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棗核》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棗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棗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樸實的敘述表現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2、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樣用一個老新聞記者的眼光,冷靜客觀地審視美國的現代社會生活及其心態,以及發展與扭曲相交織所帶給我們思考的現實。
二、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思考:邊讀邊思考,全文貫穿的一條線索是什么?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三、分析課文,理解思路
1、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是棗核
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結構提綱。
⑴學生圍繞段落、文章結構提綱進行閱讀討論。⑵學生發言交流。
第一部分(1)寫朋友托我為他帶幾顆棗核。
第二部分(2—4)寫朋友見到棗核,如獲至寶。
第三部分(5—10)寫朋友傾吐思鄉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作者由索要棗核起筆,開篇設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卻秘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人關注,直到踏訪后花園談話中才說明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結構精巧還表現在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連在一起。幾枚生棗核在異國的土地上,“總布胡同”那座小院將同“北海”一道出現在朋友眼前,給游子的心添一點慰藉。讀到后來,誰都能看出,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于故鄉故土,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著鄉情的感情線索。
板書設計:
棗核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課文
1、閱讀第一段。
提問: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作用?
學生回答后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服務。
2、閱讀2—4段。
提問:風燭殘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風中的蠟燭,比喻人已到了晚年。
提問:“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明確:運用了比喻了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提問:“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明確:意思是深厚而激動,表明了美籍華人急于得到棗核的心情,增強懸念感,為下文表現人物的感情作鋪墊。
提問:美籍華人與分別快半個世紀的朋友見了面,第一句話說的是什么?這一句話表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明確:第一句話是“帶來了嗎?”表明了美籍華人急于得到棗核的心情。
3、學生根據下列問題讀5—11段。
⑴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么?
⑵“一座兩層小樓”,“車庫的門就像認識主人似的自動掀啟”,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以上這些話語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⑶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是通過什么表現出來的?
《棗核》教案 篇2
目的要求
一、理解美籍華人的思鄉之情,增強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
二、了解作者怎樣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
要點難點
一、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三、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四、理解本文標題的特點及在文中的作用。
寫作背景
1979年8月,蕭乾應邀赴美進行訪問交流,回國后將自己在美的見聞,寫成系列文章。《棗核》便是蕭乾的特寫《美國點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寫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為10篇先后在《人民日報》連載,它猶如一股從大西洋彼岸吹來的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麗現代社會生活及一些海外華人心態的信息,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蒙族人,祖籍內蒙古,生于北京。
1929年進燕京國文專修班學習,一年后考入輔仁大學。1933年轉入燕京大學新聞系,選修“特寫——旅行通訊”課程,1935年6月畢業。
1939年他赴英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作為《大公報》的記者,奔波在西歐的反法西斯戰場上。1945年,他從萊茵河前線返回倫敦,經加拿大東岸轉舊金山,采訪了聯合國成立大會。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周間》、《南德的暮秋》及《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認識的真實記錄。
段落大意
課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寫一位在美國旅居的舊同窗托“我”帶給他幾顆棗核。這位老同窗不遠萬里,寫信索要的竟是幾顆不起眼的棗核,而且是用“航空信”“再三托付”,可見這幾顆棗核對他很重要。讀者不禁要問,它做什么用呢?而作者又不肯說破,只說:“用途很蹊蹺。”這樣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自然地開啟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十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到他家作客,了解到棗核的用途。這部分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第二──四段)寫“我”與老同窗相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相見的第一句話就問及那幾顆棗核,得到之后“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待問到它的用途時,他卻要“我”等會兒。這就更緊緊地吸引住了讀者。引出“我”的登門拜訪。
第二個層次(第五──七段)寫“我”去老同窗家作客,了解到棗核的用途。這里筆鋒一轉,避開棗核,寫路上的風光,寫這位老同窗的住宅、車庫、精美的后花園;寫“我”與老同窗的交談。說明這位老同窗住的是具有優雅環境的現代化住宅,有一雙成才的兒女和從事高科技研究的的愛人——“家庭和事業都如意”,可是思鄉之情日切。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總布胡同院里的那顆棗樹”。祖國、家鄉的一景一物他都思念。這思念之情是高級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所以他要朋友不遠萬里從祖國帶幾顆棗核,他要種下這故鄉的種子,寄托他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故土的眷戀之情。
第三個層次(第八──十段)寫老同窗興建小“北海”,寄托思鄉之情。造小“北海”的假山石是“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的。假山上嵌的“紅廟”、“白塔”“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真是不惜重金和氣力。這位美籍華人的良苦用心在于:創造出像故土那樣的環境,使他和老伴如身臨其境,回憶往日故鄉生活的情趣,寄托思鄉的苦戀之情。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點明中國人最依戀故土。文章在上面敘事的基礎上,用一個遞進句式議論,揭示文章的中心——中華民族是一個民族意識很強,民族感情極深的民族。
本文以棗核為線索,寫一對老同窗的交往,相互交談的也全是家庭、生活的瑣事,可表現的卻是熱愛自己的民族這樣重大的中心思想,體現了作者在選材上的匠心。作者還巧設懸念,使故事曲折生動,緊緊吸引讀者。另外,文章語言平實自然,親切動人,人物的對話和環境描寫都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題思想
文章以棗核為線索,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托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寫作特點
以小見大、以物傳情。棗核——一顆看似尋常不被人留意的種子;送棗核——一件極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蕭乾筆下,卻寫得那樣情意濃濃,含義深刻。小小的棗核寄托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國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象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作者獨具慧眼,從小處著筆、從大處著眼,寓情于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
懸念一:“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是“蹊蹺”,背井離鄉幾十年,故土牽魂奪魄之物多矣,為何單要幾顆生棗核?文章看似起筆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讀者,不由你不讀下去。
懸念二:二人見面“擁抱之后,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里掏出那幾顆棗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我問起棗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虛地說:‘等會兒你就明白啦。’”這“故弄玄虛”,的確很吊人胃口,棗核的用途一問便知,可他偏不正面作答,非讓你“等會兒”,那么,讀者只好帶著疑問去讀下文了。
懸念三:“他把我安頓在二樓臨湖的一個房間后,就領我去踏訪他的后花園”。兩個“分手快有半個世紀”的同學不去傾心長談,為何踏訪花園?懸念之上又設懸念,真可謂是“緊鑼密鼓”。
當層層設置懸念之后,“他”才道出了棗核的用途:“近來,我老是想總布胡同院里的那棗樹。所以才托你帶幾顆種籽,試種一下。”簡簡單單幾句話,卻說出了他“年紀越大,思鄉越切”的感情,至此,我們也被他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
懸念的特點是先把疑問提出來,把矛盾擺出來,直至高潮,再解開疑問,寫出結局。它的好處是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勝的效果。《棗核》層層設置懸念,除有上述特點外,還有揭示人物性格、升華感情的作用。
為了充分展示海外游子的思鄉之情,《棗核》在設置懸念之后,又補敘了“他”家的“北海”,使文章的材料更為豐富,使我們進一步看到了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依戀故土的”。
《棗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積累“折、漲”2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朋友(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他只有一個棗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棗核”。別看他人長得小,但是非常聰明勇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書課題:棗核)
二、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一)明確初讀要求。(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山腳下一戶人家生了個棗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棗核”,棗核不但勤快,也很聰明。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幫人們牽回了牛、驢,還戲弄了縣官。)
3、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覺得最有意思。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后和同學交流。
4、小組交流,用自己的話將你認為有意思的部分復述一遍。
5、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1、交流一:棗核出生,爹娘發愁。
(1)棗核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生的?
(2)棗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樣?
(3)面對爹娘的發愁,棗核是怎么說的?從他的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志向)
(4)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迫切希望——歡喜、激動的心情變化)
2、交流二:棗核干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1)“鄰居們都夸棗核,棗核的爹娘非常高興。”鄰居們會怎樣夸棗核?棗核的爹娘又會怎樣說?(學生各抒己見)
(2)對棗核學會的這些本領你有什么看法?(學生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同學們,故事發生在古時候,那時候沒有高科技產物,人們用人力、牛馬驢等畜力拉犁種地。棗核這樣的山村孩子能學到那么多本領,真的很了不起。(指導朗讀,讀出對棗核的贊美和敬佩)
3、交流三: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1)快速瀏覽課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師評議)
師小結: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靠自己的本領,折騰得衙役們筋疲力盡,困倦地睡著了。棗核趁機把鄉親們的牛、驢牽回了村子。從中可以看出棗核是個不畏權貴、善良、為鄉親們著想的孩子。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贊美、崇敬之情。
4、交流四:棗核戲弄縣官。
(1)快速瀏覽課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么,表現了什么。(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棗核戲弄了縣官,表現了棗核超人的膽識、超強的本領和無窮的智慧。)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贊美、崇敬。
5、舉手自薦,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6、集體交流、點評。
三、拓展交流,練習續編
同學們都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讓老師聽得津津有味,棗核戲弄縣官會有怎樣的結局呢?發揮想象說一說吧!
[教學板書]
棗核出生,爹娘發愁。
棗核干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棗核戲弄縣官。
聰明勇敢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結構和主要情節,以便學生以此為導向,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故事,從而加深學生對民間故事的閱讀、探究的興趣。語文課堂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創作欲望,我想這節課就能完成教學目標了。
《棗核》教案 篇4
一、預習目標
1、借助工具書,積累字詞。
2、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舊知鋪墊
1、鄉土情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現為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無論走到哪里,故鄉的山川、草木、人物,故鄉的一切,總是始終縈繞在心頭。過去,有些準備漂洋過海謀生的人在背井離鄉時,總要懷揣一把“鄉井土”,并永生永世珍藏起來。
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我們祖先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以為一切有生之倫,都有返本歸元的傾向: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必首丘,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有一種聊以慰情的迷信,還以為人在百年之后,陰間有個望鄉臺,好讓死者的幽靈在月明之夜,登臺望一望陽世的親人。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決于地理距離的遠近。從普通居民到各業之王、紳士爵士、翰苑名流,對大陸踴躍輸將,表示休戚相關、風雨同舟的情誼,是近在眼前的動人事例。“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此中情味,離故土越遠,就體會越深。
2、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原名蕭秉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譯家和記者。1910年生于北京,1935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先后主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報·文藝》并兼任旅行記者。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籬下集》《栗子》等,譯作有《好兵帥克》《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等,此外,還出版過多種英文著作。1999年2月11日卒于北京。
三、整體感知
1、字詞積累,注記拼音。
蹊蹺 嫣紅 倘若 山坳 掀啟
鑲嵌 瑪瑙 草坪 蕭乾 廠甸
2、火眼金睛,辨識字音。
(1) 踏訪 踏實
(2)殷實 殷紅
(3)核桃 棗核
(4) 劈柴 劈頭蓋臉
(5)荷花 負荷
(6)勻稱 名稱
3、通讀課文,暢談收獲。
(1)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
(2)你是如何理解題目“棗核”的?
(3)文章圍繞“棗核”都寫了哪些事?請你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課文的行文思路。
4、自主展示
在閱讀中,你有什么收獲或疑問?寫在下面與同桌分享。
四、嘗試練習
根據你的閱讀印象,請你獨立、快速完成《練習冊》第六課一至六題,然后小組內交流。
五、歸納疑點
《棗核》是一篇樸實中見深情,平淡中顯奇妙的華人思鄉文章。讀完后必會引發你對“思鄉”的深刻理解,那么,請你把你對鄉思的認識和關于鄉思的詩詞寫下來。
你對鄉思的認識:
你積累的關于鄉思的詩句: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
(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棗核》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棗核》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愛國情懷”的第一課。全文以“棗核”為線索,采用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表現手法,講述一位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托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民族意識和豐富民族情感的偉大民族。樸實的敘事、真誠的獨白、精巧的構思、簡潔質樸富含抒情色彩的語言,使這篇敘事散文美不勝收。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2、學習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了解巧設懸念、以小見大等寫法的綜合運用。過程與方法:
1、抓住線索梳理內容,簡要概括故事情節。
2、學習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品味簡潔質樸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游子的思鄉情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
三、【教學重點】
1、理解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3、飽含深情的語言。
四、【教學用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歌曲《月之故鄉》、《我的中國心》等。
五、教學課時:
2課時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導入課文:播放flash《月之故鄉》,思考:在月光如水的夜里臺灣詩人彭邦禎在詩中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月是故鄉明,在深沉美麗的歌聲背后,是看不斷的回鄉路,割不斷的思鄉情,這首詩人們對故鄉的刻骨思念。彭邦禎是將濃濃的思鄉情寄托在一輪明月之上,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卻用手中的筆將這沉甸甸的思鄉情寄托在看似普普通通、不占分量的棗核之上。書寫課題《棗核》,讓我們走近這位老人,傾聽她對家鄉的思念。
二、展示目標:
1、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學習設置懸念引人入勝的巧妙構思。
3、品味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簡介作者
蕭乾,1910年生,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先后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周間》、《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國現代化社會生活和海外華人心態的信息,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老師用16個字來點評他。“蒙古族人、燕京畢業、一專多能、情系中華”。燕京大學畢業,文中的舊時同窗就是他的大學同學高君純。說他一專多能,是因為他是作家、文學翻譯家、是二戰期間我國最早在西歐進行采訪的戰地記者,他為社會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說他情系中華,是因為他遠渡重洋,但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是赴歐記者中唯一回國定居者。
三、走近文本,整體感知
(一)放聲朗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1、在書上圈點勾畫,利用課下注釋和手頭資料積累字詞。
2、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在“棗核”前加一個修飾語,說說你加這個詞語的理解。()棗核(凝聚深情、心系故土)
(二)幾顆小小的棗核,牽動了游子多少濃濃的情思,作者是如何用“棗核”來串聯全文的呢?請默讀課文,結合示例,在橫線上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
索棗核——用途蹊蹺
棗核——
棗核——
議棗核——民族之情
四、細讀課文
1、小小的棗核寄托了一位遠離故土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深情,作者從小處著筆,大處著眼,寄情于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發掘了有深意的重大主題——游子無時無刻不再懷念家鄉,可是遠在大洋彼岸的舊日同窗采用了哪些方法來寄托自己的思鄉之情呢?請你細讀課文作答。索棗核、堆北海、植睡蓮、栽楊柳、月夜追憶、
2、你看,海外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多么令人感動,她采用的思鄉方式又是多么樸實,為了營造這種濃烈的氛圍,作者采用了設置懸念的寫法,棗核是全文的線索,同時作者又用棗核設置懸念、推進懸念,解開懸念,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你認為文中設置了那些懸念呢?請再讀課文,分別找出這些懸念,并說說這樣設懸念的好處。
課文由舊時同窗索要棗核起筆,開筆就設下懸念:用途蹊蹺。舊時同窗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仍秘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讀者。直到踏訪后花園,她談話中才說明索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它的好處是能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思考。
五、品味揣摩
“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看不著、摸不著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友人的情感是那么可觸可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請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或句子、詞語,品味精妙所在。
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語句,老師擇其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如再
三、殷切、劈頭、挑選
1、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如改為“他放在手中,像比什么都貴重”,與原句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點詞語總是處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是為表達某種思想感情或行為狀態而服務的,所以要想準確的理解這些詞語的表達作用,就得聯系該詞語所在的句、段甚至文章主旨。“我”動身訪美之前,朋友“再三”托付“我”為她帶幾顆棗核,可見棗核在她心目中的分量。讀到最后,朋友才揭開了索要棗核的原因。再來看這個“托”字。托,是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物體;“托在掌心”這個動作,表現出朋友滿心歡喜地端詳、欣賞棗核的情態,似乎是在感受棗核的分量,顯得珍惜。由此不難看出,朋友“托”棗核的動作,其實正表現了朋友強烈的思鄉之情。
2、這里一過圣誕,我就想舊歷年。
(如改為“這里過圣誕,我想舊歷年”,與原句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3、他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味道?”(如“劈頭”換成“突然”,句意有什么變化?)
4、“你相信嗎?那是我開車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后用汽車拉回來的。”
(如刪去加點詞語,句意有什么變化?)
解答這道題,同樣要聯系人物的性格,聯系文章的主題。“幾十里外”,表明舊時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表明舊時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表明舊時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六、解難質疑
1、種棗人已是風燭殘年,到哪一年才能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
2、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么卻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么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復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作了?
①、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托了思鄉之情。
②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③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學生質疑,培養讀書、思考問題的能力)
人一旦離開故土,就成了無土的種子,斷線的風箏,折翼的大雁,隨波逐流的無舵航船,而對故土的思念卻與日俱增。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著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個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美詩篇
七、拓展賞析
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胡馬依北風,狐死首丘。這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濃厚的鄉土情結。請寫出2首描寫游子思鄉的古詩。
《棗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學會“折、漲”兩個多音字的用法。
2、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自主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完成練習冊一、二題。
2、強調多音字用法。
“折”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在“骨折、折斷”中讀zhé。“漲”在“漲紅了臉”中讀zhàng;在“漲潮、水漲船高”中讀zhǎng。
特別強調:“核”也是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hú”,多用于口語。
二、整體感知——讀薄
孩子們,課文中的“棗核”是一個孩子的名字。換一種說法,本課寫的是一個名字叫“棗核”的孩子,那么請你用“棗核+特點或主要事跡”的方法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
溫馨提醒:可以借助文中的中心句來概括。
預設:“棗核”真的只有棗核那么大,他不光勤快,也很聰明。
三、回顧復述方法復述故事——讀厚
1、回顧復述概念
復述就是用自己的話和課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句把課文內容有條理地敘述出來。課程標準顯示:一二年級看圖復述;三年級詳細復述;四年級簡要復述;五年級創造性復述。
那么什么是詳細復述?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知道:詳細復述不是一字不差地背誦,允許對句式進行調整,可以將長句子變短;復雜句子變簡單;改變句子順序等。
2、回顧學過課文的復述方法
總體回顧發現,借助表格、示意圖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樣就能按順序復述,重要情節頁也不會遺漏。
(1)時間變化的順序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過了一天《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2)事物發展的順序
方帽子—圓帽子—各種各樣舒服的帽子《方帽子店》;
(3)地點轉換的順序
家里——道路——樹上——山下——家里《漏》;
(4)心理變化的順序
得意——傷心——滿意《玲玲的畫》;
(5)事物變化的順序
小毛蟲——繭——蝴蝶《小毛蟲》。
3、小組合作找到復述順序
溫馨提醒:重點復述棗核聰明的內容。說說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復述。
預設:
方法1:按照地點轉換的順序復述:村子——縣衙們——村子——大堂;
方法2:填寫下面表格,借助表格復述;
方法3:記住關鍵的詞句,復述故事。
四、制定評價標準——讀清
復述評價標準,明確復述要點:
按順序復述、重要情節不遺漏、內容前后連貫。
達到以上三條即滿足按號加分,少達到一條減分一半,
只達到一條不能得分。
五、讀寫聯動
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說說關于棗核后來的故事。
六、自主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復述《主題閱讀》書133頁《兩難徐文長》。
2、想一想:你還有什么辦法應付這兩個難題?
《棗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通過作品中人物的內心、語言、行動的描寫,感受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
(2)學習并掌握設置懸念、巧妙構思的寫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會用概括的語言。
(2)掌握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有機結合的方法。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閱讀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鄉、依戀故土之情。
(2)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作者巧用陪襯的筆法,突出寫作意圖;了解作者巧用比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異國他鄉,心戀故土的游子心境。
2、難點重點句子的理解。
一、導入
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
生聽完后,交流聽歌感受。
二、整體感知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完成2個任務。
(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復述課文。
同窗離開故土50余年,在美國家庭事業都如意的情況下,托“我”捎帶幾枚生棗核給他試種。表達了身在異國,心系故土之情。
三、互動探討
(1)具體說來,文章共寫了哪幾件事?這些事情是如何融為一體的?
(2)文章以“棗核”為題好在什么地方?,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棗核是全文的線索,用棗核設置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將海外游子之心與吾鄉吾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語言
(一)教師示范
1、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
2、“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說明了什么?
3、文中寫“美麗的山城”、“漂亮的小樓”、“精致的花園”、“美滿的家庭”,是不是離題了?如沒離題,敘寫它們有什么作用?
①殷切、托、劈頭、感慨良深、那是……開、挑選、買、拉、堆
語言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
②游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等無法取代的鄉土之戀,是改了國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偉大所在。
③文章是用中國化的景物、獨特的人物語言,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我們分析課文時是恰好相反,是透過具體的描寫,來得出概念。
不僅沒離題,而且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因為照理說越是家庭事業如意,越應該無憂無慮,心滿意足,這樣就更反襯了美籍華人朋友思鄉之苦之切。
(二)學生品味
1、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
2、擁抱之后,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里掏出那幾顆棗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3、那是我開車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后用汽車拉回來的。
討論后明確:
1、“再三”,表達出索取生棗核心情之急切,表現出思鄉之心切。“生”,為了試種。
2、“殷切”,表達心情的急切與真誠;“托”,表達對棗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瑪瑙”,通過比喻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3、“幾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老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五、拓展延伸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幾年來,許多在海外學有所成的“游子”紛紛回國或從事科研工作或投資辦廠,請針對這種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六、課后品讀。
《月之故鄉》
“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頭看水里/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里/一個在天上。”
(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的感情。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著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
《棗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首先明白“棗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情,表現了棗核怎樣的品質。
2、能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默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民間故事是充滿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擁有特異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故事的情節有超自然的性質。民間故事一般是人們用口頭形式傳播而流傳下來的,故事一般體現著人們的美好愿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叫《棗核》的民間故事。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中的生字。重點指導邊音“犁”,翹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漲”的讀音。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
(1)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亥—核(核心)—咳(咳嗽)—該(應該)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勝(勝利)
(2)多音字。
折
zhē:折騰、折跟頭
zhé:折斷、損兵折將
shé:折本、枝折花落
漲
zhàng:漲紅、頭昏腦漲
zhǎng:漲價、水漲船高
辨析:“折”表示“翻轉,倒騰”時讀zhē,如“折騰”;表示“斷”“虧損”或姓氏時讀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斷,弄斷”“損失”“彎轉,屈曲”等意思時讀zhé,如“折斷、打折、損兵折將”。
“漲”表示“體積增大”“彌漫”“多出來”“頭部充血”時,讀zhànɡ,如“豆子漲了、煙氣漲天、頭昏腦漲”;表示“水量增加,水面高起來”“價格提高”時,讀zhǎnɡ,如“水漲船高、漲價”。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棗核”指的是什么?
明確: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2、“棗核”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明確:
因為棗核剛出生時只有“一個棗核那么大”,所以夫妻倆就給孩子起名叫“棗核”。
3、課文寫了棗核的哪幾件事?
明確:
第一件事:棗核一直沒有長,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第二件事:棗核不僅勤奮,而且聰明,設法幫大家解救了牲口。第三件事:棗核解救牲口后引起縣官的責難,于是他智斗縣官。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閱讀第2自然段后思考: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棗核有什么變化嗎?爹娘心情如何?
明確:
一年又一年,棗核一點兒也不見長。爹娘都很為他擔心、發愁,覺得棗核長得太小,什么也做不了。
2、面對爹娘的擔心,棗核是怎么反應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確:
棗核安慰爹娘說,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3、棗核做到對爹娘的承諾了嗎?他都學了哪些本事?
明確: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
4、當大伙兒的牛、驢被官府牽走,棗核說他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猜猜看,此時大家都是怎么想的?棗核心里又想著什么?
明確:
有的人可能會想:“人長得小,口氣卻挺大,真能吹牛!”棗核心里可能想:“此時不和你們爭辯,等我牽回了牲口,你們一定無話可說!”
5、棗核解救牲口時,為什么不直接牽走,而是折騰了大半夜?
明確:
因為這么多的衙役看守著,想直接牽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們累了,沒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牽走。
6、棗核成功牽走了牲口,印證了文中的哪句話?
明確:
第4自然段中的“棗核不光勤奮,也很聰明”。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確:
示例一:小明不光學習好,也樂于助人。示例二:這幅畫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綠油油的大樹。
8、縣官并不知道是誰牽走了牲口,棗核為什么要自己承認呢?
明確:
因為縣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棗核自己承認,是不愿意牽連他人,并且他已經想到辦法制伏縣官了。
9、棗核“從鐵鏈縫里蹦了出來,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會說些什么呢?
明確:
縣官老爺,你不是要抓我嗎?我就在這兒,過來呀!
10、回顧全文,嘗試復述這個故事。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1)按要求改寫句子。
①衙役把牛、驢都牽走了。(改成被字句)
②門被棗核打開了。(改成把字句)
③棗核說:“大家都不用愁,我有辦法!”(改成轉述句)
明確:
①牛、驢都被衙役牽走了。
②棗核把門打開了。
③棗核說,大家都不用愁,他有辦法。
(2)設想一下,棗核離開后,會發生什么故事?請你展開想象,寫一寫。
明確:
縣官吃了這么大的虧,怎么肯善罷甘休?于是,他派衙役們把棗核的父母抓來作為人質,還威脅棗核:“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殺掉你的父母。”棗核這么孝順,怎么肯讓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過?于是,棗核回到衙門,換回了父母,讓父母和鄉親們躲進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準備好的糧食和水,夠大家生活一段時間了。
每到夜深人靜,他就偷偷潛入縣官的房間。第一天拔光了縣官的胡子,縣官拿他沒辦法。第二天,又拔掉了縣官不少頭發,縣官還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連幾天,把縣官折磨得不成人樣,只能跟他求饒,赦免了他,答應不再難為鄉親們。大家都夸棗核是一個小英雄!棗核的父母可開心了!
2、總結。
棗核雖然長得小,志氣卻很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敢智斗惡人,幫助鄉親。希望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也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七、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棗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來
優秀品質
勤勞:學會很多本領
聰明:智斗縣官
人小志氣大英雄出少年
《棗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心態,培養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
思鄉之情的具體化。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播放《月之故鄉》的音樂與畫面,問:這首歌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①蹊蹺(qī qiāo)、嫣紅(yān)、倘若(tǎng)、山坳(ào)、鑲嵌(qiàn)
②風燭殘年、故弄玄虛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舊時同窗離開祖國五十年在美國事業家庭都如意的情況下托我帶幾枚棗核讓她試種。
3、課文的題目是《棗核》,找出文中提到棗核的句子。
明確:課文中有三處寫到,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索棗核;第二、三段、見棗核;第七段,說棗核。
學生讀課文,師生交流,屏幕顯示
索棗核——設置懸念。
見棗核——加深懸念。
說棗核——解開懸念。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么可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請大家齊讀課文,思考老人的哪些行為語言體現了他的思鄉之情呢?(齊讀第七到十自然段后找關鍵字詞、句)
1、學生讀課文。
2、老師示范。
第七段:語言描寫“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表明思鄉之情是高級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所無法替代的。
3、學生合作交流(老師板書)。
明確:植睡蓮、栽垂柳、堆北海、
關鍵詞句。
“幾十里外”、“論公斤買下”、“一塊塊親手”
總之,透過這些樸實的字詞,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的濃烈。說明優越的物質生活、高度的物質文明是沖淡不了強烈的思鄉愛國之情的。
四、突破難點,拓展延伸
1、這篇文章,表現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之情,為什么卻以“棗核”命題?
明確: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托了思鄉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加以表現,有時不妨就用一個小小的物件,以小見大)
2、我們在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思鄉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或句子?
學生交流
參考:《靜夜思》
《鄉愁》
五、小結本文,歸納總結
本文結構精巧,表現在用“棗核”作為文章的線索。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著鄉情的感情線索。此外,作者以小寫大,通過幾顆小小棗核,表達海外游子的拳拳愛國之情。
六、作業布置,鞏固提高
1、完成《一課一練》。
2、搜集游子思鄉愛國的名句。
【關于《棗核》教案(精選9篇)】相關文章:
《棗核》教學教案課件03-03
棗核說課稿11-13
《棗核》基礎練習測試題08-30
八年級語文《棗核》閱讀理解附答案02-17
部編版三年級下小學語文說課稿:《棗核》04-02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區別?10-12
囫圇吞棗造句11-18
故鄉的棗_750字02-22
四核主板跟雙核主板區別的電腦知識06-23
《核舟記》原文、翻譯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