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周長是多少》。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用線圍一圍、用小棒擺一擺、用小正方形計算相應的周長、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豐富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長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認識,同時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經掌握了周長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教學,本節課的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可以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并使學生熟練靈活地掌握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只要今天能獲得三顆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師獎勵的禮物了。
你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信封。請你打開,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學具?你能告訴老師嗎?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學具來研究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是多少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一)圍一圍。(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看,圖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圍著自己喜歡的圖形呢!
(鑰匙、松樹、五角星、三角形)
2、師:你能用一根絲線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嗎?請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線圍一圍。
要求
(1)要把老師給你的線都用完。
(2)把你圍好的圖形形狀填在作業紙第一張表格里。
(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師:說一說,你圍的是什么圖形。
展示學生的作品。同學們用線圍成的圖形真好看。
4、師:用手指一指你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好嗎?
想一想,圍成的圖形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把線拉直,用尺量一量)
學生圍圖形、量周長、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
5、評價:完成老師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評價表里貼好第一顆星。
設計說明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線圍出美麗的圖形。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意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擺一擺。(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師:請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長度是多少厘米?4根長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3、師:你打算用幾根小棒,怎樣擺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擺一擺。
把你圍好的結果填在作業紙第二張表格里。
交流:我擺的是長方形,它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周長是( )厘米。
我擺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 )厘米,周長是( )厘米。
4、互相評價:同桌兩人交流、評價。為成功的小朋友在評價表里畫上第二顆星。
設計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操作學具,獨立地擺出自己想象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我們一起用紙頭來玩游戲吧。
老師幫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小紙片(長:10厘米,寬:6厘米),你能從這張紙上看出有哪些數學問題,并提問出來讓其他同學來回答嗎?
生:這是什么圖形的紙?回答:長方形的。
生: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回答:有4條邊、對邊相等;有4個角,都是直角。
(生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生:它的周長是多少?回答:長大約~厘米,寬大約~厘米,周長大約是30厘米。
師:要確切知道這張紙的周長,怎么辦?(量一量)
請大家測量一下這個長方形,并匯報你是怎么量的,看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動手測量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匯報結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 162=32
設計說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回答,評價同學的回答。給他們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提問、猜測、評價、驗證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剪一剪。
師:如果老師讓你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邊長是6厘米。邊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師:對,在長方形里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這個最大正方形的邊長。(板書:寬是正方形的邊長)
師:下面請大家動手折一折,把這個正方形剪下來,注意不要剪歪了。
學生動手剪正方形。
師:你會計算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64=24厘米)
師:你能再把這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嗎?
學生動手剪。
師:現在,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方法一:46=24(厘米) 242=12(厘米) 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 3+6=9(厘米) 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結:大家剛才想出了幾種方法,這說明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新的發現。
設計說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內容,充分讓學生在折、剪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特征,熟練周長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拼一拼。(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還有什么學具我們沒用呢?
師:讀要求: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拿出12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樣拼,小組合作,小組長記錄填表格。
2、小組交流。(課件出示)
一排擺幾個?擺幾排?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3、師: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數據,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4、師:都是由十二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周長怎么會不一樣呢?
5、師:在我們拼出的3種長方形里,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排出的圖形越長,它的周長越長,排出的圖形越方,它的周長越短。)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拼一拼,培養學生協作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拼圖形和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觀察、比較、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1、題目:小數的初步認識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3)設計數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小數的讀寫法;
(4)體現學生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合理板書。
4、考核目標:活動設計,教學評價,教學實施。教學設計
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年級:小學三年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探究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讀、寫小數,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談話:開學的時候小明的媽媽為小明準備了許多文具。書包48元圓珠筆3.50元日記本3元鉛筆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談話:大家仔細看看,你能把這些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么?誰愿意來分分?這組數不是整數,它們也有自己的名稱,叫做小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些關于小數的初步認識。(板書:認識小數)
二、探究新知
(一)讀小數
師:小數點在小數中就讀作“點”,你會讀小刀的標價么?(指名學生讀,多叫幾個)
師:這個小數與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樣么?
生:這個小數小數點的后面只有一個數字,而其他的都有兩個。
師:觀察得真仔細,像這樣小數部分只有一個數字的叫一位小數,有兩個數字的叫兩位小數。
師:剛才我們念了一位小數,那么大家會念這些兩位小數么?
(先讓學生自己試試,再有老師總結讀小數的方法:小數的整數部分可按照整數的讀法讀,而小數部分要依次讀出每個數位上的數字。)
師:再請幾個同學試著讀讀。(如有讀錯的加以糾正)
(二)寫小數。
師:小數我們已經會讀了,那么它該怎么寫呢?寫小數與讀小數的順序是一樣的,先寫整數部分,再寫小數點,最后寫小數部分。(以書的價格為例老師一邊說寫法一邊在黑板上示范)
師:學會了么?好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紙上寫一寫其他幾樣文具的價格。(生自由練寫,師巡視)
(三)鞏固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師:剛剛的轉化學會了么?我們在來練練怎么樣?請把書翻到88頁,中間有張表格,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表中食品的標價,然后完成這張表格,填寫它們分別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填完后指名同學回答。)
(四)尋找生活中的小數。
師:你還在哪里找到過小數呢?
生1:自動鉛筆上標有0。5毫米的字樣。
生2:飲料上也有。
生3:書的背面有標價,也是小數。
師:同學們都觀察得好仔細呀。老師也找了幾個,大家瞧瞧:人體正常體溫可達37.5攝氏度,籃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三、鞏固練習
8.64元=8()6()4()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么?
五、布置作業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各位都不進位),會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能估計三位數乘一位數積的大致范圍,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并能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或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于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時間:十二課時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并不表明,教學就此輕松,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舍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系,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征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征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征
1.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么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看看大家對于長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匯報。由于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小學三年級上冊第5860頁。
教材分析:
這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還僅停留在其表面現象上,本節課的教學將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動手實際操作,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并嘗試歸納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時,本課也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演示、個體操作、集體交流、比較分析概括等,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及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把操作、思維和語言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手、腦、口結合的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學生操作與探究學習的最佳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學習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發現、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設計:
網絡環境下的小組探究式學習.教師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釘子板、皮筋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里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里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么它們都有些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征。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2、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并能正確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教學重點:
通過圖形和直觀演示加深對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由直觀到抽象地區別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長的毛線和1個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
2、你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引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63頁例3。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請同學們動筆畫一條1厘米的線段和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問:
①什么樣的圖形為1平方厘米?
②小組討論說一說你看到的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與用手勢比畫1厘米和1平方厘米嗎?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請同學們用手勢演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2)教師手里有一根毛線,它的長大約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長的毛線)
(3)出示正方形請同學們估測這是1什么?
引導:你們看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區別了嗎?
(4)請你們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
(5)展示學生畫的圖。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1)教師的講桌的長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認一下是從哪里到哪嗎?
(2)講桌的面積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區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同學們有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說一說1米和1平方米的區別嗎?(小組合作到前面演示,雙臂張開大約是1米,四個同學把伸開的雙臂手搭手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4、通過估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1)先小組合作估計同學們所用課桌的長度和寬度,教師用皮尺幫助學生驗證。
(2)估計自己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再用同學們準備好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說一說,你周圍哪些物體的一個面分別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第5題。
2、畫一個正方形并標出這個人正方形的邊長和面積。
3、用9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擺圖形,算出它們的面積和周長。
4、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一條線段長1平方分米。
(2)一居室的面積大約是10米。
(3)一根鉛筆長15厘米。
(4)一座高樓高約100平方米。
(5)小明從學校要走50米的路才能到家。
四、思維訓練
動腦筋,想一想。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直觀圖形的學習,學生進一步鞏固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能夠正確區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年級單位和長度單位概念的理解。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創設情境
教師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同學們看,今天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要去森林公園玩。路上有座橋,上面寫著:限重1噸。(出示課件)。看到這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從而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噸”是什么?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小動物們能過橋嗎?……
2、了解學習起點
師:關于“噸”的知識,同學們已經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據幾個班的教學實踐,每班都有少數學生知道: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有大貨車、有的電梯上看到“噸”;還知道1噸等于1000千克……)(出示貨車圖)
3、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對“噸”的知識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噸與千克又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去森林公園玩的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確定教學的側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親身體驗,建立“1噸”的概念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師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學生介紹。
(2)每組發給1袋10千克的大米,從前往后傳一輪,并說說感受。
(有的學生說輕,有的說重)
(3)讓學生選出一名“大力士”來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幾袋這樣的大米。
(學生站著,教師一袋一袋的遞加,直到搬不動。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并認真觀察“大力士”的表現。搬后請“大力士”說說感受。)
(4)想象推算。
讓學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覺如何?
引導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體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個人、3個人有什么感覺?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計算,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師,老師,那我們全班同學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啊?”一位高個的男生喊道。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聽課的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3、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約1噸呢?介紹用字母“T”來表示。
4、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要用“噸”作單位?為什么?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噸做單位呢?1噸大約等于()頭牛(500千克一頭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體重量的總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噸”對孩子們來說是抽象的,通過讓學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推算、估計、想象。并通過“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學加老師跳一跳”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學的體重”等具體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噸”的概念表象。在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推理和想象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2)很重的物體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他們能一起過橋嗎?誰來回答,限重1噸,他們不能一起橋。
(如鯨的體重,大象的體重;厚街標志的雕塑,海月巖公園的石頭等)
(3)交通工具的載重量;
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的重量大約是1噸?
師:猜一猜,什么叫載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電梯的載重量大約是1噸;(大約20個大人)一輛卡車的載重量大約是10噸。如果超過這個重量,就是超載,極有可能出危險。汽車超載不僅毀壞地面,還威脅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殺手”。因此我們平時坐車是要千萬小心,不要擠車或電梯,萬一超載很危險。
生活中用噸作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如鋼鐵、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貨車載重4()
(2)明明體重35()
(3)一個雞蛋的重量是50()
(4)我國廣東籍的舉重運動員陳燮霞,在奧運會上以212()的總成績打破奧運會記錄并獲得08年奧運會首面金牌。
(5)虎門港碼頭停泊的一艘貨輪能載重30()
(二)噸的單位換算
噸和千克的關系: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噸=1000千克,你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嗎?(課件出示)
(1)一只河馬約重那3噸,想一想:3噸=()千克?5噸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約6000千克=()噸你怎么想?
四、應用
1、把合適的體重與對應的動物連起來。
[利用“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決導入時主題畫的問題
(出示畫面并出示每只動物的體重)
小熊400千克
小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他們能一起過橋嗎?誰來回答,限重1噸,他們不能一起橋。
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讓他們過橋嗎?
3、課后延伸(數學日記)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節水的方法?請寫一篇數學日記。
五、總結
師:學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新的收獲?
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日記”能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六、教學板書。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復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著圖問:這一捆小棒哪里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卜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4、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多彩的“分數條”教材第96~97頁的內容
1.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借助數形結合,提高學生分數大小比較及簡單分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2.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興趣,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合作交流能力,積累比較分析、探究交流等數學活動經驗。
理解“1”是可以由幾個不同的幾分之一合起來的,一個幾分之一是可以由幾個更小的幾分之一合起來的。
課件、各色直條、自制帶有分數的正方體。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分數,你能試著說幾個我們已經認識的一些分數嗎?
學生回答交流。
師:同學們都能很快地說出一些我們已經認識的分數,今天我們就用彩紙來玩一些關于分數的小游戲,最后我們要把游戲的勝利者封為分數之王,大家有信心贏得游戲的勝利嗎?那么就讓我們開動腦筋來玩這個游戲吧!(板書課題:多彩的“分數條”。)
一、活動準備
1.折紙,繼續認識幾分之一。
(1)出示一張長方形直條,用“1”來表示它的長度。
(2)對折一次,每一份是它的幾分之一?“1”有幾個2(1)?(將黃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3)在剛才的基礎上再對折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么?“1”有幾個4(1)?(將綠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4)繼續再對折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么?“1”有幾個8(1)?(將藍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5)繼續再對折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么?“1”有幾個16(1)(將紫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6)小結:通過前面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
我們怎樣來表示這些彩色的紙條?(板書:分數條。)
(7)討論:①將“1”鋪滿,需要幾個表示2(1)的紙條?
②將“1”鋪滿,我們還可以怎樣做?(課件出示。)
教學預設1:用相同顏色的紙條拼。
教學預設2:用不同顏色的紙條拼。
(8)討論:①將2(1)鋪滿,你會怎么做?
教學預設1:用相同顏色的紙條拼。
教學預設2:用不同顏色的紙條拼。
②將4(1)鋪滿,你會怎么做?鋪滿8(1)呢?鋪滿16(1)呢?
2.認識分數骰。
(1)出示分數骰,觀察:這些分數骰和我們平時見到的骰子有什么不同?
(2)分數骰子的六個面分別為4(1)、4(1)、8(1)、8(1)、16(1)、16(1)。
學生試玩,說說分別轉到了哪個分數。
(3)下面就讓我們用骰子和分數條來玩一玩游戲。
二、搶“1”游戲
1.課件出示搶“1”游戲的規則。
(1)同桌兩人輪流拋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個分數,就將表示這個分數的彩條貼在自己的白色正方形里面。
(2)誰先把自己的“1”鋪滿,誰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學獲勝。
2.兩個學生上臺演示游戲過程,邊玩邊結合游戲規則說說自己的游戲過程。
教學預設:在游戲的過程中會發現,玩到后面時拋出的分數所表示的分數條鋪不下,例如前4次是4(1)、4(1)、8(1)、4(1),第5次又是有4(1)的一面向上,這樣一來就超過了“1”。
(讓學生想一想解決的方法)
如果出現超出的情況則視為無效,繼續進行下輪拋擲,直到正好鋪滿“1”為止。
3.同桌兩人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游戲。
4.隨機選擇5份鋪滿“1”的作品,展臺出示:觀察這5份作品,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1)它們都拼成了“1”;(2)它們拼成“1”的方法不同。
5.操作后交流: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預設:我發現表示幾分之一(例如4(1))的分數條用完了,我是用……
三、清“0”游戲
1.剛才的游戲好玩嗎?下面我們仍然用剛才的分數條,玩一個新的游戲。
游戲規則:(1)每人各用兩個4(1)的分數條共同把“1”鋪滿。
(2)同桌兩人輪流拋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個分數,就從自己的直條中拿走相應長度的彩條。
(3)誰先把自己的彩條全部拿走,誰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學獲勝。
2.兩個學生上臺演示游戲過程,邊玩邊結合游戲規則說說自己的游戲過程。
教學預設1:在游戲的過程中會發現,形如:正方形骰子4(1)的面向上,而分數條上沒有表示4(1)長度的直條,怎么辦?(讓學生想一想解決的方法。)
將2(1)換成2個4(1),再拿走一個4(1)。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有多種方法,例如將2(1)換成4(1)+8(1)+8(1)等,合理即可。可以多問一問學生能怎樣換。
教學預設2:例如最后只剩下16(1),而正方體的骰子代表8(1)的一面向上,則這種情況無效。繼續進行下輪拋擲,直到正好向上的面為16(1)為止。
3.同桌兩人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游戲。
4.操作后交流: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預設:怎樣用較小的分數條表示較大的分數條。通過游戲,你對分數又有哪些新的認識?有什么體會?
“多彩的‘分數條’”一課屬于數學四大板塊中的“實踐與綜合應用”課,這一類課要求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掌握一般的變化規律,使學生能夠根據信息源收集、發現必要的數學信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探索信息源,在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辨別,選擇有用的數學信息,提高獨立整理、分析新信息的能力和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建立克的觀念。
2、熟記1千克=1000克。
二、教學重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建立克的觀念。
2、熟記1千克=1000克。
三、學具準備:
1枚二分硬幣、1袋食鹽(1千克)。
四、學習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你已經學習過那些質量單位?你能說一說嗎?
2、請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食鹽,感受一下有多重。
3、你還能掂出你身邊的物品有多重嗎?(隨便找)
(二)認識質量單位克。
1、建立質量單位克的觀念。
A、請用手掂一掂1枚二分硬幣有多重, 你能說出它的質量大概是多少千克嗎?
B、1枚二分硬幣太輕了,用千克表示它的質量不太方便,我們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克來表示它的質量。記住哦:1枚二分硬幣大約重1克。克還可以用g來表示。
C、你還能列舉其它例子,說一說1克有多重嗎?
D、通過用天平稱量我們知道:兩粒普通的花生米,大約1克。還有……
E、察看身邊物品的質量:(用手掂一掂)
一袋方便面的質量是( )g,一袋餅干的質量是( )g,一塊巧克力的質量是( )g,一袋牛奶的質量是( )g。
2、認識克與千克的關系。(1千克=1000克)
A、我們已經認識了千克和克,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聯系呢?
1千克=1000克
B、結合身邊的例子,說一說,1千克有多重。
( )袋方便面1千克,
( )幾袋牛奶1千克,
C、克和千克的辨析。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和千克)
2() 300() 150() 450()
(三)練習。
1、是真是假,請根據下面有關物體質量的敘述,判斷這些敘述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寫出正確的答案。
前前今年9歲,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61克,他每天早上能吃掉50千克的雞蛋一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kg的饅頭3個,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能把將近1g的米飯吃光。
體重已達61克()。
吃掉50千克的雞蛋()。
250克的牛奶( )。
kg的饅頭( )。
將近1g的米飯( )。
2、1千克=( )克 1kg =( )g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說所有內角均為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發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并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搜集到了嗎?(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并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搜集到了這么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么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后由組長領著,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并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匯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愿意第一個來匯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匯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匯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匯報說。那么,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么?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并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P1096
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 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么節目,在什么時刻播出。
2. 呈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 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于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游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余數出發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道具:(略)
教學過程:
復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這幅畫面是什么地方?
你發現了畫面中有什么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組代表匯報。
(4)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數據。
這是某個校園里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現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著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著一面國旗。
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匯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里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全班的總人數,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匯報自己這節課學會什么。
四、總結下課。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蘇教版數學教案02-24
三年級上冊蘇教版數學教案02-24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最新范文02-23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24
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4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3-22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說課稿12-07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練習4教案02-16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最新范文02-23
新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最新范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