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活動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目標
1.了解泥鰍外形特點及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對自然生物感興趣。
2.愿意用各種材料進行操作,感受光滑與摩擦。
3.敢捉、玩泥鰍,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1.在班級的自然角中飼養泥鰍,開展事先的觀察活動。
2.關于泥鰍黏液知識介紹的視頻。
3.泥鰍若干,養在幾個大盆中。
4.捉玩泥鰍的工具與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動過程
一、徒手玩泥鰍,感知泥鰍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鰍:
教師引出活動主題:讓我們一起去和泥鰍玩玩,看看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
(1)幼兒自由捉玩泥鰍,教師巡回參與及指導。
重點:教師引導部分膽小、怕臟的幼兒逐漸敢于觸碰和捉玩泥鰍,并鼓勵幼兒間用語言交流、描述玩泥鰍的感受。
(2)玩泥鰍后,師生共同分享趣事。重點突出:幼兒自我感受泥鰍的特性,學習相應的詞句,如滑溜溜、很黏、調皮地逃來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鰍:
(1)教師提出探索重點:試試怎樣才能用手捉住泥鰍,不讓它滑落。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捉泥鰍的方法,并及時請成功者介紹并及時請成功者介紹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鰍的方法,如捏緊、貼臉盆壁移動、兩手捉等。
(3)教師再次提出捉玩泥鰍時的觀察重點:泥鰍這么調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讓我們難以捉住它?大家來找一找。
集中反饋觀察信息,請有相關知識的幼兒進行介紹,并結合看知識光碟進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態及作用。
(本節重點:讓幼兒在看、玩、捉的過程中了解泥鰍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鰍的體型細長、身上的黏液濕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描述,為下一環節嘗試用各種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鰍打下鋪墊。)
二、使用材料捉泥鰍,感知光滑與摩擦
1.幼兒敘述經驗:生活中,大人們是怎樣捉住泥鰍的。
2.出示各種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師介紹,幼兒指認。
3.幼兒分散自由試用材料,教師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說說用了哪種材料或工具,怎樣使用這些 工具捉住泥鰍的,為什么能捉住。(讓成功者演示)
5.比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現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較容易捉住泥鰍。)
6.借鑒別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本節重點:讓幼兒在使用各種材料與工具時,感覺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樣光滑,似乎變得粗糙,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過運用材料捉泥鰍.感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給人帶來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鰍比賽
1.教師出示勞動手套,幼兒說說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兒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鰍,教師巡回,鼓勵幼兒捉得又快又多。
3.請幾名幼兒進行戴手套捉泥鰍比賽,最后比比誰多誰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樣的手套,為什么捉的數量又不一樣呢?(鼓勵幼兒在捉泥鰍時要膽大心細,眼捷手快。)
(本節重點: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鰍,但捉住的數量卻不一樣,由此引導幼兒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影響捉泥鰍的效果,比如膽量、運氣、靈敏度等。知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除了運用合適的工具與材料,還要依靠自己的膽量、睿智等。)
四、活動結束
讓幼兒說說泥鰍是屬于哪一類動物.這類動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幼兒經驗反饋,教師不作評述。)
(本節重點:讓幼兒憑借對泥鰍的認識,自由說說泥鰍的類別。教師重在了解幼兒對動物歸類的原有經驗,為下次繼續認識泥鰍,并與其他相類似動物進行比較、歸類打下鋪墊。)
科學小百科:
泥鰍的身體表面沒有魚鱗,但卻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鰍、鱔魚、鰻魚這些表面有黏液的魚類,一般都是沒有魚鱗的,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知道和推測,這種黏液肯定是取代魚鱗成為了它們的保護層。泥鰍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別滑。黏液可以讓它們在泥土和水中減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這種黏液也起到隔離細菌的作用。所以泥鰍身上的黏液就像軟的防身服一樣。(浙江省湖州市實驗幼兒園卞娟娟)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感知淀粉遇到碘變藍的現象。
2、能運用這個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難點:嘗試運用淀粉遇到碘變藍的原理
活動準備:
碘酒、村長頭飾、饅頭、胡蘿卜、土豆、白菜、餅干、青瓜、梨頭、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盤子
活動過程:
1、認識碘酒
師(慢羊羊)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慢羊羊村長,最近我發明了一瓶神奇的藥水——它叫碘酒
提問:我們來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顏色的?(棕褐色)
師: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殺死許許多多的細菌,在打針的時候經常用到我,細菌看見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發現,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還有一個奇妙的現象,我們看看這里有一個饅頭,現在加入了碘酒,現在我們看看饅頭怎樣了?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沒有這樣的現象
2、幼兒操作
1)試一試
將碘酒滴到食物上,觀察現象
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哪些食物變藍了
2)記錄
哪些食物發生了變藍的現象,在對應的欄里打勾,教師驗證有異議的食物
3)揭示現象
你知道為什么有些食物會變藍嗎?因為他們中都有一樣東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3、問題解決——運用
1)情景表演
師:灰太狼,為了掙些錢給紅太郎和小灰灰買好吃的,動起了歪腦筋,開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來買呦,便宜濃稠的奶粉,原來,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許多淀粉,這樣買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許多羊村的村民上當買回了家,上了當,結果寶寶營養不良
衛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來進行檢查。警長遇到了難題:請我們聰明的小朋友來幫幫他想想好辦法,用什么辦法可以檢測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檢測?
看顏色、嘗一嘗、用碘酒
3)動一動
請你們用碘酒的方法試一試,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結束游戲
師: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帶走了,神奇藥水把它送進了監獄,羊村又恢復了平靜。請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還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調查。
活動反思:
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碘酒的秘密,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鞋子是幼兒身邊最熟悉的生活用品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鞋子,不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還給幼兒帶來了許多樂趣和探究的思索及創意的空間。我們選擇鞋子作科學活動設計的課題,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鞋子的基本特點,初步了解鞋子從單一的保護功能到集保護、保健和美觀等多元化功能的發展過程。知道不同的鞋子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用途。感知什么樣的鞋子最好看,最舒適,最方便。引發孩子對將來穿什么樣的鞋子最好的想象、好奇心和創新沖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探究鞋子的基本特點及作用。
2.通過觀察、比較、操作,體驗新產品“魔術貼”鞋子的優點。
3.講述、繪制自己喜歡的鞋子,感受創意所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鞋子若干(皮鞋、布鞋、球鞋、綁帶鞋);“魔術貼”鞋子若干。
2.“小鞋店”的環境布置(鞋柜、鞋架)。
3.繪畫工具(畫紙、蠟筆、剪刀、漿糊等)。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認識鞋子
1.教師講述故事“會唱歌的鞋子”引出課題。
2.討論問題。
(1)你們穿的鞋子是什么樣的?
(2)鞋子為什么會唱歌?聲音從哪里發出來?
(3)你喜歡唱歌的鞋子嗎?為什么?
3.幼兒自由講述自己喜歡的鞋子,教師引導個別幼兒,并給不同層次水平的幼兒發言的機會。
4.教師小結鞋子的主要特點及作用。
活動(二)“鞋子的一家”
1.出示各種各樣的鞋子讓幼兒辨認,并說出鞋子的特點及用途。
2.讓幼兒講述不同的鞋子的不同特點及不同作用(布鞋、皮鞋、球鞋)。
3.討論問題:
(1)布鞋、皮鞋、球鞋的異同?
(2)球鞋在什么時候穿最合適?
(3)下雨天怎么辦?穿上布鞋會怎么樣?
4.“小鞋店”游戲,幼兒扮演角色,進行鞋子歸類的游戲活動,鞏固對鞋子的認識。
活動(三)“我最喜歡的鞋子”
1.讓幼兒自己選擇最喜歡的鞋子,體驗和享受穿不同鞋子的不同感受。
2.投放魔術貼鞋,讓幼兒感受鞋子的優點:方便、美觀、舒適。
3.討論問題“將來我們穿什么樣的鞋子”。
4.讓幼兒講述,繪畫。啟發幼兒的創意,設計一雙更好看、更有新意、更適用、更方便的鞋子。
活動反思
小班科學活動設計以“鞋子”這一幼兒生活中常用的事物作為活動的選題,把幼兒科學活動和教育與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緊密結合起來進行,容易引發孩子的興趣和探究精神,以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寓科學教育與生活、活動之中,值得提倡。
該科學活動設計目標明確、具體,把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和實踐操作按認知―分析―探究―創意,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的順序有機地加以組織,符合兒童認識事物、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于實踐的基本規律。特別是該活動把創意培養作為核心目標,緊扣科學啟蒙活動,培養創造性品質和精神的宗旨。
此活動的內容豐富,活動形式生動活潑,有利于激發孩子們活動興趣,啟發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創造意識,訓練孩子實際操作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探索求知的興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觀察螞蟻的形態。
活動準備
課件、自制海綿豆子(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驢運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進熱鍋里。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征。
教師提問:
(1)你在哪兒見過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么樣?
(3)小螞蟻是怎樣搬運糧食的?為什么?
通過觀看課件聽故事,讓幼兒大膽發言,回憶聽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么?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四、游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游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鉆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結束部分:
學螞蟻搬豆走出活動室。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方法
嘗試教學法。
活動準備
1. 大型玩具彈跳墊。
2. 彈簧及帶彈簧的玩具、用具(拉力器、彈簧秤),其他有彈性的物體(各種橡皮筋、各種皮球、海綿塊、手表帶、襪子、帶彈性的衣服等等)。
3. 字卡(彈性)。
活動過程
一、 組織幼兒在室外玩大型玩具彈跳墊之后,進入室內坐好
師:(提問)1。小朋友在玩彈跳墊時身體有什么感覺?
3. 你們知道身體為什么會向上跳嗎?(自由發言)
二、 幼兒自由探索材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1. 請幼兒準備好有事彈性的物體,重視幼兒的發現。
師:你們面前擺放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試著去拉一拉、壓一壓、捏一捏,看看有什么變化。(提問后幼兒自由發言)
2. 鼓勵幼兒再嘗試一次,鞏固對彈性特征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剛才沒有玩到的東西,看有沒有新的發現。(教師指導幼兒自由發言)
小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壓或拉它時,它會變形,手一松,它又能變回來,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3. 請幼兒用身體語言來表示彈性的特點。(如彈跳、彈簧步等)
三、 比較嘗試,鞏固彈性概念
1. 出示一些有彈性和沒有彈性的物體讓幼兒
嘗試、比較。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與剛才不一樣的物體,請你們再去試一試,把新的發現告訴我。(自由發言)
小結:有的物體能變形但不能還原,有的物體不能變形,所以它們沒有彈性。
2、請幼兒把有彈性與沒有彈性的物體分家,分別放在兩個不同顏色的筐子里。
四、 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彈性的認識和理解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有彈性的物體?(自由發言)
五、 小結內容,游戲結束
1. 小結:短短的時間里我們又學會了許多知識,知道了用力拉壓物體會改變開頭手一松物體又恢復原狀的現象叫彈性,還明白了彈性的東西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2. 游戲“走迷宮”,幼兒出教室。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探索有彈性的物體,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 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排列上的變化規律,并能用發現的'規律幫小動物裝飾窗簾。
2.能用比較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幼兒人手一份)PPT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可高興了。它們的新房子造好了,馬上就要搬新家了。讓我們跟小猴一起去參觀它們的新家吧!
二、參觀動物公寓,發現規律
(一)播放圖(一):觀察、了解樓房的層與間
提問:1.這幢樓房有幾層?每層有幾間?一共有幾間?(一起點數)
2.小猴來到了第幾層的第幾間?
3.小猴想去第三層的第三間,誰來幫它找找?
(二)播放圖(二):在幫忙選房的過程中,初步感知小動物選房的規律
提問:1.看,還有誰也來選房間了?
2.還有一個房間沒人選,你覺得誰來選?為什么?(每個小動物住三間房)
3.仔細看有沒有什么秘密?每一層住的動物不一樣,樓上樓下住的動物一樣嗎?
(三)播放圖(三):繼續幫助小動物選房間,進一步感知小動物選房的規律.
提問:1.看旁邊的樓房里住著誰?
2.你覺得這兩個房間誰來選?為什么?
小結:這些小動物可真有趣,它們選房間還有個規律呢,每一層上要不一樣,樓上樓下也要不一樣。
三、運用規律幫助小動物裝窗簾
(一)出示操作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指導語:看,房子選好了,小動物為它們的房子裝上了什么呀?(窗簾)
今天小動物請小朋友來幫它們的新房子裝上窗簾,它們要求:每一層上的窗簾不一樣,樓上樓下的也不一樣。先裝第一幢,再裝第二幢。
4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展示交流
(一)幼兒相互交流。
(二)個別幼兒講述裝窗簾的方法。
(三)選個別作品,共同糾正,進一步掌握規律。
五、活動延伸:給小動物裝地板。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翻版一次外出學習聽到的一節課,活動的選材源于大班建構式課程,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中的一次科學活動《送小動物回家》。經過執教者大幅度的修改,目標重新定位,環節重新設計,變成了一節全新的趣味性和科學性兼具的活動。
教學具的反思:
本次活動的教具學具都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采用了PPT動畫的形式能牢牢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在幼兒回答之后能以動畫的形式給予驗證,另外,幼兒的操作材料也非常實用,幼兒第一次粘的不對,可以剝下來再次嘗試,循環使用。
目標的反思:
活動目標是一次活動的靈魂,活動目標制定是否恰當、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活動的成敗。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十分清楚,層次分明,三維目標體現很明顯,既有知識與技能(用發現的規律幫助小動物裝飾窗簾),過程與方法(觀察發現排列上的變化規律;用較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條(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在這三條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比較突出,因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活動的環節也緊緊得圍繞目標展開,每個環節的設計都能為達到目標服務。
活動過程的反思
我在組織這次活動是感覺不太順利的地方是:引導幼兒初步發現動物選房的規律這一環節,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在引導幼兒發現這個規律的時候我問:仔細看有沒有什么秘密?幼兒的回答沒有到我想要的點上(即每一層住的動物不一樣,樓上樓下住的動物也不一樣)。這時候我的引導語特別羅嗦,其實語言可以更簡潔,更具有啟發性一些。可見,我對幼兒的拋過來的“球”不太能接得住,教學的機智還有所欠缺。教師不僅要對孩子可能出現的答案要有一定的預期,還要想好假如有孩子有這樣的回答,自己該如何接得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不是簡單重復孩子的話,而應給予孩子更多,有總結或經驗的提升。
幼兒在有了第一次選房經驗和規律的基礎上,幼兒第二次選房相對比較容易,所以重點是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追問:為什么你認為第二層的第二間應該住小兔子?這個問題特別重要。
操作要求的反思:
在幼兒操作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操作的要求,本次活動在交代裝飾要求的時候應根據操作材料的特點(第二間的難度比第一間要難)提出操作要求,請幼兒先裝第一間,再裝第二間,這樣符合幼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特點。
講評的反思:
這次活動的講評環節十分重要,老師要幫助幼兒理清思維的過程,用清晰的語言表達之。我在組織講評時,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糾纏于糾正“錯誤”,幼兒講述的機會很少。講評的重點應定位在與幼兒一起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引導幼兒想辦法減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2、萌發幼兒想辦法控制噪音的興趣,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具備樂音與噪音的生活經驗
2、椅子、桌子、杯子、碗、鐵桶、雙面膠、透明膠、海綿、布條、棉花、小地毯、廢報紙及各種軟硬材料;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幼兒傾聽噪音,導入活動
請助教老師隱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制造噪音,讓小朋友注意聽
準備一些很嘈雜的噪音,鋼琴曲以及歡快的兒歌等等,讓孩子感受噪音和樂音的區別。
提問:你聽到了一些什么?
這些聲音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聽了這些聲音后你有什么感覺?
你們有什么辦法減少這些噪音?
2、引導幼兒進行兩種物品相碰撞操作
老師今天準備了很多東西,想請小朋友也來試一試,哪些東西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很吵很大?哪些東西相碰撞是發出的聲音很小?請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小組討論、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哪些物品與任何物品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比較小?
哪些物品與別的物品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比較大?
你們喜歡聽哪種?為什么?
3、引導幼兒分小組討論減少噪音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我們一起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辦法可以減少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噪音?
啟發幼兒自選材料,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活動延伸:
讓孩子們找找我們的教室里有什么噪音,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請孩子們自己動手,將自己的想法用行動表示出來。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8、9、10并了解其意義
2、認識數字8、9、10,能夠將數字與相應數量的物體匹配。
活動準備:
1.大數字卡片1—10(2套)2、果樹3棵3、蘋果8個
4、梨9個5、桃子10個
活動過程:
1、“拍手應數字”復習數字1—7
2、參觀果園導入活動,認識數字8、9、10
(1)認識數字8、9、10,,初步感知數量8、9、10。
(2)請幼兒說說水果可以用幾表示?例:出示數字8,說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兒操作練習
(1)請幼兒給相應的水果送上數字。
(2)請幼兒聽聲音匹配相應數字。
4、游戲:“1234567”
(1)介紹游戲規則:“我們圍成圓圈邊走邊唱歌曲《1234567》,當老師說3個小朋友是一家時,大家就要找三個小朋友,抱在一起組成一個家。”
(2)幼兒游戲3—4遍,教師引導能力較弱的幼兒找朋友。
5、游戲:“數字蹲蹲”
介紹游戲玩法:老師選4個小朋友分別拿上7—10的數字卡,教師手拿數字卡7,為游戲開頭,如“數字7蹲,數字7蹲,數字7蹲完數字9蹲”“數字9蹲,數字9蹲,數字9蹲完數字8蹲”以此類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師總結,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