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扎實字詞,增加詞匯積累。
2.品味文章蘊藏的復雜情感。
3.揣摩、品味文章具有激情的語言。
4.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習重點】
作者情感的把握。
【學習難點】
揣摩、品味文章具有激情的語言。
【課前準備】
發放預習任務單,學生在此指導下進行預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感受著腔腔愛國心。其實,記住每一個國恥日也是我們愛國的表現。在我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日子。(幻燈片投示)
2.投示:1931.9.18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歷史上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 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毀南滿鐵路,挑起事端,并于當晚10點20分突襲東北軍北營駐軍,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
3.(播放圖片)
師:“九一八事變”, 使東北遼闊美麗的江山沃土盡陷日軍鐵蹄之下,一時民生凋蔽,四野荒蕪,淪亡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無數百姓為免遭日軍的蹂躪而逃離家園。十年之后的1941年,也就是“九一八事變”過去整整十周年之際,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外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家端木蕻良懷著痛失家園,渴念故土的強烈感情寫下了這篇激情澎湃、感人肺腑的文章。
板書: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二、預習交流,自學生疑
1.作者簡介
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漢文,遼寧省昌圖縣人,現代作家,先后畢業于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補充筆名由來。
三、整體感知,師生釋疑
聽讀課文,思考感知:
1.關注重點字詞。
2.認真體會,你發現文中都蘊涵著哪些情感?
(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學生聽錄音感知,之后進行交流。
1.字詞檢測
字詞檢查
A讀準字音
1)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
2)在那亙古的地層里,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涌著血液一樣。……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里它們彼此呼喚著,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3)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B寫對字形
4)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 háo míng )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悠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 lán yǔ ),原野上( guài dàn )的狂風。
C選好詞語
5)在那田壟里( )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A 回響 B 飄蕩 C埋葬
6)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 )著一種熱情。A澎湃 B 涌動C泛濫
2.懷念、贊美、憂傷、憤怒等
四、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1.主問題研討
文章中哪些語言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請勾畫出相關詞句并賞析。
1)學生研讀文章,之后交流。
重點語句賞析示例:
A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這聲音便是從那里來的。在那亙古的地層里,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涌著血液一樣。這個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會感到她在跳躍,和我的心的跳躍是一樣的。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里它們彼此呼喚著,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這塊廣大的關東大地因為這些擬人化的描寫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母親一樣召喚著我、激勵著我為之奮斗、為之犧牲!→擬人手法——失去土地的痛苦 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B 在那田壟里( )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A回響 B 飄蕩 C埋葬
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 )著一種熱情。A澎湃B 涌動C 泛濫
(充滿感情色彩的詞語→喪失土地的悲憤、屈辱和仇恨。富有情感表現力。)
C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識字認詞,積累好詞好句,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語言。
2、通過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題。
3、學習用排比的句式進行寫作。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師生主體與主體間對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了解文章內容,結合時代背景把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具有激情的語言。
突破方法:
學生合作交流共同解疑,教師適當點撥。
教學方法:
讀——悟——賞——拓
教學媒體:
多媒體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積累字詞。
2、查找有關“九·一八”事變及作者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熱愛你足下的這片土地嗎?那么就請你用最深情的語言來形容它吧!(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對文章所描繪的對象有自己的感受,用恰當的詞語準確表達自自己的感受。)(學生活動:學生用所給句式說話。)
同學們的語言是那樣的優美和深情!是啊,當我們面對著如此美麗而廣博的土地時,怎能不生發感慨。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曾深情地謳歌過我們足下這片多情的土地,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端木蕻良的筆共同去領略我們足下這片黑土地的魅力!(設計意圖:激情激趣,讓學生帶著熱情走進文章。)
(串聯詞:首先我們來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二、明確學習目標。(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習目的性更強,學生可以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
(串聯詞:文章是我們語文學習的依托,下面請同學們結合老師所給出的微型詞典走進文章,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文章。)
三、讀一讀 知內容
自由快速朗讀。(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文章。)(學生活動: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文章。)
共讀文章,先指名朗讀、再教師范讀、最后全體齊讀。(設計意圖: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把讀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了解文章內容。)(學生活動:學生邊讀文章邊思考下列問題。)
(串聯詞:前面兩位同學讀得都非常棒,連我也禁不住要一試身手了,下面由老師來給大家朗讀好不好?)
(串聯詞:還剩下最后一部分,把讀的機會留給大家,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朗讀。)
思考:文中描繪了哪些故鄉的事物?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
是誰在對土地發出誓言?發出了哪些誓言?
(友情提示:同學們可以結合文中具體的詞句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勾畫的習慣;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
四、悟一悟 探主題
(串聯詞:文章的內容是為主題服務的,下面我們來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題。)
思考: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友情提示:你可以結合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思考。)(設計意圖: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讓學生掌握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主題的學習方法。)
五、品一品 賞特色
(串聯詞:內容和主題固然重要,但形式也文章的必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們來賞析本文的語言。)
思考:你認為文中哪些詞句寫得精彩?為什么?(友情提示:你可以從修辭、句式、表達情感的方式等多個角度去分析。)
(設計意圖: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合作交流,從而培養學生分析文學語言的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學生活動:學生先自主分析,然后合作解疑。)
六、寫一寫 創佳作
(串聯詞:通過分析,我們了解了端木蕻良的作品之所以那么富有氣勢和感染力,是因為他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他能寫出那么秀麗的詞句,你們能不能?既然如此有自信,那就快點動起你手中的筆吧,我期待著欣賞你筆下綻放的美麗花朵。)
請同學們結合所給出的句式寫話。
句式一:“當我……,當我……,我想起……,我看見……,我聽見……。)
句式二:“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句式三:“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嚴冬……。)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運用所學自創佳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活動:學生先自己寫,然后小組評議,選出優秀作品展示,然后全體同學共評。)
七、想一想 展視野
(串聯詞:你們的作品寫得都那么富有詩意,真讓老師對你們刮目相看。那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寫思鄉和愛國之情的詩句嗎?)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寫思鄉或愛國之情的詩句?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積累。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積累意識,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八、提供資源平臺:
(設計意圖:將課內所學延伸到課外,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九、教師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領略了我們足下這遼闊而富饒的黑土地的神奇,欣賞了端木蕻良匠心獨運的作品,了解了那斷永不能忘了的辛酸歷史,同學們創作了那么多令人稱道的作品……如果你還覺得意猶未盡的話,請你動起你的手完成今天的作業。
十、布置作業:
1、請你將你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積累在積累本上。
2、請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一些與“九一八”事件相關的資料,編一份小報,來加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設計意圖:延伸拓展課內知識,同時加深對本文主題的理解。)
附:結束寄語“學海無涯,愿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博擊知識長空的雄鷹,經歷風雨,享受成功!)
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物產 豐饒 思戀家鄉
關東沃野
景色 美麗 熱愛祖國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與體驗
1,導入 新課
有一部電影叫《未來水世界》,主要情節是陸地被海水淹沒后人們為尋找陸地而展開的斗爭。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對陸地的向往。是啊,面對生我們養我們 的故土,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然而,九一八事變之后,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情。
2。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學生 感受歌中的情感,說說自己的感受,創設情境。
3,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按要求聽讀課文。
(要求)a.感受作者所蘊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c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
4,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念、贊美、憂傷、憤怒等)
5,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剛才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師正音并進行肯定評價。
自主研讀與賞析
1,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及了解的東北信息,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后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借此進一步把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產生的基礎,同時為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與氣氛。
2,教師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與熱情: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3,學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
問題一: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在那 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
問題二:
運用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沖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在春天,。。。。。。多么豐饒”等句子。)
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越趨激蕩,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讀賞析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運用朗讀的技巧來表達自己對課文情感的把握。
探究與反思
1,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課文總共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2學生小組充分探討交流后,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引導:
結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在直接抒情。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有對故鄉的回憶和描述。(第一段:“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第而段:“在故鄉的土地上,。。多么豐饒”。)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教師引導:所選景物各有什么特點?為何選取不同景物?
*學生討論明確:前者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并采用景物的疊加,是為了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贊美和深情懷念,應用排比,則加強了對讀者的情感沖擊力。
后者選取了春,秋兩季的景物,同樣表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但沒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沒有前者來得。它也表達可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但懷念中卻暗含著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強烈的噴發,面對土地發出自己堅強的誓言。
3:學生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質疑研討。
4:學生反思本課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己的情感體驗。
作業 布置:
寫一首同名詩歌--------《土地的誓言》。抒發自己對土地的感情。
你的家鄉留給你這樣的印象?寫一篇短文,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它的情感。字數不限。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PP軟件、錄音機等。
教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范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教后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結合〈最后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導入。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后,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系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5
【教學目的和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歌曲欣賞《松花江上》
2、 東北特產
二、 作者介紹
三、 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
四、 整體介紹
五、 讀準字音,掌握詞語的意思
六、 文章結構
七、 問題討論:
1、 作者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的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 怎樣理解:“我常常……熱情。”中“泛濫”與“埋葬”兩個詞的確切含義?
3、 本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特產?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這么多嗎?
4、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為了表達“我不能離開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鄉特有的景物?
5、 文章結尾一句的含義是什么?
6、 “當我記起……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7、 如何理解標題“土地的誓言”?
8、 為什么作者對關東大地的稱呼會改變?
八、 文章主旨
九、 拓展:《我愛這塊土地》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6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東北作家端木蕻良寫于1941年九一八事變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的強烈思念之情。調子是悲愴的。
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著樸素的情感,也有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其內心的情感,進入情境學習。
對于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師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21世紀的信息社會,網絡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我們教學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本課將實驗由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當堂檢索。
教學創意:
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由教師指導,自主獲取知識,擴展課堂教學;配以音樂感染學生。
教學結構:
情境導入
整體感知品味精彩語句擴展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lanstar教學軟件、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范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
(播放《松花江上》)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測、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同學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測、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課時布置】
1課時。
【公開課教案】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1、有一部電影叫《未來水世界》,主要情節是陸地被海水淹沒后人們為尋找陸地而展開的斗爭。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對陸地的向往。是啊,面對生我們養我們的故土,我們怎能不為之動容。然而,九一八事變之后,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祖國東北大地的時候,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遠離故土家園。試想,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東北同胞當時的心情。
2、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讓同學感受歌中的情感,說說自身的感受,創設情境。
三、配樂范讀,同學朗讀
1、要求:感受作者所蘊涵的情感;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掌握和處置;畫出自身深受震動的句子或詞語。
2、同學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懷念、贊美、憂傷、憤怒等)
3、同學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要求: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剛才自身所體悟到的情感。然后教師正音并進行肯定評價。
四、自主研讀與賞析
1、同學結合課文內容和了解的東北信息,自由交流“東北印象”,然后教師課件展示以“東北印象”為主題的圖片。借此進一步掌握作者對故土的激情所發生的基礎,同時為自主學習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與氣氛。
2、教師拋出兩個問題,激發同學的自主學習欲望與熱情: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哪些手段把自身對故鄉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3、同學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
⑴運用大量富于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⑵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沖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想起故鄉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在春天,……多么豐饒”等句子)
⑶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越趨激蕩,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發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4、在研讀賞析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運用朗讀的技巧來表達自身對課文情感的掌握。
五、探究與反思
1、教師拋出一個問題;課文總共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讓同學進行深層次的探究。
2、同學小組充沛研討交流后,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引導:
結果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在直接抒情。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有對故鄉的回憶和描述。(第一段:“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第而段:“在故鄉的土地上,……多么豐饒”)
內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教師引導:所選景物各有什么特點?為何選取不同景物?
同學討論明確:前者選取東北所特有的物產,并采用景物的迭加,是為了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表達作者對故鄉的激情贊美和深情懷念,應用排比,則加強了對讀者的情感沖擊力。
后者選取了春,秋兩季的景物,同樣表示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但沒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沒有前者來得。它也表達可作者對故鄉的深切懷念,但懷念中卻暗含著憂傷與憤怒,由此,情感才干在后半段得以最強烈的噴發,面對土地發出自身堅強的誓言。
3、同學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質疑研討。
4、同學反思本課的學習過程以和自身的情感體驗。
六、作業設計
1、謄寫生字詞。
2、你的家鄉留給你這樣的印象?寫一篇隨筆,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它的情感。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繼續注重朗讀訓練,讀準字音,讀出感情。通過朗讀領會文意。聯系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了解呼告的寫作手法。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家鄉,發奮圖強的美好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語句。
教學難點:了解呼告的寫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 具:小黑板或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啟發談話法
教學流程:
一、導語:
首先請大家聽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同學們聽過歌曲有何感受?(學生可隨意發言,之后教師總結導入)是的聽過歌曲后,歌聲中那段令人悲痛的歷史再現眼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強行侵略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四個月內東北全境淪陷,我們可愛的家鄉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蹂躪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變十周年之際,流離失所的東北人作家端木蕻良,懷著難以遏制的情感寫下了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基礎知識檢測
1、注音:熾痛( ) 泛濫( ) 嗥鳴( ) 怪誕( ) 亙古( )讕語( ) 蕻( )
漢字:gǎo頭( ) 默 qì( ) 污 huì( ) 蚱 měng( )斑 lán( ) 田 lǒng( )
解詞:熾痛 泛濫 讕語 怪誕 亙古 默契 污穢
2、作者介紹:學生介紹后教師補充
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人,現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小說《曹雪芹》、《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在注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時說說你聽完本文后有何感受?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思考:文章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此點一下文章的結構。
3、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并思考: 課文的標題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嗎?如果不是,該如何解釋?
學生小組討論并派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這一標題比較獨特,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發出的誓言”。
四、研讀、揣摩
1、朗讀課文,劃出文中最精彩的段落品讀揣摩
此處學生答案可能不一,說得有道理即可,重點揣摩“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
小組間反復品讀討論分析本段的精彩之處,可結合練習一,討論后派代表回答,對答得好的同學要予以表揚。
教師對此作以補充總結(參考答案)
(1)本段在列舉東北景物時選擇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產時用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詞。(3)本段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章感情表達更充沛,使景物描繪更形象、生動。(4)文章從聽覺、視覺、嗅覺等多角度來描繪東北景物、物產,給人以耐人尋味的感覺。
2、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思鄉之情,感情舒緩,境界優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語句,聯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這些句子。
讓學生將劃出的語句反復品讀加以揣摩,以加深對作者感情的理解。
參考例子如下: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泛濫”一詞是貶義褒用,這里是無法操縱與控制的意思,表達了作者無法控制的思鄉之情。
(2)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達了作者對故鄉深切的愛,渴望回到故鄉去的迫切心情。
(3)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這聲音便是從那里來的。
表達了作者與故鄉密不可分的親密之情,須臾不可分割。
(4)這時我起來……乃是我的家鄉。
表達了作者對解放故鄉的堅定信念與決心。
(5)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表達了作者解放故鄉的堅定信念,及甘愿為故鄉解放而奉獻一切的決心。
(6)在故鄉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在句中沒有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語句,因為埋藏只用于已經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壟間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壟上,散發著迷人的光澤。而今,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昔日的歡笑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確實“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作者的歡樂只屬于失去的故園。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誰埋藏了我們的歡笑,誰奪去了我們的“田壟”,我們就要埋藏他們!讓埋藏我們歡笑的田壟成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這正是作者發出錚錚誓言的原因之一。
文中還有很多,學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反思歸納
1、為什么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后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
教師總結:人稱的變化是情感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著作者情緒一步步的激動,作者就不滿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于是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這在修辭上叫做“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運用了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讀者心里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共鳴,這一點值得我們在以后的寫作中借鑒。
2、談談學過本文后你有何感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同學們談得都很好,希望同學們在學過這篇文章后真正經受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們沿著前輩們奮斗過的足跡發奮圖強,用生命來熱愛我們的家鄉,用生命來捍衛我們的祖國。
六、知識小結與拓展
1、作者端木蕻良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了自己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之情,家鄉永遠是一個人靈寄宿之地,那么請你用一句五言古詩概括家鄉在一個人生命旅途中的無可替代。
生答,答案可能不一,意思對即可
教師小結:月是故鄉明。
2、擴展閱讀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詩文中,月亮總有什么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后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原來山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里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系。像蘇東坡說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小葦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后,我在坑邊的場院里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后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里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么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么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里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后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歐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他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住的朗潤園勝地。夸大一點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前幾年,我從廬山休養回來,一個同在廬山休養的老朋友來看我。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的好地方,還到廬山去干嘛呢!”可見朗潤園給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誰來到這里,難道還能不顧而樂之嗎?
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見月思鄉,已經成為我經常的經歷。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
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
思考題:
(一)《土地的誓言》和《月是故鄉明》兩篇文章都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土地的誓言》一文是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激情,以富有力度與濃度的情感打動人心,而《月是故鄉明》是用怎樣的寫法打動你的?
(二)作者在傾訴思鄉、戀鄉之情時,將其化為一種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即“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你如何理解這兩句話。
(三)文中最使你愛感染的是哪一段?為什么?
(四)“月”作為作者思鄉之情的依托,貫穿全文。請寫出兩句借月抒懷的詩句。
(五)作者描寫了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所見到的月亮,形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滲透了濃濃的情感。請你寫一段描寫月的文字。
參考答案:
(一)《月是故鄉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筆調向我們展現了故鄉那溫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話般美妙的童年,給人一種親切的感受,使我們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鄉之情。(意思對即可)
(二)思鄉之情是苦的,但是故鄉生活的甜美卻讓人無限回味,感受無窮的幸福。
(三)能夠用優美流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即可。
(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
(五)意境優美,情感充沛即可。
七、作業:
1、學唱歌曲《松花江上》。
2、摘錄文中精彩的段落和語句在積累本上。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并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2.分析比喻的含義,體味比喻說理的生動形象和說服力。
3.聯系生活實際,正確的感悟雄健精神對我們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味作者的豪壯情懷。
2.揣摩本文比喻中蘊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1.精心導入
播放《國歌》的音樂,同學們,這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歌正如歌詞中所說的那樣,是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創作的。她如戰鼓震撼了中國人的心,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保衛和建設自己的家園,克服重重困難,執著向前。偉大的革命家李大釗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國處在艱難的時候,創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樣也激勵著中國人努力沖破一切困難,奮勇向前。
2.感悟內容
a.如果別人要你向他們介紹我國的困難處境,我國的國民雄健的兩種情況時,那么你會怎么讀標題?
(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都重讀)
b.如果要鼓勵你的同胞挺起胸膛來戰勝困難,那么你又怎么讀標題呢?哪個詞語該重讀?(“雄健的國民”重讀)
c.再讀課文,將體會結合起來。
d.下面研究一下,國民為什么能雄健,先讀課文,要求讀準子音
e.國民為什么能“雄健”?同學們采集課文說話,這樣說:國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為他們……。
f.選讀課文,選取你最喜歡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并談談理由。
g.明確雄健的含義。
投影
比喻長江大河──民族生命進程
揚子江、黃河──中華民族歷史進程
浩浩蕩蕩──中華民族歷史勢不可擋、一往無前
平原無際,一瀉萬里──中華民族歷史順利發展
曲折回徊,崎嶇險阻──中華民族歷史所逢的艱難國運
長江、黃河穿沙漠,過山峽──中華民族前進中的艱難斗爭
濁流滾滾,一瀉萬里──中華民族的光明前程
小結:
作者在通篇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戰勝困難。(播放課件)這雄健精神是: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勇往直前。
3.朗讀體味
a:下面一個人讀一段,請五個學生讀。
b:四人小組討論,哪個同學讀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鐘后,派代表發言。
c:分部朗讀:男、女個一名擔任領讀,讀第一段。第二段由全體女同學朗讀。男同學讀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輪讀。第五段由領讀來讀首句,后幾句由男女生齊讀。
體味反思質疑交流
1.閱讀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大家交流一下。
2.“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總結:同學們,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乃至每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我們就是要靠雄健精神;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像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那樣勇往無前。
延伸作業
模仿課文,用比喻手法寫一段話,說一個道理。
【《土地的誓言》教案匯編9篇】相關文章:
【精華】《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01-17
土地的誓言作文200字(精選5篇)03-28
誓言_550字01-21
土地的誓言(共兩課時)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國旗下的誓言演講稿01-20
櫻花樹下的誓言作文12-02
面對黎明我不再茫然的勵志誓言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