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歌唱活動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歌唱活動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演唱歌曲,增加對中國傳統兒歌的了解。
2、體驗想象的樂趣,嘗試創造性地表現大頭在雨中的快樂心情。
3、感受歌曲的幽默和風趣,體驗歌曲主人公的樂觀生活態度。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人:
幼兒圍坐成半圓,老師以節奏游戲導人,分別用廣東話、普通話交替問候,讓幼兒在相互問候的游戲中感受歌曲三拍子節奏。
(教師輕聲哼唱歌曲旋律,并配以簡單有趣的手指游戲,其價值有二:一是吸引孩子進入聆聽和專注的狀態,為建立清晰的聽覺表象做好準備;二是通過有節奏的互動問好,拉近師幼情感距離,為練習三拍子節奏做好鋪墊,這是一個互動積累,節奏前置的環節。)
二、創設情境:
老師在音樂的伴奏下,邊講述故事“下雨的時候”邊繪畫,引起幼兒對“大頭”的興趣。
(在舒緩的鋼琴伴奏下,教師以自然的,像媽媽一樣的口吻帶出了音樂情境申的故事,起到了以情動人,引人入勝的課堂效果。緊接著,老師用像聲詞“嘟”哼唱旋律,并用簡單的美術線條勾勒出音樂情境中的主人公:幽默可愛的大頭娃娃,自然而不著痕跡地幫助幼兒進入歌曲,創設了音畫結合的課堂效果。)
三、感受歌曲。
1、第一二次感受歌曲。故事講到結尾將歌曲帶入,幼兒聆聽老師完整演唱歌曲。
師:這個大頭可真有意思,不怕雨淋。“我”也想來當大頭(伸出大拇指)。
2、第二次感受歌曲。借助手指游戲(小幅度手指動作)幫助幼兒感受歌曲。
師:剛才大頭都唱了些什么?
幼:下雨不愁!人家有傘!下雨能洗澡!……
(幼兒回答后老師用歌聲及動作回應,引導其他幼兒一同模仿,幫助理解歌詞。)
3、第三次感受歌曲。師幼一邊玩手指游戲一邊傾聽老師歌聲進一步理解歌曲。
師:我的“大頭”在這,把你的“大頭”也拿出來。
4、第四次感受歌曲。利用桔子道具引導幼兒跟唱歌曲。
師:你的頭大,我的頭更大。(伸出戴有桔子的大拇指)
在“大頭”唱歌過程中,老師用動作引導幼兒:一起來!
(①簡單裝備,化繁為簡。簡單的“大拇指”,通過豐富的想象變成了大頭娃娃:老師的手掌和大拇指連接變成了雨傘……跟隨歌曲旋律進行的手指游戲吸引著孩子的眼球,激蕩和點燃了孩子無窮的想象,簡單的裝備創造了快樂歌唱的價值。②逐層遞進,練習積累。從大拇指大頭轉換到桔子大頭,從個體手的動作過渡到操作桔子教具,從徒手練習過渡到配樂操作,從慢節奏到快節奏……是一個逐層遞進,練習積累的過程。)
四、學唱歌曲。
1、師幼操作“大頭”指偶學唱歌曲,進一步體驗歌曲韻律和內容。
師:剛才小朋友說“老師你有‘大頭’,我們也想有個‘大頭’,別著急,看看這是什么?
幼:橡皮泥。
師:我們用橡皮泥做個大頭吧!師幼用團的方式制作橡皮泥“大頭”,注意跟隨韻律節奏進行。
2、教師借助橡皮泥“大頭”與幼兒一起游戲歌唱。
師:我們都有了“大頭”,看看誰的“大頭”最會唱歌。
(①播種“想象”的種子。橡皮泥大頭的引入,滿足了孩子探求、想動的期望,并進一步啟迪了孩子的遷移能力:原來橡皮泥也可以當大頭呀!②變化帶來熱情。變則通,不停變換的游戲情境無疑能夠保持孩子學習參與的熱情,并有效促進歌曲聽覺表象的形成。)
五、表現歌曲。
情境:雷聲響起,雨點從天上落下來,大頭娃娃們,一起去雨里玩玩吧……
1、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1-2次。(教師帶領)
2、幼兒熟悉動作和韻律后,空間位置可以比較自由和開放,可以跟隨琴聲自由表達。
(教師給予動作提示)
尾聲:天晴了,大頭玩累了,跟著媽媽回家了……
(①自由表達,釋放情感。自由放松的身體表達環節,讓幼兒從小的手指游戲過渡到大的身體韻律,是一個節奏積累到韻律和諧的過程。孩子可以輕松跟隨歌曲表達情感,既釋放了學習過程中的疲倦,又體驗了收獲的快樂。②榜樣示范,秩序學習。帶頭人教學策略的引入,避免了孩子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迷茫和混亂,有效將孩子的想象內容整合和再現,保障了學習的秩序。
從實錄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節質樸、自然的課例,相信每位老師看完后都能夠效仿和嘗試。活動中不需要精美的教具準備,不需要華麗的語言,一個桔子,一根粉筆,一塊橡皮泥。一種媽媽的心態,就能把孩子帶入想象和愉悅的音樂境界,我想,回到“簡單”,應該是童謠傳承的最佳方式之一吧!)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借助情境導入、圖譜演示、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感受歌曲的趣味并學唱歌曲。
2、激發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感受同伴間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母雞頭飾若干,農場和歌詞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乘著音樂火車去農場
1、聽音樂律動進“農場”。
2、發生練習:母雞怎么叫?
二、母雞的喜事
1、聆聽第一遍音樂,讓幼兒初步感知音樂的旋律和內容:今天大母雞有一件喜事要告訴你們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她有什么喜事!
2、引導幼兒帶著問聆聽第二遍音樂:
大母雞是在哪里下的蛋?大母雞下蛋的心情是怎么樣的?下蛋以后又是怎么表現的呢?
3、邊提問邊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大母雞坐在哪兒下蛋呀?
(2)大母雞下蛋的時候心情是怎么樣的?(教師引導幼兒表現高興的樣子)
(3)大母雞生完蛋之后怎么告訴人們呀?
3、唱唱大母雞的喜事:大母雞想讓更多的人都知道它“下蛋啦”的喜事,讓我們來做它的宣傳員,唱給大家聽!
三、我們一起來“下蛋”
1、教師當母雞,全體幼兒當草窩,邊唱邊表演:
2、請個別幼兒嘗試當母雞,其余幼兒當草窩。
3、自由合作表演。
(1)交代游戲規則:自由組合以5個孩子為一組的表演隊,一個孩子當母雞,四個孩子當草窩,邊唱邊表演。
(2)幼兒自由組合并排練: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合作游戲。
四、游戲:母雞孵小雞
1、大母雞想要有自己的小寶寶了,你們知道它們躲在哪里嗎?對啦,雞寶寶躲在蛋里,要雞媽媽坐在上面孵20多天才能出來呢!
2、教師當母雞,幼兒當雞蛋,在游戲中結束本活動。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富有情趣地演唱,能唱足4拍連音。(難點)
2、會聽間奏,嘗試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重點)
3、在感受與演唱歌曲中體驗開心、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了解故事《豬八戒吃西瓜》,對豬八戒的形象有一定認知。
2、物質準備:鋼琴、木魚在間奏處進行伴奏;幼兒座位圍大半圓坐,座位前有空場;課件共4頁:第一頁,豬八戒形象圖片。第二頁,第一段歌曲圖譜(吃西瓜、東甩西扔等)。第三頁,第二段歌曲圖譜(抹嘴巴、仰八叉等)。第四頁,完整歌曲圖譜。
活動過程:
一、鼓勵幼兒自由表現豬八戒動作,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播放歌曲《豬八戒吃西瓜》旋律,鼓勵幼兒自主表現豬八戒的形象與動作。
引導語:豬八戒長得什么樣?有什么本領?我們一起來做做看。在音樂中與幼兒共同回顧豬八戒的形象、動作特征(大耳朵、圓肚皮,走路搖擺,貪吃懶惰),鼓勵幼兒用夸張的動作進行表現。
二、熟悉音樂旋律,引導幼兒初步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
教師清唱第一遍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旋律。
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么樣?哪里最有趣?
教師清唱第二遍歌曲,結合圖譜理幫助幼兒解歌詞。
提問:聽聽歌曲有幾段,每段唱了什么?
2、引導幼兒分段學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內容與情緒。
(1)教師營造小豬八戒吃西瓜的氛圍,組織幼兒學唱第一段歌曲。提問:大熱天吃著“甜掉牙”的西瓜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把吃到西瓜滿足、開心的心情用聲音表現出來。
提問:西瓜皮,放到哪?
啟發幼兒體驗豬八戒懶惰、隨便、怕被發現的心理,鼓勵幼兒用聲音表現。
(2)教師設置猴哥要回來了的情境,激發幼兒與教師共同演唱第二段的興趣。
提問:為什么要抹嘴巴?
引導幼兒體驗豬八戒吃了西瓜滿足又高興以及怕被發現的矛盾心理。
提問:什么是仰八叉?
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直觀的了解仰八叉,并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
三、鼓勵幼兒嘗試完整演唱歌曲,大膽表現歌曲的幽默、詼諧
1、師幼共同完整演唱歌曲,鼓勵幼兒注意聲音的變換,大膽表現。
提問:吃西瓜時的心情怎樣?被自己扔的瓜皮摔個仰八叉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引導幼兒體會偷吃西瓜的得意洋洋和摔跤時的懊惱和疼痛,四拍連音的表現可以不同。
2、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間奏幽默、詼諧的特點。提問:你想怎么啃?還可以怎么扔?怎樣抹抹嘴巴?
3、集體演唱歌曲,自由表現間奏的創編動作,共同體驗歌唱的快樂。
課后反思:
歌曲《豬八戒吃西瓜》具有形象鮮明、幽默詼諧的特點,活動中,我時刻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幼兒,用夸張的表情、動作來表現豬八戒的憨態可掬、吃西瓜的高興得意與摔仰八叉的生氣懊惱。幼兒被我的情緒所感染,通過我的引入式教學,將幼兒融入歌曲的學習之中,在和老師一起趣味模仿豬八戒吃西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學會歌曲。過程中我還注重引導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并鼓勵幼兒用表情、動作、聲音表現詼諧幽默的曲調與歌詞,并有意識挖掘幼兒創造性地用自己的動作表現歌曲。但是鼓勵引導還有所欠缺,幼兒大都存在模仿教師的問題,是今后活動中應該注意調整的。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觀察圖譜,理解歌曲內容,學唱歌曲,感受歌曲輕松、愉快的曲調。
2、會根據歌曲節奏,利用身體和生活樂器,創編不同的敲鼓動作。
3、積極參與并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能大膽自信地表演。
活動準備:
大鼓一個;歌詞圖譜;筷子、牛奶罐、盒子等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歌曲旋律與節奏
(一)律動,感受歌曲旋律。
1、幼兒當神氣的小鼓手,合著歌曲旋律入場。
2、提問:剛才,我們合著《小鼓手》的音樂走進來,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呢?
(二)利用圖譜,練習歌曲節奏。
1、出示圖譜,講解節奏。
2、練習:集體學大鼓唱歌,用“咚”聲來表示。
3、利用身體部位練習節奏。
二、學唱歌曲
(一)完整地欣賞歌曲。
1、教師第一次范唱(清唱),鼓聲用敲鼓的方式表達。提問:你聽到了什么?
2、第二次完整地范唱。提問:大鼓是怎么樣唱歌的?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
(二)根據圖譜,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1、教師指圖譜,幼兒跟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2、重點練習:漸強(利用圖譜法——鼓的從小到大來表現音的從弱到強)和休止符節奏(利用圖譜法——沒有畫鼓棒的鼓表示)。
(三)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輕聲跟唱一遍。
2、幼兒用好聽的聲音跟唱一遍,放開唱。
3、幼兒獨立演唱歌曲一遍。
4、提升要求,幼兒背唱三遍:
(1)拿掉兩張圖片,幼兒演唱歌曲。
(2)拿掉所有圖片,幼兒演唱歌曲。
(3)拿掉節奏圖譜,幼兒演唱歌曲。
5、幼兒邊唱邊表演歌曲一遍。
6、分男女幼兒合作演唱歌曲:女孩當小鼓手,男孩當鼓,第二遍交換。
三、利用身體和生活樂器,激發幼兒對歌唱活動的興趣
1、請一名幼兒當小鼓手,邊唱邊敲大鼓;其余幼兒把肚子、膝蓋、肩膀等當作大鼓邊唱邊敲打。
2、提問:我們可以生活中的什么東西當作大鼓呢?(可把牛奶罐、盆子、盒子等當作大鼓)
3、幼兒表演:
第一次表演,請幼兒邊唱邊敲;
第二次表演進行提升,敲鼓的地方不能發出聲音,直接用“鼓聲”表示。
四、結束:幼兒再次當小鼓手,在邊敲邊唱中出活動室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熟悉七言古詩的基礎上,嘗試用黃梅戲《女駙馬》選段演唱七言古詩《詠柳》等。
2.借助教師動作暗示感知樂曲中的附點并理解古詩內容。
3.體驗用新詩為樂曲填詞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熟練背誦七言詩《詠柳》等。
2.幼兒聽過黃梅戲曲調,對黃梅戲有初步認識。
3.《女駙馬》vcd選段及伴奏帶。
活動過程:
1.演唱黃梅戲《看燈》進場。
2.看vcd畫面,欣賞《女駙馬》選段,初步感知旋律。
師:音樂是一段……它和我們聽過的黃梅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再次欣賞,進一步熟悉旋律。
師:我們一起跟著這段音樂用“拉拉拉”來哼唱。
4.聽伴奏帶,在教師啟發下邊哼唱邊做動作,感知黃梅戲曲調拐彎繞的特點。
5.欣賞教師用七言詩演唱黃梅戲曲調。
師:你們發現這句歌詞是幾個字啊?我們學過什么詩也是一句七個字。
6.再次傾聽教師演唱,并隨教師做動作。
師:你們聽我唱《詠柳》的時候,在哪個字是有點拐彎的,拐彎的地方我做了什么動作?
7.跟隨教師聽琴聲念歌詞并做動作,體驗樂曲中“附點”部分。
師:你們發現最后一句哪個字重復念了?怎么重復的?
8.教師帶領幼兒聽琴歌唱。
9.在教師引導下替換歌詞,并聽音樂隨節奏做動作默念歌詞。
師:你們還會什么七言詩,我們一起不發出聲音跟著琴聲在心里念。
10隨教師用新詩演唱。
11.幼兒散點站立,獨立用新詩演唱。
師:你們還想唱什么七言詩?你們自己能唱嗎?如果不記得,你們怎么辦?
12.帶領幼兒邊唱邊做“男生”動作。
師:剛才我們做的動作都是旦角的動作,黃梅戲中男生動作和女生不一樣,他的手是虎掌,腳是靠步,手指是劍指。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在愉快的表演活動中引導幼兒熟悉理解歌詞,喜歡演唱歌曲。
2、愿意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進行創編活動。
準備
釣魚竿一根,帽子一頂。
過程
1、觀看表演,進入歌曲所描述的情境。
教師頭戴帽子,手持釣魚竿,裝做釣魚的樣子,等待幼兒因好奇而交頭接耳或發出笑聲時,教師故做神秘地對幼兒發出“噓噓”聲。等幼兒安靜下來后,再重復上述動作,等待幼兒再次作出反應。教師再次釣魚,收魚線,作沮喪或興奮狀。
2、討論,理解歌詞。
師:剛才你們看到我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我釣到了什么?
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夸張地做出沮喪和興奮的神態。
3、師生表演,熟悉歌詞及旋律。
(1)配樂曲,教師完整表演一遍。
(2)幼兒跟教師表演,邊聽教師念白。
4、學唱歌曲,創編最后兩小節的歌詞及動作。
(1)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2)幼兒邊表演邊演唱歌曲。
師:你們釣到了什么?
(3)請個別幼兒上來釣魚,其他
幼兒跟著一起唱歌。
讓幼兒在開始前先想好自己想釣到什么東西,然后在表演過程中用動作表示出來,然后讓大家猜猜:我釣到了什么?猜出來后大家一起把新歌詞填到歌曲中去演唱一遍。
5、師生一起討論釣魚心得以及魚的各種烹飪方法,然后請幼兒將釣到的魚送到廚房給炊事員叔叔阿姨。
活動結束。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7
活動意圖:
《三只猴子》是一首趣味性強,幼兒易于演唱和表演的歌曲。《三只猴子》是一首有趣的兒童歌曲,歌曲以詼諧幽默的風格講述了猴子玩耍的事情。本內容以故事形式串聯整首歌曲,以猴媽媽帶著孩子們去它家認識它的三個猴寶寶為由,看到小猴子在床上亂跳的的頑皮景象,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從而引導幼兒大膽地表現,體驗歌曲活動的樂趣。前三段,試圖讓幼兒用歡快的語氣去演唱。最后一段,小猴子都摔下床進了醫院,引導孩子用較慢較輕的語氣去演唱,也讓孩子知道了不能在高出亂跳這個安全知識。
重點難點:
1、感受歌曲歡快的風格
2、歌曲第二句話后十六分音符節奏
活動目標:
1、 學習觀察圖片,借助圖譜初步學唱歌曲《三只猴子》。
2、 體驗歌曲的詼諧感、幽默感。
3、 有初步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床上亂跑。
活動準備:
猴子圖片3張,猴媽媽圖片1張,大床圖片1張,醫院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入歌詞,熟悉歌曲。
(拿出猴媽媽圖片)師:我們看,這是誰吖?
師:猴媽媽怎么了?為什么這么生氣?
幼兒猜一猜
師:我們來聽聽看,猴媽媽為什么這么生氣?
(教師范唱歌曲)(彈一段,有伴奏)
師:誰告訴我,剛才你們都聽到了什么?
二、出示教具,引導幼兒講述有關內容。
1、(拿出圖片)這是誰?他們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拿出猴媽媽圖片)你們猜,她說了什么?(趕快下來別再跳)
師:我們試著把這段歌詞有節奏地念一遍。
(教師帶領幼兒把歌詞有節奏地念一遍)
師:我們看看它是怎么變成好聽的旋律的?
(老師范唱一遍)(彈第一段,無伴奏)
師:我們來試試,好不好?
(教師帶領幼兒唱一遍)
2、(少擺一只猴子)師:剩下幾只猴子了?他們在干嘛?媽媽說了什么?
師:我們一起試著像剛才那一段那樣有節奏地把歌詞念一遍。
(教師帶領幼兒把歌詞有節奏地念一遍)
師:那我們看一看這段是怎么變成好聽的旋律的。
(老師范唱一遍)(彈第二段,無伴奏)
(教師帶領幼兒唱一遍)
3、(少擺一只猴子)師:剩下幾只猴子?他們在做什么?媽媽說了什么?
師:誰可以試著把這段歌詞像之前那兩段一樣有節奏地念一遍。
(教師帶領幼兒把歌詞有節奏地念一遍)
師:我們來試試把它變成好聽的旋律吧!
(教師帶領幼兒把這段唱一遍)(彈第三段,無伴奏)
三、幼兒學習有節奏地演唱歌曲
師:現在你聽聽老師是怎么來唱這有趣的歌曲的。
(教師范唱)(帶伴奏彈三段)
師:你們想不想一起試一試?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把歌曲唱一遍)(無伴奏彈三段)
四、學習第四段歌詞
師:現在猴子們都摔傷了,你們猜一猜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師:我們來聽一聽,后面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師范唱第四段)(有伴奏彈第四段)
師:發生了什么事情啊?
師:我們來一起有節奏地把這段歌詞讀一遍吧!
(教師帶領幼兒有節奏地讀歌詞)
師:我們想一想,唱這一段要用什么語氣來唱?
師:我們來試著把這一段唱一遍吧!
(教師帶領幼兒唱第四段)(無伴奏彈第四段)
五、分組唱歌曲,加深幼兒學習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變成一首有趣的歌曲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教師帶領幼兒把歌曲完整地唱一遍)(有伴奏彈四段)
附歌曲《三只猴子》
6 3 3 3 4 | 3 2 2 ——| 5 2 2 2 2 2 3 |
三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有 一只 猴子 頭上
兩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有 一只 猴子 頭上
一 只 猴 子 在 床 上 跳, 他 的 頭 上
你 看 床 上 靜 悄 悄, 猴 子們 不知 跑到
2 1 1 1 1 ——| 6 3 3 3 4 | 3 2 2 ——|
摔 了 一個 包, 媽 媽 急 得 大 聲 叫,
摔 了 一個 包, 媽 媽 急 得 大 聲 叫,
摔 了 一個 包, 媽 媽 急 得 大 聲 叫,
哪 兒 去 了, 床 上 床 下 都 找 不 到,
5 5 5 5 | 3 1 2 1 1 ——|
快 快 下 來 別 再 跳。
快 快 下 來 別 再 跳。
快 快 下 來 別 再 跳。
他們躺在醫院 不能 動 了。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歌唱、游戲等形式來感受歌曲歡快、活潑、詼諧的'情緒。
2、初步學唱歌曲《五只小青蛙》,唱準歌曲中的切分音,掌握襯詞0x|xxx0|的節奏。
3、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唱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5個青蛙手指偶2、音樂《五只小青蛙》3、鋼琴4、5個大呼啦圈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模仿小青蛙跳進場:感受歌曲前奏、間奏的活潑情緒。
2、發聲練習:感受歌曲xxx|x—|和0x|xxx0|的節奏。
3、學唱歌曲:
(1)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學念歌詞,初步掌握歌曲的基本節奏。
——指導語:池塘里來了一群小青蛙,你們猜猜有幾只?它們在池塘邊干什么呢?(教師出示5個青蛙手指偶,念唱歌詞)
(2)欣賞歌曲,提取歌曲中的襯詞,引導幼兒模仿小青蛙吃蟲的聲音,掌握襯詞0x|xxx0|的節奏。
——指導語:小青蛙是怎樣吃蟲子的?它吃蟲子的時候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3)幼兒學唱歌曲。
——指導語:小青蛙吃蟲子的本領我們已經學會了,現在我們也跟著五只小青蛙來唱唱歌吧!
4、教師與幼兒對唱歌曲
——指導語:我們換一種唱法,我來唱歌,請小朋友來學小青蛙吃蟲子的聲音和呱呱的叫聲。
5、分組對唱,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唱帶來的樂趣。
——指導語:我們請左邊的小朋友來唱歌,右邊的小朋友來學小青蛙吃蟲子的聲音和呱呱的叫聲
6、集體歌表演《五只小青蛙》
——我們跟著音樂里面的小朋友一起來唱這首歌吧!
7、小組歌唱游戲《五只小青蛙》
——指導語:老師也想請你們五個人一組來扮演小青蛙,大家找到伙伴之后,共同商量好誰做第一只青蛙跳進池塘(大呼啦圈),誰做
第二只、第三、四、五只小青蛙?
8、活動結束——指導語:小青蛙們,來,跟著我一起,我們到外面捉蟲去吧!
【活動反思】
活動中,念唱歌詞的道具(手指偶)還可以更加夸張化,可用一只只紙做的青蛙,直接放在高處跳下來,更能直接體現小青蛙跳進池塘,從而更加激起幼兒的興趣。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 篇9
前期活動中,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了對唱式練習、問答式練習的方法,幼兒基本掌握了歌曲,對歌曲中的四分及八分符點也有了初步的感知。此次活動是前期系列活動的一個延伸,針對幼兒對歌曲的已有經驗,借助節奏型的輔助,進行歌曲仿編;以游戲的形式在鞏固歌曲的同時,激發幼兒的創作意識。
活動目標
1.音樂目標:了解歌詞句式結構,用自然的聲音、飽滿的情緒演唱歌曲,并能夠創編歌詞,流暢地演唱。
2.情感目標:培養幼兒對歌唱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3.拓展目標:在民族音樂中獲得文化的傳承,能認識花的種類及生長習性。
活動準備
掛圖、音樂CD、謎語圖片、游戲場景、彩筆、幼兒用書第5頁。
活動過程
1.聆聽與導入:圖片導入。
(1)教師出示圖片,提問:“春天到了,百花園里的花爭奇斗艷,你們知道都有什么花嗎?”讓幼兒認識各種花,了解其生長習性。
(2)聆聽音樂。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開動小汽車去植物園,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提問:“我們今到了哪里?看到了哪些花?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感受與感知:節奏練習。
(1)節奏感受,做不同聲勢感知音樂風格、節奏、歌詞等。教師出際歌曲節奏圖片,幼兒分組練習拍奏節奏型。提問:“這首歌跟我們平時唱的有什么不一樣?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對唱,演唱風格是歡快、跳躍的)
(2)圖譜感知。根據圖譜情景再現,帶領幼兒參加游園活動,進一步熟悉歌詞、節奏和句式結構。提問:“你知道這幾個有趣的字是什么嗎?”(依兒呀兒呦)
3.表現與表達:歌表演。
(1)學唱歌曲。有節奏地朗誦歌詞,做一對一答的游戲。
(2)師幼討論,按照曲式結構加以講述,并進行視唱練習。聲勢節奏問答,分句學唱歌曲,注意歌唱時的節奏和音高。
(3)歌表演。師幼對唱、男女聲對唱、兩人一組做問答式表演。
4.創編與創造:歌詞改編。
(1)歌詞改編,把“花”改成動物名稱。
帶領幼兒回憶《對鮮花》的歌詞,如“什么花在水上——荷花”,并請幼兒對重點詞句加以演唱。帶幼兒到動物園里認識動物,提問:“今天到了哪里?看到了哪些動物?”(結合曲式結構)
帶領幼兒嘗試演唱所整理的歌詞,并根據幼兒的回答制作新的圖譜。讓幼兒看圖譜仿編歌詞。最后請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記錄歌詞內容。
(2)分組表演。請幼兒看新圖譜分組創編,并演唱出來。
5.拓展與延伸:視化音樂游戲。
(1)展示新圖譜,評價幼兒的創作。
(2)請幼兒把游戲書上鮮花的虛線描成實線,體會音符的長短,感知節奏的變化及童謠的風格。
幼兒園綜合歌唱活動的實踐策略——評大班歌唱活動“對鮮花”
中華女子學院學前教育系王丹
歌唱活動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現階段的歌唱活動不再限于單純的歌唱教學,而是將音樂故事、音樂游戲、歌唱、體態律動以及節奏樂、小音樂劇等綜合表演形式有機地結合,讓幼兒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和表現表達的機會。
一、綜合歌唱活動的作品選擇
首先,好的歌唱作品要具有審美價值,并符合孩子的音樂審美心理。《對鮮花》是一首優秀的民間音樂作品,其歌詞與曲調是經典的童謠,同時,它使用兒童自己的語言,這提高了曲調的感情效果和吸引力。其次,好的歌唱作品要適應幼兒的歌唱能力和音樂感受力,所以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選擇。《對鮮花》是五聲音調、主音音域不超過8度、2/4拍的歌曲,主要旋律在3到6個音級范圍內進行,大班孩子能夠駕馭。第一句用m~s兩個音開始,符合平聲上揚的特點,也符合兒童掌握音級的規律。
選擇歌曲作品是綜合歌唱活動進行的基礎,且往往需要教師在活動中示范演繹。因此,教師對作品的理解與表現力尤為重要。教師在備課時要多聽作品,細致分析,把握歌曲的情緒基調,整理好歌唱技能的要點,使幼兒在實際教學中能唱、會唱的基礎上獲得文化的傳承與藝術熏陶。
二、綜合歌唱活動的目標制定
音樂活動的類型決定了其主要目標,歌唱活動就要引導幼兒用自然的聲音和飽滿的情緒表現和表達歌曲,深入理解和感受歌曲中的音樂元素。
歌唱活動“對鮮花”的第一個目標是音樂技能與能力的體現。通過“流暢地演唱”掌握歌唱技能,讓兒童在豐富多彩的音樂與游戲中體驗音樂,享受快樂。通過“了解歌詞句式結構”“創編”提升音樂能力,讓兒童體會到音樂是一種語言,學習用音樂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第二個目標是情感和社會化的目標。此目標能夠體現出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即音樂教育不僅僅是技巧的打磨,也包括情感的溝通和表達。在音樂中促進兒童情感和社會化的發展,反映了幼兒音樂教育的屬性,體現了音樂教學的價值。
第三個目標是文化傳承與拓展的目標。《對鮮花》作為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經過篇幅和配器等方面的修改,更貼近幼兒生活,使幼兒能夠更積極地理解和對待民族音樂和文化;通過問答的方式,將花兒的種類和生長習性表現出來,又采用了適合幼兒演唱的節奏和調性,將民族音樂和面向孩子的教育實踐自然地融合起來。
當然,歌唱活動不能忽略歌唱本身的規律,應將歌唱技能與音樂能力的培養作為主線,并結合內容與教學過程提煉出多維度的教學目標。
三、綜合歌唱活動中的教學策略
第一,綜合的感官通道。
聆聽在歌曲欣賞和歌唱活動中必不可少。要給孩子充分聆聽的機會,幫助他們感知和體驗、理解和表現作品。梁老師在引導聆聽時,用圖譜幫助幼兒回憶,進一步掌握句式結構。并且,她預期幼兒在替換歌詞后再演唱時,會出現接詞、音準等方面的問題,通過聆聽幫助幼兒構建新的句式結構,以讓演唱更流暢、準確。因此,要明確聆聽的目的,每一次的聆聽都是幫助孩子感知和理解作品。
課程體系集中地建筑在以歌唱為主的綜合音樂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兒童自己唱(個人唱及參與集體分聲部的唱)來體驗和學習。在《對鮮花》活動中,不僅是單純的歌唱,而是將音樂故事、音樂游戲、歌唱、體態律動等綜合表演形式有機地結合,讓幼兒獲得全面、豐富、綜合的審美體驗。對歌唱形式而言,梁老師也是通過個人演唱、小組演唱、問答演唱等多種形式,使幼兒始終保持演唱的新鮮感和興趣。
第二,綜合的提問設計。
提問是教師不可缺失的技巧,既要給孩子預留自我感受、想像、表達的空間,又要圍繞目標的實現進行設計。課程環節的不同,提問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感受與感知的環節中,提問注重幼兒的感受,問題要留給幼兒思考與想像的空間。表現與表達的環節中則注重節奏和旋律的把握、發聲與共鳴的練習,以及聲音、表情的表現等,提問的重心往往是一些歌唱技能和表現中的重點和難點。
以歌唱活動“對鮮花”為例。在感受和感知環節中,教師提問“我們今天到了哪里?都看到了哪些花?”這些問題讓幼兒更仔細地聆聽和感受歌詞的內容,透徹理解歌曲的背景。在表現和表達環節中,教師通過提問“這個歌跟我們平時唱的有什么不一樣?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讓幼兒體驗對唱的演唱形式,了解演唱風格;通過提問“小朋友能知道這幾個字是什么嗎?”讓幼兒更加準確地把握歌詞中的難點;等等。
第三,綜合的音樂讀寫教學。
綜合歌唱活動注重訓練幼兒的音樂讀寫能力,即視唱、讀譜和記譜能力。《對鮮花》采用民族的五聲調式,教學時運用首調唱名法可以使幼兒更接近音樂,更快地學會音高和讀譜。《對鮮花》主要采用和m、s和d’,以四個音階作為旋律主題。梁老師帶領幼兒先回憶《對鮮花》的歌詞內容,并請幼兒結合回憶對重點詞句加以演唱。這樣有重點地演唱,反復練習,使幼兒穩定地掌握了四個音級,在此基礎上再增加其他音級,掌握起來更容易、更準確。
幼兒需要在自身的感知活動中,了解語言結構,進而仿編新的內容。因此,在落實教育目標時就用到了出示圖譜這一教育策略。對幼兒來說,認知音樂符號并不是必需的,但為了消除樂譜的神秘感,有必要采用圖譜的方式,讓幼兒理解音樂的符號是“用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聲音”,為掌握真正的抽象符號作鋪墊。
【大班歌唱活動教案匯編9篇】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歌唱春天》09-23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教案08-22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25
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教案08-31
書包大班折紙手工活動教案02-01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三篇12-28
大班快樂的新年活動教案12-26
大班社會活動春節教案01-07
大班健康活動預防疾病教案12-15
元旦歌唱比賽活動方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