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2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并體會、理解讀數的規則。
練習讀數,使學生理解萬級的數的讀法與個級的數的讀法的聯系與區別。
結合讀數,培養學生的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讀出下面的數
305300535002879
(1)我們學過哪些記數單位?
(2)請你按數位順序表中的順序依次說出所學過的數位。
(3)萬級包括哪幾個數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萬級的數的讀法。
我們已經學習過萬以內的數的讀法。而像我們昨天的城市人口數據的大數該怎么讀呢?
(1)出示含兩級的數位表,并在相應的數位下面呈現2496,讓學生讀一讀。
(2)再呈現24960000
讓學生試讀。
比較24960000與24960000在數位上的區別。
啟發:引導24960000的讀法。
說說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么,引導說出一共有多少萬?
這個數有什么特點?(個級的四個數位上都是o,即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末尾的零都不讀出來。)讀法與以前學過的數的讀法有什么異同點?
相同點: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去讀。
不同點:萬級的數要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
小結萬級的數的讀法
小結:整萬數的讀法,先分級,把萬級上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個級上的四個零都不要讀出來。
練習讀一讀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讀法。
學習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6407000。
②引導觀察6407000與24960000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③學生自己試讀,交流讀法。
④小結讀法:分級——先讀萬級上的數——接著讀個級上的數。
教師隨學生敘述板書,六百四十萬七千
(1)學習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85000300。
②學生自己分步驟試讀。
③師聲生同讀。
④小結讀法: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
⑤按正確的讀法師生品讀。(板書:八千五百萬零三百。)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1)觀察每個數的特點。同桌互讀。
2、做練習一第2題。
3、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學生讀。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復習兩位數乘除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兩步(或三步)的應用題。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水對我們人類來說非常重要,世界的個別地區已經開始缺水,我們為了節約水源,大家應該從小行動起來,養成人人節約用水的習慣,你看小胖家行動的如何?
二、新課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他決定從身邊的小事的做起,節約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節約水30千克。
你能根據這個條件提出一些什么數學問題呢?
學生反饋:一周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
一個月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計算)
一年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計算)
你們能幫他算一算嗎?學生練習、匯報
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當因數末尾有零的時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得到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零。
(二)探究二
實際上節約水資源也可以節約水費的開支,關于水費的問題小兔幫小胖算了這樣一筆帳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繳了1224元的水費,它想請大家幫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個月繳多少元的水費?
學生練習、匯報,由學生自己講解
(問: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
一年的水費÷12個月=平均每月要繳的元數
1224÷12=102(元)
問: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時候,你又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呢?
出示:從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夠除就用“0”來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準備平均每個月比去年節省4元水費,照這樣計算,今年預計一共要繳多少元水費?
問:這里哪些詞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來?“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樣”的計算呢?
請大家自己試著做一做,有困難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學生嘗試、匯報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x121224—4x12102x12—4x12
=98x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師:①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②這三種解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③這樣的兩、三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三、課內練習
1、練習一:計算下列各題
45x12= 45x102= 450x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師:在計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2、練習二:括號中應填幾?
( )x32=256 1430÷( )=13 ( )÷109=109 128+( )=2987
括號里的數該如何求?
3、練習三:實際運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館練習游泳。(從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樣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們倆誰游得快呢?如果他們同時出發,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課堂小結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板書
復習兩位數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x121224—4x12102x12—4x12
=98x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 、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
2、能結合樹狀算圖理解“綜合--分析法”,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讓學生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數量關系,掌握分析復合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結合樹狀算圖,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口答:根據問題說出數量關系。
(1)復印機37分鐘可復印多少張紙?
生1:工作效率x工作時間=工作量
(2)實際每月生產多少輛汽車?
生2: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3)小巧從家到學校走了多少分鐘?
生3:路程÷速度=時間
出示課題“應用(二)”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出示主題圖和題目
(1)小丁丁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
示意圖:
①問: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條件?
②問: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從已知條件開始想,如果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出示:小丁丁家到學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鐘,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
生:1020÷15=68(米/分)
出示: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把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結合起來思考,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
816÷(1020÷15)
=816÷68
=12(分鐘)
答: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12分鐘。
探究三:
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你會解答嗎?在小組里交流,并列式解答。(先討論,再列式)
根據學生匯報出示:先匯報分析思考過程,再匯報算式
340÷(1020÷15)
=340÷68
=5(分鐘)
答: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走5分鐘。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一只成年的大熊貓一周大約要吃140千克的鮮竹,照這樣計算,一只成年的大熊貓一個月大約要吃多少千克的鮮竹?(一個月按31天計算)
生1:
140÷7x31
=20x31
=620(千克)
師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一只大熊貓每天吃的千克數x天數=一個月吃的千克數
練習二:
選擇題:
(1)復印機5分鐘復印了340張紙,照這樣計算,復印2516張紙需復印多少分鐘?算式是( )
A、2516÷(340÷5 )
B、340÷5x2516
C、(2516-340)÷5
問:你是怎么想的?選B或C問題可怎么改?
生1:我選(A)我是從問題想的。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奶牛場每天生產牛奶2100升,如果每升牛奶可以賣3元,8月份生產的牛奶全部賣出后總共可以收入多少元?算式是( )
A、2100÷3x31
B、2100x3÷31
C、2100x3x31
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選(C)。我是從問題想的
單價x數量=總價
練習三:
根據條件提問題,并列式。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5千米,從甲地出發行了4小時后,離乙地還有135千米。
師: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45x4+135
生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共需幾小時135÷45+4
師:這樣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解答應用題先審清題意,然后可以從條件出發,也可以從問題出發,還可以把條件和問題結合起來思考。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22頁例2,課堂活動的第2題及練習三的第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方法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2.讓學生明確學習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重要性,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這學期,我們班轉來了幾位新同學,為了增進大家的了解,誰愿意用數據向他們介紹一下自己或者我們學校的情況?
學生1:我今年10歲,身高大約140厘米。
學生2:我的體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個人,爸爸媽媽每月的收入大約1萬元。
學生3:我們學校有學生2125人。
教師:在剛才介紹的這些數據中,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學生:10、 3、2125是準確數,大約140、36千克左右、大約1萬是近似數。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準確數,這時就要用到近似數,比如:20xx年重慶市總人口約3100萬,中國大陸總人口約13億等都是近似數。那么,怎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呢?
[點評:體現數學的現實性。利用學生身邊現有的、熟悉的學習材料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相互介紹的過程中,感受到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廣泛應用,突出其學習價值。]
二、學習新知
1探索“四舍五入”法。
(出示:534607)
教師:這是一個準確數,如果改成一個近似數,大約等于多少?
學生1:約等于五十三萬四千六百。
學生2:也可以約等于五十三萬四千。
學生3:還可以約等于五十三萬、五十萬。教師:了不起,還寫成了用“萬”作單位的數,你們認為“五十三萬”和“五十萬”誰比較合適?
學生1:我認為五十萬比較合適,因為這樣的近似數比較簡單。
學生2:我不同意,我認為五十三萬比較合適,因為五十萬與準確數相比,比準確數少了三萬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萬與準確數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教師:五十四萬怎么樣?
學生1:不行,與準確數相差五千多了。
學生2:我發現,只要千位上的數沒有達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萬位后面的數,約等于五十三萬。
學生3:對,當千位上的數達到或者超過五千,就可以在萬位上增加1,再把萬位后面的尾數舍去,約等于五十四萬。
(出示:38290)
教師:按照大家剛才討論出的辦法,38290約等于多少萬?
學生:千位上是8,滿了5,所以,萬位上增加1,約等于4萬。
2.歸納方法。
教師:同學們表現很出色,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整理出“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先看千位上的數,千位上的數小于5,就把萬位后面的尾數直接舍去,千位上的數是5或者大于5,就向萬位上進1,再把后面的尾數舍去。
教師: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學生看書第22頁例2,質疑)
[點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圍繞“怎樣用近似數表示”這一問題展開了大膽的、富有個性的討論,自主探索出了“四舍五入”法,知識的建構水到渠成。而教師的點撥——“誰比較合適”對學生的進一步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
3.練習。
(1)教科書第22頁的試一試。
教師: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生獨立完成,評講)
(2)教科書第23頁的課堂活動第2題。
師生活動:老師出示卡片,學生說近似數。
師生活動:同桌活動,一人寫數,一人說近似數。
4.擴展。
(出示:省略153904270億位后面的尾數,它的近似數是多少?)
教師:先回憶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想一想,這個問題怎樣解答?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答,再交流)
學生1: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看千位上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該看千萬位上的數“四舍五入”,約等于2億。
學生2:也就是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看那一位后面一個數位上的數“四舍五入”。
[點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經驗驗,遷移類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通過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即“看后面一位四舍五入”。]
三、小結(略)
四、課堂練習
教科書第24~25頁第4~6題(學生獨立完成)。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借助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難點:體會直線、射線、線段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同學們,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一根線)
生活中,到處有線存在,你能否說說在哪里看到線的存在。
(多媒體演示:各種線,引出有限和無限)
創設情境,感知直線、射線、線段
認識線段
演示:將紅外線手電筒的光線射到墻壁上。
問:墻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大約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
請你們畫一畫這條線大約的長度。
這個長度是固定的嗎?如何來表示這條線長度的固定性呢?
小結:科學家想到要把這條線堵住,截住,就用兩個端點,把它固定住。像這樣的線就是我們已學過的線段。誰來說說線段的特點.
認識射線
演示:將手電筒的光線射向天空,你看到線了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你看到的線?
請你再一次畫一畫這條線。
怎樣表示這條線是向一邊無限延長的呢?
為什么不在另一邊畫端點?
師:像這樣的線叫射線。
射線有什么特點?
練習:把線段怎樣改變可以得到一條射線?
(引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的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射線)
能否在射線上找到一條線段?
線段與射線有什么關系?
認識直線
剛才把一條線段額一端無限延長,可得到一條射線。如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結果是什么?
(引出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直線)
1.說說直線有什么特點。
練習:能否在直線上找到一條線段和射線?
說說射線、線段和直線的關系?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他們有什么區別?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系
線段
射線
直線
鞏固練習
下面哪些線是線段、射線、直線
2、判斷
一條直線長5厘米。
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黑板的邊長是一條射線。
線段有兩個端點,射線沒有端點。
射線比直線短。
數一數,下列共有幾條線段
總結:今天學習后,對線你們有什么新的認識?
板書
長度(無限或有限)端點度量與直線的關系
線段
不可延長兩個端點可以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射線
一端可無限延長一個端點不可度量是直線的一部分
直線
兩端可無限延長無端點不可度量是一條直線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數學四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P74-76
教學目標:
1、從生活中的圓形物品出發,感受生活中圓形物品的特征。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通過正確使用圓規畫圓,建立圓的初步概念。
4、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養合作意識,培養空間觀念,感受到幾何圖形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圓上所有的點到固定點O都有相同的長度r”,認識圓心、半徑,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圓的概念和畫圓的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單、視頻、圓規、繩子、圓形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情景引入
同學們,一滴水滴到平靜的水面上,會形成怎樣的波紋呢?(圓形的波紋)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圓、發現圓,你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圓?
(先小組交流,后全班反饋)
2.欣賞生活中的圓
(媒體展示)你們看,這是老師搜集的一些素材,請大家欣賞。
3.學生交流對圓形物體的感受和對圓的認識
4.揭示課題
看來,生活中圓真是無處不在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走進圓的世界。(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二、嘗試探究
(一)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1.交流畫法
①利用圓形物體畫圓。
②利用細繩、圖釘畫圓。(機動)
2.介紹生活中如何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①展示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
師:體育老師經常在操場上畫圓,他是怎樣畫圓的呢?(媒體演示)
②老師演示用繩畫圓。
師:那老師也試試看,在黑板上畫圓。
(一端用圖釘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細繩扎上粉筆,拉直繞一圈。)
師:借助繩子畫圓,只要固定一點,確定長度,旋轉一周就可以得到一個圓。
(板書:固定一點,確定繩長。)
③認識圓心和半徑。
師:我們把這個固定的點給它取個名字叫“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這根細繩的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
(板書“圓心O,半徑r”)
3.引出圓規:生活中除了用這些工具來畫圓,聰明的數學家們早在很久以前就發明了一種專門用來畫圓的工具——“圓規”。
(二)嘗試用圓規畫圓
1.介紹圓規的構造
(圓規有兩只腳,一只是帶針尖的腳,一只是帶有鉛筆的腳,還有一個把手,是用來旋轉的。)
學生第一次嘗試畫圓
師: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畫圓?畫一個圓不成功可以在旁邊再畫一個。會的同學可在小組內傳授經驗,互相交流學一學。(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師巡視指導。)
3.老師示范用圓規畫圓
師:請看老師是怎樣規范畫圓的?邊看邊思考你剛才的畫法和老師的有什么區別?
4.學生再一次嘗試畫圓(畫在作業單上),并交流畫圓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
5.師生邊交流畫法,邊嘗試第三次畫圓。
(先用鉛筆在畫紙上畫一個“x”,再把圓規兩腳分開一定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x”上,握住圓規的把手,把帶有鉛筆的腳繞固定的點旋轉一周。)
交流總結:畫圓三步驟:固定圓心、確定半徑、旋轉一周。
6.學生第四次畫圓
請大家再一次拿出圓規畫一個最漂亮的圓,畫完后標上圓心“O”和半徑“r”。
學生展示,糾錯
師:畫圓還要注意哪些地方?
師:如果手捏住圓規的兩個腳來畫,會怎么樣?畫圓會成功嗎?
師生小結:就像體育老師用的繩子要拉直,不能改變繩子的長度一樣。在畫圓時,應保持圓規的兩腳距離不變,即半徑不變。
(三)探究圓的半徑的特征
1.小游戲:比一比:在同一個圓上,誰在30秒內畫的半徑最多?你發現了什么?
(圓有無數條半徑。)
2.師:請你再量一量這些半徑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是相等的。)
(四)問題解決
師:小胖他們小隊正準備做奪寶游戲呢!
出示游戲圖:xxxxxxxxx(隊員)
(寶藏)
①對于這樣的隊形,你覺得怎么樣?
②要使這個游戲公平,你能設計出一個好隊形嗎?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哪些本領?你有什么收獲嗎?
四、課后作業
完成綜合與實踐活動作業單“我是數學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設計師”中的任務。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的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兩輛不同的汽車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
根據情景提出問題。哪輛汽車跑得快些?
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決哪輛汽車跑得快些?使學生認識到:兩個物體體運動快慢的比較,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從而引出路
程、時間和速度。
引出:速度 =路程÷時間
三、看一看
教科書P79頁的看一看,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
四、鞏固練習
1、完成P80頁的試一試的第1小題,
2、完成P80頁的試一試的第2小題。
3、完成 P80頁的第一小題。(在書上完成)
板書設計: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 4千米/時
人每小時大約走4千米。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時間x速度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連減時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寒假期間,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圖。(多媒體演示)
師:現在正是踏青的好季節,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發前,他要查閱資料。請同學們看,你從圖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這本書共234頁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
問:還剩多少頁沒看。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會解決嗎?那就試試吧。
2、小組交流匯報。
師:你們是怎么想的?
第一種解法:234—66—34(從總頁數中減去昨天看的,再減去今天看的。)
第二種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中減掉。)
第三種解法:234—34—66(先從總頁數中減去今天看的,再減去昨天看的。)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就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任選一個計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種方法計算的?
4、小精靈(動畫人物)總結。
通過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掉;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板書課題:簡便運算)
5、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學生思考回答)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誰的方法簡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蘋果,已賣了476千克,壞了2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好蘋果沒賣?
3、提出可以用連減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小精靈總結全課
同學們在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了連減計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巧妙的運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發現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風氣是比較好的。我一直對行為習慣的培養很重視,因而這批同學的學習態度端正,作業書寫工整、美觀。但也有部分同學由于父母不在家,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學習習慣較差,作業馬虎,字跡潦草,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本學期應加以改進及重視。
三、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圖形的變換、方向與位置統計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三單元“乘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第五單元“除法”。本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整數運算的最后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系,探索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5、第二單元“線與角”。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6、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學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的現象,能在方格紙上作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本單元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體會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可以設計出一個美麗圖案。
7、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某一點的位置,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在第一學段中,學生已經認識了8個方向和簡單的路線等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本單元的學習則又是第一學段學習的發展,它對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
8、第八單元“統計”。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復式條形統計圖以及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教科書的第111頁的第4題,教科書的第114、11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2、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鞏固條形統計圖,會繪制條形統計圖。
2.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并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5.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分析統計圖中的數據,根據統計圖開放性地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教學準備】
多媒體、題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本節課對“統計”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板書課題:復習統計。
2.打開數學書,看第七單元的內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課堂作業】
1.統計
畫條形統計圖需要注意什么?
2.練習二十一第12題。
根據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注意找出縱軸上的數據要準確,然后回答問題。
3.練習二十一第16題
畫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
4.讀出下面各數,然后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寫出下面各數。
四千七百八十萬零二十
十五億三千零八萬零九
四億零五十萬零三
6.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127x63=3276÷84=74x59=
7.估算。
297x3≈789x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個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別畫一個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會用畫平行線的方法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1.你會用一張長方形紙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12.解決問題。
(1)一只山雀5天大約吃800只害蟲,30天大約能吃多少只害蟲?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條船可坐50人,要同時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小結:掌握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課后作業】
完成《創優作業100分》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第4課時統計
知識點總結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復習讓學生體會到條形統計圖在統計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觀反映各數據間的聯系,同時讓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根據統計圖中的信息開放性地提出問題,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簡單運用。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四年級第一學期第74-76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發現問題并進行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感受到圓的美。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和觀察活動初步認識圓。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次性杯子、線、圖釘、圓規、直尺、鉛筆.?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出示: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圓。(媒體)
舉例:你還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圓?(學生介紹)
師舉例動態的圓:水滴落在平靜的水面泛起的一個個圓形的波紋,這其實是一個動態的圓。(媒體展示動態的圓)
揭示課題:生活中處處有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板書課題:圓的初步認識)
嘗試探索:
(一)嘗試用各種工具畫圓。
師提供的工具:線、圖釘、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備圓規。
學生嘗試利用各種工具畫圓。
交流畫法:
利用圓形物體畫圓
利用線、圖釘畫圓
利用圓規畫圓
我們來看看體育老師和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是怎么畫圓的?
比較各種方法
你覺得用什么方法畫的圓最標準?(用圓規畫的圓最標準)
(二)嘗試用圓規畫的圓,并認識圓心、半徑。
介紹圓規的構造。
圓規它有兩個腳,一個是帶針尖的腳,另一個是帶有鉛筆的腳,還有一個把手,用來旋轉的。
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
交流畫法
先用鉛筆在畫紙上點一點,再把圓規兩腳分開一定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點上,捏住圓規的把手,把另一只裝有鉛筆的腳繞固定的點旋轉一周。
小組討論用圓規畫圓的要點。
(板書:定圓心、定半徑、繞一周)
老師示范畫圓
小結:
在圓中固定的那一個點叫圓心用字母O表示,圓上所有的點到圓心O都有相等的長度,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板書:圓心、半徑)(在黑板上的圓中標出圓心和半徑)
(三)嘗試畫半徑是2厘米的圓
學生操作
匯報交流畫的過程
同桌相互檢驗
(四)探究圓心和半徑的作用
請學生在一張紙上任意畫兩個圓。
出示同心圓,看了這兩個圓你有什么想法?
這兩個圓一個大,一個小,這是因為兩個圓的半徑長度不一樣。所以會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徑相同的兩個圓,那這兩個圓呢?
這兩個圓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這是因為這兩個圓的圓心位置不同,所以會一個在上,一個在下。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為這兩個圓的圓心位置不同,所以會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因為它們的半徑長度不一樣。所以會一大一小。
通過觀察你能不能說說圓心、半徑在圓中有什么作用?
圓心決定了圓的位置,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板書)
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拓展階段:
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同學們知道了很多有關圓的知識。用圓可以設計出各種美麗的圖案。(出示媒體)彎月、五環、小花,你想不想也來試試!那我們就來試試吧!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 圓心 決定圓的位置
定長 半徑 決定圓的大小
繞一周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2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從中年級邁向高年級,他們的思維已經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較以前上升了一個層次,已經會用歸納概括的方法認識事物及解決問題,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數學知識,為學好本冊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小學第一學段的學習方法,師生之間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學生學習常規好,喜歡學習數學,對所學知識掌握較好,并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維發展也就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認識更大的數、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負數、線與角、圖形的變換、方向與位置統計等教學內容。
1、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第二單元“線與角”。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直線、線段、射線的認識,平行線與垂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
3、.第三單元“乘法”。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乘兩位數,對一些較大的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4、 第四單元“運算律”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加法和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某一點的位置、描述簡單的路線圖。掌握根據方向(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認識周圍的環境。
6、第六單元“除法”。
本單元的學習是小學階段整數運算的最后一個章節內容。本單元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數量關系。
7、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
8、第八單元“可能性”。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感受簡單的隨機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學目標
1.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
2.學生將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對生活中具體事物的數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計;掌握計算器的運用方法,會利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學生將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進行正確地計算;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經歷探索商的變化規律的過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中括號運用在計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確計算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 經歷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這兩個運算定律,并能將其應用于簡便計算之中。體驗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的意識和能力。
5.學生能認識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6.學生將能識別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畫)指定度數的角。
7.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8. 初步感受到事件的發生隨機性,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五、課時安排:
一、認識更大的數9課時
二、線與角9課時
三、乘法7課時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掌握含兩級的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大數,并體會、理解讀數的規則。
練習讀數,使學生理解萬級的數的讀法與個級的數的讀法的聯系與區別。
結合讀數,培養學生的類推和歸納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含兩級的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讀出下面的數
305300535002879
(1)我們學過哪些記數單位?
(2)請你按數位順序表中的順序依次說出所學過的數位。
(3)萬級包括哪幾個數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萬級的數的讀法。
我們已經學習過萬以內的數的讀法。而像我們昨天的城市人口數據的大數該怎么讀呢?
(1)出示含兩級的數位表,并在相應的數位下面呈現2496,讓學生讀一讀。
(2)再呈現24960000
讓學生試讀。
比較24960000與24960000在數位上的區別。
啟發:引導24960000的讀法。
說說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么,引導說出一共有多少萬?
這個數有什么特點?(個級的四個數位上都是o,即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末尾的零都不讀出來。)讀法與以前學過的數的讀法有什么異同點?
相同點:萬級的數先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去讀。
不同點:萬級的數要在后面加讀一個“萬”字。
小結萬級的數的讀法
小結:整萬數的讀法,先分級,把萬級上的數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個級上的四個零都不要讀出來。
練習讀一讀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讀法。
學習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6407000。
②引導觀察6407000與24960000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③學生自己試讀,交流讀法。
④小結讀法:分級——先讀萬級上的數——接著讀個級上的數。
教師隨學生敘述板書,六百四十萬七千
(1)學習級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①板書85000300。
②學生自己分步驟試讀。
③師聲生同讀。
④小結讀法:每級中間有0的應該讀零。
⑤按正確的讀法師生品讀。(板書:八千五百萬零三百。)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內化提高
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1)觀察每個數的特點。同桌互讀。
2、做練習一第2題。
3、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學生讀。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圓,了解圓的基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圓心、半徑和直徑,以及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感受圓之美,滲透數學文化。
教學重點:知道什么是圓心、半徑和直徑,以及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了解圓心、半徑和直徑,以及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圓形物體、簡易的畫圓工具、圓規、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動畫:平靜的水面丟進小石子,泛起圓形的波紋。
師: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圓?(生舉例)
出示: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最美。(圖片欣賞)
2、了解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感知圓的特征,并揭示課題。
【通過感知生活中的圓,喚起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體會到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感知圓形的美。通過觀察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別,初步感知圓的特征,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二、新知學習
(一)畫圓
1、嘗試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學生可能出現的畫圓方法:
(1)用圓形物體描圓;
(2)利用老師制作的畫圓工具畫圓;
(3)用圓規畫圓。
2.學生第二次用圓規畫圓,深化認識。
(集體學習,同伴互助學習用)
板書:定點、定長、旋轉一周。
師:你們有沒有見過體育老師在操場上是怎么畫圓的?(課件展示)
老師也可以仿照體育老師的方法,利用繩子和粉筆在黑板上畫圓,你有什么要提醒老師的?
【通過學生自主畫圓與教師的示范畫圓,使學生的思維形成梯度,有利于學生對圓的本質的理解,并為下面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做好鋪墊。】
(二)認識圓心、半徑和直徑
1、教師用圓規畫一個圓。
2、揭示圓心及半徑,進而介紹各自的字母表示。
3、思考:半徑有多少條?長度怎樣?你是怎么發現的?
4、介紹墨子的發現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經》中這樣寫道:“圓,一中同長也。”(媒體出示)
你是如何理解所謂“一中”和“同長”的?
5、由“同長”引出直徑,進而引導學生借助類比展開思考,發現直徑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通過介紹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基本特征,同時讓學生感受圓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2)半徑3厘米的圓比直徑6厘米的圓小。()
(3)同一個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4)兩條半徑一定能組成一條直徑。()
(5)判斷下面兩幅圖,那幅圖在畫圓時體現出定點的作用,那幅圖體現出定長的作用。(出示圖片:奧運五環和射擊靶)
2、出示古代的陰陽太極圖
想知道這幅圖是怎么構成的嗎?原來它是用一個大圓和兩個同樣大的小圓組合而成的。現在,如果告訴你小圓的半徑是5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課堂小結。
拓展提升,在比較中深化認識。(機動)
1、體會正多邊形與圓之間的內在聯系
【比較圓與正多邊形的關系,體會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5
一、教學內容
1、億以內數的認識。
2、十進制計數法。
3、億以上數的認識。
4、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例題的編排增加了一些銜接語,使內容更具連貫性;還注意體現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盡量為教學提供一定的引導。
2、讀數、寫數例題的編排更具層次性,強調分級讀、寫數的好處;對大數的讀法、寫法法則,以學生討論、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顯示。
3、增加了將一個數寫成擴展式的例題。用不同形式來認識數,也為中學學習科學記數法做一定鋪墊。
4、將把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和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分別安排例題教學,以避免學生將二者混淆。
5、計算工具的發展原來是閱讀資料,現將其作為正文,以連環畫形式,配以簡要的文字,讓學生初步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歷程。隨后單獨介紹了算盤、計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嗎”的版塊,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至六個。主要圍繞:對一億的感知、數的分級、非位置制計數方法、記數符號的來歷、位置制計數方法、計算器特殊按鍵的介紹等進行,豐富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充分體會阿拉伯數字的特點和十進制計數法的優勢。
7、新增了“整理和復習”。
三、具體內容
(一)億以內數的認識
1、例1:認識計數單位和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首先通過呈現北京市的人口數,說明學習比萬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后借助計數器,利用動態撥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計數單位的基礎上,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并讓學生初步感知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在有了計數單位后,簡要說明了用數字表示數的方法,由此引出數位和數位順序表。并讓學生結合北京市人口數,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學時應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知識遷移。由萬以內的數引出比萬大的數,由已知的計數單位引出新的計數單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其在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例如,在計數器萬位上撥數,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十萬怎樣表示”的問題,經歷“滿十進一”的過程,引出計數單位“十萬”。還應注意讓學生了解“數位”的意義,體會“位值”的含義。在認識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后,要說明:“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使學生初步體會計數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數位順序表后,通過說出北京市人口數中一些數字表示的含義體會“位值”的含義。
2、例2、例3:讀億以內的數。
教材的編排分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教學讀整萬的數,讓學生體會讀數的本質,第二個層次是教學讀一般的含兩級的數,總結讀數的方法。
例2的編排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整萬數的讀法的思路。第1個學生是遷移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順序把每個計數單位都讀了出來,這實際上也體現讀數的本質:就是讀出計數單位的個數。第2個學生則歸并了“萬”字,簡便了讀法。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加深對萬級數的讀法的認識。此外,例2給出的4個數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學讀含有兩級的數,第一個數沒有0,給出讀法;后邊兩個數,中間和末尾都有0,沒有給出讀法。特別是有關“0”的讀法。例3的數據的選擇也突出了讀數的重點和難點。
3、例4:寫數。
通過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上鑄字的信息,引出寫數活動。對照數位順序表,出現4個不同的數。第一個給出了寫法,采用畫豎線的形式,凸現了先分級、再寫數的思路,其余3個則讓學生自己探究寫出。總結出寫數的方法。
4、例5:數的大小比較。
教材首先給出了20xx年6個國家到我國旅游的人數,為學生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了生動的學習資源。法則,重點突出了兩個方面:位數相同的情況和位數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大小比較。
5、例6:大數的改寫。
探討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小精靈的話,則凸顯了把整萬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意義和作用。
例題后面的“做一做”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方面讓學生在“改寫”中深化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一些科普知識和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6、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習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時,可舉一些實例說明近似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用一個省或一個市的人口、全國小學生數、全國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實例,說明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沒必要十分精確地表示一個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數來表示。
7、數的產生。
教材通過圖文配合的方式,簡要地介紹了數的產生和數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出示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3幅圖,展現了古人一一對應的記數方法。隨后簡要說明了數字產生的原由,并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展和完善的,并通過小精靈的話說明了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然后呈現了0~9的阿拉伯數字,并以首先通過小精靈的話說明了數字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數的產生和發展的認識。最后用簡練的文字揭示自然數的概念與特點,一方面對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為以后把數的范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準備。
(二)十進制計數法
教材首先運用兩個實例,說明比億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凸顯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后在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利用計數器數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此基礎上,“擴展”數位順序表,系統整理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知識,并概括出“十進制計數法”,并為億以上數的認識和讀、寫作好準備。
(三)億以上數的認識
1、例1:億以上數的讀法。
教材通過呈現地球不堪人口重負的畫面,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的同時。提供了3個億以上的數。讓學生借助數位順序表把億以內數的讀法遷移到讀億以上的數之中。在讀法的總結上,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讀數和重點關注“0”的讀法問題。
2、例2: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材結合數位順序表,呈現了1個整億數和兩個非整億數,讓學生通過思考與嘗試、討論與交流,自主遷移、探究寫法,并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按級寫。
“做一做”第2題采取題組形式,把個級數、整萬數、整億數對照編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分級寫數的特點,更好地掌握寫數方法。
3、例3:把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第一個呈現改寫結果,其余2個讓學生獨立完成,熟悉改寫的方法。
4、例4:非整億的數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數,再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所以這里用色塊和文字標注的形式說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個數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然后直接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下面的閱讀材料介紹了我國古代用算籌計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位值制,感受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并由此了解數字“0”的產生,豐富對“0”的認識。
(四)計算工具的認識
實驗教材是放在“閱讀材料”里的,修訂教材把它作為了正式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欲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用簡潔的文字與畫面揭示了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由兩千多年前的算籌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了人類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與發明,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對算盤和計算器的詳細介紹。
接下來教材說明了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了解算盤在生活中的應用。接著呈現中國算盤和日本算盤的實物圖,讓學生感受算盤的影響和傳播的廣泛。最后,呈現了3幅直觀圖要求學生寫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因為二年級已經學過用算盤記數,所以這里簡單回顧介紹一下即可。(見“算盤的數學文化”)
對于“計算器”的認識,通過呈現結賬這一情境,讓學生了解到計算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并說明計算器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算得又對又快。然后呈現了計算器的實物圖,并標注了顯示屏及兩個功能鍵的名稱,其余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則讓學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來的例1教學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基本的四則運算。教材呈現了加法計算的例子,減、乘、除法式題,則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例2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通過計算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
“大數的認識”——數感的培養
四、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小學生整數認識的最后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數感。
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數運用的事例,突出學習大數的必要性;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數。
2、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過程。
大數的認識中,萬以上的數、計數單位、數位、數級、十進制計數法、大數的讀寫法則、近似數等,都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緊緊抓住數的分級,引導學生探索數的讀、寫方法。
注意培養學生“先看級再看位,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寫”的習慣。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6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23頁例7和“練一練”,練習五第1-5題及自主練習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商不變規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一般過程,獲得一些探索數學規律的經驗,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使學生在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與創造性,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與確定性,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
難點:體驗數學規律的探索過程,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與確定性。
教學準備:
作業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練習導入:
聽說我們正在學習《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青蛙博士要來考考我們,你們敢接受它的挑戰嗎?請看屏幕:
120÷40= 320÷80= 540÷90= 140÷70= 540÷60= 100÷20=
(前面2道題找學生回答,看來很多同學都想接受挑戰,那么我們下面開啟搶答模式!最后一道一題搶答完畢,提問:以最后一道題為例你們是怎么這么快算出來的?生:因為10÷2=5,所以100÷20=5。為什么呢,哦,解釋不清是吧!不著急,今天這節課的過后,你就會明白了。)今天的學習之旅我們就從這道除法算式正式開始吧!
探索規律:
觀察發現、提出猜想
多媒體出示例7空表格。我們先把剛才的除法算式填寫到這個表格中來。請同學們觀察表格。
序號
被除數
除數
除法算式
商
1
100
20
100÷20
5
2
100x2
20x2
3
100x4
20x4
4
100÷2
20÷2
5
100÷4
20÷4
(1、先出示第一行,填入表格的同時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2、出示第2行前兩空,從表格中你發現被除數和除數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能寫出除法算式和商嗎?指名回答完成;3、第3、4、5行,先讓學生說說被除數和除數發生了什么變化,再寫出除法算式和商。)
比較每次算出的結果,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商一直都是5)
這其中有什么規律嗎?先仔細觀察表格1分鐘,再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并和學生一起討論。
組織反饋, 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如下:
通過第2、3行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
通過第4、5行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
談話:能不能把這兩句話合并成一句,意思不變,怎樣表達?自己先試著在小組厘說一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商不變。)談話:數學要求我們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完整的意思。
舉例驗證、發現規律
談話:剛才我們總結的規律是從100÷20=5的變化中發現的,那么在別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另外一個相同的數是否都成立呢?我們一起動手驗證一下吧!請大家參考例7自己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商有沒有變化。學生舉例驗證,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
讓學生在小組李分別介紹自己舉例驗證的結果。反饋展示(實物投影):你們所舉的列子能說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如果不正確,你有什么要補充的?(學生提出并板書:0除外,為什么說清楚)(先展示幾個同學的作品,邊展示邊評價:他們的舉例有效地驗證了我們的總結是正確的。然后展示一名同學的反例,咦,這里出現了問題,他的舉例發現了另外一種我們一直忽略的現象0不成立。記錄下這可以載入史冊的名字和算式。正因為有他的縝密思考,才完善了我們的規律。掌聲向他表示感謝!)
階段總結、提煉學法
規律得到了,齊讀。誰能說一說我們剛才是怎樣發現、完善這一規律的?(觀察發現——提出猜想——舉例驗證——發現規律)
數學家的故事(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與中國數學家陳景潤)
鞏固提升:
(一)、規律的運用
完成第23頁“練一練”。
出示表格并提問:表中后面所列的這些算式和第一道算式有什么關系(被除數和除數同乘或者同除相同的數)?談話:請你根據第一題的結果,應用我們發現的規律很快地填出后面的題。請同學回答,并說一說得出商的思考過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2,商不變……)
“練一練”
先說說被除數和除數分別是怎樣變化的,再直接填出商。
被除數
30
30x3
30x10
30÷2
30÷3
除數
6
6x3
6x10
6÷2
6÷3
商
5
根據36÷12=3判斷對錯(說說如何改正)
(1)、(36x2)÷(12÷2)=3 ( )
(2)、(36x0)÷(12x5)=3 ( )
(3)、(36÷4)÷(12÷4)=3 ( )
通過本組題的判斷,你覺得我們在運用剛才總結的規律時,必須緊緊抓住哪些關鍵詞!(同乘、同除、相同的數、0除外)
3、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填空
(1)、100÷25=(100x4)÷(25x□)=400÷100
(2)、120÷24=(120÷□)÷(24÷6)=20÷4
(3)、120÷30=(120÷10)÷(30÷□)=12÷3
4、根據每組第1題的得數,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或者除數
(1)、420÷20=21 840÷40= 210÷( )=21
(2)、888÷24=37 444÷( )= 37 555÷15=
(規律的逆運用,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先除以同一個數再乘同一個數其實可以看成同乘一個相同的分數!!六年級我們會學到的。)
5、下面是新明鄉3所小學購買計算器的數量和所付的錢數:
星光小學
東山小學
李莊小學
所付的錢/元
900
300
600
數量/個
45
15
30
他們所購買的計算器價格相同嗎?請口答并說明理由!
三種可能:(1)、計算;(2)、觀察比較發現;(3)、算式溝通聯系。
全課總結
經過今天這節課的探索,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是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
這節課我們研究的只有不變嗎?(還有變化)什么不變?什么改變?怎樣改變的?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被除數和除數發生變化 同乘或者同除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在變與不變中,數學展示了他獨特的魅力,引得無數人為他癡迷!
3、今天這節課快要結束了,同學們,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
在除法中,還有可能出現余數。那么在使用這一規律時,余數變不變呢?怎么變?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結束這節課的學習,課后大家積極探索,老師期待你們的精彩表現!
2、根據36÷12=3判斷對錯(說說如何修改)
(1)、(36x2)÷(12÷2)=3 ( )
(2)、(36x0)÷(12x5)=3 ( )
(3)、(36÷4)÷(12÷4)=3 ( )
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填空
(1)、100÷25=(100x4)÷(25x□)
(2)、120÷24=(120÷□)÷(24÷6)
(3)、120÷30=120÷□
4、根據每組第1題的得數,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或者除數
(1)、420÷20=21 840÷40= 210÷( )=21
(2)、888÷24=37 444÷( )= 37 555÷15=
5、下面是新明鄉3所小學購買計算器的數量和所付的錢數:
星光小學
東山小學
李莊小學
所付的錢/元
900
300
600
數量/個
45
15
30
他們所購買的計算器價格相同嗎?口答并說明理由!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7
一、學術條件分析
4 (2)年級有xx名學生,其中女生xx名,男生xx名。這些孩子上學期期末考試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很多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基礎薄弱。他們上課聽到的知識,課后不會用到,作業正確率低。有些學生拒絕及時完成作業,喜歡拖延。這學期的數學課,要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讓學生想得好,愿意思考,不怕錯誤,有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愉快學習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學生在各方面都會通過上一段樓梯。
二、本教材的教學內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大數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二位數除、測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理解、多重條形圖、廣角數學和教學實踐活動。
三、本教材的教學目標:
1.知道“十萬”、“百萬”、“十億”、“十億”、“千億”的計數單位,知道自然數,掌握十進制的計數方法,按幾級讀寫一億以內和一億以上的數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按要求求出一個數的近似值。體驗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了解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公里及其換算;
3.知道直線、射線、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知道幾個常見的角度,你會比較角度,用量角器測量角度的度數,按照指定的度數畫出角度。
4.我會計算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再除以兩位數。我會相應地估計和檢查乘除運算。你可以用一位數(100以內)來數兩位數,用一位數來數幾百個十,用整個十除以整個十,再用整個十除以幾百個十。
5.知道直線、射線、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知道幾個常見的角度,你會比較角度,用量角器測量角度的度數,按照指定的度數畫出角度。知道了垂直線和平行線,就會用尺子和三角形畫垂直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6.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圖,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從現實生活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理解運籌學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形成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工作,書寫工整的好習慣。
四、教學難點:
1、1億以內的讀寫,培養學生的數感。
2.讓學生掌握乘法的估計方法。
3.讓學生理解豎平行線的概念,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出豎平行線。
4.讓學生知道兩種復合條形圖。他們可以根據圖表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查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5.通過簡單的例子,讓學生初步了解運籌學和博弈論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五、提高本學期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理解大數的教學突出數學的趣味,聯系生活資料,培養學生的數感;計算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計算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數字意識。
2.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讓學生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活動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滲透到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
(1)為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供豐富的素材。
(2)注重體現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和數學的文化價值。
(3)通過自我探索活動,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學習經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創新評價,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節省對學生數學學習結果的關注,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多關注學生掌握了什么,取得了什么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
5.關注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加強個體輔導。
6.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靈活處理教材。
7、掌握套路,確保教育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我們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努力實現傳統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認真、勤奮、求真、求知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8、注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強調“好好學習”,不允許任何人落后。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探究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數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現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現,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了什么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教師的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圓,激發學習興趣。】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著屏幕上的“圓”,誰愿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師評價:大家說得都有點道理,那接下來我們就自己動手,來畫一個圓,看一看,圓是不是具有剛才小朋友所說的特征?
2、圓規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么畫圓?
2)認識圓規(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生………………)
小結: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點
長
4)再想一想,剛才我們在畫圓時,針尖和筆尖落在紙上,各自確定了一個點,也就是兩個點。然后在畫的過程中,這兩個點的“分工職責”有什么不同?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5)師:那畫圓時,這個“動點”是不是可以隨便的動的?還是有一定的運動規則的?什么規則?
(動點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后,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圓規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師:根據剛才老師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圓規畫一個圓,看一看,是不是比剛才畫得漂亮?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么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在能用圓規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1)討論:這個圓我們怎樣畫?說說你的想法。
2)課件演示:體育老師畫圓。
3)教師演示(用“線釘”)
2、探究不同畫圓法的內在聯系
師:我們發現,在紙上畫一般的圓,我們可以用圓規,如果在生活中畫較大的圓,我們還可以用線、釘和木樁。它們畫的工具不一樣,但原理相同嗎?
1)討論:相同在什么地方?
釘子就是…… 線就是…… 小推車就是……
2)圓的構成確定
師:畫了那么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才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生上臺指圓)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三)圓的特征揭示
1、設疑討論:你認為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小?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2、師演示驗證誰決定了圓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徑”,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板書:半徑
圓心
5、學生演示畫“半徑”
1)師:誰能上來畫出這個圓的半徑?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找一找:下圖中,圓的半徑是()
6、問:在這個圓里,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學生在自己的圓上畫半徑,看能畫幾條?)
得出:在一個圓里,能畫無數條半徑。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相等)
為什么?
教師小結:(從動點到定點方面研究考慮)
師: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征,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三、回歸生活,解釋應用
1、展示: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1)學生討論
2)媒體展示解釋
2、人文素養的培養
1)理解: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
2)媒體演示。
3、圓的歸類
1)出示籃球。問:這是圓嗎?
2)討論反饋
小結: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于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四、總結梳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將會發現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點圓心(o)位置
動點長半徑(r)大小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19
一、學術條件分析
這個班有30名學生,包括13名女生。通過對上學期考試成績的分析,學生對基礎知識、概念、定義的把握比較牢固,口頭計算、書面計算、表外計算比較擅長。少數學生粗心大意,不夠靈活,應用能力不夠強。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接受能力強,學習態度端正;有些學生沒有足夠的意識及時完成作業,這使得學習數學變得困難。因此,在新學期,在糾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要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各種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成績。
少數學生意識不夠,缺乏努力學習的精神,總想偷懶,作業馬虎。今后首先要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課前自學,課后復習。在寫作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要求。只有讓學生認真寫,才能認真思考。其次,整數的計算在這學期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是關鍵。此外,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本學期的重點,以便在教學中加強對數學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和考查問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后,我們應該找到更多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開心,愿意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這本教材的主要單位是:升和毫升,二位或三位除以二位,簡單期,觀察對象,統計表和條形圖(一),解題策略,可能性,整數初等算術,豎線和平行線,排序和復習。
四年級第一學期是第二學期的開始,是承前啟后的關鍵學期。第一冊教材在四年級第一階段教學的基礎上,不僅注重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而且更加注重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特征,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教學目標。教材還是分四個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你知道一些思維題,主要是讓學生接觸一些關于數學發展與人類進步關系的簡單知識,認識到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嗎?同時教材有計劃地安排了一個簡單的循環和一個單元的解題策略,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兩類事物數量的關系,總結歸納規律,從而培養推理判斷能力,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這本書的重點是教學:二位數或三位數除以二位數,三步算初等算術,統計表和條形圖,列出綜合公式,用表格整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本書的教學難點:二、三位數除法試調商的方法,初等算術的運算順序,點到線知識的實際應用,三視圖對物體的想象和擺放,根據條形統計圖的比較、分析和判斷,升、毫升容量概念的形成。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感)
知識和技能:
1.體驗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與量的關系的過程,掌握必要的運算技巧進行計算
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二位數和三步整數混合運算,探索尋找簡單的規律。
2.通過研究相關物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場景、位置關系的過程,了解相關幾何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征,發展空間的概念。
雕刻方案對整個學期的教學有指導作用。通過江蘇教育出版社提供的四年級數學第一冊教案,可以幫助老師們讓教學井然有序!
[第3條]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簡單的抽象概括能力,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與他人交流、談判、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學會了探索問題,能夠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合理的問題,正確解決問題。無論是理解問題的能力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基礎知識和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濃厚,愿意參與學習活動,尤其是一些動手操作、合作學習和實踐活動。因此,教學中應設計更多的活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經驗。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以下內容:乘法、升降毫升、三角形、混合運算、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求規律、算術規律、對稱平移和旋轉、倍數和因子、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解題策略、統計、用字母表示數字、整理和復習。
單元一:本單元以學生學習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為基礎,主要講授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以及相應的口頭計算和估算。一方面,學習這一部分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十進制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認識到計算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在乘法解題過程中的應用意識。
雕刻要點: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口頭計算和估算。教學難點:注意乘數中間為0,乘數末尾為0的乘法的靈活性。教學重點:掌握乘法的順序,理解方法,正確計算。
第二單元:本單元的內容包括理解容量和以升、毫升為單位的容量單位。通過對體積、升、毫升的理解,學生可以初步感知生活中體積和容積的概念。教材首先讓學生知道容量和單位升容量,然后是單位毫升容量。
刻字要點:了解容量及其單位升、毫升。
雕刻的困難:容量的測量和估計。
雕刻的關鍵;聯系實際,加強練習,感受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第三單元:本單元主要講授三角形的理解。這部分理解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積累一些理解圖形的經驗和方法。
雕刻要點:感受、發現和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雕刻難點:畫出三角形指定底部的高度,畫出指定的三角形。
刻字的關鍵: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探索活動,自我感知相關規律。第四單元:本單元主要講授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教材分為三個層次。讓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認識括號,從而正確計算三步混合運算;讓學生體驗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序列的過程,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系,用三步計算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自我探索產生興趣,獲得發現數學結論的成功經驗,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和做人做事的責任感。
雕刻要點:掌握三步混操作的順序。
刻印難點:在掌握操作順序的基礎上進行糾正。精通計算。
雕刻的關鍵: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第五單元:本單元的內容是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點。以及對平行度和相交度的初步了解,進一步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征。
雕刻要點: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高度的理解、測量和繪制。
雕刻的關鍵: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結合生活實踐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第六單元:本單元主要安排學生學習簡單搭配和簡單排列數及組合數。
雕刻要點:掌握活動中排列數和組合數的規律,找出方法。
雕刻的關鍵:讓學生自主探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七單元:本單元講授乘法分布規律,用乘法分布規律進行簡單運算。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定律和組合定律,并使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單運算。進一步學習乘法和分布規律,不僅有助于學生整體理解整數范圍內的運算規律,而且有助于學生靈活解決計算問題,提高計算能力。
刻字要點:在解題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除規律。
雕刻的難點:我可以應用乘法和分布規律,使一些計算簡單而熟練。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發現、總結規律。
第八單元:本單元的內容是進一步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學會在正方形紙上平移旋轉簡單圖形,發展空間概念,在學生已經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基礎上,可以在正方形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雕刻要點: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平移和旋轉。
雕刻難點:可以在方形紙上平移旋轉圖形90度。
雕刻的關鍵:加強學生在操作和活動中對知識的掌握,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興趣和感受美。
第九單元: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倍數與因子,2、5或3的倍數的特征,偶數與奇數,素數與合數。
刻印要點:倍數、因子、奇數、偶數、合數、質數的含義。
刻印難點:在掌握含義的基礎上做出各種判斷,了解每一種自然數的特點。教學重點:運用分析、比較、歸納、猜想等方法進行探究,加強學生交流,感受數學,體驗數學。
第十單元:本單元主要用計算器探究積的變化規律和商的常數規律。教學重點:利用計算器幫助學生探索和發現運算規律。
刻字難點:學生被除數和除數以0結尾的簡單算法。教學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話總結發現的規律。單元11:本單元進一步教如何用畫圖和列表的策略解決問題。
刻印要點:讓學生在探索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感受到通過繪制和列舉策略來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強使用策略的意識,提高使用策略的水平。
刻字難點: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運用策略解決有個性的問題。教學重點:學會通過繪制線段和列表來解決與行程計算相關的實際問題。第十二單元:本單元主要教授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來表示數據。
刻印要點:了解統計圖,了解統計圖的功能。
刻印難點:根據實際問題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統計圖來表示數據。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設計統計活動,體驗統計過程,增強統計概念。
三、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將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2.采用直觀生動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增強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學習習慣。
5.注重團隊互助精神的培養,增強集體意識。
6.加強上下指導,提高學習質量。
四、課表
乘法8小時
7小時(升和毫升)
三角形7課時
混合運行8小時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4課時
找一個4小時的規則
操作法7課時
對稱,平移,旋轉6小時
將9個課時相乘并相乘
用計算器探索法律6小時
圖書館5課時解題策略
統計7課時
用字母數6個課時
組織和復習10個課時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20
圓的初步認識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新教材四年級第一學期(試用本)P74~76。
教學目標:
⒈從生活中感知圓,并抽象出圓。
⒉通過不同辦法畫圓,建立圓的初步概念并認識圓心、半徑。
⒊認識圓規并會用圓規按要求畫圓。
⒋通過認識圓、畫圓和欣賞圓,感受圓的美。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認識圓并建立圓的初步概念,認識圓心、半徑。
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PPT)提問:在這些物體中,你都發現了哪個圖形?
2、揭題:生活中我們到處都可以見到圓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圓
(貼:圓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嘗試用簡單工具畫圓。
(1)你會畫圓嗎?你準備怎樣畫圓?
問:工人師傅是怎樣畫圓的?
也就是工人師傅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繞著固定點旋轉一周就畫成一個圓。
問: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這根繩子用女同學的橡皮筋行嗎?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師說也就是繩子的長度要相等
(2)學生嘗試畫圓。
你會像工人師傅那樣的方法畫圓嗎?
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圖釘和短線,同桌兩人合作,一人先畫,一人幫忙,開始!
展示學生作品
小結:原來一定要拉緊這根繩子。沒拉緊繩子,也就是長度不相等。
(3)老師畫圓
老師也來畫畫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認識圓心和半徑
認識半徑:繩子的長度在圓中有個名字,我們叫它半徑。
用英文字母r來表示。
問:我們畫圓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徑就可以了?
認識圓心:這個固定點叫做圓心用英文字母O來表示。
提問:這個圓中有幾條半徑?
小結: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
2.認識圓規,學會用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
剛才我們小組合作才畫了一個圓,用繩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較低。聰明的工人師傅發明了這個工具來畫圓,它叫圓規。
(2)嘗試用圓規畫圓
下面請你用這個圓規來畫畫看,想想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學生自己嘗試畫
圓規的兩只腳有什么作用?
小結:我們用圓規畫圓時首先要定圓心,也就是把圓心固定好;還要確定長度,也就是半徑的長度不能有變化;最后繞著圓心旋轉一周。
三.鞏固練習
1、畫圓
(1)隨機選取兩位學生的作品提問:
小結:原來半徑不一樣圓的大小也不一樣。
(2)現在老師規定好半徑的大小為2厘米,你會畫嗎?
請你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標上圓心和半徑
交流:你是怎么畫的?
2.畫一個半徑為3cm的圓,標上圓心和半徑。
3.接下來,老師請你在剛剛畫的那個圓上,或者圓的邊上任意畫圓,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展示學生作品,如果涂上顏色的話會更漂亮
4.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圓組成的美麗圖案(出示媒體)
四.小結
今天你學習了新知識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21
四則混合運算沒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3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閉莆彰揮欣ê諾牧講交旌顯慫愕腦慫闥承潁能正確進行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2比醚生經歷探索四則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兩步混合運算(兩級)與同級兩步運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痹詡撲闃信嘌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繃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四則混合運算的價值。
【教學難點】
含有兩級的兩步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教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課件)同學們,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請看:都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呢?學生觀察,并說出貨架上的商品名稱和價格。
1苯淌Γ盒∶鰲⑿『旌托∏浚他們各買一個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錢呢?(文具盒每個7元)學生列式計算后,指名匯報,教師板書:7+7+7=21(元)或7x3=21(元)
2崩罾鮮σ怖吹繳痰輳要為學校買4個籃球和1個足球,需要多少錢呢?還能用一步計算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步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毖生獨立列式解答。
2幣導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35x4=140(元)140+45=185(元)或35x4+45=140+45=185(元)教師:誰來說—說,他們是先算的什么呢?
學生1:他們都是先算的買4個籃球要多少錢。
學生2:他們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師:兩位同學都說得很好。像這樣,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計算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嘗試練習
教師:你知道下面兩題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90x11-900585÷9+15指名學生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教師:能正確算出答案嗎?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4保繼續播放課件)小青他們要為班上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作為獎品,付給售貨員阿姨100元,應找回多少錢呢?
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算什么呢?
學生:先算出買13個同樣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錢。
教師:你知道怎么算買13個文具盒的錢嗎?
學生:7x13
教師:能列出一個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錢嗎?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然后匯報。教師板書:100-7x13=100-91=9(元)教師:誰能說說這個算式,在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教師:這兩道題又該先算什么呢?說給同桌聽一聽。52+12x4110-117÷9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運算?計算時是先算的什么?
學生:有加法、減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減法。教師:誰能小結一下,像這樣的算式,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請同桌相互說說。指名學生說。
教師小結: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說一說,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725-43+21823x32÷8指名學生說說,然后計算出得數。
教師:像這樣,算式里只有加法和減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運算順序應該是怎樣的呢?請同桌相互討論討論,并用自己的話說說。指名說說運算順序。小結如果在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運用
1鋇7頁,練習一,第1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2鋇7頁,練習一,第3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集體討論。
3鋇7頁,練習一,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22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玩籃球嗎?(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組同學正在進行投球比賽呢,規則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組投的準?今天,我們班同學來給他們當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組出一人,老師用兩幅統計圖分別表示出了第一組和第二組投中的個數(多媒體出示第一組投中7個,第二組投中6個),哪組投的準一些?生判斷:第一組投的準一些;
問:你是怎么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組出兩人,(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兩人分別投中6個、7個,第二組兩人分別投中5個、9個),哪組投的準?生判斷:第二組投的準;
問,這次你們是怎么判斷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兩個組所有同學都參加比賽,(多媒體出示第一組四人,第二組五人及成績),這次又是哪組贏呢?預設:
生1:第二組贏,第二組投的總數多;
生2:我覺得比總數不公平,因為第二組多一個人師:到底事實情況怎樣?我們必須想個方法來說服對方,請你們開動腦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組內相互交流。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問:有結果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你認為應該比什么?師:你覺得哪一種比法更加合理?說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師:
在剛才的討論中,我們明白了參加比賽的人數不一樣多,算總數不公平,就不能用這種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才能一比勝負。
(出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師:你能試著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幾個球嗎?
1、先合再分(多數學生都會先想到計算的方法)
(生答,師演示)
會列式嗎?板書:6+9+7+6=28(個),28÷4=7(個)師:這種方法是先怎樣,再怎樣的?給它取個名字“先合再分”。這里的28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這樣我們求出了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反映了第一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會計算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師板書)9+8+5+3+5=30(個),30÷5=6(個)。
問:剛才第一組用總數除以4,到了第二組,怎么就除以5了呢?(因為第二組是5個人)
通過算平均成績,現在你能比較出是第一組投得準一些還是第二組投得準一些了嗎?(出示:答:第一組投得準一些。)
2、移多補少法。
⑴(出示:第一組投球成績統計圖)我們再來看第一組同學的投球成績統計圖問:誰還有不一樣的、更獨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嗎?(預設:二號和四號本來就是7個,把一號的8個移1個給3號,最后大家都是7個。(生答,師演示)師:通過把多的移一些補給少的,使每個人都一樣多。我們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叫“移多補少”。
⑵你能用移多補少法看出第二組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嗎?(生答,師演示)(出示第一組、第二組投球成績統計圖)同學們,不管用哪種方法,剛才我們都得出第一組平均每人投中7個,這個7就是8、7、6、7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這個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呢?師:請問這個6(第二組平均成績)能代表劉杰的投球水平嗎,能代表劉杰的投球水平嗎,那它代表的是什么?生交流;
師:是的,孩子們,平均數是一個很重要的統計量,它不僅能代表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還能進行不同組數據之間的比較。
同學們,你們用自己智慧的頭腦想到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師真替你們驕傲!
3、理解平均數的范圍。
同學們是不是都會求平均數了呢?挑一個你喜歡的數據讀讀,并說明它的意義吧。(出示課件)
三、聯系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丟棄塑料袋的統計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丟幾個塑料袋;
議一議:求出的“3個”是每天實際丟棄塑料袋的個數嗎?(使學生體會平均數不是實際的數,而是虛擬的數)
平均數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練習鞏固,靈活應用
1、解決問題。
小熊冷飲店的進貨問題。
2、問題討論。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20厘米”?看來,認識了平均數,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真有不少幫助呢。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平均數,靜靜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獲?
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平均數,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學會利用平均數解決問題板書設計平均數移多補少先合再分平均數=總數÷個數反思:能夠讓學生學會了平均數的求法,體會了平均數的意義,做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不足:放手還不夠徹底,學生參與率不高,板書過于隨意,以后在教學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學中要參考教師用書,吃透課本,講到位,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有準確性,學生回答要用數學術語。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2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27頁例2及練習四的3、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學會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編碼。
2.培養合作意識、實踐意識,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
3.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這是重慶市高新區歇臺子片區的郵政編碼400041。你知道這個編碼中各個數字表示的意思嗎?
學生:我知道,40代表重慶市,00代表市中心的幾個區,41代表歇臺子片區。
教師:這是老師的身份證,從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1:我知道老師來自x地方。
學生2:我知道老師出生于x年x月x日……[點評:復習郵政編碼、身份證的編排規律為本節課自己設計編碼做好了鋪墊。]
二、編排學號
教師:生活中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數字編碼。希望小學給每位學生編學號時,設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03年入學的5年級10班的24號男同學的學號就是0310241。
教師:學號0310241的各個數字表示什么意思嗎?
學生1:03表示入學年份;10表示班級,24表示所在班內學號;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學生2:為什么5年級的5沒有編入學號呢?
學生3:我知道,因為年級每年都會發生改變,可我們學號為了方便統一管理,從入學時就應該是不變的,要是編入年級號,那么每人每年學號都要修改,就很麻煩。
教師:從0502402這個學號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1:這是2005年入學的2班40號同學。
學生2:并且還是一個女生。
教師:這個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學,你能編出他的學號嗎?
學生:能,前兩位表示入學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級02,第5、6位表示班內學號45,末尾表示男生1,連起來就是0502451。
教師:那你們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給自己編一個學號嗎?試一試。
學生嘗試,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點評:本環節通過分析學號的編排方法,讓學生初步學會自主設計學號。]
三、課堂活動
1.教師:我們這兩天學的知識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你們能否自己設計一個編學號的方案,給組內同學編學號?
學生1:我打算一個數字編年級,一個數字編班級,一個數字編組號,還有一個數字編組內同學。
學生2:……
學生確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設計,展示并進行交流。
2 .教師:同學們想給自己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嗎?
學生:想。
教師:好,我們就給自己編一個身份證號碼。
學生動手嘗試,選1~2人上臺展示并說說是怎么編的。
教師小結并指出:其實在你們的戶口簿上已經預留了一個身份證號碼,回家去核對一下,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3.完成練習四第3題。
[點評:本環節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人人參與,這樣既突出了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問題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四、全課小結教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編碼,比如樓牌號、街道門牌號、車牌號等,希望你們用心去觀察、思考,用今天所學的方法去研究,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24
授課時目標
1.在讀統計表、交流信息、自主計算的教學活動中,經歷進一步認識“平均數的”過程。
2.通過具體實例,進一步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解決求平均數的簡單問題。
3.在用平均數描述具體事物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解決求平均數的簡單問題。
教具學具兩個隊員身高的表格和兩次問題的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板書設計平均數教學程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一、問題情境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姚明嗎?他是干什么的?誰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如果學生答不出,教師可以介紹:姚明的身高是米,并找個參照物比一比有多高,如和門比還高出半米多等。
師:打籃球的運動員,身體都比較高。在20xx年,某市舉辦了一次小學生籃球友誼賽,我教學程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二、求平均身高們來看一下進入決賽的兩支球隊隊員身高和體重的情況。貼出兩個隊的身高表格。師:讀上面的統計表,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師:估計一下那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高一些?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情況。
師:到底那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高一些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實際計算一下吧!教師進行巡視,關注學生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發現信息,除了教材上的信息,學生可能還會說出:
●兩隊人數相等,每隊都是9人;
●除李斌外,體重都在50千克左右;
●誰最高,誰最矮……學生可能有不同的估計思路和答案。如:
●銀河小學有一個隊員身高超過170厘米,這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可能會高一些。
●銀河小學隊有兩個隊員的身高是140厘米,這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一些。
●紅星小學隊有一個隊員身高才138厘米,這個隊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一些。
教后感教學程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三、求平均體重師:誰愿意把你計算的方法和結果與同學們交流。
對于第二種情況,教師要特別給與表揚,若學生沒有出現第二種情況,教師可作為參與者提出來。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計算出了每個隊隊員的平均升高。現在有兩個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
出示教材第98頁議一議的內容。
師:誰能就這兩個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師:剛才我們求出了兩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那么兩個隊隊員的平均體重又是多少呢?請同學們自己算一算。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結果是多少?學生交流中,教師給予啟發交談。
師:誰還有其他方法?師:剛才我們計算出兩個隊隊員的平均體重,現在我們再來討論兩個問題。
出示教材說一說的兩個問題。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用身高和÷人數●身高后兩位數的和÷人數教學程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四.擴展應用師:就這兩個問題,誰來說一說你的看法。知道“本隊”意思嗎?師: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你是怎樣考慮的?師:兩個隊的平均體重和平均身高有關系嗎?學生可能回答:
第三種情況,學生沒有說到,教師可作為參與者指出。
師:剛才,我們解決了兩個籃求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體重的問題,下面再來看新華小學四(1)班兩個小組同學的體重情況。(出示體重表)你了解到了什么?師:如果要比較那個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該怎么辦?師:好!就按你們說的辦法,自己算一算吧!注意觀察學生求平均數的方法。
生:就是自己的隊。
學生可能回答:
●紅星小學隊最重的運動員是56kg,超過本隊平均體重6kg;
最輕的是35kg,比本隊平均體重少15kg。
●銀河小學隊最重的運動員是58kg,超過本隊平均體重8千克;
最輕的是40kg,比本隊平均體重少10kg。
●紅星小隊的身高是158cm,體重是50kg;
銀河小隊的身高是157cm,體重是49kg。各相差1;
●紅星小隊的隊員平均身高要高一些,體重也重一些;
●一般情況下,平均身高越高,平均體重就越重……生1:五組有7個人,六組有8個人。
生2:五組最重的同學有50千克……生:分別求出兩個組的平均體重,進行比較。
教后感教學程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五、課堂練習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結果是多少。
讓學生展示不同方法。
師:計算出的42千克和40千克分別表示什么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出示練一練第1題師:“平均每個組”和“平均每個人”是什么意思?
1.練一練第3題師:我們再來看第3題,擬從表中了解哪些信息?誰知道表中“售完”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
師:從表中的銷售情況看,你認為哪種書的銷量好?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都有一定的道理,有沒有更科學的方法來說明這個問題呢?生:求百科全書平均的銷售量。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提問題并解答,看誰提出的問題多。
學生可能說出:
●42千克表示五年級7名同的平均體重;
●40千克是六組8名同學的平均體重;
●六組8名同學的平均體重是40千克。
學生可能會說:
●平均每個組就是按6個組平均。
●就是用總棵樹÷6學生會有不同意見:
●百科全書銷量好,因為五天中,用4天都比童話世界賣的多;
●童話世界銷量好,從五天賣得總數看,比百科全書賣得多。
教后感教學程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生可能提出的關于平均數的問題有三個:
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都有一定的道理,有沒有更科學的方法來說明這個問題呢?師: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提問題并解答,看誰提出的問題多。3.練一練第2題,師:請同學們讀第2題,然后自己解答。
生:求百科全書平均的銷售量。
學生可能提出的關于平均數的問題有三個:
(1)《童話世界》平均每天銷售多少冊?
(2)《百科全書》平均每天銷售多少冊?
(3)銷量最多的一天銷售的冊數超過平均每天銷售量多少冊?教后感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7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4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8-26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范文04-14
新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6-16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模板07-27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8-25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口算除法》數學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