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合集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力的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力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二)講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么變化?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鋼尺,每次手的位置離桌面的距離都不同,觀察鋼尺的形狀改變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會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活動:
(1)拉開彈簧時,是否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43頁圖12.4-4,能得到什么啟示?
(4)游泳分析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施加力的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進行解釋。
強調:產生力的作用時,物體之間不一定直接接觸,并且至少要有兩個物體。
(三)課堂小結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業
力的教案 篇2
【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彈力;
(2) 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4)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過程。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 教學重點 】
力的測量原理。
【 教學難點 】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一、彈力 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跳水,蹦床,蹦極,射箭 …… 學生觀察實驗,對彈力有了初步認識。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1)鋼尺壓彎反彈;
(2)拉伸或壓縮彈簧。 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對彈力進一步了解。
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彈力概念。
回憶力的作用效果,悟出發生形變的物體會對施力物體產生作用力,即彈力。
二、測力計及其使用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 學生實驗:拉伸彈簧,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說明彈簧測力計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學生知道彈簧測力計原理。
投影儀展示彈簧測力計,請學生觀察,介紹彈簧測力計結構:
(1)最大刻度的意義;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調整。 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結構。
投影儀展示各種彈簧測力計。
老師講解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及其注意事項:
(1)如何調零;
(2)測量范圍;
(3)測量方法(伸長方向與測量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并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 學生實驗:
用彈簧測力計測鉤碼重量;
用彈簧測力計測自己的一根頭發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與同學進行比較。
三、實驗探究 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拔河,牛拉車 …… 等圖片;
提問:以上兩邊的力相等嗎? 學生觀察錄像,思考。
引導學生做教材25頁圖8-3-8實驗并填空。
學生做書上實驗,補全結論。
引導學生對拔河、牛拉車進行分析。 學生分析討論總結: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四、課堂小結 通過多媒體展示,老師講解,以及學生自己動手試驗,使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彈力,掌握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以及用法;通過實驗探究對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有一定了解。
五、課堂作業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練習
【 實踐活動 】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 教學反饋 】
本節教學活動應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在參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觀察中思考、學習。
力的教案 篇3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是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xx出版傳媒集團xx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八章《力》的第四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設計思路
為堅持新課改的理念,實施高效課堂,本著先學后教的思想,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討論探究中學到知識。在學習了彈力、重力和摩擦力這三種具體的力以后,對它們的共同性質之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性的研究是本節課主要解決的問題。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常見的概念,力也是整個物理學的核心,是貫穿物理學的主線,學好力,為以后學好物理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了彈力、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學生預習、討論及自己動手實驗,教師適時點撥,能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結論。本節教材內容偏少,知識點集中,教學過程可采用觀察討論法和實驗探究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分析,認識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并能利用該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2)通過討論,認識到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3)知道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相互間的討論、展示和學生點評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2)通過觀察和實驗來掌握探究物體間相互作用力之間的關系,為后面平衡力的學習打下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觀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4、現代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幻燈片視頻動畫展示,結合教師精講,教師在展示幻燈片的同時,運用傳統教學,把重點內容及本節課的小結進行板書,以達到學生掌握知識點的目的。
四、教學重點
掌握力的概念、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教學難點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此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六、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學生9組分組實驗器材18個)、ppt制作、物理課本、導學案(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備課組內經過各位教師的三次研討,精心編制導學案)、雙色筆(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完成導學案情況,在自己有問題的地方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改正,或勾畫重點內容)、課前5分鐘展示(展示導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
七、教學過程
Ⅰ、課前5分鐘展示
學生展示,各小組分配到人,一般由小組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展示,同組的其他同學進行點評、改正。沒有展示任務的同學在物理學科班長的領導下進行朗讀本節課的相關內容,改正導學案中的問題。教師做好課前準備。
Ⅱ、導入新課
(幻燈片播放)公元1918年,海南省南天村,有一惡霸,名叫南天虎。人如其名,仗著家財萬貫,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村里人人談虎色變。有一天,他十歲的兒子跟幾個小朋友到村外玩耍,剛出村口,他兒子就踢到一個石頭,摔得頭破血流,抱著頭,一邊哭,一邊跑回家叫“爸爸!爸爸……”南天虎看見兒子血流滿面,氣得咬牙切齒,指著兒子“誰打你的?”兒子有父親在,什么都忘了,一邊拉父親的手,一邊往村外走,走到石頭前面,指著勢頭說:“就是它。”南天虎想都不想,一腳向石頭踢去,“唉呀,我的腳斷了!”圍觀的村民,人人暗地稱快。有道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小故事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思考)
Ⅲ、新課教學
一、認識力
師:看了這個小故事,在大家學習完這節課后來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第八章 第四節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做一做]1、用手推、拉桌子;用腳蹭地。
2、用手拉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
[點評]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利用身邊的物體做簡單的物理實驗,體現生活中處處有物理的理念。
教師分析:用手推、拉桌子,說明手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用腳蹭地,說明腳施加了力,地面受到了力;用手拉彈簧測力計,說明手施加了力,彈簧測力計受到了力。
師:一個力的產生需要幾個物體?
生:兩個。
師:這兩個物體分別叫什么?
生: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師:現在我們給力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生:物理學中,把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稱為力。
[點評]結合前面所學,鞏固力的概念。
[板書]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想一想]當一個物體受到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是否也同時受到這個物體的作用呢?
二、物體間力的作用事相互的
[多媒體展示]1、穿旱冰鞋的小孩推墻,小孩向后退。
2、放著磁鐵的兩個小車,當同名磁極相對時,兩個小車同時后退;
當異名磁極相對時,兩個小車相互靠近。
師:現在大家拿出導學案,討論合作探究一中的內容,并完成合作探究一。
(圖片見課本57頁圖8-34、8-35、8-36、8-37)
[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由組內成員指定一個主講人,其他成員可以進行糾錯或補充,并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完成導學案合作探究一的內容。(時間在5分鐘左右,教師可以巡查,也可隨時解答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
[教師]幻燈片中出示展示、點評的小組成員,學生討論結束。
師:好,討論結束,請展示開始展示,點評的同學做好準備。
生1:用手指壓鉛筆尖,手是施力物體,鉛筆是受力物體,而手指感到疼,說明鉛筆受力的同時對手也施加了力。
生2:小華和小明穿著旱冰鞋靜止在地面上,小華用力推小明,發現兩人同時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說明小明受力的同時也對小華施加了力。
生3:將兩個懸掛著的帶有異種電荷的小球靠近,會看到兩個小球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說明兩個小球在受力的同時都對對方施加了力。
生4:將載有磁鐵的小車相載有鐵塊的小車靠近,發現兩個小車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說明鐵塊受力的同時也對磁鐵施加了力。
師:從上面的4個現象中,發現這些現象說明了一個共同的什么問題?
生5: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時相互的。
[知識小結]一個力必須涉及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并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書]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補充]多媒體展示圖片,運動員起跑、用腳尖踢球腳會感到疼、飛機起飛、火箭發射船漿向后劃水使船前進等。
[點評]拓展學生的視野,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理念
[提示]在此環節可讓學生多多舉例,能更加深理解。
[點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展開、演示實驗的進行,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內隱到外顯地認識、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過渡]物理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體間這種相互作用的力有什么關系呢?
三、實驗探究:物體間相互作用力的關系
師:物理中實驗探究分為幾個環節?
生: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實驗、收集證據、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師:按照實驗探究的過程完成導學案中的合作探究二的內容。
[學生活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兩個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探究。
[點評]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材料、學習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深化認識、加深理解。
師:隨機點將,那個小組完成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組的成果?
生1:首先將兩個彈簧測力計校正零點,然后將他們秤鉤相對,向相反的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同時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錄數據,我們組記錄了三組數據,(邊示范邊講解)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實驗次數
F1/N
F2/N
1
3
3
2
5
5
3
7
7
生2、我補充,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叫甲和乙,甲對乙施加了力,作用在乙上,同時乙隊甲也施加了力,作用在甲上,所以相互作用的力還應該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
師:補充的非常好,經過兩名同學的示范和講解,對于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大家已經弄清楚了,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并且兩個力都沿著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這個相反的方向應該在同一條直線上。
[點評]教師的適當講解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有些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探究、交流獲得,有些預備知識是教師必須要講解的,可為后面的二力平衡做鋪墊。
[板書]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并且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
師:經過本節課的學習,對于開頭的小故事,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生: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腳踢石頭,同時石頭對腳也施加了力,所以那個惡霸的腳才會斷。哈哈
Ⅳ、反饋練習
完成導學案中[當堂訓練]內容,完成的同學可以進行展示,隨機點將,學生進行點評。教師利用實物展示臺點評學生的練習結果,對于存在問題進行強調
Ⅴ、課堂小結
我的收獲、學生陳述本節課所得。
八、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知道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要充分相信學生,我就充分注意到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的展示,大膽的開展實驗探究,從自身的實驗探究中尋找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比教師的填鴨式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但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合作流于形式,讓學生在合作中真正學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力的教案 篇4
1、一束帶電粒子沿著水平方向平行地飛過靜止的小磁針的正上方,這時小磁針的南極向西偏轉,則這束帶電粒子可能是:( )
A、由北向南飛行的正離子束 B、由南向北飛行的正離子束
C、由北向南飛行的負離子束 D、由南向北飛行的負離子束
2、具有相同速度的質子、氘核和粒子垂直飛入同一勻強磁場中,則:( )
A、它們的動能之比是1:2:4,軌道半徑之比是1:2:2
B、它們的向心力大小之比是1:1:2,回轉周期之比是1:2:4
C、磁感應強度增大,則這些粒子所受的洛侖茲力增大,動能也將增大
D、磁感應強度增大,它們軌道半徑減小,周期也變小
3、如圖,與紙面垂直的平面AA'的上、下兩側分別為磁感應強度為B和2B的勻強磁場,其方向均垂直于紙面向外,假設最初有帶電量+q的粒子以速度V處下而上垂直射達界面AA'某處,則應:( )
A、此粒子將反復穿過界面,其軌跡為半徑不等的一系列半圓
B、該粒子的運動周期為
C、粒子每一個周期沿AA'方向有一段位移,其大小為粒子在下方磁場內圓軌道的半徑
D、一個周期內粒子沿AA'方向運動的.平均速度為
4、一個帶電粒子,沿垂直于磁場的方向射入一勻強磁場,粒子的一段徑跡如圖,徑跡上的每一小段都可近似看作圓弧,由于帶電粒子使沿途的空氣電離,粒子的能量逐漸減小,則可知:( )
A、粒子方向從a到b,帶正電 B、粒子從b到a,帶正電
C、粒子從b 到a,帶負電 D、粒子從b到a,帶負電
5、兩條平行直線MM'與NN'之間,有一勻強磁場,兩個同種帶電粒子以不同的速率V1及V2分別從O點沿OX軸正方向射入,當速率為V1的粒子到達a點時,其方向與NN'垂直, 當速率為V2的粒子到達b點時,其方向與NN'成60角,設兩粒子從O到達a點及b點的時間分 別為t1和t2,則有: ( )
A、t1:t2=3:2;V1:V2=1:2 B、t1:t2=3:1;V1:V2=1:
C、t1:t2=2:1;V1:V2=1: D、t1:t2=3:2;V1:V2=1:
6、兩個粒子帶電量相等,在同一磁場中只受磁場力作勻速圓周運動,則有:( )
A、若速率相等,則半徑必相等 B、若質量相等,則周期必相等
C、若動量大小相等,則半徑必相等 D、若動能相等,則周期必相等
7、 如圖所示不同元素的二價離子經加速后豎直向下射入由正交的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組成的粒子速度選擇器,恰好都能沿直線穿過,然后垂直于磁感線進入速度選擇器下方另一個勻強磁場,偏轉半周后分別打在熒屏上的M、N兩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
A.這兩種二價離子一定都是負離子
B.速度選擇器中的勻強磁場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
C.打在M、N兩點的離子的質量之比為OM:ON
D.打在M、N兩點的離子在下面的磁場中經歷的時間相等
8、質譜儀是一種測定帶電粒子質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構造原理如圖所示.離子源S產生的帶電量為q的某種正離子,離子產生出來時速度很小,可以看做是靜止的.離子產生出來后經過電壓U加速后形成離子束流,然后垂直于磁場方向、進人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沿著半圓周運動而達到記錄它的照相底片P上.實驗測得:它在P上的位置到入口處a的距離為l,離子束流的電流強度為I.回答下列問題:
(1)t秒內能射到照相底片P上的離子的數目為___________
(2)單位時間穿過入口處S1離子束流的能量為__________
(3)試證明這種離子的質量為m=qB2a2/8U
9、如圖所示為一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圖,已知 D形盒的半徑為R,中心O處放有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正離子源,若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求:
(l)加在D形盒間的高頻電源的頻率。
(2)離子加速后的最大能量;
(3)離子在第n次通過窄縫前后的速度和半徑之比。
10、帶電量為+q的粒子,由靜止經一電場加速,而進入一個半徑為r的圓形區域的勻強磁場,從勻強磁場穿出后打在屏上的P點,已知PD:OD= :1,勻強磁場電壓為U,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則粒子的質量為多大?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時間為多少?
力的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力 重力
㈠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⒈正確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清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⒉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單位和符號,能作力的凰示和力的示意圖.
⒊知道按力的性質和力的效果對力分類,能正確區別各種實際力的類別.
⒋正確理解重力的定義,能確定物體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
⒌知道物體重心的含義,能確定質量分布均勻的規則物體重心的位置,會分析一般物體重心位置與質量分布的關系.
〖思路方法目標〗
⒈分類方法.(力的分類,矢量和標量)
⒉等效方法.(重心概念)
⒊分析綜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
㈡教學重點難點點撥
⒈力的物質性是各種形式力所具有的共同屬性.“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任何一個力必定和兩個物體發生聯系,而且這兩個物體間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物質性要求我們在認識一個力時,首先要搞清該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沒有施力物體(或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⒉力的作用總是要產生一定的效果,它只能從受力物體上體現出來,而且這個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相聯系,力的圖示能準確地反映某一個力三要素情況.
⒊地球周圍的物體,總是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重力,它與該物體所處的環境和運動狀態無關
⒋物體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從效果看,這個作用相當于作用于一點.這個點就是整個物體的重力作用點.亦為物體的重心.上述處理方法是“等效思想方法”的應用.用懸掛法找重心,要注意其局限性,它只適用于薄板狀物體.
㈢教具
彈簧、彈簧秤、木塊、海綿、水盆、不規則的薄板、細線、曲尺…
㈣教學過程()
⒈討論引入
師:請閱讀p新教材,共同討論下述問題:⑴什么是力?⑵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力?并舉例說明.
(為了加深對力的認識,分清力的種類,性質.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和應用,本章我們將系統學習力的知識)
⒉新課內容
⑴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① 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演示】手和彈簧、水和木塊.
② 受力是相互的,受力和施力物體同時存在.【演示】線懸掛重物
師:力是個重要概念,如何表示一個力?
⑵力的圖示
①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力的大小可用彈簧秤測量,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N”;力的方向是物體間相互作用的方向;力的作用線是沿力的方向的直線)。
【演示】木塊浮于水面
(要完整反映一個力,必須把力的三要素全部表述清楚,這可用圖示法)
② 力的圖示—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方法
具體到:先定力的單位標度
再畫出力的指向的方向
最后標出的箭頭、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點.
⑶力的種類(按力的性質和力產生的效果分類)
① 性質力—重力、彈力、摩擦力、電磁力…
② 效果力—動力、阻力、壓力、支持力…(按力的效果命名)
師:嚴格分清性質力和效果力是物體受力分析的基礎,也是正確解決力學問題的重要環節.下面首先研究重力。
⑷重力
① 重力就是重量 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② 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閱讀p 明確兩點: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重力G=mg g=9.8N
師:下面研究重力作用點問題
⑸重心
① 質量均勻分布,形狀規則物體重心位置是幾何中心。
② 一般物體重心位置和物體質量分布有關。【演示】懸掛法可確定薄板和曲尺重心位
置(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㈤鞏固練習
組織討論下列習題(略)
㈥作業
⒈復習課本內容p1— p5
⒉思考課本練習一第⑴題。
⒊⑵、⑶、⑷題做在練習本上。
力的教案 篇6
提問:是什么原因使筷子能將米甚至杯子都提起來呢?
知道摩擦力是什么?設問:同學們,桌上有一個裝有滿米的玻璃杯,還有一只筷子,你能用筷子將杯子離開桌面嗎?
老師播放:筷子提米的實驗。
提問:是什么原因使筷子能將米甚至杯子都提起來呢?
1.設問:摩擦力是什么?
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摩擦力呢!下面我們通過幾個實驗來認識。
(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1)用彈簧測力計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塊。(木塊不動)
2)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木板上滑動。
3)將木塊下放幾支圓珠筆芯,仍然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運動。
提問:彈簧測力計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為什么呢?你能作何猜想?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觀察現象,思考。
(小組討論后)回答問題。
做實驗:
1)用彈簧測力計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塊。(木塊不動)
2)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木板上滑動。
3)將木塊輪下放幾支圓珠筆芯,仍然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小車運動。
觀察彈簧測力計,有示數,猜想可能有其它的物體
力的教案 篇7
【實驗目的】
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原理】
等效法:使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讓同一條一端固定的橡皮條伸長到某點,所以這一個力F就是兩個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圖示,再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圖示,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
【實驗器材】
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
【實驗步驟】
⑴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⑵用兩只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位置O,如圖所示,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用鉛筆描下O點的位置及此時兩細繩套的方向。
⑶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和細繩套的方向。
⑷用鉛筆和刻度尺從結點O沿兩條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F1和F2的圖示,并以F1和F2為鄰邊用刻度尺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此對角線即為合力F的圖示。
⑸用刻度尺從O點按同樣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的圖示。
⑹比較一下,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錦囊妙訣:白紙釘在木板處,兩秤同拉有角度,讀數畫線選標度,再用一秤拉同處,作出力的矢量圖。
交流與思考:每次實驗都必須保證結點的位置保持不變,這體現了怎樣的物理思想方法?若兩次橡皮條的伸長長度相同,能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提示:每次實驗保證結點位置保持不變,是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這是物理學中等效替換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若兩次橡皮條的伸長長度相同但結點位置不同,說明兩次效果不同,不滿足合力與分力的關系,不能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誤差分析】
⑴用兩個測力計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測力計不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兩個測力計的水平分力的實際合力比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小。
⑵結點O的位置和兩個測力計的方向畫得不準,造成作圖的誤差。
⑶兩個分力的起始夾角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做兩次實驗,為保證結點O位置不變(即保證合力不變),則變化范圍不大,因而測力計示數變化不顯著,讀數誤差大。
⑷作圖比例不恰當造成作圖誤差。
交流與思考:實驗時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和單個測力計測量的實際合力F忘記標注而造成錯亂,你如何加以區分?
提示:由彈簧測力計測量合力時必須使橡皮筋伸直,所以與AO共線的合力表示由單個測力計測量得到的實際合力F,不共線的合力表示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
【注意事項】
⑴不要直接以橡皮條端點為結點,可拴一短細繩連兩細繩套,以三繩交點為結點,應使結點小些,以便準確地記錄結點O的位置。
⑵使用彈簧秤前,應先調節零刻度,使用時不超量程,拉彈簧秤時,應使彈簧秤與木板平行。
⑶在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伸長時的結點位置要相同。
⑷被測力的方向應與彈簧測力計軸線方向一致,拉動時彈簧不可與外殼相碰或摩擦。
⑸讀數時應正對、平視刻度。
⑹兩拉力F1和F2夾角不宜過小,作力的圖示,標度要一致。
交流與思考:如何設計實驗探究兩力合力隨角度的變化規律?如何觀察合力的變化規律?
提示:保持兩力的大小不變,改變兩力之間的夾角,使兩力的合力發生變化,可以通過觀察結點的位置變化,判斷合力大小的變化情況,結點離固定點越遠,說明兩力的合力越大。
【正確使用彈簧秤】
⑴彈簧秤的選取方法是:將兩只彈簧秤調零后互鉤水平對拉,若兩只彈簧在對拉過程中,讀數相同,則可選;若讀數不同,應另換彈簧,直至相同為止。
⑵彈簧秤不能在超出它的測量范圍的情況下使用。
⑶使用前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否則應校正零位(無法校正的要記錄下零誤差)。
⑷被測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秤軸線方向一致,拉動時彈簧不可與外殼相碰或摩擦。
⑸讀數時應正對、平視刻度。
【力的教案合集七篇】相關文章:
力的教案合集五篇12-23
【精選】力的教案4篇01-04
【推薦】力的教案4篇01-04
【熱門】力的教案4篇01-02
有關力的教案范文六篇01-09
力的教案匯編十篇01-07
力的教案模板集合6篇01-18
關于力的教案模板9篇01-15
環保教案合集七篇12-22
《離騷》教案合集七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