都可以了,誰來?
學生A:我用“煎熬”和“嫩芽”來造句,我的句子是春天的小草經過了冬天的煎熬,冒出來嫩芽。
小老師T:很好,不錯,請坐,還有誰來?
學生B:我用“一霎時”和“水波粼粼”造句,有一天我去河邊玩耍,丟了一塊石子進去,一霎時水波粼粼。
教師:這個句子有點不通順哦,最好說一霎時,整個湖面水波粼粼,這樣更通順些。
小老師T:大家都預習了這篇文章,那么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呢?誰來說說?(學生C舉手)好,你來回答。
學生C:講述了“我”和一家人去散步的事情。
小老師T:能不能講具體一點呢?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情呢?(示意學生C做下,讓舉手的學生D起來回答)
學生D:本文主要講“我”和一家人在冬日的田野里散步的時候,遇到了兩條路,母親要走大路,因為大陸平坦,而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我”聽從母親選擇了大路,而后來母親因為兒子改變了想法而一家人選擇了小路,最后到了一處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一起走在小路上。
小老師T:非常好,大家說她概括的好不好?給他點掌聲鼓勵。
學生:好(鼓掌)
小老師T:好,那么大家能不能歸納一下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呢?也就是說作者想表達什么呢?請大家小組討論2分鐘。
(討論2分鐘)
小老師T:好了,哪位同學愿意來回答?
學生A: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
小老師T:很好,請坐。但是這篇文章主要要表達的是尊老還是愛幼?
學生:尊老。
小老師T:對,這篇文章其實主要表達就是我們中國古代常說的“百善以孝為先”的家庭美德(打出幻燈片)
小老師T: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教師:讓我們用熱烈掌聲謝謝T同學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講課,接下來我們請出第二位小老師Z同學,有請。
小老師Z:(走上講臺)接下來我們將一起來共同賞析這篇文章,請大家看預習單上的第二部分的第一題,請同學們先思考2分鐘,可以小組互相交流,然后來說說你的看法。
(小組交流2分鐘)
小老師Z:好,誰先來?(學生E舉手)好,你來。
學生E:我覺得他們的家庭是溫暖的,“我”是有責任心的……
小老師Z:(打斷)先告訴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文章中有沒有哪里體現出來呢?
學生E:例如文章第6段,“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我從這里看出來,這個家庭很團結,給我的感覺很溫暖。
小老師Z:很好,那么“我”為什么是有責任心的呢?
學生E:也是在第6段,接下來一句“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小老師Z:很好。
教師:可能很多同學都體會不到,這么一件事可能在我們看來很微不足道,但是“我”卻感覺到了“責任的重大”,因為他時時刻刻把誰放在了心頭?
學生:母親
教師:很好,所以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我”的什么特點?
學生:孝順
教師:非常好。(示意小老師繼續)
小老師Z:那么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F:通情答理。
學生G:慈愛
小老師Z:都很對,那么從文章哪里能夠看出來呢?
學生G:從母親摸了摸兒子的小腦瓜,然后改變了主意可以看出來母親是一個疼愛孫子非常慈祥的一位老人。
小老師Z:非常的好,請坐。這位母親就是中國典型的慈母的形象。
小老師Z:那么還剩兩個人物,“我”的妻子和兒子又是什么形象呢?
學生B:妻子很賢惠,兒子很聽話。
小老師Z:很好,那同樣能不能從文中找出證據呢?
學生B:妻子賢惠是因為這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小老師Z:很好
教師:還有嗎?光聽丈夫話就是賢惠嗎?那要是丈夫犯了法,妻子不聞不問,對丈夫言聽計從,這也是賢惠嗎?(學生笑)能不能從文中找出更有代表性的句子?
小老師Z:(學生C舉手)你來
學生C:文章最后一段,我背起母親,妻子也背起兒子,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里就可以看出來妻子是一個賢惠的好妻子。
小老師Z:很好,找的很準確,請坐。
小老師Z:來看一下老師的答案是不是和你們一樣。(放幻燈片)
小老師Z:看來同學們都概括的非常準確,那么我們就繼續賞析第二部分內容,請大家看預習單。當發生分歧時,為什么“我”順從了母親而沒有遷就兒子呢?
小老師Z:誰來回答呢?
學生B:“我”不選兒子是因為“我陪伴他的時間還長”。
老師追問:你從文章那里看出來的.呢?
學生B:文章第6段倒數第二句。
小老師Z:很好,找的很準確。那么作者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學生B:……(思考,回答不出來,小老師A的提問太過籠統了)
小老師:也就是說“我”陪伴母親的時間怎么樣?(意識到問題了)
學生B:不多了
小老師Z:很對,那么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學生B:孝敬父母,把盡孝道看的特別重。
小老師Z:非常好,大家說他答的對不對?
學生:對。
小老師Z:掌聲鼓勵這位同學,答得非常好。
(這時可能是由于比較緊張的緣故,小老師沒有按照準備時的安排更深入的探討為什么“我”把孝放第一位,而準備直接跳過去進行下一個環節了。這時我只好插入。就勢提問:“為什么大家贊同‘我’去盡一個兒子的本分,但‘我’同時也是一個爸爸啊,難道我就不要盡一個爸爸的本分了嗎?”)
(這時,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可能是怕說錯,也沒有人舉手了,整個課堂陷入了沉默。我有點后悔打斷小老師的上課步驟。)
小老師Z:請大家小組討論3分鐘。(隨機應變,很好。)
(小組討論了3分鐘)
小老師Z:討論結束了,哪個小組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C(舉手)
小老師Z:你來。
學生C:我覺得文中的“我”認為孝順母親比疼愛兒子重要。
(下面的同學就有不同意見了)
小老師Z:是這樣嗎?讓我們來聽聽其他小組的看法。
學生D:我覺得母親和兒子對“我”來說一樣重要,但因為選擇大路可能對兒子來說只是少了一點玩耍的樂趣,而對于母親則意味著我的孝子之心,二者的意義就不一樣了。(非常好,很準確,同學恍然大悟。)
小老師Z:大家同意嗎?
學生:同意
小老師Z:非常好,我也同意你的看法,因為母親為了我付出了太多,作為兒子的我在她有生之年,能夠滿足她的事情一定會滿足她。(打出幻燈片)
小老師Z:(進一步導入下一個問題)好,那么我們來試想一下,“如果‘我’遷就兒子選擇小路,長此以往,試想會有什么影響?”。
學生B:長期這樣下去的話,兒子會被“我”寵壞。
小老師Z:對,兒子這樣會被“我”的嬌慣而寵壞,那么母親呢?她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呢?很好,請坐。
學生E:會逐漸的不高興。
小老師Z:對啊,兒子久而久之會被寵壞,變得驕縱;而母親雖不會計較太多,但畢竟還是不舒服。(打出幻燈片)所以這很明顯的就體現了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對于一個家庭有無比重要的意義。(時間花的多,有點著急了。)
小老師Z:好,我就和大家探討到這里,謝謝大家
學生:熱烈鼓掌
教師:謝謝Z同學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講課,現在我們請出最后一位小老師H同學繼續給我們上課,有請。
小老師H:(走上講臺)親情是美好的,溫馨的,能夠讓我們記住一輩子的,讓我們來看一下課后練習的這篇文章《三代》,來看一下這篇文章講的是怎么樣的一種親情?請大家一起拿起書本有感情的來朗讀一遍。
(朗讀,3分鐘左右)
教師:我發現剛才讀的時候出現了幾個錯字,有沒有同學注意到了是那兩個字讀錯了?
學生:(經過引導)腳踝、蹣跚。
小老師H:(板書“踝“和“蹣”的拼音。)
小老師H:好,有哪位同學來說一說這篇文章是通過什么樣的一件事來表現親情的?
學生E:通過一件很小的交通事故來表現的。
小老師H:很好,那么跟《散步》比較一下,有什么共同點呢?
學生E:都是一件很小的事。
小老師H:嗯,非常好,都通過一件小事來表現濃濃的親情,這個在寫作手法上叫做什么呢?
學生:以小見大
小老師H:非常好。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現在請小組交流一下,說說這兩個故事哪個更感動你呢?
(小組討論3分鐘)
小老師H:討論結束,現在誰來談一談?
學生F:我覺得散步更感動我。
小老師H:為什么呢?
學生F:因為散步這件事情比交通事故更小,更不引人注意,而“我”卻想到了很多,而《三代》我覺得在遇到這樣的事時,很多人都會做出下意識的反應。所以我覺得《散步》更感動我。
小老師H:很好,說的很精彩。還有誰要來表達自己的看法的?
學生G:我覺得《三代》更好,正因為是下意識的反應才說明“我”把“我”的父親和“我”的小孩看的特別的重要,才會做出下意識的反應,不然一猶豫就不會這樣的反應。所以我覺得《三代》更感動我。
(學生自發鼓掌)
小老師H:說得非常好,讓我們來聽聽老師是怎么說的。
教師:其實無論是《散步》還是《三代》都很感人,只不過他們側重的方面不同,《散步》側重于“我” 對母親的孝心,當母親和兒子只能二選一時,“我”沒有猶豫的選擇了母親,因為“我”想到了這樣做無論是對母親還是兒子都好,“我”意識到了尊老愛幼的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而《三代》則側重于“我”對整個家庭的責任感,就算犧牲“我”也要保護全家。總之兩篇文章都很感人,我希望大家能夠從文中好好體會。
小老師H:我就和大家學習到這里,謝謝大家。
教師:很好,謝謝H同學,今天這三位同學的表現都很好,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精彩的內容。好,同學們,現在請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幅幅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感人的畫面:是誰在日落黃昏,倚在窗前,焦急的盼望著我們回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細細的叮嚀著我們一切小心?
學生:是父母。
教師:對,是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同學們,親情不單是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一個和美的家庭需要我們用愛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希望大家能夠從這節課中真正有很多收獲,回到家里,能夠多幫父母做點事情。謝謝大家。
《散步》教案18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親情,體味濃重的情意。
2、學習文章巧妙構思,體會文章平易樸實而又內涵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風格。
二、教學重點
1、體味濃濃的親情,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2、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進一步理解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
4、學會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親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學難點
1、理解“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2、領悟儒家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四、導入新課
如果世上有一種水能讓你喝了會醉,那么這種水一定叫母愛,因為母愛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讓你學到堅韌,那么這座山一定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祖輩們,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沒有畏懼,從不悲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和安適。可是,等到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已擔不起重負,他們如同風中飄蕩的落葉一樣,預測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兒女的我們這時應該怎樣做呢?(孟郊曾寫過一首“結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上帝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 所以才創造出母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莫懷戚筆下的這一家人是怎樣做的?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五、教學新課
(一)、速讀課文,感知課文(請同學們翻開書,集體朗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這樣兩個問題)
要求學生集體誦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5’
1、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1’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書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3’
明確:(1)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2)中年人的責任感;(3)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搖籃;(5)互敬互愛的·家人……
(同學們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大家肯去發掘,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一家人營造的溫馨和諧的氛圍,這洋溢著的濃濃的親情真讓人羨慕,惹人向往。那他們是怎樣營造的呢?他們有怎樣的性格呢?請同學們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給你的印象,并從書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來品味分析)4
我:孝順善良,關愛母親
我的母親:慈愛親切,善解人意,愛護小輩
我的妻子:溫柔賢惠
我的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
(二)、研讀賞析
(同學們都很準確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應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確。可書中好象還有幾句寫景的句子在那顧影自憐,無人問津呢!在哪幾段?好的,請同學們把這幾句話集體讀一下。語言清新明麗,景色優美動人,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沒有?是像個花瓶擺在那里,僅做裝飾,還是作者別有深意?)
4段描寫了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第三段寫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潛臺詞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讓人望而生畏,當它悄然而至的時候,氣氛壓抑,令人窒息,文章在這的感情基調變得深沉的,很顯然不能讓陰云籠罩著我們散步時頭頂上的星空,作者這幾句輕描淡寫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讓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4
7段寫景交代了兒子走小路的原因。
(這樣美麗的景色,這樣迷人的春光,我們全家人才出來踏青,本以為風平浪靜,誰知微風拂過,湖面蕩起點點漣漪,我面對一個兩難的選擇)
(1)在面對分歧時,我的決定是什么?“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為什么這樣說? 4
明確: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親聽我的,兒子聽我的,妻子聽我的,現在祖孫發生了分歧等我定奪,處理好了,全家高高興興,處理不好,別別扭扭就會影響家庭的和諧,于是我感到責任的重大,表達我對母親、妻子和兒子三人濃濃的親情。
(好的呢,我現在請同學們展開想象,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文章并未寫妻子、兒子的反應,想象一下二人的反應?請同學們拿起筆,任選一個題目,迅速掬捧起你腦海那思維的浪花。好的,給你們三分鐘時間)
(2)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3)文章并未寫妻子、兒子的反應,想象一下二人的反應?
明確:文中對妻子、兒子著墨不多,但他們也在盡自己所能維護著家的溫馨和諧。妻子溫柔賢惠;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決定后他欣然接受沒有一點蠻橫無理的態度。
這家人有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疼愛但不溺愛。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親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兒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長大后他也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教不如身教”,從小到大孩子就是在這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做人的道理。
(4)(同學們的描寫細膩生動,想象也切合情理,準確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經達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說法就是“成了他們肚子里的一條蛔蟲”。我還有最后一個問題要問同學們)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那么,為什么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參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其實,我們還可以讀出儒家傳統文化在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講究家庭生活以孝為先,信奉天下為公。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這種文化價值取向也正是東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三)抒寫親情,發短信給至親。
(散步在緩緩的進行著,作者的筆尖蘸飽了情感,親情在字里行間不經意的流淌著。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也撥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對知心的人傾訴。學校12月份要舉行一個發短信比賽,現在我們就先預演一下。請同學們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把它發給你的親人……)
(四)教師小結:
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同學們的求索卻遠遠沒有結束。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散步》教案19
散步
教學目的
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散步教案。
2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學時間:二課時
一、預習
試朗讀課文。
二、導人
《散步》這篇散文,通過祖孫三代人散步的過程,表現出家庭成員間
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朗讀時要用心領會。
三、正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散步》。
2.分六個層次指導朗讀。
(1)緣由。(第1~3自然段)
①提問:“我們”為什么要去散步?
討論并歸納:為了母親。“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
累”“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應該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親去
田野散步。
②提問:怎么朗讀第l~3自然段?
討論并歸納:應讀得輕柔一些,用陳述語氣。讀出“我”對母親的孝
心。
③提問:試讀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頓,使朗讀有節奏感,抑揚
頓挫。
討論并歸納: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去遠一點,就覺得內又
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
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則又聽/她的話一樣。
(2)過渡。(第《自然段)
①提問:這段寫什么來過渡?
討論并歸納:描寫初春的田野來過渡。
②提問:怎樣描寫?
討論并歸納:描寫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綠,嫩芽,冬水——春天
的氣息,生命在召喚。用擬人手法,寫出新綠的形態和色彩,寫出冬水的
聲音和形象。
③提問:怎樣會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討論并歸納:寫出初春的田野生機盎然。
④提問:應該怎樣朗讀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應讀得有詩情畫意,讀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機。
(3)人題(第5段)
①提問:課文寫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兒子怎么說的?表現兒子
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小兒子從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發現“前面也是媽媽
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散步教案》。”表現兒子的天真可愛,聰明智慧。
②提問:應該怎樣朗讀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前一句用平緩的陳述語氣,兒子的話應讀得天真、高
昂,如有新發現。
儀)波瀾(第6段)
①提問:散步時發生了什么分歧?
討論并歸納: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
②提問:怎樣解決這一矛盾?表現“我”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一切取決于“我”——走大路。表現“我”愛幼,更尊老。
③提問:應該怎樣朗讀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分幾個層次讀,為了使層次分明“后來”、“不過”、“一
霎時”、“我想”、“我想”、“我決定”、“我說”要重讀。讀出“我”心理活動的
幾個層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問: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現母親什么性格?
討論并歸納: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表現母親聽從兒
子,更愛孫子。
②提問;為什么要寫母親看到的景物?
討論并歸納:母親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
的魚塘,想到這些景物對孫兒的吸引力,更下了變了主意的決心。
③提問:怎樣解決小路難走的矛盾?
討論并歸納:母親提出“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④提問:怎樣朗讀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從重音看,“但是”、“摸摸”、“變了”、“還是”、“金色”、
“整齊”、“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讀。從層次來看,“但是”、“那里”、
“我走…·,·”都要停頓。用平穩、舒緩的語調讀出母親慈愛、體諒孫子的
感情,讀出一家人相互體諒、生活和諧。
(6)收結(第8段)
①提問:怎樣以散步收結全文?
討論并歸納:一敘述散步的方向;二敘述在散步中我背母親,妻子
背兒子;三敘述“我”的'感受。
②提問: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
界”?
討論并歸納:因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負承前啟后的責任,
表現作者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
③提問:怎樣朗讀這一段?
討論并歸納:從重音看,“菜花”、“桑樹”、“魚塘”、“走”、“蹲”、“背”、
“瘦”、“重”、“胖”、“輕”、“慢慢”、“穩穩”、“仔細”及最后~句都要重讀。
從層次看,“這樣”、“到了一處”、“但”都要停頓。用較快的語速讀,最后
一句要讀得緩慢、深沉。
四、小結
這篇散文表現祖孫三代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是歡愉、深
沉的。朗讀時要細心體會。最后,再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
1.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辨別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C.梯田里的莊稼像綠海里卷來的一道道浪頭。
D.遠看,斗笠像個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2.非比喻句: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表現了什么?
《散步》教案20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預習識記字詞,流利、生動的復述課文;通過 找—— 讀——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語言,對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諧幸福是每一個成員努力的結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找——讀——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語言,對文本進行多角度理解。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學生聽音樂,看圖片)同學們,圖片中展現的是一幅很常見的生活場景,請你來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內容和感受?(學生會圍繞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去談感受。)今天,我們一起走入《散步》的旅程,領略這篇散文所帶來的和諧與美。
二. 預習反饋,掃除文字障礙
1. 給加點字注音 : 熬過 粼粼 分歧
多音字注音組詞 :散 背 翹
2. 點評學生讀字詞。
三. 整體感知:請學生看圖片,按照自己的理解,運用適當的'聯想與想象來復述課文。
(學生復述過程中主要圍繞產生分歧的緣由及解決分歧的結果來復述。)
四. 體悟文章:(這一環節重在使學生從文本出發,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多角度感悟課文)
1. 請學生分別朗讀課文,注意揣度文中的語言,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并說說為什么。
2. 學生進行換位思考,真正的走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兒子,你會怎么做?
(學生可能會從兒子或孫子這兩個人物形象出發,來闡釋自己的理解。)
3. 文章題目“散步”是從文中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學生帶著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換一個角度為本文重擬一個題目,并說說理由。
(學生可能會以“家”、“感動”、“三代”、“愛”……等答案回答,主要要表達家庭中的和睦溫馨是每一個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溝通、犧牲、責任與理解,互敬互愛、互相體貼才能創設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
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綜合學生對文本多角度的理解,認識到貫穿散步始終的是一個“愛”的前提。
五. 拓展實踐: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談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動的小事。
六. 布置作業:以“我愛我家”或“_______, 我想對你(您)說……”為題,寫一篇隨筆。
七. 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慈愛的母親
【《散步》教案】相關文章:
《散步》教案02-01
《散步》教案02-26
散步的教案03-06
散步的優質教案05-10
《散步》的優秀教案03-02
《散步》教案優質02-01
《散步》教案15篇02-26
課文《散步》教案范文02-02
《散步》教案(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