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來描述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學會描述一個區域的范圍。
4.了解亞洲的地理分區。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具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亞洲各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并配以優美的音樂。
教師提問:結合我們平時接觸的電視、電影、報紙、網絡資料,談談自己知道的亞洲。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居住的大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皚皚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洲。它有眾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燦爛的文化,有優美的風景。他就是雄踞東方的亞洲。
二、出示學習目標。(同上)
三、新授課
(一)亞洲地名的由來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菲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天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的航海水平非常高,活躍于整個地中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地區稱之為Asu,即東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圍后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之為Eerb,意為西方日落之地,后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
(二)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教師點撥描述區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
:看圖討論回答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經緯度位置
①最北:北緯81度;最南:南緯11度
②最東:西經170度;最西:東經26度。
3.讀圖6.2《亞洲的范圍》,了解亞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圍?
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北、東、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印度洋,西面與歐洲毗鄰,西南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讀圖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圍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洋、大洲,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的方位,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特點。
:師生互動,完成第5頁活動題:比較北美洲和亞洲的位置和范圍差異。
(三)課堂小結
認識區域首先要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四)作業安排
完成地理點撥練習
七年級地理教案2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東南亞的地形分布情況,能歸納其地形特征
2、了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了解東南亞的氣候分布及特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4、了解東南亞的國家
教學重點:
了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征;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㈠、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南與大洋洲相臨。經緯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通過讀圖強調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通過地形圖分析:
⑴、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
⑵、馬來群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系,以手做比喻加強學生對“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征的記憶。
⑵、根據地形分析馬來群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圖。
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的特點,
閱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
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⑴、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⑵、在馬來群島上,終年高溫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獲
馬來群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
總結馬來群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5、指導學生完成課文34頁的活動題②
中南半島:地形特征:山河相間分布,地勢北高南低。氣候特征: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干濕季明顯。河流特征:自北向南流,山區水流湍急,平原水流平緩。
馬來群島:地形特征:地形崎嶇,山嶺眾多。氣候特征: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河流特征:短小湍急。
㈡、馬六甲海峽
通過指圖提問總結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強調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咽喉位置。東南亞地區位于亞洲與歐洲之間。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因而可說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之間
2.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歐洲的重要航道
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4、學生閱讀課文“花園城市——新加坡”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東南亞的地形分布情況,能歸納其地形特征
2、了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了解東南亞的氣候分布及特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4、了解東南亞的國家
教學重點:了解東南亞的氣候分布及特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㈠、富饒的物產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6頁圖7-6東南亞的物產分布。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1、礦產資源:石油、錫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
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
2、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3、熱帶經濟作物: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
4、指導學生完成課文37頁活動題
活動題①中南半島水稻主要分布在泰國、越南、緬甸的平原地區,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
活動題②河流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㈡、我國的近鄰
> 1、讀圖7——8找出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內 老撾——萬象 柬埔寨——金邊
泰國——曼谷 緬甸——仰光 馬來西亞——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賓——馬尼拉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文萊——斯里巴加灣市 東帝汶(最新獨立)
2、其中與我國陸地接壤的國家為緬甸、老撾、越南
3、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叫做瀾滄江,流經了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4、居民
⑴、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⑵、從課文中找出華人和華僑的區別。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七年級地理教案3
復習上節課內容教師提問:
1、地球的形狀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別。
導入新課,教師講述: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狀況。上節課請大家回家制作一個簡易的地球儀,請大家拿出來,并在小組中交流展示。
學生活動在小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儀。
教師活動:選出兩到三個制作較好的地球儀并向全班展示,隨后進行鼓勵性評價,并拿出教具──地球儀。
教師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現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線
教師活動:(展示經緯儀)在經緯儀上指示緯線但不說出定義,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
學生概括,教師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
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2、請同學們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儀上,用彩色水筆畫出兩到三條緯線。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輔導同學。
(評價活動結果)
教師提問: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展示經緯儀并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并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并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線,經線有什么特點,經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線;
2、在自制的模型上畫出兩條經線。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線。
教師引導:與緯線相比,經線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板書:2、經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在你們自制的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緯線(無數條),為了區別這些經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教師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經常被人們叫做什么名字?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并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教師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或。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儀上標示出基多市。
教師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變化有什么規律?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并回答。
教師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最大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現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么怎樣區分兩條度數相同的緯線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30°N、30°S的緯線,同桌之間一方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方讀出或寫出該緯線的緯度(強調緯度的正確寫法)。
教師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教師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卡片上注明的緯度,按規律站成一排(教師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后,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七年級地理教案4
教材分析
《地球公轉》在七年級已經學過,初中階段的重點是: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地軸傾斜及由此產生的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四季的形成。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優秀生在1/4,中層生占1/2,有1/4的學生成績不是很理解,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辦法,通過組內、組間、師生合作互助交流,解決問題,實現全體學生成績的提升。
2、七年級學習過的內容,現在有所遺忘,通過復習,溫故而知新,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課標考綱要求
1、分別用事實說明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課標)
2、能夠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考綱)
3、知道四季更替和五帶形成是地球公轉造成的;(考綱)
4、懂得比較不同季節正午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考綱)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觀看教學視頻、動畫等,理解地球公轉的規律及各種現象的相互關系。
2、熟悉地球公轉中的知識點并系統化。
3、分析圖形,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播放視頻、動畫,投屏,角色扮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感知,理解抽象理性的地理原理,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的地理核心素養。
2、采用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統籌分配時間,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展示、評價、互助,面向全體學生。
3、投屏包括:平板屏幕投影,平板控制講臺電腦,平板充當移動的實物投影儀,增強教學效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角色扮演,培養學生間的團結互助精神,實現學生上的“精準扶困”,引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周期及地軸傾斜指向。
2、地球公轉過程二分二至點的日期、太陽直射位置及晝夜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1、理解地球公轉的規律及各種現象的相互關系。
2、系統化地球公轉中的知識點。
3、分析圖形、數據,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
教學策略
感性到理性認知法、問題導學復習法、合作探究法、小組討論法、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原創ppt課件,投屏教學的軟硬件,自制教具等。
【學生準備】導學案、地理書、圖冊等。
【應用的新(相對)技術】
利用路由器(或隨身wifi等)及希沃授課助手實現同屏(投屏)教學,用平板電腦或手機無線操作講臺電腦,減少被講臺的束縛,提高效率;把手機或平板電腦屏幕投影到講臺電腦屏幕及白板,打開錄像功能,實時拍攝學生答卷或活動過程并同步投影到講臺白板,變成移動實物投影儀。
利用PPT功能創作:太陽直射點移動及晝夜變化的動畫,控制歌曲播放時間,ppt中有ppt對象,控制答案顯示。
地理功能室應用:白板書寫,雙屏投影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三合一:
云南省怒江州福貢縣跟崗老師匯報課
斗門區城東中學地理室驗收展示課
珠海市初中地理小組合作與現代教學手段優化整合研討課
總設計意圖:
整理加工知識,構建思維線索和知識網絡。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根據已經講過的知識,設置新的問題,給學生提供思考和應用的機會,讓學生愛聽,加強理解,加深記憶,并能思考應用。疏理系統、整理結構、總結規律、分析聯系,相同知識歸納,不同知識重組,相似知識遷移,相關知識聯系。
通過小組合作、投屏等教學技能的優化整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后練習
課后制作環保教具
教學后記
七年級地理教案5
教材分析
《美國》是七年級地理教科書中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它和第二節《巴西》共同構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對西半球兩類不同性質的國家的概況有所了解。本節教材的四個部分都圍繞美國經濟發展展開。本節第一課時分析了美國的人種構成以及美國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第二課時則主要認識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深入地分析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條件和帶來的問題。
世界高新技術技術產業基地—這部分內容,突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高新技術工業在美國工業及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資源消耗大國—在學生了解了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大國同時辯證地讓學生看到美國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大國和環境污染大國。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兩章對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東半球的國家和地區的學習后,已經能夠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簡單方法,并且對于世界地圖、區域地圖和統計圖表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所以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讀圖認識美國的工業分布以及美國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情況。
七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強,指導學生通過分析閱讀材料和活動中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美國工業的地位和高新技術產業對促進其經濟增長的作用。
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對時事的關心,開展模擬世界氣候峰會的角色扮演活動,激發和組織學生就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展開討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國工業的分布;
2. 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3. 認識美國消耗了全球的資源,過度排放污染物;
4. 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地圖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讀圖認識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
2. 通過分析材料認識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3. 通過分析統計圖表認識美國是資源消耗大國和廢物排放大國;
4. 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理解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了解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科教興國的思想;
2. 全面、客觀地認識美國的繁榮和發達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礎上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2. 了解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3.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七年級地理教案6
教學課題:
七年級下冊第一章《認識大洲》第二節《非洲》
課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選編的“認識大洲”中的第二節內容。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地理位置、高原為主的地形、炎熱的氣候、豐饒的物產和人口與經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運用地圖,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②通過對地形圖及各種氣候圖的判讀,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區的分布及氣候特征,并學會分析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③學會用圖表、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從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饒的物產。
2、過程與方法:
①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收集有關非洲的地理資料,并進行歸納、分析。
②充分運用每幅地圖,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獲得大量的地理信息,進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非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非洲是一個存在嚴重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的大洲,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使學生掌握非洲海陸輪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征。教學難點: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非洲以熱帶為主的炎熱氣候。
教學方法:
1.主要運用問題探究式學習模式,結合利用網絡媒體資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綜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體演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點撥的活動方式探討歸納。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科書、地圖冊、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世界上有一個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長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大洲,同學們知道這是哪一個大洲嗎?(非洲)那這一節就讓我們向這個神奇的大洲進軍,一起去探索它的奧秘吧。
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自主學習
根據第一節學習大洲的方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動一:請同學們瀏覽教材P1617,完成下面練習。
1、讀圖,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非洲在(東或西)半球的西部,穿過非洲中部,、分別穿過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寫緯線名稱)。
(2)海陸位置:東臨,西臨,北隔及與相望,東北與之間隔著狹長的,并以為陸上分界線。
活動二:描畫非洲輪廓圖,并填出非洲周圍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討論: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的重要地理位置。
(設計思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重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的能力。)
(二)、高原為主的地形
活動三:讀非洲地形圖,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讀P6圖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陸面積廣大,被稱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積以上,東南部從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東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陸邊緣的山脈外,大多是海拔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勢,。
(4)極具特色的地形(三個“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縱貫東部的。
(5)讀P18閱讀材料:東非裂谷帶及撒哈拉沙漠
簡單了解東非裂谷帶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質地貌特征;認識撒哈拉沙漠的范圍及地理位置。
(6)讀課本圖P21-1;P161-17比較歐洲和非洲的海岸線特點,并在非洲圖上找出:最大的半島_、最大的海灣、最大的島嶼_。
每位同學完成自主學習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設計思路: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將圖像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炎熱的氣候
活動四:(1)讀非洲平均氣溫分布圖,分析非洲的氣溫特征:
(緯線)橫貫非洲中部,、、(緯線)分別穿過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絕大部分位于(溫度帶),非洲平均氣溫在攝氏度以上。非洲氣候特征之一是氣溫。北半球7月份的炎熱中心在地區。
由此可得非洲氣溫特點是:氣溫高。這就是它被稱為“熱帶大陸”的原因。
(2)讀非洲年降水量圖,總結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近、幾內亞灣沿岸降水。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降水;南回歸線附近大陸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點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區廣。
(3)讀非洲氣候類型圖,總結非洲的氣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是氣候類型。非洲熱帶雨林氣候
的南北兩側是氣候類型。南北回歸線附近主要是氣候類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氣候類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氣候帶受因素影響,以為中心呈對稱。
(設計思路:繼續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歸納知識的能力。)
(四)、豐饒的物產
閱讀非洲主要的礦產與農產品分布圖,并分類。
礦產資源:鉻鐵礦、金剛石、黃金、石油、磷酸鹽等。
動植物資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劍麻、花生、香蕉、棗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長頸鹿、斑馬、非洲雄獅等
水力資源:剛果河、尼羅河(讓學生通過閱讀圖
1-27,找出有關兩河的水文特征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地圖,總結問題的能力。)
(五)、人口與經濟
非洲既然被稱為“富饒大陸”,按理說經濟很好,但為何又被稱為“經濟落后的大陸”呢?
(1)讀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的大洲。
(2)據20xx統計,有7.94億人口,總數僅次于亞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壓力沉重的同時,經濟上受到幾個世紀以來的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經濟部門單一,且以業為主要經濟部門。
(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樹立非洲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互相聯系的觀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動題。
四、師生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課本P20——21活動題。
教學反思:
這節課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教學直觀、形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融為一體,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正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心觀察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不足之處在于:
1、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還不夠,學生的參與面還較有限,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意義的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2、教具的運用比較單一,即使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個別同學脫離課本,完全依賴于課件,只注重了瀏覽課件這種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課件與課本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學習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增長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年級地理教案7
教學目標:
1、東南亞的范圍,聯系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東南亞的氣候和農業
3、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4、東南亞的風景
教學重點:
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的十字路口位置
東南亞的地形與主要的城市
教學難點: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東南亞的地形、氣候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國際影星楊紫瓊的家鄉是哪里嗎?她的家鄉就是美麗的熱帶島國------馬來西亞。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請一位同學上來指出馬來西亞的位置。
(放映東南亞的地圖)。
[提問]:它大概位于中國的哪個方向?
跨過中國的南部邊界,就到了與我國山水相連的東南亞。它包括了許多國家,從總體上來看,可以分為兩大塊,一個是半島,因為位于中國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島,請同學們用紅筆沿邊界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位于中南半島上;另一個是群島,由幾萬個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請同學們用藍筆沿邊界大致畫下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國家組成。
[總結]:指圖: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東面。緯度位置大約在10S—25N之間。地處熱帶,所以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熱帶雨林,成為當今的旅游勝地。我們常聽到的新馬泰地區就是指這里。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藍筆和紅筆畫出來的地區可以發現,東南亞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東南亞正是擁有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各國往來的十字路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鄭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壯舉,就是通過東南亞而到達了北非、西非等國家和地方進行了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展示鄭和下西洋的圖片],而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則可以稱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通道。[展示馬六甲海峽的圖片說明]
剛才我們數了數東南亞的主要國家,發現東南亞由十一個國家組成。這十一個國家是:老撾、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東帝汶。特別值得一提是東帝汶這個國家,于20xx年獨立。這十一個國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上。
[活動]:下面我來請同學回答分別在空白圖上填出位于這兩個半島上的國家。
其中的越南,老撾,緬甸是與中國接壤,唯一的內陸國是老撾,其余都是臨海國和島嶼國。印度尼西亞,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其名印尼是海島的意思,有“萬島之國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二、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東南亞的風土人情嗎?東南亞人是什么人種?他們的主食是什么嗎?
[思考]:我們發現他們和我們一樣主食是大米,這是什么原因呢?
[活動內容]在這樣一種氣候條件下,還適合什么作物的生長?
因此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熱帶作物的生產基地之一。同學們在圖上找出哪些國家盛產椰子,哪些國家盛產橡膠和油棕,哪些國家盛產稻米和蕉麻。[圖片展示]
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東南亞的自然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下節課我們將學習東南亞的人文景觀。
[課后練習]:1、 東南亞由很多海峽為什么只有馬六甲海峽被日本人稱為“海上生命線”?
2、列舉出“東南亞之最”。
3、收集東南亞國家的風景資料
板書設計:
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東南亞的國家
七年級地理教案8
(課堂導入)
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區的風光。
利用錄像展示冬季亞洲北部西伯利亞地區冰天雪地,氣候嚴寒;而亞洲南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過的黃金海岸卻是一派嫵媚的熱帶海濱風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濱浴場。
亞洲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顯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亞洲的氣候特征以及成因。
(講授新課)
板書 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教師指圖講述,學生進行回憶后回答問題。
講述 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提問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結論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板書 1.氣候復雜多樣
提問 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且地形復雜,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亞洲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加上氣流和地形的影響,干濕差異懸殊。
板書 2.大陸性特征明顯
繼續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展示“6-10圖”,并在上面點出利物浦、華沙、赤塔、漠河的位置)
(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
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哪些特點?我們來觀察位于這個氣候區內的兩個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們的氣溫和降水的季節變化特點。
小結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幾種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
三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啟發: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影響大。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板書 3.季風氣候顯著
引導 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結論 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征明顯、季風氣候顯著。
過渡 我們學習了亞洲的氣候特征,那么歐洲的氣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學生自學的形式為主,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列表比較亞洲和歐洲氣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書上的練習總結:
1.氣候類型少,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的氣候;
2.海洋性特征顯著;
3.具有面積最廣、最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課堂總結)
本節課的重點在于讀圖及學習方法的掌握,通過對亞洲氣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來了解歐洲的氣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學生從地圖上找有用的知識,增加讀圖的練習。
板書設計
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1.氣候復雜多樣
2.大陸性特征明顯
3.季風氣候顯著
七年級地理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運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據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根據地圖和資料聯系巴西自然條件討論該國如何開發
利用和保護熱帶雨林
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資料,讓學生討論、比較
情感與價值觀:使學生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點
重點:亞馬孫平原和亞馬孫河流
難點:巴西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巴西的位置
導入新課:出示七年級上冊的“面積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請學生運用地圖回答:a各個國家分別位于那個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積居第一位的是哪個國家?從而導入新課。
播放亞馬孫河的錄象材料。
1、亞馬孫河
在圖8-51上找到亞馬孫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將亞馬孫河的流量、長度流域面積與其他三條大河比較,得出結論: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討論:亞馬孫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小結:發源于安第斯山脈,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長度僅次于尼羅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亞馬孫平原和熱帶雨林氣候區
在8-51圖上找到亞馬孫平原并觀察他的范圍,說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并看圖說出他的范圍,在組內交流。
小結:亞馬孫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東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積的平原。
讀8-51圖分析亞馬孫平原的緯度位置,思考: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什么氣候?此中氣候條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結:亞馬孫平原分布著世界上面積的熱帶雨林。這里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討論: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有哪些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閱讀材料“地球之肺”
說明:熱帶雨林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過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還有什么類型的地形?
3、巴西高原
①引導學生觀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圍,并與亞馬孫平原比較。
②從緯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氣候特點
③小結巴西高原的地形構成:約1/3的亞馬孫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構成了巴西
小結:由亞馬孫河沖積而成的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構成的巴西,它的面積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國家。
課堂活動:
(1)、世界上面積大于巴西的國家有那些?
(2)、填表比較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的氣候
七年級地理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對學好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2、讓學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對學好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媒體素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自己身邊,學習地理應注意搜集身邊的地理信息。電視中的各種節目、報刊雜志、圖書館的藏書,互聯網站等都傳遞著許多地理信息,我們要逐步學會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應的地理問題,本節課老師和大家共同探討學習地理的途徑、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課前熱身
學生分組討論:看哪位同學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并且分組記錄下來,比一比看哪一組搜集的最多。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提示:要學好地理,首先要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再學會思考地理問題,最后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或生活圈子,從實踐中去學習。
2、四邊互動
互動1:教師對學生搜集的地理信息進行整理,而且要求學生學會思考地理問題,然后提問:
(1)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國連續發生地震?
(2)為什么我國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區常發生水、旱災害?
(3)為什么南方能大面積種植柑橘,北方卻不行?
(4)為什么吐魯番的哈密瓜那么甜?
(5)為什么南極洲蘊藏著大量煤炭資源?
明確:觀察和了解地理現象,發現地理問題,探究其成因和規律,進一步思考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有許多種,對比、分析、綜合、觀察、聯想等方法將有助于我們學習地理。
互動2:要學好地理,我們單靠坐在教室里是遠遠不夠的,要深入周邊的環境,走進大自然,通過野外旅行,學會觀賞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游園、滑雪、探險、狩獵、海濱休閑、水上漂流等。野外旅行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步行、騎自行連、乘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
學生分組討論活動,教師用投影出示討論問題:
1)你曾經外出到過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內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時間如何安排?
5)旅行路線如何?
學生討論完后,教師選一兩名代表匯報。
進一步提問:野外旅行要準備好哪些物品呢?
明確:地圖、指南針、筆記本、望遠鏡、照相機等。
強調:還要學習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觀察、地理攝影、地理素描、地理標本制作等技能。
俗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野外旅行能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審美情趣,增長地理知識。地理學習的特點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正在不知不覺地應用它;我們身邊就有地理知識,只要留意就會學到很多正在使用的地理知識。
四、達標反饋
討論:學生分組設計一條附近地區野外旅行線路,內容包括:地點、旅行線路、開始和到達時間、旅行內容、交通工具、物品準備、注意事項等。
五、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學生先小結本節課內容。教師點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學好地理,懂得了學習地理的方法途徑,進而發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識和創新精神。
(2)方法小結
本節課主要采用討論法學習。
六、作業
設計一條最好的旅行路線,最好的地圖,進行一次野外旅行。
七、板書設計
七年級地理教案11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注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游)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說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系。
2.在經緯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么是圖例?
指導閱讀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說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注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盡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啟發,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游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制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制的平面圖,點撥后說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范準確,特別是注記,應該字體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閱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板書
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么樣的地圖?
2.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信息?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閱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說明。
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發言情況后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布圖、農作物分布圖、工業區或工業城市分布圖、鐵路、公路分布圖、旅游景點分布圖、商業中心分布圖、政區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征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專門用途著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地圖。
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制中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涌現,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后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復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說——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后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說話”,把“啞圖”變為“活圖”。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信息,要善于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著畫、默著畫、反著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象)、繁化簡、圖配文、創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里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為什么?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
根據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為學校提建議”為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為主題,結合現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為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七年級地理教案12
【重點】
1.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礦產資源
【難點】
經濟特點
【教具】
南非教學課件
(導入)由于長期的殖民統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國經濟結構的單一,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來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們一提到世界上貧困國家最多的大陸,同學們都會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中有一個非常特殊,它的經濟在非洲大陸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陸上唯一富裕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南非。
(講授研討新課)
(課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
(提問)1.南非位于非洲大陸的什么位置?該國的國名同它的位置有沒有聯系?
2.該國面臨哪些海洋?
(簡要總結)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國家,三面臨海,大西洋和印度洋
(提問)1.南非處于非洲的最南端,這種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義?尤其是在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樣的一個角色?
2.為什么蘇伊士運河開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過南非的南部海區?
(引導學生討論)
(課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間的重要通道
(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好望角)
(講解)在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區是溝通大西洋與印度洋間的最近通道,經過好望角的航線是溝通東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經過的船只多于10萬噸級,西歐1/4的食品、美國1/5的食品均需靠經過此線而獲得。同時大型和超大型油輪由于蘇伊士運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繞道好望角。這為南非的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優越的條件。
(課件展示)好望角
(簡要講解)
(課件展示)開普敦
(提問)由于大量船只經過南非的好望角地區,在此需要進行補給和修整,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使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這個港口的名稱?它位于南非的哪個方向?
(引導學生讀圖)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開普敦?
(承轉)單是靠航海業不能使南非的經濟全面發展,那么南非還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優勢呢?
(課件展示)南非礦產在世界地位統計表
(提問)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礦產都由哪些?
2.儲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礦產是哪些?
(講解)南非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是世界五大礦產國。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硅酸鹽的儲量均居世界首位,尤其是黃金占世界的39%,是名副其實的“黃金之國”。
(提問)南非如何發展自己的經濟?
(引導學生討論)
(總結)利用豐富礦產發展以礦業為主,制造業為輔的工業,成為世界重要的礦產出口國和先進的工礦業國。
(課件展示)南非的礦產分布
(引導學生讀圖)找出約翰內斯堡
(講解)南非最大的金礦開采和機械制造中心
(承轉)南非是非洲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也是該大陸最富裕的國家,被譽為“非洲之星”。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南非在國家上的聲譽卻很不好,那時我國與南非也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原因在與當時的南非推行種族主義政策,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抵制。
(課件展示)南非人種統計圖
(提問)南非的主要人種有哪些?
(講解)南非的長期統治者是白種人,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是在南非人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斗爭才被廢除的。
(課件展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曼德拉
(講解)曼德拉的事跡
(設問)我們能夠從曼德拉從囚犯到總統的歷程中得到哪些啟示?
(新課結束,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南非
1.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國家
南非最大港——開普敦
2.礦產豐富,經濟發達
(1)主要礦產
(2)經濟特征
3.南非人民反對種族主義的斗爭
七年級地理教案13
《地圖的閱讀》教案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課我要講的內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
【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一)復習:在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授課: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北方”。
情況1: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地圖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并向學生說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為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坐標,按指向標方位標注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系
例題一、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充分說明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標法和旋轉地圖法
例題二、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化成一般地圖)
七年級地理教案14
地球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重點)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經線、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經度、緯度的確定方法(難點),記住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重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讀圖分析和啟發式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時間:
約分鐘。
○教具:
地球儀、經緯儀、多媒體課件。地球儀若干(學生每人或兩人一個)
○教學過程
第一章地球(板書)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板書)
導入語:宋代文學家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板書)
1、地球是什么形狀的?(看地球衛星照片和圖1、2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后回答)
地球形狀是:球體。
2、地球的球心、極半徑、赤道半徑和周長在哪里?
答:[結合經緯儀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叫作地球半徑。其中,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半徑,叫極半徑;從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點的半徑,叫赤道半徑。地球的周長叫赤道。赤道正好處在北極和南極的中間。
3、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相差多少千米?[看課本圖中注釋的具體數字回答]
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兩者相差21千米。可見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但由于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
4、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表面積分別是多少?
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5、課堂練習:現在請大家在筆記本上把表示地心、兩極、赤道和極半徑、赤道半徑的圖畫出來。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
1、什么是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儀。
2、[出示地球儀]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體、地軸組成的
3、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
4、地球儀是圍繞什么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與球面的交點為北極點和南極點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到南極和北極,并指示給旁邊的同學,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確。)
(1)教師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讓地球儀自西向東(即自左向右)作逆時針轉動。告訴學生面對地球儀如何識別東、西、南、北4個方向。
(2)(做一做)先后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地球自轉,并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3)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沒有,是假想的)
6、課堂練習:
(1)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三、緯線和緯度(板書)
[引入]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織的線,你知道哪些是經線,哪些是緯線嗎?現在我們來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1、什么是緯線?(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出緯線的定義,并讀出來。)
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與經線垂直相交,并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出緯線指示給同學,請對方判斷正確與否。)
2、緯線是什么形狀?是半圓,還是圓圈?圓圈。
3、緯線指示什么方向?是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東西方向。
4、所有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義)是什么?(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在兩極的中間,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6、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么規律?(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緯線長度逐漸縮短,到兩極縮成一個點。
7、緯線有哪些特點?(展示經緯儀,學生觀察回答)
緯線的特點:圓圈、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8、在地球儀上大家可以畫出多少條緯線?人們是怎樣區別每一條緯線的?
[邊指示邊講解]在地球儀上可以畫出無數條緯線。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緯度。(這就好像給每條緯線都起了名字,我們就能區別它們了。)
[多媒體展示圖片]“緯線與緯度示意圖”。
9、哪條緯線是零度緯線?南北半球是如何劃分的?
人們把赤道定為零度緯線,它把地球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10、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是90°。位于南、北極點。
11、赤道南北兩側的緯線在名稱上有什么不同?他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來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字母“S”來表示。
[板書] 北緯——N,南緯——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緯20度和南緯20度可分別表示為:20°N,20°S 。
13、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排列,它們的度數變化有什么規律?北緯度越向北度數越大;南緯度越向南度數越大。(多媒體圖示變化規律)
14、人們通常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分成低緯、中緯和高緯三部分。其中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板書:低緯、中緯和高緯] [多媒體展示] “低、中、高緯度示意圖”。
課堂練習:讓學生將課本、練習冊或教師給出的練習紙(多媒體課件更好)中的緯線緯度指讀或標注出來。
[示例題]請問北京(40°N)處于什么緯度帶?中緯度。
[示例題] 中國和南極洲分別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中國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七年級地理教案15
單元知識結構
單元整體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對地理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初步形成“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
2.初步讓學生懂得學習地理知識的手段與途徑,讓他們了解學習地理并不難,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能,就能獲得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進而發展地理意識與創新精神。
3.認識到地圖對于地理學習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地圖各要素的判讀與使用。能夠完成要素齊全的學校平面簡圖。
4.通過實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應用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單元重難點一覽
單元學情分析
地理知識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七年級學生的感受和知識積累中,已經積淀了大量的地理知識,為地理課程的進一步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直接經驗和知識、技能儲備。特別是相關學科知識的提升,也為地理課程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隨著學生認識能力的提高、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的拓展、對過去的探求和未來的關注更為主動,地理課程在初中單獨設立便自然而又必要了。
七年級學生對地理的感受往往是以眾多的、饒有興趣的、缺乏聯系的“知識點”構成的。他們能夠說出許多連老師也未聽說過的奇聞趣事,卻很少關注其中的聯系和規律。也就是說,他們的地理知識,起于興趣,仍止于興趣,這正是地理教學中應該體現的教師的價值所在:將學生的興趣導向對規律的探求,在規律的探求和應用中,激發更高的興趣。
單元教學建議
本章是初中學生接觸地理的第一課,此時學生對本學科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此時我們能夠滿足這種好奇,達到學生對學科的高期望,將對今后的教學和學生的進步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務必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欲,以生動、有趣的內容,活潑、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變好奇為探究,化期望為參與。
學生大腦中存在的疑問本身就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便可化疑問為資源、化想象為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應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大膽參與,說出自己的疑問,為教學創造和諧卻又充滿問題的情境。
課堂教學中建議多為學生創造說和做的機會,將課本提供的內容作為學生發散思維的線索,使其暢所欲言,感受地理知識的豐富多彩和重要價值。
單元課時分配
本章內容共包含兩節,可用3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節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1課時第二節我們怎樣學地理2課時
第一節:我們身邊的地理
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在教材的第2-5頁。
本節教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初步了解身邊的地理知識,產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解開地理之謎、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生產建設、地理與風土人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索興趣,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尚未解開的地理志米、
地理問題,培養學生求知欲,從而使學生注意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動態的地理知識和發展的地理知識。使學生初步形成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經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都離不開地理知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看圖完成活動要求,認識到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通過閱讀材料理解社會生產特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并聯系實際列舉出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有關的現象。通過仿照舉例活動來進一步認識不同的地理環境影響生產的原因。列舉出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風土人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對地理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觀念。3.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重點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明白地理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意義。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啟發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學突破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都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所以本節內容不需要強記,只需大致了解,
關鍵是讓學生通過事例認識到地理知識在各個方面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建議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及師生間互動來實現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給學生提供一些搜集地理資料的途徑,如圖書館、網絡教室等。2.將學生分組,以便課堂活動。
3.布置學生搜集一些與課堂活動有關的圖片。學生準備
課前搜集一些老師布置的以及自己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地理圖片。
教學步驟
本節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1.導入新課。
2.提出一些地理問題,引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列舉與生活、生產建設以及風土人情相關的地理知識。
學生活動1.激發學生求知欲。
2.思考問題,并出示自己收集的圖片并提出問題。3.通過事例親身感受地理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本節總結
地理知識就存在于我們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面,地理學科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常識性和知識性學科。地理是一門很有意義的學科,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擁有豐富的地理知識是一個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
板書設計
第一節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一、解開地理之謎二、地理與日常生活三、地理與生產建設四、地理與風土人情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1.調查住家附近的商場是如何選址的,歸納其選址所考慮到的因素。將調查結果撰寫一篇小論文。
2.家里都有產自哪里的工業日用品和農產品?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請從以下活動中找出與地理知識不相關的活動()A外出旅游B觀看天象、星座C修路、架橋D去醫院查體2.與草原關系不密切的活動是()A乳制品生產B放牧C生產皮毛產品D建核電站3.地理學可以直接指導人們()A解決全球性的人口、環境、資源問題B編制電腦程序C用法律保護自己D觀看足球比賽
個性練習設計
1.新疆有句俗語:“早穿棉,午穿紗”。你知道其中的含義嗎?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2.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經過漫長的時間變質演化而成的。南極大陸終年嚴寒,卻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分布,你能解釋原因嗎?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節課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所以對課本中的知識點不強求學生掌握。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對地理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愿意主動接觸地理知識,形成探索地理的觀念。
補充資料
【七年級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2.初中地理教案
4.初中地理課件教案
6.氣候特征地理教案
7.初中生的地理教案
9.森林資源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