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范進中舉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范進中舉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會分析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殘害和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資料助讀】
對比手法及其作用
對比手法通常將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列舉出來,加以對照,突出矛盾雙方最本質的特征。使藝術形象更加鮮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藝術效果。這種寫法的作用主要有:表達鮮明的愛憎情感,突出藝術形象的特點,揭露矛盾沖突,進行辛辣諷刺.
【溫故知新】
1.給加點字注音。
帶挈( )唯唯連聲( )桑梓( )解元( ) 拙病( )星宿( )
2.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作yī( ) 靦tiǎn( )忌huì( )商zhuó( )chuāi( )著 zuàn( )緊
3.課文節選自長篇章回體諷刺小說《 》。作者是 (朝代)小說家 。
4.小說情節發展的一般過程是: 、 、 、 。本文的高潮部分是: 。
【自學提綱】
1.本文的主人公范進是個怎樣的形象?速讀課文,概括范進的性格特點。要求用“我讀到了一個 的范進,從文中他 (具體表現)可知。”的句子來回答。
(學法指導:閱讀小說應學會結合人物的相關描寫,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特點等;學會抓住最能表現人性格的典型細節分析人物形象;既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又要學會全面客觀地分析人物;不動筆墨不讀書,要學會把自己的閱讀感悟及時的用旁批等形式記錄下來,為交流展示做好準備。)
2.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有何變化?結合對胡屠戶的相關描寫,概括其性格特征。
要求用“我讀到了一個 的胡屠戶,從文中他 (具體表現)可知。”的句子來回答。
3.探究: 范進中舉后為什么會發瘋?
(討論引導:反復朗讀第五自然段對范進發瘋丑態的描寫,感受其癲狂的形象;范進中秀才為什么沒有瘋?“噫!好了!我中了!”折射了范進怎樣的內心世界?)
【當堂檢測】
換裝
①姜總工程師難得見到地穿上了一套筆挺的咖啡色毛料西裝。
②今天可是個大喜的日子。他們鋼鐵公司花了一個多億從國外引進的國際先進水平的軋機設備,經過兩年多緊張施工,今天終于jùn工投產了。部里、省里的眾多頭頭腦腦們,今天都要趕來參加投產儀式呢。
③姜總穿著這套挺括的西裝,在工地上走著,精神頭兒格外zhèn奮。兩年里,沒日沒夜地泡在這施工現場,上班下班,都是那套皺皺巴巴硬得象牛皮似的土黃色工作服,哪里有機會穿件像樣的衣服——誰讓他是這工程的總工程師呢!
④姜總工程師一會兒登上軋機平臺,一會兒鉆進配電室,一會兒又攀到天車上,心情和20多年前在產房前等待兒子的第一聲啼哭時一個樣。
⑤轉悠了個把小時,他確實覺得一切都萬無一失,這才活動活動酸酸的腰腿,從主廠房鉆出來。
⑥迎面碰上了公司的許副經理,姜總工程師一愣,平時,老是挺挺括括穿著他那套藏青色西裝,系著深紅色領帶的老許,今天竟然換穿上了那平時從不見他上身的土黃色工作服!
⑦姜總工程師和老許打過招呼,才發現,不遠處的會場主席臺前,還聚著公司的一幫頭頭們。這會兒,清一色每人都穿著那皺巴巴牛皮一樣硬的土黃色工作服。平時,可很少見他們穿。姜總工程師下意識地瞅瞅自己一身筆挺的毛料西裝,感到渾身不自在起來……
1.填字 jùn工( )zhèn奮( )
2.文中第④段中的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3.為什么平日里老是穿西裝打領帶的許副經理,今天反而換上土黃色的工作服?
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藝術效果?
【課下作業】
1.必做題:《課時作業本》“自我檢測部分”
2.選做題:聯系課文有關情節,根據材料續寫:
范進判案
話說范進中舉后不久,即補缺做了高要縣縣令。上任第一天就接到一張狀紙,一平民狀告張靜齋巧取豪奪,強占民宅。只見范進鐵青著臉,用力將驚堂木向下一拍……
要求:①與所給材料銜接自然連貫;②運用對比手法;③ 200字左右。
范進中舉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穩重的生字詞,理清文章結構。
2、了解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3、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教法及教具: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活動個案調整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嗎?(科舉。)對了,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數十年苦讀依舊美夢落空,有的人能美夢成真,從此踏上富貴之路,也有的人為科舉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劇。今天我們來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讓我們一起看看范進究竟命運如何?范進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二、檢查預習簡介作者與《儒林外史》
三、整體感知課文
課文按什么順序安排材料的(時間)
范進中舉前主要寫了哪些內容中舉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請你談談。
中前:
①胡認為范中相舉是他提攜結果,所以擺出長輩架子教訓范。
②范鄉試向胡借
盤纏,被罵個狗血噴頭
中后:
①眾人請胡打女婿,治瘋病。
②范進瘋病好了,見丈人擔心挨罵,胡態度與前截然不同。
③胡無恥恭維范;
④胡一路給范扯上衣襟
⑤家里把屠戶送來的錢打發報錄人,拜謝丈人
⑥范把張鄉紳送的銀子取出六兩送給屠戶。
范進中舉前后的狀況有哪兒點變化
四、理清結構中舉前:
第一部分(1—2段),范進中舉前窮困的生活和卑微的地位。
中舉后:第二部分(3—12段),范進中舉后的瘋狂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可分三層
五、布置作業:
學生讀課文畫出描寫人物的句子。展示預習成果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自由朗讀課文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概括
①生活境況:中前家貧無人周濟;中后鄉鄰送米、送菜、送房
②社會地位:中前卑微、委人的表現;中后鄉鄰巴結他。
③處事態度:中前甘受委屈,逆來順受;中后對張鄉紳奉迎自如,對胡屠戶是勢利、虛偽。
可分三層
第一層(3—5段)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第二層(6—10段)屠戶治瘋。
第三層(1 1—12段)鄉紳拜會,屠戶受贈。
范進中舉教案3
《范進中舉》通過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及中舉前后生活境遇的變化,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腐蝕讀書人的靈魂,摧殘人才及敗壞社會風氣的罪惡,窮形盡現地表現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對各類市儈小人,進行有力的鞭笞和嘲諷。下面梳理了《范進中舉》教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
三維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口頭表達等能力。
3、 德育目標:
①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②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1、 學生通過討論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培養學生閱讀分析、總結歸納、口頭表達等能力。
教學難點:范進發瘋的原因及文章主題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與內容:
一、導入(3分鐘)
今天我們學習第十九課《范進中舉》,此文節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章回體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昨天早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生字詞,朗讀了課文,并了解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有關知識。
首先請大家把自讀提示默讀一遍,把重要的句子畫起來。(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學生自由發言(7分鐘)
談讀了這篇小說后的感想,師板書。
三、師生共同討論(3分鐘)
把板書的各種感想同類組合,避免重復,使之更簡明。
四、各小組選擇議題(2分鐘)
五、分組討論(8分鐘)
要求:①做好筆記并列出發言提綱,使之條理化。②選出組長。
六、由組長上講臺發言,其它小組可以質疑、補充。(17分鐘)
七、教師補充并總結(4分鐘)
本文是《儒林外史》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通過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及中舉前后生活遭遇的變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舉制度腐蝕讀書人靈魂、摧殘人才及敗壞社會風氣的罪惡,窮形盡現地表現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對各類市儈小人,進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諷。
八、作業布置:(1分鐘)
請大家把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的行為、語言及對范進的態度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范進中舉教案4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第一課時采用以讀為主了解大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2自讀排障、疑難詞語補充解釋。如:進學、爛忠厚、闖將來、
權變等。
(為什么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么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3結合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設疑導引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2、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4、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三、討論釋疑。
小結:
這一節課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討論中的疑難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里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重點歸納總結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1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丑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學生概括、歸納,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三、布置作業完成“揣摩運用”
范進中舉教案5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么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凄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后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待他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戶的語言、行動說明)
2、胡屠戶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紳為什么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啟發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①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夸張的諷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夸張?
3、本文的諷刺與《孔乙己》一文的諷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在哪兒?
(兩點:①范進中舉前后的社會地位;②胡屠戶對待范進前后的態度。)
5、對比的方法對于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么作用?
(范進先*后貴,胡屠戶前倨后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范進中舉教案6
一、導入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
(提問的同時亮出彩p票)
是的,彩p票!小小彩p票,實在玄妙。現代社會,多少人憑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一夜之間由不名一文,搖身一變為身價百倍,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p票呢?
(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借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播放多媒體:藝術字“中舉”)
于是,“中舉”在下層知識分子之間,在社會和廣大老百姓之中,導演出一幕幕人間喜悲劇。
提問:在我國古代,洞房花燭被稱為小登科,有小就必然有大,大登科就是中舉,就是榜上有名(播放多媒體:一旦中舉,會怎樣呢?再齊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有一日春光暗度黃金柳,雪意沖開了白玉梅。那時節走馬在章臺內,絲兒翠,籠定個百花魁;
有插花游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
更有甚者,是喜極而瘋。有例為證:(插入多媒體:明末高郵有袁體庵者,神醫也。有舉子舉于鄉,喜極發瘋,笑不止。)大家齊讀一遍。
中舉了,可人卻瘋了。這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帶著對封建科舉的思索,我們的文學人物畫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舉的范進。(插入多媒體:范進中舉)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觀社會,以人感受科舉。
(板書:以人觀社會,以人感受科舉)
二、組織問題
插入多媒體:你有不理解的內容嗎?我們一起來解決吧!你有自認為不錯的感受嗎?說出來,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吧!你發現寫作方法上的特點了嗎?告訴我們,大家一起吸收吧!
閱讀是以疑為契機的。所謂的創造性其實就是于無疑處有疑。好,各位同學現在請根據題板上的提示,快速流覽全文,,將你要討論的內容整理好,也可與前后左右的同伴討論,我們來看誰提的問題多,提的問題也好。時間兩分鐘。
三、自主討論
用這種方式,來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以便找到最好的切入點進入老師的引導學習內容。當然,這一環節風險極大,學生的課堂反應有不可預測性,但這又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容的反饋,因此老師必須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小說的內容和主旨。時間十到十五分鐘。
(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插入多媒體圖片和朗讀)
四、人物小結討論
交流應是平等的,因此,我當然也可以向大家提問,是不是?我的問題是:范進本人到底討不討人喜歡?范進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回應)
有沒有立論的依據?
(借此綜合小結學生對范進這個人物的評價,同時要結合分角色朗讀和多媒體:中舉前后的比較圖表)
瞧,中舉前,矮人三分,中舉后,高人一等,難怪范進會瘋,難怪范進會將自己二十到五十四歲的青春都投在了科舉這支所謂的集優股上!三十五年的折磨摧殘,三十五年的辛酸,都在“瘋”中展現出來。難怪有人因科舉而感嘆道:“貴為鄉鄰畏,賤受鄉人憐”,為了這一種變化,為了追名逐利,連自我和人格都喪失了。
一個人的命運,除了有他的遭遇和他的個性因素作用之外,還有社會因素的作用。最能夠展現當時社會特點的人物有沒有?
對,我們就來看看胡屠戶的表演
(出示多媒體,老師提示,學生誦讀)
能不能評價一下這個人物?
于是,我們感嘆?封建科舉就是這樣擺布著一個個社會,一個個知識分子的命運。它造就了一大批死讀書,讀死書的廢物,它影響著各式各樣的人。來聽聽兩個與科舉有關的故事吧。(多媒體:項羽拿破輪論、和“良人的的有奇才”,學生讀)
這位考生敢于做這篇文章倒也真有點“豈有破輪而不能拿哉”的氣概。而接洽這一制度也的確成為一個破輪,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向前滾動了。面對這們的科舉,古人感慨良多,一齊來讀一讀。(多媒體: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應是子規啼不到,故鄉雖好不思歸。莫道還家便容易,人間多少事堪愁。)
五、結束
以教學相長為結束語的重點,體現思想交流的優勢,結合具體的情況來組織。
范進中舉教案7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師介紹有關科舉制度的文化常識,語文教案-范進中舉。
二、默讀課文,結合注解熟悉基本內容。將不懂的詞句挑出來。
三、師生共同釋疑。
四、觀看錄像,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觀看時要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
五、回味: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好笑?為什么覺得好笑?結合課本談一談。
六、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出諷刺的藝術手法,布置相關研討作業。參見“教法建議”部分。
第二課時
一、匯報研究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重點研究“對比”產生的諷刺效果。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有關對比手法的內容和“本文的寫作特點”。
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表現方式。分析時要堅持從文本中找證據的原則,不要做架空的分析。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本文的寫作特點”。
三、用諷刺的表現手法進行片斷寫作。
教案點評:
作為自讀課文,沒有必要對每一項內容都條分縷析地精講。面面俱到,學生反倒落不下什么。不如深入研究一兩個項目,讓學生在探究中形成能力。考慮到本文內容涉及到有關科舉制度的文化常識,有些語言涉及到舊小說中的雅語和口語,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本課安排兩個教時。
范進中舉教案8
《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節選自《儒林外史》。該作品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岳丈在范進中舉前后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后鄰居對他的前呼后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社會及其陰暗的特征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不妨看看。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了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以課堂練習為線索,組織教學。第一課時采用以練代講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后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
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設計:
1、比較導入: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 指導預習
1、要求: (1)了解作者吳敬梓。
(2)了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2 、補充介紹魯迅對《儒林外史》的評價。
迨吳敬梓《儒林外史》書,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摘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3、 疑難詞語補充解釋。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
爛忠厚:過分忠厚。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見外:當作外人看待。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4 、學生看注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三、析題、釋疑,課堂討論。
1、 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1)社會原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禁錮人們思想,選拔馴順的爪 牙,借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2)個人原因:范進20歲開始應試,前后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了舉人。幾十年的癡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驚喜得發了瘋,這是有其必然性的。
2、 范進中舉前后自身境況和周圍人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作者對范進持怎樣的態度?
家境——第一段結尾處、第二段開頭、第二段結尾、第三段開頭、第十一段結尾。
地位——連買肉的都瞧不起岳父任意辱罵到不敢打,連做過知縣的鄉紳也來巴結
本人態度——唯唯諾諾,老實巴交,發瘋的過程(層次感),很快與張鄉紳打成一片。他人態度(岳父、張鄉紳、鄰居))
岳父:語言、動作、神態、行為(兩次賀喜所送的東西)(前倨后恭)(細節描寫,拿銀子時的動作描寫)
作者對范進這個人物雖有一定同情(主要表現在對中舉前的描寫),但更多的是諷刺; 作者把范進作為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來寫,因而諷刺的矛頭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舉制度的。
3、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
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
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4、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于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5、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小結:這一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前面六個問題,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留下后面兩個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里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請同學們課后帶著這兩個問題去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再細細品味互相討論,為下一節課繼續分析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研討課文,分析人物,討論: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待他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鼓勵學生找出對胡屠戶的語言、行動描寫)
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現:(先傲慢而后恭謙)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后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后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胡屠戶一聽張老爺駕到忙“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 反襯封建統治者平常凌駕于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焰。)
2、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者為什么要寫張鄉紳對范進的拜訪?
張鄉紳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是另一種類型的熱衷于勢利的人。
首先,看他拉攏范進的目的,無外乎四個方面:如果范進能青云直上,張鄉紳就攀上一個大靠山;考不上進士,當個“大挑知縣”或教官,也能算個小靠山;當不成官,仍可結交官府,成為同謀、幫手;通過范進,還能和跟他同樣中舉的其他人勾結,擴大關系網。
再看張鄉紳采用的手腕:先謝罪,爾后敘說師門,繼而贈禮。此人居心叵測,是個善于耍手腕的官場高手。
作者安排這場拜訪,形象地顯示出范進中舉等于一步登天。一只“癩蝦蟆”,一旦中了舉,就儼然成了“天鵝”——人本身的價值已經抽空了,代之以“中舉”的價值、金錢權勢的價值,這就是科舉制度形成的價值觀。其實,發瘋的不只范進一人,他也不只是瘋了那么短的一段時間。人們圍繞著“科舉”團團轉,轉得如醉如癡,喪失了人性、人格、良知,這個社會不是陷入了“瘋”狀嗎?(如,課文中寫“張鄉紳拜新中的老爺”時,先寫一個“體面的管家”送來“大紅金貼”,其作用是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的身分和派頭。
張鄉紳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為的是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權勢。)
3、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范進——猥瑣懦弱而又圓滑世故。(可從范進對待胡屠戶及張鄉紳的態度判斷),熱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舉前唯唯諾諾,中舉后則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張鄉紳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會的新貴,特權階級的人員。(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報錄人在范進發瘋后鎮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
胡屠戶: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后)的市儈形象。
張鄉紳:早已中舉,做過知縣,是地方上的一霸。范進中舉的當天就來拉攏,送銀送房,與范進稱兄道弟。這就表明他急于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權勢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二、賞析本文寫作藝術,
師生共同討論: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和夸張的?對比和夸張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效果?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后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后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范老爺:“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 人買。”(丑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后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語言行動前倨后恭的表現分析見一中的1題。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丑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后,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么當初,當初范進“家里餓了兩三天”“抱著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丑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3、除此對比外,作品還運用了大量的夸張,請找出來,說說其效果。
如:范進中舉驚喜的發了瘋這一情節,用的是夸張的手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因而是真實可信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癡,驚喜若狂。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加以夸張的描寫,具有辛辣的諷刺效果。“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哩。”(夸張) 如“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
4、本文大量的描寫在文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試找出幾例分析:
人物語言刻畫人物性格:
(1)文中胡屠戶說的、罵的、訓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占了很大的篇幅。
(2)通過語言描寫,把這個市儈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著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戶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三下四地說:“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和逆來順受。中舉以后,他不再稱胡屠戶為“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那些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充分表現出這個老奸巨滑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典型材料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寫文章,特別是寫小說,講究選用典型材料來刻畫人物形象。課文為塑造范進這個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形象,精心選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進進學、胡屠戶賀喜一段,主要寫胡屠戶將范進訓得唯唯諾諾;范進借錢、胡屠戶唾罵一段,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胡屠戶的欺貧愛富;范進中舉,樂極發瘋一段把范進的瘋態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們從中看到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胡屠戶壯膽掌打范進一段則和前文唾罵范進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刻畫了胡屠戶的市儈形象;張靜齋拜會范進一段,與上文的情節相得益彰,點明范進發瘋的真正原因,使人們明白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細節描寫和側面烘托。
(1)范進歡喜瘋了的過程,分作四層。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于瘋。作者緊緊把握這一特點,逐步展開。四層中,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幾乎一以貫之,又略有起伏。范進的語言描寫,前兩層中用反復手法作了安排。反復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后一處只用一個“好”字,沖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用詞的細心。
(2)側面烘托有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三、拓展延伸
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那一篇?為什么。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于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夸張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著雞,手里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后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并不顯露,那又臟又破的長衫,那“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為什么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里,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四、布置作業
范進中舉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外貌、語言等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夸張、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
3.比較孔乙己與范進的人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難點
夸張、對比手法的運用及了解孔乙己、范進的不同遭遇,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準備
錄音材料、多媒體和小黑板。
設計思路
從整體上把握結構,比較范進中舉前后的經濟與社會地位,合作探究文章的諷刺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對小說情節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孔乙已是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孔乙己的傲氣、偷竊、懶惰,讓我們同情、可嘆,而范進中舉的情形又是如何的呢?(板書課題及作者。)
2.學生讀注釋①。
(出示課件l。)
師補充:《儒林外史》成書于作者50歲以前,這部長篇諷刺小說共55回,刻畫了100多個人物,但并無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連綴很多故事而成的長篇小說。可是全書卻有一個中心思想,這就是通過對科舉制度的弊害和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墮落的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強烈地抨擊了封建社會道德風俗的敗壞和政治的黑暗。它確實是一幅刻畫人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會儒林群丑圖。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出示課件2。)
聽錄音,熟讀課文完成以下題目。
1.自讀課文畫出字詞。
2.范進中舉前后的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試分析人物的語言,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合作學習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小組或同位、前后位之間交流。
2.分角色朗讀課文,進入各自的角色,體會胡屠戶、范進這些人物的形象。
四、反饋交流
(出示課件3。)
1.給加點字注音。
(見《新課標作業設計》本課中的“積累運用”部分。)
(讓一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訂正。)
2.范進中舉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范進中舉前,家境貧寒,社會地位卑微,文中如何體現的?中舉后其經濟與社會地位有了怎樣的變化?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本文通過什么表現手法,諷刺了當時怎樣的人情世態及科舉制度的罪惡?
明確:(本文主要抓住吃、用、住等方面來寫范進的經濟狀況,通過旁人對范進的態度來寫其社會地位。中舉后的范進經濟與社會地位迅速提高。本文主要通過對比、夸張等手法諷刺了當時趨炎附勢的人情世態,諷刺了科舉制把讀書人毒害到不可救藥的地步,把一般人的靈魂扭曲得不成樣子的罪惡。)
(以比較作為深入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3.分析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形象。
明確:(胡屠戶說的話占了很大的篇幅,通過他自己的語言把這位典型的市儈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著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表現其迂腐無能、狡詐虛偽的性格。)
五、研讀賞析
(出示課件4。)
學生閱讀文章第5段,完成下列題目。
提問:
1.本段描寫的中心內容是什么?范進喜瘋的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
討論后明確:(本段描寫的中心內容是范進的瘋態。)
瘋態分四層描寫:(昏厥——瘋跑——跌倒——瘋跑上集)
2.本段描寫哪些屬于正面描寫?哪些屬于側面描寫?這些側面描寫的內容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寫范進的文字屬于正面描寫。寫其他人的文字屬于側面描寫,對范進的瘋態起烘托作用。)
(1)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
(2)報錄人和眾鄰居都嚇了一跳:(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
(3)眾人拉不住:(烘托范進瘋勁之大。)
(強調,細節描寫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結合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細節描寫是對人物外貌、行動、心理、語言或周圍事物某一細致特征所做的具體細致的描繪,這種描寫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使得兩者相得益彰,可以強化藝術形象,加深讀者的印象。)
六、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收獲。(不必按教師的思路面面俱到,學生只要能回答出一兩方面即可。)七、拓展延伸
(如有時間可在課堂完成。)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布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范進中舉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點:
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當我們來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
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待他的態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戶的語言、行動說明)
2.胡屠戶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紳為什么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啟發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①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夸張的諷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夸張?
3.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在哪兒?
(兩點:
①范進中舉前后的社會地位;
②胡屠戶對待范進前后的態度。)
4.對比的方法對于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么作用?
(范進先賤后貴,胡屠戶前倨后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范進中舉教案11
范進中舉 教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儒林外史》的介紹。
2.諷刺藝術的表現形式——夸張、對比、寫實。
(二)能力訓練點
1.欣賞小說的諷刺藝術。
2.比較閱讀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了解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對丑惡現象進行辛辣諷刺的藝術。
二、學法引導
因《范進中舉》是長篇小說節選,學生要想較好地完成該課的學習目標,宜課外閱讀《儒林外史》全書,對該書的整體情況,包括所刻畫的人物,所選取的典型題材,反映的主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個大體的了解。學習本文時,著重從范進的語言、動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進中舉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舉后喜極而瘋的原因的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題及藝術特點。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1)個性鮮明的人物語言與動作。
(2)對比、夸張與直接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2.難點
舊小說中的雅語與口語。
3.疑點
同是讀書人,范進與孔乙已有何不同?
4.解決辦法
重點問題主要由學生閱讀分析得出答案,難點多參照文下注解解決,疑點采取結合上幾節課內容進行兩個人物的'比較的方法解決。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查找資料,談對吳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
2.教師啟發,學生討論分析。
(1)從范進中舉前后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及其自身變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態人情。
(2)范進喜極而瘋片斷賞析。
(3)胡屠戶形象分析。
(4)對比、夸張、直接寫實的諷刺手法。
3.教師推薦《儒林外史》精彩片斷,師生共同賞析。
4.范進與孔乙己比較閱讀,教師點撥,歸納。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二)整體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諷刺小說中的精品,所以在一開始應予以介紹并鼓勵課外閱讀,這也能促進學生對本課知識、人物主題的認識。而后分析課文內容,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重點剖析主人公范進的遭遇及性格。
范進中舉教案12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古人常說人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尤其是金榜題名,可以說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終生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數十年苦讀依舊美夢落空,美夢成真的,從此踏上了富貴之路,而有些人也為科舉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讓我們一起看看范進的命運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全椒(今屬安徽)人,清代小說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2)背景鏈接
吳敬梓出生于一個科甲鼎盛的縉紳世家,曾祖父、祖父兩代人中,共出了六名進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吳敬梓少年時熱衷科舉,23歲時考取秀才,屢次參加鄉試,皆未中舉。讀書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后,近房覬覦遺產,使他看透人性虛偽、卑劣,不到10年,家產揮霍一空,他經歷了由富貴到貧賤的不尋常變化后,看穿了世態炎涼,寫出《儒林外史》。
2.生難字詞
(1)字音 星宿(xiù) 齋公(zhāi) 醉醺(xūn) 閻王(yán) 緊攥(zuàn) 帶挈(qiè) 腆著(tiǎn) 啐(cuì) 嗑(hé) 兀自(wù) (2)詞義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強調不出所料)。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1)聽錄音讀課文,注意正音。 (2)輕聲快速瀏覽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明確:全文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3~11段):寫范進中舉后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1. 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明確:(1)社會原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禁錮人們思想,選拔馴順的爪牙,借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2)個人原因:范進20歲開始應試,前后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了舉人。幾十年的癡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驚喜得發了瘋,這是有其必然性的。(從病理學分析: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2.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么?
明確: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就意味著平步青云。范進未中舉前窮困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后,既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又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功名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著重刻畫范進癲狂的丑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明確: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4.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于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5.范進是本文著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明確: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周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才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戶對他的態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地“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改變就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癲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癲被胡屠戶一罵一打治好后,他回憶瘋癲中的情景,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范進這個為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
6.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步驟四 深層探究 分析人物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這些變化?表現胡屠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的言行前倨后恭的表現:先傲慢而后恭謙。 中舉前后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
小說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形象躍然紙上。
2.張鄉紳是作者刻畫的一個次要人物,范進中舉后,張鄉紳為什么來拜會,又送銀又送房?
明確:張鄉紳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是另一種類型的熱衷于勢利的人。 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3.范進未中舉前,家里斷糧有沒有鄉鄰來接濟?中舉后鄉鄰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范進瘋了都是眾鄰居來幫忙,這表現了什么?
明確:眾鄉鄰對權勢者或敬畏或諂媚,對不幸者冷酷無情。表現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4.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明確: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變化,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被奉承、被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5.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隱含著什么?
明確:在笑的背后隱含著作者對科舉制度深惡痛絕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后,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著重刻畫范進癲狂的丑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批判的鋒芒不僅對著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2.拓展延伸
對比的方法對于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么作用?
明確: 范進先賤后貴,胡屠戶前倨后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3.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相應的練習。
(2)找出文中側面描寫的地方,并說說它的作用。
明確: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3)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范進中舉 吳敬梓
背景——中秀才,丈人“賀喜” 開端——借盤纏,范進遭罵 發展——斷炊煙,范進賣雞
高潮——中舉人,喜極而瘋,丈人打人,丈人趨炎 結局——送禮物,張鄉紳附勢
五、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只有成功地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非謂滔滔不絕地說,學生默默聆聽,而在于引導啟迪。”老師要改變角色,讓學生在平等、自主中渾然不絕地感受知識的甘甜,悄然實現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升華,從而在感興趣的方法中自主學習并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所以,注重調動學生自由自主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范進中舉教案13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2.了解小說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及作用。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把握作品的主題。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標題,分析課文題目中所流露出來的信息。明確:人物—范進;事件—中舉。
2.課文題目反映了我們古代何種現象?明確:科舉制度。科舉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作科舉。范進中舉是不是好比今天的人考上公務員了呢?欲知究竟,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了解作品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吳敬梓出生于一個科甲鼎盛的縉紳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中,共出了六名進士。受家族的影響,他少時熱衷科舉,早年入學為秀才,二十九歲時參加鄉試,卻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不過,讀書生活使他顯露出孤標脫俗的叛逆個性。特別是在他的父親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覬覦遺產,使他得以認清科甲世家的虛偽和卑劣。吳敬梓性情豁達,不善治家,不上十年,就將遺產消耗一空。經歷了由富到貧之變后,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體察到士大夫階層的種種墮落與無恥,看清了清王朝統治下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的污濁。正因為其個人經歷,使他對當時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之弊病有了深刻的了解。作者假托故事發生在明代,寫下了著名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全書故事情節沒有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卑劣的社會習氣,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為中心的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風俗畫。【教學提示】可參考光盤教學素材做詳細補充說明。
目標導學二:掌握故事情節,初步感知形象
1.快速瀏覽課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節結構,并簡要概括內容。明確:本文可分為范進中舉前與中舉后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2):中舉前貧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第二部分(3—11):中舉后喜極而瘋及社會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
2.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眾鄉鄰和張鄉紳對他的態度可謂是截然不同的,請同學制作一張表格,分析范進中舉前后眾人的態度變化,并說說這反映了當時社會怎樣的眾生相。 人物態度 胡屠戶眾鄉鄰張鄉紳中舉前罵范進現世寶、癩蝦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不聞不問不理不睬 高高在上并嫌棄女婿中舉后拿七八斤肉、四五千錢慰問,夸范進才學高,品貌好,是天上星宿。不敢打罵。稱賢婿老爺,低頭扯后襟奔走效力殷勤送禮拿蛋送酒背米捉雞搬桌拿椅送銀送房稱兄道弟 明確:通過范進中舉前后的對比,各色人物嫌貧愛富、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丑態躍然紙上。他們對權貴阿諛奉承,對寒士白眼相加。由此可見,讀書人中舉后便可享富貴,受尊敬,不中舉則被人看不起。深刻反映了當時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
3.簡要說說范進中舉前后又有哪些變化。明確:中舉前,每日少飯食,鄉試無盤纏,家貧不得已要賣雞換米煮粥;畏懼岳父大人,對胡屠戶唯唯諾諾。中舉后,高興發瘋,清醒后,對張鄉紳奉迎自如,打起官腔,對胡屠戶是勢利虛偽。
目標導學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分析胡屠戶】
1.分別找出在范進中舉前后,有關胡屠戶語言、行為描寫的語句。示例: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兇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發指。中舉后,“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
2.胡屠戶的言行,表現了胡屠戶怎樣的性格特點?請做簡要概括。明確: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后)的市儈形象。
【分析范進】
采用分析胡屠戶的方法,說說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從哪些地方看得出來。示例:
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師總結:范進是一個猥瑣懦弱而又圓滑世故,熱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的人。中舉前唯唯諾諾,中舉后則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張鄉紳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會的新貴,特權階級的人員。
【分析眾鄉鄰(包括張鄉紳)】
中舉前,范進的生活非常窮苦,但文章并沒有寫到眾鄉鄰(張鄉紳)的身影,當范進中舉的消息傳出后,眾鄉鄰(張鄉紳)有送錢的,有送雞蛋的,張鄉紳還直接送銀攀親,當范進發瘋時,大家都很著急,并且積極地想方設法,這些反映了什么?明確:反映了當時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的世風。
目標導學四:研讀文本,探究文本諷刺藝術
1.文中有很多情節,看似非常可笑,請試著畫下來,并想一想,笑的背后隱含什么?示例:
(1)范進中舉喜極而瘋的丑態。
(2)挨了一個巴掌之后,范進才從瘋態中清醒過來。
(3)胡屠戶前倨后恭的丑態……明確:這些語言在可笑的背后是對人物丑惡靈魂無情的嘲諷,用笑的方式去表現人物的可悲之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這就叫作諷刺。
【教學提示】
1.范進中舉的悲喜變化及影響,不是一個個案,應該推而廣之, 通過范進一個人去解讀一類人,所以教師可以多找幾個古代讀書人的例子,以求學生對范進喜極而瘋的故事有一個更深層的理解。
2.結合下面幾句話,說說文章是如何達到這種諷刺的效果的。
(1)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明確:將范進中舉后的瘋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表現出對文人半生蹉跎只為求取功名的悲哀,瘋是“喜極而瘋”,而作者正是用這喜極的狀態表現當時士人的悲哀。
(2)“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蝦蟆想吃起天鵝肉’來!……你不看見城里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胡屠戶道:“我那里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后半世靠不著也怎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明確:作者用了前后對比的手法,前寫胡屠戶的刻薄,后寫胡屠戶的諂媚,前后嘴臉截然不同表現出世風之庸俗。
(3)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明確:“攥在手里緊緊的”“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表現了胡屠戶不是真的想要歸還銀子,這一細節就與他的退銀之辭形成對比,構成矛盾,引人發笑,從而達到諷刺效果。
目標導學五:主旨思考范進中舉,喜極而瘋,是喜劇還是悲劇?結合課文的具體描寫,談談自己的看法,寫一篇片段作文。
提示:
1.要從人物命運的角度來考慮。
2.范進只是一個典型,要跳出范進去看這一類人。明確:我覺得是悲劇,范進雖然中舉了,但他把一生都浪費在科考中,束縛在科舉制度的框架內,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被扼殺。其實范進只是我國封建社會眾多讀書人中的一個,相對于大多數人,范進算是幸運的了,畢竟,他中舉了。但很多人,卻只能淹沒在歷史的滾滾紅塵之中,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國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三、板書設計可取之處
注重品讀細節,學生對人物形象及諷刺藝術掌握較好。不足之處 學生對科舉制度對士人的影響的認識尚有不足,因此難以理解范進中舉后的“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教案14
《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節選自《儒林外史》。接下來一起去看看《范進中舉》教案如何構思的吧!
教學目標 :
1、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對比和諷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分析范進、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難點:
1、理解范進中舉反而喜極發瘋這一現象。
2、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過程:
一、1、導入語: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提問的同時亮出彩 票)
是的,彩 票!小小彩 票。現代社會,多少人憑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 票呢?(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借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進
1、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瘋的過程? 請學生簡要復述這一情節。
討論并歸納: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明確: 昏厥 → 瘋跑 → 跌倒 → 瘋走集上
2 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云。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后,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著重刻畫范進顛狂的丑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提問:你認為主人公范進是怎樣一個人?
貧困潦倒、唯唯諾諾、逆來順受、圓滑、虛偽、世故、猥瑣懦弱、熱衷功名
4、提問:刻畫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
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5、提問、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小說對比描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三、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征,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隱含著什么?
在笑的背后隱含著作者對科舉制度懷著深惡痛疾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主題
范進中舉前后狀況的變化,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以及在這種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勢利關系和世態的炎涼。
五、結合對文本內容和范進的理解,請你為“范進中舉”擬一副對聯。
六、作業: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就在胡屠戶剛笑咪 咪地走出范進家門,沒多久,來了四報說,前三報弄錯了,中舉的不是現在的范進,而是鄰莊范進。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不少于200字。
范進中舉教案15
一. 檢查預習情況
1. 檢查“預習提示”中的字詞
2. 學生交流查找到的有關作者、作品的介紹(教師備用資料見課件)
3. 根據插圖復述故事梗概
范進進學(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為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后回家,來賀喜的丈人胡屠戶又挖苦、教訓了他一頓,范進連連稱是。
為了能參加鄉試,范進去向丈人借盤纏,不但未借到,還被胡屠戶罵了個狗血噴頭。
范進不甘心,便瞞著丈人去參試。回到家,家里人已經餓了兩三天,范進又挨了胡屠戶一頓罵。
出榜那天,家里沒有早飯米,母親餓得兩眼看不見,就吩咐范進將一只生蛋雞抱到集市上賣了買米。
報錄人上門報范進已中舉。鄰居找范進回家。
范進一看報貼,喜極發瘋。
眾人議論給范進治瘋的辦法,有一報錄人提出找他平時最怕的人打他嘴巴。
眾人找來范進平時最怕的胡屠戶,胡屠戶在眾人勸說下,壯著膽子邊罵邊打了范進一個嘴巴,治好了他的瘋病。
范進剛到家,張鄉紳就來拜會他,與他攀認世弟兄,還送給他銀子和房子。
范進送了六兩多銀子給丈人,胡屠戶好話連篇,千恩萬謝,低著頭,笑瞇瞇地去了。
二. 知識拓展
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范進中舉》這篇課文了,相比于前一篇小說的主人公——科舉失敗的孔乙己來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范進可就“幸運”多了,先是中了秀才,后是中了舉人。不過,范進中了秀才與中了舉人后的境遇卻大相徑庭。為什么同是“中了”,卻有如此差別?這就需要了解一下有關科舉制度的一些情況。(見課件)
三. 研析課文
1. 本文雖題為“范進中舉”,但文章不僅寫了范進中舉后(§3-12)的情況,也交代了范進中舉前(§1-2)的境況。范進中舉前后的境遇可用下面這副對聯來概括:“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范進中舉前后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判若兩人。可以說“中舉”是范進一生中的轉折點。請你分別用四個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范進中舉前后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
參考
中舉前:家境貧寒/窮困潦倒
———→
中舉后:家境富有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菜飯、
胡屠戶送來七八斤肉和四五千錢,
不知豬油味、鄉試無盤費、
鄰居拿雞蛋送白酒、背斗米捉倆雞、搬桌拿椅
家人餓了兩三天、母親餓得兩眼看不見
張鄉紳送銀贈房
地位卑微/卑微低下
地位顯赫
被丈人罵作“現世寶、癩蝦蟆、
丈人夸他“才學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賢婿老爺”,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鄰居主動關心給范進報喜、找胡屠戶治瘋,
張鄉紳前來拜會、稱兄連誼
2. 范進中舉前后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是通過周圍人對范進態度的變化體現出來的。其中的“變臉”高手非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莫屬。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反映胡屠戶前后語言、行為變化的語句,并用概括的詞語形容其態度的變化。
【范進中舉教案】相關文章:
范進中舉教案01-13
范進中舉教案07-27
《范進中舉》教案10-26
范進中舉的教案04-19
范進中舉教案01-30
范進中舉教案07-27
《范進中舉》12-24
《范進中舉》12-24
課文《范進中舉》教案11-26
范進中舉優秀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