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使紙船不被打濕”的探索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2、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3、嘗試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兩大盆水、蠟筆每組一盒、報紙、報紙制作的紙船若干、幻燈機 。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水中玩紙船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紙船、引發思考
1、教師出示一般的紙船和涂了蠟的紙船:“這是什么?是由什么做成的呢?你們想玩嗎?想想要怎樣玩? ”
幼兒自由討論,老師可以示范把紙船放在水盆里用嘴輕輕吹著小船走,也可以用手輕輕推著小船走。
注意:不可以用力把船摁下水。
2、請小朋友分組參與開紙船的活動,教師觀察幼兒玩紙船的情況。
二、引導幼兒討論觀察結果,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
1、引導幼兒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有的紙船打濕了,有的沒有打濕呢?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有的紙船外面有一層東西,摸上去滑滑的)
2、幼兒間展開討論說說船濕的原因,教師引導觀察紙船使用的紙不一樣。“哦,原來是做紙船的紙不一樣,會濕的紙船外面沒有涂東西,沒濕的紙船外面涂了東西了,到底是什么那么神奇呢?”教師出示蠟筆“就是這神奇的蠟。”
3、老師示范對比實驗,使幼兒明白蠟是不吸水的。“為什么涂了蠟的紙船沒打濕,沒涂蠟的紙船打濕了呢?讓我們來做個實驗”
①使用幻燈機讓幼兒觀察將水滴在涂蠟和沒有涂蠟的紙上進行對比:沒有涂蠟的紙吸水快,涂蠟的紙吸水慢。說明臘不吸水。
②有什么方法讓沒有涂蠟的紙也能變得不吸水呢?老師這里有一個好方法“涂蠟”。教師示范在紙上均勻的涂蠟,然后把水滴在上面觀察紙不吸水的現象。
③教師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蠟是不吸水的,那些涂了蠟的紙船,就好像是穿了雨衣的紙船,可以保護小紙船,船就不會被水打濕了。
三、幼兒動手制作小蠟船
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沒涂蠟的紙,想請你們幫幫忙,用蠟筆給它們涂上漂亮的雨衣,請客人老師幫忙做只小船,讓它們都變成不會被水打濕的小船。
1、小朋友用油畫棒給報紙涂臘。
2、請客人老師幫忙做紙船。
四、自由玩蠟船,活動結束
幼兒自由玩臘船,謝謝客人老師的幫忙,和客人老師們說再見。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最近,我班新添置了一些游戲棒,彩色的木棒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創新,除了游戲棒傳統的玩法以外,他們還玩出了拼圖、疊高、搭建等新玩法。一次,我發現班上一個叫崔雨軒的小男孩正試著把一根木棒豎起來,因為游戲棒比較細,他嘗試了許多次都沒有成功,但他的行為卻啟發了我,讓我萌生了設計一堂科學探索活動《讓彩棒站起來》的念頭。
以一個成人的知識與經驗來說,崔雨軒小朋友想把一根這么細的木棒豎立起來的話,顯然是很困難的,但是用三根同樣的棒子嘗試“三角撐”,木棒的卻是可以豎立起來的。而且“三角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比晾衣架,麥克風架、房屋建造時的樓梯,農民種植蔬菜時搭的架子,固定新種植的高大樹木都要用到它,甚至現在最先進的登山鞋都用到了“三角撐”。當然幼兒沒有必要去弄清“三角撐”的原理,因為這太深奧了,它包含了幾何、物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大人尚不一定完全能弄清楚,何況是五、六歲的孩子呢?因此,把我設計意圖放在了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這一點上,使他們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初步了解“三角撐”在我們周圍生活中的用途。
大班科學活動《棒子豎起來得秘密》就這樣產生了,在實踐中,為了減輕幼兒操作上的難度,提高幼兒的成功率,我在桌上攤放了臺布,并且用一次性木筷自制成彩色木棒代替了原來的游戲棒,效果還算比較好。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棒的過程種嘗試用“三角撐”的方法架起木棒。
2、初步引導幼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操作過程和結果。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彩色木棒若干(用一次性筷自制)、臺布5塊
2、統計表5張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棒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彩棒,看誰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兒自由玩棒,教師參與)
2、提問:剛才你是怎樣玩棒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兒講述)
二、想辦法豎棒,并記錄(統計表附后)
1、導語:小朋友玩棒的方法可真多,現在請你們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東西幫助,彩棒能夠站起來嗎?(幼兒自由討論)
那你們就去試一試,然后把你嘗試的方法和結果記錄在這張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兒嘗試、操作,并記錄
3、分組匯報
導語:你們讓彩棒站起來了嗎?用了幾根彩棒?
三、再次嘗試,啟發幼兒用“三角撐”方法架起彩棒。
1、教師啟發幼兒用三根彩棒互搭豎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撐物,把彩棒豎起來。
導語:請你們試著用三根棒架起來的方法,讓它們站起來,并把這次的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兒操作,教師參與。
四、展示記錄表,討論活動結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組記錄表,幼兒分組匯報。
2、小結,引出其生活用途
導語:小朋友真棒,不用任何東西幫助,就讓彩棒站起來了,工人叔叔把這種方法叫做“三角撐”。這種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用到的地方可多啦,比如麥克風、照相機的架子,晾衣架,農民伯伯種蔬菜時搭的架子,新種的高大的樹木要用“三腳撐”的方法幫它鞏固,就是在蓋高樓的時候也要用到這種方法。
五、活動延伸:
1、繼續探索、嘗試各種讓彩棒站起來的方法。
2、尋找、發現生活中的“三角撐”。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科學活動“蛋寶寶站起來: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大膽嘗試和探索,對事物產生好奇心和學習的愿望。
2.愿意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雞蛋(與幼兒人數相等)
2.雞蛋(教師操作用,事先裝飾成蛋寶寶)
3.若干材料筐、小沙盤、小瓶、瓶蓋、小碗、小塑料盒、積木、彩泥、沙包、米、報紙、卡紙條、手帕、小毛巾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蛋寶寶,引發幼兒說說蛋寶寶長得怎么樣?
二、幼兒自由探索
1.幼兒自由探索
2.幼兒講述讓蛋寶寶站起來的辦法
三、借助輔助材料繼續探索
1.幼兒大膽嘗試,借助各種輔助材料使蛋寶寶站起來。
2.幼兒自由交談、介紹自己的方法。
3.分享成功的喜悅,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活動反思:
這是小班的一節科學活動教學,根據新《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于幼兒生活,據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活動運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幼兒在以自己為主體的和諧寬松的環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展。這節活動源于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有參與操作活動的興趣,體驗在探索中創作的快樂;
2.大膽嘗試幾種常見的連接方法,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3.能積極參與各種連接的游戲,分享連接的經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自己身邊物體的連接。
物質準備:毛線、紙條、拼插玩具、穿線玩具、彩色筆等生活中常見物品;夾子、雙面膠、膠棒等輔助材料;PPT,錄音,音樂《一同去郊游》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怎樣過河,引出什么是連接
(一同去郊游的音樂)教師帶小朋友去科技館,在去的路上,有一條大河擋住了去路。小朋友們,請你們想個辦法,讓我們順利過河吧。
幼兒思考操作,用教室里的物品搭橋過河。
教師小結:一個一個相互連在一起就叫連接。我們剛才搭的橋就是用了連接的方法,橋是用一個個小椅子連接起來的,橋又把河兩岸連接了起來。
二、嘗試相同物體的連接——同類連連看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用多種方法連接
師:“好,科技館到了!我們來看看科技館的機器博士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好玩的。瞧!有……(請小朋友自己說出來)”“這些東西跟我們平時在科技館看到的可不一樣,應該怎么玩呢,讓我們來聽聽機器博士的要求吧!”
(外來音)機器博士:“哈哈,小朋友們,今天我要考考你們啦!請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框里相同的物品連接起來。”
師:“機器博士的要求是什么?”請個別幼兒重復要求。
教師強調“相同的物品”,并指出連接完成的小朋友快速把連好的物品放在前面桌子上,并回到座位。
2.交流分享,個別幼兒展示作品并介紹。重點探討幾種連接方法,如:接、插、串、夾、系等。
提問:你把什么東西連接起來了?用什么方法連的?
3.發現物體間的連接有的需要輔助物,有的不需要輔助物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哪些需要別的東西幫忙才能連接,哪些不需要別的東西幫忙就能連接?
三、嘗試不用輔助物的連接——創意連連看
1.運用紙條操作連接
師:這些紙條是用什么連接的?(膠棒、膠帶等等)
剛才,小朋友都是通過別的東西幫忙把紙條連接起來的,形狀不一,非常棒!為你們自己鼓鼓掌吧!(話音剛落,傳來了機器博士的聲音)
“小朋友們,先別得意呢,我這兒還有一個更難的題:請你們不用別的東西幫忙,讓紙條自己連接起來,看誰的方法最有創意,時間為兩分鐘。”
師作難狀:唉?這個問題有點難!不能用膠棒和膠帶,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兩個紙條自己連接起來呢?請連接好的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放到前面來,并回到座位。(每人發兩個紙條)準備好了嗎?倒計時,開始!
2.請個別幼兒分享操作過程
提問:你是用的什么方法把紙條連接起來的?誰的方法最好?
教師分享自己的創意連接方法。
四、生活中連接的作用——神奇連連看
1.互相交流:你在教室中看見的連接有哪些?
2.讓幼兒觀看PPT,介紹連接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師介紹:在我們的生活中,連接的作用是很大的。鐵軌把兩個城市貫通連接在一起,給人們出行帶來了方便……連接是無處不在的,豐富多彩的連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五、大家一起玩連接游戲——快樂連連看
請大家在建構區玩連連看的游戲:嘗試為汽車連接起不同的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孩子們經過街道、馬路、商場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美麗的風車在風中翩翩起舞非常好奇,他們也把這個問題帶到了幼兒園,問老師:“風車為什么會轉呢?”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設計了這個科學活動。
一、 活動目標
1、知道風車轉動與風有關,并且風的大小能影響風車轉動的快慢。
2、體驗玩風車的樂趣,并激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已經學會制作風車、布置小型的風車展。
二、 活動過程:
1、帶領孩子們到已經布置好的風車展中,給孩子營造一個探究的氛圍。
師:這兒都是我們小朋友的作品,你們看到了怎樣的風車?(五顏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制作的、各種花紋的)
2、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風車的構造。看一看,風車有什么(有風車頁、有軸)
3、幼兒集體玩風車。
師:現在讓我們來玩一玩風車,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在玩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你可以用筆把它記下來。
教師小結:原來風車的轉動和風有關,風推動風車的葉子,所以風車能夠在風的推動下轉動。
4、第二次玩風車
(1)有了風,小風車就會轉動起來,那么怎樣使你的小風車轉動的更加快?
(2)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用什么辦法使你的小風車轉動的更加快。(請幼兒將自己嘗試的方法記錄在記錄紙上。)
(3)討論交流:你是用什么辦法使你的小風車轉的更加快的?
教師小結:小風車的轉動與風有關系。我們在奔跑的時候,空氣流動的快,風就大,風車轉動的快;空氣流動的慢,風就小,風車就轉動的慢。
三、延伸活動:
根據大家討論的結果,對自己的風車從制作上進行修改,從玩法上進行調整。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黃豆的主要特征,初步知道黃豆能變成許多好吃的東西。
2. 通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 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 每人一筐干黃豆,一盆濕黃豆,一杯豆漿、一塊毛巾。
2.豆漿機、一大玻璃杯水,一只空玻璃杯,一鍋事先煮好的豆漿
3.豆腐、素雞、百葉、油豆腐、豆腐干實物各一盆。
4. 小朋友隔天浸泡黃豆。
(三)活動過程:
1. 初步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1)小朋友,我是黃豆寶寶,我還把我的好朋友都請來了。今天,大家就來和他們一起玩。讓我們先來看看黃豆寶寶長什么樣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黃豆寶寶,等會告訴大家。
(2)“黃豆寶寶是什么顏色的?它是什么形狀的?”
(3)小結:黃豆寶寶是一粒粒黃顏色的圓溜溜的小豆豆。
2. 觀看豆漿的制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我們的本領可大了,會變許多魔術,小朋友喝的豆漿也是我們變出來的。
(1) 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干濕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征,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①“做豆漿前首先得把黃豆寶寶放在水里泡上一天,所以,
昨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把黃豆泡在水里,請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有什么不一樣。
②幼兒觀察干濕不同的黃豆。
③小結 :黃豆寶寶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會比原來的大一些,軟一些,顏色淺一些。
(2) 觀察做豆漿的過程,了解制作豆漿的方法。
①請小朋友睜大眼睛,看看黃豆寶寶是怎么變成豆漿的?
②倒出豆漿后提問:“黃豆寶寶呢?它沒有了,變成什么了?豆漿是什么顏色的?”
③“豆漿是生的,還不能吃,應該怎么?”
④煮豆漿。
3.在煮豆漿的同時讓幼兒說一說,黃豆除了可以做豆漿不可以做什么。了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①“黃豆寶寶本領可大了,除了能做豆漿,還能做許多東西呢,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們還吃過什么用黃豆做的東西?”。
②“你們說的都很好,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用黃豆做成的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么?”
③小結:豆腐、百葉、素雞、豆腐干、油豆腐、都是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
4.知道黃豆營養豐富,培養幼兒愛吃豆制品的情感。
(1) 請小朋友一起品嘗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東西。并教育
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而且還很有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
(2) 聽優美的音樂,幼兒吃豆漿、豆腐干、鹵汁豆腐干。并提醒幼兒吃好豆腐干后,牙簽放在盆子里,擦干凈嘴巴。
(四)活動延伸:
分組種黃豆,看看過幾天后黃豆寶寶會有什么變化。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魚,了解魚的基本特征。
2、樂意親近小魚,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魚盆,魚兒若干,喂魚的飼料等、半個塑料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觀察小魚
1、小朋友,這是誰啦?和小魚們打個招呼吧。它在水里干什么呢?(引導游的動態)。我請小朋友來摸摸小鯽魚,和小鯽魚玩一玩,想想用什么好的方法來和它玩一玩。
二、請幼兒撈魚
1、提問:現在我請小朋又自己去撈小魚,把它放到自己的新家里。(塑料瓶)
三、感知外形特征。
現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看一看小魚的頭長得怎么樣的?來找找它的頭、尾、身子。它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魚身上一片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魚兒游自己的小腳嗎?為什么能在水里游呢?它的魚鰭又長在哪里呢?又是怎么游的呢?猜猜看它喜歡吃什么呢?
四、喂小魚
師幼一起來喂小魚,觀察小魚吃食。
活動反思:
剛開始出示食物小魚,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他們也開心的說:看,它在游。小朋友對于小動物還是非常喜愛的,也樂于參與其中。環節二請個別小朋友過來來嘗試的時候也比較困難,最基礎的方法,他們就是用手抓,而且整體秩序比較亂。接下重點部門觀察小魚時,讓小朋友自己回答問題時比較困難,可能因為他們的對于這方面的經驗不是很足,主要老師引導告知的比較多,后來想想可以讓他們先觀看下科學的視頻,再來回答。效果也許會好些,也加強小朋友的自主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題目
懶惰的積木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探索活動,感知生活中的慣性現象。培養幼兒探究的興趣和好奇心。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玩具積木(各種大小若干)、學生用尺(長10厘米)、塑料杯(杯高5厘米,杯口直徑4厘米為宜)、卡紙(長約10厘米,寬約8厘米)。
五、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用一塊長方形的硬卡紙蓋住塑料杯口,再把一塊積木放在硬卡紙中央,用一只手夾住卡紙的一邊快速地把卡紙從杯口拉走,想一想卡紙上的積木會怎樣?
幼兒討論。
(1)積木會飛出去。
(2)積木會跟著卡紙一起飛出去。
(3)積木掉到杯子里。
試一試。
說一說我的發現。
把卡紙從杯口拉走(或用手迅速彈開卡紙),卡紙會立刻離開杯口,而卡紙上的小積木會掉入杯里。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把積木整齊地疊在一起,用塑料尺對準最下面的一塊積木,猛地一擊,會發生什么現象呢?
幼兒討論。
(1)所有積木都飛出去了。
(2)只有被抽打的積木飛出去,而其余的積木則不動。
(3)所有積木都不動。
試一試,將幾塊大小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用木棒以水平方向對準最底下的一塊用力一擊。
說一說我的發現。
最底下的一塊積木被打出,其余的積木仍舊保持原來的位置。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鼓勵孩子對生活中有關力的現象進行探究,讓他們親歷活動,探究科學的秘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表達方式。本活動就是較典型的讓孩子探究力學現象的實驗課。摩擦現象孩子都看到過,也都感受過,但孩子不一定能覺察到。本活動從現象入手,從宏觀出發,引導孩子認識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產生需要的條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的摩擦和摩擦力的現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2、體驗探索發現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感知摩擦和摩擦力的現象。
活動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活動準備:塑料管、PPT、實驗操作材料等。
活動過程:
拔河比賽
導入活動
意圖:通過拔河比賽,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師出示一根塑料管請兩位力量懸殊的幼兒進行兩次對比拔河比賽(一次塑料管一端涂洗潔精,一次不涂)
2、師:兩次比賽,第一次,大個子失敗了,第二次卻勝利了,是什么幫了大個子的忙?
3、小結:原來是手和棍子之間的力在變化,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其中的奧秘。好嗎?
感受摩擦力
尋找摩擦力
意圖: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條件,從生活中尋找摩擦力。
1、師生實驗感受摩擦現象
手移動的時候,和桌面接觸,感到比較費力的現象就叫摩擦現象,桌面阻礙手掌向前移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產生
接觸——運動
3、舉例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課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
4、小結:摩擦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也經常陪伴在我們身邊。
設疑探究
實驗驗證
意圖: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課件展示兩種生活現象)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現象1:當你推箱子時,為什么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重量有關;
2:為什么下雪天汽車的車輪裹上鐵鏈?——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幼兒實驗驗證。
4、交流探究結果:你們的發現說明了什么?
5、小結: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物體越重,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意圖:通過課件展示,拓展幼兒敢于摩擦力的相關經驗
拓展經驗
活動延伸
1、摩擦力無處不在,它有可愛的一面,也有不可愛的一面。(課件演示)
2、介紹兩個關于摩擦力的小實驗“你拉得動嗎?”、“筷子提米”。(備選)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編9篇】相關文章: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匯編8篇04-19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五篇05-01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五篇05-08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匯編7篇05-08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九篇05-06
有關科學教案匯編5篇05-08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六篇04-19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4篇05-04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四篇05-08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三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