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往事依依》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往事依依》教案1
一、導入
今天,老師先要給大家介紹另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她的名字叫于漪。(板書于漪)
于漪,江蘇省鎮江市人,1929年生。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是全國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擔任過全國中語會閱讀研究中心理事長。主要著作有《于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教學談藝錄》等。
從何時起,她與語文結下了這段不解之緣?又是什么讓她與語文結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于漪老師的對往事的回憶。(板書《往事依依》)
二、解題
依依:這里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
文章一開始就將這種特殊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齊讀第1小節,看看于老師是用何種方法來強調對某些往事的“依依”之情。
對比不少事情已經模糊
有的搜索枯腸....
不可得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搜索枯腸:形容竭力思索
歷歷在目:
記憶猶新:
三、整體感知
1、這幾件究竟是什么事呢?文章一開始就給我們設置了這樣的懸念,既引出下文對往事的回憶,又激起了我們閱讀的興趣。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課文,你能分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件事嗎?力求精練、準確。(如若學生概括太簡潔,可引導他們要在概括中突出事件的性質,才能與“依依”相呼應)①我看山水畫入了神,樂在其中。
②我看《評注圖像水滸傳》,猶如身臨其境。
③我在學生時代讀《千家詩》,沉浸在美的享受中。④老師入情入理地講課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
⑤老師諄諄教導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四、細讀理解
1、在作者所介紹的這些往事中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與“讀書”有關。疑問:第一件看山水畫怎能說與讀書有關呢?
小組討論:看山水畫事件與看《評注圖像水滸傳》事件有無聯系?與作
者的讀書生涯有什么關系?
寫看山水畫是為了引出看《水滸傳》。由于平日對看畫的入迷,所以當作者打開《水滸傳》時,首先是被書中的插圖吸引的(一????就????)。同時,作者看畫的習慣也影響到她讀書的習慣——形象思維。(“有時凝視久了,自己也仿佛進入畫中,徜徉在山水之間,樂在其中”不知不覺把焦山一帶風景當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濤、黃安率領的官軍在茫茫蕩蕩的焦山下,在蘆葦水港中走投無路、狼狽逃竄的情景,猶如身歷其境,真是津津有味。)正是這種形象思維的作用,使我找到了讀書的樂趣.
。
2、到了學生時代,讀《千家詩》對我來說有什么樣的意義或影響?(找原句)
“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而其中編織我童年美.
麗的生活花環的,竟是一本讓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詩》”
“腦海里常常浮現五彩紛呈的世界,沉浸在美.
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濃濃郁郁。”
有哪些美的享受呢?
可在詩篇中領略祖國山山水水四季風物,詩中豐富的顏色也給生活涂上絢麗的色彩。
四季之景分別是哪幾句?(秋冬之句需解釋)
補充介紹文中引用的詩句
宋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唐高駢《山居夏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朱熹《題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唐韓愈《晚春》: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
宋蘇軾《冬景》: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些詩句作者信口拈來,說明她在讀書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美的享受,也接受了美的熏陶。我們也讀了不少古詩,你能和作者一樣,當堂背誦一些詩句,來歌頌祖國的山川四季嗎?
3、第三件讀書往事發生在課堂上。和她的老師有關。我們常說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文中,于老師跟我們談到了她的幾位老師?這兩位老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共同點呢?這兩位老師的事與讀書又有什么關系呢?
不同點:國文老師代課的國文老師教古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新詩《南歸》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動作描寫)那深深感動的深情凝
注在眼睛里(神態描
寫)
共同點:
講課時都充滿感情,國文老師悲歌慷慨,情滿胸腔。代課老師將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通過什么來表現老師講課時充滿感情的投入?)他們的講課感染了全班。“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這種感情傳染了整個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
對我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此后我每次登上????我就是從那時開始愛讀辛棄疾詞的。”“這幾句詩????此后,我對新聞學更有興趣,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
到這里,讓作者愛上讀書的,是書中豐富的感人的情感了。
補充:
感受詩歌情感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首詞是辛棄疾在他最后一任官職鎮江知府任上寫的。北固亭在鎮江城北的北固山上,可以俯瞰長江。詩人登北固亭極目遠眺,只見滾滾長江,卻難見中原故國,不禁心潮起伏,思緒萬端。他從京口曾是三國東吳都城,想到當年孫權年僅十九歲便統帥萬軍坐鎮東南,多次戰勝強敵的英雄業績,對此眼前只圖茍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無能,感慨萬端便寫下了這首詞。
田漢《南歸》
模糊的村莊已在面前/禮拜堂的塔尖高聳盎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園柳/屋頂上寂寞地飄著炊煙
孤獨、惆悵、感傷
4、老師用她的諄諄教導明確地告訴作者,讀書的意義。齊讀第6小節——理
五、小結
朗讀第7小節
第7小節在全文中的作用:篇末點題,再次強調回憶美好的往事對我的激勵作用。
“金色”的回憶,讀完全文,你來說說,于老師為什么說這些依依的往事是金色的回憶。
“金色”代表美好,讀書帶給她童年的樂趣,帶給她的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都是美好的回憶。
“金色”代表珍貴,這些故事讓她與書結緣,豐富了知識,增添了智慧,更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
六、拓展
同學們剛才通過對“金色”的回憶的闡述,為我們很好地總結了整篇文章。作者從小酷愛讀書,幾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時代所受的文學熏陶促使她不斷奮進,終于成了當今著名的語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一些與讀書有關的故事呢?能否跟我們大家來講一講。(可以是課堂表達,也可以是課后隨筆。)
《往事依依》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精當的選材,結構上的前后照應及描寫情狀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聲有色、文情并茂的語言描寫,體會其中的意境之樂。
(3)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精神生活的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
教學難點:理解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第一課時
預習導學
⑴了解作者于漪
⑵收集整理文中的生字詞及重要詞匯
⑶收集描寫春夏秋冬的古詩名句,背誦課文中的詩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查一查)
(1)學生展示其收集的作者有關資料。
(2)讀準字音,積累詞匯。
三、整體感知(讀一讀)
1、自由朗讀課文一遍,思考下列問題:
(1)題目中的依依的含義是什么?
(2)文中能說明作者對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3)概括于漪老師“縈繞胸懷,十分留戀”的幾件事,這些往事對于“我”的成長有什么深遠影響?
四、探尋作者寫作思路:(想一想)
(1)作者是怎樣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的?
(2)結合所選四件事,你認為課文選材好在何處?
(3)文章中,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無論是看一幅畫,讀一本書,還是聽一堂課,登一座樓,都寫得有聲有色,文情并茂。你從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得到了哪些有助于你成長的啟示?
五、小結
于漪老師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童年時期讀書的幾件小事,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對生活、對家鄉的贊美,無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師的諄諄教導依然激勵著“我”: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一齊誦讀第六節.
六、課后作業
1、學生收集文中出現的古詩文并了解大意。
2、你所讀過的文學作品對你有何影響,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隨堂反饋
1.給加點的字注音。
2.下列詞語中共有五個錯別字,先用橫線標出,再將改正的字寫在橫線上。
狼狽逃躥
風云變換
津津有味
走頭無路
紅紫芳菲
五彩紛承
油然而生
談笑風聲
3.按春夏秋冬的時序排列下列詩句。(只排序號)
《往事依依》教案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成長的源頭,感受她對學生時代閱讀文學作品的一片深情。
2、理解全文精妙的語言運用。
3、理解文中老師的話的內涵。
【學習重難點】
1、理解全文精妙的語言運用。(重點)
2、理解文中老師的話的內涵。(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成長的足印。或許,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點數過閃爍的星星;或許,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喚過飛翔的海鷗;或許,你也曾像于漪老師那樣,觀畫、讀詩、賞文……依依往事,總會撥動我們的心弦,使我們魂牽夢繞,甚至帶給我們終生的影響。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于漪老師的少年時代,用真情去探尋她成長的源頭吧!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于漪,江蘇省鎮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曾先后在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工農速成中學和楊浦中學任語文教師,1978年獲“特級教師”稱號。她努力探索語文教學規律,堅持教書育人,著力塑造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訓練與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曾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60多篇,總計50萬字。
2、朗讀全文,掌握重點字音。
漣漪(yī) 雨晦(huì) 浩淼(miǎo)
絢麗(xuàn) 雕鏤(lòu) 離騷(sāo)
嬋娟(chán) 鐫刻(juān) 橙色(chéng)
橘子(jú) 慷慨(kāng kǎi) 徜徉(cháng yáng)
3、解釋詞語。
意境: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
凝注:凝聚,凝結。
走投無路:無路可走,比喻處境極端困難,找不到出路。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曠,心情開闊。
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津津有味:形容特別有滋味,有興趣。
鴉雀無聲:形容非常寂靜。
諄諄教導:不厭其煩地教導。
4、初讀課文,說說題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
明確:“依依”有兩個意思:①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如楊柳依依。②形容留戀,不忍分離,如依依不舍。題目中的依依應是第二個意思,這里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往事對“我”的影響
小時候讀《評注圖像水滸傳》①
學生時代讀《千家詩》②
③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
聽老師講田漢的《南歸》④
明確:①懂得了生動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記憶,給“我”帶來了生活樂趣;②使“我”熱愛自然,獲得美的享受,生活情趣濃濃郁郁;③聽國文老師講《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④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
2、作者記敘的這幾件往事,為什么稱之為“依依”呢?
明確:這是一篇回憶童年學習的文章,脈絡明晰,內容清楚。先是觀畫。掛在家中并不特別的山水畫和《評注圖像水滸傳》中的插圖。兒童時期是最好奇、記憶力最佳的時期。如果人的記憶是一張白紙,童年時期就是剛剛書寫的那幾筆,待老來恐怕就是重重疊疊寫滿了字的紙了,不但不明晰,而且還十分混亂了。這種場景置換,是一般人們所共有的通覺,即使沒有家鄉的焦山先入為主,通過文字也會“設計”想象出自己心中的水泊梁山的。第二件事是讀詩。詩,從來就是啟蒙的最好讀物,特別是過去人讀詩,懂與不懂先放置一邊,先熟讀成誦,今日不懂,明日不懂,忽有一瞬,豁然開朗。此種方法,也有其合理因素。“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之中”的兒童是幸福的,在詩中長大的兒童必不同于在不適于兒童成長環境中長大的兒童,作者乃一佐證也。最后是聽課。一國粹,一新派,匯合到學生處也算是相得益彰了。各種風格的老師,各有所長的老師,對學生來說都是極為難得的財富。老師給予了知識,老師更給了興趣,各種興趣有時比某種知識更為重要。
(二)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美生動,值得反復誦讀和體會,閱讀課文,畫出你覺得用得好的詞語、寫得美的語句,并進行賞析。
(1)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
明確:“搜索枯腸”表明許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來,與后面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形成鮮明對比,襯托文中寫的幾件事留給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2)祖國的大地山川氣象萬千,家鄉的山山水水也美麗非凡。一年之中,風光流轉,陰晴雨雪,麗日藍天,風云變幻,真是美不勝收。
明確:這些詞把變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地描寫出來了,贊美了祖國和家鄉的自然美,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激情。
(3)那時讀《水滸傳》,會不知不覺把焦山一帶風景當作梁山泊背景……這就是形象思維的作用,生動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記憶。
明確:這段文字寫作者讀《水滸傳》猶如身歷其境的情景,年齡增長后重讀《水滸傳》的體會反襯小時候讀《水滸傳》時形象之鮮明。
(三)重點理解
1、怎樣理解課文中老師“諄諄教導”這番話?
明確:這是老師作為“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也是作者深為受益的經驗之談,大概每一個語文老師都這樣告誡過他們的學生。“人微言輕”,你未必聽得進去,但愿作者“金口玉言”,使你能夠聽之信之。課文僅是例子,例子當然不會多,薄薄的小冊子,怎夠供給正在生長、發育的你,況且課文怎能盡收天下大好文章,一把尺子怎能衡量眾多學子的個人所愛。以唐詩、宋詞為每日之早餐,以優秀時文為每日之正餐,以思考為每日之晚餐,以精粹古文為每周的調劑改善,以大部頭的書籍為節假日盛餐,以快速瀏覽為每日之點心。
2、作者的讀書感受給你哪些借鑒?
明確:讀書要形象思維,生動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記憶,也就是說將文字置換為形象,讓其在自己的頭腦中鮮活起來。讀書要入其境,要感同身受,如能憑吊式地置身其中那就會有一番課堂得不到的收獲。不要游離于作品之外,要同作者同喜同悲。讀書要多背誦,特別優秀的古詩文,是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以上所說皆起源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使你勤奮,興趣使你擁有激情。培養興趣,最為重要。
四、課外拓展
往事悠悠,總是令人難忘,特別是童年時期,使人終生回味。有位同學譜寫了一首童謠,請你補出童謠中空缺的內容。
假如童年是一只鳥兒,它愿意飛翔在湛藍的天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童年是一枚貝殼,它愿意散落在嬉鬧的海灘上;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樹,它愿意生長在茂密的森林里。
答案示例:假如童年是一朵花兒,它愿意開放在浪漫的花園里;假如童年是一尾魚兒,它希望暢游在自由的河流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把握本文的選材特點。
2、明確本文的結構特點。
3、學習本文中有效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難點】
1、明確本文的結構特點。(重點)
2、學習本文中有效的寫作方法。(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凡與于漪交往過的人,都稱贊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純粹,真誠,厚道;她胸襟開闊,性格開朗,才華橫溢……”這是語文教育界對她的一致評價,她之所以從一個教育學專業畢業初教歷史的中學教師,成為一個有口皆碑、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學家,和她青少年時期所受的文學熏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學對她的深刻的影響,她用她的親身經歷再次印證了趙麗宏在《為你打開一扇門》中所寫的“文學確是一扇神奇的大門,只要你走進這扇大門,就不會空手而歸”這句話。
二、自主預習
作者是怎樣把幾件事串聯起來的?
明確:題目“往事依依”是貫穿全文的紐帶,開頭有感而發,引出對幾件往事的回憶,接著追憶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發感悟。
三、合作探究
(一)結構特點
課文前后多處照應,請結合全文內容,舉例說說文章是怎樣照應的,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如第一段和第七段結尾相互照應,首段扣題是為了引出下文,末尾點題是為了深化主題。又如第三段說“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第五段進一步講“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強調了讀好書能啟迪心智,指點做人。再如用詞,課文每段都有相應的詞和“往事”相扣,第二段至五段每段都有相應的詞語與“依依”相扣。這既是結構安排的需要,更是內容充實、突出主題的需要。
(二)主題歸納
本文通過對幾件往事的回憶,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明確:課文通過“我”對初中學生生涯中一些縈繞于胸懷因而十分留戀的往事的回憶,抒發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三)寫作借鑒
1、縱觀全文,會發現本文在選材上的特點是精當、要言不煩。請以第五自然段為例,具體說說文章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
明確:第五自然段所舉兩個事例都是初中國文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講的內容都是抒情詩,詩詞的作者都是愛國詩人,講課時老師都采用誦讀,都入情入心,學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記了所講內容,且由此激發了喜讀詩詞、愛好新文學的激情。不同之處在于,一個是國文老師,一個是代課的喜教白話文的國文老師;所講內容是一古一今;講課情狀一個是情溢于外,頭和身子左右搖晃,一個是情滿雙眸,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我”讀了辛詞每每“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而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則“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這樣寫,充分展現了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對于開啟學生心智、陶冶情感、培養興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2、小組討論:除了選材精當之外,本文還有哪些寫作特色值得我們學習?
明確:寫作中要巧用材料,抒發真情實感。具體方法有:
(1)說真話,抒真情。善于抒寫自己的感受。本文開頭有感而發,中間邊回憶,邊通過一些精彩的語句來表達感情,結尾由事入理,抒發感悟,令人回味無窮。
(2)材料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順序,回憶性的文章要對材料進行整合處理,詳略先后,均應服務于文章中心。
(3)注重細節描寫。真情實感離不開生動典型的細節。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籠統的、概括的敘述,即使是親身經歷的,也往往會給人不真實的感覺。細節描寫成功與否,不但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體驗程度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文章的真情實感。
四、課外拓展
名人讀書的故事有很多,請你寫出一兩個來與大家分享。
示例: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頭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孫康映雪苦讀:晉代有一個人叫孫康,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于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終成飽學之士。后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往事依依》教案4
一、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認識作品展現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體會作者豐富的感情。
3、 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把握作者表達的感情。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3、學習看書、讀書、聽課等的情狀描寫。
三、教學時數: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1、作者的有關資料 2、錄音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金色的童年,每個童年都有令人難忘的歲月今天,我們就于漪老
師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2、預習檢查
指明學生講解自己的預習作業,其他學生互改。
3、作者簡介
學生介紹,教師作補充。
二、整體感知課文:
1、 聽錄音磁帶,初步感受作品的情感。
2、 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感情。(要求:學生點評)
3、 學生默讀,并思考問題:
a、 課文寫了哪幾件事?這幾件事有什么共同點?
b、 往事對“我”有什么影響?
要求:學生交流,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盡量用原文回答,以便更好地回答下面的問題。
4、 學生討論:
a、作者是怎樣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的?
b、你能體會作者寫“往事”的目的是什么?我們從中得到什么啟發?
三、小結:
于漪老師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童年時期讀書的幾件小事,這些“往事”常常激起“我”青春的激情: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對生活、對家鄉的贊美,無不溢于言表。至今,老師的諄諄教導依然激勵著“我”: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四、作業:
1、 完成相關的基礎練習。
2、 熟讀課文。
3、 找一些歌詠祖國風物或描寫四季景物的詩句,準備課上作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 題目中“依依”的含義是什么?
2、 結合作者的經歷,說說讀書為什么“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二、品味優美的語句
1、 交流: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段落,朗讀并講講自己喜愛的原因。
2、 討論:找出文中的成語,理解意思,并運用成語造句。
3、 分組討論:先小組內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
a、給文中的詩句補充完整,并解釋大意。
b、運用詩句寫出了家鄉的什么特征?
c、這一段寫出了讀書的什么作用?
d、歸結文章語句的特點。
三、欣賞文中聽課的情狀描寫
1、 學生默讀“聽課”這一段,比較兩位國文老師講課的異同。
2、 感受作者從兩位老師身上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3、 本段的寫法表現了選材的什么特點?
四、朗讀全文,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五、作業
1、 寫一段老師講課或同學聽課的情狀。
2、 摘錄文中的優美詞句。
補充材料:
1、于漪(1929——),江蘇鎮江市人。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曾先后在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工農速成大學和楊浦中學任語文老師,現在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工作。1978年獲“特級教師”稱號。……在38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語文教學規律,堅持教書育人,著力塑造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訓練與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曾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60多篇,總計50多萬字。主要著作有《語文叫眼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作文講評50例》《于漪教案集》、《于漪文體教案選》、《學海探珠》等。她主編了《中學語文備課手冊》12冊,《高中語文教學指導書》等,另有各種文體的教學錄像20部。
2、寫作背景
于漪老師是全國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應河南《中學生閱讀》編輯部一再邀請,她撰寫了《往事依依》一文。該文刊登在《中學生閱讀》1999年第七期的“追憶黃金時光”欄目上。編入課本時作者對部分文字作了改動。
為你打開一扇門
趙麗宏
一、 教學重點:
1, 文學的內容和閱讀的意義。
2, 擬人的手法和對話方式。
3, 優美的語言。
二、 教學難點:
文學的內容,閱讀的價值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預習要求: 1 :對下列詞語注音
詮釋 憧憬 裨益 廣袤 帷幕 跌宕 真諦 徘徊
2:閱讀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第一課時
疏導:
趙麗宏,男,上海作家。
指導:
人稱代詞:第一人稱 我
第二人稱 你
第三人稱 他(她它)
疏導: 擬人,對話的手法好處:形象,生動,給人以親切感。
指導:過渡段分段的時候一般放在第二部分。
課文中還有那一小節作用和這一節作用相似?
明確:第三小節。
疏導:
求知——獲得知識。
閱世——獲得生活的經驗。
獲得知識的好處有哪些?
一, 導入新課:
1, 找學生將課題寫在黑板上。
2,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思考:
課題中的“你”在文中指的是誰?
集體討論明確:
青少年讀者;文學
二, 討論文章的結構:
課文中哪幾段是圍繞“讀者”寫的?那幾段圍繞“文學”寫的?
明確:1-4 和讀者對話
5-11 和文學對話
討論5節的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
明確: 交代“致文學”這段文字的來歷
以及寫作這段文字的目的。
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
齊讀第五小節。
三, 討論第一部分:
1, 快速閱讀第一小節思考文中“門”指的是而什么?
明確:知識
2, 作者為什么建議我們打開門并走進去?
明確:
瀏覽新鮮的景物,……
激動人心……
樂趣無窮的過程
3,這些關著的門能不能打開?怎樣才能打開這些門?
明確:概括第二節
4,下面我們就來打開一扇門:門上寫著“文學”
四,總結第一課時:
1, 明確要記的詞語:注意讀音
詮釋 憧憬 裨益 廣袤 帷幕 跌宕 真諦 徘徊
2,第一部分作者寫作目的。
引出除文學
五,布置課后作業:
閱讀第四節,思考其內容。
疏導:
不想進去的人結果會怎樣?
精神上貧困衰弱……沉睡
指導:告訴打開的方法——努力,勤奮學習。
六,教學后記。
《往事依依》教案5
學習目標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能積極主動地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朗讀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領略作者杰出的文采。
3、品味文章中精彩的語句并體會它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學習重點
1、了解作者通過追憶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幾件事而激起的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精彩的語句。
學習過程
1、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歷程都不一樣,有一些事情我們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情卻永遠地刻在了腦子里,因為這些事情或者震憾過我們的心靈,或者給過我們深刻的啟迪。我就曾經有過這樣的一件事,記得那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有一天,我們語文組的>文組的老師到青少年宮聽報告。
報告開始前,我們象往常一樣在底下開著小會,不久,主持人宣布報告開始,坐在報告臺前的是一位慈眉善目、舉止端莊而又氣質高雅的長者,她一開口,全場一下靜了下來,她的態度親切、自然,聲音柔和、略帶磁性,語言清新、質樸而又文采飛揚,她向我們講述她從教以來的經歷、她的教育思想、她對教育的熱愛,她的話使我震動,她的話又如醍湖灌頂,使我從此端正了自己的教學態度。這位可敬的長者就是我國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師于漪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她寫的一篇敘事散文《往事依依》(板書)。
2、解題
哪位同學知道“依依”是什么意思?明確:形容留戀,不忍分離。題目中是“縈繞胸懷,十分留戀”的意思。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下面我們就通過對課文的朗讀,來了解一下是什么樣的事情讓于漪>于漪老師“縈繞胸懷,十分留戀”。
①師生共讀課文,讀完后教師板出學生讀得不準的字詞,一起正音釋詞。(或投影出示生字、生詞,學生齊讀)
②究竟是什么樣的事情讓于漪>于漪老師“縈繞胸懷,十分留戀”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一、看圖畫時,猶如身臨其境、樂在其中。
二、讀書猶其是讀《千家詩》讓我享受自然美。
三、老師講課入情入理,激起我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老師的教導讓我受益終身。
③這幾件事情都和什么有關呢?
讀書。讀書,編織了“我”童年生活美麗的花環,開闊了“我”的眼界,開啟了“我”的心智,給“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正因為這樣,“我”才對學生時代有關讀書(畫)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了依依之情。
④于漪>于漪老師從中得到什么啟迪呢?
培養了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其實,無論是看畫、讀詩還是聽課,都是在受著美的熏陶和體悟高尚的情感,這會使作者一生受用不盡。
4、品味語言內涵
讀文章只粗略了解內容可不行,還得細細品味語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語句表達思想感情,請同學們靜下心來把課文再默讀一遍,然后以“我最喜歡的詞句是……它讓我仿佛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句式來說說自己的理解。
學生在談論的過程中我要積極地給予肯定和引導,尤其是學生談到第六段的時候,要引導學生談自己所喜歡的書籍類型,并說明這些書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5、小結延伸課外
這堂課我們知道了作者少年時代從讀好書中獲益匪淺,也了解了別的同學讀過哪些好書還計劃讀什么樣的書,相信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所啟發。回去后請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讀書計劃,以便自己有更豐厚的收獲,促進自己的健康成長。
板書設計: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山水畫熱愛大自然
讀《水滸傳》
聽國文課 讀書熱愛生活
登北固樓
讀中外小說熱愛祖國
《往事依依》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閱讀文學作品對人的成長的意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
2、朗讀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文章蘊含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
二:課前準備:
1、學生搜索有關作者的資料。
2、自學字詞,按照一般預習要求閱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推測寫作意圖,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運用的成語與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三、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四、自學成果檢查交流
1、介紹作者:
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搜索的作者資料,教師投影作者的照片。
2、檢查字詞
3、學生自由談論閱讀這篇文章的感受。
五、指名配樂朗讀
六、學生分組討論:
A、預習要求中對課文三個方面的認識B、自己閱讀課文產生的問題
(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整理成文字)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提出問題,尋求解答。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抓住某一個問題適當討論。
七、思考概括文中回憶了少年時期哪幾件往事,各自的感受是什么
(在預習基礎上的進一步思考歸納,整體感知課文)
參考:
回憶了四件往事:
1、小時候觀圖如身臨其境、樂在其中
2、學生時代讀書美不勝收
3、老師講課入情入理,激起我課外閱讀的興趣
4、老師教導令我受益終身。
同學小結:文章采用了對比引出回憶——回憶往事——收束全文的結構形式。
八、思考:
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都與讀書(畫)有關,你從中獲得哪些啟發?你能從她的依依往事探尋到她成長的源頭嗎?
(獨立思考,自由討論)
九、學生分組討論總結課文(在筆記本上形成文字)
十、課外閱讀:田漢《南歸》
十一:檢測題
《往事依依》教案7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能主動積極地閱讀文學作品,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領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學習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寫片段,體會其簡潔生動的特點并模仿寫作。
3、詩、詞等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三、教材學情分析
進入緊張的初中階段,學生們普遍懷有對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懷念的情愫,這為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提供了極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詞匯量大而豐富優美,詩句應用多達十多處,且多為耳熟能詳者,易于使學生積累語言、拓展聯想與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寫簡潔生動,易于學生模仿練習。因而,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語言內容上,都能發掘出使學生深入體味、拓展創造的切點。
四、相關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對于本文的教學多用兩教時,且教學內容多拘囿于課文本身,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學生所獲并不豐富,興趣反而見少。為改變這一“少慢差費”現象,我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我校“四自五步法”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自覺探究”、“自我創造”、“自由發展”等原則與手段,將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多動腦多實踐、設置探究創造性練習貫穿于課堂,嘗試用一教時來高效地完成課文的學習,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本過程分四個板塊進行。
板塊一:結合實際,激情導入
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復品讀課題,結合童年經歷體會“依依”一詞的含義及本文的情感基調。(播映表現兒童生活的畫片,如幼兒笑臉、學走路、游戲、讀書、畫畫等)
2、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階梯,是萌發的第一枚春芽,她對人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上海特級語文教師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
板塊二:整體感知,把握思情
讓學生默讀、思考、討論:使作者“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師指導學生充分結合原文,提煉概括詞句的方法,討論評點后播映投影一)
板塊三:細節探究,品讀練習
(一)重點評點“看圖畫”的第二片段(播映畫面)
指名一女生朗讀,讓學生景物描寫中的妙詞佳句,并作分析評點。(教師示例:如“煙波浩淼”表現了水面開闊、水汽蒸騰的景象)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四字短語典雅凝練,富有想象空間等特點,要求學生根據西陵峽的畫片,多用四字短語進行描述。(播映西陵峽畫片)
教師再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景物順序,努力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在藝術加工的基礎上,對圖畫再做描述。(以圖表形式播映具體要求)
教師引導學生試著賦予景物一定的主題,并圍繞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師小結,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評讀“讀詩歌”語段
學生高聲誦讀文中引用的描繪四季風物的詩句,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美之所在,教師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現四季景物的畫面和歡快的音樂。
鼓勵學生背讀平時所積累的描述祖國風光、四季景物的詩句。
學生朗讀本段中其他引用,提煉出表現色彩的詞語,并補充其他的表現色彩的詞語。
教師小結,鼓勵學生積累詞匯,勤背詩詞,提高文學素養,豐富生活情趣。
(三)評讀“聽上課”語段
1、指導學生對兩位老師的描寫作比較,從而理解人物描寫注重細節,筆法靈活,相映生姿,為主題服務。(經學生討論,出示投影四)
2、口頭小作文:難忘的瞬間
3、教師小結生動的細節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板塊四:收束全文,課外延伸
1、學生跳讀全文綜述:作者童年時期的文學生活對她產生的有益影響,從而尋覓作者成長的源頭。
2、例舉地攤文學等不良讀物對青少年的危害。
3、學生互相介紹讀過的優秀文學作品。
4、學生反復朗讀第六語段中“老師”的教導,并牢記之。
5、布置課后學習
① 片段練筆:“狀哉,西陵峽”或“某某老師速寫”
② 通過網絡查找并閱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相關評論
③ 結合朱光潛《談讀書》及下發的推薦書目,擬訂初中三年的讀書計劃。
六、 教學評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影象、音響等感性材料的激發,學生興趣盎然,氣氛活躍,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貫穿于全程的討論、練習,有趣而扎實;詩句背讀、詞句評點,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寫的課堂課后練習,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人物的比較性閱讀,加深了學生對寫作材料與寫作目的之間的相依關系的理解;課后練習,有助于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附:相關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
投影二: 《哉,西陵峽》例文(略)
投影三:
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 鮮花遍地,萬紫千紅
夏:綠樹濃蔭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 樹木繁茂,石榴爭艷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雙潔白,月色皎潔。
冬: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白雪紛飛,寒梅飄香
投影四:
比較
不同
相同
人物
國文老師
代課老師
入情入理
充滿愛國情懷
描寫
動作
神態
內容
辛棄疾詞
田漢詩
深受感動
激發了愛國熱情
時代
古代
現代
影響
開始愛讀辛棄疾詞
對新文學更感興趣
培養了課外閱讀的興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熱愛自然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愛國愛美愛生活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愛課外閱讀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熱愛文學
相關畫片、音樂略。
《往事依依》教案8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于漪,江蘇省鎮江市人。1929年2月出生。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1965年入黨,1978年獲“特級教師”稱號,上海市揚浦中學語文教師。先后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60多篇,主要著作有《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園地拾穗集》等。
二、導入新課:
“凡與于漪交往過的人,都稱贊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純粹,真誠,厚道;她胸襟開闊,性格開朗,才華橫溢……”這是語文教育界對她一致的評價,她之所以從一個教育學專業畢業初教歷史的中學教師成為一個有口皆碑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學家,和她青少年時期所受的文學熏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學對她的深刻的影響。
三、整體感知:
范讀課文(配樂)
聽讀要求:1.用圓圈畫出你認為優美的詞語。
2.用浪線畫出你認為優美的句子。
檢查聽讀:1.請學生讀畫出的詞語。
2.請學生讀畫出的句子。
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的語言如詩如畫,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1.生說
2.師板書作結:
往事:看畫讀詩聽課
四、課文賞析:
(一)第一件往事
作者在回憶這三件事時,情真意切,那么作者是如何寫的呢?
小組討論:
1.作者在看畫時產生了哪些遐想?
生說師評,然后齊讀第二節。
2.你們有沒有過這種遐想,請閉上眼睛,聽一段音樂,頭腦里浮現出什么景象,有哪些感受?(放音樂)
讓學生自由發揮。
(二)第二件往事
看畫如此,那么讀詩同樣如此。
小組討論:
1.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作者讀詩的感受?
討論之后齊讀第四節。
2.你讀過哪些關于四季景色和歌頌祖國山河的詩?(小組課前收集,派代表發言)
(三)第三件往事
師:看畫令作者遐想,讀詩令作者陶醉,老師的授課同樣令她難忘。
小組討論:
1.在于漪心中,兩位國文老師留給她什么印象,對她有哪些影響?
2.請生模仿讀詩,談談自己的老師對自己的影響。
問:依依往事,往事依依,這些往事為什么令作者如此難忘?
師引導:看畫,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讀詩,陶冶情操,裝點了
童年生活的花環;聽課,倍受感染,激發愛國情懷。
五、擴展探究:
師: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為什么都與讀書有關,這與她后來取得的成就有無關系,她成長的源頭是什么?
1.學生討論,教師引導齊讀第六節。
2.既然讀書這么重要,那么你們讀過哪些書?從中得到什么好處?
學生談體會,師生共評析。
師.總結:書有不同的檔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們要盡可能選擇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賞。閱讀面不能僅局限于文學作品,還可以欣賞一些優美的音樂、美術、攝影等,把感受寫下來,豐厚自己的人文底蘊。(投影字幕)
六、布置作業:
隨筆:用你生花的妙筆,寫你自己的依依往事。
《往事依依》教案9
一、教學設想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但初一的學生面對這樣一篇出自一位長者之手的文章,很可能難以達成共鳴。如果只是朗讀,只是賞析,學生會覺得很遙遠,我希望于漪的文學往事,尤其是對語文課、語文老師的深切回顧能讓今天的學生也能領略語文的魅力。新課程注重的是人文與情感教育,我想有了共同的東西才能有共鳴,這就是我設計這堂活動課的最終目的,讓學生也能象于漪一樣愛語文。
本堂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我設計了三個流程,分別是探訪名師的依依往事、探尋名人的文學蹤跡和探討今日的初一語文。第一版塊的設計意圖是想通過制作電視訪談節目吸引學生積極地了解課文、理解課文,使主持人提出的問題更有層次與質量,使于漪的回答更符合人物身份與情感;還想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搜尋于漪的課外資料,讓他們的節目更為豐富;更想讓學生通過制作節目完成一種對課文的再創造。第二版塊的設計目的有2個,一個目的是讓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會收集、整理資料,這些名人的往事,不僅使他們增長了見識,還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文學對于人成長的深刻影響力;第二個目的是想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模仿文章的寫法,用第一稱描繪人的內心世界,至于模擬名人的聲音向同學娓娓道來,那是想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第三個版塊是想讓學生從過去回到今天,從名人走向自己,真正去體味一下與自己息息相關的語文是怎樣的,不管他們是愛她還是恨它,至少他們關注了語文,他們不再對她冷漠,這恰恰就是我設計這堂課的初衷。
二、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新課,明確任務:(1)探訪名師的依依往事(2)探尋名人的文學蹤跡(3)探討今天的初一語文聽講
2出示評價內容:請各協作組依據以下評價標準參與活動,最后評出得獎小組
1、最有活力獎
圍繞學習任務組內展開熱烈討論,每項活動都能積極舉手。
2、最有見解獎
積極參與評價其他組的表現,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3、最有實力獎
能在其中一項任務中被其他組的同學稱贊。
4、最有勇氣獎
敢于與其他協作組競爭,力爭在各項任務中獲得最佳。
二、探訪名師的依依往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創設情境:CCTV-10有一個系列訪談節目探訪名師的金色年華,今天就請各個協作組根據你對課文最感興趣的一件往事,選擇一個角度來制作本期節目。請各組先推選代表充當于漪、主持人,其他同學幫助代表們準備好發言提綱,要以課文為主要依據,參考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揣摩人物情感,設計人物語言。整個活動時間把握在5分鐘左右。協作組根據要求展開準備活動。
2請協作組代表展示本組準備的訪談節目要求:請上臺的代表在整個模擬過程中聲音響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時間內給人以豐富的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可做適當記錄,最后根據同學的投票評出收視率最高的小組。各個協作組派代表展示本組的節目。
3請同學評價各組節目,選出最佳節目。學生評價
三、探尋名人的文學蹤跡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活動要求: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的有關文學的往事,請試著模仿課文,用第一人稱敘述他的一件事例,并能模擬名人的語氣有感情地娓娓道來。請各協作組在課外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按以上要求一一在組內交流,并選出代表準備全班交流。各協作組準備活動
2請各組代表自由發言要求:請各組代表自由發言,聲音響亮,語言的簡潔,只講一件事,更要有感染力,力求打動在場的同學,最后請協作組評出最打動我的發言。各組代表自由發言
3請同學評價各位代表的發言,選出最打動我的發言。學生評價
四、探討今天的初一語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活動要求:了解了于漪有關文學的依依往事,我們來說說眼前的初一語文,你眼中的初一語文課本是怎樣的,你想對所有在場的初一語文老師說些什么?請同學暢所欲言。學生自由發言
2教師評價聽講
五、結束語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請學生根據評價表,對照本組表現自評,說說本組可獲得什么獎項,并簡單說說理由。學生自評
2教師評價聽講
3結束語你們都對自己的表現做了恰如其分的評價,那要輪到老師來說了而此刻我最想說的的話,于漪老師已為我說出來了(出示于漪的一段名言)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學們能一如既往地與我一起走進語文,體味語文的獨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們回憶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時,依然會熱愛語文。聽講
《往事依依》教案10
教學目標
1、 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以及精彩的句子。
2、 體會作者對少年往事的深切懷念和這些金色回憶對她人生的影響。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從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中,理解成長的過程。
2、 難點:體會作者對往事深切懷念之情和回憶對“我”人生的影響。
教學設想
通過學習本課,激起學生少年時代的記憶,讓他們重溫往事,喚醒他們的思想激情。學生在此過程中,再次思考了現在和未來,對人生重新定位。
預習安排
1、 同學們回憶你們的往事,選一兩件使你無法忘懷的事。為什么使你難以忘記?
2、 預習課文,給不認識的字詞標音,并且使用工具書查出不理解的詞語。上課的時候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一些重要詞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二、聽課文朗讀,正字音
漪( ) 淼( )
徜徉( )慷慨( )
凝( ) 鐫( )
諄諄( ) 鏤( )
娥( ) 嬋( )
搜索枯( )腸 歷歷( )在目
三、于漪小檔案
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讀《千家詩》-----------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聽老師的諄諄教導
四、讀讀議議
作者是怎樣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的?
從“依依往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成長的源頭在何處?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最能打動你的心 ,為什么?
要求:1、獨立閱讀、思考。
2、在書上做好圈點、批注
五、作業 探尋名人文學蹤跡
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的有關文學的往事,給大家說說;你自己呢,也曾經有被文學感染的經歷與體驗嗎?(可以是受某本書、某句詩、某本書的插圖、某堂課、某個老師等等的影響)
再看于漪的一段自我介紹。
我1929年出生于歷史名城鎮江。長江水哺育我成長,金山、焦山秀麗的景色給我以良好的熏陶,滿眼風光的北固樓在我心中播下了憂國憂民的種子,中華文化的熏陶使我在少年時代就有了美好的憧憬:做一個對國家真正有用的人。
在中小學讀書是認真而努力的。十分幸運我碰到了好老師,……語文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對中外著名文學作品的著迷,給我以深深的感染。“做一名深受學生尊敬和歡迎的好老師”,在許多優秀教師言傳身教的影響下,我立下了這樣的志向。
1951年夏,我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從此。在基礎教育這塊園地里辛勤耕耘,至今已60個春秋。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深厚燦爛的文化使我激動不已,我常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更始終認識到自己重任在肩,要終身進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師:從這兩段文字我們可以找尋到于漪老師的成長源頭嗎?
(生發言,師點撥引導)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真好,于漪愛家鄉、愛祖國、愛中華民族、愛中華文化、愛生活、愛學習、愛老師……我們在聯讀的同時,也尋找到一代名師的成才源頭,相信對任何一個立志成才的中國人來說,對在坐的每位同學來說,這都是必經之路!
《往事依依》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積累相關的歌詠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詩詞,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過程與方法:聽讀、默讀相結合,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
情感體驗價值觀:使學生了解到“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熱愛。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有一個金色的少年時代,每個童年都有令人難忘的歲月,同學們的童年有哪些樂趣,能與我們分享嗎?今天,我們要跟隨語文“特級教師”于漪,回憶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思考:文章記述了哪幾件“依依往事”?
小時侯:看圖畫:(1)小屋里的山水畫
(2)《水滸傳》中的一幅幅插圖
學生時代:讀石印本《千家詩》
聽講課:(1)聽兩位國文老師講課:聽教辛棄疾詞《南鄉子》
聽教田漢新詩《南歸》
2、這幾件事有什么共同點?
都與讀書有關。
三、請同學們到文中找一找,這幾件事分別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盡量用課文中的詞句回答。
看畫《水滸》:如臨其境、津津有味——單純而樸素的童真童趣
讀書《千家詩》:給我以廣闊的天地,編織我美麗的生活花環——使我貼近生活熱愛生活。
聽課: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興趣
對這幾件往事的回憶,給我們展現了作者當年在優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斷地成長的思想情感歷程。真是往事依依。“依依”是什么意思?留戀。文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往事依依”,難以忘懷?學生找文章首尾部分“記憶猶新”、“銘刻在心”。文章開頭緊扣“依依”,結尾回應“依依”,中間敘事圍繞“依依”,在追溯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動著一股情感的熱流。
四、我們從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可以探尋到她成長的源頭。那就是少年時代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我們的人文修養。正像趙麗宏在《為你打開一扇門》中說的那樣: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
大量的閱讀,的確讓作者受益匪淺。我們讀這篇文章,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收益。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和段落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品一品,好在哪里?
學生朗讀。
學生讀、講;教師點評。
***積累了大量生動形象的詞匯,四字短語用得恰到好處;
***化用古人詩句,對稱呼應,韻味十足。
2、齊讀詩句春夏秋冬
同學們也讀了很多詩歌,其中有描寫四季風光的嗎?
說說、背背
3、學生如說不出***化用古人詩句,就補充。
實際,作者在文章中還化用了辛棄疾的詞《南鄉子》
原文如下: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希望課后能夠背誦。
五、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同學們有過哪些閱讀的體會?哪些文學作品將你的精神擺渡到了更高的境界?學生發言。
六、想一想,于漪,一位七十多歲的長者,如果就在現場,你想她最想對在座的同學們說點什么呢?
——抓緊時間,珍惜光陰,多讀書,讀好書。
好,我就用這句話結束這節課,愿與同學們共勉:珍惜光陰,多讀書,讀好書吧!課后請同學們制訂本學期的讀書計劃。
《往事依依》教案12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第一單元,趙麗宏的《為你打開一扇門》,把你帶進了親近文學、走進文學之門。但我們一踏進大門去就覺得眼花繚亂,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宮,近處是彎曲盤旋的山路,遠處是波瀾壯闊的天海。這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讓人癡迷又讓人不敢涉足。
沒關系,這節課,于漪老師用她曾經跋涉過的腳印,指引我們擁抱文學,用她曾經渡過這霧海小船載我們去遨游五彩斑斕的文學海洋。
2、作者簡介
于漪 江蘇鎮江人,1929年生,現年75歲。195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教育系。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全國中語會閱讀研究中心理事長。主要著作有《于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教學談藝錄》等。
播放于漪錄像。簡單評價一下:和藹可親、熱愛生活(最好)、有精神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0分鐘完成以下內容(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請簡要概括出作者回憶的幾件依依往事:(訓練學生概括能力,可討論)
回憶一:小時候看畫和《水滸傳》插圖,猶如身臨其境。(以趣動人)
回憶二:學生時代讀《千家詩》,編織了童年美麗生活的花環。(以美動人)
回憶三:兩位國文老師頌讀詩歌的情狀,在我心上雕鏤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動人)
回憶四:老師關于讀書的教導,銘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找規律
2、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都與什么有關?
與讀書(畫)有關。
3、“往事依依”應該有許多件,為什么作者的往事都是與“讀書(畫)有關”?
答:因為作者回憶的是學生時代的生活,學生時代是讀書學習的時代,回憶起來,當然離不開讀書。
再說,讀書,編織了“我”童年美麗生活的花環,開闊了“我”的眼界,開啟了“我”的心智,給“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正因為這樣,“我”才對學生時代有關讀書(畫)這些往事留下深刻印象,產生了依依之情。
4、作者回憶這些往事對我們青少年有什么啟迪?(練習第一題)
從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尋她成長的源頭:少年時代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
三、品味欣賞
于漪的這篇散文,用一個字來評價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語言風格、詞語優美、神美—思想內涵有深度和廣度。
1、文中哪些詞語、句段最能打動你的心,為什么?(3人左右即可)
教師范例:2段寫看畫入了神的幾個詞語用得準確貼切:“凝視”、“進入畫中”、“‘徜徉’于山水之間”。寥寥數詞,就把一個癡迷于想像的小學生形象勾勒出來。
閱讀文章,要學會扣住關鍵字詞來把握主要內容。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在對下列往事的描寫中,分別側重于哪個字,請填出:
回憶一:小時候看畫和《水滸傳》插圖,猶如身臨其境。(以趣動人)
回憶二:學生時代讀《千家詩》,編織了童年美麗生活的花環。(以美動人)
回憶三:兩位國文老師頌讀詩歌的情狀,在我心上雕鏤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動人)
回憶四:老師關于讀書的教導,銘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3、下面我們逐一來感受:
一、以趣動人
作者能這樣做,她用什么方法,你會嗎?憑借聯想和想像產生的。
藝術欣賞的最高境界,就是與藝術品產生共鳴。方法是:一、培養興趣;二、融自己于其中(轉換角色、角度、時空)去聯想、想像,去探求、去感知。(須筆記)
《往事依依》教案13
目標:
1、能概括作者童年時的幾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說出她對文學作品的感情。
2、能通過朗讀,感受本文語言的優美,并能具體點評。
3、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4、能舉例說出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
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
難點:
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課前學習:
學生了解作者,熟讀課文,讀準生字詞,做好批注。
學習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檢查預習;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探尋寫作思路。
學習過程:
導入:
同學介紹自己查資料了解的作者,老師小結:“凡與于漪交往過的人,都稱贊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純粹,真誠,厚道;她胸襟開闊,性格開朗,才華橫溢……”這是語文教育界對她一致的評價,她之所以從一個教育學專業畢業初教歷史的中學教師,成為一個有口皆碑、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學家,和她青少年時期所受的文學熏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學對她的深刻的影響,她用她的親身經歷再次印證了趙麗宏在《為你打開一扇門》中所寫:“文學確是一扇神奇的大門,只要你走進這扇大門,就不會空手而歸”。
查一查:
1、準確讀出下列加點字:
漣漪( )徜徉( ) 水滸( ) 水泊( )停泊( )浩淼( ) 歌詠( )重讀( ) 陰晴雨晦( )鐫刻( )
諄諄教導( ) 絢麗( )
讀一讀:
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①題目中“依依”的含義是什么?
“依依”一詞的意思有:(1)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2)形容留戀,不忍心分離。
②文中能說明作者對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
幾十年過去了,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
③概括于漪老師“縈繞胸懷,十分留戀”的幾件事,往事對于“我”的成長有什么深遠影響?(概括參考如下)
1、小時候觀畫和讀《評注圖像水滸傳》,如身臨其境、樂在其中。懂得了生動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記憶。
2、學生時代讀《千家詩》美不勝收。給我帶來了生活樂趣,使我熱愛自然、獲得美的享受。
3、老師講課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鏤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課外閱讀的興趣,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使自己的心和時代更加貼近了。
想一想:
探尋寫作思路:
① 作者是怎樣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的?
題目“往事依依”是貫穿全文的紐帶,開頭有感而發,引出對幾件往事的回憶,接著追憶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發感悟。
② 結合所選四件事,你認為課文選材好在何處?
首先從全文來看:文章所選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讀書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煩。能看出讀書在作者的成長過程中的不同的影響。其次從文章的第五自然段來說,雖然選擇的都是初中國文老師講課的情況,但是寫出了其中的不同,一情溢于胸,頭和身子左搖右晃。一個情滿雙眸,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里。這樣寫充分展現了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對于開啟心智、陶冶情操、培養興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動一動:
CCTV-3有一個系列訪談節目“藝術人生”,今天就請各個協作組根據你對課文最感興趣的一件往事,選擇一個角度來制作本期節目。請各組先推選代表充當于漪、朱軍,其他同學幫助代表們準備好發言提綱,要以課文為主要依據,參考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揣摩人物情感,設計人物語言。
請協作組代表展示本組準備的訪談節目
要求:請上臺的代表在整個模擬過程中聲音響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時間內給人以豐富的內容,內容一定要歸結到作者少年時代所讀的文學作品對她后來人生的深遠影響,即作者所說“使我一生受用不盡”;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可做適當記錄,最后請同學加以認真點評。
練一練:
1、熟讀成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詩》中詩句。
2、你所讀過的文學作品對你有何影響,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往事依依》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能學習并進行情況描寫。
2、能學習文中的優美字句,語段。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同目標2
三、教學方法
獨立合作研讀課文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自從我們學習了趙麗宏先生的《為你打開一扇門》之后,文學就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沒有文學啊!今天,我們和于老師一起走進《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師是怎樣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板書課題)
二、預習檢查
1、注音
徜徉()()
浩淼()鐫刻()
2、解釋
年華:依依:邱:淼:
曠:呈:
3、作者簡介
三、研讀課文,探討
1、大家都已預習了這篇文章,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的第1段朗讀一遍,要帶著感情讀。在聽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想一想: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讀課文第1段)
師引導:讀得怎么樣?(生答)還有哪個同學愿望再讀一遍?(又一生讀)這一次讀得怎么樣?
(讀得有感情,好像有點意味深長)突出這點。
2、哪個詞最能體現?
年華似流水,還有但字。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有些感情了,不錯。讓我們來齊讀這一段吧。(生齊讀課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華似流水和但等處作重音和語調的處理。)
師:(略有夸張地范讀這一句,表達出一種感慨萬端的情緒)年華似流水這幾個字為什么要如此朗讀呢?聽到老師的朗讀,你領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A、年華像流水一樣,非常快,從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難再回來。
B、時間過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還想讓時間再來一次。
C、舍不得年華流去,有一種希望,讓年華停下來,讓自己重新走一次。
D、這里表達的是一種感嘆,感嘆時間過得很快。跟下文的轉折正好聯系起來。
師評:同學們說得不錯。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它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也緊扣了題目。緊扣題目的是哪一個詞呢?(生齊聲回答:依依)
3、請大家看書下注釋,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依依是留戀的意思,在文中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以這里我們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總領全文的作用,它還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師邊講邊板書)
4、這一段中哪兩個詞最重要,為什么?
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5、下面的文章應該怎么寫呢?應該回憶往事了吧?下文回憶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件事嗎?這句話力求精練、準確。(生充分閱讀課文,準備回答)
E、主要寫于老師小時候讀《水滸傳》和對《千家詩》的熱愛,還有國文老師對于老師的影響。
F、還有小時候在家里看山水畫。還有初中讀書的時候新派老師教田漢的《南歸》詩。
G、看山水畫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為引出讀《水滸傳》的。這兩者實際上是一件事。
師評價:同學們發言很踴躍,概括得也比較準確。主要寫了四件事情:一是讀《水滸傳》,二是讀《千家詩》,三是聽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四是聽新派的老師講田漢的新詩《南歸》。(師邊講邊板書)
師:根據于老師描寫的情景,我們也跟著國文老師背誦一遍《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好嗎?(生齊背)
同學們真不簡單,沒有學過,大家竟然背下來了。看來是被于老師所描寫的情景感染了,也熱愛上了這首詞了。
6、想一想:于老師為什么要選擇這幾件事來回憶呢?可以討論一下。(生圍繞問題討論)
H、因為這幾件事給于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事都跟讀書有關系,因為于老師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絕大部分來自讀書。
I、因為倒數第2段寫了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讀書給于老師很多幫助。
師評價: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其實,這些都包含在往往依依里,特別是依依一詞,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也是緊扣這些事。開頭是總領,這一部分寫了四件事,當然就是分寫了。下面我們討論一下結尾,請同學們朗讀末尾兩節。(生齊讀末尾兩節)
師:我覺得,同學們還沒有讀到位,沒有把于老師那種深厚的感情讀到位。文章開頭寫了:年華似流水結尾又寫道:往往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齊聲跟讀起來)
師:好,我們來齊讀一遍,要讀出依依的分量,讀出深情,讀出前后呼應的感覺。(生齊讀課文末尾兩段)
師:于老師在優秀文學作品的熏陶中,成長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級教師。好,我們還是回到題目上來吧。文章的最后兩段有何作用?開頭總領,中間分寫了四件事,結尾應該干什么?(總結全文)
師:是的,總結全文。(師邊講邊板書)同學們在文章開頭抓了兩個詞語,結尾該抓哪些詞語呢?
青春激情。
師:還有什么詞語?
還有不斷奮進。
師:同學們有沒有不同意見?其實,兩個動詞喚和催也很有表現力。
它們表達了回憶往事的意義,對我們也有啟發意義。
師:我想,同學們講的這些正是于老師寫作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理解滲透到朗讀中,再來品讀這兩節。(生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師:同學們研究一下,這幾件事是怎么銜接在一起的?(學生快速閱讀,尋找答案)
有承上啟下的句子,我覺得是第3段。
師:請你讀一下。(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第3段)
師:讀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師的情感帶進去一樣。除了這一處,還有沒有呢?
師:還有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心上雕鏤(誤讀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閱讀的情趣。
師:找得正確。雕鏤的鏤應該讀作lǒu,者不讀lóu(師邊糾正邊板書:鏤lǒu)這一句中還有重要的字讀時應該強調出來,是哪一個字呢?生:也字。
師:你為什么要抓這個也字呢?
因為不僅把上面的內容讀書和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雕鏤在我心上,還把后面的事情也
師:噢,你是說也字起到了聯系上下文的作用。
38頁的也是在初中讀書時,來了一位代課的國文教師,是年輕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師:同學們找得很仔細。這里也有一個也字。于老師用了一個并不起眼的字,卻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自然地銜接起來,使文章結構特別緊湊,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還是通過朗讀來感悟一下這幾處過渡語句吧。(生齊讀幾處過渡句)
師:最后,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4段,跟隨于老師一起陶醉《千家詩》的意境中。(生齊讀課文第4段)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難忘的課就要結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師這樣的人,從小熱愛自然,熱愛讀書,熱愛文學,把握現在,創造明天,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五、課堂檢測
板書設計:
往事依依
于漪
一、總提(感嘆)
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讀《水滸傳》(古典小說)
文
二、分寫讀《千家詩》(古典詩歌)
學
聽教辛詞《南鄉子》(宋詞)
作
聽教新詩《南歸》(現代詩歌)
品
三、總結(呼應)
青春激情、不斷奮進
《往事依依》教案15
教學目標
1、理解文學對人的成長的意義,培養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
2、朗讀感受本文的優美的語言,體會文章蘊含的豐富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蘊含的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蘊含的豐富的情感。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導入課文
1、介紹作者:指名學生朗讀作者資料,教師投影作者的照片。
2、檢查字詞:根據《附錄》的字詞,完成練習出示答案互批。
3、學生討論:閱讀《往事依依》課文的和體會感受。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三、分組討論理清內容
文中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第1段,開頭簡述對往事的兩種不同的感受,引出對幾件往事的回憶。
第2段,回憶小時候觀察圖畫如身臨其境、樂在其中的動人情景。
第3、4兩段回憶學生時代讀書尤其是讀《千家詩》沉醉意境、美不勝收的情景。(第3段概述讀書給學生時代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樂趣,引出對讀《千家詩》的美好回憶。第4段詳細描繪讀《千家詩》益智怡情,給“我”的生活帶來濃郁情趣。)
第5段聽國文老師講課而怡情明理、激起課外閱讀興趣的情景。
第6段,回憶老師諄諄教導使“我”受益終身。篇末點題,再次強調回憶美好的往事對“我”的激勵作用。
四、理清脈絡聯想拓展
少年時代看圖畫、讀詩歌、聽講課、聆教誨,文學如此多奇妙的感受,“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仍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往事依依》主體是回憶往事,描寫了哪幾個片段場面?這些往事,又給于漪帶來了什么影響?
1、看圖畫:家里的山水畫和《評注圖象水滸傳》。
感受:身臨其境,津津有味。百看不厭,“徜徉于山水之間”。
2、讀詩歌:四季景色“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綠樹陰濃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童”“紅紫芳菲”“橙黃橘綠”“黃鸝鳴翠柳”“白鷺上青天”。
感受:眼花繚亂心曠神怡,五彩紛呈情趣濃郁
3、聽講課:
①國文教師:朗讀《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著慷慨悲歌。
感受:愛國情懷油然而生,登上北固樓望著滾滾長江,回顧千古興亡事感慨萬端。
②代課老師:教田漢《南歸》詩的時候,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感受: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
4、聆教誨:
恩師教導:“光念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課外要有計劃地認認真真讀點好書;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感受:一生受用不盡。
5、總結歸納:
看——山水畫《評注圖像水滸傳》品——《千家詩》
聽——兩位國文老師精彩講課 聽——老師讀書教導
6、課堂小結:采用對比引出回憶—回憶往事—收束全文的結構形式;將文詩句補充完整,整理到讀書筆記上。
第二課時
一、朗讀討論理解情感。
1、自由朗讀,畫出表現作者讀書產生的感受的句子。
2、談談自己的理解。
3、把難以理解的句子總結出來,以供集體討論。
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作者這些事的敘述中,你最喜歡哪一段的敘述?為什么?(重點)
提示學生從多角度如精美的語言、形象的描繪、大量引用詩句增強形象性等去思考討論)。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讀。
三、獨立思考自由討論
作者回憶的幾件往事,都與讀書(畫)有關,你從中獲得哪些啟發?你能從她的依依往事探尋到她成長的源頭嗎?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熱受自然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愛國、愛美、愛生活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愛課外閱讀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熱愛文學
四、字詞正音詞語解釋
徜徉(cháng)(yáng)浩淼(miǎo)雕鏤(lòu)
鐫(juān)諄諄(zhūn)雨晦(huì嬋娟(chán)
徜徉:安閑自在地步行。浩淼:形容水面遼闊。
雕鏤:雕刻。走投無路:形容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搜索枯腸:形容竭力思考。 依稀:模糊。萬端:極多而紛繁。
五、朗讀欣賞歸納主題
“你是廣袤的大地,是遼闊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嶺,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繪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壯闊雄奇的,還是精微細致的,不管是繽紛熱烈的,還是深沉肅穆的,你都能有聲有色地展現。你使多足不出戶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歷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訴人們,人生的色彩是何等豐富,人生的旅途又是何等漫長曲折。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開,讓無數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臺上演出激動人心的喜劇和悲劇。你可以呼喚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請他們深情地講述歷史,也可以請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敘述人人都可能經歷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樂,使人開懷大笑,也使人熱淚沾襟……
課文通過“我”對初中求學生涯中一些常縈繞胸懷因而十分留戀的往事的回憶,抒寫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六、布置作業
組長主持“文學伴我成長”手抄報。
【《往事依依》教案(15篇)】相關文章:
往事依依讀后感03-28
往事依依 教學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12-06
情感依依作文09-25
依依母校情_作文08-31
往事隨筆06-30
依依不舍的近義詞05-20
春色依依情綿綿作文03-06
依依故鄉情_650字01-25
依依不舍類似的詞語03-08
依依端午情400字作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