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詞》優秀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詞》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詞》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感受古代詩詞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誦讀和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2、體會詩人抒發的情懷,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詩詞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培養學生對蘊涵在詩詞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領悟。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吟詠,要求當堂背誦這首詩。
2.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賞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結合運用比較法(換詞、移位等)理解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解題
《秋詞》原有二首,此為第一首。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大多數詩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嘆寂寥和凄涼,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筆調,抒寫了一種對秋天的全新的體驗。
(二)研習課文
1.指名試讀課文,教師指點:前一句可讀得低沉,后三句應一句比一句高昂。學生再讀。
2.學生對照注釋初步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3.學生質疑,掃清詞語障礙。
春朝(zhāo):春日,春天,與“秋日”相對應。
引:引發。
4.晶析鑒賞。
問:詩人表現“秋日勝春朝”,不寫秋天如何秋高氣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寫萬里晴空孤單的一鶴排云沖霄的景象,這與“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學生領悟:萬里晴空展現出一幅開闊景象,更顯出“一鶴”矯健凌厲、奮發向上的氣勢。顯然,這只鶴是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使人精神為之抖擻。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詩情到碧霄”。
體會“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意蘊,古人云: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就會奮斗不息,便不會感到寂寥。“一鶴排云上”所體現的奮斗之志與詩人的情志已融為一體,畫意與詩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讓人覺得其詩情好像與鶴一起直沖云霄。此可謂詩情畫意的完美結合。
5.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布置作業
讀劉禹錫《秋詞》之二,想想與課文所選《秋詞》有何異同,寫一篇閱讀筆記。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人狂:使人發狂。嗾:數,使。
《秋詞》優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
4、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重點及難點:
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贊美之情,“霜葉紅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作者作品介紹:(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后總結)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后,被貶官。后又入朝為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為詩友,并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后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三、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請同學們朗讀,體會詩的韻味和節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壯志。
問題1、:詩的前兩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凄涼。戰國時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可以說開創了“悲秋”之先河。接著道出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秋天勝過春朝。
問題2:為什么“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白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題3:作者認為“秋日勝春朝”,本單元中學過的課文還有哪首詩中的內容表現了相同的觀點?
《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問題4:本單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凈沙·秋思》。作者在寫景的基礎上,發出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
問題5:怎樣理解“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鶴”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只鶴頑強奮斗,沖向云霄,才沖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詩情”指豪情,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
問題6:比較《山行》與《秋詞》
同:二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
異:《山行》全篇表現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致,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本詩側重抒寫感受,以說理為主。
四、背誦活動:
1、集體背誦本詩
2、接龍”背誦本詩
五、作業:
1、外背誦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秋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每人查找一篇描寫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賞。
《秋詞》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培養學生誦讀和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2.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借助賞析詩歌中的重點詞語,培養學生誦讀和鑒賞古詩詞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學生對于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方法:
啟發法、比較品讀法。
一、談秋:作者導入,展示古詩,小結情感
導入:
同學們好!唐代是很多文人墨客引吭高歌的一個時代。有一位詩人,他并不是頂尖的詩人。但他卻在遭受貶謫二十三年的時候,仍然能夠吟誦出“沉舟側畔千帆過”的詩句。當他被當地的縣官排擠,只分給他一個臨江的住處時,仍然能夠吟出“坐看大江觀白帆”的詩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劉禹錫的.《秋詞》。
談秋:請朗讀自己搜集的相關古詩。
《天凈沙·秋思》、《夜雨寄北》、《觀滄海》、《潼關》
二、賞秋:顏色設題,整體感知,感情基調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形容這首詩,你覺得應該是什么顏色?請結合詩中的具體詞語談談理由。
生答摘錄:
紫色,因為作者因為支持變法而遭到貶謫,但他沒有像其他寫秋的作者那樣悲傷,卻有豪情壯志,我覺得紫色最能表達他心中的感情。
藍色,詩歌寫出了白鶴在晴空,就是在藍天上勇敢地飛翔,我覺得秋天非常晴朗。
紅色,首先,紅色給人一種熱情、勇敢的感覺。劉禹錫當時是被卷入了八司
馬事件,依然沒有消沉,他不隨波逐流,不服輸,仍然繼續堅持下去。
三、品秋:選擇意象,結合語境,深入賞析
如果把這種顏色作為背景畫一幅畫,結合課文,你最想畫好什么?
生答摘錄:
藍天,因為我認為這個藍天在這個詩里指的是主人公遭到貶謫,體現劉禹錫的樂觀。
白鶴,因為我覺得白鶴暗喻的是作者自己。白云應該指的就是劉禹錫是變法所遭受的困難。所以說是排云,就是在劉禹錫是打算打破這些困難。
白鶴,因為他被貶謫后,并沒有因此而墮落,很積極樂觀,一直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排”字,在文中是推開的意思,為我們展示了一種非凡的氣勢。這句詩的作者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副壯美的畫面。
解讀鶴這一意象的文化在作品中的運用:《詩經》、宋徽宗畫的仙鶴圖、《代鶴》。
四、解秋:知人論世,對比賞析,感受情懷
二王八司馬事件的時候,柳宗元呢?他被降職為永州司馬。
我們比較他們兩個人的作品。從《江雪》中我們讀懂了,柳宗元并沒有從被貶謫
的事情中在走出來,劉禹錫的胸懷就更加難得,我們感受到了他在厄運面前決不
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五、伴秋:滿懷豪情,走進情境,遷移運用
小飛是個語文基礎不錯的學生,對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試非常重視。但是,他在考試時前面閱讀題思考時間過長,導致作文僅僅得了26分,閱讀雖然考了52分,總分卻仍然沒有上優秀。小飛覺得語文太難了,從此一蹶不振,
請你聯系本課所學,說幾句話來勸慰他。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劉禹錫。他在20多歲說“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在他面對23年的貶謫生活時,他說:“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在他遇到挫折的時候,他這樣鼓勵自己,“人生不失意,焉能報幾知?”在60多歲的時候寫到:“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他一生都想著恢復盛唐。請記住這位寫了722詩作的詩人!
六、評課環節
(一)自評
在本課中,我盡力落實以下幾方面:
1.一課一得:不苛求課堂的完整,所有環節都圍繞著目標層層推進
本課目標就是能夠讓孩子們能夠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感。在學習本首詩的過程中,能學會一些鑒賞古詩詞的方法。
例如:第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課前搜集其他寫秋的詩歌目的是讓他們明白:寫秋景更多的是作者的一種情懷,當他個人的境遇和秋天有碰撞的時候,他會產生詩情。不同的作家描寫有關秋的詩歌,賦予的情感也不一樣,也為后面體味作者情感做好了鋪墊,屬于比較閱讀。
2.把古詩置于文化大背景中學習,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
本課中處處彰顯著文化氣息:從鶴的相關文化,小雅中的鶴的相關詩句,白居易、柳宗元的相關古詩,劉禹錫的相關背景資料,學生仿佛不是在學詩,更是置身在古典詩詞浩瀚的海洋中。同題古詩的對比更加襯托作者的豪放情懷。培養了學生通過抓意象追本溯源賞析詩歌的能力。
3.教師主導作用適時,適度
學生很容易就能關注到對碧霄、對晴空等詞語。學生能講的,教師不講或者少講。而學生容易忽略的,根本沒在意的,對于分析人物形象卻很重要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如:對于:晴空一鶴排云上中“一”的關注,學生沒有人寫,教師:鶴明明是群飛的鳥,為什么劉禹錫偏偏寫一致鶴?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恍然大悟,這小小的一,恰恰體現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與眾不同、樂觀、無畏、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
【《秋詞》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秋詞秦觀05-05
涼州詞王之渙優秀教案12-01
劉禹錫《秋詞》賞析12-17
詩人劉禹錫 秋詞11-28
秋詞 劉禹錫賞析11-27
故都的秋教案課件05-10
聽聽,秋的聲音教案12-26
劉禹錫秋詞古詩賞析12-22
秋詞其一劉禹錫02-22
劉禹錫《秋詞》賞析參考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