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能按照某一標準給物體進行分類。
2.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3.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點:
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教具學具:
課件,水果類、飲料類、文具類商品若干,各種形狀學具若干。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森林嗎?今天我們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課件一:(動畫)森林里,動物們紛紛到兔寶寶超市購物,各種商品雜亂地放在柜臺上,兔寶寶東找找西找找,忙得滿頭大汗。
師:看到這兒,你們有什么話要對兔寶寶說啊?
生:兔寶寶,你的貨物擺得太亂了,如果你把相同的東西擺在一起,就不會那么忙了。
師:你們說得真好,兔寶寶一定會感謝你們的。
二、初次體驗按指定標準分類
師:小朋友們手上都有一件東西,有三個組桌上放了提示牌,請你們根據每組桌上的提示牌找準自己的位子。所帶東西不屬于這三類的小朋友,坐到沒有提示牌的小組。比一比,看誰找得準。(生活動)
師:有提示牌小組的小朋友們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沒坐對位子的,幫他找一找位子。沒有提示牌的小組就商量著根據你們的東西,給小組起個名字。
師:哪個小組長說一說,你們小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沒有提示牌的小組最后說)
師:像我們這樣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組就是分類。(揭題)
三、分組探究:按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師:開動腦筋想一想,你們小組的這些東西還能再分類嗎?請每個組的組長帶大家一起先討論可以把什么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分類方法),再分別放在籃子里(動手操作)。
(生活動)
四、匯報分類情況,交流評價
師:我們來參觀一下各小組分類的情況。請各小組的代表給大家介紹你們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組的小朋友可以說說你們的看法,也可以給他們提提建議。
小結:同學們都按不同的標準把組內的東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種分,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形狀分……還說出了不同的意見,個個都很能干。
五、知識的運用
1.師:你能按要求給下面的東西分類嗎?
(課件出示書上題目)
2.師: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類的知識,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
生:家里的東西是分類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師:大家說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時留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好多數學知識。
六、拓展運用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動物嗎?
課件三:大森林里許多動物依次出現,定格為一幅畫面。(花、樹、草、大象、熊貓、老虎、獅子、貓、狗、松鼠、雞、鴨、馬、猴子、青蛙、魚、燕子、鴿子等)
師:你們能把畫面中所有的東西分類嗎?小組商量后說一說。
七、結束全課
師:小朋友們學了這么多知識,我們的森林旅行也要結束了。我想分別請一名男同學、一名女同學當司機,開車送大家回家好嗎?
師:你們商量一下,對乘客分別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學坐我的車,穿校服的.坐左邊,沒穿校服的坐右邊。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學坐我的車,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師:小朋友們要按司機的要求上車,千萬別上錯車喲。
教后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許多游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分類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了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的方法。開闊性、活動性的練習讓課堂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使學生養成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3頁。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表、實物投影、微機課件;學生每人一個實物鐘表、每人一張作息表、一張有四個時刻的作業紙。
教學設計
問題導入
1.(在這一部分,教師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認整時,既明確了鐘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還為后面的認識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的表現__。)問題分別是:
“你們每人桌上有一個我們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誰呀?”
“鐘表是用來做什么的呀?”
“你們認識時間嗎?”指名學生回答。
[以問題引入,直接明了。用設問引起懸念,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課前,我們對學生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進行了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識整時,一部分學生認識半時。通過動手撥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自然地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當然,也有個別學生不認識時刻,所以撥不出來,但他們也會對知識感興趣,認真地看其他人撥。]
2.結合學生經驗,讓學生撥出認識的時刻。
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認識的時刻,并提出:不會撥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么撥的。
3.投影展示。
請撥出不同時刻的學生拿著自己的鐘表到投影上展示。(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撥的是什么時刻告訴大家。)
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a.撥出整時。b.撥出半時。c.撥出幾時幾分。
認識整時
1.結合學生撥出的整時刻,出示其中的3個,讓認識的學生說出時刻,少部分不認識的也會在其中找到整時的特點,慢慢學著認識。
說完三個時刻后,教師規范學生語言:“小朋友們都說對了,但在數學中,我們要把幾點說成幾時,誰能再說一說,這三個時刻分別是幾時呀?”讓學生用“時”字再說出三個時刻。
2.再出示兩個時刻讓學生對整時進一步認識,然后問:“這樣的時刻都是整時。仔細觀察,想一想,你們是怎么認識整時的?”(總結整時的特征,使全部的.學生都會看整時。)
3.通過整時的認識,介紹分針、時針的名稱。
4.出示2個時刻讓學生鞏固,然后,教師說一個整時讓學生撥出來,全班訂正。
[整時的認識,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分針、時針,并且總結整時的特征,使少部分不認識整時的學生學會,并為后面學習半時做好鋪墊。]
認識半時
(前面將學生撥出的半時先留下)出示學生撥的時刻,讓認識的學生簡單說一說他是怎么認的,初步感知。
出示3時半、8時半,讓學生來認(8時半的認識學生有可能出錯,讓認識的說一說是怎樣認的,簡單滲透半時的特征)。
師引導學生觀察,并對比認整時的方法來討論如何認半時,得出認半時的方法,在對比中加深印象(學生小組討論)。
出示3個時刻鞏固。
[在總結半時的特征時,我提出了一個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剛才我們知道了整時的時刻,時針和分針指的位置。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半時的時刻時針和分針又指向哪里呢?我們怎么來認呢?”這樣可以突破認半時這個難點,并采用討論的方法得到規律,讓學生學會看半時。]
認識鐘面
課件演示鐘面:時針、分針以及12個數分別閃動。
提問:“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通過課件演示和學生的介紹,最終使學生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即可。]
寫時刻
1.認識電子表上的時刻。
出示2個整時、1個半時讓學生認,并問一問在哪里見過這種表示方法,為后面的寫法做準備。
2.寫時刻。
教師板書,學生學寫,并知道數字表示法和電子表的表示方法是一樣的。
學生完成作業紙上的內容,小組訂正。
綜合練習
1.找座位(課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動畫演示),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并使學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時和晚上的6時。
讓學生填寫自己的起床和睡覺時間。
3.師或生說出時刻,讓全班學生在鐘表上撥出時刻,并及時反饋。
4.教師撥出5時讓學生認,并依次撥出6時、7時。通過撥表認識整時的順序,并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結束語
“時間就這樣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了,而且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讓我們做時間的小主人,好嗎?下課。”
一年級數學教案3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一擺,比一比,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培養動手能力。
2.進行比較,培養觀察和判斷能力。
3.用完整話說一說有關同樣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4.學會正確握筆方法,寫字的姿式及寫法,提高書寫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2.強調寫字的基本要求,培養良好地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連線初步認識一一對應。
2.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3.做寫字準備練習,強調寫字基本要求。
教學難點
1.一一對應,比較多些、少些。
2.寫字準備練習。
教具準備
1.實物圖或電腦軟件,4個蘿卜,4只白兔;2只小雞,1只小鴨圖;2個蘋果,3個桃的圖。
2.磁力板及10個○,7個△,5個□;小棒若干根。
3.畫有寫數字練習格的小黑板。
4.學生準備5個△,5個○,5個□。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教師在磁力板擺3個△、4個□、5個○,請學生按圖形種類分類。
要求:把同一類移動到一起,并用筆或金屬絲圈起來,再數一數每個圈里的圖形各有幾個?
2.請同學們把混在一起的學具分類,而后用手各畫一個圈。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同樣多。
(1)認識一一對應,教學同樣多。
①教師在磁力板上無規則出示或電腦顯示4個蘿卜,4只白兔,請同學分類。
②指名將蘿卜和白兔按順序從上而下排成兩行并且圈起來,成5頁左上圖形狀。
③引導觀察,左邊有幾個蘿卜?右邊有幾只白兔?
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邊說邊在蘿卜和白兔之間放一根小棒或電腦顯示連線)蘿卜沒有多余的,白兔也沒有多余的,我們就說:蘿卜和白兔同樣多。
④認識在什么情況下,蘿卜和白兔同樣多?
引導學生說: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蘿卜沒有多余的,白兔也沒有多余的,我們說:蘿卜和白兔同樣多。
指導學生用4個○代表4個蘿卜, 4個△代表4只白兔,邊擺邊說,邊動手連線。說明蘿卜、白兔同樣多。(板書:蘿卜和白兔同樣多)
⑤相互之間指著課本上的圖說一說。
(2)動手擺學具,理解同樣多。
①擺□,要和○同樣多。(5頁右上練習,指一名同學到前面擺,其它同樣在課桌上擺)
請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擺2個○,再在右邊對著○擺□,要求擺的□和○同樣多。怎么擺,擺擺看。
請擺學具的同學說一說,怎么擺,擺幾個□,□和○同樣多。
②擺△,要和○同樣多。
請同學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4個○,在○下面一個對著一個擺△,△要和○同樣多,要邊擺邊說。(一個△對著一個○,擺4個△和○同樣多)
請一名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擺的。
(3)請同學們指著教室的人或物說一說,誰和誰同樣多。
2.利用一一對應,認識多些、少些。
(1)觀察比較,認識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電腦顯示2只小雞的集合圖,再在右邊出示1只小鴨集合圖。
指圖問:不用數,怎樣知道小雞和小鴨是同樣多,還是哪個多些?
②學生回答:用連線方法,一只小雞對照一只小鴨,在小雞和小鴨之間連上一條線。
③指圖提問:小雞和小鴨都對上了嗎?有多余的小雞嗎?再看,小鴨和小雞都對上了嗎?有多余的小雞嗎?
④師生共同小結:一只小雞對著一只小鴨,小雞有多余的,小鴨沒有多余的,我們說:小雞比小鴨多。(板書:小雞比小鴨多)
⑤練習:課本5頁左下圖,學生擺完后,再說一說怎樣擺,△就比○多1個。(先一個△對著一個○,都對上以后再多擺一個△。)
(2)觀察比較,認識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電腦顯示:2個蘋果的集合圖和3個桃的集合圖。
提問:不用數,怎樣知道蘋果和桃誰多、誰少?
②同學們互相議論后,指名回答并連線。
③小結:一個蘋果對著一個桃;蘋果沒有多余的,我們說蘋果比桃少。(板書:蘋果比桃少)
④練習:課本5頁右下圖,學生自己動手擺完后,指著圖說一說怎樣擺。
3.反饋練習。
(1)擺學具,比多少。(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擺)
①第一行擺3個○,第二行對著上面的○擺△,△和○同樣多。
②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對著上面的`○擺△,△比○多2個。
③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對著上面的○擺△,△比○少1個。
(2)練習一、2.(打開書6頁,看第2題)
①讀題目要求。
②數一數每個□里的小動物只數,再與點子數同樣多的□連線。
(3)練習一、3.
①指導看圖,這題里畫了兩行什么?仔細看每行的后面還畫了什么?(一條線)
②讀題目要求。說明:這一題是要我們看一看哪一行圓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橫線上畫。
③那行圓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數出來,連線)
發現:兩行圓排列都很均勻,而且兩行的第一個圓和最后一個圓也上下對齊,但兩行的○疏密不同,所以兩行的○個數也不同。擺的密的,○的個數多;擺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直接判斷出那行多。
4.寫字準備練習。
(1)講述握筆方法和寫字基本要求。
①身體要坐正,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本子一尺遠(6寸尺),本子對著上衣中間扣線。
②用右手握筆,筆放在中指第一關節稍外一點,大姆指和食指捏緊筆桿,握筆處離筆尖約23厘米。
(2)指導寫字。
①教師在放大的練習格上邊示范邊說明:畫橫線要由左向右,橫要平;畫豎要由上到下,豎要直;彎兒要拐得圓一些。注意,起筆、落筆要用力,拐彎要穩,筆畫要勻。
②請同學們按要求先練筆順,再描完格里虛線的筆畫。
一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熟練數出8和9,會正確讀寫,并能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會比較他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8和9的組成。
3、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熟練地讀出數量是8、9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8和9。
2、難點:掌握9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9以內書的大小,掌握8、9的組成。
教學準備:掛圖、生備學具,點子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圖寫數
一共有幾朵花?
2、再添上一朵花,現在一共有幾朵花?(8朵)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幾朵呢?(9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8和9的認識。
二、新課教學
1、創設情境,認、讀、數8和9。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提問:圖里講了一件什么事?
畫面上畫了些什么,與哪些數字有關,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8位小朋友,9個人,2個小桶,2個噴壺,2把小鏟,8棵樹,1塊黑板,黑板前有9盆花,9只蝴蝶,8朵花…..)
(2)、請大家用小木棒擺出和花一樣多的數量,再添上一枝是多少?
出示計數器,請大家撥7個珠子,再添上幾個是8個呢?幾個珠子,再添上1個是9個呢?
2、數的順序。
出示直尺圖。問:第一段從什么數開始?再看7后面的一個數是幾?8后面的一個數是幾?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從0讀到9,再從9倒數到0。
3、數的比較。
(1)、7和8比較大小。
①、學生動手擺,第一排每個同學擺7根小木棒,第二排每個同學擺8根小木棒,比一比,哪一排多?哪一排少?
②、學生動手寫:第一排小木棒的個數用數字幾表示?那第二排呢?7和8 比較,誰大,誰小?
8比7大應該用什么符號?7比8小應該用什么符號?
8 >7 7<8
(2)、8和9比較大小。
①、學生動手擺,第一排每個同學擺8個圓片,第二排每個同學擺9個圓片,比一比,哪一排多?哪一排少?
②、學生動手寫:第一排小圓片的個數用數字幾來表示?第二排呢?8和9比較,誰大,誰小?
9比8大應該用什么符號?8比9小應該用什么符號?
9 > 8 8 < 9
4、認識8和9的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1)、讓學生找到教科書P54的蝴蝶圖,按要求用彩筆給蝴蝶涂色。
(2)、通過給蝴蝶涂上不同的顏色,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幾和第幾意義的不同。
5、指導書寫。
(1)、指導8的書寫。
首先讓學生看教科書P53的黑體字8,問學生8字像什么?然后看教科書P54中8的書寫順序圖,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邊板演邊講解:8字是一筆寫成。從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筆,自上而下,先寫一個S字,接著自下而上過S字腰間,與起筆字處連接,一筆寫成。最后,請同學看著黑板上的“8”字書空,再讓學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練習寫“8”。
(2)、指導9的書寫。
9字是一筆寫成,它的上部像0,它的豎像個1,上半部這個0要寫在上邊的小格里,注意要圓滑,不能有棱角,寫到0的起筆處,再往左下方寫斜豎,一直到下線為止。學生在教科書P54的寫字格里描寫9。
(3)、完成教科書P54的“8”、“9”書寫練習。
6、操作感悟,學習8和9的組成。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1)、一個數大于7,小于9,這個數是幾?
(2)、9的前面第4個數是幾?
(3)、比6大,比9小,這個數可能是幾?
2、作業:把數字8和9寫在作業本上(各寫5行)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認識了8、9兩個數字朋友。希望同學們回到家里找一找有關數字8和9的物品,明天來學校后……
(讓學生暢所欲言,引導說出本節課所學內容。
五、板書設計:
8和9的認識
7 8 9
7 < 8 ,8 > 7
8 < 9 ,9 > 8
7 < 9 ,9 > 7
一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能準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在經歷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過程中,發展符號感;
2. 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情景,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在解決問題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長“用數學”的信心.
2.通過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認識到它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數學工具之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
難點:單項式次數的概念;單項式的書寫格式及注意點。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式
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探究現實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數的問題,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找出材料中個體的共同點,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抽象、概括單項式及相關的概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一張奔馳在青藏鐵路線上的列車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邊欣賞邊向學生介紹青藏鐵路所創造的歷史之最。
情境問題:
青藏鐵路西線上,在格爾木到拉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凍土地段。列車在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是100千米/時,在非凍土地段的行駛速度可以達到120千米/時,請根據這些數據回答:列車在凍土地段行駛時,2小時能行駛多少千米?3小時呢?t小時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青藏鐵路的偉大成就,激發
愛國主義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據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2小時行駛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
3小時行駛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
t小時行駛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現乘號,通常將乘號寫作“ · ”或省略不寫。
如:100×a可以寫成100a或100a。
代數式:用基本的運算符號(運算包括加、減、乘除、乘方等)把數和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起來的式子。
代數式可以簡明地表示數量和數量的關系,本節我們就來學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類代數式整式。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路程=速度×時間出發,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讓學生歷一個從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認識過程,發展學生的認知觀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獨立完成),并觀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點(小組可交流討論)。
1、邊長為a的正方體的表面積是__,體積是__.
2、鉛筆的單價是x元,圓珠筆的單價是鉛筆的2.5倍,則圓珠筆的單價是___元。
3、一輛汽車的速度是v千米∕小時,它t小時行駛的路程為__千米。
4、數n的相反數是__。
解:(1)6a2、 a3 (2)2.5x (3) vt (4)-n
思考: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6a 2=6·a·a a3=a·a·a 2.5x=2.5·x vt=v·t -n=-1·n
單項式: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的乘積。
注意:單獨的一個數或字母也是單項式。
設計意圖:從熟悉的'實際背景出發,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描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獲得數學猜想和數學經驗,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數式中哪些是單項式哪些不是?
(1)a (2) 0 (3) a2
(4) 6a (5)
(6)
(7)3a+2b (8)xy2
設計意圖:加強學生對不同形式的單項式的直觀認識。
解剖單項式
系數: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
如:-3x的系數是 ,-ab的系數是 , 的系數是 。
次數:一個單項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
如:-3x的次數是 ,ab的次數是 。
小試身手
單項式 2a 2 -1.2h xy2 -t2 -32x2y
系數
次數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對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鞏固概念。
單項式的注意點:
(1)數與字母相乘時,數應寫在字母的___,且乘號可_________;
(2)帶分數作為系數時,應改寫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現相除時,應把除號寫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為項的系數時,“1”可以__不寫。
行家看門道
①1x ②-1x
③a×3 ④a÷2
⑤ ⑥m的系數為1,次數為0
⑦ 的系數為2,次數為2
設計意圖:單項式的書寫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點,通過以上兩個題目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注意點。
三、例題講解,鞏固新知
例1:用單項式填空,并指出它們的系數和次數:
(1)每包書有12冊,n包書有 冊;
(2)底邊長為a,高為h的三角形的面積 ;
(3)一個長方體的長和寬都是a,高是h,它的體積是 ;
(4)一臺電視機原價a元,現按原價的9折出售,這臺電視機現在的售價
為 元;
(5)一個長方形的長0.9,寬是a,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 .
解:(1)12n,它的系數是12,次數是1
(2) ,它的系數是 , 次數是2;
(3)a2h,它的系數是1,次數是3;
(4)0.9a,它的系數是0.9,次數是1;
(5)0.9a,它的系數是0.9,次數是1。
設計意圖:學生能用單項式表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進一步鞏固單項式的系數、次數的概念。
試一試
你還能賦予0.9a一個含義嗎?
設計意圖:同一個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發散學生思維。
大膽嘗試
寫出一個單項式,使它的系數是2,次數是3.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體驗,為不同程度的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拓展提高
嘗試應用
用單項式填空,并指出它們的系數和次數:
(1)全校學生總數是x,其中女生占總數48%,則女生人數是 ,男生人數是 ;
(2)一輛長途汽車從楊柳村出發,3小時后到達相距s千米的溪河鎮,這輛長途汽車的平均速度是 ;
(3)產量由m千克增長10%,就達到 千克;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單項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掌握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關于x、y的三次單項式,那么a= ,b= .
2、若-ax2yb+1是關于x、y的五次單項式,且系數為-3,則a= ,b= .
設計意圖:照顧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跳一跳、摘桃子的樂趣。
五、小結:
本節課你感受到了嗎?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節課我們學了什么?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1、單項式的概念: 數與字母、字母與字母的乘積。
2、單項式的系數、次數的概念。
系數:單項中的數字因數;
次數:單項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
3、會用單項式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注意列式時式子要規范書寫。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和反思,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激勵學生,使學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進步,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結束寄語
悟性的高低取決于有無悟“心”,其實,人與人的差別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發現!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的激勵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期盼,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六、板書設計
2.1 整式
單項式概念 探究 例1 多
單項式的系數概念 觀察交流 嘗試應用 媒
單項式的次數概念 能力提升 體
七、作業:
1.作業本(必做)。
2. 請下面圖片設計一個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數量關系能夠用單項式表示,并且指出它們的系數和次數(選做)。
設計意圖:布置分層作業,既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讓學生自行編題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改變一味由教師出題的形式,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知識,同時培養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
八、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課,它是進一步學習多項式的基礎,因此對單項式有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續學習。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要加強直觀性,即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感知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認識概念,同時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單項式結構時,借助反例練習,抓住概念易混淆處和判斷易出錯處,強化認識,幫助學生理解單項式系數、次數,為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針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熱情高,但觀察、分析、認識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教學時將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啟發引導為主,同時輔之以討論、練習、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并逐步培養起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同類項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要求:
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出發,會列出不同的算式。從而形象地說明兩個數相加交換他們位置,得數不變。
教學重點:
體會加法交換律
教學流程:
1、情景創設
(1)讓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2)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3+2=5 2+3=5
2、自主探究,得出規律
(1)學生觀察比較上面兩個算式之間的`異同。直觀感知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2)擺一擺
讓學生用自己的鉛筆,擺一擺。
說一說,對著同桌說一說擺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換律。
3、實踐鞏固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試一試,
獨立提出問題。
全班交流解題。
(2)第一題,可先讓學生動手做一做,再進行練習。
(3)第2、3題,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4)一共有幾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幾個?
這個問題,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同桌嘗試解決。
小組交流情況,全班反饋。
(5)共有幾只小鳥
學生獨立觀察,列式解決這個問題。
一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個算式,并計算結果。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使學生體會數學教學中的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學數學。
教學重點:
看一幅圖寫出三個算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電腦演示卡通人物湯姆:小朋友,我是湯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請我去作客,不過,聽說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幾個問題,你們愿意幫助我,和我一起去嗎?
2、出示以下復習題。
(1)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 )
(2)1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3)1個十和( )個一合起來是19
3、湯姆講述:我帶來了鮮花送給吉利作為禮物,瞧,花朵上還有算式呢!這些算式中哪些已經學過了,哪些還沒有學?
4、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1、吉利的生日晚會上,已準備了好多好吃的'(電腦演示),仔細看一看旁邊的這些筷子可以分成哪兩部分?(整捆10根和單獨的3根),這樣,你可以說出哪些算式?
講解:10+3和3+10的意義一樣,所以只寫一個就可以了。
2、湯姆:我還有一個計數器,想考考大家,如果順利通過就和我一起去吉利家吃蛋糕。個位和十位各撥一個珠子,表示數字幾?再在個位上放2個珠子。
3、湯姆提醒學生現在計數器上的數是13,我把剛才的2個拿走了,可以寫什么算式?你能算出得數嗎?
3、小結:小朋友會利用加、減法之間的關系來算,真聰明。
三、鞏固深化,拓展創新
1、回到課前分類題,讓學生完成原來不會做的題目。
2、生日晚會開始了,可還有幾把筷子沒數好,出示78頁做一做1題。
2、晚會上還準備了水果糖,咦,糖下面還有個算式,你會填嗎?完成做一做2題。
四、齊唱生日歌,祝湯姆生日快樂。
一年級數學教案8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圖片、鉛筆、紙貨架。
教學設計
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
你們在超市里都看見什么了?
那么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說明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說的那樣一類一類(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么,這樣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
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柜,這是冰柜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誰來整理一下?(學生對貨架上的物品進行整理)
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擺在一起?(強調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貨架上的物品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
動手操作,鞏固分類方法
如果讓你當一名超市里的售貨員,你打算怎樣擺放貨架上的物品?
1.小組創作將物品分類。
下面咱們親自動手擺一擺。
你們要擺放的物品都在紙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來,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較合適,再擺一擺,看擺在哪一層比較合適,確定后再貼一貼。每個物品的背面有一個雙面膠,把上面的小白紙撕下來,就可以貼在這個紙貨架上了。
下面4個人一組,看哪組合作得最愉快。
2.學生匯報。
師:有哪個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組貨架擺放的情況。
還有哪個組?(學生介紹小組分類的情況)
還有這么多的組愿意展示,下面咱們請各組長拿著自己組的貨架到前面來展示。
3.小結:我們參觀了超市,又自己親自動手擺了擺,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擺放可以分為蔬菜類、水果類、服裝類、文具類、鮮花類等。這樣擺放既方便了顧客的購買,又減少了混亂,提高了效率。分類這種做法在以后的數學課上也經常出現,所以說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
4.聯系生活,鞏固分類的意義。
師:那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呢?
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么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學好數學,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練習六的第1、3題。
擴展思路初步嘗試不同標準分類
1.嘗試。
剛才我們都是把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現在看你們每個桌子上都有一把鉛筆,都是鉛筆,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把鉛筆再分一分。(同桌討論)
2.匯報。
3.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把許多不同的物品進行了分類,現在又把一種物品進行了分類,而且有這么多種分法,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頭和沒橡皮頭的分,有的按削過和沒削過的分。
一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口算題卡、書本、圖形卡片、數字卡片、動物和交通工具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算訓練
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進行口算。
二、新課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本
師:每一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些書本,都是些什么?
生:語文書、數學書、生字本、數學本、拼音本。
師:通過上節課《整理房間》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給物品分類。
師:下面就請小朋友分類整理自己的桌面的東西,然后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
(學生動手實踐,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2.介紹并討論不同的分類方法
師:說說你是怎樣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語文的東西分成一類,數學的東西分成一類。
師:哦,你是按語文和數學學科不同分的,(板書:學科)真棒!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書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師:嗯,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書和本子,的確了不起!(板書:用途)還有其它分法嗎?
生3:老師,我把大書放在一起,小書放在一起。
師:對了,這位小朋友與眾不同,他是按大小來分的(板書:大小)
師小結:小朋友們在整理這些物品時,想了許多方法,有的按學科分類;有的按用途分類;有的按大小分類。可見分類方法不止一種,當分類方法比較多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
三、拓展鞏固
1.給人物分類
師請幾名小朋友上臺來。其它小朋友認真觀察,然后按一定的標準給講臺上的人分類。
生1:我分兩類,一類男的,一類女的,從性別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從年齡分的。
生3:我分成戴發卡和不戴發卡的,還可以分成長頭發和短頭發的。
師:這幾位小朋友觀察角度很特別,可見分類時,不同的.標準就有不同的分法。
2.給圖形分類
師:小朋友拿出準備的圖形卡片,你會給它們分類嗎?
先在小組內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顏色分成紅、黃、藍三類。
生2:我按形狀分成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類。
3.給算式分類
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讀一讀這些算式卡片
(2)先說一說你想怎樣分類
(3)在小組內按不同的標準具體分一分
4.給圖片分類
師出示圖片:熊貓、小魚、自行車、小狗、汽車、飛機、輪船、蝴蝶、老鷹。
小朋友說一說可以怎樣分類。
(1)可以分成動物和交通工具兩類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類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來分類,而且分類跟我們生活密切相關。)
2.師總結: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真正把學到的知識應有于實際中,學會自己分類整理書包,分類整理其它物品,做一個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級數學教案10
課題:8加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兩步思維過程.能用湊十法正確計算8加幾的式題.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8加幾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教具:磁鐵黑板、紅花、黃花圖片、8根綠色小棒、4根紅色小棒、8個黃圓片、7個紅圓片.
學具:8根綠色小棒、4根紅色小棒、8個黃圓片,7個紅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的組成.
2.連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師問:9+6 9+8你是怎樣想的?
師指8+( )=10問:8加幾等于10?板書:2
二、學習新課
啟發談話:我們已經學了9加幾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的?(湊十法)
今天我們還用湊十法來學習8加幾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8加幾)
1.教學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黃花、紅花圖.
師說:根據圖上黃花、紅花的個數,請同學們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指名學生編出:格子里有8朵黃花,格子外面有3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師問:要求一共有幾朵花,怎樣列式?(板書:8+3=)
師問:8+3這道題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用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現在分小組討論一下.
指名說計算方法.
(2)直觀演示.
師說:剛才同學們討論得很好,計算8加3時,可以用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湊十法來計算.
老師邊說邊演示:格子里有8朵黃花,如果把格子里湊滿10朵需要放幾朵?(放2朵)那就把8和幾湊成十?(8和2湊成10)把外面的3朵紅花分成幾朵和幾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幾?(8加2得10)10朵再加幾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幾?(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講計算過程.
請一個同學把計算過程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式子上用連線表明.
師問: ① 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計算8+3時怎樣想?
引導學生說:這樣想:
① 先把8湊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學例2.
出示例2 8+4= 8+7=
(1)擺小棒,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根綠色小棒,右邊擺4根紅色小棒.(老師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出小棒)
師問:誰能看圖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書:8+4=12)
師問:8加4等于12,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移動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誰來試試?
指名上前移動磁鐵小黑板上的小棒.
師問:你們都看清楚了嗎?請你們擺一擺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導學生這樣擺:把4根紅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綠色小棒一邊.老師連線:
學生自己小聲說計算過程.
(2)擺圓片,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個黃圓片,右邊擺7個紅圓片.(指名一個同學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圓片)
看圖,自己小聲說加法算式.
指名說算式:8+7=□
師問:8+7怎樣想?請同學們邊擺圓片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一個同學上前邊擺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看算式說計算過程.
師問:8加7時,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學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師說:剛才我們計算的這幾道8加幾的題都是把后面的加數分成2和幾,2和8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
現在老師再出幾道題,不看圖、不擺實物,看誰會算?
教師出示:8+5=□ 8+6=□ 8+8=□
兩人一組說一說每道題怎樣想.
老師點題,指名口算,并說計算過程.
4.教學例4.
出示例4 8+9=□
(1)師問: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老師歸納出兩種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湊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調換加數位置,8+9也等于17.
(2)師問:你們認為這兩種方法,哪種方法最好?
小組討論.老師行間巡視,聽取意見.
指名說討論結果:第二種方法好.
師問:為什么說第二種方法好?(第二種方法簡便)
師說:你們真聰明,會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齊讀黑板上的算式.
5.小結.
提問:
(1)今天我們學的是幾加幾的題?
老師指課題:8加幾
(2)我們計算8加幾時,應先把8怎么樣?(把8湊成10)
(3)湊10后再怎么辦?(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分出的2和8湊成10,10再加幾就是十幾)
(4)8+9這道題怎樣想?(用交換加數的方法計算)
教師小結:8加幾,先把8湊成10,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8加2等于10,10再加幾就等于十幾.這就是我們要求的數.
三、鞏固反饋.
1.看圖寫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師問:上面每組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3.移動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數.(學生舉數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幾?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書設計
8 加幾
教案點評:
8加幾是在已學過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難度不大,所以在設計教案時,重點引導學生將已學過的湊十法遷移到8加幾的學習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課的復習準備的設計都是為新課鋪墊.這節課的教材共安排了四個例題.在設計教案時是這樣安排的:例1,通過觀察小花圖,看老師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8加幾的湊十法是8和2湊成10.例2、例3,老師放手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新問題.例4,老師引導學生用交換加數的方法來計算小數加大數的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多讓學生說一說想的過程,而且要面向全體,達到人人會說,人人都能掌握湊十法的目的.
鞏固練習的安排分三個層次進行練習.第一層次是看圖列式計算.第二層次是基本練習.第三層次是搶答,要求學生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探究活動
加法轉盤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8加幾的計算.
活動準備
一個形如下圖的轉盤(黑色圓圈及箭頭可轉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將轉盤懸掛在黑板(墻壁)上.
2.學生依次轉動箭頭,計算8與箭頭停住時所指數字的和.
一年級數學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1—10,學習了1—5的寫法之后的一節有關“0”的教學。“0”的教學較其他數字教學難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單獨提出一節結合情境,聯系生活實際來認識“0”,重點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義。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廣泛的搜集資料以及整個教學必須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為課堂上學生理解“0”的.意義作好鋪墊,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進行理解而不覺的枯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0”表示的幾種意義。(可以表示沒有、水結冰的溫度、起點、占位等含義);學會正確地讀寫“0”;掌握“0”的含義,在生活中運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0的含義和正確書寫0。
教學準備:
1、把學生每6人一組,分成8個小組,每組有6根魚竿、5條魚。
2、電腦課件、實物投影、溫度計、直尺、小貓頭飾、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猜謎激趣。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有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兩邊翹,
開口總說妙妙妙。
黑夜巡邏眼似燈,
日里白天睡大覺。(打一動物)謎底:貓
3、下面我們一起戴小貓頭飾扮演玩小貓釣魚的游戲。
(出示課題:小貓釣魚)
二、自主探究體驗,初步感知“0”的含義。
1、在動中學,理解“0”。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釣魚比賽。
(2)、小組匯報,交流,并說說你釣了幾條魚,可以用幾來表示?
(3)、學生討論:一條魚也沒釣著,究竟用幾來表示?(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當一條魚也沒釣著時,可以用“0”表示。)
2、在樂中說和做,加深對“0”的理解。
(1)、老師做,學生說。
師(手里拿3支鉛筆)問:老師手里有幾支鉛筆?
生:3支。
師(把手里的鉛筆放進文具盒)問:我現在手里還有鉛筆嗎?用幾表示?
生:沒有,用“0”表示。
(2)、學生之間互相做,互相說。
(3)、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感知“0”表示“沒有”的含義。
三、發散思維,豐富“0”的含義。
1、想一想:你們還在哪里見過“0”?
(1)、小組內討論,交流。
(2)、全班匯報。(溫度計上有“0”,直尺上有“0”……)
2、認一認。
(1)、出示溫度計,討論:“0”在溫度計上表示什么?(表示氣溫是0度)
(2)、指導觀察直尺。
①、找出數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數學順序開小火車讀一讀。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開始,是起點。“0”和“1、2、3……”一樣,也是一個數。“0”比“1、2、3……”小。)
四、“0”的書寫。
1、師:“0”有這么多用處,我們應該學好“0”,寫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這個“0”的形狀像什么?(像一個雞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師:請小朋友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0”?要注意什么?
3、聽《寫“0”兒歌》(電腦顯示):
數學“0”,像雞蛋,上下長,左右扁;
要想把它寫得好,封口之處是關鍵。
(先聽兒歌,并伴隨音樂有節奏朗讀一遍。)
4、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觀察、書空。
5、寫一寫。
(1)、學生嘗試寫。
(2)、展示學生書寫作品。(學生自評、互評優缺點。)
(3)、再次寫“0”。(學生在課本第8頁上寫“0”)
五、實踐應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課本“小貓釣魚”主題圖,依次填寫每只貓釣了幾條魚?用數字幾來表示?(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第四個空里為什么寫0?)
2、一筆畫(從“0”出發)。
3、游戲: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數字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
(2)小組匯報排的結果。(上臺展示)
多數組按0,1,2,3,4,5排,少數組按5,4,3,2,1,0排。
(3)說一說。
這幾個數中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什么數?
4、開放題。
聽老師講故事:大樹上有5只小鳥,一個獵人“砰”地放了一槍,鳥兒怎樣了?猜一猜現在樹上還有幾只鳥呢?能用數字表示出來嗎?
六、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家匯報給家長聽嗎?
一年級數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時間教學的起始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結合實際初步學會看鐘表,體會鐘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打下基礎。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認識鐘面、認讀“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初步認識鐘表,能正確認讀“整時”和“半時”,會辨認“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2.在認識鐘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整時”和“半時”是本單元的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是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信息窗——老師的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鐘表,知道鐘面上的短針叫“時針”,長針叫“分針”。
2.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整時數。會讀、會寫整時、幾時半。
3.使學生建立時間概念,從小養成有規律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整時”和“半時”是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是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信息窗、自主練習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再給大家猜一個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時間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誰?(鬧鐘)今天咱們就來認識一下鐘表。
二新授
(一)教學第一個紅點標示的內容
1. 情境圖
鐘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有一天放學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師很擔心同學們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電話給同學,問一問他們是什么時間到家的,鐘表告訴了我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先看一下鐘面,你從鐘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鐘面上有兩根針,那么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誰愿意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呢?(“鐘面上的'短針叫時針,長針叫分針”。)
(3)鐘面上還有12個數字。
(4)自己動手來指著你的鐘表盤上的兩根針,來說一說它們的名字。
3.認識“整時”
(1)剛才我們認識了鐘面,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同學們都是幾點到家的。
(2)王老師首先打電話給小力,“小力是什么時間到家的?”我們需要看一下表。觀察小力回家時的鐘面: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指在哪里?
(3)現在是幾時呢?你是怎樣知道的?(鐘面上長針指著12,短針指著5,就是5時。)
(4)這就是整時,對于整時來說,如果分針指在12上,時針指在幾上就是幾時。
(5)補充:整時的兩種寫法①5時②5:00
(6)做幾個小練習:讀時間、撥時間。
(二)教學第二個紅點標示的內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誰最先到家?我們首先要知道他們三人分別是什么時候到家的,然后才能進行比較。
1.認識“半時”
(1)我們先來看看小云的回家時間,先觀察這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在哪里?(時針指在兩個數5和6的中間,分針在6上)那現在是什么時間?
(2)自己在學具上撥一撥。
(3)我們習慣說5點半,但在數學上說5時半,如果分針指在6上,時針轉過幾就是幾時半。
2.認識“快到幾時”
(1)我們再來看看小青是幾時到的家?觀察鐘表,時針、分針分別指在哪里?
(2)分針接近12,說明什么?那現在是快幾時了?
(3)如果分針指在接近12的數上,時針指著幾就是快幾時。
3.認識“幾時剛過”
(1)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小林是幾時到家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指在哪里?
(2)分針指在剛過12的數上,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剛過。
4.誰最先到家?
比較一下,這四位同學誰最先到家?把書上的時間填寫完整。
補充:順時針、逆時針
(三)練習
1.同位兩個人,一個撥鐘表,一個說出鐘表的時間,比一比誰說得最準。
2.給鐘表畫指針。
三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四個表示時間的方法,他們分別是:“整時”、“半時”、“快到幾時”和 “幾時剛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自主練習1、2、4、5、6、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用水彩筆涂色
8時的涂紅色,11時半的涂藍色,快1時的涂黃色,2時剛過的涂綠色。自己涂色,集體訂正。
2.自主練習2:認一認,說一說
(1)看圖講一講小紅在什么時間做了哪些事?
(2)說一說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時間,養成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3. 自主練習4:填一填
說出每幅圖呈現的時間,他們在做什么?按時間的順序編一個小故事,教育學生要孝敬老人。
(1)小剛和爸爸、媽媽幾時出門?
(2)他們快幾時來到了食品專柜?
(3)他們幾時剛過來到了奶奶家?
(4)他們幾時半吃的晚飯?
4. 自主練習5:你發現了什么?
(1)說一說這兩幅圖的鐘表上的指針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圍的環境有什么區別嗎?這兩幅圖是一天中同一時間發生的事嗎?
(3)引導學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時間出現兩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時。
5. 自主練習6:先連一連,再編一個數學小故事。
(1)看圖觀察,這三幅圖畫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把圖與鐘表連接起來嗎?
二我學會了嗎?
在下面四個時刻觀察旗桿的影子,你發現了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豐收園”
通過“你覺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你認為自己表現得怎樣?”、“哪些方面比較滿意?”、“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與小伙伴的合作怎樣?”這些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自己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有哪些收獲,并把相應的綠蘋果涂紅。
一年級數學教案13
課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的口算.
2.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進行遷移類推,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演示課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應填幾?【繼續演示課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
(1)出示例1:11-5=□.
①啟發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②匯報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思維,開發學生思維.
想加算減;
數的組成;
因為11-6=5,所以11-5=6;
……
③啟發學生想:十幾減5還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使學生明確: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啟發學生分級討論、交流.
②聯系本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③啟發學生想:十幾減4還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使學生明確: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學例2.【繼續演示課件“”】
(1)分級討論、交流,十幾減3、十幾減2有哪些題,怎樣計算?
(2)匯報時,使學生明確: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導學生對比.
啟發想的計算可以怎樣想?使學生明確.
想加算減;
想十幾的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課小結.
略.
隨堂練習
1.“做一做”第1題【繼續演示課件“”】,投影出示,啟發學生說明圖意,獨立填寫.
2.“做一做”第2題【繼續演示課件“”】,口算,競賽.
3.練習五第3題【繼續演示課件“”】,分級討論交流,獨立填寫.
(此題滲透統計思想,必要時教師做一下說明.)
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4、5題(圖片“練習四”、“練習五”).
板書設計
一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簡單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 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 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 拓寬思路(分正方體) 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 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四、板書設計:
分類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
按顏色來分一分
一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半點。
2、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觀念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
教學重點:
根據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讀整時、半時。
教具準備:
鐘模型、多媒體課件。
一、猜謎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想猜嗎?
“滴噠滴噠,滴噠滴噠,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能告訴我謎底是什么嗎?
生:鐘表
答對了。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樣,也上一年級了。他今天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幫助他呢?
1、播放課件,提出問題。
2、我們看看這個方法行不行呢,繼續看課件。
有了這個鐘表,小明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這節課就來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總結經驗
1、認識鐘面
①師: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鐘表,那么鐘面上有什么呢?請大家認真觀察手中的學具鐘面,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②師小結:小老師們懂得真不少,有的不僅會看鐘面上的時間,還知道鐘面上(出示鐘面實物圖)有12個數,有3根指針,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時針,長一些的這根叫分針,最長的這根叫秒針。
(過渡:我們認識了時針和分針,你知道這些表的時間嗎?)
2、觀察情境圖,交流經驗
(1)。認讀整時、半點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師: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請小朋友們試著在小組里說一說小明什么時間在做什么,你是怎樣看鐘面上的時間的?
師:誰來介紹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師:介紹得真清楚。老師告訴你,幾點也可以說成幾時,例如6點起床,可以說成6時起床。
(2)。總結經驗,進一步加強對整時、半點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給小明活動的這6個時間分分類嗎?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鼓勵。
師:按整時和半時來分,可以分成兩類,6時、8時、12時、下午4時是整時,7時半、8時半是半點。你們是怎樣認讀整時和半點的呢?利用自己的鐘表模型,小組內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時要注意聽別人是怎么說的,如果有不同意見,要等同學說完后再提出來。
師:由此可以發現整時和半點有什么不同?
師小結:整時分針總是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半點時分針總指向6,比如說7時半,分針指向6,時針指向7和8的中間
(3)良好作息時間的教育。
師:通過小明的一天,你對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師小結:小明是一個有良好生活作息習慣的好孩子,希望同學們也像小明那樣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4)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
(過渡: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表)
1.認識電子鐘。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電子表。
學習同一時間用鐘表和電子表怎么表示。師板演7時,7:00,學生板演8時、3時、6時用電子表表示
小結:小圓點后面是兩個零,前面是幾就是幾時。
7時和7:00是一個時刻的兩種寫法,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
2、完成書上97頁第2題連一連。
三、應用新知,拓展練習
1、認一認。播放課件
讓學生獨立說一說第97頁“練一練”第1題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時間干什么。(用兩種方法表示,并說出幾時在干什么。)
2、撥一撥。
(1)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鐘表模型撥出下列時刻:一名學生在講臺上撥,其余學生在下面撥。
1時9時半3時11時半5時半
3、動腦筋。(過一小時是幾時)播放課件
先讓學生理解題,“過一小時是幾時,就是用現在的時間+1。
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今天回家后,同學們也像小明一樣,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給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時間表。
板書設計:
小明的一天
時針短分針指著12,時針指幾讀幾時。
分針長分針指著6,時針剛過幾就讀幾時半。
【一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教案10-11
一年級數學教案01-16
一年級數學教案11-03
一年級比長短數學教案02-28
【推薦】一年級數學教案01-30
一年級數學教案【精】01-30
一年級數學教案【熱】01-30
【薦】一年級數學教案01-30
【熱】一年級數學教案01-31
【精】一年級數學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