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實驗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1
【目的和要求】
1.認識什么是物體的慣性;
2.知道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儀器和器材】
帶有木柄的錘,長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屬棒(直徑10毫米左右)。
【實驗方法】
1.把一個錘頭松套在木柄上端,錘頭能夠輕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對準地面迅速撞擊幾下,就很難把錘頭取下來了。
2.把幾塊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塊(用其他表面較光滑的稍重的'物體也可以,如大棋子、滿裝的火柴盒等)疊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屬棒對準其中任一塊水平敲擊,則被擊的一塊飛出,其余的仍然疊在原位。
【思考題】
1.離弦的箭為什么能繼續前進?
2.劈柴時,斧頭被夾在柴中。這時如果把柴的未劈開一端與地撞擊,柴就會劈開;如果把柴的已劈開一端與地撞擊,斧頭就會被退出來,怎樣解釋這個現象?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2
【目的和要求】
觀察色光的混合現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
【儀器和器材】
三原色光源,滑動變阻器,電源等。
三原色光源可以自制。將三個小燈泡分別放在三個圓紙筒(如蠟紙筒)中,圓紙筒的一端分別包有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玻璃紙,小燈泡發光,透過玻璃紙即得到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光。
依次只接通一個燈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現三個顏色分別是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圓形光斑。
先后分別同時接通兩個燈泡,屏上得到兩個圓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疊。紅光和綠光相交疊得到黃光;紅光和藍光相交疊得到紫光;綠光和藍光相交疊得到青色光。
【注意事項】
該實驗若在光線較暗的.教室中進行,效果更好。
【參考資料】
利用七色板演示色光的合成。用三合板或硬紙板做成直徑約30厘米的圓板。圓板的中心有一孔,可以套在轉臺的轉軸上,用螺絲夾緊后,由皮帶傳動,繞軸轉動。圓板的正面按圖2.12-5所示的順序和比例貼上七種顏色的蠟光紙。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3
【目的和要求】
認識針孔照相的原理,并學習制作針孔照相機。
【儀器和器材】
兩個圓紙筒(一大一小,大的能夠緊套在小的外邊,并能相對移動),錫箔,防油紙或繪圖紙(一般半透明紙也可),凸透鏡,蠟燭和火柴。
在大紙筒的一端包上錫箔,在錫箔中心戳一個針孔;在小紙筒一端包上半透明的防油紙作為紙屏,將小紙筒插入大紙筒內。整個裝置除錫箔有針孔外,其余部分不透光。這樣就做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參看圖2.1-1)。
【實驗方法】
1.用針孔對準房間或窗外一個明亮的物體,在紙屏上能夠看見物體的像。
描述你所看到的像的情況:是比物大還是比物小?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
2.點燃一支蠟燭,用針孔對準它,觀察蠟燭的像:使照相機逐漸移近(或移遠)蠟燭,看像有什么變化;保持相機與蠟燭距離不變而將紙屏向針孔推近,看像發生什么變化。
3.將針孔稍微變大一點,重復上述過程,看像的大小、明暗和清晰程度如何變化。
4.在錫箔上戳五六個小針孔,并使這些孔都十分靠近,觀察紙屏上的像:只有一個還是有幾個?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5.將凸透鏡放在針孔前面,看一看是否可以通過改變物距和紙屏與錫箔距離,得到一個像?保持蠟燭、錫箔、紙屏的距離不變,移走凸透鏡,比較有凸透鏡和沒有凸透鏡時像的情況。(會聚透鏡的作用是將所有分開的像會聚成一個像)。
6.將孔開成一個大孔,大到與透鏡一樣大,透鏡匯集所有的光,將它會聚成一個像。這時的像與上段操作中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參考資料】
自制簡易照相機
拿只圓柱形的紙盒,把一端的盒底完全除去,在外面包上一層半透明的'薄紙,在另一端的盒蓋上。開一個小洞,貼上踢箔,錫箔中心戳一個針孔,這樣就成了一個簡易照相機。在黑暗的房間里點一支蠟燭,拿這照相機的針孔對著蠟燭,可以在薄紙上看到蠟燭的倒像。
這個自制的簡易照相機也可以用來攝影。只要用軟片底版代替薄紙,軟片后面,用黑紙包起來,不使漏光,前面的小孔,也要用厚紙遮蓋起來。這些都要在暗室內進行準備。
拍攝景物必須在陽光下進行,曝光時間要長些,因為它前面的孔很小,進入光線不多。開始時可以試用4秒鐘的曝光時間,如果試驗的效果不好,可適當延長時間,或改短紙盒的長度。
在上曝過光后,將前面的針孔遮蓋起來,拿到暗室里取下軟片,沖洗,曬印照片。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4
【目的和要求】
學會正確地使用直流伏特計測量電路兩端電壓;研究串聯電路、并聯電路中電壓的關系。
【儀器和器材】
直流伏特計(J0408型或J0408-1型),干電池3節,小燈座(J2351型)2個,小燈泡(5伏,0.3安)2個,單刀開關(J2352型),導線若干。
J0408型直流伏特計外形見圖3.6-1,這種伏特計的表頭是磁電式。刻度盤有上下兩種刻度,分別是“-5-0-15”和“-1-0-3”,接線柱分別標有“-”、“3”和“15”。調零器在刻度盤下方。這種伏特計的刻度盤上“0”點不在最左端,而在“0”點左側還有一些刻度,可以防止因正負接反而撞壞指針。
有些學校還有另一種型號的伏特計(圖3.6-2),這種伏特計的量程分別為“0-15”和“0-3”,接線柱“+”作為公共端。
還有的學校用的是交、直流兩用伏特計(圖3.6-3),這種伏特計刻度盤有上下兩種刻度,用直流時量程分別是“0-3”和“0-15”,刻度每小格分別表示0.1伏和0.5伏。用交流時量程分別是“0-45”和“0-450”,刻度每小格分別表示1伏和10伏。有五個接線柱,分別標有“-”、“3”、“15”、“45”和“450”標記,“-”作為公共端,直流檔看下邊刻度,交流檔看上邊刻度。
【實驗方法】
伏特計是電學實驗中常用儀表之一。本實驗是練習使用伏特計,應注意掌握正確使用伏特計的方法。
在使用伏特計時,首先要看清它是直流的還是交流的;再看它有幾個量程,各是多少伏特,并且弄清楚各量程上每小格所表示的伏特數。再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若沒對準就要調零。
要注意伏特計在電路中的接法是與被測電路并聯,伏特計“+”端接靠近電源正極的點,“-”端接靠近電源負極的點。
實驗步驟:
1.用伏特計測電池和電池組的電壓
用伏特計先測出每節干電池兩端的電壓,再測出3節干電池串聯后電池組兩端的電壓。把測得的數據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要注意電池串聯的正確方法,如果有一節電池接反了,電池組的電壓將降低。)
思考:電池組兩端的電壓是不是等于串聯的各節電池兩端電壓之和。
2.用伏特計測串聯電路電壓
把兩燈泡、開關、干電池組成串聯電路,用伏特計先后測出兩燈泡兩端電壓U1和U2,再測出兩燈泡串聯后兩端總電壓U3。把測得的數據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
思考:串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與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系?
3.用伏特計測并聯電路電壓
把兩燈泡組成并聯電路,再與開關、干電池串聯起來。用伏特計先后測出兩燈泡兩端電壓U1和U2,再測出并聯電路兩端的總電壓U3。把測得的數據記錄下來并加以比較。
思考:并聯電路兩端的電壓與各條支路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系?
【注意事項】
1.在測量前應先估計被測電壓的高低,選擇適當的量程。若難估計被測電壓的高低,應先使用最大的量程試觸,若指針示數很小,再改按小量程的。接通電路后指針反轉時,應立即斷開電鍵,將伏特計的接線對調。
2.最好選用不同規格的兩個燈泡,串聯時U1和U2才不相等,以免產生串聯電路各部分上的電壓相等的錯覺。
2.讀取伏特計示數時,要待指針穩定,視線要與表盤垂直。
【參考資料】
伏特計的簡易故障檢修。
1.測量時如果兩個量程上指針都不動,可能是公共接線柱背后斷開,或是分壓電阻斷開,或是表頭線圈斷開,取下底板檢查。
2.擰動某接線柱時,指針時動時不動,則是該接線柱螺絲帽松動,應將其擰緊。
3.伏特計的指針彎曲不正或動圈卡住等故障的檢修方法與安培計相同,詳見前面介紹。
【思考題】
想一想,如果把伏特計誤串聯在電路中,將會對電路產生什么影響?
提示:因為伏特計本身電阻很大,串聯在電路中將會增大電路總電阻,使電路中電流變得很小。
2.如果需要測量的電壓在1.40-1.60伏特之間,應選用0-3量程還是選用0-15量程?為什么?
提示:用0-3量程。因為所測電壓在3伏特范圍內,0-3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數為0.1伏特,0-15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數為0.5伏特。用每格示數較小的量程誤差較小。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液體溫度計的使用方法,能使用液體溫度計測量溫度;
2、通過動手實驗,提升動手操作的能力;
3、體會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2、使用溫度計測量的注意事項。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展示兩杯溫度相差不大的溫水,提出問題,如何判斷兩杯水的溫度高低。學生回答,可以用手摸來判斷。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這樣判斷主觀性較強,是否有更加準確的測量方法。從而引出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教師展示液體溫度計,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結構,思考各結構的特點及其功能。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液體溫度計的結構有液泡、玻璃管、刻度線,玻璃管中盛有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在測量時利用到了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
2、教師展示溫度計的使用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并小組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是怎樣的;
(2)通過對測量過程的觀察,你能總結出什么注意事項。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并回答問題
(1)溫度計在使用的過程中,首先要估計待測液體的溫度,接下來選取適當量程、適當種類的溫度計,最后進行測量;
(2)在測量的過程中,溫度計的液泡始終浸泡在待測液體中,但是沒有接觸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能將溫度計拿出來讀數,在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的下端平齊。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并展示視頻,引導學生思考視頻中哪些操作是錯誤的(錯誤1:液泡接觸杯底;錯誤2:讀數時視線是從上往下看的)。
教師展示圖片,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幾種常見的溫度計,并簡要介紹體溫計的結構特點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不同點。
3、教師分發溫度計和實驗器材,做到每一個小組有一支溫度計和一杯待測液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試著測量杯中液體的溫度。學生將測量出來的溫度進行登記,將其記錄在表格中,對比每次測量的數值,思考產生這種誤差的原因。教師總結學生的測量過程,并指出做的不規范的地方,環節三:鞏固提高
思考在讀數的過程中,如果視線沒有與液面平齊,分別會讀大還是讀小。
俯視會讀大,仰視會讀小。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作業:回家后使用實驗室溫度計測量一杯熱水的溫度,在下節課上課時進行分享(測量過程中注意安全)。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重力是如何產生的,能列舉生活中的重力現象,感知重力;
(2)了解并描述重力的方向,會用重力方向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通過實驗探究,知道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4)了解重力的重心。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
(2)通過體驗和觀察,感知重力方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思考的能力;
(3)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觀察、實驗、設問釋疑,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相互啟迪、輕松和諧氛圍;
(2)通過體會“物理就在身邊”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生經歷自主建構重力與質量成正比的過程,認識重力;
(2)通過觀察、討論及實驗,讓學生了解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點。
教學難點:
(1)通過創設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描述“重力方向”過程的教學
三、教學準備
學生:彈簧測力計、質量已知的鉤碼、重垂線、鐵架臺、細線、簡易水平儀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自制“重力方向”演示器、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師:下面老師要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場景,請同學們判斷是什么原因?
搬不動講桌學生向上跳跳不來小球下落
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
生活還有那些事實可以支持你的觀點呢?
師:我們就把這種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師: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物品創設不同情境,體驗重力的存在。你感受到了什么?
師:小結學生感受,引導探究方向
2、重力方向教學
師: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同學們觀看課件中蘋果下落?
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物品分組探究并討論。
師:巡視、指導。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
師:你發現了什么?
師:什么樣的方向是豎直向下呢?請看實驗:
師:豎直向下的含義是什么?
生:垂直于水平面
3、重力大小教學
師: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請猜想!依據什么?
師:引導學生討論、驗證猜想,選擇有價值的猜想進一步探究。
師:巡視、指導
師: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質量有什么關系?依據什么?
師:引導學生討論重力與質量數學表達式中各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多媒體展示
4、重力作用點的教學:
師:用手指托住直尺;若手指移向兩邊,還能托住直尺嗎?直尺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沒有發生改變呀,為什么托不住了呢?
師:你知道了什么?
師:還想了解什么?
四、小結:
重力:由于地球地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的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G=mgg=9.8N/Kg表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什么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三、教學方法:
探究實驗法,對比法。
四、教學儀器:
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紙,彈簧測力計
五、教學過程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1)將一把直尺的兩端分別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松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后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上,并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么分類,并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后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于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并且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么應該調節指針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3)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5、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
(四)課堂小結:
1、什么是彈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五)鞏固練習:
1、乒乓球掉在地上馬上會彈起來,使乒乓球自下而上運動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發生了而產生的。
2、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它有一個前提條件,該條件是,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制作的。
3、關于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只有彈簧、橡皮筋等這類物體才可能產生彈力
B、只要物體發生形變就會產生彈力
C、任何物體的彈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彈力不可能無限大
D、彈力的大小只與物體形變的程度有關
4、下列哪個力不屬于彈力()
A、繩子對重物的拉力B、萬有引力C、地面對人的支持力D、人對墻的推力
5、兩個同學同時用4.2N的力,向兩邊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提紐,此時彈簧測力計顯示的示數是。
(六)布置作業:
六、課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進措施:
附:板書設計: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2、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性限度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2、使用方法:
(1)認清量程、分度值
(2)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點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熱量及其單位,理解比熱容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物質比熱容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熱量及其單位,探究物質比熱容。
【難點】探究物質比熱容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1: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復習之前的知識,“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有哪幾種?”
環節2:講授新課
1.熱量:進行追問“在熱傳遞中,物體內能的改變與吸熱或放熱有什么關系?物體內能的變化與物體吸熱或放熱的多少有什么關系?”
引導分析,在熱傳遞中,物體吸熱,它的內能增加,物體吸收多少熱量,它的內能就增加多少;物體放熱,它的內能就減少,物體放出多少熱量,它的內能就減少多少,因此可以用熱量來量度物體內能的變化,由此引出熱量的概念。
2.比熱容:緊接著從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入手,舉出生活中燒水的現象,說明同種物質,質量不同時,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引出提問“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相同時,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他們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相同嗎?”引發學生進行猜想。
【提出問題】
不同種類的`物質,吸熱的本領一樣嗎?
【猜想與假設】(讓學生思考或小組討論后回答)
(1)可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
(2)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3)可能與物體的溫度變化有關。
(4)可能與物質種類有關。
(5)可能與物質的物態(氣態,液態,固態)變化有關。
在設計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控制變量。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制定計劃: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討論回答:
(1)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質量的關系,要控制物質的種類,溫度的變化相同。
(2)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溫度變化的關系,要控制物質的種類與質量相同。
(3)研究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與物質種類的關系,要控制質量、溫度變化相同。
設計實驗:
在這一環節,先讓學生分小組設計討論后交流,教師從旁指導。
1.實驗器材:2個鐵架臺、2個500ml的燒杯、2個同規格的”熱得快”、2個攪拌器、秒表、量筒、溫度計。
2.實驗步驟:
(1)取兩個相同的燒杯,甲燒杯里裝400g水,乙燒杯里裝400g煤油,使它們的溫度都處于室溫,給他們都加熱相同的時間(如1-3分鐘,使他們吸收的熱量相同),觀察它們升高的溫度是否相同。
(2)接著上次繼續實驗,如果讓他們都從室溫升高到40℃,觀察加熱所需要的時間是否一樣(吸收熱量是否相同)。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進行實驗:
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并隨時記錄好實驗數據,教師要對實驗步驟進行必要的演示,從旁進行指導。
收集證據:
在對實驗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使它們吸收相等的熱量,煤油上升的溫度較高;要使它們上升相同的溫度,對水加熱的時間更長一些,水吸收的熱量更多一些,即給相同質量、不同種類的物質加熱,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對它們加熱的時間是不同的,這表明它們所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
由此可知,不同種類的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不僅與質量有關,還與物質本身的性質有關,如何表示物質的這種性質呢——引出比熱容的概念。
通過剛才的實驗證明,以及大量實驗表明,不同種類的物質,在質量及溫度變化都相同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一般不同,這是由物質本身的性質及狀態決定的。通過類比密度的定義,由此得出比熱容的定義。介紹單位及讀寫法。
3.查表
讓學生自主查表,查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質的比熱容,并思考以下問題:
(1)在表中比熱容最大的是哪種物質?比熱容是多少?有什么物理意義?
(2)不同的物質比熱容一定不同嗎?
(3)比熱容反映了物質的什么特性?
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4.應用
這部分主要是水的比熱容較大這一特性的應用,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1)為什么我國北方有些地區冬季供暖用的”暖氣”就是用水作為工作物質將熱量傳遞到千家萬戶的?
(2)為什么汽車發動機的冷卻循環系統常用水作為工作物質?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析,并進行解答。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范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3:鞏固提高
用比熱容思想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環節4:小結作業
小結:找同學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作業:課后完成練習冊本節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
略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9
知識目標
1、知道產生的條件;
2、能在簡單的問題中,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靜的有無、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著靜;
3、掌握動摩擦因數,會在具體問題中計算滑動,掌握判定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因素;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產生的條件以及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靜與滑動的區別對比,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體所受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無關因素,總結出產生的條件和規律。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1、兩個互相接觸且有相對滑動或的物體,在它們的接觸面上會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稱為滑動;
2、兩個物體相互接觸,當有相對滑動的趨勢,但又保持相對靜止狀態時,在它們接觸面上出現的阻礙相對滑動的作用力
3、兩個物體間的滑動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成正比。
4、動摩擦因數的大小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
5、的'方向與接觸面相切,并且跟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6、靜存在值——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課的內容分滑動和靜兩部分。重點是產生的條件、特性和規律,通過演示實驗得出關系。
2、難點是在理解滑動計算公式時,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運動物體受到的時,學生往往直接將重力大小認為是壓力大小,而沒有分析具體情況。
教法建議
三、講解有關概念的教法建議
介紹滑動和靜時,從基本的事實出發,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使學生接受的存在。由于的內容是本節的難點,所以在講解時不要求“一步到位”,關于的概念可以通過實驗、學生討論來理解。
1、可以讓學生找出生活和生產中利用的例子;
2、讓學生思考討論,如:
(1)、一定都是阻力;
(2)、靜止的物體一定受到靜;
(3)、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到靜;
主要強調:是接觸力,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即在運動中也可以充當動力,如傳送帶的例子。
四、有關講解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教法建議
1、滑動的大小,跟相互接觸物體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跟物體間的正壓力有關;但和接觸面積大小無關。注意正壓力的解釋。
2、滑動的大小可以用公式:,動摩擦因數跟兩物體表面的關系,并不是表面越光滑,動摩擦因數越小。實際上,當兩物體表面很粗糙時,由于接觸面上交錯齒合,會使動摩擦因數很大;對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清潔的表面,由于分子力起主要作用,所以動摩擦因數更大,表面越光潔,動摩擦因數越大。但在力學中,常稱“物體表面是光滑的”這是忽略物體之間的的一種提法,實際上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與上面敘述毫無關系。
3、動摩擦因數()是一個無單位的物理量,它能直接影響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
4、靜的大小,隨外力的增加而增加,并等于外力的大小。但靜不能無限度的增大,而有一個值,當外力超過這個值時,物體就要開始滑動,這個限度的靜叫做靜()。實驗證明,靜由公式所決定,叫做靜摩擦因數,為物體所受的正壓力。的大小變化隨著外力的變化關系如圖:滑動的大小小于靜,但一般情況下認為兩者相等。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及杠桿的要素,能畫出杠桿的示意圖。
(2)從生活用具中識別杠桿。
(3)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杠桿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
(2)通過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
(3)經過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現象,尋找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中杠桿的使用。
(2)樂于分析生活中各種杠桿,形成使用杠桿便于工作的意識
(3)通過探究培養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杠桿的概念,杠桿的五要素。
(2)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
(1)畫杠桿的示意圖。
(2)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分組討論觀察法
四、滲透法制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規定: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屬違法行為。
五、教學用具
杠桿、鉤碼、鐵架臺等
六、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故事:夏華有一天去買西瓜,秤的時候有10斤,在回家的路上總感覺不對勁——沒有那么重,在其他的攤位上一秤,結果只有8斤。夏華想:“算了,自認倒霉吧!
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
滲透法制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規定: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屬違法行為。
引入課題:生活中常用的桿秤、羊角錘、火鉗鋼絲鉗等都屬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杠桿。
圖片展示:桿秤羊角錘火鉗鋼絲鉗等
講授新課:
1、杠桿
(1)定義
圖片展示:羊角錘拔釘子,剪刀,撬杠撬石頭等。
學生觀察圖片后討論回答問題:使用的這些器物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回答教師補充不足并歸納:
①都有一定的硬度——硬棒。
②有轉軸——固定點。
③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某一點轉動——能繞固定點轉動。
歸納: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請學生例舉生活中杠桿的實例——圖片展示
扳手鑷子釣魚竿蹺蹺板等。
提問:杠桿有哪些要素呢?
(2)杠桿的幾個概念——圖片展示
①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②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③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④動力臂(L1):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⑤阻力臂(L2):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例題1:在下圖中畫出動力臂,阻力臂。
強調:力臂是支點到垂足的距離,不是支點到作用點的距離;力臂。力的作用線用虛線表示,力臂長度用大括號標記,垂直的應有垂足。
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下處于靜止或繞支點勻速轉動時,我們就說杠桿達到平衡了。那么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之間具備什么條件杠桿才會平衡呢?
2、杠桿的平衡條件——圖片展示
設計實驗:儀器、猜想、步驟、數據表格、等
注意事項:
(1)實驗前和讀數時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
(2)實驗過程中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
進行實驗:
(1)調節杠桿兩端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目鉤碼,調節鉤碼位置,使杠桿重新平衡,并記錄:F1、L1、F2、L2。
(3)改變鉤碼數量或位置重復(1)(2)步驟并記錄。
數據表格:
次數F/NL/mF/NL/mF1·L1/N·mF2·L2/N·m
1
2
3
數據處理: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總結杠桿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或F1/F2=L2/L1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只有知道其中任意的'三個物理量,就可以計算出第四個物理量。
例題2:如右圖(5)所示,輕質杠桿OA可繞O點轉動;OA長0.3m,OB長0.2m,A點處掛一質量為2kg的物體m,則在B點處施加一豎直向上的力F多大時杠桿平衡?
解:設OB為L1,OA為L2,物體所受重力為:G=mg=2kg×10N/kg=20N
則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L1=G·L2可得:
F=G·L2//L1
帶入數據得:F=20N×0.3m/0.2m=30N
例題3:如下圖(6)所示的杠桿中最省力的是。
解析: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有F1·L1=G·L
F2·L2=G·LF3·L3=G·L
如圖(7)所示有L2>L1>L3,所以有F3>F1>F2,即F2最小
最省力。
3、生和中的杠桿——圖片展示
(1)省力杠桿:L1>L2,由于F1·L1=F2·L2則F1 (2)費力杠桿:L1F2,費力省距離。 (3)等臂杠桿:L1=L2,由于F1·L1=F2·L2則F1=F2,不省力不費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思考:什么時候選省力杠桿?什么時候選費力杠桿? 阻力小時選費力杠桿,費力杠桿省距離;阻力大時選省力杠桿,省力杠桿省力。 鞏固復習:復習本節知識,完成p80動手動腦學物理。 七、板書設計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省力杠桿 生活中的杠桿等臂杠桿 費力杠桿 八、課后反思 一、學習目標 1.了解電源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2.記住電流的產生條件和定義式,知道電流的方向是如何規定的。 3.了解電源在電路中的作用。記住電動勢的概念和單位。了解常用電池電動勢的大小。 二、自主學習過程 任務1:閱讀──通往科學真理的艱辛過程 1780年,當時,伽伐尼的妻子遵照醫囑,需要食用青蛙腿做的菜肴。伽伐尼將剝去皮的青蛙放在實驗桌上的金屬板上,金屬板在起電機(這是當時大多數實驗室都有的時髦裝置)的旁邊。他的妻子在取一把解剖刀時偶然觸及了青蛙的腿神經。這時起電機剛好打出一個火花,同時,青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一下。他發現兩手分別拿著不同的金屬器械,碰在青蛙的大腿上,能使其腿部的肌肉抽搐,仿佛受到電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種金屬器械去觸動青蛙,卻并無 此種反應。針對這些現象,伽伐尼猜想,在動物體內存在著某種電,如果使神經和肌肉同兩種不同的金屬相接觸,再使這兩種金屬相連接,這種電就會被激發出來,所以這很可能是從神經傳到肌肉的特殊的“電流質”引起的“動物電”現代已證明,伽伐尼的假設是錯誤的。但是他的發現卻使電學的研究開始從靜電轉向動電。所以人們沒有忘記伽伐尼的貢獻,直到今天英文還把電療叫galvanism(伽伐尼電)。 伏打注意到伽伐尼的實驗中使用了不同的金屬,而實驗中的青蛙腿可以看作一種潮濕的`物質,所以就使用能夠導電的鹽水液體代替動物組織試驗之,終于因此發現了電池的原理,做出了著名的伏打電堆與伏打電池。1800年伏打用鋅片與銅片夾以鹽水浸濕的紙片疊成電堆產生了電流,這個裝置后來稱為伏打電堆。 思考:意大利醫學教授伽伐尼和意大利化學物理學家伏打對用相連的兩種金屬分別接觸青蛙肌肉的兩個位置,會引起肌肉的收縮實驗分別有什么樣的認識?伏打為靜電轉入電流的研究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任務2:認識電流的概念 請你閱讀教材16頁“電流”: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答:。 2.電流的產生條件是:和。 3.電流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在金屬導體中,能夠移動的是電子。所以,金屬中電流的方向與相反;電解質溶液中有可以自由移動的正、負離子。電流是量。 4.電流──描述電流強弱的物理量。 定義:通過導線某橫截面的與所用的比值。 定義式:。 單位:;簡稱,符號,常用單位和。 單位換算關系:1A=mA=μA 合作學習: 1.關于電流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因為電流有方向,所以電流是矢量 B.通過導線截面的電量越多,電流越大 C.通電時間越短,電流越大; D.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越多,導體中的電流越大。 2.下列關于電流方向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電流的方向就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 B.電流的方向就是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 C.在金屬導體中,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D.在電解液中,電流的方向與正離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同 3.在示波管中,電子槍2秒內發射了6×1013個電子,則示波管中電流強度的大小為多少? 任務3:認識電源和電動勢 閱讀教材17頁“電源和電動勢” 1.電源兩極間電壓的大小是決定的,這種特性,物理學中用來描述。 2.如何測出電源的電動勢:。 3.電動勢的符號:。電動勢的單位:。 4.列舉出幾種常見電源的電動勢大小: 5.從能量的角度看,電源就是把的裝置,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的物理量。 合作學習 1.關于電源電動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源兩極間的電壓一定等于電源電動勢 B.電源在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電壓等于電源電動勢 C.所有電源的電動勢都是相同的 D.2號電池比5號電池的電動勢大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導線把開關、電燈等用電器連接起來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B.電源是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裝置; C.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電動機都是電源; D.手電筒照明時,電流方向是由電池的負極經燈泡到正極的。 3.下圖是一塊手機電池的標簽。你從這個標簽中可以了解關于電池的哪些信息? 4.某金屬導體兩端的電壓為24V,30s內有36C的電荷量通過導體的橫截面,則: 每秒鐘內有多少個自由電子通過該導體的橫截面?導體中的電流有多大?該導體的電阻多大? 任務4:小節本節課的內容 三、課后練習 “問題與聯系”1,2,4。 四、課外閱讀 蓄電池將不再污染環境 《中國青年報》9月6日電(記者周欣宇)一種全新的無酸蓄電池──鉛氧蓄電池日前通過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這意味著有150年歷史的蓄電池技術獲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使得鉛蓄電池這一傳統污染行業轉變為零污染的環境友好型行業成為可能。 發明鉛氧蓄電池的是兄弟倆──張西琮、張西玟,他們所領導的陜西中和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經歷了長達6年的研究之后,終于在蓄電池電解液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并配制出一種復合鹽類水溶液替代傳統的稀硫酸水溶液。 承擔此次檢測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化學物理電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被公認為行業內的權威檢測機構。 據介紹,此次送檢的三種電池均為工業化生產條件下的產品(非實驗室產品)。它們分別是汽車啟動電池、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專用電池,應用領域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據專家介紹,目前使用的電池產品大致可分一次干電池(普通干電池)、二次干電池(可充電電池,主要用于移動電話、計算機)、鉛酸蓄電池(主要用于汽車、電動車)三大類。關于電池污染,群眾最關心、報道最多的是普通干電池。而事實上,如今普通干電池生產過程中不需添加鎘、鉛、砷等物質,已不再成為嚴重的污染源。相反,大量汽車電瓶、電動車使用的鉛酸蓄電池因為包含鉛和硫酸,反倒是垃圾場里最危險的物品之一。 據了解,鉛酸電池腐蝕后溢出的含鉛重金屬和酸性物質不但嚴重污染土壤和水源,對空氣環境、生態平衡也會造成破壞,還會引發人體代謝、生殖及神經等方面的疾病,人體鉛含量一旦超標,就會導致智力下降,還易誘發兒童惡性腫瘤,甚至導致死亡。 與傳統的鉛酸蓄電池相比,鉛氧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大為降低。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周啟星說,鉛酸蓄電池的固態、氣態污染可以消除,但無法避免水溶性鉛重金屬離子的污染。鉛氧蓄電池的生產工藝雖與鉛酸蓄電池的生產工藝相同,但由于采用鹽的水溶液代替稀硫酸,鉛離子濃度很低,近乎無任何污染排放,極大地減少了鉛污染的危險性。此外,鉛氧蓄電池用以替代硫酸的復合鹽類及添加劑可利用鋼鐵煤焦化企業排放廢物經簡單化學合成獲得,解決了許多鋼鐵企業無法處理或需花費大量成本處理的污染排放問題。 張氏兄弟已獲得鉛氧蓄電池方面的3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提出的(科技查新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尚無同類技術。 周啟星認為,當今世界面臨能源和環境危機,鉛氧蓄電池的問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會用伏安法測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能正確畫出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并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 (3)學會正確選擇電壓表量程,并用試觸法確定電流表的量程。 (4)理解小電燈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過程與方法: 設計實驗電路圖,并且比較各個電路圖的優缺點,從而確定本實驗用哪個電路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實驗的熱情,產生探測未知電阻阻值的欲望,積極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感受用物理知識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 二、設計思路 用伏安法測電阻屬于歐姆定律變換式的具體應用,對于加深學生歐姆定律和電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綜合使用初中常用電學器材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本節課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如何測量一個定值電阻的阻值”問題后,由學生設計實驗,通過交流和討論發現,應該用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圖進行實驗,好處是可以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并設計出實驗表格;第二部分準備需要哪些器材,了解實連接圖如何連接,并根據實物圖說出實驗中的注意點,為下面的實驗做好準備;第三部分開展實驗,先進行定值電阻阻值的測量,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討論為什么電阻兩端的電壓變了,通過它的電流也變了,電阻幾乎沒變?第四部分,仿一仿,開展實驗測量小電燈的電阻的測量,討論為什么小燈泡阻值變化比較大?從而分析出小電燈不需要求平均值。兩個實驗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夠設計電路和表格。 2、難點:分析出燈絲電阻受溫度的影響。 四、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兩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小燈泡(2、5V)。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憶一憶”)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電學中的一條什么重要規律?歐姆定律的表達式如何寫?(學生回答略) (“想一想”) 師:怎樣利用歐姆定律測量導體的電阻?引出本節。板書:(第四節歐姆定律的應用測電阻) (二)進行新課 (“動一動”) 1、設計實驗 (1)測量電阻的方法 師:同學們說說看,你準備如何測量電阻的阻值?板書:(一)測未知電阻Rx 答:用電壓表測電阻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通過它的電流。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板書:實驗原理 答:根據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計算出它的電阻。板書:R=u/I (3)問:根據同學所說的方法,你們能否設計出實驗電路圖?板書:實驗電路 學生設計,教師巡視,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幾張電路圖實物投影,師生共同評價。 師:這是同學們設計的電路圖,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哪幅電路圖更好一些,好在哪里。(提醒:實驗中總是有誤差的,為了減小誤差,我們應該怎么辦?聯系前面學的一個重要的器材,如何改進?)投影正確的實驗電路圖 (“考一考”) 師:滑動變阻器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投影:①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多次測量取平均植,減小誤差。②保護電路 (“探一探”) 2、實驗準備 (1)需要哪些實驗器材?板書:實驗器材 電源(干電池2節)、電流表、待測電阻R、滑動變阻器、開關、電壓表、導線若干(投影) 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2)設計表格板書:設計表格 提醒:要測哪些物理量?計算什么?表格需要幾列幾行? 學生設計,教師巡視,實物投影并作出評價,強調表格的規范,并讓學生完善自己設計的表格。 問:三次測量的.平均值放哪里? 引導學生在表格后加一列平均值,為了計算方便,可以調節電路中的電流為整 數值(投影完整的實驗表格) 實驗次數電壓 U/V電流 I/A電阻 R/Ω電阻平均值 R/Ω (3)連接實物圖(根據所設計的電路圖連接) 師:請一位同學到屏幕上將電路圖連成實物圖,其他同學在下面觀察是否正確,若有錯誤的地方,請同學們糾正。 (4)實驗注意點板書:實驗注意點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實驗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學生要進行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實驗的注意事項:(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斷開(2)滑動變阻器應該一上一下接,實驗前將阻值調到最大處(3)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選擇(投影) (5)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板書:實驗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 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 接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用試觸法確定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電路中的電流,觀察電流的示數為0、1A,0、2A,0、25A時電壓表的示數記錄在表格中。 ③根據記錄的三組實驗數據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數據、計算結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容,邊講邊投影 (“做一做”) 3、實驗探究(伏安法測電阻) 教師巡視,指出學生在操作中有問題的地方 (“比一比”) 哪個小組的實驗規范準確迅速 4、分析與討論 實物投影學生的測量結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么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議一議”) 分析:為什么電阻兩端的電壓變了,通過它的電流也變了,電阻幾乎沒變?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不隨電壓和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仿一仿”) 小電燈也有電阻,將待測電阻R換成小電燈,仿照剛才的實驗測小電燈的電阻。 注意:加在小電燈兩端的電壓不要超過小電燈上所標注的電壓 實驗時,觀察小電燈的亮度并用手摸一摸它的溫度 板書:(二)測小電燈的電阻 匯報測小電燈的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然后帶領學生進行分析: 2、為什么小燈泡阻值變化比較大? 這似乎與剛才的實驗結論優點矛盾,誰來分析一下這是什么原因呢? 小電燈的燈絲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進行工作的,電燈越亮,燈絲的溫度就越高,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的材料受溫度影響較大,有的幾乎部首影響) 問:對于小電燈的燈絲,他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求出小電燈阻值的平均值是否有意義?表格中還有必要寫平均值嗎?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三)課堂小結 (“談一談”) 師: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師:通過這節課,我們懂得了如何去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和小電燈的電阻,并且根據所測出的實驗數據機進行分析比較,得出了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四)布置作業:完成本節實驗報告。 (五)說明:本節實驗要引導學生按實驗的目的,完成電路設計、器材選用、實驗步驟、設計表格等項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六)板書設計 四、歐姆定律的應用 (一)測未知電阻Rx 1、原理:歐姆定律的變形式:R=u/I 2、電路圖 3、實驗器材 4、設計表格 5、實驗注意點 6、實驗步驟 (二)測小電燈的電阻 方法:伏安法測電阻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范本11-28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5-16 初中物理實驗個人總結01-05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6-06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4-22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反思03-03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課件06-11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隨筆01-29 (優秀)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1-12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11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