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語文上冊《談中國詩》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高三語文上冊《談中國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國詩歌與西方詩歌的異同。
能力目標
1.熟知中國詩歌特點,提高解讀詩歌的能力。
2.掌握比較研究的方法,并學會借此研究其他文學現象。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熱愛生活,熱愛詩,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1.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2.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教學難點
1.分析文章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的行文布局的特點。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了解大概。本文寫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布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復吟誦。
2.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的特點在于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后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么,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詩的特點,那么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作者簡介
出示投影:
錢鐘書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B.Litt.(Oxon)學位。后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后,曾任昆明西南聯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解放后,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1953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新時期又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還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于一體,見解精辟獨到。解放后,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管錐篇》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注釋上都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篇》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予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巨著,體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大家”。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誦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里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并且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征。
學生思考后,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3.學生分組時論本文行文的特點.要求舉例說明。
明確: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錢鐘書巧妙地設下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論。并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不多的幾句話,就把基本觀點和原則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著對比和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如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的話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濤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則援引了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的見解,材料充實,說服力強。
四、品味文章的語言
方法一: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
方法二:教師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
如用第二種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里,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回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
4.有種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悅,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征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筑物就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說中國詩的意蘊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于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五、課文總結
《談中國詩》教學反思
《談中國詩》是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作為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內涵與意義無論從哪個角度挖掘都會有收獲的。總體來說,本堂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組織緊密、嚴謹,學生應該是有所收獲的。當然也存在需要進一步思考和細化的地方。
教育專家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應具備“五實”標準,即: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我在設計、處理《談中國詩》這篇文章時,也力圖向這五個目標靠攏。
第一、扎實。“一節好課應該是一節有意義的課”。對學生學習來講,葉瀾教授認為有三級意義:初級意義——學到東西;中級意義——鍛煉了能力;高級意義——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我在本文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上秉承這一理念。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中國詩的特征,加深對中國詩詩創作和鑒賞的認識。2、能力目標: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及獲得的能力分析中國詩歌同類現象。3、情感目標: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熱愛生活,熱愛詩,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完成情況看,對照本課的三維目標,我認為學生了解了錢鐘書的生平及作品,分析、提煉出了中國詩的特征,并且能夠運用掌握到得中國詩的特征,學以致用的分析具體的詩歌,知識和能力目標實現了。課堂上大家積極投入,對中國詩的特點有了完整的認識,并且通過品讀部分詩歌,激發了學生對中國詩的熱愛,學生積極的參與,愉悅的表情表明本課的情感目標也實現了。所以,我認為本堂課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目標,讓學生在“學到東西”“鍛煉能力”“有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三級意義上均有所收獲。
第二、充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效率的課。”效率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范圍上來說的,對全班多少同學有效率,對優秀學生、中等學生、困難學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應該說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容的課。本堂課我立足文本,在解決教學重點——把握中國詩的特征上,采用了“跳讀勾畫——篩選信息——整合信息”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的投入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把握文章觀點,從課堂效果看學生能夠較好的運用提供的方法,思路清晰的提煉出要點。課堂能夠照顧到絕大多數學生,從而達到高效率的結果。
第三、豐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生成性的課。”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應該是在課堂中有真情實感、智慧的交流。《新課標》中在對“閱讀和鑒賞”的要求中,直接提出“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注意個性化閱讀”的要求。總體來說,在課堂的生成中,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例如課堂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結合《尋隱者不遇》體會詩歌暗示性的特征,學生就能夠深入詩歌,積極思考,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深入挖掘隱藏在詩歌背后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加深對中國詩暗示性特征的理解。
第四、平實“一節好課應該是常態下的課。”課堂的價值在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這樣的課不僅是比賽時可以上,應該是什么時候都可以上。所以我認為一堂課應該多些實際有用的東西,少些花架子。我就意圖體現這一理念,我有意只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引導他們對內容自主分析、提煉、歸納。當有學生出現疑惑或錯誤時,讓同學之間展開討論,在思維的碰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比較中國詩與外國詩的異同這一環節中,有位女同學歸納說:“中國詩講究在篇幅上講究短小精悍,外國詩篇幅較長。”她沒有注意到文本中很重要的一句話“外國詩歌篇幅越短越妙。”所以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很快,就有同學站起來否定了她的觀點。文章的要點就在智慧的交流與碰撞中越辯越明。我想如果在課堂上能長期堅持,假以時日,定能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五、真實“一節好課應該是有待完善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本堂課,在時間駕馭上還是有遺憾的,由于在“比較中國詩和外國詩的的特征”這一教學環節上費時較多,導致對詩歌暗示性特征在具體詩歌中的體現和達到的效果挖掘還不深入,結尾比較匆忙。除此之外,在個別地方教學語言也還不夠精煉。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高中高三語文上冊《談中國詩》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說課稿 談中國詩11-12
談中國詩說課稿11-06
《談中國詩》課件設計05-02
《木蘭詩》高中語文教案設計08-20
高中高三語文將進酒教案06-06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教案08-25
木蘭詩語文教案08-10
《木蘭詩》語文教案05-13
蘇教版九上《詩人談詩》教案設計12-16
七年級語文上冊《木蘭詩》優秀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