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火山和地震》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 1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知道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并能結合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分析我國多地震的原因;能夠指圖說出我國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過閱讀有關地震的檢測和預報的知識,培養學生樹立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建議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我國的自然災害中,地質災害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地質災害中影響特別大、危害特別嚴重的,又當屬地震。火山在我國危險不大。所以教材詳講地震、略講火山。關于地震,教材分了三個標題:“多地震的國家,”“主要地震帶,”“地震的監測和預報”(選學課文)。這三個標題的思路是:告訴事實——分析原因、圖示分布——教會預防。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教材特點,建議采用講授法和學習指導法。
關于“多地震的國家”的教學,可由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己看書。“主要地震帶”的教學。要結合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從原理講清我國為什么多地震;四個主要地震區結合圖進行教學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過一段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形成豐富的感性知識,認識到地震確實給我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標題。“地震監測和預報”,雖然是選學課文,但卻是重要的防災常識,且本節教材內容不多,課時也允許,所以“選學課文”和“讀一讀”要組織學生學習。關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學,注意兩點就可以了:一是明確我國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現的火山名稱在圖3.23中找出,讀出所在省區。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主要地震帶的分布。
〈教學手段〉計算機課件:我國主要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教學過程〉
(引課)在第二節的探究活動中,我們曾討論過我國的三列橫向和三列縱向山脈的成因,它們是因受到的擠壓力隆起而形成,這個過程是緩慢和漫長的,當這個變化緩慢進行時,人們不易察覺,而當地殼發生突然斷裂和錯動時,人們就感覺到大地在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國家
(學生活動)考慮從哪些方面得知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從課文中找答案。
(總結)從兩方面說明:一是文字記載地震最早;二是發生地震次數很多。
(講述)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和分布都是有規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們多發生在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世界的兩大地震帶就是這樣的地區。
(學生活動)回答世界兩大地震帶。
(演示課件)世界兩大地震帶
(學生活動)看計算機課件的演示,考慮我國的位置同兩大地震帶的關系。
(總結)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的銜接處,地殼不穩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課件)中國的地震帶
(講述)我國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圖的四個地帶。
(演示課件、講述)中國的地震帶(四個地震帶,略)
(講述)我國有資料的大地震都發生在這些地震帶中。唐山大地震給我們造成巨大損失。
(演示課件)唐山地震。
(講述)地震的破壞力這樣大,有無辦法預防,從而減少損失呢?
(學生活動)自學教材中的“選學課文”和“讀一讀”。
(講述)火山同地震一樣,也是一種地質災害,給人們帶來危害。但火山在我國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學生活動)讀圖3.21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座著名的火山。
(總結、反饋練習)
〈設計思想〉
本節雖然將我國的地震,但一定要結合世界的兩大地震帶的分布,才能從原理上講清我國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帶的分布。通過計算機課件把二者之間的聯系,動態的表示出來。有關唐山地震的影像資料,意在告訴學生,地震給我國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防震減災工作有重要意義,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今后投身科學研究工作。
〈板書設計〉
第四節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國家
二、主要地震帶:
三、地震的監測和預報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動
課堂上將學生分組,每組發一塊薄泡沫板,出思考題:
將泡沫板從兩側向中間用力擠壓,會發生什么現象?想一想,這種現象與地震有聯系嗎?
小組討論3分鐘,之后由每組的代表回答問題,最后教師總結。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 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學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學生學以致用,能解決身邊“發生”的問題。
2、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
3、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搜集資料、整理事實、研究事實、應用事實和拓展事實。科學知識:
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現象,認識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預測地震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地球奧秘的興趣,滲透科學的自然觀教育。
教學準備
1、有關火山和地震的教學錄像片。
2、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地球上的板塊、現代地震儀的掛圖或投影片。
3、為每小組配備一根長約30厘米、直徑1—1.5厘米、學生用力能折斷的干木棍,一條毛巾。
4、教師:構建“火山和地震”網站主頁。
5、鐵罐、土豆泥、番茄醬、酒精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探究問題
1、觀察錄像,了解自然現象
①讓學生看一小段錄像,用感官來認識地震和火山噴發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從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問題,這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關鍵性的一步,學生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來進行研究是科學探究的`起始。
②提問:你剛才看到的錄像中,哪種自然現象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災害呢?
2、揭題:火山和地震
談話:是呀!火山噴發和強烈的地震都是人類無法抗拒的自然災害,會給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
3、提出探究問題:
提問:A、你有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或火山噴發呀?(有:當時你的感覺怎么樣?)
B、那對于火山噴發和地震現象,你想提出什么問題來研究呢?可以先相互討論討論。
4、導入探究:
談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真多!下面就讓我們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親臨”地震、火山噴發的模擬現場,去探究一下地震和火山的奧秘,你們想不想去?那就歡迎你進入火山和地震網站來探究。(如果沒有網站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
二、學習新課解決提出的問題
1、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提出的問題
推薦自主學習的方法:閱讀課文搜集資料實驗研究……(最好通過專題網站學習)
2、集體交流逐個自主解決問題
三、進一步了解地震火山
1、指導學生認識地震的原因
(1)討論:你推測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2)講解:從地震的現象我們可以知道,地震時大地在劇烈地震動,有很大的破壞力。地下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力量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
(3)模擬巖層褶皺的實驗。
討論:假如我們想象這一層一層的毛巾就是地層,地層也受到巨大的擠壓,你認為會發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殼中的巖石受到地殼內部壓力也會發生褶皺變動)
(4)模擬巖層斷裂的實驗。
每個小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兩端,用力將它壓彎、折斷。當木棍被折斷時,你聽到什么聲音?手有什么感覺?
假如這根木棍是我們想象中的地下的巖層,當巖層受到擠壓的力越來越大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斷,想象地殼中的巖石受到地殼內部壓力時發生的斷裂,木棍折斷時發出的聲響,想象到地震時發出的巨大聲響;木棍被折斷后產生的震動,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劇烈的震動)
(5)組織學生討論: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6)講述:地震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每年地球上都要發生幾百次;只是有的地震較弱,人們感覺不出來;只有強烈的地震才會帶來災害,但一般一年不過只有幾次。
2、引導學生認識火山噴發的成因
(1)學生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
(2)用土豆泥和番茄醬模擬火山的噴發。你認為哪些現象預示著火山將要噴發?
(3)小結火山噴發的原因。
3、討論:為什么說我國臺灣省是地震和火山噴發的頻繁地區?
小結:在板塊的邊緣,由于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作用,巖層受到壓力較大,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發地帶。
4、指導學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1)討論:地震前兆有哪些?你們已經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
(2)講述:地震前兆還有: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斷流;氣候出現冷熱驟變;地光與地聲等。由于動物感覺器官特別靈敏,被人們稱為一部監測地震的“活儀器”。為了便于大家觀察動物的地震前兆,老師介紹一首歌謠給大家:
震前動物有前兆,發現異常要報告。牛馬騾羊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癡呆搬家逃。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水面跳。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5、引導學生了解人們對地震的研究。
(1)(出示張衡像及地動儀掛圖)張衡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科學家。在1800多年前,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監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是我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地震了解得越來越多,發明了各種儀器監測地球內部的變化。例如地震儀(出示地震儀掛圖)就是通過監測地球內部的變化來記錄和預報地震的。
6、指導學生在遇到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
當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離開房屋,到室外空曠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傷。如果來得及,最好在離開房屋前,拉斷電閘,熄滅爐火,以免造成火災。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 3
一、教材說明:
在學生認識了地球內部構造及特征的基礎上,本課借助對火山和地震成因的探究,學生進一步認識地球內部的物質組成及其運動變化。火山和地震都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既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對待事物的能力。
活動準備:
提出本課要探究的內容:“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上的自然現象,和人們有密切的關系,讓我們來研究吧。”提示學生預前探究,為課堂探究做準備;以文字的形式提示學生準備課上探究的典型材料,為課堂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物質上的保障;以情景圖的形式調動學生對火山和地震已有的認識,為課堂探究提供心理上的準備。
活動過程:
包括三個活動。
活動一:交流搜集的地震資料。
包括兩個環節:一是介紹了世界著名的圣海倫斯火山噴發的情況,包括了火山噴發全過程的圖片及火山噴發對火山周圍廣大地區造成的破壞。目的是為學生研究火山提供最基本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火山噴發時的現象,引起學習興趣,為探究火山的成因打下基礎。二是介紹唐山大地震的情況。教科書呈現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地震巨大的危害性,引發學生研究地震是怎樣形成的興趣,結合卡通語言“真是不平靜的地層。”,引導學生針對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作出假設,這些變化有可能是地層的運動引起的,為探究地震的成因打下基礎。
兩組圖片只是教科書的一種指向,提示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搜集的材料進行交流,獲得對火山、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火山、地震時會出現的現象。
活動二: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
分為兩個環節:
一是設計實驗,探究火山及地震的成因。教科書呈現了一系列學生探究實驗的情景圖,“做個模擬實驗吧。”提示學生設計實驗,展開探究活動。三幅圖片分別給學生以探究方法的提示:
(1)加熱用番茄醬和土豆泥做成的裝置。提示學生番茄醬看作是地球內部的巖漿,土豆泥看做是地球構造中地殼。借助這個實驗提示學生認識到地球內部溫度高、壓力大,有類似接近液體狀態的巖漿。巖漿從地殼薄的地方或有裂縫的地方噴出,形成火山噴發。
(2)用力折斷木棍,模擬巖層的斷裂及震動。
(3)用手擠壓毛巾。
“實驗中的毛巾和木棍相當于地震中的什么?”提示學生利用這兩個實驗了解地震的成因。木棍和毛巾都相當于地球構造中的地殼,手用力彎折木棍、擠壓毛巾相當于提示學生地球可能會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力,木棍折斷發出“啪”的聲音。手感覺到振動,以及毛巾的褶皺分別代表了地殼在受力下可能發生的變化。這就是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圖片中設計的各種方法只是一種指向,提示學生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設計,展開探究。
教科書通過“實驗告訴我們什么?”及預留的記錄空間,提示學生邊探究,邊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最終獲得的結果。
二是通過資料卡的介紹,豐富學生對火山、地震的認識。在學生實驗探究的基礎上,教科書以資料卡的形式具體介紹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上面的資料卡展現的是巖漿即將沖破地殼的情景和火山形成的原因。下面的資料卡展現的是沒有被擠壓的水平地層、受到擠壓發生褶皺的地層、巖層斷裂的地層及地震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豐富學生的認識,拓展學生的認識。
活動三: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包括兩個環節:
一是討論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科書以圖片的形式展現了火山、地震與人們的關系,分別是地震造成的樓房倒塌,橋梁斷裂情景;火山噴發后形成的金剛石等珍貴礦產、地熱資源;地震奪取人的生命。提示性語言“火山、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災害呢?”“火山、地震還能帶來什么?”提示學生交流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它們既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還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有益的影響。培養學生辯證的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教科書設計的圖片內容只是一種提示,火山和地震對人類的影響還有很多,如火山噴發能污染空氣、燒毀森林、毀壞農田、覆蓋村莊、城市,噴出的火山灰也能形成肥沃的土地;強烈的地震能造成嚴重的災害,奪去人的生命,破壞人類的財產,但地震往往能告訴人類一些地球內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促進地質科學的發展。學生可以從更多的方面交流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二是避震小常識。教科書提出了“地震來了,我們怎么辦?”問題,提示學生交流避震常識。借助資料卡簡單介紹了根據地震前兆預報地震的方法,以及發生地震時,避免人身傷害的方法,豐富學生的認識,對生活更具有指導意義。
自由活動:
模擬避震演習。
教材展示的是一個模擬避震演習的情景圖,背景是在一個教室里,學生在老師的指揮下,演習各種避震的方法,關于避震的方法有很多,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三種:
①學生把書包舉在頭上,往門外跑。提示學生意識到頭部是人體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在地震發生時要特別注意保護。這種方法適合于平房教室。
②學生抱頭蹲在桌子旁。提示學生地震時,處在樓房里的人可以采取這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機會大得多,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③學生蹲在墻角。墻角是建筑物最牢固的地方,如果地震來得突然,來不及逃離房間,用這種方法也能增加生還的機會。借此活動目的是培養每個學生的防震意識,提高他們的防震能力,是對學生生存技能的一次有意義的訓練。
拓展活動:
現在許多火山都成了著名的風景區,搜集有關資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吧!
提示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借助旅游報給學生提供一個了解更多的火山、地震知識的機會,將課堂探究延伸至課外。
二、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器材作模擬實驗;會查閱書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數據,對現象作合理的解釋。
2.愿意合作交流;喜歡大膽想象;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意識到火山和地震既可以帶給人類好處,也給人類造成負面的影響。
3.了解火山噴發現象;了解地震現象;認識火山、地震的利與弊。
三、教學建議:
活動準備:
學生依據活動準備中的要求,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準備材料:毛巾、木棍、土豆泥、蕃茄醬等。搜集有關火山、地震的資料。為了課堂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也要相應準備酒精燈、三腳架及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活動過程:
活動一:
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你對火山和地震有哪些了解?”學生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討論交流。教師也可以先播放有關火山或地震的錄像資料,增加學生的視覺刺激。在學生觀看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火山和地震發生時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通過交流獲得研究火山和地震的相關資料。
在學生了解了火山、地震發生的現象后,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由這些現象可以推想到什么?學生結合自己了解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活動二:
在學生提出猜想與假設后,教師提問學生:“怎么證明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呢?”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討論,設計相關的實驗,證明自己的假設。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設計。適當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張探究提示卡,提示學生實驗設計的思路及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在學生設計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充分利用準備的材料展開實驗探究。實驗中,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其中,密切注意學生的實驗情況,并及時提醒學生記錄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以方便學生之間進行交流。
在學生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并進行整理,對實驗獲得更深入的認識。
討論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結合學生的匯報適時的提供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
最終教師提問學生:“通過實驗、分析、整理,你知道火山噴發和地震到底是怎么發生的嗎?”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資料卡,彌補學生認識上的不足。
活動三:
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錄像資料,或介紹相關的數字豐富學生的認識。學生可能只重視到火山和地震帶給人類的災難,那么教師就需要進行適當的補充介紹,讓學生認識到火山和地震給人類帶來負面作用的同時,也有有利的一面。訓練學生學習辯證地、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科學素養。
在學生認識到火山和地震與人類的關系后,教師提示學生思考:如果發生火山噴發或地震,那么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學生結合已有經驗進行討論交流匯報。教師教學時,還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再補充一些有科學根據、經過實踐檢驗的方法。
自由活動:
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的準備要充分,包括對教室房屋結構、室內物品、活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等都應有個大體的了解。
2、活動時間要充足,各種避震方法的掌握要到位。
3、活動后注意總結、評價,對于活動中學生所表現的靈活性、創造性一定要及時發現,多鼓勵。
拓展活動: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火山的噴發會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噴發后,會形成許多優美的自然景觀,如國內的長白山天池、五大山蓮池,國外的富士山、維蘇威火山等。可以搜集資料辦一份火山旅游報。在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火山旅游報展覽。
本課探究內容較多,建議用2課時完成。具體有兩種分配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第一課時認識火山、地震發生時的現象,學習火山、地震的成因。第二課時討論認識火山、地震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了解避震小知識,模擬避震演習。第二種方案是火山和地震分別占一課時。教學時選用哪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 4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地球內部圈——地殼、地幔、地核。
2、初步認識地殼處于不斷運動之中,高大的山脈、海溝等地形是地殼運動的結果。
3、認識火山的構造、火山噴發物以及火山活動情況的分類。
4、初步認識地震的發生,了解震級、震源、震中等概念。
5、對學生進行地震災害的國情教育,培養學生防災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地球內部結構、地殼變動的證明,火山地震的活動極其分布。
難點:認識地殼的變動.
疑點:地球內部圈層是如何劃分的依據是什么,軟流層是何種狀態,地殼變動會形成哪
些地表形態,產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來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為何呈帶狀分布
解決方法:利用模型;地理專題地圖;標石(巖石)。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地殼變動,火山噴發和地震的資料片,直觀的對地球內部活動引起的地殼變動進行觀察。
2、筷子、鋼鋸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實例引入。
一位深夜出急診的醫生回憶:"夜間三時半,我有急診外出,剛邁出門坎,地震就來了,先是晃,天旋地轉,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開,再就是顛,腳底像過電似的,緊接著房上的磚瓦飛了下來。我心里發慌,那嗚嗚的聲音,使人毛骨驚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響和嗆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來,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覺得不對勁。一看,呀!我怎么已經上了房頂!"
二、新課展開
(一)、地震
1、準備一些筷子和鋼鋸條,在課上做實驗,體會震動與力的關系,此時教師講解地震發生的原因。
2、讀課本圖4-35,總結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幾個概念。讀圖4-36、4-37,總結中國和世界主要地震帶分布。
震源:地震發生的源地。震中:與震源對應的地表部分。
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離。震中距:各點離震中的距離。
等震線:距震中距離相等的點的連線。
全球地震帶主要分布在環太平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山。
中國地震帶主要分布在:東南部臺灣福建沿海,華北太行山脈,津唐地區,青藏高原及邊緣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可以用中國、世界地震分布圖或投影片演示。
3、地震的災害可讓學生討論,個別回答。
4、地震的.預報和防范,學生閱讀課本。
(1)張衡與地動儀。
(2)民間的預報方法常依據動物異常和自然現象異常。
如: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無雨泉水渾,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天變雨要到,水變地要鬧。建立預報網,異常快報告。
震前動物有預兆,大貓銜著小貓跑,牛羊螺馬不進圈。鳥雀驚飛不回巢,兔子豎耳蹦又撞,魚兒驚慌農面跳,雞飛上樹豬亂拱,鴨不下水狗狂叫。
(3)現在科學家通過地震儀可準確測量出地震。
(4)地震的防范: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發生地震時千萬不要慌亂不知所措,要冷靜地快速離開房屋。跑到空曠的地方,或躲到小開間房子里或桌子下。
6、引導學生完成p150的討論,并讀圖4-43。
教師應該熟悉中國區域圖以及地質災害的分布。
7、學生可能置疑:
(1)地球上地震呈帶狀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地震的震級和烈度(破壞程度)是怎樣的?
(3)學生對中國和世界區域圖不太熟悉
三、作業:
(1)搜集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發生過的級別較大的地震和火山活動情況。
(2)在中國和世界空白圖上繪火山、地震分布。
(3)想象地球內部的物質結構,從以下凡方面考慮:狀態、溫度、密度、壓力、物質組成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現象,認識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預測地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學生學以致用,能解決身邊“發生”的問題。
2、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搜集資料、整理事實、研究事實、應用事實和拓展事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地球奧秘的興趣,滲透科學的自然觀教育
二、教學重點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現象
三、教學難點
認識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成因
四、教學準備
1、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視頻。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地球上的板塊、現代地震儀的圖片。
2、學生每組準備一根小木棍,一條毛巾。
3、鐵罐、土豆泥、番茄醬、酒精燈,積木塊等
五、教學時間
1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
1.談話: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同樣危險的還有火山噴發,大家猜想一下,如果發生火山噴發和地震會不會破壞地形,使地形、地貌發生改變?
課件出示地震和火山噴發的視頻和畫面,讓學生邊看邊思考火山噴發和地震使地形具體發生了什么變化?
(視頻:火山地震情景和畫面)板書課題。
2.交流火山、地震發生時的情景
學生交流,教師點擊相關的圖片(地動山搖、房屋倒塌、道路斷裂、巨石滾落、河流移位、河流阻塞形成堰塞湖、巖漿噴發會形成火山島、火山錐、熔巖高原等等)
(二)組織學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噴發的原因
1、引導學生認識火山噴發的成因。
(1)觀看火山噴發的視頻。看過火山噴發,結合剛才的.錄象,請大家再看書說說火山形成及噴發的原因。
(2)用土豆泥和番茄醬模擬火山的噴發。你認為哪些現象預示著火山將要噴發?
(3)小結火山噴發的原因。
2、討論:為什么說我國臺灣省是地震和火山噴發的頻繁地區?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經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卻沒有?從火山爆發的現象中,人們能獲得哪些信息。
拓展:學生介紹火山知識。
小結:在板塊的邊緣,由于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作用,巖層受到壓力較大,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發地帶。
(三)組織學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討論:你推測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講解:人類不斷的改造自然,期待更好的生存環境,可無情的地震卻一次次震碎人們的美好生活,給人們的記憶打上痛苦的烙印。(播放1976年7月28日我國河北省唐山7.8(>=7級大地震)級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我國汶川發生8.0級(>=8級巨大地震)巨大地震、2010年6月5日山西省陽曲縣4.6級地震(>=4.5<6中強震)視頻圖片資料)上述資料中提到了有關地震的相關概念如:震級、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波。講解震級是地震的強弱,震源是地球內發生地震的地方,震中是震源上方正對著的地面,震中到地面任何一地方的距離是震中距,地球內部出現的彈性波叫做地震波。就像水波一樣。提問:從地震的現象我們可以知道,地震時大地在劇烈地震動,有很大的破壞力。是什么力量讓大地劇烈震動呢?強烈的地震有著很大的破壞力,對人類造成這么大的威脅,你們知道地震是如何形成發生的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讓我們來做個實驗。
2、教師介紹地震的主要類型:火山、塌陷、構造地震。構造地震的原因:地球內部運動產生的力。
(1)模擬巖層褶皺的實驗。
討論:假如我們想象這一層一層的毛巾就是地層,地層也受到巨大的擠壓,你認為會發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殼中的巖石受到地殼內部壓力也會發生褶皺變動)
(2)模擬巖層斷裂的實驗。
每個小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兩端,用力將它壓彎、折斷。當木棍被折斷時,你聽到什么聲音?手有什么感覺?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 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體系、內容
《火山和地震》選自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火山和地震》屬于“地球的運動與所引起的變化”之三:“地球運動與地表變化”,其他地球運動所引起的變化,如:“地球運動與天氣變化”被安排在三年級上冊《關心天氣》單元,“地球運動與晝夜變化”被安排在五年級上冊 《白天和黑夜》單元,它們都為六年級研究《我們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單元順應學生思考、探究問題的規律,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分為《地球的形狀》、《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內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變遷》,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地球的內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內部構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變遷》主要研究地球運動與地表變化。
《火山和地震》有六個教學活動(PPT),其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是重點。
2、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知道火山與地震是地球內部內力作用的結果。
●知道火山與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預防地震的措施。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國家之一,了解張衡及他的貢獻。
過程與方法
●會做模擬火山噴發的實驗。
●會做地震的實驗。
情感與態度
●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產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4、教學難點:做火山噴發的模擬實驗。
5、教學安排:1課時
6、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火山和地震的錄像、燒瓶、石棉網、酒精燈等。
學生準備:橡皮泥。
二、說教法學法:
學情分析:
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形狀,能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科學家根據一些自然現象推測出了地球內部的構造,了解地球內部的構造,能用橡皮泥等制作地球內部構造的模型。但是不知道地球內部是運動的,充滿了力量。另外,學生能針對問題,從更多渠道查閱相關資料,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能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學生的科學探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課件展示法:通過視頻課件展示,讓學生形象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樣子及形成原因;通過影像資料介紹許多科學家為研究火山和地震做出的貢獻。
演示法:通過火山噴發和地震的模擬實驗,讓學生形象的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講解法:學生對火山和地震的資料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師的講解;
指導法:在做火山和地震的模擬實驗時,由于學生不具備探究的基礎,都需要教師詳細的指導;
合作探究法:在探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自我保護的方法時都采用了此方法,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團體的力量,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說教學程序
我設計了五個步驟:
(一)導入
1、復習:通過前幾天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么?學生回答:地核、地幔、地殼。
2、過度揭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地球的兩大自然現象——火山和地震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3、學生交流:關于火山和地震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導入新課的學習,銜接自然,學生對火山和地震已經有一點了解,這時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前知識,也為下面學習火山和地震打下基礎。
(二)探究火山噴發的原因
1、學生觀看火山視頻
大家剛才觀看了火山噴發的錄像,從火山噴發的現象中,人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地球內部壓力大,溫度高)
說說火山形成及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2、學生交流。
3、火山噴發實驗
為了更好地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按照大家的設想來做模擬火山噴發實驗。
教師演示,講解實驗的注意點
學生分組實驗,及時記錄
4、小結:
火山噴發的原因。
【《火山和地震》的教案】相關文章:
火山和地震教學反思04-17
火山和地震教學反思06-13
《火山和地震》教學反思06-18
火山和地震的教學設計06-21
科學《火山和地震》教學反思【精選】03-24
《火山和地震》單元教學設計07-18
火山和地震教學反思4篇04-17
《火山》教案設計06-21
中班地震的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