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教案五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拿來主義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拿來主義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全文結構,全面理解課文內容。
2、體味論證特色,犀利幽默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文本探究(瀏覽8——10段)
1、為了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又指出對待這個“大宅子”可能出現的三種態度,即“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來主義”的做法,即吸取精華,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論證法,哪些形象包含著作者細微的體察和揣摩?請指出這些喻體各比喻什么?
3、閱讀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題。
①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系。
②“拿來”者應具有的素質是什么?
③填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即“拿來”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____(限填兩字)。
④請用一句話歸納段意。
二、脈絡梳理
使用________
存放________
毀滅________
三、開放平臺
魯迅先生當時對外來文化遺產是持堅決的“拿來”的態度,時代發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讓人心跳的高新技術,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綠綠的物質世界。對這些,我們要不要“拿來”呢?拿來什么呢?(點撥:舉其實例,分析。)
四、藝術探究
“批判繼承文化遺產”是個大問題,魯迅先生用簡短的文字就闡述得明白透徹,為什么?(點撥:總結寫作特點。)
拿來主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魯迅關于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課文中運用比喻的內蘊,學會根據語境辨析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聯系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聯系歷史背景,揣摩語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了解文章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提出拿來主義這一主張的。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于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那么,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魯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
自從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來,反動統治者,尤其是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個方面奉行賣國政策。30年代,國民黨反動派實行文化“圍剿”,各種錯誤思潮也隨之泛濫,封建的遺老遺少們叫嚷復古主義,賣國求榮的“全盤西化”論喧囂一時。左翼文化隊伍中對要不要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也思想混亂,頗多分歧。面對如此背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雜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放錄音“拿來主義”
提問:“拿來”的觀點是在哪一段提出來地,是從哪一段開始闡述的?(聽完錄音后回答)
明確:第2段點到“拿來”后,第5、6段再次點到,直到第7段,才開始正面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提問:課文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什么?和“拿來主義”有什么關系?
明確:課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義”,為正面提出“拿來主義”作鋪墊。
四、誦讀鑒賞1~4段
1、誦讀1~4段。(指定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課文1~4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送去主義”進行批判的?(朗讀后回答)
明確:指出它的來源——閉關主義;表現——送古董,送畫,送梅蘭芳博士;實質——媚外;危害——討殘羹冷炙(經濟衰敗)、任憑“拋給“(喪失主權)。
3、提問:在批判“送去主義”前,為什么先談“閉關主義”?試結合背景談談二者之間的關系。
明確:“閉關主義”是指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抱殘守缺。而“送去主義”則是指國民黨反動派的媚外求榮、欺世惑眾。都是對外政策,雖形式不同,實質卻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創造和發展。其結果必然使中國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慘境地。
4、提問:對“送去主義”,作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閱讀課文,找出這些語句,結合語境,聯系歷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明確: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做“發揚國光”。“捧”“掛”兩個惟妙惟肖的動作描寫,極盡奚落意味。而“發揚國光”則是反語,實為“送去”,即媚外求榮。
(2)……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反語,實為“倒退”。
(3)……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豐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氣度寬宏,毫不計較。反動政府實際并不“豐富”,也無力“大度”,這里運用反語。
5、提問:作者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還提到“拋來”“拋給”“送來”,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
明確:拋來——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或送人,一般不懷有不良的動機。表面上好象還維持著國際交往的樣子。拋給——是磕頭求賞之后的賞賜,是有目的的給予,非接受不可。送來——是“拋給”的冠冕的說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來”。
五、師生共同小結
“拋來”的不好,“拋給”(或“送來”的,又不懷好意,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文章至此水到渠成,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拿來主義”。該怎么去拿來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再次欣賞作者是如何在徹底批判“送去主義”的基礎上巧妙提出自己的主張的,并進而找出“送去”與“拿來”的區別。
學生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聯系背景,深刻理解魯迅提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2、細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在理解課文思路的基礎上,理解作者關于繼承文化遺產問題的精辟論述。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明確思路
明確:課文由“閉關主義”導致“送去主義”談起,只是“送去”不僅有悖于“禮尚往來”的儀節,而且必定窮了自己,因此,“送去主義”當然是錯誤的。但是聽憑“送來”就好么?難道我們受“送來”的禍害還少么?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二、理解作者對“拿來主義”的精辟闡述
1、齊聲朗讀5~10段課文。
2、教師引導學生研習課文。
資料顯示(一)(投影或多媒體)
……這些采取(舊形式的采取),并非斷片的古董的雜陳,必須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贅說的事,恰如吃用牛羊,棄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決不因此就會“類乎”牛羊的。
舊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刪除,既有刪除,必有所增益,這結果是新形式的出現,也就是變革。而且,這工作是決不如旁觀者所想的容易的。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
資料顯示(二)(投影或多媒體)
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但現存的新的木刻,卻和這歷史不相干。新的木刻,是受了歐洲的創作木刻的影響的。……
別的出版者,一方面還正在紹介歐美的新作,一方面則在復印中國的古刻,這也都是中國的新木刻的羽翼。采用外國的良規,加以發揮,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是一條路,擇取中國的遺產,融合新機,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也是一條路。如果作者都不斷的奮發,使本集能一程一程的向前走,那就會知道上文所說,實在不僅是一種奢望的了。
《且介亭雜文·〈木刻紀程〉小引》
3、提問:這是兩段魯迅關于對待文化遺產問題的精辟論述,請讀后摘錄其大意。
明確:
①關于文化遺產的內容,有中國古代的還包括歐美的。
②繼承文化遺產的方法:“棄去蹄毛,留其精粹”“采用外國的良規”。③繼承文化遺產的目的:“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使我們的作品更加豐滿”“使將來的作品別開生面”。
再次閱讀課文5~10段。
4、提問:本文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的內容指什么?
明確:①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②占用,挑選。
5、提問:“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提示學生,參看“資料顯示”上的資料,根據語境進行分析。)
6、提問:為了闡述這一主張,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又指出對待這個大宅子可能出現的三種態度。即“孱頭”式、“昏蛋”式、“廢物”式。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詞語的含義。
明確:“孱頭”——指不敢接觸,不敢擇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盤否定的人。“廢物”——指崇洋媚外,全盤接受的人。從整段文章看,顯然作者是用調侃的.筆法幽默風趣,又很有批駁力地借以譏諷“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可笑。
7、提問: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來主義”的做法,即吸取精華,剔除糟粕。仍用比喻論證法,哪些形象包含著作者細微的體察和揣摩?請指出這些喻體各比喻什么?
明確: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鴉片——比喻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互見,須批判吸收的部分。煙槍煙燈——比喻文化遺產中完全沒有價值,但可適當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姨太太——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
三、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閱讀最后一段
2、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閱讀第10段,完成下列四題。
①揣摩“使用”“存放”“毀滅”與上文的對應關系。
②“拿來”者應具有的素質是什么?
③填空:“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即“拿來”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限填兩字)。
④請用一句話歸納段意。
明確:
①使用——(魚翅)吃掉,(鴉片)供治病;存放——(鴉片)送到藥房去,(煙具)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滅——(煙具)大可以毀掉;(姨太太)請她們各自走散。
②“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③創新
④“拿來主義”對于創新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義。
四、小結
同學們,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半個多世紀了,今天,重讀先生的文章,猶在耳邊回響。面對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勢在必行,我們應該如何去拿呢?
首先,“拿來”必須愛國。沒有愛國心,只能當亡國奴,只能實行送去主義,是沒有膽量“拿來”的。一百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香港就是被腐敗的清政府送去的,社會主義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國家強大了,才使分割一百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國懷抱。
“拿來”必須有用,要有選擇地拿,不要抱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偏見,對外國的東西什么都要,把中國變成發達國家的垃圾場,我們要“拿來”的是高科技、先進經驗,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好的東西來。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擔負起這一偉大的歷史使命。
“拿來”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適應發展經濟的需要;只有開放,才能擴大市場,國外的高新技術,先進經驗,以及優秀的人才才會進來,為我所用,發揮效益。
同學們,魯迅先生的思想博大精深,盡管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今天同樣能知道我們、激勵我們,讓我們再次欣賞先生的杰作,聆聽先生的教誨吧。
放錄音……
五、布置作業
閱讀《讀本》中徐訏的雜感《談金錢》。
[板書設計]
①揭來源舉表現
②揭出實質
批判送去主義經濟衰敗
③指出危害主權喪失
⑥“送來”(反面)
主張拿來主義正面態度“拿來”
⑧占有孱頭
錯誤態度昏蛋⑩條件: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⑦運用腦髓廢物
放出眼光
自己來拿魚翅
(正面)鴉片取其精華
⑨挑選煙燈煙槍棄其糟粕
姨太太
[延伸閱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4題。
有一則笑話,一位胡先生看戲回來,對戲園里的一幅對聯連聲叫好,別人問他,究竟是一幅什么對聯呢?胡先生皺著眉頭想了一刻,惋惜地說:“上聯記不清了。”下聯呢?“下聯……”胡先生努力地想了一會兒,說“好象是,什么什么‘春’。”——真個可笑!一幅極好的對聯,只記得一個“春”字,還沒有十分把握;而只記得一個“春”字,卻又連聲叫好。這位胡先生的學風,實在惡劣。
這個笑話雖然有些夸張離奇,但胡先生式的學風卻不可說少見。有的人讀書很不認真,甚至是跳躍式,一翻就是十幾頁,幾十頁;有的人讀書,只看字面,不管內容,更不動腦子,粗枝大葉,不求甚解,書本一撂,一無所獲。像站在馬路上看行人一樣,只知有不少人過去了,卻不知過去的是什么人,這種學風,很與砂子“吸水”相似。你看一桶水倒在干砂堆上,水立刻被吸得無影無蹤。砂子呢?表面也濕漉漉得。但是,即使抓一把濕得砂子,也搓不出水來。因為砂子吸水,并沒有吸到自己的“肚子”里去,只是讓水順著縫隙流走了。砂子的所謂吸水,只是“過水”而已。這種過水的砂子,一經日曬風吹,立刻干燥如故。可見這種砂子過水式的學風,不足稱道。
因此,我們想到了另一種學風,海綿吸水式的學風。……
1、寫出下列各個詞語的反義詞。
粗枝大葉()不求甚解()
一無所獲()無影無蹤()
2、作者說胡先生的學風“實在惡劣”,具體指什么?請簡要回答。
答:“實在惡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畫線句子的含義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中,意在用“海綿式”學風與第2段的“砂子式”學風做對比論證,以此表明作者的觀點,即“砂子式”學風不足稱道,“海綿式”學風值得提倡。請你按照這個框架,展開聯想,續寫第三段,并在班上對這兩種學風展開評論,以樹立良好的學風。
要求:
①字數在300字左右;
②對比論證要鮮明;
③觀點要明確。
答案:
1、細針密縷精益求精滿載而歸死灰復燃
2、只記得對聯中的一個“春”字,還沒有十分把握,卻連聲叫好。(提示:這句話是針對上文胡先生的做法所發的議論)
3、喻砂子式的學風,只顧表面而不求甚解,結果一無所獲。(思路:看上下文語境,分析喻義)
4、略
拿來主義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思想
(二)在理清文章結構思路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三)能針對當前的某一一社會現象或思想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一)從結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從語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三、教學難點
(一)作者為什么繞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后才談拿來主義
(二)第3段的類比
(三)第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別。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二)研討新課: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里開始出現。(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 )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 的內容。要求:A 劃出生亨新詞和4 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四步:多媒體展示思考題:剛才瀆的內容,作者緊扣題目展開議論,顯得完整而緊湊,但作者為什么 從這里寫,前面是不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 要求:A 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要點;C 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后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里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么不同。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 事例,( 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后 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辦的畫面):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后預習,下節課 體研究。
(三 )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么提出拿來主義,什么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的態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后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 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里勾畫出藍圖,然后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 的《拿來主義》寫了什么,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么。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鑒的。
(二 )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 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 ,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 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么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后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魯迅先生的雜文如投槍似匕首,主要體現在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上,下面我們來體會鑒賞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 、“捧” “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 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 “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復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三 )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后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后布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里,要有大量的事實、數據,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
拿來主義教案 篇4
設計理念:
1、充分重視學生之間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探究以及師生、生生多邊良性互動。
2、加強語文課的語言表達訓練,讓學生腦手嘴三者齊動,聽說讀寫四位一體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能力,由課內自然延伸到課外,由文本自然延伸到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
(2)掌握本文的論證思路,初步體會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和分析本文,感受魯迅雜文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思維訓練的體操,精神成長的大餐。
(2)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構建民主和諧生動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本文聽說讀寫,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引導學生認識魯迅強烈的“戰士”責任感,樹立對待文化資源的正確態度,加深對祖國改革開放國策的認知和理解,培養博大的心胸和自信、理智的健康的心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全文思路,理解拿來主義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用拿主義觀點對當今生活現象進行自主分析探究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二、閱讀文本,梳理探究
1、師生互動:課文題目是“拿來主義”,面對文題,你會提什么問題?
明確:拿來主義是什么?拿什么?為什么拿?怎么拿?拿了會怎樣?
2、學生活動:緊扣“拿”字,閱讀課文,自由選題,分組討論,歸納總結。
點撥:
①拿來主義是什么?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運用腦髓——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看得清楚,有辨別;自己來拿——積極主動,有選擇)
②拿什么?
文化遺產(外國、本國)
③為什么要拿?
閉關主義,此路不通
送去主義,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拿來!
④怎么拿?
方法:占有,挑選——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條件: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也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
⑤拿了會怎樣?(第10段)
最終實現“創新”:主人是新主人,宅子就會成為新宅子——人成為新人,文藝成為新文藝
3、師生總結:用表格總理以上思路,寫一段話總結以上內容。
明確:
總結參考:
送去主義
破
閉關主義含義: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拿來主義
立辦法:占有,挑選——拿來,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結果:創新(目的)——新人、新宅子、新文藝
總結參考:因為閉關主義、送去主義使國家窮困,送來又非我所需,所以要拿來,運用腦髓,自己來拿。怎么拿來呢?就是挑選,占有,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只有這樣,人才成為新人,文藝才成為新文藝。
三、應用文本,拓展延伸
1、文章第6節批駁了帝國主義“送給”中國的東西——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小東西,對這些東西現在你都怎么看待?試運用拿來主義的方法分別加以分析。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論述,討論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明確:今天我們去看法國香粉、美國電影和日本商品,應該區別對待,從接納外來文明、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的角度正面加以思考,這才正是拿來主義的本質。
2、有報刊載文《洋節入侵,圣誕節將成“第二春節”?》,也有這樣一個故事:圣誕節即將來臨,滿街的圣誕老人和卡通人物將孩子們的生活烘托得洋味十足,一位爸爸3歲的兒子買了一本古詩詞,詩詞的扉頁就是大思想家孔子的圖像。爸爸沒有想到,兒子打開書本后竟然大呼:“爸爸,這本書上也有圣誕老人啊!”爸爸連忙給孩子糾正說:“錯啦!這不是圣誕老人,是咱們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但是,更沒想到的是,這時孩子竟一臉嚴肅,大聲說:“你才錯了呢!你看他這長長的胡子,和街上的圣誕老人差不多啊!”
老師家住在黃陵,曾目睹了下面這一幕:20xx年重陽節,黃帝陵軒轅廟碑亭里,一個12歲上下的男孩一邊小跑著手指廟里一塊石碑,一邊大喊到:“爸爸,爸爸,快,快到‘炎黃孫子’下照個相吧!”其實巨碑上是鄧小平題寫的“炎黃子孫”四個大字?
那么,我們應如何面對洋節入侵與傳統節日的不斷淡化?
明確:對待洋節:取其精華,不拒絕,也不盲目崇尚,了解洋節背后的文化內涵,探究洋節對于振興傳統節日的可資借鑒之處,接納而不代替傳統節日。
對待傳統節日:對于傳統節日,我們首先應“拿來”,然后“挑選”“區別”,在繼承的前提下有所創新。認識并理解傳統節日的精神與文化內涵以及它對弘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義,認識到與傳統節日相伴的民俗如打腰鼓、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聆聽了來自魯迅先生,也是來自歷史的聲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老師真心希望,咱們,作為中國人、當代人,能夠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心態,運用腦髓,放出眼光,向著世界,向著傳統大聲的說出自己的主張:拿來!
五、課外作業:
1、摘錄本文中你認為有意思的語句,細細品味寫出其特點,下節課全班交流。
2、課外活動:“辯論擂臺賽”
拿來主義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1——7段
教學步驟:
多媒體展示排除法解題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問題1: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那么只要找出依據,否定其它所有的選項就行了——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快速閱讀《拿來主義》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選項”一一找出來。
明確:①閉關主義 ②送去主義 ③聽憑送來 ④自己來拿。
問題2:那么,什么是“閉關主義”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明確:“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就是“閉關主義”。作者用“給槍炮打破了大門”“又碰了一串釘子”予以否定。
問題3:“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作者這樣說有依據嗎?
明確: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
問題4:這是例證法。那么是怎樣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通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為乞丐。
問題5:“送來”的都是些什么東西?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
問題6:這種“送來”的本質是什么呢?
明確:傾銷商品和文化侵略。
問題7:模仿多媒體展示的排除法,歸納1——7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閉關主義,或送去主義,或聽憑送來,或自己來拿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
送去主義,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要自己來拿
問題8:1——7段論證的是什么問題?
明確:論證為什么要“拿來”。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課文8——9段
教學步驟:
(一)問題1:8——9段論證“怎樣‘拿來’”。其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⑴“大宅子”比喻外國文化遺產。⑵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方法有:①孱頭徘徊不敢走進門 ②昏蛋放一把火燒光 ③廢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來主義占有,挑選
問題2:聯系“大宅子”這個比喻,說說前三種態度和方法究竟分別是什么意思。
明確:前三種態度和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問題3: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動貼切的比喻,對“拿來主義占有,挑選”的態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闡述。用平實的語言,該怎么表達?
明確:有害無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處的(即“”),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問題4:拿來主義究竟怎么“占有,挑選”?根據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繼承。這種態度和方法同樣適合于本國的文化遺產。
問題5:模仿歸納1——7段論證思路的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逃避主義,或虛無主義,或投降主義,或批判繼承
逃避主義是孱頭
虛無主義是昏蛋
投降主義更是廢物
所以,對文化遺產要批判地繼承
(二)練習:
話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要求: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談談你對上述話題的看法。
排除法,實際上是形式邏輯中的選言證明,即通過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而間接證明論題的方法。這種證明的步驟是:將論證的論題作為有關問題全部可能成立的幾種假定之一,即作為選言推理前提的一個選言肢,然后找出依據,否定除論題以外的其它選言肢,從而確定論題的真實性。這樣分析《拿來主義》的論證思路,應該說是一種創新。但限于學生的知識基礎,我在教學中換了個學生熟悉的說法,從而使問題變得比較簡單、容易,而善于化繁為簡、變難為易,無疑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
【拿來主義教案五篇】相關文章:
拿來主義課件06-25
當今文化中的“拿來主義”作文10-13
將進酒教案優秀教案05-24
春節教案大班語言教案12-14
晏殊《蝶戀花》教案教學教案03-08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案03-14
《bpmf》教案12-13
《笑》教案12-16
《山雨》教案12-13
《鬧鐘》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