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二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初二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初二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與春酒有關的人和事。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
3、感悟作者在文本的字里行間所滲透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
1、品讀語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深入理解作者的思鄉懷舊之情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點撥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課示標
1、開門見山導入
春酒,又名凍醪(láo濁酒的意思),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的酒。在我國,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詩經》中就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以求長壽)”的詩句。
2、示標認定
二、問題引領,自主探究
甘醇什么意思?甘甜香醇。(提示:請大家做下批注)
思考:“春酒,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那么,作者主要回憶了什么事?
明確: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自泡八寶酒
(請大家快速的跳讀課文。比一比,誰找得又快又準。)
三、小組合作、討論解疑
品酒之醇美
思考:“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文中哪里體現了“我”對春酒的喜愛、珍惜?
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并批注出你的理解。(三分鐘的時間)
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
賞人之美德
1、提問:那么,童年時的我最喜歡喝誰泡的春酒?
PPT顯示:如果老師現在送給你們一部相機,讓你把文中描寫母親的細節拍攝成照片,你最想拍哪一處?(小組合作)
2、你最想拍哪一處?為什么呢?
PPT顯示:“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
師生交流:“總是得意地說”表現了母親的得意之情,應該讀出得意的語氣。“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細節描寫,表現了母親對我的疼愛和關心。這幾個字做重音處理。“太”字試著拖長音,讀出母親的慈愛和溫柔。
3、母親如此,那我的鄉鄰們呢?走,我們一起去看看。
PPT顯示: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
“巴結”什么意思?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悟情之美好
1、提問: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作者懷念的是什么?如果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說,應該是什么?
PPT顯示:道地家鄉味道地什么意思?真正的,純粹過渡:作者用洗盡鉛華的文字寫盡了這道地家鄉味。
2、孩子們,這種家鄉味,作者現在還能品嘗到嗎?了解作者的生平后,我們還應該帶著什么情感去讀?失落、難過……
四、展示交流、點撥評價
五、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思鄉的詩句?
過渡: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游子的思鄉之情。現代也有許多表現海外游子思鄉的文學作品。接下來,一起感受余光中先生的《鄉愁》
(插入音樂、歌詞)
2、提問:這首詩和《春酒》有著相同的情感,是什么?
鄉愁,是琦君筆下那杯甘醇的美酒;是余光中隔著那灣淺淺海峽的呼喚;是席慕蓉心中那棵沒有年輪永不老去的樹,遠離故鄉的游子,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夠落葉歸根。這種難以割舍的思鄉情結,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積淀下來的最深厚的情感基礎,正是這種特殊的情感,使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最后,祝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么一棵永不凋零的常青樹。下課!
蘇教版初二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制、顧名思義、興高采烈”等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作者及其創作概況。
3、了解作者故鄉杭州一帶的新年習俗,領會文章中流淌的濃濃的思鄉之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聲傳情,領會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蘊。
2、精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關注細節描寫,感受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發現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
感受作品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生活、詩一般的童年,激發學生珍惜花樣年華,追求詩意人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鄉懷舊之情。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孩子們對于新年總是有許多豐富的感受。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提交新年家庭錄像帶并播放,引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營造教學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朗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方法。教師宜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如教師范讀、 學生跟讀;學生練讀;學生表演朗讀;個體讀、集體齊讀等方式。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錄像機、錄像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激發生活經驗,創設閱讀氛圍;朗讀課文,積累詞語,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品讀課文,鑒賞作品詩化的語言,學習運用細節描寫;延伸拓展,從更深的層次上理解作品。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琦君,當代最有名的臺灣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說集以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琦君說童年》想必大家都看過吧,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其中的《春酒》。
設計(二)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年是極喜慶的字眼。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準備些象征來年幸福、美滿的東西,如春糕、春饃、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二、激發生活經驗,創設課堂氛圍
1、課前,學生提供新年家庭錄像帶,教師選擇精彩片斷播放,創設濃濃的課堂氛圍,師生一齊步入第一個教學環節——“都來看我過春節”。
2、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步入第二個教學環節——大家都來說“新年”。
3、教師總結并提示:我國浙江溫州一帶是如何過年的,請聽琦君為我們講述的過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沉浸在作者娓娓的述說中。
教師強調需要積累的字詞。
(多媒體顯示)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ì)
一馬當先:作戰時沖鋒在前,形容、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2、學生默讀,體會文中深情。
3、學生大聲讀課文,力求讀得順暢,讀出文中的情感。
4、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范讀,其余同學點評。
四、精讀課文,合作研討,領略作品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蘊、作者的思想情感多媒體依次顯示各個討論題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然后集體交流。
1、文章主要記敘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明確:文章主要記敘了兒時在故鄉過新年、喝春酒、喝會酒,如今自泡八寶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構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設文眼,卻又不露痕跡,作者把許多有關的片斷匯集于“家鄉的味道”這個焦點上:農歷新年里的種。種風俗與禁忌,“我”一馬當先地作為母親的代表前往家家戶戶喝春酒,鄉親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的融洽,“我”在許多年之后按母親的辦法“如法炮制”的“八寶酒”……這一切都圍繞“家鄉的味道”展開。
2、作者回憶兒時過年、喝春酒、喝會酒這幾件事,有何意義?
明確:這幾件事顯示了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誠地迎神拜佛,有諸多禁忌,添了幾許神秘;元宵節后,換下的供品堆得“滿滿一大缸”,孩子們興奮、快樂;家家邀飲春酒、賀喜道福。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中國傳統風俗畫卷。
人情之美:家家戶戶輪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歸”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錢急用,大家起會捐助;正月里會首置酒表示酬謝,母親讓出花廳供人請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寶酒”為人助興;此時燈火通明,
人人興高采烈。寥寥幾筆,淳樸的民情便流淌開來。
3、文章結尾寫道:“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春酒的味道嗎?
明確:作者在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4、教師總結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記憶、故鄉懷想是那樣的美,兒童圣潔的心靈,鄉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輕籠著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輝。她曾經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五、品讀課文,鑒賞精彩的語言
教師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把它推薦給大家,并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
生1:“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比喻新奇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新年兒童情不自禁、樂不可支的情形。
生2:“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
蘇教版初二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賞析細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美麗鄉愁。
3、課外拓展,感悟從古到今鄉愁中的故鄉情結。
4、聯系生活體驗,尋找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和學生交流當地家鄉話開始。
鄉音總是縈繞在我們心中最美的語言。許多年后,當你走在異鄉的土地上,耳畔聽不到這聲聲熟悉的鄉音,眼中見不到這張張親切的面容,那時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寄托對故鄉的思念呢?
(學生回答)
是啊,故鄉是許多人心里魂牽夢繞的地方。臺灣作家琦君她對遠離了幾十年故鄉的思念,不是一首詩,也不是一曲歌,而是斟上了一杯故鄉的“春酒”,就讓我們去細細品嘗這杯故鄉的“春酒”。
二、整體感知,為“春酒”取名
聽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靜靜地聽,靜靜地想:能否取一個合適的酒名來體現自己所品嘗到的“春酒”的味道。
師:從學生取酒名的角度板書:童心酒母親酒鄉情酒。
三、賞讀細節,體會蘊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1、問:端起這杯童心酒,你覺得哪些細節能體現兒時“我”的童心童趣?
(引導學生關注其中幾處細節,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純真的快樂。)
例子:
⑴ “其實我沒等她說完,……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這里的“偷偷地”寫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膽怯與好奇;一個“舔”字活畫出一個嘴饞可愛的小女孩的樣子,充滿童趣。
⑵ “母親給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點點……也是個酒仙呢。
“只”“一點點”說明對母親的小氣感到不滿足,充滿孩子氣的天真與可愛。
“端、聞、走來走去”說明對酒的珍惜。
說小花貓是酒仙以我當時孩子氣的心理去揣摩小花貓,可見我也一樣饞得要命,足見我可愛的童心童趣。
⑶我是母親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問:這個比喻恰當嗎?用像小豬像皮球像企鵝不是更可愛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嗎?(因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為形體小更見我的可愛。)
另外,如“總是”“一馬當先”“眼巴巴”等說明我對喝春酒的急切心情。
2、師:
這些生動的細節讓我們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純真的快樂,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懷念。而在琦君的記憶里最值得懷念的是她的母親。
問:如果把文中描寫母親的細節拍攝成一個個特寫鏡頭,你最想選擇哪個細節?為什么?
同桌交流。提示人物的特寫鏡頭往往要關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可以抓住表現這些特點的詞語。看哪組同學拍攝得最到位,能給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⑴學生討論交流。
⑵回答時盡量引導學生去品讀細節中母親的不同側面,每個鏡頭所蘊涵的美好的母性。
如:聰明能干──母親釀的酒喝。
熱情好客──讓出花廳、捧酒助興、分給別人吃自己不吃等
純樸賢惠──得到別人夸獎,臉紅紅的
溫柔慈愛──對我善意的提醒。
教師可問學生“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這里把母親的神態拍成“靦腆”不是更能表現母親的淳樸嗎?“得意”是得到別人夸獎后一種甜蜜的神態,更能突出母親的質樸和賢惠。
小結:感謝這幾位同學為我們從不同側面突現了“母親酒”的涵義。母親身上的勤勞善良、溫柔慈愛、質樸賢淑這正是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母性。它承載了琦君對故鄉最溫情的懷念。
3、問:
琦君懷念的僅僅是她的母親嗎?品析“鄉情酒”時可明確:
⑴花匠阿標叔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善良純樸的他正是故鄉淳樸濃厚人情的體現。
⑵鄉鄰之間互相起會置辦會酒時的融洽的氣氛
⑶ “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才過癮。”(大家如此喜愛這個小姑娘,鄰里之間親密隨和溫馨融洽的氣氛令人向往。)
小結:醇厚的鄉情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處處充滿溫馨充滿融洽充滿快樂的故鄉。這正是琦君永遠記憶中的故鄉。
四、關注結尾,感受作者的美麗鄉愁
1、師:
故鄉的春酒,蕩漾著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故鄉的春酒,散發著母性溫柔的光芒;故鄉的春酒,流淌著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此時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嗎?(道地家鄉味)這些蘊涵在春酒中最美好的情感正是充滿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啊。光陰荏苒,她還能品嘗到這道地家鄉味的春酒嗎?
關注最后兩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為她已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了。
2、了解作者生平。琦君1917年生于溫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臺灣,后定居美國。自去臺灣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溫州。她說“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xx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呵……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吶。
讓學生帶著這份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傷,齊讀結尾。
師:那份揮之不去的美麗鄉愁正是縈繞在作者心中一份難以割舍的故鄉情結。它借春酒讓這份鄉愁在溫馨的懷念中透著一股隱隱的愴痛。
五、拓展感悟從古到今鄉愁中的故鄉情結
1、師:
從古到今,因為漂泊,因為遠游,因為戰爭,因為心中的理想而遠離故土的人,都會對故鄉懷有深深的思戀。因此思鄉成了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主題。詩人作家們往往借用豐富的事物(即意象)來表達對故鄉無盡的情思。
問:琦君把對故鄉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思鄉作品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來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
(明月、笛、鄉音、秋風等)。讓學生吟誦有關鄉愁詩句。
2、小結:
故鄉情結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思念,是崔灝“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憂思,是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滄桑,是余光中隔著一灣淺淺海峽的呼喚,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沒有年輪永不老去的樹。明月、暮日、鄉音、秋風、老樹等這些不同的意象賦予了鄉愁更豐富的內涵,更深沉的情感。故鄉情結已沉淀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
從古至今,多少人為謀生存圖發展,背井離鄉,羈旅天涯,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遠,也不管春風得意、事業有成,還是慘淡失意、窮困潦倒,生育自己的故土總是像影子一樣緊緊相隨,讓人魂牽夢繞。求學海外的學子學成歸國,客居他鄉的華人華僑或回大陸尋根認祖,或為家鄉的經濟建設和公益事業慷慨解囊,這都是緣于那份深沉的故鄉情結啊。故鄉情結成為了具有強烈凝聚力的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六、聯系生活體驗,編織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
師:故鄉情結是人與生俱來的情感。對我,一個普通的人而言,故鄉情結是飄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童年時最喜歡吃母親做的番薯糕。記得母親把蒸好的番薯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后放在一個大篩子上,在陽臺上晾曬。那金黃的色澤伴著陣陣香味對我充滿了無限的誘惑。我總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每當這時,母親總會輕輕拍一下我的手,嗔怪著說:看你急的,番薯糕要曬干了才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嚼起來才有味道。“現在我偶爾從超市買回一袋地瓜干,卻再也嚼不出童年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多年以后當我身居另外一個城市,我依然會想起童年的番薯糕,因為它是我對故鄉一段最本色最溫暖的回憶。
那么當故鄉和你漸行漸遠的時候,當它在你心中成為了遙遠的回憶時,縈繞在你心中的那份故鄉情結又會是什么呢?你也像老師那樣試著寫下一兩句話,為自己編織一份美麗的故鄉情結。
示例:故鄉情結是飄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
是童年嚼在嘴邊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
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溫暖的回味。
學生交流。教師點評。
結束語:故鄉是一道永遠也看不厭的風景,故鄉是一段永遠也忘不了的過去。那融入生命的故鄉情結不僅鐫刻在每個游子的心中,它也流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血液里。無論走得多遠,故鄉這個生命的根,精神的根會依然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記住:心靈的故鄉永遠是我們心中一座豐饒博大的精神家園。
【蘇教版初二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蘇教版語文教案01-14
初二語文望岳教案11-07
蘇教版《列子》教案08-05
《鄉愁》蘇教版教案08-29
《醉翁亭記》蘇教版語文優秀教案12-28
望岳初二語文教案11-07
蘇教版木蘭詩教案12-07
蘇教版《離騷》(節選)教案11-06
蘇教版語文單元復習09-11
蘇教版語文聽課記錄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