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文我的老師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文我的老師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敘述事件、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特征、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中的六個要素。
2.體會師生間的深摯感情,培養這種感情。
教學設想
憶寫兒時關于蔡老師的七件事,對應地描寫蔡老師和兒時作者自身,敘事和寫人當中都深融感情,表現出蔡老師的溫柔善教和熱愛學生,抒發了作者熱愛、思念蔡老師的情懷,表現了師生間的深摯感情。頗為生動,具有感染力量,并在行文當中自然地表明、寫出了六個要素。教學,引導學生從分析回憶筆法、敘述事件、描寫人物的表現力量當中,體會蔡老師的溫柔善教和熱愛學生,體會作者對蔡老師的熱愛的和思念,體會師生間的深摯感情,理解六個要素在文中的表明、寫出。把理解六個要素統一于分析文章的過程當中。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回憶筆法的表明時間、地點、人物,略寫五個事件的表現力量。
教學過程
1.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好語文。
簡要肯定上學期學習語文的正確態度和所獲進步;指出二冊課文側重記敘,具體生動,具有吸引力量;鼓勵在新學期繼續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依據語文的特征學習語文,依據文章的特征閱讀、分析文章,培養讀寫聽說的能力,掌握語文這個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積極的熏陶和感染。
2.由開始教學第一單無,引出《我的老師》(板書課題)。
3.簡單指出:是作家魏巍寫的懷念兒時老師的文章,雖系節選,卻相對完整,可以視為一篇文章。
4.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課文,理解詞義、句意、全文大意。
5.引導學生辨析字的形、音、義。
即和既:即,右偏旁從“卩”,念jí,當就、就是講,常組詞為即使、即便、即將、立即等。既,右偏旁從“”,念jì,當已經講,常組詞語為既然、既是、既而、既往不咎等。
孤、弧和狐:孤,左偏旁從“孑”,念gū,當單獨一個、幼年喪父講,常組詞為孤單、孤寂、孤僻、孤子(舊時幼年喪父之人的自稱)等。弧,左偏旁從“弓”,念hú,指圓周的任意一段,常組詞為弧變、弧光等。狐,左偏旁從“犭”,念hú,當狐貍講,常組詞語為狐貍、狐疑、狐媚,狐假虎威等。
卷和券:卷,下部從“X”,念juǎn,指把東西彎轉裹成圓筒形、裹成圓筒形的東西,還用作成卷東西的量詞,常組詞語為卷鋪蓋、鋪蓋卷兒、一卷報紙等;念juàn,指書本、考試寫答案的薄本子或單頁紙、機關分類保存的文件,還是古代書的量詞(相當于“本”),常組詞語為試卷、卷宗、手不釋卷、讀萬卷書等。券,下部從“刀”,念quàn,指票據或作為憑證的紙片,常組詞為入場券、公債券等。
蜜和蜜:蜜,下部從“蟲”,念mì,當蜂蜜、甜美講,常組詞為蜜蜂、甜蜜、蜜餞等。密,下部從“山”,念mì,指事物之間距離近、事物部分之間空隙小,常組詞為稠密、細密、親密、秘密等。
6.指定學生二人朗讀課文(前一人讀至“都急于模仿”)。
要求讀音準確,緩急得當。
7.引導學生理清結構層次。
怎樣劃分的結構層次?
(1)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分三個部分。第1段為開頭部分,末段為結尾部分,中間段落為憶寫往事的主體部分。主體部分還可以“都急于模仿”為界,分為兩層。
如有學生把1、2兩段合并為開頭部分,理解為由現在的思念女教師,引出后文憶寫往事,在肯定這樣理解也有道理以后,指出:主體部分中還再次寫出“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今天想來”等等語句,表達了現在的思念,故應把第2段歸入主體部分。
(2)引導學生分析開頭部分。
開頭部分表明了什么?在文章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開頭部分這句話中:“我小學時候”,表明了憶寫的事件發生的時間;“女教師蔡蕓芝先生”,既表明了憶寫的人物,也表明了未出寫出地點的事件都發生在課內或課外的學校當中;“最使我難忘的”,表達了對女教師的思念之情,自然地引起了回憶。這句話表明時間、地點、人物,飽含感情地引起了關于女教師的往事的回憶(板書:引起回憶飽含感情)。
(3)引導學生分析主體部分。
①主體部分的第1段屬于什么寫法?寫出了什么?在這一部分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一段屬于概括寫法,寫出女教師那時才“十八九歲”,和她的“溫柔”性格、“美麗”容貌;起著統領后文憶寫的事件的作用。
②文中一共憶寫了關于女教師的幾個事件?略寫幾個事件?詳寫幾個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一共憶寫了關于女教師的七個事件。略寫前五個事件,詳寫后兩個事件。
③首先略寫出什么事件?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首先略寫出女教師假裝發怒,像要打“我”(板書:略寫老師假裝發怒)。先總括寫出“她從來不打罵我們”,表明老師的溫柔,然后寫出事件。從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幼年作者的淘氣,老師揚起了教鞭;但那教鞭“好像要落下來”,而且在“我用石板一迎”,作出了有些失禮的反應時,卻“輕輕地敲在石板上”,結果是“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這樣用“好像”形容“要落下來”的教鞭,用“輕輕地”形容教鞭“敲在石板邊上”,并且寫出學生們和教師都“笑了”的結果,形象地表現出老師哪里是真的要打淘了氣的學生,不過是假裝發怒,以資警誡罷了。老師的深深熱愛學生(板書:深愛學生),學生在老師面前的無拘無束,師生間的親密融洽,都在這幾筆描寫之中表現出來了。幼年的作者“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調皮、機靈的兒童理解老師的愛,當然更愛他的老師,作者今日憶寫這件往事,更是充滿了思念老師的深情。
④接著略寫出什么事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著略寫出女教師教“我們”練跳舞(板書:老師教練跳舞)。“教我們跳舞”,已經表現出老師善于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更表現了老師對自己的喜愛(板書:喜愛自己),和課外生活趣味十足的情景。
⑤接著略寫出什么事件?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著略寫出女教師引導“我們”觀察蜜蜂(板書:老師引觀蜜蜂)。先總括寫出“在假日里,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表明老師和學生的親密關系,和利用假日引導學生觀察事物,豐富知識,然后寫出事件。老師特地引導學生觀察辛勤釀蜜的蜜蜂,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寓有教育的意義,表現了老師對學生的多方教導(板書:多方教導)。幼年作者從這里“認識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這往事至今猶縈心中,既是由于蜂蜜之甜在嘴上,更是由于老師引導觀察蜜蜂自己得吃蜂蜜之甜在心上。
⑥接著略寫出什么事件?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著略寫出女教師教“我們”讀詩(板書:老師教導讀詩)。先總括寫出她“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表明老師善于讀詩、教詩,善于教學(板書:善于教學)。然后具體寫出老師當年教過“我們”的詩句,表現出老師教詩效果的良好和自己所得印象之深。最后寫出“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不但“接近”,而且“愛好”,表明老師深深影響了作者從事文學事業的人生道路。
⑦接著略寫出什么事件?側重寫師生的哪個方面?和前寫四個事件具有什么樣的關系?產生著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著略寫出“我們”模仿老師的寫字(板書:學生模仿師字),側重寫學生方面,和前寫的四個事件具有因果的關系。“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接近呢”,反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意思,承上四個事件,表明老師深得學生的“喜歡”和“接近”,然后寫出事件。“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喜歡和接近。“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枋”,“默默地”,神情專注地看著老師寫字,“都急于模仿”,不只模仿老師寫字的姿勢,更在模仿老師的書寫字體;表現出老師深深影響了學生,學生深深喜愛老師(板書:喜愛老師)。
8.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分析過的課文。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深摯感情。
布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分析過的課文;預習后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詳寫兩個事件的表現力量,回憶筆法的具體運用。
教學過程
課前重抄上節課的板書。
1.由上節課分析過的略寫的五個事件,引到分析詳寫的兩個事件(板書:詳寫)。
2.引導學生分析詳寫的第一個事件。
(1)每一個寫的是什么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的是老師排除學生們和“我”的糾紛(板書:老師排除糾紛)。
(2)是按什么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按引起回憶、憶寫事件、結住回憶的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憶寫事件,先寫起因,再寫結過和結果。
(3)怎樣引起回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先說“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那件小事,再用“但回想起來”一轉,表明那件小事“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從而表明了事情雖小卻深深打動過幼年作者的心,至今還時縈心中,充滿感情地引起了回憶。
(4)寫事件起因表明了幼年作者什么樣的處境?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事件起因是“我”的在軍閥部隊里的父親“好幾年沒有回來”,母親和“我”都非常“牽掛”他,擔心他的“死活”,母親常常擔心得求神問卜,家中籠罩著一片憂戚氣氛。“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懂了些事”,就在牽掛父親的死活之中,又帶有一種因父親在軍閥部隊里而產生的內心痛苦。從而表現了幼年作者的悲慘的處境。
(5)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學生們和“我”的何樣糾紛。“我”在這糾紛中處在什么位置?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我”處在被奚落打擊的位置,由于父親在軍閥部隊里,又自覺氣餒,不能作出有力的反擊,這就使“我”不但涌現了“真好像死了父親似的那么悲傷”,也蒙受著被奚落嘲笑的恥辱。這處境實在非常痛苦尷尬。
(6)教師怎樣排除了學生們和“我”的糾紛?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教師“批評”了小“反對派”們,自然是批評他們的`奚落打擊“我”,確實是“援助”了痛苦尷尬中的“我”;還在“勸慰”信中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針對“我”的父親在軍閥部隊里這個現實,肯定“我”的心靈和品質,更是“我”的巨大鼓勵和支持,鼓勵支持“我”勇敢地生活、學習下去。
(7)怎樣結住憶寫這件事?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由評說、贊揚教師的排除糾紛,結住憶寫這件事。先評說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再用“可是”一轉,表明那時候的“我”感受到了老師的“莫大的支持”;贊揚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前面加上“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更真切地表明了那時的“我”覺得老師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實際上老師也正在這公平慈愛當中表現出了她的偉大(板書:公平慈愛)。這樣結住回憶,熱情地贊揚了老師,抒發了深切思念老師的感情。
3.引導學生分析詳寫的第二個事件。
(1)第二個寫的是什么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的是“我”在暑假夢中尋找老師(板書:自己夢中尋師)。
(2)是按什么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按起因、時間、地點、發生、經過、結果的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3)怎樣寫出事件的起因?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從不愿離開老師、依戀老師,寫出事件的起因的。放假前老師“收拾這樣那東西”的時候,“我默默地戰在她的身邊”,“默默地,”無言地看著老師,表現出萬分依戀老師,為即將離別而難過;一般來說,孩子是喜歡假期的,“我”卻覺得離開老師的暑假是“多么漫長”,表現出對老師的深切思念。深切思念老師是形成夢中尋師的思想感情的基礎,表現了“我”對老師深摯的愛。
(4)文章寫出事件發生在什么時間、地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事件發生在一個夏季的夜里,“我”家中的當屋。
(5)事件是怎樣發生的?經過和結果怎樣?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由白天思念老師,幻化出夜間尋找老師的夢境的。睡夢中的“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神智不清地往外就走;母親喊住詢問,“模模糊糊地”——含糊不清地回答說:“找蔡老師……”;直到母親告訴“我”正放暑假,并且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白天思念老師切,夜間才會做夢尋師。這夢中尋師的敘寫,深刻地表現了幼年作者依戀、摯愛老師的感情(板書:依戀摯愛)。
(6)作者怎樣結住這個事件憶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以“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這抒情語句,結住這個事件憶寫;即表現出幼時對老師的依戀,又表現了現在對老師的思念,蘊含深遠。
4.引導學生分析結尾部分。
結尾部分具有什么特點和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結尾部分轉承上文,呼應開頭部分,寫出自己轉學以后說:“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這樣結束全文,體現出離開老師的遺《遺憾,表現了綿綿無盡的思念老師之情(板書:結束全文思念無盡)
5.引導學生分析運用回憶筆法的
特點。
運用回憶筆法憶寫關于蔡老師的七個事件。這種文章多起于現在時間,結于現在時間,中間敘述過去的事件。運用回憶筆法具有什么特點和表現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雖也起于現在時間,結于現在時間,但在中間敘述過去每個事件的前或后,也多有現在的議論抒情語句,表現出作者在憶寫往事當中,情不由已地要發出贊美之辭,更突出了思念老師的感情。這也是運用回憶筆法敘寫往事的一種方法。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文。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深摯感情。
布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文中敘中融情、敘述前后抒情的特點和表現力量。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文我的老師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文的教案12-13
小學語文課文的教案15篇12-13
高中課文《我與地壇》教案12-17
人教版必修三課文《宇宙的邊疆》精品教案12-20
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2-16
關于小學語文課文教案九篇12-04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合集7篇11-19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九篇01-23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合五篇01-23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集錦10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