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絕句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絕句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絕句教案 篇1
一、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初步感知
三、教師出示掛圖,范讀古詩《絕句》
四、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絕句》
(一)學習第一詩句
1、師出示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教案。
2、討論詩句意思
3、教師規范詩句意思的語言
4、教師指導朗讀
5、學生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詩句
1、師出示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絕句》教案》。
2、教師引導理解詞語:窗含?千秋?門泊?東吳?
3、討論詩句的意思
4、教師引導學生敘述詩句的意思
5、教師指導朗讀
6、學生朗讀背誦
五、整體感知
1、指導朗讀全詩
2、分析古詩的色彩美(黃、翠、白、青……)讓學生繪畫
3、分析古詩的韻律美(指導感受) 讓學生朗讀
4、分析古詩的語言美(體會詩句的對偶美) 讓學生畫詞
六、體會背誦
絕句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鷺等六個字,會寫絕鳴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培養學習古詩的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小朋友們,春天來了,你們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呢?能用一些四個字的詞語來描述嗎?
學生自由發言,積累詞語。
我從你們可愛的小嘴巴里聽出了春天的美麗,春天多好呀!唐代詩人杜甫也特別喜歡春天,他還把他看到的春景寫成了一首詩呢:師范讀詩句。
這首詩的名字叫:絕句。
析題:絕句是古詩的一種題材,并不代表詩句的意思。
相機指導寫:絕。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字字讀準,句句讀通順。
2、指名讀,正音,隨機識字。
3、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小朋友再輕輕地、用心地去讀一讀詩句,看看在讀的時候,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據學生匯報,結合課件,相機理解每一句詩意,指導朗讀:
⑴ 預設一:
我好像聽到了在黃鸝叫。
你怎么知道黃鸝在叫呢?理解“鳴”,相機指導寫“鳴”。想聽聽她的歌聲嗎?黃鸝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歡這樣的黃鸝嗎?那你把這一句詩讀一讀。還有誰也想讀?齊讀。
⑵ 預設二:
我好像看到了白鷺。
哦?白鷺在干嗎呢?你看,他們排著多整齊的隊伍,在蔚藍的天空中快活的飛翔,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鷺呢,那你把這句詩讀一讀!
⑶ 預設三:
我還看到了雪。
真的嗎?雪在哪?你看,這千年不化的積雪給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樣的美!誰來讀?這句詩中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可能質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過動作理解。
⑷ 預設四:
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時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導朗讀“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品讀詩歌,感悟詩情
你們看到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還有雪﹑船,這多像一幅美美的畫呀!我們一起美美地讀出來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開來讀,那會是怎樣的情景呢?男女生賽讀。
你們讀得這么好,讓我感覺這么快樂,獎勵你們去畫中游一游吧!
(課件)欣賞動畫。
我給你們配上美美的音樂,就當自己是大詩人杜甫,再來一次吧!
五、背誦詩歌
這么美的詩,你們把他記在心理了嗎?誰把前面兩句記住了?有沒有全部都記住了的?
六、拓展延伸
其實我們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畫,一首生機勃勃的詩,看看,這樣的畫面,會讓你想起哪句詩呢?(課件出示畫面,和相應的詩句,最后一幅畫,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可以去查資料﹑請教老師或者自己學著寫詩)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我們的生活無處不是畫,無處不是詩!
絕句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過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1、朗讀全詩。
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
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
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5、聯系內容
川聯詩句內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圖文結合
圖文結合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
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
一行白鷺上青天。數量
遠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
門泊東吳萬里船。
7、理解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8、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了解詩人
“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理解詩題
“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
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讀全詩。
絕句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與比較,了解三首詩的不同風格與表現手法。
2、從品味語言入手,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說明:
本課所選的三首絕句,內容淺顯易懂,其中《從軍行》和《過華清宮絕句》學生在高中以前已經有過接觸,大部分同學都可以背誦。因此,教學本課的三首詩,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層次的記誦和理解上,還應該引導學生向詩歌鑒賞的更高層次發展, 在誦讀和比較中品味語言,領會這三首詩的不同風格和表現技巧,感悟詩歌語言含蓄蘊藉的特點,進而掌握一些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基于這樣的考慮,可以比較閱讀作為教學的切入口,從以下三個方面逐層推進:
一是作家不同風格作品的比較(以孟詩為例)。
二是不同題材詩歌風格的比較(送別詩、邊塞詩、詠史詩)。
三是三首詩不同表現技巧的比較(細節刻劃、融情于景、以小見大)。以比較顯差異,以差異促感悟,在比較中加深和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品味詞句,感受詩歌意象所包含的豐富思想內容。
2、難點:歸納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說明:
文本的解讀首先必須立足于語言的感悟和品味,詩歌的閱讀尤其如此。引導學生通過對三首詩的語言的品味,從而使他們獲得對鑒賞詩歌的某些理性的認識,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如何才能凸顯重點、突破難點?首先要求學生在初步誦讀的基礎上把三首詩所使用的表情達意的具體意象從詩句中剝離出來(“意象”這一概念學生在高一第一學期的詩歌教學中已有接觸,在此直接引入教學的環節中應該是可以的),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品味這些具體的意象中所蘊含的詩人的思想情感,進而明確:詩歌的不同風格,不僅與作者的生活經歷、人生價值取向密切相關,而且與其在詩中所選取的意緊密象緊密相關。
對于本課教學難點的突破,可以采用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層層剝筍的方法。比如,可先由孟浩然的詩入手,通過對詩中意象的分析明確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聯系以前學過的《春曉》、《過人故人莊》等詩,結合詩人的生活經歷,讓學生體會詩人的不同風格,最后總結下鑒賞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對于三首詩的表現技巧的分析,可以穿插在意象分析的過程中,最后略作總結,以期通過對表現手法的分析來加深學生對詩歌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聯系舊知。
(三)設疑激趣。
1、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連綿起伏、群峰聳立的詩歌天地中,唐詩無疑是最為雄偉壯觀的一座山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絕句三首》就是從這座山峰上采擷來的精美的花朵。這三位詩人分屬于盛唐和晚唐兩個不同的時代,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創作風格。比如,你能說出孟浩然和王昌齡分別屬于哪個詩歌流派嗎?
2、請把三首詩迅速閱讀一遍,從題材上看,它們分別屬于什么詩?
(1)學生回答,明確: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派
王昌齡:邊塞詩派
(2)學生討論、回答,明確:
孟詩:送別詩
王詩:邊塞詩
杜詩:詠史詩
(3)喚起激情: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一個篇章,讀此篇章,教師應該感染激發學生內心的自豪之情、向往之情。
(4)關于詩歌流派和詩體的提問,既是考查學生對舊知的掌握情況,也是本課教學的必要環節。為下面環節中的不同詩體風格的比較留下鋪墊。
以《送朱大入秦》為例,探究解讀詩歌的一般方法。
怎樣來鑒賞一首詩呢?這節課我們就通過這三首詩的學習來作一次探討。
①指導學生閱讀第一首詩,疏通詩意。思考:“脫”應怎樣理解?(解下,拿出)
②意象分析:
抓住一個細節。啟發思考:聯系“寶劍直千金”一句看,“脫”字一詞體現詩人怎樣的情懷?(可聯系課文注釋并補充“季札掛劍”的典故來加深學生對這一細節的理解和感受。)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還可補充前人對孟的評價: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稱他“救患釋紛,以立義表”,“交游之中,通脫傾蓋,機警無匿”,《新唐書文藝傳》謂其“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 。”那么,這首小詩所表現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③與《過故人莊》(或《春曉》)一詩的風格比較。思考:兩首所流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嗎?(一顯恬淡灑脫之風,一具慷慨激昂之氣,頗有幾分盛唐豪氣。)
3、引導學生歸納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幫助梳理一下鑒賞的思路流程,讓學生在下一個環節乃至以后的學習中能不斷加運用,以提高獨立分析鑒賞的能力。
(1)學生齊讀《送朱大入秦》,對照注釋疏通大意。質疑。
學生思考討論“脫”字一詞的含義。
(2)交流、討論“解劍相贈”這一細節對表現詩人情感的作用。
(3)討論、比較:此詩與《過故人莊》一詩在風格上的差異。
(4)學生自讀后,齊背這首詩,簡要歸納一下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品味語言、分析意象、體會情感、聯系舊知、縱向比較。
①詩意的解讀必須落實到具體的詞句上。這一教學環節關鍵就在于引導學生學會從一些細微之處著眼,抓住關鍵詞句來品味詩的內蘊。
②學生討論和辨析的關鍵詞是一個“脫”字,抓住了它就打開了解讀這首詩的大門。
③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他們理解。由內及外,由點到面,把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向更廣闊的書外的世界,這是老師在高年級學生的教學中始終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
④如果對詩人自身不同風格的討論進展順利,教師還可引入唐詩中一送別名句以供學生鑒賞比較。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⑤方法的歸納不必拘泥于語言的表達形式,關鍵是讓學生能有所領悟。
4、鞏固與實踐:指導學生鑒賞《從軍行》。
關于《從軍行》可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加以研討。
(1)抓住詩中最能體現邊塞風光的景物:雪山、玉門關、黃沙、樓蘭,概括這些景物所組成的畫面的特點。
(2)分析景情關系,體會此融情于景的寫法特點。
(3)聯系初中學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結合本詩的學習,請學生簡要說說邊塞詩有哪些特點。
比如:內容多寫軍旅邊塞生活,風格或雄渾悲壯,或慷慨激昂等,學生能說出一二即可,不必求全求精。
5、學生朗讀《從軍行》,圍繞下列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
(1)找出詩中體現邊塞風光的景物,思考:這些景物組成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討論,使明確:奇麗壯闊,蒼涼雄渾。
(2)抓住“暗”“孤城”體會詩的前兩句表現的戌邊將士的思想情感。討論:這樣的場面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通過討論,體會戰爭的慘烈,對故鄉的思念。
(3)面對如此殘酷的戰爭,將士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抓住“百戰”“穿”“終不還”體會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和氣概。
(4)前兩句的景物描寫與后面有什么關系呢?體會悲涼的情景的描寫更襯托出了戰士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和氣概。
(5)聯系《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歸納邊塞詩的基本特點。1、這兩首詩的學習應該充分利用在第一首詩的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的品味語言的方法,在語言的品味和詩意的解讀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討,交流討論,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加以點撥。
因此,關于預設中學生討論的問題亦可適當簡化,《從軍行》重點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景情關系,進而歸納一下邊塞詩的基本特點;《過華清宮絕句》則重點讓學生把握此詩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體會其含蓄蘊藉的語言風格。《從軍行》的學習可以師生共同討論解決,《過華清宮絕句》一詩則主要交給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自主討論,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和拓展。
6、練習與遷移:師生共同鑒賞《過華清宮絕句》。關于《過華清宮絕句》著重引導學生討論:
(1)作為一首詠史詩,這首詩所詠的是什么時代的什么事?
(2)作者對歷史的評價態度主要體現在詩中的哪一句?
(3)這一句在表現技巧上有什么特點?
(4)這首詠史詩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可引入: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
何謂“蒙太奇”手法?此即為一例。自讀《過華清宮絕句》,參照“教師活動預設”中的四個問題展開討論。重點放在對“一騎紅塵妃子笑”一句品味和分析上。
①學生自讀,結合注釋疏通詩意。
②師生共同探討“教師活動預設”中的問題(1)(2)。
③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問題(3)(4)。
④師生共同評價,歸納本詩在表現技巧方面的特點。對于本課來說,這一環節既是對上一環節的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教學內容進一步推進,關鍵的地方,教師必須加以有效的點撥,適當的調控。比如,關于《過華清宮絕句》一詩亦可作適當的資料補充,引入前人的評價,關于“蒙太奇”手法的介紹等,以豐富和加深學生作者含蓄蘊藉的語言風格的理解和感悟。
7、歸納總結。
(1)三首詩在表現表現的運用上有何不同?
《送》:注重細節刻劃。
《從》:融情于景。
《過》:以小見大。
(2)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①指定學生發言,總結詩歌鑒賞中應該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②教師總結:
a.從語言入手。
b.抓住意象。
c.剖析手法。
d.聯系比較
(3)提問:從表現手法上看,三首詩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明確答案。
(4)學生根據本課學習,總結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學生總結后,教師作適當點評,可以參照“教師活動預設”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詩歌鑒賞對于剛剛跨入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定難度的,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本課的學習旨在告訴學生鑒賞詩歌應該遵循的一些最基本的規律,讓學生知道從品味語言入手,抓住詩歌的核心意象來解讀詩意就可以了,至于更高層次的一些要求,比如知人論世、意境和手法賞析等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落實。
8、布置作業。
(1)搜集或上網查閱有關孟浩然、王昌齡、杜牧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評價材料,整理成三百字左右的小資料,寫在語文課堂筆記本上。
(2)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
學生完成作業作業1是為了彌補本課教學中的一個不足,因為考慮到課堂教學的流暢與連貫,教學中省去了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作業的形式來作一次歸納。
9、思路點撥:
如果班級學生程度較好,還可以這樣的方式展開教學:把三首絕句作為一個整體讓學生自讀,質疑,討論,在教師的參與下疏通三首詩的大意,明確各自不同的題材。然后提出以下兩個問題供學生討論:
(1)這三首絕句中你認為哪些詞語最具有表現力?請舉例并作簡要的分析。(亦可把全班分為三組,分別針對一首詩加以討論,或以自己最喜歡的一首為例,較的難的詩,由師生共同討論完成。)
(2)這三首絕句的題材不同,在表現手法也各不相同。你能說說它們在表現手法的運用上有何不同嗎?學生在討論以上問題后,教師可以適當加以補充和拓展,與學生一起總結鑒賞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課外布置學生從三首絕句中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課上交流。
10、練習舉隅:
(1)《從軍行》一詩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一句具有極強的概括力,請問:從這一句詩反映了當時的戍邊將士怎樣的生活情形?
(2)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共有三首,下面是其中的第二首,請結合本課學習的有關內容,回答后面的問題。
新豐綠樹起黃埃, 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來。
[注]
①新豐:今陜西臨潼縣新豐鎮。
②漁陽:今河北薊縣,當時為安祿山叛軍駐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時一種宮廷舞曲。
(1)這首詩共寫了幾個場景?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與“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有異曲同工之妙,試作簡要分析。
絕句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含義,認真觀察并用語言表述。
2、能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投影儀、幼兒用書第2冊、掛圖四幅、有關錄音帶、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掛圖,用美麗的畫面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畫面上有什么?它們分別在什么地方?(逐幅畫出示,請幼兒試著講述上面有什么。也可打亂順序請幼兒理解后排序。)
教師在幼兒充分講述的基礎上加以小節并引出古詩,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內容及含義。
(1)請幼兒想一想這幅畫畫的是哪首古詩,請會的幼兒朗誦一下
(2)與幼兒一起分析詩的結構這首詩共有幾句,每一句有幾個字
(3)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第一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提問這句詩主要是描寫的是什么?鳴翠柳是什么意思?
小結:柳樹上長出了翠綠的新葉,兩個黃鸝在枝頭歡樂的唱歌。
(4)用同樣方式讓幼兒自由講述其他三幅圖,教師小結引出古詩中的句子,并對較難理解的字進行解釋。
二、放錄音完整欣賞、朗讀古詩《絕句》,充分感受詩的韻律美和和意境美。
三、教師利用課件簡單介紹詩人杜甫和寫這首詩的背景,激發幼兒創編詩的欲望。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甫寫的,他看到我們祖國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動,出于對祖國的熱愛,寫下了這首古詩。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到外面旅游時,看到我們祖國的美好山河,也可以試著編首詩。只要不斷努力,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有名的詩人就會在你們中間出現。
四、指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朗誦古詩,表現出詩人的歡快心情!
絕句教案 篇6
師:春天在同學們的眼里是怎樣的?
生:春天有五彩斑斕的花。
生:春天一到,大家的衣服就越穿越少。
生:春天樹葉長出了新芽,像是換上了一件新衣服。
生:春天來了,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
……
師: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師:簡介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寫作背景。
(評析:以談談“春天是什么樣的?”這一話題導入,讓學生無拘無束的說春天,帶領著孩子們進入到春天的情境中,并引導學生介紹知識點“絕句”及杜甫資料、寫作背景,這樣不僅使學生拓寬了語文知識面,也能鍛煉學生的搜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生:想。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生自由讀。
師,出示生字“鸝”“鷺”。這兩個字你讀準了嗎?
指名讀。
師:誰來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
生:略。描紅。
(評析:引導學生學生按“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這三個要求自學,在初步感知全詩的情況下,學會兩個生字“鸝”“鷺”,并指導學生描紅,做到讀寫合一。之后讓學生把全詩朗讀準確,為理解詩意做好鋪墊。)
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里有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了兩只黃鸝鳥在枝頭歡唱。
生:我看到天空中北歸的白鷺。
生:我看到遠處的江邊停著遠道而來的船。
生:我看到遠處的高山,山頂那經年不化的積雪。
師相機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讀懂了詩意,才能在腦中形成完整的畫面。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圖畫。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生交流,讀。同桌互相評析。指名讀。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評析:首先,讓學生默讀古詩,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再讓學生結合所理解的詩意,上臺按古詩內容貼一貼意境圖,讓學生動手又動腦,可以監控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他們把探究中取得的收獲體現出來,以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最后,讓學生看著拼貼完整的意境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 來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讓學生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既體現了合作性,又讓他們有一個自我閱讀的空間,更關注到本班中理解與朗讀水平不高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朗讀都能再上一個層次。)
師: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生背誦。
師: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生:創作詩歌。
(評析:在這一教學步驟中,讓學生先背一背曾經記過的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古詩,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其鑒賞能力,再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寫法,出示相關春景圖,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關于春天的詩。)
絕句教案 篇7
《絕句》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 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二、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三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 品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四、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絕句》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絕句”的定義。
五、 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 教學過程:
一、 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1、 談話導入:現在什么季節?春天是什么樣的?
2、 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 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 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 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 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 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三、 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 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 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 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 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樣?那么,誰能讀出詩人這種歡快的心情?誰再來讀讀看?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 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 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窗含”:窗?詩人透過什么看到翠柳、黃鸝等這些景物?(教師貼出窗框圖)你們看,西嶺上的雪就好像是鑲嵌在窗戶里的…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 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 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 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 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 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 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 配樂齊背古詩。
四、 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 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 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 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
絕句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并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作意圖。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近年來雖然《考試說明》把詩歌鑒賞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但在實際考查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過去多年的詩歌鑒賞的備考策略,往往強調指導學生認真分辨題型、明確試題常見的置誤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等。但是,20xx年高考的詩歌鑒賞題,以主觀表述的形式考查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鑒賞的難度,也迫使我們在詩歌鑒賞的教學及備考工作中及時采取新的策略。
根據考試說明,我們對20xx年詩歌鑒賞的命題走向有這樣一個初步認識:材料的選擇應該是淺易的、膾炙人口的,在設題角度上分兩個方面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鑒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允許考生在尊重定論的基礎上適度發揮。所以,這節高考詩詞鑒賞指導課主要圍繞《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設計,使學生掌握把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
2、學生情況分析
為了既能體現命題者在《考試說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鑒賞”的要求,又能在題目的區分度上達到理想狀態,高考所選擇的詩歌材料應會比較淺顯,學生能初步讀懂。經過一輪訓練,學生對詩歌主觀題的命題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讀懂詩歌的思想內容,把相關的表達技巧與具體的詩句關鍵詞的把握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本節課的設計把培養學生把握關鍵詞并以此來獲得詩人情感信息作為重點。
3、教學方法分析
針對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詩詞形象思維能力差等特點,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等優點,采用音樂、動畫、圖片等營造詩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小結和學生的朗讀、分析等互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的目標。
【教學重點】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過動詞及形容詞來把握詩人情感,分析詩歌內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題
以文學體式(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進入唐詩,順帶復習中國文學史上的幾種常見文學體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原籍襄陽,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長安。及安史之亂,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棄官。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有《杜工部集》。
2、通過兩首詩體味杜甫的愛國情感
3、引入《絕句》
三、講解《絕句》
(一)通過直觀觀察及朗讀來體味詩歌所反映出來的作者情感。
(二)通過分析詩中的關鍵詞語來體味作者情感,使同學了解詩歌鑒賞的要點。
1、分析動詞入“情”
鳴:①請同學找出能夠形容鳥叫的詞語并歸為兩類
②創設情境表現黃鸝的存在狀態
上:①如果用“沖”字代替會改變什么?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這個動作
小結:表現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詩人喜悅的情懷。
含:引導得出“含”字所表現的詩人情感
泊:通過此字體會作者思緒
小結:寫出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分析形容詞入“境”
可以根據四個形容詞制成四幅圖畫,在引導學生給四幅畫命名、調配畫面色彩的同時體會作者情感
3、分析數詞入“趣”
用對比法使學生看到數詞的作用
黃鸝加上兩個,成對出現,當然就雌雄合鳴,具有喜慶意味,氣氛就融合協調了。
白鷺加上一行,就寫出了白鷺成行起飛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實而富韻味。
雪而千秋,言其積累之年深日久,可見西嶺之高寒。(時間)
船而萬里,言其來程之遙遠,重游江南之思緒,越遷越長了。(空間)
總結:一鳴一上,近景清脆,遠景悠揚,一收一放,遠大的要收回來,近處的卻放出去。在空曠遼闊的畫面中,雄渾博大的境界出來了。
四、點出“寓情于景”的寫作特點
五、作業:
根據所講鑒賞方法鑒賞《滁州西澗》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背景: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為中唐政治弊敗而憂慮,百姓生活貧困而內疚,有志改革而無力,思欲歸隱而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確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與心同”,表示自己雖懷智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無所作為。
絕句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李清照高尚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同學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2、在古詩教學中將復雜的歷史背景運用多媒體加以介紹,使同學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
3、鼓勵同學查資料,討論,自讀自悟,促進同學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課前準備
通過閱讀、上網查資料,了解有關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和項羽的有關資料,將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流程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同學興趣,了解歷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傳》片段
(蕩氣回腸的音樂,激烈嚴酷的戰爭局面給同學以強烈的震撼)
2、師導入: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片段,雖然是武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飽受戰爭之苦,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已經了解了一些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3、同學將收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并向大家介紹。
如同學介紹不完整,可補充:
李清照:(1084~約1151)
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著名女詞人。她出身于一個具有文化保守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學者,十八歲時與太同學趙明誠結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恥南下,建炎三年,趙明誠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難,幾年后轉寓臨安,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
靖康恥: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在統治一百多年后宣告滅亡,歷史上稱這次事變為“靖康之變”百姓覺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所以又稱“靖康恥”。
之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作了皇帝,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
(由于本課涉和的歷史背景較復雜,事先安排同學收集資料,并利用多媒體加以介紹,對同學理解全詩大有協助,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自學能力。)
二、用多媒體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1、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治者卻整日沉浸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2、用多媒體出示全詩。
(在激昂的琵琶聲中,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3、提問:同學們聽出老師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首詩嗎?(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4、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5、全班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同學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同學讀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同學討論后發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同學討論后發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3、考慮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統治者的殘酷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身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殺敵數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多媒體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假如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同學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不能像項羽那樣……”生接著說“南宋的統治者啊!你們為什么……”
(詩句內容較簡單,同學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考慮題讓同學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是啊!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4、配樂朗讀全詩,讓同學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學們對著大屏幕上的詩句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六、作業
1、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2、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在古詩教學中注重“情境交融”,不只能促進同學理解詩意,更能協助他們體會作者的感情和詩中的意境,激發他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關于絕句教案范文合集9篇】相關文章:
絕句教案范文合集七篇01-06
絕句教案范文匯編5篇01-12
絕句教案范文匯總10篇01-17
小學杜甫《絕句》教案04-25
杜甫《絕句》教案(通用6篇)04-25
《絕句》古詩絕句賞析06-25
絕句教案模板集合七篇01-22
絕句教案錦集七篇01-19
《江南春絕句》教案設計09-05
《絕句》的古詩絕句賞析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