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上《我叫“神州號”》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一上《我叫“神州號”》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材分析:
《我叫“神舟號”》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情節簡單有趣,很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給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通過嫦娥姐姐與“神州號”飛船的對話,說明這艘飛船是中國制造的,正在進行飛行試驗。第三自然段講嫦娥姐姐要“神州號”帶她回家。課文插圖描繪了嫦娥姐姐與“神州號”飛船對話的情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識兩種新筆畫;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新成就,激勵學生從小刻苦學習,將來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法學法:
1教法:
(1)指導觀察法: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并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鼓勵欣賞法: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2、學法:
(1)合作學習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動手動腦,做中活學:在學生充分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他們用課前準備好的.一張白紙進行小創造,比比誰能干。學以致用。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簡單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2、出示課題:我叫“神州號”。讀題。
二、初讀指導:
1、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檢查生字讀音。
三、課文共幾個自然段,正音,指導句間停頓。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天 飛 在 你 來
2、學習新筆畫“橫折斜鉤、橫鉤”。
3、自學生字。看筆順圖,記憶字形、筆順,并分別給它們找個朋友。交流。
4、指導寫字。
(1)教師范寫。
(2)學生描紅。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
四、課后作業:
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有關飛船和家鄉變化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卡。
2、給“天、飛”找朋友。
二、探究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多媒體演示無人飛船在太空中散步的情景。
(3)嫦娥姐姐對飛船說什么?
出示:小弟弟,你從哪里來?以前怎么沒見過你?
“小弟弟”是誰?“你”是誰?
嫦娥姐姐問了飛船哪兩個問題?她為什么要這樣問?
誰來學嫦娥姐姐問一問?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飛船弟弟怎么回答的?
出示:我叫“神州號”,從中國來,科學家派我來作飛行試驗。
討論:從飛船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嫦娥姐姐怎么說的?
(3)出示:小弟弟,你回去的時候,一定要把我帶上,我真想回家看看。
嫦娥姐姐為什么想回家看看?
誰來學嫦娥姐姐說一說?
三、分角色朗讀、背誦課文: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問 以 前 的。
2、自學生字。
看筆順圖,記憶字形、筆順,并給“問、以、前”找朋友。
3、指導寫字。
(1)教師范寫。
(2)學生描紅。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話,通過嫦娥姐姐和“神舟號”弟弟的對話,體現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激勵學生從小熱愛科學、熱愛祖國。
文章雖然內容淺顯,但比前幾篇課文要長,學生學起來稍有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我在指導朗讀上下了很多工夫,采用范讀、聽錄音等方式,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文章一般技能,并且自己學著朗讀,逐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等。在這個基礎上,再指導學生讀好“嫦娥姐姐”和“神舟號”飛船的對話,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如男女生讀、小組讀等。
通過課件和“神舟號”的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科技進步,在學生熟讀課文基礎上展開想象:嫦娥姐姐回到家鄉看到了什么?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到祖國在發展,在不斷繁榮,激發了愛國之情。
引導學生區分文中的“。句號”與“?問號”的不同用法和區分自然段,指導有困難的孩子用了較多時間。
【蘇教版一上《我叫“神州號”》教案】相關文章:
蘇教版一上《我叫“神舟號”》優質教學設計(第二課時)12-16
我叫“神舟號”說課稿11-08
神州八號與天宮一號閱讀答案07-01
蘇教版一上《江南》說課稿12-20
蘇教版一上《家》說課稿12-17
初一上冊蘇教版作文12-23
蘇教版一上《冰花》教學設計12-17
蘇教版一上《家》教學設計12-16
蘇教版一上《冰花》教學反思12-16
《家》教學反思(蘇教版一上)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