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精選2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理解、體諒他人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情感傾向,體驗同學間友好相處的美好與幸福。
2、行為與習慣:能夠體諒他人,設身處地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逐步養成社會認知能力的良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懂得班級中的同學關系的正確處理是其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基礎之一。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增強其體諒、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4、過程與方法:采用講故事、表演、設置問題情景、小組交流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情境體驗,通過回憶自己的感受和移情,自覺產生同情心理,從而主動行出應該為他人著想,尊重、信任他人,善待他人的結論。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的愉快體驗。
教學難點:
能夠感覺、理解、想象他人在一種特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制作與本課有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談話:
二、情境體驗出示課件心海起航
1、我的日記
(1)提問:你能體會“我”感受嗎?
(2)找比較胖的同學談感受。
生N:我這么胖很難為情,平時又沒有別人動作敏捷,聽到他“肥豬”的喊聲,我覺得受到侮辱,沒有尊嚴。
(3)議一議,小結:不能給同學起侮辱性的綽號。
2、小辯論。
(1)提問:如果你們班里也有這種情況,你會去勸阻嗎?
(2)分甲、乙兩組,不會勸阻的.為甲方,會勸阻的為乙方,說出理由。
(3)辯論賽。
甲方:
①這不關我的事。
②他們人多,我無法阻止。
③我不喜歡他。
乙方:
①要尊重、理解、相信他人。
②不能侮辱別人,給同學起外號是不道德的。
③同學之間要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老師適時進行正確指導。
三、活動一,秀秀我的名字
四、都是外號惹的禍。
五、我的書。
六、心海拾貝。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2
【活動理念】
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科學地設計學習活動,創設問題情境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氛圍,充分喚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的積極主動、學得生動、活潑,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從而達到提高興趣,擴展思維,發展智能的目的。所以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就有這個責任去創設學生樂意學、主動學的課堂氛圍。
【活動目的】
1、讓學生對學習的苦與樂有一個初步的、辨證的認識。
2、通過本次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幫助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有苦也有樂,體驗到“樂在其中”。
2、難點: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能以苦為樂,體驗成功的艱辛和樂趣。
【活動準備】
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實例,說明學習是苦或是樂;課前收集有關學習的名人名言;小品表演;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受到過老師、家長的表揚?心里快樂嗎?當你們成績下降,受到批評或指責時,內心又時怎么樣的感受呢?那么,學習到底是苦還是樂呢?今天的活動就是要同學們一起來仔細地品味一下學習的苦與樂。
二、活動與訓練
1、小品表演。提示;學習到底是苦還是樂,我們來聽聽這兩位同學是怎樣說的?小品簡介:人物:學生甲、學生乙。
2、討論交流:⑴看了小品之后你同意哪一種說法?
⑵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也來談談你們對學習事苦還是樂的看法。說得好的學生戴上一個精靈的頭飾。
3、繼續討論下述三個問題:
⑴你們有沒有這種經歷——有時遇到一道難題,想了很久還是解不出來,后來經過努力,終于找到了解題的方法。這時你們的感受是苦還是樂?
⑵你們有沒有這種體驗——為了迎接考試,連續幾天放棄了休息,甚至電視節目也不看,結果在公布考試成績時知道自己得了100分。這時,你們的內心是不是高興得無法形容?⑶你們有沒有這種想法——今天在學習上雖然花了不少時間和經理,但自己長大后,能用學生時代學到的知識和本領,那時,回過頭來你們一定會說,學習雖苦猶樂。
4、請同學將收集到的各類有關學習的'名人名言向大家介紹并作解釋。
(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三、總結
通過這堂課,我們知道了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花時間,下功夫。當想到這種艱苦能換來知識、換來贊揚、換來為國家出力的本領時,你們就會體味到“苦盡甘來”,“樂在其中”了。
四、活動反思
這堂課,從學生的親身感受出發,讓每個學生表達自己學習中的快樂和困苦,通過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
2、掌握達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當事者在那種狀態下能作出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發展自己身心的潛能。——英美國家的定義
這只是眾多關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雖然各種概念在細節的表述上有所差異,但它們都突出了“適應”和“潛能”這2個重要的地方:人是社會的動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過社會性行為表現出來的,“適應”這個社會與否就成為心理機制是否正常運行的標準。其次是“潛能”,之所以強調“潛能”是將人看成一個發展的個體,像同學門現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斷的成長就是一種發展的體現。
有位同學對我說:“沒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蓋起來而已!”其實,所謂的良好心理狀態,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環境許可的條件下發揮最佳心理功能狀態,就能稱之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幾位男生在打打鬧鬧,其中一個開玩笑地指著另外一位同學對我說:“老師,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神經病”這樣的口頭禪,那我們現在來思考一個問題:到底心理健康與否的標準在哪里?(學生討論)
2、心理健康的標準:
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間,同學們有測過自己的智商嗎?(學生回答)
估計同學們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還高于一般人呢。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條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
有明確的自己意識,接受自己:在座的同學,誰能跟大家說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呢?
(學生回答)說的不錯,看來大家都能正確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就代表你們有明確的自己意識能接受自己。那么,你們對他人的優缺點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據可靠的消息,我們班的班長是個大好人,你們說呢?(學生笑)但是我還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請哪位同學來拍拍班長的馬屁說說他的優點?(學生回答)恩,大家都說的很好,看來我們班還是很有前途的嘛,有這樣的一位好班長。從上述大家的發言,看的出你們都能公正的評價他人和接受他人,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個標準。
情緒樂觀穩定,反應適當、正確:每個人都有郁悶的時候,郁悶時我們會繃著個臉,面無表情或者皺著眉頭,但是你有可能把這樣的表情持續一天、兩天,你有可能連續一個月兩個月都是一張苦瓜臉嗎?(學生:幾個小時就好了~~)還有,你們現在每個人都很認真地在聽我講課,我突然把一位同學叫起來,劈頭蓋臉的把他罵一通,你們覺得,他這時候會有什么感覺?他會覺得神清氣爽、心情愉快嗎?
(學生:不可能……)是啊,這時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覺得非常的委屈,這就是情緒反應的適當與正確。
人際關系和諧:請同學來談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如何?(學生回答)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反過來促進心理健康。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后面會有專題來介紹。
符合年齡特征:你們小時侯都玩些什么游戲啊?(學生討論)那你們現在還會玩這些游戲嗎?(學生:不會~~)如果有同學還在玩幼兒園時的游戲的話,請我單獨面談。(學生笑~)心理健康的最后一條標準就是人的行為要符合自身所處的年齡發展階段。
以上這些是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同學們看看板書對照自己的情況是不是夠健康。我看,大多數同學的心理還是很健康的,偶爾有一些情緒低落,或者是自己認為很荒唐的想法,只要能自己調節過來就可以了。如果還是無法排解,可以找朋友傾訴,宣泄一下,或者來學校咨詢室,讓老師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幫助大家。
3、心理健康的意義和作用:
為什么我們要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要有學校心理咨詢室呢?
下面,我們來說說心理健康的意義和作用,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學實驗:美國心理學家布雷迪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兩只猴子綁在并排的椅子上,其中一只猴子稱為“執行猴”,心理學家訓練它每過20分鐘按動杠桿一次,否則,它和另外一只猴子都會遭到電擊。在這種情況下,那只可憐的“執行猴”得了胃潰瘍,而那只無所事事的猴子卻什么事情也沒有。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因為那只“執行猴”長期處于緊張和焦慮之中,心理上的不健康最終導致了生理問題的出現。所以,心理健康的最基本作用在于,有利于生理的健康。
促進智力的發展,發揮潛能:同學們,試想一下,假設你們在考試之前已經做了完全的準備,可是一上考場你就兩腿發軟,頭暈眼花,雙手冒汗,腦袋一片空白,請問你 又如何能取得好成績呢?只有在良好心理狀態下你才能最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健全人格的保證:同學們,你們希望和心理健康的人交往嗎?(學生:是的。)那你們為什么不太愿意和心理不健康的人交往呢?是的,因為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不好相處,為什么呢?因為,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保證,如果心理不健康,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4、維護心理健康的途徑與方法:
既然心理健康那么重要,那我們應該采取那些辦法來解決心理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了解適應環境對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掌握適應環境的技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心理專業測試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適應能力,通過主題活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充分體會在新環境中自己的力量,對自己產生信心,對未來更有期待。
二、教學方式:
教師啟發引導、主題活動、師生討論
三、教學形式:
專業測試、活動、討論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心理課簡介和適應性能力測試
一、引入:心理學名詞解釋
1、問:何為心理學?
心理學的英語名稱為psychology,是由希臘文中的psyche和logos演變而來。Psyche指soul,即靈魂;logos指discourse,即講述。
因此心理學是指:闡述心靈的學問。
2、為何在高中階段開設心理課程?
心理課可以使我們增加與人溝通的技巧,增強自信,健全人格。
二、介紹心理咨詢室
問:你們認為什么樣的人會去做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室針對所有健康人群的,每個人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會有成長的煩惱和困擾,我們把這稱為心理成長問題,這個不是疾病,而是所有正常人都會出現的一種狀況,就像每個人都患過感冒一樣。心靈也會感冒的。做心理咨詢就是一種自助的行為,為自己成長掃除障礙。他與精神病的差別在于:精神病是不自知的。我們的心理咨詢室在二樓,每周一到五的中午12:00——13:00開放,歡迎大家前來咨詢。
三、新高一新要求
心理課是一門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程,因此有與眾不同的要求。
1、希望大家能在活動中體會自己的心理狀態,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
2、心理課要求大家動時動,靜時靜。
3、準備一本本子,他的名字是“回音壁”,我們在課堂上做活動時需要用到。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心理軌跡,也可記錄自己的心理體會和感悟。
四、讓我們成為朋友
請同學們做一下自己介紹,彼此了解。
五、心理測試:環境適應能力測試
《心理健康測評》p1319
50分以上:非常好
30——50:較好
20——30:一般
20分以下:較差
六、建議
1、環境適應能力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環境適應能力強,則能更快更好的融入新的集體,對自己的學習有莫大的幫助。
2、對于希望提高自己適應能力的同學來說,可以做到以下2點。一是多與新同學交流,不要因為陌生感而拒絕和人交往,積極主動的態度會讓你更快適應。二是多與老師交流,尤其是在學習上初高中轉換的學習問題,這樣可以幫助你在學習上有所進步。
3、對于20分以下的同學可以到心理咨詢室來和我聊聊,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盡快適應環境。
第二課時:我的名片
一、引入:
高中生活是人生的又一個起點,這是一個向童年揮手告別的日子,也是一個邁向成人的驛站。我們應該重建一個新的形象,讓自己在積極進取的環境中更好的發展自己。
二、主題活動:我的名片
1、要求:
設計一張特別化的.名片(可自畫像)
1)、不寫名字
2)、寫出自己的特別特征
3)、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事物
4)、希望給他人留下的印象
5)、最欣賞的一句格言
2、將全班同學的名片集中打亂,請同學們隨機抽取,猜猜名片上的人是誰。
3、分享活動體會:
你認出了哪些同學?
又被哪些同學認出?
你開心嗎?為什么?
三、總結:
有些同學的名片被其他同學認出,說明你在短短的2周時間里已經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了,而沒有被同學認出的同學也不必沮喪,相信今天的活動能使周圍的同學更加了解你,沒準已經有人打算和你做好朋友了呢。
第三課時:理想班級
一、引入:小故事“鉆石就在你身上”
有的同學總是抱怨自己所在的班級不夠好,自己的班級不如以前初中時的班級,那你有沒有想過讓他成為你心目中的理想班級呢?
二、主題活動:“金點子”
要求:
1、分組:每組4——6人,推選組長
2、請你為你的班級出出新點子,組長記錄
3、組長交流并板書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討論:
1、學習氛圍
2、環境衛生
3、班級活動
三、分享各小組的金點子
看看哪個小組的金點子多,選出一個最佳小組。
標準:可實行;新穎
四、總結
我們自己的環境要靠自己來創建,大家是一個集體,班榮我榮,良好的環境能給你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職責來創造它。
五、課后反思:
適應新環境模塊對于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增強學生在新環境中的信心是有莫大幫助的。一個集體從無到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集體中,有的學生步子快些,有些慢些,但是快的同學會在學習上占有更多的優勢。因此先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適應能力,再讓學生通過“我的名片”來了解他人,最后讓學生為集體群策群力都能使他們盡快的適應。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5
一、活動主題:
小學生三年級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動背景:
當我們踏進校園,成為學生的那一刻起,我們不僅要學會照顧自己,更應該學會照顧室友、朋友、同學等等。然而向來在避風港中長大的我們,很不適應這種急劇的變化,有的人只會生活在自己狹窄的空間里,很少與別人交流;有的人適應不了新的學習模式,變得焦慮、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標;有的人向往戀愛,盲目的追隨,失去了自己造成以上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同學們不能清楚的認識自己,在新的環境中不能夠營造熟悉的氛圍,從而覺得自己孤獨、彷徨。針對這種現象,同學們應該盡快認識身邊的人,擴大人際交往圈。
三、活動目的:
在全校范圍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號召更多同學關注心理健康問題,讓同學們有更多機會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正視自己的問題,幫助同學們排除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校園氛圍。
四、活動時間:
5月25日
五、主辦單位:
班主任
六、具體內容:
這次活動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期的活動宣傳,第二部分則是班會具體內容活動。
七、活動地點:
9#508教室
八、活動對象:
輔導員、三年級學生
1、活動宣傳:把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每個小組各組織出一期以“學生心理健康”為題的手抄報,介紹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學生心理問題的探討。
2、班會活動:
(1)主持人做開場白,介紹本次活動的背景、目的
(2)把前期各小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拿出給全班同學欣賞,由同學們來共同討論學習,并評價出的作品,給予該小組成員獎勵。
(3)請同學(3—5人即可)發言,談談對于大學、班級的想法和認識。并談談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的遇到的問題,自己是怎么解決的,同時有哪些是自己解決不好的,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知道青春期里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發育提前,受性激素的刺激而產生的心理變化,即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心理變化。
⑵、樹立心理咨詢意識,知道遇到心理問題時能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自己調節,減少煩惱。
2、能力目標:
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如表演、辯論等)認識“想入非非”不是錯,了解自己,培養他們把握尺度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把握與異性交往的情感和行為尺度,使其獲得積極、愉悅、健康的成長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想入非非”不是錯,培養他們正確把握好尺度的能力。
教學難點:
樹立對“性”的正確認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課件;文字卡片若干;心理醫生一名;有關個案、資料等。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導語:最近我們班出現了不少新現象,細心的班委們把它們收集起來進行了加工,編成了一個小品短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小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吧!
(學生表演小品,小品內容大致為:一位男生球打得特別好,引來一位女生的傾慕;女生過分地打扮自己;同學們之間上課互相傳紙條;男生拿著同學惡作劇的紙條到處宣揚有一位女生喜歡他,很得意!)
二、明確“想入非非”不是錯:
1、從剛才這段表演中你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心理都有一個什么共同點呢?(點題,板書:想入非非)
2、針對同學之間產生的這種心理現象,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自由回答,暢所欲言)
3、迅速閱讀課文有關段落,看看心理輔導老師是如何說明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的。
4、自由回答:從心理輔導老師的這一段話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5、出示課件,師點撥小結:
像同學們這樣想與男同學相處、交往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一般來講,女孩子在11歲左右,男孩子在13歲左右,就會進入人生的第二生長高峰期——青春期。進入青春期后,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女孩子會來月經,乳房也會有所發育;男孩子的肌肉會更加發達,這些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產生的,隨之而然,性心理也會發生變化,而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表現得更加突出。因此,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完全用不著為此而自責和煩惱。(板書:不是錯)
三、了解解決心理問題的途徑:
1、產生這些心理現象之后應該怎么辦呢?翻開書第12課自由讀一讀課文,看一看書中的這個小女孩是怎樣做的?(指名回答:咨詢心理輔導老師)及時地進行咨詢和求助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明智的。(板書:張貼“心理咨詢”卡片)
2、我們學校有心理輔導老師嗎?你認為還有哪些人可以做你的心理輔導老師?(張貼“班主任”、“爸爸媽媽”“親近的'老師”“心理輔導老師”“心理輔導咨詢機構”“其他可信賴的親友”)
3、小結
四、正確認識“性”:
1、一提到性這個問題,同學們都有些不自然,別別扭扭,有些不好意思,這是因為缺乏對性的正確認識,書中的小女孩莎莎也這樣,自由讀一讀課文相關的文字,看看心理輔導老師是怎么說的吧。
2、出示課件(人類、動物繁衍生息的動畫),師小結:
性是世界萬事萬物繁衍生息的紐帶,如果沒有性,就沒有我們人類的生存,也不會有這世間這么多美麗、可愛的生命。
五、如何把握好尺度:
1、同學們這樣的想法雖然是正常的,但是不是就可以整天都想呢?如果這樣做了會導致怎樣的后果呢?
2、出示課件(因“想入非非”而導致的誤入歧途的事例),總結把握尺度很重要。(板書:把握尺度)
3、四人小組討論:面對這樣的心理問題出現后,應該怎么做呢?
4、小組匯報:用你喜歡的方式演、唱、說、跳等,讓同學們猜一猜你的好辦法。
5、出示課件,師小結:
這些方法都總結為兩類:注意轉移法、情緒調節法、價值權衡法。(板書:要記住)
六、延伸、指導:
1、小組自由提問:在青春期里同學們肯定還有不少的問題在困惑著大家吧?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自由提問,并推選一名小組長匯報總結你們的問題。
2、引入心理醫生這一角色進入課堂:
⑴、同學們對自己青春期里的一些不明白的心理問題,可以現場請教我們的心理醫生,獲得咨詢和解答。(學生和醫生現場問答:先為組長提問,后給學生自由提問發揮的空間)
⑵、醫生小結。
3、師總結:
同學們,快樂些吧,老師和家長都在期待著你們的笑顏,千萬別辜負了這青春絢麗的韶華,一起笑迎花季吧!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7
教學目標:
1、能夠大膽地根據聲音、表情圖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
2、明白笑和哭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教學準備:
錄音機,笑聲、哭聲磁帶;表情圖1幅。
教學過程:
1、請幼兒聽錄音,進行聯想。
(1)這是什么聲音?(笑聲)
(2)猜猜看,他為什么會笑?
2、觀察笑的表情,引導幼兒表述自己笑的`情緒體驗。
(1)人笑的時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樣貌的?
(2)你什么時候會高興地笑?
3、聽錄音機播放哭發聲音,觀察哭的表情,體驗自己哭的情緒體驗。(形式同前)
4、出示表情圖,請幼兒對照一下不同情緒時臉部的表情。
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會笑和哭,高興、快樂的事會讓我們笑,難過、害怕的事會讓我們哭,特別想哭的時候是能夠哭一會兒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煩、很難過的事,就應請爸爸媽媽和教師幫忙你。笑有利于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8
一、活動設計:
1、家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在社會中,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矛盾的存在,家庭也不例外。通過填寫“家庭寫真”問卷和小記者的采訪,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認識到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難免的,是很普遍的。
2、通過情境設置與角色扮演,使學生了解一些影響家庭和諧、引起家庭沖突的原因,并學會解決家庭矛盾。
3、通過共同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家是愛的港灣,只要對家人充滿愛心,任何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
4、當前,獨生子女家庭日趨增多,家庭問題也不斷涌現。相當一部分家長日夜操勞,給兒女吃好的,穿好的,過份溺愛孩子,只要孩子學習好,考上大學就行。不少學生在家里除了學習之外,對家務事不屑一顧,連“舉手之勞”都沒干過,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這與素質教育是相違背的。通過短劇表演,啟發學生體驗學生父母的辛勞和苦心,向父母奉獻愛心。
二、輔導目的:
1、了解自己的家庭,認識自己與家的關系。
2、認識家庭矛盾產生的原因。
3、學會解決家庭矛盾。
4、學會體諒父母,用行動表達愛心。
三、輔導方式:
1、講述與討論。
2、小記者采訪。
3、情境設置與角色扮演。
4、自己表述。
四、輔導前準備:
1、通知學生收集有關描寫“家”的語句,每個同學準備三句,越多越好。
2、挑選四個小記者,準備對每個小組的同學進行有關家庭沖突的采訪。
3、準備三至四個貼近學生家庭生活的情境,讓幾個同學編排小品表演。
4、給每個同學準備一份“家庭寫真”問卷。
五、輔導時間:
二課時
六、輔導場地:
教室
七、輔導步驟:
(一)教師講述:提到家,相信絕大部分同學都會倍感溫馨。家到底是什么呢?現在的你也許這樣認為:在家中得到滿足和幸福的時候,家是樂園;每當與家人發生沖突和矛盾的時候,家又成了牢籠。不管是樂園還是牢籠,家是我們一生都難以割舍的地方。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面對家呢?通過本課的學習,你也許會找到答案。
(二)每個同學寫三句以上有關“家”的'句子。
(三)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份“家庭寫真”問卷,讓學生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使學生從了解家人的特別及貢獻開始,了解自己的家庭,逐步學會對家人表示感激,為家庭作些奉獻。
(四)教師講述:從同學們填寫的“家庭寫真”看,每個人都有與父母不和的時候,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難免的,是很普遍的。與父母有沖突是我們長大了的標志之一,我們既不要忌諱它,同時又要積極想辦法解決。
(五)小記者采訪
1、四個小記者分組進行采訪,了解各人與父母有哪些沖突,由什么原因引起。
2、小記者交流采訪結果,歸納產生沖突的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與父母發生沖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父母過于嘮叨。
(2)父母過于專橫,對孩子干涉多。
(3)父母按自己的愿望來塑造孩子,總是對孩子不放心,甚至監控孩子的行動。
(4)孩子不愿做家務。
(5)孩子貪玩,放學不按時回家。
(6)孩子經常與同學長時間電話傾談。
(7)孩子看電視過多,影響學習。
(8)孩子學習得過且過,考試成績不理想,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六)孩子與父母沖突的情境設置與角色扮演。
由幾個同學按事先準備好的情境需要認真扮演。全體同學針對情境中的情況進行討論,歸納出解決矛盾的步驟與方法。
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情境中的人物沖突是什么?自己與哪一種情境相似?
2、各種情境中人物發生沖突的原因是什么?
3、解決沖突有哪些方法?(重點)
4、哪些方法是雙方可以接受的?
5、哪些方法是雙方都無法接受的?
[例]
情境一:某學生的房間。桌子上堆滿各種書、資料、文具,床上被子、毛巾亂成一團。該生因找一本參考書正在著急地亂翻。這時母親進入房間,指責該生懶,平時不收拾東西,雙方發生沖突。
情境二:晚上,墻上的掛鐘時針已指向九點,某學生仍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此時已臨近段考。父母催促該生做作業和復習功課,該生充耳不聞,父母忍不住嘮叨幾句,雙方發生沖突。
情境三:某學生的父母讀中學時遇上“xx”,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全力以赴關照孩子,希望他將來考上大學。但該生平時得過且過,每次考試成績均在60-70分之間,有時甚至不及格。常因成績不好與父母發生沖突。
情境四:某學生從初三開始感到回家成了一種負擔,一想到進了家門舉手投足都要受父母的監控就心煩不安。該生父母是勤奮的知識分子,總是按他們的想法來塑造孩子,反對孩子看與考試無關的課外書和電視電影,禁止孩子與同學聚會等等。某天晚上,該生下晚自習回到家后即安靜地在房間里寫日記。母親探頭探腦地走進來,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往日記本上瞟了幾眼,扔下一句話“時間不早了,該干正經事了”。父母的過分操心和干涉,使該生感到討厭、無奈和壓抑,常和父母發生沖突。 教師結合學生的表演和討論向學生強調:一般來說,在孩子與父母的沖突中,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的。正如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由于所處的時代與環境不同,思想感情不一致,兩代人意見不同發生沖突是極平常的事。父母往往由于自身的經驗,習慣于堅持自己的看法,作為兒女,應仔細分析父母與自己沖突的原因,對于正確的意見應該接受,對于不正確的意見應心平氣和地解釋。如果我們能主動承認錯誤或忍父母一時之氣,等父母氣消之后再主動與父母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通過恰當的方式讓父母更多地了解和理解我們,就會收到好的效果。
在家中與父母發生沖突時,作為兒女,應做到以下幾點:
(1)體諒父母的苦心。
(2)用行動減輕父母的負擔,用理解撫慰父母的煩惱和憂愁。
(3)多與父母交談,讓父母感受到愛的回贈。
(4)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原諒父母的過錯。
記住:只要對家人充滿愛心,任何矛盾都可以化解。
(七)體現父母辛勞的短劇表演。
由幾個同學按事先準備好的情節站在父母的角度通過語言、動作、表情再現父母為孩子付出的辛勞。全體同學體驗父母理家的難處,交流感情。
[例]
情節一:做教師的母親從早上6:00起床,操勞一日三餐,上班、料理家務、關照孩子,直至晚上9:30才開始備課,改作業。
情節二: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舍得付出一切,而自己則一切從簡。(為孩子買學習用品、資料、請家教,選擇好的學校,給孩子買新衣新鞋……等;自己多年未添置新衣,舍不得外出旅游……等)
教師歸納:我們每個人都有家,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溫馨和睦。在“我與家”這一課結束前,我提醒同學們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千萬別只顧從家中索取而忘了向家人奉獻。家是很具體的,假如一個媽媽既不操持家務,又不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我們就會懷疑她是否愛家。我們大家也是一樣的,假如你天天只會從父母那里要這要那,不斷地索取,而從來不會體諒父母的苦心,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能說你是愛家的嗎?肯定不能。如何愛家,如何回報父母呢?請同學們課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個“愛家計劃”,然后根據計劃落實到行動。最后我祝愿同學們家家和睦,人人幸福。
(八)小記者朗誦
我與家
家是這樣一個地方,在一日之中,我們的胃在這里得到滿足,我們的心靈也在這里得到滿足。家不僅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托之處。
家是一部書,當你打開它仔細閱讀時,會感到五彩繽紛、回味無窮。
家是港灣,當你累的時候,讓你停泊、休息;也是人生旅途上的加油站,當你遇到困難、受到傷害時,給你加油、充氣,讓你重新鼓起生命的風帆。
家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充滿溫馨與希望;夏天,充滿熱烈與沉重;秋天,充滿收獲與祥和;冬天,充滿寧靜與緬懷。
家是一條溫暖的河,平時風平浪靜緩緩流淌,當生活的變故激起浪花時,它就會調整流向,給我們乘風破浪的力量。
家是實現渴望的地方,人生不能沒有渴望,有了溫暖的家來烘托,我們就會放飛渴望,兌現渴望。
家永遠是我們心中的驛站,既能讓我們遮風避雨,又能送我們揚帆遠航。
愛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孩子的樂園,是愛的中心地。我們心靈中最美好的愿望都環繞著這個中心地。家會隨心一起走,無論是飛越了天涯或是走過了海角,只要輕輕回頭,就會看見我可愛的家。在可愛的家庭中,在人生的四季中,我們正處在歲月的春天。為了演好“我與家”這部人生喜劇,需要把愛心帶進子女這個角色,給養育我們的父母送去一份份溫馨和希望。
八、補充活動:
1、落實“愛家計劃”。中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加,對家長的貢獻和自己應該報答父母的道理很容易認識,但他們往往會只說不幫。所以本課不僅要求學生訂“愛家計劃”,還要落實到位,進行小結和評比。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獎勵。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樣的愛家行動是值得肯定的,是應該大力提倡的。
2、請家長到校座談。把同學們收集的有關描寫“家”的語句及填好的“家庭寫真”給家長看。從家長方面了解家庭沖突和矛盾。要求家長不要過份溺愛孩子,要讓孩子吃點苦,同時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過份干預兒女,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去設計兒女的未來。此外,請家長協助督促孩子完成“愛家計劃”。教師協助家長及時調整不恰當的期望值。
九、建議:
每個學生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課前應先做好調查,尤其要注意家庭關系較緊張的以及單親家庭的學生,避免傷害有家庭陰影的學生。在對學生進行家庭調查以及討論、表演時,要給予學生“放棄”的權利,切不可勉為其難。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寬容待人的良好品質
2、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水平
教學方式:
專題教育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寬容待人的良好品質
教學手段:
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曾經和別人發生過矛盾,產生過不愉快嗎?如果有,那么你們是如何處理的.吶?
二、圖片展示,觀察島
出示圖片
提問:圖中起爭執的兩位同學做得對嗎?為什么?
三、活動體驗,活動營
1、解繩結:相鄰的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個同學給繩子打五個結,另一個同學解繩結。所有組同時開始解,最先解完的一組獲勝。
解開繩結后你的心情如何?如果這些繩結代表你和同學之間的誤會,當他們被解開后,你的心情又會如何?
2、真心話大冒險:與鄰桌的同學進行一次真心話大冒險的游戲,說說你曾經寬容過對方而對方卻不知道的事。
四、課后拓展
假如以后遇到下面情形,你會怎么做?試著將你的做法寫下來。
1、同學撞了我或者踩了我的腳,雖然很痛,但她已經道歉,這時我會這樣做:
2、同學把我的書本全部撞落在地,他連忙道歉并撿了起來,這時我會這樣做:
3、同學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雖然她平時對我不是很友好,但這時我會這樣做: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與別人分享喜憂的心情和感受。
2、學會欣賞稱贊,為他人的進步和成功感到高興。
教學重點:
學會欣賞稱贊,為他人的進步和成功感到高興。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與別人分享喜憂的心情和感受。
教學準備:
剪一個紅色的心型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齊讀書本P30《“西西”的故事》
2、藍藍苦惱什么?假如你是藍藍,你會怎樣做?
二、活動坊:真心真意。
1、以同桌為單位,每個學生先細想一下自己的優點。
2、由一名學生講述自己的優點,另一個學生積極去聆聽。然后交換講述與聆聽。
3、把心留住:每位學生在心型圖片上寫上一位班內熟悉同學的姓名,在姓名下面寫上這位同學的`優點,把圖片交給這位同學。
4、當你聽到別人真誠的贊美時,你覺得怎樣?
三、體驗坊。
1、故事分享。
(1)自由讀書本P32的故事。
(2)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示?
2、手指比較。
伸出右手,看一看五個手指,特別比較一下拇指與其他四指在形狀和功能上的不同。
四、小結。
要多稱贊別人,為別人的進步和成功感到高興。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1
教學目標:
1. 認識到考試的意義在于幫助自己查缺補漏、合理定位、及時調整復習計劃,學會辯證客觀地看待考試
2. 通過同學經驗分享及教師啟發,學會進行考后分析,從而感悟成功需要踏實學習、切實反思
活動時間:
45分鐘
活動場地:
室內
活動流程:
1. 引起動機
1. 播放《中國達人秀》視頻:6歲女孩演唱《忐忑》。
2. 分享感受(1) 自由發言:看完之后,你有何感受?
教師點評:其實處在高中階段的我們,也時常演繹著這樣一種場景,一次次站上舞臺,忐忑地等待結果,卻冷不丁地得到否定,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帶著自信與微笑繼續下一次。這種忐忑時常出現在什么時候呢?當然是考試。目的: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學會辯證客觀地看待考試
2. 角色扮演(考后你我他)
1. 教師給學生派發校園短劇《考后百態》的資料卡,請學生分角色扮演(附件1)。
2. 教師講評:看完三個短劇,同學們有什么感想?每次考試后,有的同學像刺猬,有的同學無所謂,有的同學不知累。不管哪種心態,適度的放松、恰當的宣泄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運動、哭泣、聽歌等,但注意宣泄情緒要選擇合適的場所及合適的對象。考后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同學們的心情如何呢?一起來曬曬。
分小組畫一畫自己模考后的心情,分別用你想到的表情臉譜來表達。
3. 團體分享(走過忐忑)
1. 巧解奇夢——換個角度看考試
(1) 續編故事。先請同學們聽故事的前半部分:
古時有一位國王,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便叫王后給他解夢。王后說:“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眾離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謝了指好景不長了。”國王驚出一身冷汗,從此患病,且愈來愈重。后來,有一位大臣參見國王,他做出了另外一番解釋,國王聽了全身輕松,很快痊愈。這位大臣是如何向國王解釋的呢?
(1) 在小組內發揮想象力,續編故事,然后在全班分享。
(2) 投影呈現故事后半部分:
一位大臣要參見國王,國王在病榻上說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聽,大笑說:“太好了,山倒了指從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龍現身,國王,您是真龍天子;花謝了,花謝見果子呀!”
(3) 教師點評:看來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心態,換個角度有時會讓我們心情豁然開朗。
2. 句式練習
(1) 出示訓練題目:“雖然……但是……”(例:雖然這次考分也很低,但是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 小組內交流。
(3) 教師點評:做這個句式練習的目的,是讓我們能夠辯證客觀地看待成績。考試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大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定期的考試有利于大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查缺補漏、合理定位。
3. 心痛不如心動
(1) 觀看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視頻剪輯。
蘭喬質疑學校的教育方式,校長一怒之下把他揪到教室讓他上課,蘭喬無奈之下端起書本,在黑板上寫下兩個詞,讓大家在30秒內定義這兩個術語,看看誰最快,誰最慢。只見所有同學包括校長都手忙腳亂,急于從書本上找到這兩個詞。30秒過去了,沒有人找到答案。蘭喬提出發人深省的問題:“請大家將生活倒退一分鐘,當問題提出來的時候,你們有對問題本身產生興趣嗎?沒有,你們都陷入比賽中,就算是拿了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然后,蘭喬尖銳地指出:“學校不是高壓鍋。”
(2) 全班分享:看完這段視頻,你有何感受?
(3) 教師點評:每次考試,大家關注最多的.是分數與名次,而不關注考察的知識點、題目設置、答題方法等。實際上,考試之后如果只重成績高低、排名先后,那同學增加的只有壓力,模考更重要的是反思與總結。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聽上屆師姐的一次模考總結(PPT展示附件2)。
(4) 小組討論:你覺得師姐的分享中哪些經驗比較好,為什么?哪些地方可以改進,為什么?同學們認為有效的考后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5) 全班分享,教師隨機點評。
4. 有效的考后分析
(1) 教師展示考后分析內容。
考試內容分析(內容與知識點的對應情況、對題思路分析、錯題原因分析、尋找典型題目的不同變式);
答題方法(規范性、答題技巧、時間把握);
應試狀態(考前準備、身心狀態);
成績分析(強弱勢學科的變化、綜合成績變化情況);
行動計劃(針對現狀,調整目標,制訂具體可行的學習方案)。
(2) 我也動動筆。請學生選擇某一學科進行考后分析,并用書面文字呈現。(其中的第五點可在課后進行)。十分鐘后,請學生分享。
教師點評:大家分析時要注重正向分析,比如,積極的考試歸因、對題思路分析、總結優勢學科的學習方法等,通過強化正向思維,大家才能提高自信心。
4. 教師講評
教師小結:欣賞了《忐忑》,演出了你我,描繪了臉譜,轉換了心情,反思了考試,現在,你是否可以平心靜氣地對待考試?勝敗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如何積累經驗,成為自省的人。這樣,我們才可以像視頻中那位唱《忐忑》的小姑娘一樣,即使輸了,擦干眼淚還要笑迎未來!
5. 自己反思
1. 教師在課程結束前派發“成長拼圖”,讓學生靜默片刻,反思后填寫。
最后,教師應對學生的合作表現加以鼓勵和贊賞。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2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別人的快樂與煩惱,找到快樂的真諦。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排解煩惱的方法,使學生知道應該笑對生活中的不如意。
3、學會更好地調節自己,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活動重難點:引導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尋找快樂的策略來更好地調整自己。
課前準備:
1、學生煩惱小調查。
2、體驗活動用具:跳繩、溜溜球、漫畫書、照片、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體驗煩惱:
1、播放音樂,教師激情導入:
人人都想和快樂在一起,天天快樂,時時快樂。揭題:與快樂同行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
2、趁機引導,回憶煩惱:師深情回憶近來共同經歷的煩惱事。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令你不快的事情嗎?請大家拿出小紙片,寫出最近令你煩惱的事。
二、學生互動,傾訴煩惱:
1、教師導語:生活中人人有煩惱,有了煩惱怎么辦?請大家來聽一個故事:《國王長了一只兔耳朵》。
2、學生聽故事。
3、教師引導,打開話題:有了煩惱,讓我們像故事中的理發師一樣來大聲地說出自己的煩惱!
4、我口說我心:引導學生訴說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導:
1、遇到不愉快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全班交流。
2、對大家說出了你心里的煩惱,是不是心情暢快多了!(板書:合理發泄)合理發泄:找人傾訴或大聲叫,寫日記,大哭一場3、教師導語:
遇到問題時有許多煩惱其實是可以排解的。
3、情境游戲:《猜一猜》
情節設計:丁丁上前,做悶悶不樂狀,委曲地自言自語:作文課,我認真地寫,滿懷信心地給老師看,老師說不行;而同桌這么死板的作文,老師卻說好多了。
四、分享經驗,體驗快樂:
1、過渡:我們知道,生活中有快樂就有煩惱,有幸福就會有痛苦,請你說說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是怎么調整自己的心態的'?
2、在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歡的事;聽聽音樂,唱唱歌;看看漫畫……
3、教師導語:怎樣才能做一個快樂的人?大家的辦法真多!這些讓我們快樂的辦法就像是我們的快樂甜點,讓我們擺脫煩惱,忘記不快。現在大家行動起來,一起來體驗快樂的感覺吧!(分組開展體驗活動)
4、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把煩惱拋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臉上露出了笑容。(板書:轉移注意力)
5、介紹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創造快樂,發泄不良情緒的辦法。
6、教師贈言:面對復雜的生活,我們應該用積極的辦法去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永遠快樂。
五、關注他人,共享快樂: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的壞心情得到了緩解嗎?
2、學生交流感受。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識記:心理品質的鍛煉方法。
2、理解:培養鍛煉心理品質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方法:
以講授法、目標教學法為主。
課前準備:
投影儀、小黑板、教學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認定目標:
師生共同認定教學目標,并注意強調重點和難點問題。
(二)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知道,不健康心理對青少年成長有害。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特別趨于完善。除了環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個人鍛煉的結果。鍛煉心理品質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學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學繼續保持和一進步提高。那和如何鍛煉心理品質,培育健康心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個問題。
(三)達標教學:
四、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了解和認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過高估價自己。這種人以為自己處處比別人強,一旦別人超過自己,就產生嫉妒心理,因而適應環境能力較差,易出現心情沮喪、牢騷滿腹而導致身心疾病。二是過低估價自己。這種人在人際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縮的表現,有自卑心理的人對外界的反應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極暗示。長期的不良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極大。我們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
(1)多讀好書,優化道德品質和心理品質。
活動:請每人寫出三條讀書的益處。寫完后交流。
書:用生動、具體、感人的藝術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潛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書:給我們知識,書給我們力量,書給我們享受,書與我們的心靈相通,激勵人們樹立進取精神。讀書使人受益匪淺。在讀書中要注意“廣讀書、讀好書、記筆記”等。
(2)參加社會活動,鍛煉道德品質和心理品質。(板書)
我們是學生,平時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學校、家庭,不了解社會。只有走出校門,多參加社會活動,擴展視野,才能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參加社會活動中,會更多地感受到社會中的“真、善、美”,也會更痛恨“假、惡、丑”,心理承受能力會增強。所以要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鍛煉心理品質。
(3)參加美育活動,陶冶道德情操和加強品格修養。
(活動:請同學思考問題:“音樂、美術、書法、棋類、體育等活動,你最喜歡哪種?它對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這些活動可以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養性,排解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們要多參加美育活動,塑造健康的心理。
此外,我們經常親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走進大自然,使自己與其融為一體,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暢,心胸開闊,情緒放松,精神振奮。在大自然中還常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在鍛煉心理品質的時候,努力去親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們要增強環保意識,讓大自然更加絢麗多彩。
活動:觀看風景畫,看后談感受。
(四)達標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人鍛煉心理品質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鍛煉心理品質。了解自己心理特點的方法有比較法、他人評價法、心理測試法。鍛煉心理品質是了解自己心理特點的目的。鍛煉心理品質的途徑有讀好書、參加社會活動、美育活動、親近大自然等。每個人可針對自己的特點和具體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鍛煉自己心理品質,成為心理健康的人。
(五)達標練習: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有哪些方法?你用過哪些?感受如何?
(2)鍛煉心理品質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種方法?對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六)作業:完成黑板上的習題。
(七)板書計劃:略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4
活動目標:
1.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2.能為自己做簡單的周運動計劃,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戶外活動器械(塑料杠鈴、呼啦圈、平衡木、小推車、籃球等)。
2.幼兒用計劃表格每人一張,教師用計劃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春天是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容易生病的季節,請幼兒說一說怎樣避免生病
總結預防疾病的方法,多喝水能夠及時補充水分,使身體中的病菌隨小便排出,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多運動,能夠提高身體提抗疾病的潛力,能使小朋友身體長高長結實,還能鍛煉小朋友的反應潛力,變得很聰明。
二、鼓勵幼兒交流明白的運動方式及運動器械的玩法。
1.請幼兒說說你都做過哪些運動。
2.鼓勵幼兒說出塑料杠鈴、呼啦圈、平衡木等器械都能夠怎樣玩,還有哪些不同的玩法。
三、教師介紹自己的'運動計劃,引導幼兒制定自己的運動計劃。
1.教師按照一周7天的時間順序介紹自己的運動計劃,包括運動器械和運動資料。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制定怎樣的運動計劃,要求幼兒計劃要完整,資料包括多種器械、運動方式和在幼兒園、家中運動的不同資料。
四、幼兒開始制定自己的運動計劃。
1.幼兒制定計劃,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完成狀況,適時的給予幫忙和指導。
2.引導幼兒相互展示交流自己的運動計劃。
五、討論運動時要注意的安全。
1.小朋友運動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安全
2.在運動的時候就應怎樣保護自己
活動延伸:
1.把幼兒制定的運動計劃布置成班級的春季運動專欄。
2.閱讀幼兒用書第2冊第42-43頁,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運動,自己喜歡什么樣的運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5
教學目標:
1.識記:心理品質的鍛煉方法。
2.理解:培養鍛煉心理品質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目標教學法為主。
課前準備:投影儀、小黑板、教學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認定目標:
師生共同認定教學目標,并注意強調重點和難點問題。
(二)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知道,不健康心理對青少年成長有害。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強,特別趨于完善。除了環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個人鍛煉的結果。鍛煉心理品質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學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學繼續保持和一進步提高。那和如何鍛煉心理品質,培育健康心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個問題。
(三)達標教學:
四、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了解和認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過高估價自己。這種人以為自己處處比別人強,一旦別人超過自己,就產生嫉妒心理,因而適應環境能力較差,易出現心情沮喪、牢騷滿腹而導致身心疾病。二是過低估價自己。這種人在人際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縮的表現,有自卑心理的人對外界的反應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極暗示。長期的不良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極大。我們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
(1)多讀好書,優化道德品質和心理品質。
活動:請每人寫出三條讀書的益處。寫完后交流。
書:用生動、具體、感人的藝術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潛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書:給我們知識,書給我們力量,書給我們享受,書與我們的心靈相通,激勵人們樹立進取精神。讀書使人受益匪淺。在讀書中要注意“廣讀書、讀好書、記筆記”等。
(2)參加社會活動,鍛煉道德品質和心理品質。(板書)
我們是學生,平時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學校、家庭,不了解社會。只有走出校門,多參加社會活動,擴展視野,才能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參加社會活動中,會更多地感受到社會中的“真、善、美”,也會更痛恨“假、惡、丑”,心理承受能力會增強。所以要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鍛煉心理品質。
(3)參加美育活動,陶冶道德情操和加強品格修養。
(活動:請同學思考問題:“音樂、美術、書法、棋類、體育等活動,你最喜歡哪種?它對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這些活動可以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養性,排解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們要多參加美育活動,塑造健康的心理。
此外,我們經常親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走進大自然,使自己與其融為一體,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暢,心胸開闊,情緒放松,精神振奮。在大自然中還常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在鍛煉心理品質的時候,努力去親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們要增強環保意識,讓大自然更加絢麗多彩。
活動:觀看風景畫,看后談感受。
(四)達標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人鍛煉心理品質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鍛煉心理品質。了解自己心理特點的方法有比較法、他人評價法、心理測試法。鍛煉心理品質是了解自己心理特點的目的。鍛煉心理品質的途徑有讀好書、參加社會活動、美育活動、親近大自然等。每個人可針對自己的特點和具體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鍛煉自己心理品質,成為心理健康的人。
(五)達標練習: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有哪些方法?你用過哪些?感受如何?
(2)鍛煉心理品質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種方法?對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六)作業:完成黑板上的習題。
(七)板書計劃:
鍛煉心理品質,
培育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有關學生容易傳染上的傳染病的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增強學生預防疾病的意識。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有關學生容易傳染上的傳染病的情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難點: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增強學生預防疾病的意識。
三、活動準備
1、有關傳染病的資料與圖片。
2、學生用書。
四、活動過程
1、師幼談話,由學生比較熟悉的手足口病談到傳染病。
(1)、討論春秋季為什么是流行性的傳染病的多發季節?(春天和秋天氣候乍暖還寒陰雨綿綿,潮濕多霧,氣候多變。
(2)、教師告訴學生春秋季會有哪些流行性的傳染病會出現?(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3)、重點介紹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
(4)請學生講述自己生病時的經歷和感受。(如請醫生診治,要定時服藥,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學生園上課等。教師講述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1)、學生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討論討論。
(2)、請語言能力強的學生到前面來講一講小朋友們的經驗。
(3)、老師小結:咳嗽,打噴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過的用具上都會留下細菌,都有可能會傳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手足口病是一樣的。
五、學生討論: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提問: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傳染病?
(2)、學生自由回答。
(3)、老師小結: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預防針,不接觸生傳染病的`人群。
六、帶學生到洗手池洗手結束活動。
主題教育活動
一個不一樣的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大家原本的生活節奏,經過所有人持續努力的奮戰,疫情緩和了,孩子們終于迎來了將在5月28日的復學。在復學之前,鳳城學生園在線組織全園學生開展了疫情防控“開園第一課--洗手”為主題的知識教育,希望孩子們在老師、家長的帶領下,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來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七步洗手法
本次活動以“洗手”為主題,切合當下的時局需要,在2020年,注意衛生,保護健康,成了時時提醒著人們的警鐘,生命安全第一位。這些工作更是要從學生做起。正確洗手是預防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要求學生學習洗手七步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前人們注重飯前便后手洗、手上有臟東西洗手,而現在對洗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僅僅是飯前便后和手臟,在我們傳遞文件前后;在咳嗽或打噴嚏后;在制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后;在接觸他人后;接觸過動物之后;外出回來后等等,都要記得認真洗手。
認認真真洗手
在 當下的特殊情況,我們也要做好旅途在外不方便洗手的準備,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冠狀病毒不耐酸不耐堿,并且對有機溶劑和消毒劑敏感。75% 酒精可滅活病毒,所以達到一定濃度的含酒精消毒產品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總結
通過此次洗手活動,讓學生懂得了洗手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知道洗手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的最重要的方式。強化學生的防病意識和自己保護能力,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健康文明的好孩子,提高全園健康文明素質。學生園將以此為契機繼續做好學生園的衛生保健工作,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安全衛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人民的守護者!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7
第一節處理好特別與角色的關系教案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了解特別與角色的關系,學會協調服務者的特別與角色
技能目標:能處理好服務者特別與角色的關系
【教學重點】特別與角色的關系
【教學難點】處理好服務者特別與角色的關系
一、特別與角色的關系
(一)特別
特別是一個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表現在一個人身上的那些經常的、穩定的、本質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如:有的人脾氣急噪,有的人則慢騰騰;有的人熱情奔放,有的人則態度冷淡。這些表現就是特別。特別主要由特別傾向性和特別心理特征組成。
(二)角色
角色是指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占有一定社會地位或具有某種身份并遵守相應的行為規范的一類人物。
(三)特別與角色的關系
人是有特別的,但角色是“非特別化”的,不管你是什么樣特別的人來扮演一定的角色,都必須符合社會和人們對這個角色的`基本規范和起碼要求。
二、服務角色與特別的協調
角色是“非特別”的,扮演角色的人確是有特別的。有特別的人要扮演“非特別”的角色,“非特別”的角色要由有特別的人來扮演,這樣容易產生特別與角色的矛盾。
首先,我們在承擔某個社會角色前,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所在崗位的要求和角色行為是什么。
其次,要正確認識客我關系。
請看下面的案例:
一個下雨天,兩位衣著入時的青年進入某四星級酒店,大聲問應接的服務員:“放傘的在哪里啊?”服務員感到客人不甚禮貌,就漫不經心地往身后的傘架方向一指。兩位青年找了一圈未找到,就又轉回來,惱怒地質問:“你在跟我們開玩笑吧?”服務員一聽更不高興,一聲不吭地把他們領到拐角處傘架旁,轉身走時,憋不住輕聲嘟囔兩字:“瞎子!”兩青年聽見了服務員的罵聲,就上前與之爭吵。在一陣唇搶舌劍后,客人怒不可遏地投訴。最后該服務員又檢討又被扣獎金。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服務員就是由于沒有擺對角色位置。她是以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平等”觀念來處理這件事的。她的標準是,人與人要相互尊重。客人一進來就不禮貌,后來又出言不遜。“客人不尊重我,我為什么要對他服務好?”最終從角色的錯誤導入了服務的誤區。作為服務角色,就不能“平等”,人與人之間雖然是平等的,但角色并不總是平等,作為服務人員應該要有這個角色意識,不能也不必與客人“平起平坐”。再者,服務就要提倡“得理讓人”,只要客人不違反酒店規定和社會法規,就不能與客人針鋒相對定要爭個誰對誰錯誰是誰非。培養“得理且讓人”的涵養和氣度,正是服務員必需的一項行業素質。
案例:
從日本郵政大臣喝廁水看飯店服務的角色意識
現年37歲的郵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日本現內閣中最年輕的閣員,也是惟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誰能想象得到,她的事業起點卻是從喝廁水開始的呢。
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國酒店當白領麗人。在受訓期間負責清潔廁所,每天都要把馬桶抹得光潔如新才算合格。可是自出娘胎以來,她從未做過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伸手觸及馬桶的一刻,幾乎嘔吐,甚至在上班不到一個月時便開始討厭這份工作。有一天,一名與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輩在抹完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滿滿一杯廁所水,并在她面前一飲而盡,理由是向她證明經他清潔過的馬桶干凈得連水也可以飲。此時,野田圣子方發現自己的工作態度有問題,根本沒資格在社會上肩負起任何責任,于是對自己說:“就算一生要洗廁所、也要做個洗廁所最出色的人。”結果在訓練課程的最后一天,當她抹完馬桶之后、也毅然喝下了一杯廁所水,并且這次經歷成為她日后做人、處事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評析:
1、作為飯店員工,無論是高級管理者,還是普通服務員,所扮演的都是服務角色。作為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社會人,一生中可能會扮演多種角色,但各種角色的轉換實現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國外的飯店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到飯店的新員工,都必須從洗廁所開始干起。只有通過這一關的人,才能端正工作態度,實現角色的轉換。
2、國內的環境與飯店的涉外環境反差很大,特別是現在很多的青年職工都是獨生子女,不少是家里的“寵兒”,有的甚至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些員工乍一來到飯店,很容易產生角色模糊,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家里的角色帶到飯店中來,以致一受挫折就無法忍受。飯店的新員工,包括轉行到飯店的管理人員。不妨首先從負責清潔廁所的工作干起,只有丟掉面子、端正態度,真正進入飯店服務角色的正常狀態,才可能擔負起服務工作的重任。
【思考與討論】
1、談談你對“顧客就是上帝”的理解。
2、你愿意承擔服務角色嗎?將怎樣協調自己的特別與服務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8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理解優質的雙重服務的內涵,掌握在旅游服務中如何實現優質服務
技能目標:旅游服務中懂得在旅游服務中如何實現優質服務
【教學重點】雙重服務的內涵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在旅游服務中如何實現優質服務
一、雙重服務
(一)雙重服務的含義
雙重服務是指服務所包括的兩種內涵:功能服務和心理服務,就是能夠帶給顧客生理上和精神上美好享受的優質服務。
1、功能服務
旅游服務中的功能服務指幫助旅游者解決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種種實際問題,使客人感到安全、方便、舒適的活動。
2、心理服務
旅游服務中的心理服務是指能讓旅游者獲得心理上滿足——讓他們在旅游中得到輕松愉快的“經歷”,特別是要讓他們經歷輕松愉快的人際交往,在人際交往中增加旅游者的親切感和自豪感。
請比較下面兩個場景:
場景一:兩位客人走進餐廳入座,許久,不見服務員過來,其中一位客人喊:“服務員上茶!”服務員應聲,一會兒,端上兩杯熱茶,放在客人面前,轉身走開了。
場景二:兩位客人走進餐廳入座,隨即一位服務員面帶微笑走了過來,關切地問:“請問二位用點什么茶?”“菊花茶”,“請稍候”,一會兒,服務員端上兩杯熱茶,放在客人面前并說:“請用茶!”
從以上兩個場景可以看出,場景一的服務員僅提供了客人需要的茶水,屬于為顧客解決具體問題的功能服務;場景二中的.服務員不僅為客人提供了茶水,還有面帶微笑的服務和得體的語言,使客人獲得了尊重感。客人得到了滿意的雙重服務——即心理服務和功能服務,這也是每一位客人所需求的。僅有功能服務是不夠的,沒有良好的心理服務,功能服務也會黯然失色。雙重服務才是富于人情味的服務,才是真正讓客人感到滿意的優質服務。
(二)雙重服務的重要性
優質的“功能服務”和優質的“心理服務”來贏得客人的滿意,贏得旅游市場,贏得旅游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三、實現優質雙重服務
優質服務的實現,要求服務人員既要會做事,又要會做人。
(一)服務人員注重細節,大方地表現自己
1、微笑的表情表現對顧客真誠
2、柔性的語言表現對顧客的尊重
(二)服務人員細心為顧客服務,滿足客人的需求
1、做好份內之事與份外服務
2、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三)服務人員注重自身的儀容儀表和言行舉止,贏得客人的尊重
1、旅游從業人員儀容儀表的基本要求
①基本的站姿。②基本的走姿。③基本的坐姿。④服務手勢。
2、旅游從業人員禮節規范的基本要求
3、旅游從業人員語言修養的基本要求
案例:
餐桌旁的出色實習
小汪即將從某旅游學校畢業,在上海一家大飯餐廳當實習服務員。有一次,她正在餐廳實習,看到鄰桌服務員將一大碟冷盆遞給兩位廣東客人時,其中像是主人的一位皺了皺眉頭,拿起筷子卻沒有吃,只是不時地看著身旁一個餐桌上的另一種什錦冷盆。她馬上走上去問客人道:“先生,你喜歡這個菜,還是那個菜?”一邊指著他身旁餐桌上的那盤冷盤。客人忙答:“那一個。”她一看,原來他想要的什錦冷盆不是有熏魚的那種,而是有大明蝦的那種,客人已點了菜,既不愿吃前一種,又不好意思向服務員提出換后一種。小汪看出了他的矛盾心理,覺得客人的要求應盡量滿足,況且服務員在介紹菜肴時不夠周詳也有欠缺,便主動地為客人換了菜。當她給客人端上一盤有大明蝦的什錦冷盤時,客人立即站起來,翹起大拇指說:“謝謝你,你的服務太出色了!”
評析:
1、小汪的做法恰當,她并不是越位行為,而是主動補位的服務意識。
2、這件事雖不發生在她負責的服務崗位上,但她目光四射,時刻留意著周圍服務區域客人的一舉一動,當同伴的服務跟不上時,就及時趕上去補位。當她發現另桌客人不想吃已點好的菜而想換別的,又不好意思開口之時,就主動上前,道出客人心思,滿足客人需求;這種主動補位的服務意識值得在酒店服務中大大提倡。
小汪從客人不尋常的表情動作中敏銳地捕捉他想換菜而不好開口聽心理,當機立斷地迎合了客人的潛在要求,為客人提供了心理服務。
【思考與討論】
有人說,一位服務人員精神飽滿、和顏悅色地出現在客人面前時,即使他什么都還沒做,我們也可以說他已經為客人提供了一種服務。談談你對這種說法的看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19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理解特別關照的內涵,掌握在旅游服務中如何一視同仁與特別關照的結合
技能目標:旅游服務中懂得在旅游服務中如何做到一視同仁與特別關照的結合,掌握旅游服務中體現對客人“特別關照”的具體做法。
【教學重點】一視同仁與特別關照相互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在旅游服務中如何做到特別關照
一、堅持對所有的客人一視同仁
旅游服務工作中的一視同仁,重點體現在:
高低一樣。即對高消費人和低消費客人一樣看待,不能重高輕低。
內外一樣。即對國內客人和境外客人一樣看待。
華洋一樣,即對華人客人(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客人)和外國客人一樣。
東西一樣,即對東方國家(指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和西方國家(指發達國家)的客人一樣,不重西輕東。
黑白一樣,即對黑種客人和白人一樣看待,不重白輕黑。
新老一樣。即對新來的客人(第一次)客人和老客人(回頭客)一樣看待。
二、堅持一視同仁不足以贏得客人滿意
只有滿足旅游者的特別化需求的“特別關照”,才能贏得旅游者的滿意,才是優質服務的“魅力因素”。特別關照是指旅游服務人員為客人提供針對個人、突出個人的服務,使客人產生一種“這是他們特地為我提供的服務”的感覺。特別關照就是為客人提供特別化的服務。
三、堅持對每位客人體現“特別關照”
(一)對有特殊要求的客人進行“特別關照”
特殊要求指客人主動提出來的超出正常服務范圍外的特別要求。例如,有位客人想點一道菜單上沒有的菜或者是讓服務人員幫助照料一下小孩,其實這就是一個“特殊的要求”,服務人員要意識到這正是提供特別化服務的好機會,應不怕麻煩,在“不違背原則”和“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努力去滿足客人的要求,那么你的.服務就多了一種能夠贏得客人滿意的“魅力因素”,而其他客人也不會因此而有意見。如果服務人員對客人提出的要求不能解決時,服務員不能當面拒絕客人,而應該請管理人員協助解決。
(二)在特殊的情況下提供特殊的服務
作為旅游服務人員,當你看到客人處于某種特殊情況時,不等客人提出要求,就要主動地為客人提供特殊的服務,為游客帶來了關心,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歡樂,帶來了好運。例如:
一公司老總入住到一家飯店,一服務員在打掃房間的時候發現這位客人的皮鞋非常臟,就主動跟他擦干凈還打上了鞋油并放回了原處,這樣連續幾天都是,這位老總離開飯店的時候非常的感激,非要客房的經理表揚她一番。一外國客人將一些重要東西落在了飯店,但是返回去拿的話,時間已經來不及了,而飯店卻是派人專程把物品在飛機起飛前送到了機場。這些都是指飯店在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服務,讓客人感受到意外的驚喜,也得到了超值享受。
特殊的情況主要是指客人遇到的特殊的“好事”和特殊的“壞事”。游客遇到了特殊的“好事”,如生日、結婚紀念日以及某位客人所在國的國慶節等,正是為客人提供特別關照的好機會。如果旅游服務人員能組織大家為他(她)慶祝,甚至只說一句祝賀的話,也能感動客人的心。
游客遇到了特殊的“壞事”,如丟失財物,或在旅途中生病、受傷等,游客的心情不好,也是我們提供特別關照的良機。旅游服務部門和服務人員要及時妥善處理旅途事故,給予游客特別的照顧,游客怎么能不心存感激呢?
(三)針對特殊的客人提供特別的服務
這是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服務人員應針對客人的個人特點,為不同的客人提供不同的服務。例如,九寨溝景區針對特殊游客提供無障礙服務,在景區內安置低處扶手、配備專用輪椅、開設入口安全通道、景區棧道設置輪椅過道等,為特殊人群提供細致入微的溫馨服務,受到游客的交口稱贊。在北京民族飯店,來了一位很胖的客人,客房服務員考慮到單人床對他來講太窄了,于是在客人出去用餐時主動把兩張床并在一起,客人回來后看到此情景大受感動,幾天后他離店時表示今后再來北京一定還住民族飯店。
中國有句古話“于細微處見精神”,在旅游服務工作中,只要服務人員細心觀察,不放過任何細微之處,就會發現每一位客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針對其特點進行服務,必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時刻準備著為客人提供服務
請看下面的案例:
天津喜來登飯店住進了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客人,他外出時把一件掉了紐扣的衣服放在房里,當他晚上回來時發現紐扣已被釘好,衣服整齊地擺在那里。原來是值班服務員整理房間時,發現客人的襯衣少了一個紐扣,便在沒有任何監督和要求下,主動取來了針和線,選了一個相同的紐扣釘上了。這位客人非常感動,他說:“我這個紐扣丟失已久,沒想到,住進貴店的第二天,服務小姐便主動釘上了,你們的服務真是無微不至啊!”
服務人員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為客人服務的,一般有“忙著”和“閑著”的時候。“閑著”時似乎沒有什么事要做,但說不定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客人碰杯時碰落了筷子,不小心碰翻了碗里的湯,桌上的酒……客人又有了什么需求,要添水、盛飯……總之,就是在“閑著”的時候,眼里仍然要看著客人,心里仍然要想著客人,在服務的全過程中“時刻準備著”為客人提供服務,才能贏得客人的滿意。
再看下面的案例:
喬治先生是英國一家貿易公司的職員,此次來華洽談一筆重要業務。住在一家老牌的四星級賓館,原定住10天。由于大量的商務會談、每天要與倫敦總部聯系以及時差原因,他只有在凌晨到中午這段時間才能休息。然而,飯店并未注意到客人這一起居習慣。每天上午9點鐘左右,樓層服務員就敲門要進來清理房間,打掃衛生,使他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再加上房內資料很多,于是他向服務員提出不要清理。之后,他中午出去吃飯,路過樓層服務臺時,服務員就問一聲要不要整理房間;到晚餐出去時,服務員又要問一句要不要整理房間。
往后三天,都是如此。服務員如此“熱情”的服務,讓他實在消受不起,只得提前5天退房,在給飯店經理留下投訴信后,匆匆離去。
本案例中的服務人員只按照自己工作的方式去完成任務,根本未注意到客人的個人特點,沒發現客人的起居習慣,以致于打擾了客人的休息,引起了客人的投訴。這位服務人員只是一個干活的人,根本沒積極為客人服務,不是一個合格的服務人員。
【典型案例解析】
接待VIP
某僑鄉舉行一次大型招商會,吸引了大批華僑回鄉參加投資洽談。一家被譽為當地最好的酒店作為活動的主要接待單位。酒店除了接待大批回鄉華僑外,還接待不少地方政府高級官員。酒店將地方官員視為VIP,房內鮮花水果自不必說,在許多公眾場合,酒店中高層管理者對官員更是熱情有加,見面握手問好,餐餐上桌敬酒,嘴上這個“長”那個“長”地叫著。相比之下,對那些回鄉華僑視同路人,無人上前照應。就連服務員也顧此失彼,連起碼的“對客一視同仁”也丟之腦后,面對遠方歸來的華僑們難以一展笑容。不少華僑見此情形,甚為不滿,一氣之下,紛紛退房改住他店。
評析:
本案例引發這樣一個問題:接待VIP,尤其是酒店請來的VIP,在公眾場合如何表現及怎樣把握熱情程度?如何做到既不怠慢VIP,又不讓其他顧客產生親疏有別之感?
VIP的接待規格當然應與普通賓客有別,對重要客人表示特別的敬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這些表示盡可以不在公眾場合張揚和渲染,可以“悄悄進行”。譬如,在客房內配備和擺放物品,或增加品種,或在花樣上顯示尊貴感,甚或在服務方式上獨具創意。再如,重要客人用餐一般在包廂,向重要客人敬酒,不必成群結隊穿堂而過蜂擁而入,只要派代表悄悄進入以示敬意足矣。即使在公眾場合遇到酒店請來的客人或地方領導,上前與之握手致意即可,何必大聲喧嘩而引來其他客人側目甚或反感?
對客一視同仁是酒店待客的原則;對不同客人應區別對待,提供特別化服務,是酒店經營的新理念。但特別化服務與一視同仁對待客人并不矛盾,只不過高明的酒店對每位客人在同樣地施以情感化服務的同時,會注意“悄悄地”體現其特別化服務的特點罷了。
【思考與討論】
怎樣才能做到既堅持了“一視同仁”,又體現出“特別關照”?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20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懂得服務缺陷帶來的不良后果,學會如何采取補救措施
技能目標:旅游服務中懂得在服務有缺陷時能為客人提供補救性服務
【教學重點】正確處理好服務中的缺陷
【教學難點】正確處理好服務中的是非
一、服務缺陷的不良后果
賓客滿意源于貼心服務。旅游服務業具有互動性,而賓客的滿意度常常會受其與一線服務人員的相互行為的影響。對客服務時,往往很難做到令客人百分之百的滿意。任何細小的疏忽都會降低客人的滿意度,影響回頭率。
二、“零缺陷”觀念與補救性措施
(一)“零缺陷”觀念
“零缺陷”并不是說絕對沒有缺陷,或缺陷絕對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為最終目標,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職責范圍內努力做到無缺陷。它要求全體服務人員從一開始就本著嚴肅認真的態度把服務工作做得準確無誤,杜絕“難免論”,挖掘人的積極因素,轉變人的思想觀念,向著高質量標準的目標努力。
(二)補救性措施
1、在第一時間內向客人道歉
不管客人是對是錯,服務人員首先應該對客人遇到的問題表示歉意。
2、允許并接受客人的抱怨
如果客人向服務人員抱怨時,服務人員一定要關注客人,保持沉默,讓客人將其心中的怨氣和不滿發泄出來,切不可一臉的不屑,也不可因為客人的'抱怨而與客人發生爭執。
3、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進行服務補救
當服務中的缺陷給客人帶來不便尤其是損失時,服務人員應該站在客人立場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為客人著想,盡量快速地在自己權限范圍內解決問題。
4、從補救經歷中學習提高服務水平
對旅游服務企業來說,服務補救也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一定要及時總結服務缺陷的教訓,處理服務缺陷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以避免同類服務缺陷再次發生,或在下次發生服務缺陷時如何妥善快速處理。
三、分清是非與不爭輸贏
從顧客的投訴原因和對顧客滿意度的調查發現,旅游服務中的缺陷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原因引起:
⑴服務人員方面主觀原因:主要有服務人員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操作不規范、服務語言不得體、溝通不暢、服務經驗不夠、服務效率不高等因素。
⑵旅游服務企業方面客觀原因:主要有旅游服務設施設備不齊全、不完好;旅游管理不善;價格過高等因素。
⑶客人方面原因:對有關政策或規則的不了解和誤解,旅游前不滿的情緒等。
(一)如何判斷是非
旅游服務與實物產品的生產是不一樣的,顧客也要參與其中,是由“提供服務者”和“接受服務者”共同來完成的。顧客沒有得到預期的滿足,服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判斷其中的是非?我們的做法是不能單純地從客人的行為表面去看待問題,也就是說,事實有時是不能當作判斷對錯的依據的,重要的是:凡是涉及到客人放不放心、滿不滿意的問題重要,不在于客人說的是不是在客觀上“符合事實”,而在于如何讓客人放心、滿意就是對的,反之是錯的。我們理應滿足一切客人的所有要求,凡是應該讓客人自己做決定的事情,客人怎么說都是對的,永遠沒有“不對”的時候。
(二)決不對客人說“不對”
客人的要求理應滿足,在滿足不了的情況下,事先要向客人解釋,并征得客人的同意,不能自作主張不按客人的要求辦事。
事實上,客人并不總是“對”的,但我們不能說他“不對”。我們提供的是服務,而不是要在任何時候、地點分清是非。客人是來“花錢買享受”的,是來接受服務的,而不是來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如果服務人員說客人“不對”,客人就變成了“花錢買氣受”。
“客人總是對的”并不是對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作出的判斷,它只是對服務人員應該如何去為客人服務提出的一種要求,提出的一個口號。
(三)不要把“分清是非”變成“爭輸贏”
一定要記住:“分清是非”并不等于“爭輸贏”。只是要弄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而不是爭一個“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即使客人錯了也決不說客人“不對”,而要把“對“讓給客人,得理也讓人。在保護客人自尊心的前提下,讓客人把錯悄悄的改正。比如在處理客人帶走飯店財物、逃賬之類的事情時,重要的是,說什么也不能說客人想“偷”,想逃賬,服務人員應該想方設法使客人配合把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了,是非也算分清了,也就達到了“雙勝無敗”的目標。
作為旅游服務人員,我們應該牢記:你永遠不可能戰勝你的客人,當自己打敗了客人的時候,實際上已打敗了你自己。
是非要分清,輸贏切莫爭。
【思考與討論】
1、服務缺陷可能會帶來哪些不利后果?
2、如何理解“客人總是對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 21
課題:了解并學會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教學準備:游戲,相關心理知識。
教學目標:
1.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2.為何會出現心理問題.
3.學會解決留守兒童心里問題.教學重點: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心里問題
教學過程:
一、玩游戲觀察學生心態;
二、了解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大量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留守兒童”比較
突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敵對
“留守兒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團結、搞破壞、易產生敵對等不良心理問題,從而導致打架斗毆、拉幫結派等不良行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嚴重者有的參與盜竊、搶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2、人際關系敏感
“留守兒童”在情緒、性格上存在心理問題直接影響到其人際關系的發展。根據對“留守兒童”是否愿意和同學一起參加集體活動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統計顯示:22%的“留守兒童”認為對活動不感興趣,不愿跟同學一起參加,顯得不合群,人際關系十分敏感,不愿與人接觸,喜歡獨來獨往,孤僻自閉;22%的表示別人叫我去才去,顯得內向,不積極;也有%的表示非常愿意參加。
3、悲痛、厭惡、焦慮、憂郁
“留守兒童”年幼就離開父母,從小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從精神上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他們變得沉默寡言、內向、不開朗,較為突出的是情緒悲痛、焦慮、厭惡、怨恨、憂郁。根據筆者的調查統計顯示,22%的“留守兒童”非常的想念父母,一旦談及其父母,表現的非常焦慮,悲痛不已,泣不成聲。而%的表示不太思念,長期跟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對父母已經失去了以往的那種濃厚的親切感,有的甚至討厭父母、怨恨父母。這些“留守兒童”當中,在提到父母的時候,大多表現得很默然,有的避而不答,有的則是悶不吭聲。再者,在調查中還發現,85%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其中%的患有不同程度的憂郁情緒,具體表現在:做事畏縮不前,膽小怕事,行為不積極,表情木然等不良心理狀態。
可見,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在不同程度上都會產生一定的情緒問題。
4、學習心態
根據調查統計,55%的“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監護,22%由親朋好友監護,還有%由老師或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照顧。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環境中,33%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在學習方面存在困難,加之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因此,極易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勁頭不足等不良心理。
三、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親情教育
“早期的親子關系定出了行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為。”這是麥肯儂(Mack-innon,1950),有關早期童年經驗對人格影響的一個總結。相對于其他同齡兒童來說,“留守兒童”自年幼便遠離父母,缺乏頻繁的聯系,從而缺乏一種穩定而和諧的親子關系,長期處在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中,極易表現出膽小、遲鈍、呆板、不與人交往、懷有敵對、破壞等不良的人格特點。這些不良的人格特點會直接影響到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致使“留守兒童”往往在情緒上變得焦慮、悲痛、厭惡、怨恨、憂郁;在性格上變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問題。
2.監護人不能完全勝任對孩子的管教
調查結果表明,%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輩進行監護撫養。老一輩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現代的兒童是行不通的;而%是由親朋好友做監護,還有%的是由老師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照顧,對于別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沒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錯誤即可。在這種特殊的教育環境下,“留守兒童”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最后導致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問題。
3.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對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學校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施加影響的教育場所。其學校的教育也會影響到“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
學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現在大多數的學校、老師十分關心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忽略“成績差”的學生。“留守兒童”屬于特殊的社會群體,其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明顯的比其他同齡兒童差,學習方面顯得困難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學校、老師的注意,加之“留守兒童”性格孤僻自閉,沉默寡言,人際關系十分敏感,極易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作為老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給予及時的引導,使其心理問題更為嚴重。
4.社會因素
首先,我國的產業結構發展不合理,工業發展快,而忽視了農業發展,致使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外流,加之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多。其次,社會教育制度不夠完善,使得社會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們整天游手好閑,拉幫結派,偷摸拐騙,對社會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時的引導,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誘惑、拉攏,最終誤入歧途。
再次,因有關部門缺乏對娛樂場所的有效管理,致使眾多未成年“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學習干勁不足等不良的學習心態,整天沉迷于娛樂場所,不能自拔。
5.自己調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均屬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留守兒童”本身的自己調控系統就是其內部因素。根據調查統計顯示:%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較差,%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的認為自己的自控能力為一般,只有%的認為自己自控能力很強。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兒童”比自控能力強或者一般的“留守兒童”在情緒、情感、學習心態和行為方面更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其人格的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12-03
設計一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教案12-06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教案(通用9篇)12-01
心理健康活動設計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