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1
一、 學習目的: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莊子想象奇特、意境開闊、富于浪漫色彩的寫作風格。
二、學習重點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莊子想象奇特、意境開闊、富于浪漫色彩的'寫作風格。
三、學習難點
學習本文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
四、學習方法
閱讀、體會、分析
五、 學習過程
【一】 積累
1、重點詞語
怒:奮發 范例講解:怒而飛(振翅奮飛)
斯:則,就 范例講解:風斯在下矣:(風就在下面了)
夭閼:阻塞 范例講解:莫之天閼(沒有阻礙)
槍:觸、碰 范例講解:槍榆枋而止(碰到樹木就停下來)
控:投,落下 范例講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罷了)
效:顯才能 范例講解:知效一官(才能勝任一官之職)
比:合 范例講解:行比一鄉(善行能聯合一鄉之人)
正:本所應有 范例講解:乘天地之正(順應天地萬物之性)
惡Wū:何 范例講解:惡乎待哉(憑借什么呢)
2、通假字
冥,通溟 范例講解:北冥有魚
培,通憑 范例講解:而后乃今培風
知,通智 范例講解:小知不及大知
辯,通辨 范例講解:此小大之辯也
而,通耐 范例講解:而征一國
有,通又;反,通返 范例講解;旬有五日而后反
辯,通變 范例講解:御六氣之辯
3、古今異義
海運:海波動蕩 范例講解: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范例講解:南冥者,天池也
野馬:游動的霧氣 范例講解:野馬也,塵埃也
果然:飽的樣子 范例講解:腹猶果然
眾人:一般人 范例講解: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羊角:旋風 范例講解: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如動詞 范例講解:而后乃今將圖南(南:向南飛)
2、使動用法 范例講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來)
5、固定句式
1、其……邪?其……邪?(選擇句) 范例講解: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奚以……為,(表反問,哪用……呢) 范例講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3、惡乎……哉(表疑問) 范例講解:惡乎待哉(憑借什么呢)
【二】翻譯課文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2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2、了解莊子想象奇特、意境開闊、富于浪漫色彩的寫作風格。
教學方法
在欣賞中理解,在朗讀這記憶,在感悟中體會。
學法指導
閱讀、體會、分析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提起莊子,大家應該能夠想起高一我們學過他的——《莊子秋水篇》,可能還會有同學知道他的《庖丁解牛》。《秋水篇》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的描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我們就知道了莊子散文的一大特點:想象奇特,意境開闊。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并且給予了“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評價。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莊子內篇》的第一篇,是莊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又能體現其散文的風格與成就。題為——《逍遙游》。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題解
1、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城(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國中期思想家、散文家。雖生活貧困,有時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但拒絕楚威王的重金禮聘。所持思想極為復雜,涉覽當時各家學說,獨與儒、墨針鋒相對,而以老子之言為指歸,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稱“老莊”。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釋為脫離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認識能力和是非的客觀標準的存在,在無是非、無得失、無榮辱的虛無縹緲的境界中逍遙漫游,從而倒向了虛無主義和宿命論,對后世產生消極影響。但他憤世嫉俗,鄙薄富貴利祿,拒絕同統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禮教、反封建統治的斗爭中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2、關于作品
《莊子》一書又名《南華經》。《漢書藝文志》曾標錄為五十二篇,今存郭象注本只三十三篇。其中內篇為莊子本人所作,外篇、雜篇可能出自其門人及后學之手。其文構思巧妙,想象奇幻,詞匯豐富,尤以巧用寓言見長,富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不僅在先秦諸子中獨具一格,而且對嵇康、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曹雪芹乃至魯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寓言這一文學形式及其定名,即從莊子開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寫得極為生動,如《逍遙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養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螳臂擋車》《東施效顰》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為人所稱引。
《逍遙游》為《莊子》的首篇,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藝術上說都是《莊子》中的代表作品。它主要說明莊子絕對自由的人生觀,指出大至高飛九萬里的鵬,小至蜩與學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滅了物我界限,無所待而游于無窮,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是絕對的自由,這就是逍遙游。全篇集中表現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
3、文章導讀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中期宋國蒙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學家)、文學家,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是道家經典之一,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而且對后世文學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對《莊子》散文的輝煌藝術成就,魯迅曾說:“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逍遙游》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以神話傳說熔鑄成篇,構思宏偉,氣勢磅礴,筆墨恣肆,洋洋灑灑,“寓真于誕,寓實于玄”(劉熙載《藝概》),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比喻的運用,繁復靈活,令人應接不暇,回味無窮。
《逍遙游》主要說明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指出大到高飛九萬里的鵬,小至蜩與學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滅了物我界限,無所待而游于無窮,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是絕對的自由,這就是“逍遙游”。它體現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觀。
三、板書設計
1、世間萬物有所待:
(1)鯤鵬 ——————形體的變化(描寫) ————有所待——————依賴巨風(六月息)
(2)野馬、塵埃 也有所待 善用比喻 物
(3)大舟、草芥 想象奇特
(4)蜩與學鳩 也有所待
2、世間萬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對比)
(2)小年不及大年 (對比)
——補充驗證前文 人(暗示人們要拋棄小知小志,圖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遠的境界)
小志不如大志
(3)湯之問棘
(4)斥鴳之語
3、真正的逍遙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無所待(人世間)
(1)知、行、德、征(耐)四種人
(2)宋榮子、列子——仍有未樹,猶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 無己、無功、無名—逍遙者
——追求絕對的自由(主旨)
四、寫作特點
1、借用寓言說理
莊子善于運用寓言來闡明道理。全文開始即運用寓言,天池海運是荒唐之言,作者形象地刻畫大鵬之飛,仍不能無所待;待海運,必須水擊三千里,九萬里風在下,才有力負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種種限制,有待即非逍遙。將反襯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結合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有助于說理之透徹。另外,像惠施與莊子的對話中的題材有比喻,有故事,化用得非常神妙,形象而生動,很有說服力。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論莊子散文的特點說:“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遙游》運用大量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使人不知不覺進入他所創造的意境,深受感染。
2、想象豐富,意境開闊
如文章開頭寫鯤的神奇變化,鵬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寫鵬的南徙,一“擊”,一“傳”,“三千里”,“九萬里”,“扶搖”直上,意境何等壯闊。豐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看來荒誕無稽,卻是作者真實感情的流露。
3、運用對比、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
如第一段,寫積水負舟是以水比風,以大舟比鵬鳥;寫鵬鳥南飛“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是夸張;描寫學鳩,賦予人的性情,是擬人。這些都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3
教學要點:
1、理解本課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分析課文中常見文言句式特點。
3、了解莊子的哲學觀點,理解文中豐富的想象。
教學難點:
莊子的哲學觀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解讀與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前面幾課我們學習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張,孔子的仁愛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學態度給我們以深刻的教育,在先秦時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個時期主要的思想潮流,春秋時期的老子、戰國的莊子時道家學派的兩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今天,讓我們來看看《莊子》的思想主張吧。
二、前移作業:
1、文學常識:
《逍遙游》出自《莊子》,《莊子》時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所著。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莊子的主要主張是絕對自由的人生觀,就是要達到五己、無功、無名的境界。與老子并稱"老莊"。
2、生字識記:
鯤鵬()北冥()摶扶搖()山坳()草芥()夭()蜩()榆枋()舂米()蟪蛄()椿樹()斥鵪()
蓬蒿()沮喪()泠泠()數數然()惡于待()
3、聽朗讀錄音,并糾正自己不正確的斷句。
三、分析第一段:
1、"鯤"之大中"大"時什么用法?
明確:形容詞作名詞,龐大的體形。
2、"怒而飛"中"怒"時什么用法?這個詞通常的用法是什么?
明確:"怒"是奮發的意思,通常的用法是氣憤之意。
3、"南冥者,天池也"是什么句式?由何標志?
明確:這是一個判斷句,采用"……者,……也"表示。與之相同的是"《齊諧》者,志怪者也。"
4、"志怪"中的`"怪"是什么用法?
明確:"怪"是形容詞作名詞,怪異之事。
5、"去以六月息者也"中"以"是什么用法?"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以"又是什么用法?
明確:前一個"以"是憑、乘的意思,表方式;后一個"以"是用的意思。
6、"天之蒼蒼,其正色邪"的"邪"是什么用法?"其"又是什么用法?它的其他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邪"通"耶",語氣助詞,相當于"呢";"其"是副詞,表示揣測,相當于"是……還是……",它的其他用法還有:
①代詞,代第一人稱(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
②代詞,代第三人稱(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③難道(其真無馬邪)
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⑤還是(吾其還也)
7、"且夫水之積也不厚"中"且"是什么用法?它還有哪些用法?
明確:"且"是再說的意思,它的其他用法有:
①尚且(吾死且不懼,彘酒安足辭)
②況且(且爾言過矣)
③而且(以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④暫且(縣官且順群臣言)
⑤一邊……一邊……(且戰且退)
8、"而后乃今培風"中的"而后"用法是否與現代漢語相同?"乃"是什么用法?
明確:"而后"與現代漢語相同,表承接;"乃"的意思是才,它的其它用法有:
①是,表判斷(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蘇君)
②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賞)
③竟然(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
⑤與"無"連用,"無乃"表示推測(無乃爾是過與)
⑥只,僅僅(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9、"時則不至"中"時"的意思是什么?它還有哪些用法?
明確:"時"的意思是有時,它的其它用法是:
①季節(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②隔一段時間,有時候(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③時候,時間(別君去兮何時還)
④時運,時機(時不利兮騅不逝)
⑤按時(學而時習之)
⑥當時,那時(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
⑦時常,經常(時與出游獵)
10、"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一句如何翻譯?
明確:"奚",哪里;"以",用;"之",到;"南",南行;"為",語氣助詞,呢。整句的意思是哪里用高飛九萬里往南飛呢。
11、本段莊子是如何描寫鯤鵬展翅的情形的?
明確:莊子采用了大膽的夸張、想象和比喻的手法進行描寫,內中還有引用、反襯與側面描寫,極言鯤鵬展翅的宏大氣勢,表明鯤鵬借自然之道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12、與"蜩與學鳩"相比,鯤鵬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明確:蜩與學鳩如井底之蛙,見識短淺,而鯤鵬卻有遠大的理想,并善于借助偉大的自然之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四、作業布置:
熟讀課文,準確翻譯第一段。
五、個案設計: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第一段,學生自我翻譯第一段,同桌相互指正。
二、分析解讀第二段:
1、"小知不及大知"中的"知"的用法是什么?它的其他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知"同智,智慧;它的其他用法還有:
①知道(朝菌不知晦朔)
②知識,見解(孰為汝多知乎)
③了解(知我者,鮑子也)
④知己(悲歌辭舊愛,銜淚覓新知)
⑤主持(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中"乃"的用法是什么?
明確:"乃"是竟然的意思,這種用法與"乃不知有魏晉"相同。
3、"未有知其修者"中"修"是何用法?它的其他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修"的意思是長;它的其他用法還有:
①整治,治理(修守戰之具)
②修建(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③研究、學習(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高(鄒忌修八尺有余)
4、"彼且奚適也"中"且"與"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中的"且"的用法是否相同?
明確:不同。前者是將要之意,后者是而且。
5、"不過數仞而下"中"不過"與現代漢語用法相同嗎?
明確:不同,這里是不超過的意思,而現代漢語是轉折連詞。
6、本段論述的中心是什么?
明確:中心是"小知不及大知",意在強調小與大的區別是自然存在的。
三、分析第三段:
1、"行比一鄉"中"比"的用法是什么?它還有別的用法嗎?
明確:"比"的意思是聯合,它的用法還有:
①等到(比至陳,車六七白乘)
②挨著(天涯若比鄰)
③處處(比比皆是也)
④勾結(朋比為奸)
⑤認為和……一樣(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⑥等同(與天地兮比壽)。
2、"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中"數"的用法是什么?它的其它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數"是拼命追求的意思;它的別的用法是:
①細密(數罟不入夸池)
②多次,屢次(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③幾(有魚焉,其廣數千里)
④數目(愿得補黑衣之數)
⑤計算(數不勝數)。
3、"雖然,猶有未樹也"中"樹"的用法是什么?我們學過的其它用法還有哪些?
明確:"樹"的用法是樹立,動詞;其它用法是:
①種植(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②培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③樹木(中有雜樹,芳草鮮美)。
4、"泠然善也"中"善"的意思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善"的意思是高遠,它的用法還有:
①好,表答應(王曰:"善。")
②擅長(京中善口技者)
③善良的(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4、這一段解釋了莊子的什么主張?
明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四、本文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討論)
五、作業布置:
課后練習一、二、三。
六、個案設計: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4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2、感知莊子的哲學思想和運用寓言進行形象化說理的風格。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莊子的思想,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
2、賞析本文形象化說理的特點。
教學難點:
1、了解莊子世間萬物若“有所待”則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思想。
教學方法:
導讀、啟發、討論、總結。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中國文化中,儒道釋哲學幾千年來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文化。戰國時期,道家有一位大家寫了這樣一篇奇文,在文中他說有一條大魚叫鯤,可以變化為鳥叫鵬,鯤鵬之大,不知幾千里,展翅飛翔,兩翼蔽日,扶搖而上可達九萬里。寫事物之小,想象奇特,汪洋恣肆,讓人感覺新鮮,充滿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這位大家就是莊子,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奇文《逍遙游》。
二、了解作者與莊子思想
1、莊子,名周,約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我寧可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
2、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三、賞讀課文
1、學生結合注釋自讀課文。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注意關鍵字句。
3、學生齊讀課文。
四、疏通文意,引導學生翻譯,學習課文第一段。
1、學習課文第一段。注意重點字詞:“怒”、“志”、“摶”、“息”、“負”、“覆”、“培”、“角”、“槍”、“控”、“適”、“念”、“修”、“絕”、“已”、“海運”、“野馬”、“扶搖”、“坳堂”、“夭闕”、“莽蒼”、“果然”“等)。
2、歸納小結:
明確:第一段寫了三個要點。第一個從文章開始至“南冥者,天池也”,寫鵬鳥遨游于九萬里,有待“海運”;第二個從“《齊諧》者”至“而后乃今將圖南”引齊諧的話,證明大鵬徙于南冥是憑借風力,再進而說明鵬和“野馬”、“塵埃”,同樣是“有所待”;第三個從“蜩與學鳩笑之曰”至第一段完說明蟬和斑鳩這兩個小動物也是“有所待”。以大小對立說明萬物皆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道理。
第二課時
一、繼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引導學生翻譯學習第二段。
2、思考課文怎樣從“有所待”和“小大之辯”推出三“無”的結論的。
明確: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作者運用對比列舉了大量例證。從時間上說,朝菌、蟪蛄是“小年”,冥靈、大椿是“大年”。與眾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與冥靈、大椿比,有時“小年”。鯤鵬是“大知”,蜩、學鳩、斥鴳等見識短淺,只能算是“小知”。
3、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還要討論“小大之辯”的問題?
明確:一方面強調了人在認識上的.區別,說明“以小及大”的困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莊子認識世間事物時并不能完全的“無己”。
二、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
1、引導學生學習第三段。
2、歸納總結:
明確:第三段由對萬物的泛論進入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游的境界,作者寫了三種不同層次的人:
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宋榮子、列子。第一種自視甚高,但只不過是斥鴳之類;宋榮子能“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遠勝于第一種人,但“猶有未樹”;列子雖已能“御風而行”,勝過宋榮子,但仍然“猶有所待”。因此這三種人都不能說已入“逍遙游”之境。
最后莊子說,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才能“無所待”而“逍遙游”。莊子認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其中最主要的是“無己”,只有無自我、無功利、無聲名,才能得到絕對的精神自由。
三、引導學生學習莊子散文的特點。
明確:《逍遙游》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篇目,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在這篇文章中莊子想象了一個“逍遙”的至高境界,這種境界其實不可能達到,但莊子卻通過種種具體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來使“逍遙”至境人格化。
1、在想象中夸張,造成浩大的氣勢和廣闊的意境。
2、在想象中對比。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大膽的想象中蘊含了自己的熱烈追求和理想。
四、集體讀課文,再體會。
五、作業:
1、背誦第一段。
2、寫一段“與莊子對話””的文字,談談你對莊子“無為”思想的看法。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5
教學設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介紹莊子及其影響,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愿望很重要。古文以誦讀最為重要,所以第一節課安排學生朗讀課文。莊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點,解讀具有多樣性,“詩無達詁”,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強求一致。
教學目標
1、了解《逍遙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豐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設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
3、整體感知文言文,并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對莊子“逍遙游”主旨的理解。
2、鑒賞本文想象豐富、意境開闊的藝術特色。
教學課時: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開頭激趣
莊子的思想是東方神秘國度中國最有價值的思想。——海德格爾(德國)
“讀莊子像是讀一本偉大的神秘主義的書。”——林語堂《信仰之旅》
一說到莊子,我們就會想起“莊生化蝶”的故事,“莊生曉夢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在初中階段,我們已經學過《莊子故事兩則》:《惠子相梁》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并且在高一學習過他的《秋水》,對他的情況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誰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莊子?
2、莊子簡介:約前369—前286著名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家貧,曾借粟于監河候(官名),但拒絕了楚周王的厚幣禮聘。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后來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豐富。《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曾說他的作品“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
3、解題:逍遙自在、逍遙馬、逍遙宮、逍遙冠,這些詞語應該都與《逍遙游》有關,莊子所謂逍遙游,用課文原話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莊子8226;天下》講到莊子的思想時,說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這兩句話非常典型地總結了莊子的思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就是《逍遙游》說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這也是莊子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即擺脫了一切束縛的絕對自由。
二、正音、熟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檢查字音、句讀、節奏和重音的掌握情況。
2、明確字音:
鯤(kūn)鵬摶(tuán)齊諧(xié)坳(ào)堂
遷徙(xǐ)北冥(mínɡ)夭閼(è)沮(jǔ)喪
知(zhì)效一官榆枋(fānɡ)斥鴳(yàn)晦朔(shuò)
決(xuè)起而飛蓬蒿(hāo)翱(áo)翔惡(wū)乎待哉
窮發(fà)之北泠(línɡ)然舂(chōnɡ)米蜩(tiáo)
數數(shuò)然飡(cān)蟪(huì)
3、教師范讀。
4、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對照注釋,理解內容
1、借助于課文注釋和字詞典,理解課文內容。
2、不理解的內容,同桌或前后位可小聲討論。
3、集中處理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提出,學生解答,教師注意引導。
第二課時
四、逐段賞析,掌握主旨
第一段賞析
1、莊子筆下的魚和鵬,具有什么樣的鮮明的特點?當大鵬起飛,又會傳達給讀者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莊子要引用《齊諧》的描述?
明確:體型巨大,氣勢宏偉,有神話色彩;讓讀者感受恢宏壯麗,進而望洋興嘆。引用《齊諧》,補充豐富了自己的描述,使讀者印象深刻,也顯得“言之有據”(其實都是胡扯,呵呵)。
2、大鵬鳥要升至九萬里高空,并且要飛到天的最南端?這個行為你能理解嗎?(假如你不能理解,那么恭喜你,蜩、學鳩、斥鴳三位同學,也是這么理解的.。)
明確:大鵬鳥為什么要這么做?肯定有它的道理。為什么要升到九萬里高空,因為需要愛的氣流厚實博大,才可以運動。而且在高空看到的景象一定令人向往。
3、為什么忽然寫道“野馬塵埃”“杯水芥舟”“千里聚糧”?這是什么樣的論證思維?
這叫類比思維,跳躍性強,忽斷忽續,神妙之極。
小結:第一段學習,你明白了大鵬鳥必須飛到九萬里高空,才能展翅翱翔,直達天際。你在這樣恢宏壯麗的景象里,會明白一個道理——要做大事業,必須有大的氣魄,厚實的基礎。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也是這個道理。
4、鯤鵬的形象在后世詩文中經常出現,試找出一些詩句。
明確: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宿云鵬翼落,殘月蚌中開。宋之問《早發始興江至虛氏村作》
安得瑤池飲殘酒,半醉騎下垂天鵬。皮日休《奉和魯望秋賦有期次韻》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漁家傲》
蘇軾: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鯤鵬水及三千里,組練長趨十萬夫。
毛澤東: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念奴嬌8226;鳥兒問答》)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七古8226;送縱宇一郎東行》
第二段賞析
1、這一段主旨句是那一句?
明確:小知不及大知。(不是“小年不及大年”,要注意。)
2、“小年不及大年”,與“小知不及大知”是什么關系?
明確:是論據和論點的關系,還是類比論證。小年不能理解大年,正如小知不能理解大知。
3、作者又一次舉出大鵬鳥的例子,有何作用?
證明:小智不理解大智。告訴我們:做大事業,至大境界,要有特立獨行的勇氣,不需得到庸人的理解。還告訴我們:人要提升境界,以免成為井底之蛙,貽笑大方。
第三段賞析:
1、第一層境界是什么人?有何特點?
明確:是自鳴得意、沾沾自喜的庸人,以外在功業來夸耀世人。其問題是還不知道自己很無知很庸俗。
2、第二層境界是什么人?有何特點?
明確:宋榮子。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準則方式,不再追求名利,但是他的問題是自以為很聰明,能分清內外榮辱(最高境界是不分!),這不是最高境界。
3、第三層境界是什么人?有何特點?
明確:列子能夠不追求福,而且能乘風來去,他的問題是行動不自由,當然內心也不夠高。
4、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何特點?
明確:最高境界三類人:至人、神人、圣人。(基本都已經不是人!)上天入地,自由自在,無欲無求,無憑無待。
5、你想不斷修煉,層層提高,最后進入最了不起的最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嗎?
明確:估計沒人想。再問:那么這樣層層推進的說理,能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明確:永不自滿,不斷突破,不斷提升。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道路很多種,可以向孔子那樣,最后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可以在專業上,最終是山登絕頂我為峰。不論如何,我們要記住人類的夢想就是逍遙。
五、積累文言知識
1、通假現象
(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
(5)而征一國者(而通“能”)(6)而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虛詞、實詞
怒而飛(怒:奮發)志怪者也(志:記載)
以六月息者也(去:離開;以:憑借)
則風斯在下矣(斯:則,就)莫之夭閼者(夭閼:阻塞)
之九萬里(之:到……去)之二蟲(之:這)
眾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適(奚:哪里)
是鳥也(是:這)摶扶搖(摶:環旋著往上飛)
置杯焉則膠(置:安放;膠:粘著地)而后乃今陪風(陪:憑)
而后乃今將圖南(圖:計劃,打算)適百里(適:往)
以久特聞(特:獨)窮發之北(發:毛,指草木)
惡乎待哉(惡:何;待:憑借)
3、詞類活用
(1)水擊三千里(水: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將圖南(南:名詞作動詞,南飛)
(3)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非)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2)《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
(3)莫之夭閼者。(賓語前置)(4)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6)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
(7)彼且惡乎待哉?(賓語前置)
5、古今異義詞
果然:古義:充實之狀,文中為食飽之狀;今義:表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雖然: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折連詞
6、固定句式
(1)奚以……為?(表示反問,譯為“哪里用得著……呢?”)
(2)其……?其……?(表示選擇,譯為“是……呢?還是……呢?”)
7、文化常識(關于紀日法)
晦: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農歷每月的十五;十六為既望。
朔:農歷每月的第一天。
六、小結
屈原在有路的地方,發現沒有路,自殺了;莊子在沒有路的地方找到了路,他坐在樹下冥思,守護一輪嫵媚的月亮。
莊子在諸子百家中是獨樹一幟的。孔子仁愛,孟子仁政,墨子兼愛,法家強國,兵家攻戰,都是不離現實生活的,可以稱為現實主義。但莊子講逍遙,講齊物,卻是遠離人間煙火,并且行文灑脫,意象新奇,如天馬行空,屬于百家中的浪漫主義。所謂“莊狂屈狷”,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他教會了我們用另一種眼光,用非功利的眼光觀照這個世界,直接影響著后人的思維和創作。
七、作業
課外閱讀莊子的作品,寫一篇讀書心得。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6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讀通全文,增加文言積累,訓練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其形象化說理的風格。領略莊子散文想象豐富、思路縱橫、氣勢非凡、汪洋恣肆的特點,欣賞其渾莽開闊的意境和獨具特色的氣韻美。
3、能一分為二地恰當評價莊子的思想,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為了強調“無所待”的觀點,從反面提出問題,緊緊扣住“有所待”論證,最后給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對于莊子我們并不陌生,高一時就拜讀過莊老先生的《秋水》,我想請教的是出于《秋水》的成語及其意義是否還有同學記得?(望洋興嘆:看到別人的偉大方知自己的渺小;后多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貽笑大方:被有很高的道德修養的人笑話了;現表示被內行人笑話。)
既然并不陌生,我們是否能夠遙想一下莊子的形象呢?
濮水垂釣:莊子在河南濮水悠閑地垂釣。楚威王聞訊后,認為莊子到了自己的國境內,真是機會難得,于是速派兩位官員趕赴濮水。來者向莊子傳達了楚威王的旨意,邀請莊子進宮,愿將楚國的治理大業拜托給莊子。
莊子手持釣竿聽畢楚王的意圖后,頭也不回,他眼望著水面沉思片刻,說:“ o “楚國“楚國有神龜,死去已有三千年。楚王將它的骨甲裝在竹箱里,蒙上罩中,珍藏在o “太廟“太廟的明堂之上供奉。請問:對這只神龜來講,它是愿意死去遺下骨甲以顯示珍貴呢,還是寧愿活著,哪怕是在泥塘里拖著尾巴爬行呢?”
兩位來使聽完莊子的一番發問,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選擇活著,寧愿在泥塘生存。”
莊子見他們回答肯定,回過頭悠然地告訴兩位官員:“有勞兩位大夫,請回稟楚王吧,我選擇活著!”
這篇寓言表現了莊子的人格高潔,不為徒有其表的名聲、權勢而放棄生命自由。人生最可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可貴的是自由。
莊子送葬: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莊子卻正在分開雙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歌。惠子說:“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傷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著瓦缶唱起歌來,不也太過分了吧!”莊子說:“不對哩。這個人她初死之時,我怎么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仔細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不只是不曾具有形體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氣。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元氣,元氣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那個人將安安穩穩地寢臥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嗚嗚地圍著她啼哭,自認為這是不能通曉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虛無主意)
在諸子散文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對中國歷史影響最深。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便是莊子。莊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他繼承老子順其自然的觀點,更進一步認為無可奈何的叫“命”,不可違離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憑它的擺布。他的思想相當復雜,攻擊儒、墨,主張回歸自然;憤世嫉俗,痛恨黑暗現實,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時又想取消斗爭。他的人生觀很消極,帶有濃厚的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色彩。由于莊子生活在戰國亂世,諸侯各國征伐不已,暴主佞臣,殺人如麻,他的志向不可能實現,他看透了這個社會的一切。于是他開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這是怎樣的“自由”呢?希望我們能夠在《逍遙游》中窺見其中的點滴。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先秦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成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思想:
莊子生活在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亂世。戰時,諸侯征戰不已,暴君佞臣殺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負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無法獲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來逃避紛亂的現實。希望在精神上天馬行空、無所羈絆,讓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為形體的生命,從而達到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絕對自由。
莊子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之間的差別,否定客觀真理。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起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凈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生長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時代,做過漆圓吏(大致相當于現在的一個小職員),對現實不滿,不與統治階級合作,相傳楚威王曾經用千金聘禮請他為相,被他拒絕。
莊子創作:
莊周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篇一般認定為莊子自撰,外篇、雜篇出于莊子門人及后學之手。
《逍遙游》是《莊子·內篇》的首篇,是莊子的代表作,比較集中地表現了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逍遙游》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全篇集中表現莊子哲學思。第三部分歸納主題,指出“逍遙游”的最高境界。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
課文選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諸子中能自成一家,別樹一幟,具有獨特內格的就是莊子。魯迅稱其文章“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三、朗讀課文,粗通文意。
1、聽錄音,注意字音與節奏。
2、指名朗讀,集體正音正句。
3、思考:文中出現了幾個“笑”字?
明確:蜩與學鳩笑之,斥鴳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
4、笑什么?弄清三個“之”,我們就能知道笑的對象了。下面,就請大家解讀三個“之”。
明確:前兩個“之”所指對象,都是鯤鵬。第三個“之”所指對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全文的內容實際上就是由三“笑”構成的,現在我們一起來解讀這三大板塊。
四、先看第一板塊。請大家朗讀第一節。
1、蜩與學鳩為什么要笑鯤鵬?
明確:因為大鵬“圖南”,必須有“風斯在下矣”、“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的條件。
2、蜩與學鳩笑鯤鵬,作者贊成還是反對呢?
明確:反對,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一樣。鵬鳥、蜩蟬、學鳩體形不一樣,因而憑借的風力不一樣。所適越遠,所要憑借的條件就越是充足,如將要“圖南”的大鵬必須有“風斯在下矣”、“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的條件;而“決起而飛,槍榆枋”的蜩與學鳩所憑借的風(或其他條件)比起大鵬就小多了。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有所待的。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7
學習目標
1、了解莊子其人及《逍遙游》的寫作思路、基本思想。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了解莊子的哲學觀點,理解文中豐富的想象。
4、學習本文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說理的寫作技巧。
5、理解莊子“逍遙之游”的境界。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我國戰國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國人。大體與孟軻同時而稍后。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一生大都從事于講學、著述,但從游者不多。在諸子百家中,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成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莊”之稱。《莊子》,也稱《南華經》或《南華真經》,計52篇,今存33篇,其中內篇7,外篇15,雜篇11。一般認定內篇為莊子自撰,其余則出自莊子門人及后學之手。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義色彩。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閡,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也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后世。
2、資料鏈接
名句積累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莊子胠篋》)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逍遙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莊子養生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重點梳理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辯也
(4)旬有五日而后反
(5)而徵一國
(6)御六氣之辯
2、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古義:今義:
(2)眾人匹之古義:今義:
(3)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今義:
(4)窮發之北古義:今義:
(5)小年不及大年古義:今義:
3、一詞多義
(1辯此小大之辯也
而御六氣之辯
(2)知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
(3)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圣人無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詞類活用
(1)而后乃今將圖南/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德合一君/彼于致福者/而征一國者
二、文言虛詞
1、之
(1)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2)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3)而莫之夭閼者
(4)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之二蟲又何知
(6)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而
(1)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
(2)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4)而控于地而已矣
3、然
(1)奚以知其然也
(2)雖然,猶有未樹也
(3)未數數然也
4、且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2)彼且惡乎待哉
(3)且適南冥也
5、于
(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6、其
(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其名為鵬
(3)其負大舟也無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
(2)《齊諧》者,志怪者也
(3)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省略句
(1)翱翔( )蓬蒿之間
(2)且舉世譽之而( )不加勸
(3)眾人匹( )之
(4)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3、疑問句
(1)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2)奚以知其然也
(3)彼且奚適也
4、倒裝句
(1)而莫之天閼者
(2)彼且奚適也
(3)奚以知其然也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翱翔蓬蒿之間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逍遙游》《逍遙游》作為《莊子? 內篇》的第一篇,具有開宗明義的價值,更關鍵的是,莊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絕對自由的理想就集中體現在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現實的理論依據和深層動力 。本單元要求學生加強自學,掌握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和句式,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欣賞作品的情節、形象和語言。欣賞中要展開想象,進入作品創造的藝術天地。 據此本文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及其形象化說理的風格。
智能目標:
1、練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養展開想象、進行文學鑒賞的能力,能欣賞作品聽情節、形象和語言。
德育目標:
1、能一分為二地恰當評論莊子的思想,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領略莊子散文想象豐富、思路縱橫、氣勢非凡、汪洋恣肆的特點,欣賞其渾莽開闊的意境和獨具特色的氣韻美。
[教學重點]
1、掌握和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和句式。
2、了解、賞析本篇形象化的`說理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無所待”的思想
二、教法運用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提示誦讀要領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主要采取發現法、聯想法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課前安排學生利用工具書及課文注解進行預習,力求初步熟悉課文,掃除生字障礙,對照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并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二)導語:由一則小故事引出追求逍遙游的莊子,并由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介紹作者,教師再并結合一些文學常識補充完善。
(三)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再指導朗讀,體味其中的感情變化以及作者獨特的文筆。
(四)全班朗讀,指出朗讀中的不足或錯誤。因為本單元要求加強自學,故本課時以總結歸納的方式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并聯系學過的相關知識使之掌握和鞏固。內容涉及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五)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并提示下節課的內容。
(六)布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重點突出,直觀系統。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9
學習目標:
1、了解本課的文學常識
2、學習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體會《莊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莊子的人生哲學,并能對之作簡單辨析。
學習重難點:
1、文章的思路。
2、莊子的人生哲學及莊子寓言的特色。
3、積累文言詞句。
一、知識鏈接
1、解題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諸子中能自成一家,別樹一幟,具有獨特內格的就是莊子。魯迅稱其文章“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后世,今天我們學習他的《逍遙游》,看看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示。
2、莊子和《莊子》簡介
莊子,名周,約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我寧可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
《莊子》一書現存33篇。有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內篇7篇大體上是莊子自撰,外篇、雜篇可能是莊周門人和后學所作。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史記》載:“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顰、望洋興嘆、鯤鵬展翅、不龜手之藥等,都是巧妙雋永、妙趣橫生的寓言。
3、背景介紹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游”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里,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于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二、預習課文,完成以下問題。
1、完成預習案
(1)《在《逍遙游》一文中,“逍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作者根據神話傳說,寫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變化遨游,給人展示出一個十分開闊的.意境。作者認為,要達到“逍遙游”的境界,就得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②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③旬有五而后反()
④此小大之辯也()⑤而御六氣之辯()
(3)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字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2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絕云氣,負青天() ○4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5腹猶果然() ○6泠然善也()
○7置杯焉則膠() ○8而后乃今培風()
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10《齊諧》者,志怪者也()
(4)選出下列“以”字的解釋和用法相同的兩項()
A、去以六月息者也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以五百歲為春 D、而彭祖以久特聞E、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5)選出下列“之”字的解釋和用法相同的兩項()
A、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B、其翼若垂天之云C、此亦飛之至也
D、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E、之二蟲又何知
(6)選出下列句中劃線字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
A、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B、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C、而后乃今將圖南 D、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
(7)指出句式類型,并譯成現代漢語。
○1南冥者,天池也。
○2《齊諧》者,志怪者也。
○3莫之夭閼者。
○4之二蟲又何知!
○5奚以知其然也?
○6彼且奚適也?
○7彼且惡乎待哉?
2、題目《逍遙游》的含義是什么?
3、課文用了哪些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也是非逍遙的?
4、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5、那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到底是什么?這是怎樣的境界?哪種人能達到種境界?
三、課堂自主探究:
1、文章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游有何聯系?
2、莊子對“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四種人和宋榮子、列子持何種態度?他認為逍遙的理想境界又是什么呢?
3、課文有什么鮮明的寫作特色?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 10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為”句式的特點,歸納“志、圖、名、置、窮”五個詞語的義項。
3、理清思路,背誦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重點:
歸納五個多義詞“志、圖、名、置、窮”義項,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難點:莊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準備: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莊子思想,熟讀課文,理清思路,并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諸子中能自成一家,別樹一幟,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大量采用并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義色彩。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閡,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也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后世,今天我們學習他的《逍遙游》,看看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示。
二、莊子及莊子思想簡介
結合注釋①教師補充
投影:莊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屬于道家學派。他繼承老子順其自然的觀點,更進一步認為無可奈何的叫“命”,不可違離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憑它的擺布。他的思想相當復雜,攻擊儒、墨,主張回歸自然;憤事嫉俗,痛恨黑暗現實,楚威王重金聘他為相而遭拒絕;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時又想取消斗爭。他的人生觀很消極,帶有濃厚的悲觀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三、熟讀課文
1、聽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投影生字難詞,通過做練習的形式,來強化掌握。
投影:根據漢語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并給畫線字注音。
(1)其yì()若垂天之云(2)海運則將xǐ()于南冥
(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闕()()者(6)tiáo()與學鳩笑之曰
(7)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
(8)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9)適百里者,宿chōng()糧(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12)而()征一國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14)彼且惡()乎待哉?
學生看課本,查閱工具書,思考,回答。
明確:⑴翼⑵徙⑶tuán ⑷āo ⑸yāo è ⑹蜩⑺xuè qiāng ⑻cān ⑼舂⑽zhì ⑾yàn ⑿nài ⒀shuó ⒁wū
3、叫3名同學朗讀課文,檢查掌握字詞的情況,如有問題,師生及時糾正。
4、教師做朗讀提示。
第一段:“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要把選擇問句的語氣讀出來。“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句中“且夫”是發語詞,讀“夫”時可稍拉長一些,“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也”后停頓一下,千萬注意,“也”作為語氣詞應放在上半句尾,即“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下文如有類似情況,朗讀方法相同。
第二段,應重讀“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辯也”中“小”“大”“辯”。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為發語詞,朗讀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應讀得干脆而響亮。
5、各自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課文。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標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組其他成員提問,幫助自己解決。教師巡視中可參與小組的活動。
6、學生齊讀課文。
四、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1、背書。
2、思考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所謂想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組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從文學的角度說,則是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模樣,創造出它的形象來。——在這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創造!
《逍遙游》充滿著想象,極富創造性。請同學們思考一番,第一,作者通過想象,怎樣描寫了鯤鵬之大?第二,為了闡明“世間萬物都需要依托外力才能有活性”的哲理,作者運用了哪些比喻?第三,如何把莊子的豐富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文學才華移植到自己身上?
二、思考討論
1、提問:題目《逍遙游》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那我們看看作者用眾多的比喻所描寫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游自得呢?)
2、提問: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寫鯤鵬之大?(要求學生能合書回答。)
明確:“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3、提問:形體碩大無比的鯤鵬如何飛上九萬里高空的?《齊諧》書里如何說?(學生看書思考,合書回答。)
明確:“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提問:這說明鯤鵬上九萬里,非逍遙,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確: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5、提問:課文用了哪些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也是非逍遙的?
明確:“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6、提問:蜩與學鳩怎樣嘲笑大鵬南飛,作者是怎樣解釋的?
明確:“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作者反駁:“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7、提問: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說明什么?(學生討論)
明確:照樣說明它們也非逍遙,都是不自由的。
教師對第1段稍加點撥,帶領學生背第1段。
學生齊背第1段。
8、提問: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作者以上寫的都是物,它們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遙的。
第3段。
9、提問:這一段作者提到的兩個人說明什么?
明確:同樣說明兩人也還未逍遙。
10、提問:那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到底適什么?這是怎樣的境界?哪種人能達到這種境界?
明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也只有課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
11、要求學生讀后回答: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哲理,這個哲理是什么?莊子散文有時像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時像萬搬源泉,隨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遙游》中所表達的思想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是不滿現實的自我超腿的空虛。他企圖以此達到逃避現實、保存自己的目的。實際上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我們青年人應該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勇于面對生活,敢于挑戰生活,要去拼搏,去創造更好的明天。
三、總結
1、通過對本節課內容回顧,歸納寫作方法,先破后立,從而明確莊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點。(由學生概括、歸納,最后再由教師明確。)
2、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四、布置作業
1、熟背課文。
2、做練習三。
3、寫一篇短文,說說你對莊子《逍遙游》中“無所待”思想的認識。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總結文言知識,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莊子散文風格,并對本課小結。
教學步驟:
一、檢查學生熟背課文情況
1、單獨背、齊背
2、小組比賽
二、分類歸納總結文言知識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寫出本字。
(1)三飡而反(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辯
(4)而征一國者(5)旬有五日(6)御六氣之辯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譯成現代漢語,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為
答案:1、(1)“飡”同“餐” “反”通“返”(2)“知”通“智”(3)辯”通“辨”(4)“而”通“耐”(5)“有”通“又”(7)“辯”通“變”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哪用得著高飛九萬里再往南去呢?
3、一詞多義,結合完成練習三。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志
例句出處釋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志向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訓儉示康》立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逍遙游》記述、記載
博聞強志《屈原列傳》記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標記、做標記
(2)名
例句出處釋義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逍遙游》名稱、名字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命名、起名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逍遙游》聲名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說出、指出
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赤壁之戰》名義
(3)圖
例句出處釋義
而后乃今將圖南《逍遙游》圖謀
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地圖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赤壁之戰》謀劃、籌劃
乃強起扶杖,執圖諧寺后《促織》圖畫
無使滋蔓,蔓難圖也《鄭伯克段于鄢》謀取、設法對付
(4)置
例句出處釋義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逍遙游》放上、安放
鄭人有且置履者《鄭人買履》購置、添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鴻門宴》放棄、放下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肅公翱事》擺、設
(5)窮
例句出處釋義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逍遙游》盡、止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訓儉示康》生活困難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走到頭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不得志,與“達”相對
三、比較
教師將《秋水》與課文比較,進一步體會莊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等特點。
四、小結
同學們,莊子散文有時像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時像萬斛源泉,隨地涌出,汪洋恣肆,機趣橫生,確實有它獨特的地方,但是,莊子本人所表現出來的放蕩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是不可取的,《逍遙游》中的思想,是沒落階級不滿現實的一種自我超脫的空想,實際上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他企圖以此達到逃避現實、保存自己的目的。我們當代中國的青年,應該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勇于面對現實,勇于挑戰生活,要去拼、去搏,去創造更好的明天。
五、布置作業
寫一篇短文,說說你對莊子《逍遙游》中“無所待”思想的認識。
【逍遙游公開課獲獎教案】相關文章:
逍遙游教案02-25
逍遙游教案02-20
語文《逍遙游》教案01-15
逍遙游·教案優秀02-20
《逍遙游》優秀教案12-29
《逍遙游》語文教案03-21
逍遙游語文教案05-29
逍遙游語文優秀教案02-13
逍遙游優秀教案優秀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