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1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與用法。
2、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3、通過自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學重點:
1、重點理解“涇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 整理和歸納“焉、于、而”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非……則……”和“見……于……”兩種固定句式。
教學難點:
1、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課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宜于以讀帶講。
2、問答法。以有針對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
3、探究拓展法。指導學生閱讀《莊子》中有關篇目。開拓視野,更深入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說的是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需再登上一層高樓。給我們的啟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
二、介紹莊子:
1、介紹莊子生平。(借助幻燈片)
2、 《史記》中記載莊子與楚威王使臣的對話(幻燈片),初步把握莊子這一人物形象,初步體會莊子精神。
三、研習新課:
1、齊讀課文、正音釋義。
時:時節、時令灌:注入河:黃河涇:jīng暢通無阻的水流兩涘渚崖之間:sì水邊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
望洋向若而嘆:仰視而望的樣子海神名少:小看。輕:輕視
難:nái難以、窮:盡
旋:掉轉殆dài危險
2、分析課文:
提問:河伯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確:“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河伯面對黃河的廣闊,覺得天下之美為盡在自己這里,因此欣然自喜。
提問:河伯后來為何又望洋而嘆呢?
明確:河伯“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面對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他深深的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嘆。
提問:河伯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是如何自責的?
明確:河伯先引用俗語“聞到百,以為莫己若”來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狂妄自大,繼而說自己曾經不相信有“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現在親眼看到大海的無邊無際,才深深意識到自己目光的短淺,接著,發出了慨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認識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寬廣,那自己的錯誤認識則永遠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淺陋將長久的被大方之家所恥笑。
3、給課文劃分層次:
明確:兩層:一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二寫河伯看到大海之后自嘆不如。
用對比的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借助幻燈片)
4、讓學生找出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成語。
明確:(借助幻燈片)
古今異義:至于、河、面目、大方。
詞類活用:時、東、面、少、輕。
特殊句式:聞道百、以為莫己若、我之謂也、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成語:望洋興嘆、見笑大方。
5、幻燈片展示:“焉、于、而”三個虛詞的用法。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語氣助詞,放在句中表停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問代詞當作“怎么、哪里”講
焉今吾子又死焉兼詞,當作“于此”講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語氣助詞
空囊橐,徐徐焉實狼其中語氣助詞用作形容詞詞尾
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介詞當作“在”講
于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介詞引出行為的對象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介詞表比較
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介詞表被動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連詞用在中心語與修飾語之間
而性貪而狠連詞表并列關系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連詞表轉折
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代詞用“而”當作“你”講
6、本文的寫作特色:
這篇文章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通篇都是設喻。在寫河神認識的前后變化時,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寫黃河與北海的壯闊,前者是“百川灌河”,“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后者是“難窮”,“不見水端”。寫河伯的認識,先前是“欣然自喜”,后來是“望洋向若而嘆”。
7、補充材料:海神若的回答(幻燈片展示)。稍作解釋。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了解并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及重要句式。進一步學習直譯和意譯。
⑵理解莊子及其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⑶在理解字詞句及文章內容、結構層次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
⑴通過自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初步鑒賞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
使學生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學道理。
二、教學重點
1、重點理解“徑流、涘、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整理并歸納“焉、于、而”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非……則……”和“見……于……”兩種固定句式。
三、教學難點
1、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文是節選內容,短且易懂,宜于以讀帶講。反復閱讀利于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的突破口,可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自讀、默讀等多種形式完成教學任務。
2、問答法。用針對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指導學生閱讀《莊子》中的有關篇目(《金榜》上的《神龜·鵷鶵·鯈魚》和《讀本》上的《庖丁解牛》,開拓視野,更深入地了解莊子及其哲學思想。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在課前讓學生對照《金榜》上的“基礎歸納整合”中的字音辨認、通假字、古今異義、重點實、虛詞、詞類活用、文言句式在書上作上記號;每人發張白紙把全文翻譯一遍。
二、課文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初中階段(九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五單元)曾學過《莊子》中的兩則故事,大家還記得是哪篇嗎?
明確:《惠子相梁》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這兩篇文章用機敏、幽默、詼諧的語言提到過一種像鳳凰一類的鳥叫鵷鶵,形容它為“夫鵷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以及名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莊子的散文——《秋水》,本文是節選其中的第一段(板書題目)。
三、介紹莊子及其哲學思想
請同學們翻開《金榜》第148頁,自己閱讀有關莊子的助讀資料。
教師補充:莊子一生的文學成就匯聚在《莊子》這本書中,春秋戰國時期,學派眾多,百家爭鳴,在諸子散文中,莊子尤其擅長用寓言故事說理,同學們以前有沒有閱讀過莊子的.寓言故事?
舉例:莊子的生活及其貧困,曾住過陋巷,打過草鞋,并向監河侯借糧,楚威王聽說他很有才華,派使臣攜重金欲聘他為相,他卻對使臣說:“千金是很重的財物,卿相是尊貴的地位,你難道沒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嗎?人們養它幾年,然后給它披上繡花衣服,送進太廟,殺了作祭品。到這時,它即使想做一頭自由自在的小豬也不行,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可見莊子是一位淡泊名利,向往那種不受任何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又例如: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看到莊子正伸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敲著瓦盆唱歌,莊子認為人的生來死往的變化就如同春夏秋冬一樣周而復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秋水》這篇文章,看看莊子是否又在用寓言說理?
初步明確:莊子說理具有“縱橫捭闔”“汪洋恣肆”的特點。
四、聽錄音,請學生思考問題:
①全文可以分為幾層?
明確:全文分為兩層。
第一層從“秋水時至”到“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
第二層從“順流而東行”至“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寫河伯見到大海后自嘆不如。
②初步明確全文的主旨:
明確:本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通過開拓視野加以比較,就能感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的驕傲自滿,就難免會貽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五、引導學生翻譯第一自然段與第二自然段:
邊翻譯邊歸納文言基礎知識:板書:
(一)通假字:“涇”同“徑”,直“辯”同“辨”,分辨
(二)詞類活用:
(1)秋水時至:時,名詞作狀語,按照時令
(2)順流而東行: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3)東面而視:東,名詞作狀語,朝東
(4)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美,形容詞作名詞,美好的東西
(5)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少,形容詞作名詞,小看
輕,形容詞作名詞,輕視
(三)、重點句式:
(1)聞道百(定語后置)
(2)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3)且夫我嘗聞少仲尼(固定句式:且夫……,再說)
(4)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非……則……,如果不……就)
(5)“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見……于……”(固定句式)見,表被動引出動作發出者
(四)古今異義:
古義今義
東面:臉朝動方位名詞,東邊
面目:臉色,神情臉的形狀,相貌
至于:到,達到表示另提一事
大方:修養很高,明白道理對財物不計較;言談舉止自然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東海的北部我國一部分海域
于是:在這時,這時候連詞,表承接
六、引導學生分析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
明確:本文通過通篇設喻,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河伯“欣然自喜”與“望洋向若而嘆”的對比。在對比中使情節加以推動,在對比中河伯大徹大悟,有了新的認識。
七、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談談本文哲學啟示。
明確:
a、人貴有自知之明
b、謙受益,滿招損
c、自大由于無知
d、知恥近乎勇
e、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g、有比較才有鑒別
八、學生朗讀全文,強調要讀出河伯“欣然自喜”的神態,見了北海后感嘆的語氣以及明確了自己見笑于大方之家的語氣。
(可叫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語氣)
九、布置課后作業:
1、完成《金榜》中的習題。
2、將體會的哲學道理寫到周記中。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3
教學目的:
1、 簡單了解莊子的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3、掌握“非……則……”、“見……于……”兩個特殊句式;
4、理解本文寓意;
5、分析其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1、在背誦的基礎上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式;
2、結合本文寓意進一步分析莊子的思想。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
主要是字詞和朗讀情況。
二、導入新課:
以莊子及其基本思想導入,主要含以下四個方面:
(一)、“老莊”;
(二)、基本思想:
1、主張“天道無為”(故事分析-“莊子釣于濮水”);
2、主張相對主義的認識論(《逍遙游》);
3、主張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秦失吊老聃”-《養生主》)。
詳細解說:
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年——約前286年),戰國時代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人。曾任蒙漆園吏,但不久辭去,不愿和統治者合作。《史記》上說,“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可莊周并未接受,“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
莊周一生貧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閑居獨處。他繼承并發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區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莊子》一書,道家經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周自著,外篇、雜篇是莊周的門徒所著。《莊子》一書風格獨特,它把深奧玄妙的哲理與生動具體的想象融于一爐,使抽象的邏輯思維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它想象豐富,構思奇特,詞匯豐富,善于對事物進行極細致、生動的描繪。魯迅先生曾稱贊他的文章說“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書中的寓言很多。
3、聽錄音:
正音,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的詞:
秋水時至順流而東行東面而視
(2)、古今異義詞:
百川灌河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至于北海
(3)、特殊句式(并在課文中找出例句,譯成現代漢語):
非……則……
見……于……
(4)、解釋以下詞語(并舉一個例子):
望洋興嘆
貽笑大方4、集體朗讀,思考:
(1)、河伯在什么情況下欣然自喜?
(2)、河伯見了北海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3)、河伯為什么認為自己“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以上三問結合課文回答)
(5)、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這篇文章通過寓言設喻,說明了個人的見識是很有限的,只有經過的別人的比較,才能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驕傲自大,就難免會貽笑大方。)
5、分析特殊句式:
(1)、聞道百……………………(定語后置)
(2)、以為莫己若者………………(賓語前置)
(3)、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4)、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5)、百川灌河--百川灌()河。
(6)、()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7)、()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5)(6)(7)為省略句。]
三、語法總結
省略句:
1、省略主語:
例: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捕蛇者說》
2、省略謂語:
例: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
《鴻門宴》
3、省略賓語:
例: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4
教學目的:
1、了解在《秋水》中所體現的莊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2、積累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
教學重點:
1、重點理解“涇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2、了解“非……則……”和“見……于……”兩種固定句式。
教學難點:
1、借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
2、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學過唐朝詩人王之渙的一首千古絕句《登鸛雀樓》。(老師和學生一起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的后兩句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須再登上一層高樓。這首詩給我們的啟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而現實生活也的確如此,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這個道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就有所闡述,下面我們就學習選自《莊子》的《秋水》。
二、作者介紹:
教師:同學們了解莊子哪些信息?
學生1、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約與孟子同時而稍后,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一起被后世人合稱為“老莊”。
學生2、老子的思想是主張絕圣棄智,忘情寡欲,無為而治,莊子是在老子的基礎之上,繼承并進一步發揚了老子的思想,主張無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順應自然。
學生3、莊子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和他的弟子門人合著的《莊子》一書中,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的一些著作,經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莊子》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哲學著作,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莊子》一書共33篇,其中內篇7,外篇15,雜篇11,《秋水》選自外篇
教師補充:有一個故事能幫助我們了解莊子:“據說莊子的妻子死了,一位朋友去吊唁,卻見莊子正敲著瓦盆在唱歌。朋友說:‘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輩子,給你生兒育女。現在老而身死,不哭也罷了,又敲打瓦盆并且唱歌,這不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樣。她剛死的時候,我怎能不哀傷呢。可是觀察她起初本來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而且還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還沒有氣息。在若有若無之間,后變成氣,氣又變成形,形又變成生命,現在又變成死。這樣生來死往的變化,就如同春夏秋冬四時運行一樣。人家靜靜安息在天地之間,而我還在啼啼哭哭,我認為這樣是不通達生命的道理,所以才不哭。’”
教師補充: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這么幾個方面:(板書)
第一,想象奇幻,
第二,構思巧妙,
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風格。魯迅曾評價莊子的散文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教師范讀(帶感情)、正音、
四、學生齊讀,初步感知、
五、學生參照注釋,疏通文章的大意。
六、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文句
任務:
1、找出文中與現代漢語不同的詞語。
2、判斷詞類活用。
3、判別文言句式。
4、找出文中的成語,并理解其含義。
(1)秋水,何意?時,什么用法,名→動(板書)
百川,是一百條河流嗎?河,是指黃河,古今異義詞(板書)
(2)涇,通假字(板書)辯,通假字(板書)
(3)于是焉,如何譯?在這個時候以………為,就是以為之意美,美景,形→名(板書)
盡在己,全要自己這里
問:這時候河伯為什么會“欣然自喜”?
明確:他是黃河之神,看到黃河這么壯闊,(板書“欣然自喜”)就感到自己很了不起,這是它的功勞,當然就洋洋得意起來,這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驕傲自滿。
(4)順流而東行:東,向東走,名→狀語(板書)至于:到了的意思,古今異義(板書)
東面而視:面,面對,面向,名→動(板書)
問:河伯到了大海里之后,所看到的大海是怎樣一種景象呢?
“不見水端”(板書)這說明了大海的什么特點?----廣闊。
(5)旋:掉轉
面目:臉,古今異義(板書)
成語“望洋興嘆”的由來
聞道百:聽說了很多道理。定語后置(板書)莫己若:賓語前置(板書)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板書)
少:小看,形→動,意動(板書)
非………則……:如果不是………就……
見………于……:被………所……固定句式(板書)
成語“貽笑大方”的由來,解釋含義。
大方,指明白到理的人,古今異義(板書)
問:河伯到了大海里,看到了大海的廣闊后,是怎樣的神態呢?---始旋其面目,“望洋興嘆”(板書)
請學生解釋含義。
問:為什么要嘆息呢?
——————這個時候它才認識到自身的渺小了,不禁為自己的'驕傲自滿而感到慚愧,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評(板書):批評自己的狂妄無知,驕傲自滿。
七、結合實際,談談本文給你的啟示。(學生分組討論分析,交流心得,然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5、本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通過開拓視野加以比較,就能感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驕傲自滿,就難免會貽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學生6、這篇文章通篇設喻,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并在行文的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黃河的寬闊與北海的壯觀的對比;河伯的“欣然自喜”與“望洋向若而嘆”的對比。在對比中情節得以推動,在對比中河伯大徹大悟,有了新的認識。
學生7、本文使我認識到驕傲自滿會束縛我們前進的步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河伯就是順流而東行,望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才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學生8、學習《秋水》一文后,我更深刻地意識到,在限定的環境中,人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就如河伯,他面對黃河,覺得天下美景全在自己這里,見到大海后,他才由衷地自嘆不如。這就告訴我們,必須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展。
學生9、學習了這篇文章,我覺得,作為學生更應該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因為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只有不斷探索,才能攀登高峰。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回答非常準確,認識也極為深刻。本文雖短小,卻寓有哲理,河伯面對海神的那番感嘆,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河伯的自責與憂慮給予我們以深刻地啟示: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開拓視野,勇于創新,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攀登高峰,創造輝煌。
八、師生共同概括寫作特色;
1、巧設比喻:要說明的是人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來比喻,非常生動,化抽象為形象;
2、對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把黃河的壯闊和大海的廣闊進行對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辯牛馬”,后者是“不見水端”“難窮也”;還有把河伯前后態度的變化進行對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來是“望洋向若而嘆”。
好,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是不是也體現了莊子散子的總體藝術特色呢?
九、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十、布置課后作業:請展開想象,用現代漢語把本文改寫成寓言故事,注意不要寫成譯文。
教學反思: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蘊含哲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落實在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及通過誦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上。本教案特色在于學生活動充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扮演主導者的角色。教學效果不錯。本節課一大亮點是“結合實際,談談本文給你的啟示”這一環節,把書本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結合了起來,促使學生去思考如何學以致用。不少的同學談得很不錯,切合了自己的實際,有些觀點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可能都沒有考慮到。從這節課上我覺得確實要相信學生,要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老師的思維之內。布置學生改寫屬遷移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寫作的能力,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但朗讀時間不夠,學生未能當堂背誦;另外教學過程中擴展不夠。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秋水》是莊子的名篇。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莊子的思想與智慧非常人所能及,高中一年級學生在理解上會有困難,正因如此,課本將原有的《逍遙游》換成現在的《秋水》。課文僅僅節選了《秋水》前面的一小段,篇幅很短,文字也淺顯,所表達的思想單獨來看并不深奧。故此,教學過程中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二、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莊子的思想及文風。
2、懂得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3、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
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得出啟示。
四、教學步驟設計
1、導入
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莊子中出現的成語導入。
(現代社會信息異常豐富,學生往往對文言文閱讀缺乏興趣和能力,但我們得實行“拿來主義”,從古文中汲取營養。莊子的文章一方面給我們以思想的啟迪,另一方面也給我們以語言的滋養。)
2、朗讀
以Flash課件營造朗讀氛圍。
教師范讀。
學生集體或個別朗讀,教師指導朗讀。
3、分析課文
承接導入語中的'成語話題來切入本文。
引導學生找出能幫助理解課文的關鍵成語:“望洋興嘆”,然后圍繞該成語提出問題,一步步引導出翻譯、層次、寫作手法、思想等方面的學習。
1)“嘆”的內容是什么?
2)為什么會“嘆”?
3)怎樣寫“嘆”?
4)從“嘆”中得到什么啟示?
5)總結讀書方法:對以上學習過程進行小結,總結出一種讀書方法:“中心開花”分析法。
4、練習
堂上練習,及時檢測學習效果。
練習涉及文學常識、字詞理解、句式分析、課文理解等方面。
5、拓展
學習文言文并不是為學而學,應是“古為今用”,可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莊子的文章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在對課文進行討論后,可另從《莊子》中選擇一則或兩則較為熟悉的寓言小故事,引導啟發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談一談。
——以上設計的內容及步驟,并不意味著教師在堂上按部就班地全部都講,亦不意味著學生要按部就班地全部都學,應根據具體情況和個體特性來調節教學內容和順序。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6
學生活動設計
1.組識學生進行三次誦讀: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領會主旨;第三次,背誦,領會莊子的風格。
2.組織學生制作文言知識卡片,以養良好習慣。
3.組織學生討論莊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嘆的內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具準備: 投影儀 課件
一、明確目標
1.初步了解莊子其人
2.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3.當堂背誦,領會主旨,鑒賞語言及表達技巧
二、教學步驟
(一)導入語:
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莊子,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中這樣評價過他:“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們就來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紹莊子.(師生共同完成)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后。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莊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建議該部分換用一些感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莊子的興趣和喜愛,不要讓人誤以為你對莊子有厭惡之感)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
課文節選《秋水》開頭的一段,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聽錄音磁帶
2.組織學生誦讀課文,制作文言知識卡片
第一次誦讀,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②制作文言知識卡片(不是完全詳盡的)
卡片一:古今異義
至于北海(至:動詞“到”,于:介詞)
望洋向若(聯綿詞,仰視的樣子)
大方之家(修養高,明白事理)
秋水時至(時令,季節) 卡片二:通假
不辯牛馬(辯,通“辨”)
涇流之大(涇,通“徑”)
卡片三:詞類活用
順流而東行(名詞用作狀語,向東)
少仲尼之聞(形容詞作動詞,小看,也可以理解為意動用法,以……為少)
輕伯夷之義(形容詞作動詞,輕視,也可以理解為意動用法,以……為輕)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莫若己)
我之謂也(用“之”幫助賓語前置,謂我也)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卡片四:一詞多義
涇流之大(代詞,這樣)有教師對“之”的用法提出質疑,有待查實
我之謂也(結構助詞,幫助賓語前置)
仲尼之聞(結構助詞,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詞,因)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介詞,被)
第二次誦讀,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課后練習一)
①河伯在什么情況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③河伯為什么認為自己“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討論以下問題
(1)全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大意各是什么?(以下開始板書)
層意 連接語
第一層:黃河的寬闊;河伯的驕傲自滿 于是焉
第二層:北海的壯闊;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
(2)河伯引“聞道百,以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盡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的作用是什么?
批評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屬于一篇寓言故事,在這則故事寫河神認識的前后變化時,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
明確:對比(見板書)
(5)從這些對比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啟示呢?(啟發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人貴自知之明;謙受益,滿招損;自大由于無知;知恥者近乎勇(知恥而后勇)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6)通過這篇課文,你認為莊子的文章有什么特點?
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創造性,善用對比。
第三次全體同學試背《秋水》
總結、擴展
《秋水》我們學的只是開頭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對話的形式,討論“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莊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對話來討論玄妙的哲學問題。課文這一段河、海的對比,實際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貴賤之類的看法,然后一層深一層地引到漫無邊際的認識海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外閱讀《秋水》全文。
另外,莊子作為我國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獨行的,大家可以多閱讀一些他的故事,這樣可以更深刻地體會他的哲學思想.
附:板書設計
秋 水
《莊子》
黃河寬闊 不辨牛馬 北海壯閱 不見水端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興嘆
為盡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總體評價:
體現了文言文教學的根本——落實字詞
10——15分鐘的朗誦時間安排,體現文言教學的重點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7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闡發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2、學習對比的方法。
3、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4、背誦課文。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學過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千古絕句《登鸛雀樓》。(老師和學生一起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出一幅壯闊遼遠的山河圖,氣勢宏大,筆意高遠。后兩句則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須再登上一層高樓。這首詩給我們的啟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而現實生活也的確如此,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這個道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已有所闡述,下面我們就學習選自《莊子》的《秋水》。(板書課題)
二、作者介紹:(投影)
莊子: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約與孟子同時而稍后,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思想比較復雜,基本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保身、全生、養親、盡年。
莊子的思辨的哲學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莊子》,現存33篇。
《莊子》散文是戰國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寫得汪洋恣肆,不拘繩墨,變化無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
三、根據課文注釋自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投影)
1、找出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2、找出詞性活用詞語,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文中的成語,并理解。
5、理解這則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結:(投影)
(1)古今異義:古今
至于北海到了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特指黃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臉臉的形狀,相貌。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義的.人,或①不吝嗇
專通某種學問的人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氣。
(2)詞性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做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做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名詞作動詞,面對。
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意動用法,以……為少,以……為輕。
(3)特殊句式:
聞道百定語后置
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4)成語
望洋興嘆:望洋,抬頭向上看的樣子。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見笑大方(貽笑大方):讓內行見笑。
補充:
1、通假字:
涇流之大。(“涇”通“徑”,直流。)
不辯牛馬。(“辯”通“辨”,分辨,辨別。)
2、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非……則”,表示假設,譯為:“不是……就……”。)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且夫……”,再說,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意思。)
四、課堂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恥近于勇
謙受益,滿招損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無知有比較才有鑒別
五、課堂小結:
《秋水》這篇課文雖然僅僅節選了《莊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們同樣領略到了莊子散文的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設喻巧妙,機趣橫生的特點。不僅如此,還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只有開拓視野,不斷創新,才能有所提高,順應時代的潮流。同學們生活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握機遇,超越自我,用我們的智慧、知識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板書設計
欣然自喜(黃河)天下之美盡在己
河伯(驕傲自滿)人的認識山外有山
有限天外有天
(設喻)望洋興嘆(大海)見笑于大方之家
(自嘆不如)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8
[設計思想]
本篇案例設計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讓河伯這個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設計時,我們層層深入,分為導入、走進莊子、基礎知識預習檢查、課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關鍵是讓學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
[教學內容分析]
本專題主要是節選,當然和莊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一方面通過對河伯的形象分析來掌握文章的主題,另一方面也要明確這篇文章的主題和《秋水》篇的主題是有所出入的。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莊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風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標
在誦讀學習中體會河伯這個形象的可愛之處。
德育目標
讓學生明白個人的知識見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驕傲自滿。
[教學準備]
多媒體
[素材推薦]
1、中華成語畫廊《望洋興嘆》。
2、《秋水》朗讀flash.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對于莊子,聞一多先生曾這樣評論:“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他的烙印。他的書成了經典,至于歷代文人學者對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別的圣哲,我們也崇拜,但哪像對他那樣傾倒、醉心、發狂?”莊子究竟是什么讓大名鼎鼎的聞一多先生也崇拜到發狂的地步?下面讓我們走進莊子。
二、走進莊子
(板書:秋水 莊子)
問: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對莊子及《莊子》一書的了解。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后。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 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 治。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經這樣評價他的文章:“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把前面板書的“莊子”兩字上加上書名號)
《莊子》一書: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當然“道”是貫穿于他的始終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個混混沌沌的東西,它生成世間的萬事萬物,這就是所謂的“道”。
所謂“大象無形”,道能夠生成萬物,所以它本身沒有任何規定性。也就是說,無生成了有,有就是無,無就是有。不僅有和無是這樣的,一切都是既相對又可以相互轉化的。那么,世間萬物就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差別,就像《莊子》一書中說他夢見蝴蝶,他問究竟是我變成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我呢?既然快樂和痛苦都是一樣的,才有了莊子的妻子死了以后,莊子鼓盆而歌。既然世間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回事,那么何必再去斤斤計較呢?所以莊子認為政治上應該“無為而治”,生活上應該“安時而處順”。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
為了把它的“道”說清楚,他在文章中用了很多小故事來讓人們明白他要講的故事,如上面講的莊周化蝶、鼓盆而歌,這也是《莊子》一書的特色所在。
三、聽動畫范讀,正音以后,齊讀。
徑(jìng) 澹sì) 殆(dài)
四、基礎知識預習檢查
分組檢查――
1、重要實詞
百川:眾多。
涇流:直流的水波。涇:同“徑”,直。
兩澹毫槳丁
旋:掉轉。
面目:偏義復詞,指面部。
野語:俗語。
聞道百:聽說的道理很多。
聞少仲尼之聞:聽說
子之難窮:窮盡
大方之家: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2、活用詞語
百川灌河 古:黃河 今:河流 古今異義
至于北海 古:到 今:表示另起話題
于是焉 古:在這時 今:連詞,表結果
不辯牛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涇流之大, 同“徑”,直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形容詞作名詞,美景 活用詞語
少仲尼之聞 形容詞作動詞,小看
輕伯夷之義者 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順流而東行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本項考察用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將詞義之間的切換時間設定為10秒,那么學生搶答,看是學生搶答快還是計算機答案出現的快。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基本能夠提前40秒。
4、特殊句式。
①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賓語前置。應該是“莫若己”。屬于賓語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這一類型。
②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被動句:見……于,見,被。
狀語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
5、成語
①望洋向若而嘆曰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②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貽笑大方: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五、課文分析
問題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答:欣然自喜――望洋興嘆。
問題二:河伯為什么會欣然自喜?
答:涇流之大,兩邃狙輪間,不辯牛馬。
問題三:既然欣然自喜,為什么會望洋興嘆?
答: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問題四:河伯嘆什么?在河伯的感嘆中體會河伯這一個形象。
答: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本文中河伯這個形象還是非常可愛的。河伯一開始見到黃河直流的水波這樣大,他就開始飄飄然,認為天下間的美景全在自己這里。當他見到大海后,他認識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轉臉,對海神做自我批評,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他這種很快認識自己錯誤,勇于做自我批評的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要想到,畢竟他是一條大河的神仙啊。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繼而進一步論述,在社會上,像我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我曾經聽說過,有人小看孔子的'見聞,輕視伯夷的大義,開始我不相信,現在看到自己是這樣的,那么社會上肯定存在的。
問題五:那么本文通過河伯經歷的一件事,這個寓言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答:個人的知識見解是有限的,如果驕傲自滿,難免會貽笑大方。
問題六:“秋水”這個題目只是取課文的前兩個字,那么根據你的理解,給本文換個題目。
五、拓展延伸。
1、本專題的名稱是“尋覓文學津梁”,在尋找通往中國古典文學的路上,我們走得很辛苦,古典文學的熏陶要從兒童抓起。那么請你根據本篇文言文,請你為中國兒童設計一個動畫片。
設計完之后,展示樣板動畫片,素材來源于《中華成語畫廊》。
2、那么在我們古典文學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六、小結
莊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人人都可能從不同的視角讀出不同的意味。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說:“莊子的思想像燃燒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許多作家的人生之路;莊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著現代人潮濕的心靈。”
[板書設計]
秋 水
《莊子》
欣然自喜 自大
望洋興嘆 自嘆
貽笑大方 自愧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9
一、教材介紹
本篇是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課文節選自《莊子·外篇》中《秋水》篇的開篇部分。文章通篇設喻,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的,告誡人們不能囿于見聞而驕傲自大。在寫河神認識的前后變化時,還用了對比的寫法。可以說本文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結構章法上都很值得一學。所以學習本文應注重引導學生在這些方面有所感受,有所理解。
二、教學設想
語文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學生的興趣也是在閱讀中獲得體驗而產生的。因此,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對閱讀的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是創造意義。落實到本課的教學我主要是鼓勵和引導學生以讀析問的'方式去探究學習,不強設問題“挖坑”讓學生往里跳,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讓他們在探究學習中“獲得知識和能力、情感和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我設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 積累文言詞語,提升文言語感。
② 學習文章用寓言故事說明哲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① 結合語境翻譯文言詞語;
② 讀析問探究課文。
3、情感與價值觀:
① 養成閱讀善于提出問題的習慣,善于解決問題的習慣;
② 培養學生“以人為鏡”對比反照自己的做人方法,等。
設定以上目標出于幾點考慮。首先,要讀懂一篇文言文必須有足夠的積累,還要能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疑難的詞語。其二,語文素養總是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其三,文中的情感價值觀是自己體悟的結果,是再創造的結果。
四、教學重點
因為學生閱讀量較少以及各種語文能力的影響,本班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較差,所以我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結合語境翻譯文言文,提高文言語感。
五、教學難點
由于學生感知能力、理解思維較差,影響了其對文章意義建構的能力,因此“自主探究課文,對寓言故事寓意有獨立的見解。”應該會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所在。
六、學生情況
我所任教班級是九(3)九(4)班。他們經過兩年的初中語文學習后,有部分同學形成了較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主動去閱讀思考課文,語文能力有所增強,基本能夠感知文章的內容,掌握了一定量的語文知識,對文章的寫法特色有能有所發現。但是對文章深層的意義難以領會,對課文的表達難有自己的看法。這些是要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的。另外,這2個班差生面積都很大,他們沒有學習的興趣,根本不讀書,也讀不懂書,教學中要注意教師語言的鼓動性。
七、教法和學法
為讓學生能自主去探究課文,并在探究中獲得愉悅,我采用“讀析問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
八、教學時間
二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所學過的寓言導入:我們學過許多寓言故事,還記得有哪些嗎?這些寓言故事曾經給過我們許多人生或者生活的啟示。如揠苗助長告訴我們做事要遵循事物的規律,不能操之過急。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秋水》也是一篇寓言故事,看看我們今天能不能從這個故事里悟出什么對我們有用的東西?
二)、熟練朗讀
1、提出難讀,不好停頓的句子,教師指導。
2、指名試讀句子。
3、學生齊讀文章。
(文言文要多讀,讀出語感,這要讀順讀好節奏,這里旨在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
三)、翻譯課文。
1、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翻譯課文。(要多結合上下文或句子的意思去翻譯詞語)
2、檢查詞句翻譯情況。(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 秋水時至( ) 于是焉( )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 ....東面而視( )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 ) ....
3、學生質疑疑難詞句。
四)、感知故事。
1、學生談讀后感受。問題:剛才讀了課文后,你了解到了什么?請說給同學聽聽,與他們一起分享你的讀書感受。
教師注意歸納。并以此作為教學內容取舍的依據。
(此處教學設計,旨在養成學生閱讀要有獨立感受的習慣,同時也是為了使教學真正做到教學生所不知。)
五)、深層探究
1、我們來讀讀課文,看看還有問題沒有?(學生齊讀全文)
2、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注意歸類問題,并找準一個切入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課文。 如:
① 河伯為何望洋興嘆?
② 河伯所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③河伯對自己的認識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六)、學習總結
1、學生思考、交流: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獲得了哪些啟迪?(可談思想上的、結構、寫法等方面的) 參考:
① 寓意——課文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② 寫法——設喻說明哲理。
對比
2、教師結語:(略)
七)、鞏固練習:
完成教輔資料上的習題【課文精講】部分。
八)、作業布置:
完成教輔資料上的習題【課后檢測】部分。
九)、板書設計
河伯見海神
︱
經過比較:看到自己的不足
︱ ︱
望洋興嘆:狂妄自大、盲目無知、貽笑大方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莊子其人與思想的基本點;
2、掌握文言詞語和句子;
3、領會《秋水》的思想內容;
4、背誦節選部分。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子、《秋水》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難點:河伯感嘆的幾句話的翻譯
三、教學方法:
自學法
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這節課學習道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的一篇文章《秋水》的節選部分。道家的創始人物是老子,即李耳。老子河莊子并稱“老莊”。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與孟子大體同時代而稍后。在認識論上,莊子主張相對主義,具有樸素的辨證法色彩;在政治上,莊子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摒棄一切文化知識。
學習這篇文章,也有三個目標:掌握字詞、領會思想、背誦全文。
2、朗讀課文,解決文字障礙:
1)教師朗誦,正音:涇-徑、殆、長
2)教師講解以下詞句:
涇、渚、東面而視、旋、望洋、若(海神)、若(比得上)、少仲尼之聞(小看仲尼的學識。少,以……為少,意動用法。聞、見聞,學識。)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被動句)
3)集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3、內容、思想、藝術手法。
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以下本文的內容和思想意義。并簡要分析本文的藝術手法。
學生筆頭概括,教師宣讀幾個好的,并加以重申。
文章寫秋水來臨的時候,學多小河里的水都流向了黃河,兩岸之間,分辨不清是牛是馬,于是,黃河之神河伯就以為天下壯闊的美景都在自己這里了。但等他順流而下來到北海的時候,才發現這里的水面更為開闊,根本看不見盡頭。所以,河伯對海神若嘆息說:古人所謂的“聽的道理多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這實在是說我啊。況且我曾經聽說有人小看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道義,開始我還不相信;現在親眼看到您的廣闊無邊,(我才發現自己錯了,也才相信確實會有人會狂妄到小看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道義的程度),我要不是到您這里來一下,哪就危險了啊。(那時)我將長久的被大方之家所恥笑啊。
通過這個語言故事,形象而生動的說明了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本文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用寓言故事說明道理。寫寓言故事,河伯的形象生動鮮明,通過對河伯的心里描寫、神態描寫和語言描寫,生動的表現了河伯從沾沾自喜到恍然大悟的心理過程,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文章還很注意對比手法的應用。秋水來臨是黃河美景和大海美景的對比,河伯欣然自喜和望洋而嘆的神態的對比。對比之中表現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樸素哲理。
4、引導學生背誦全文。
線索——分解任務——組合
5、課堂練習。
六、教學反思: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領悟莊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體現
2、進一步體味莊子思想的深刻含義及現實意義。
課前準備:
完成第一課時詞語疏通的教學并要求全文背誦,請同學們以四人為組查找莊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學習諸子百家散文,其中著名的有哪幾家?
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師: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多少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莊子。在現今高度發達的社會里,莊子思想對于我們或許更有一種特殊的感受和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莊子的精神世界。
師:莊子是一個善于用寓言講故事的人,他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現在常用的“井底之蛙”就是其中的一個,有哪位同學能講給大家聽聽?
生:井底之蛙對東海的大甲魚說:我快樂極了,出來時在井欄上跳躍,回去時在井底休息;在水里游的時候,水會浮起我,到水底的時候呢,有泥巴來按摩我的腳,可看看旁邊的小蝌蚪、小螃蟹它們就比不上我了。我獨據一池井水,跳躍其間,無比自在,你也進來享受享受吧!可是甲魚的左腳還沒有跨進去,右膝卻已被絆住了。它緩緩地說道:東海有一千里長,八千尺高,即便連年旱災水災海水都不曾為之減少或增加,這才是它真正的快樂呢!井底之蛙聽了之后若有所思。(可簡要講述)
師:莊子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不要自以為是,天外有天……
2、領悟課文《秋水》中莊子的思想含義
(1)師:那么課文《秋水》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呢?請全體同學齊聲朗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生:以河伯與北海若的一段對話說明要謙虛,不能自滿;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
(2)師:我們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請同學們散讀文章的第二段,從文中找出最關鍵的詞句。
(3)師請生一邊回答,一邊自己出示板書: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
中國——四海——天地
小米粒—大糧倉
小洞穴曠野
人——萬物
毫末馬體
(4)師總結歸納:
我們來看看課文中的這幾個比較,“百川之水,莫大于海”,四海與天地比,好似小石小木與大山,中國與海內比,有如小米粒在大糧倉中,四海在天地之間,猶如小洞穴在曠野里,人與萬物比,又如毫末在馬體上,同樣的“四海”因為所比的對象不同,也被比成了“大糧倉”和“小洞穴”,同一個事物,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我們很自然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事物的大和小是相對的。(出示板書)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大和小
中國——四海——天地是相對的→
小米粒—大糧倉
小洞穴曠野
人——萬物
毫末馬體
3、由課內知識延伸至課外,進一步理解莊子思想的深刻含義。
(1)師點撥:由前面我們所得出的“大小是相對的”結論,很容易能想到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相聯系的.相對論,空間的大小是相對的,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秋水》中的“少仲尼之聞”也反映出了另一種相對性,同學們想一想這指的是哪方面的相對性?(知識)
(2)莊子有句與此有關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件物象,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得出不同的印象。在莊子看來,一樣事物可以是大,又可以是小,可以是貴,又可以是賤,事物沒有確定不變的標準,所以他提出了大小、貴賤、生死、物我等同的觀點,即齊大小、齊貴賤、齊生死、齊物我,這就是莊子思想頗具特色的“齊物論”。(出示板書)
水——海——天地
小石小木大山大和小齊(以…為同)大小天地與我并行
中國——四海——天地是相對的→齊生死→
小米粒—大糧倉齊物我萬物與我合一
小洞穴曠野
人——萬物
毫末馬體
(3)師:這些看來很深奧的道理莊子也是通過講寓言故事的形式來告訴大家的,上節課后,我布置大家回去找一些莊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有沒有同學找到莊子講的有關生死的小故事?
生講述“鼓盆而歌”的故事,師同時放幻燈。
師點撥:這個看起來有點無情的故事恰恰體現了莊子的生死觀。人一旦死去,埋掉、燒掉化為泥土,散為塵垢,甚至連意識也沒有,這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恐懼,無怪乎王羲之要說“豈不痛哉”而莊子則認為人開始是沒有生命的,只有氣息形成“形”,“形”變成“生”,“生”又變成“死”,最后又歸為氣息。這樣生來死往的變化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一樣自然。這樣的觀點不是讓人輕視生命、一心求死,而是要人呵護生命,不因為死亡的到來而憂傷生命。
(4)師:下面我們要講的故事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關于莊子做夢的故事,請查到這個故事的同學為大家講述一下。
生講述故事,師放幻燈。
師點撥:以夢喻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著名的有南柯一夢、黃粱美夢,都是些平生窮困潦倒的人,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一旦夢醒,一鍋黃粱尚未煮熟,而南柯也不過是一個螞蟻窩。他們夢的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求之不得就產生破滅感。而莊子的夢更奇異、更優美,翩翩而飛的小蝴蝶徜徉在大花園中,蝶兒飛舞在花叢間,逍遙在陽光空氣下,在這里天地萬物與我合二為一,達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莊子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精神上無限自由的世界,從整體處觀察事物,從各個角度作全面的透視,不以人類為中心,不以自我為中心,取消了天地萬物和我對立的宇宙觀,達到萬物合一的境界。
4、討論體會莊子思想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師;現實生活中物質的欲望、名利都可以是牽制我們自由的東西,照莊子看來,人、物欲、自然等等都應該是一個和諧自然的整體,人類的行為與行事都應合乎自然的運行。對于現世人類無止境的貪欲與物化,莊子的思想無異是調劑人心的清涼劑。下面請同學們的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現實生活中的那些例子是可以體現莊子思想的時代意義的。
生討論略(可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對物欲過度的追求而失控浮躁等方面展開)
5、師小結:
莊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一節課的時間只能“蜻蜓點水”,其中的睿智與哲學還需要我們在課后進一步感悟與領會。在上課開始的時候曾經說過,在我們心靈生病的時候,會需要進進藥店,可是任何藥也不能吃得過量,否則也會有負面的效應,所以關鍵的是對度的分寸拿捏。
6、讓我們再全體朗讀課文《秋水》,體味其中的含義。
【必修三 《秋水》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秋水》優秀教案11篇08-08
秋水教案08-03
《秋水》教案07-18
秋水優秀教案(通用9篇)09-29
《秋水》教案范文10-17
秋水備課教案06-21
關于秋水的教案06-28
《秋水》莊子的教案08-02
《秋水》精品教案10-16
《秋水》教案推薦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