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人教版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樣本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人教版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樣本,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樣本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浙江金華雙龍洞的奇異景觀。
2、了解作者按游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寫具體的方法,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4、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指導學生把事物特點寫具體。
【教學重點】
1、了解過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寫具體的方法,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
學習孔隙一段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指導學生把事物特點寫具體。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葉圣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山路上的景象一片明艷,耳邊溪流潺潺,帶著愉悅的心情,來到了雙龍洞。
(板書:金華→羅甸→山路)
二、默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順序,明確學習重點
1、請同學們迅速默讀課文四至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覽了雙龍洞的哪些地方?用圓圈在書上圈出。
(學生按教師提示板書:→外洞→孔隙→內洞)
2、作者運用六句話把描寫這些景點的段落連接起來,默讀課文,畫出這些句子,讀一讀,體會他們的作用:
⑴學生匯報、教師投影、學生朗讀。
⑵教師:這樣各段落構成一個整體,使課文的結構顯得更加嚴謹。
3、過渡:作者重點描寫了外洞、孔隙和內洞,這三處景觀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作者怎樣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的。
三、細讀課文,了解景物特點,體會作者寫法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外洞有什么特點?
⑴學生匯報。(板書:寬敞)
投影: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教師:運用數字說明,可以使表達更清楚。
⑵通過朗讀表達你對外洞寬敞特點的理解。
過渡:外洞高大,讓人豁然開朗,內洞卻有另一番景象!
2、默讀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概括內洞的特點:
⑴學生匯報談體會。(板書:漆黑、寬廣、奇異)
⑵投影文字、圖片,學生談感受。
投影:黃龍、青龍、神仙、動物、宮室、器用、名目四十多。
教師:運用舉例子的方法,也可以使表達清楚、明白。
⑶自由朗讀指名讀。
小結學法:寫什么有什么特征怎樣寫具體。
四、精讀課文,學習寫作方法
教師: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形成了一個特別的通道孔隙。這是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堪稱游覽方式的一絕,有水石奇觀之美譽。
1、自學第五自然段,概括孔隙的特點:
(板書:低矮、窄小、昏暗)
2、說說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投影:
⑴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
⑵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擦破額角,擦傷鼻子。
3、朗讀體會:
教師: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寫船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勢、乘船感覺都是為了把孔隙底矮、窄小和昏暗的特點介紹清楚。我們今天學習了用數字說明、舉例子和借助對其他事物的描述體現本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4、寫作練習:
⑴出示話題。
⑵口頭表達。
⑶出示范文。
⑷動筆練習。
⑸交流指導。
五、總結所學
1、抓住事物特點,把一事物寫具體。
2、教師畫圖,引導再讀書。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樣本2
1、白板出示生詞,檢查學生認讀。
2、指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復習作者游覽的順序: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活動2【講授】精度感受
(一)欣賞路上的見聞。
1、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板書:山色水聲)
3、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著……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
引導學生用“時而……時而……”練習說話,師生互評。
(二)游覽外洞和內洞。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點?(洞口寬,洞內大)教師板書:寬、大
2、朗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仿佛……”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師:我們隨葉圣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干什么?四人小組朗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
孔隙的特點——窄、矮[板書:窄、矮]
作者的感受——好奇、險[板書:險]
5、朗讀“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體會作者的感受。
6、師: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
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書:黑、奇、大
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活動3【講授】學習討論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么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么,并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樣本3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寫其中的9個。正確讀寫“浙江、森郁、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游覽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前準備〗
金華雙龍洞的圖片資料、及從空隙進入內洞的實景影片片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導入
二、檢查預習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解字義
⑴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⑵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2、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帶著問題讀課文:默讀課文,標序號,再想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3、了解寫作順序:
過渡:作者游覽了雙龍洞,他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自讀思考,用筆畫下來。
⑴自讀思考。
⑵小組交流。
⑶班級交流。
全文是按游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游覽金華雙龍洞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內洞、游內洞、出洞。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總結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畫一張游覽路線圖,再說一說作者游覽了哪些景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方法;
3、閱讀與想象相結合,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4、朗讀課文,能按順序運用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由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作者是怎樣寫清楚和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葉圣陶先生向我們清晰地講述了他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使我們仿佛也置身于神奇秀麗的大自然中。拿出你們自己繪制的游覽路線圖,讓我們現在就啟程吧!
二、學習新知
1、整體感知:
⑴自學要求:默讀全文,思考:根據示意圖,說說你主要游覽了哪些景點?
⑵班級交流匯報(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條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⑶學生在讀中感悟。(文中略寫部分,如游雙龍洞路上見聞部分“景色明艷、溪流歡唱”,隨著學生說,就通過學生的有感情朗讀解決了,具體描寫部分下面深入學習。)
2、直奔課文的主體:
⑴在游覽中,你對哪一處的景色印象最深,一會兒向大家做個介紹,形式不限,可以拿著圖片或照片做介紹,也可以編成解說詞講解,還可以朗讀課文。
⑵小組合作學習。
⑶全班交流:①外洞寬敞。②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③內洞“黑、奇、大”
板書:寬敞窄小黑、奇、大
3、回歸整體:
教師根據板書總結引導:我們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一同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這其間我們感受到路上明艷的景色,聽到了溪流的歡唱,看到外洞的寬敞,體驗了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小,更讓我們欣賞到內洞的“黑、奇、大”,我們不禁發出感嘆。在我們游覽的同時,泉水始終伴隨著我們,找找書中描寫泉水的句子。
三、總結全文
知道作者的游蹤,清楚文章的主次安排,為復述課文打好基礎。
四、布置作業
1、語言積累:把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讀一讀,記一記。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樣本4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具準備:介紹雙龍洞的VCD,課文錄音帶
教學方法:自學法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到過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獨特的風光呢?今天,我們準備跟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到浙江省的金華去旅游,你想去嗎?
2.播放配樂的課文錄音。
3.出示課題,釋題引入。[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游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記。)
(2)葉圣陶爺爺游完雙龍洞后是怎樣寫這篇游記的呢,讓我們隨著課文再觀賞這神奇的雙龍洞,好嗎?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
二、探尋游蹤,理清條理。
1.文中寫到洞中雙龍的句子有哪些?(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游覽順序)
3.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游覽的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四人小組合作)[板書]
4.匯報交流,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賞路上的見聞。
1.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板書:山色水聲]
3.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著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覽外洞和內洞。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點?(洞口寬,洞內大)[板書:寬、大]
2.導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仿佛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我們隨葉圣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干什么?四人小組研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點窄、矮
[板書: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險
[板書:險]
5.朗讀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
6.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內洞的特點
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書: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四、情境再現,總結延伸。
1.說話訓練。假如讓你當游雙龍洞的一個小導游,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游覽示意圖,注意導游的用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段落。
3.總結:葉老游完此洞后依然興致勃勃,又沿著溪水往上走,去觀賞上一個洞冰壺洞,冰壺洞另有一番美麗的風光。他寫了另一篇游記,編在中學課本里,大家可以找來一讀,也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3.學習本課生字。掌握浙江、杜鵑、明艷、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觀賞、盤曲而上、變化多端等詞語。
4.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具準備:課文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翹舌音:浙(zhè)呈(chéng)稍(shāo)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盤曲(qū)而上、系(jì)著繩子、像橋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著,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艷指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森郁山高聳著,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二、復習鞏固。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2.作者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么特點?
三、整體回歸。
1.簡單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內容。
2.根據圖示,對照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1)交代游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3)講路上的見聞。
(4)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
(5)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
(6)介紹游覽內洞的情景。
(7)講乘船出洞。
3.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四、學習寫法。
1.敘述有條理,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是游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著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五、課外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完成《學習輔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樣本5
一、教學目標
1、教養
①、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
③、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④、通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教育
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發展
學生的觀察力、綜合概括能力、背誦能力等。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三、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幻燈片、幻燈機、錄像帶、錄像機等。
四、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說
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觀看錄相,然后說說。
5、作者為什么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6、作者先游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么特點?(板書:突兀森郁)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后說說。
8、觀看錄相,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跟作者一起游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了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點?(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略,好嗎?
4、過渡: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1、這孔隙有什么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2、讀后問:
①作者用什么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窄板書:窄)
②人臥在船上后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著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矮板書:矮)
③那么,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讀后問:“擠壓”是什么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孔隙險板書:險)
3、小結: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著板書理解)
4、設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容設計)
5、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錄相,親自看看孔隙是怎樣的和人怎樣進出孔隙。
6、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后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么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么,并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洞的?
6、讀到這里,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了?指名讀出有關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出示幻燈,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著作者游覽了孔隙和內洞,了解了孔隙和內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2、歸納段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導給課文列寫提綱。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名說說每一段講了什么?
二、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可愛河山美麗奇特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導給課文列提綱。(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再匯報討論)
四、質疑,完成課后練習,讀讀寫寫。
五、堂上檢查,背誦第五自然段。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樣本】相關文章:
四年級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12-20
記金華的雙龍洞閱讀答案05-29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設計12-1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說課稿11-19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5篇)12-22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5篇12-22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5篇)12-1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5篇12-1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5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