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薦】初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們領略數學隱藏在生活中的迷人之處;
2、培養同學們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內容:
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方法:
啟發探索、小游戲
教具安排:
多媒體、剪紙、小剪刀三把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從小學到現在我們都在跟數學打交道,能說說大家對數學的感受嗎?
學生討論。
師:同學們,不管以前你們喜不喜歡數學,但老師要告訴大家,其實數學很有趣,它不僅出現在我們的課本,更隱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只要我們仔細探究,就會發現它在我們的周圍閃著迷人的光,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喜歡數學,與數學成為好朋友,好好領略好朋友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事不宜遲,現在我們馬上開始我們的數學探究之旅。首先,我們來玩個小游戲:
請大家拿出筆和紙,根據下面的步驟來操作,你會有驚人的發現。(PPT演示)
[1]首先,隨意挑一個數字(0、1、2、3、4、5、6、7)
[2]把這個數字乘上2
[3]然后加上5
[4]再乘以50
[5]如果你今年的生日已經過了,把得到的數目加上1759;如果還沒過,加1758
[6]最后一個步驟,用這個數目減去你出生的那一年(公元的)
師:發現了什么?第一個數字是不是你一開始選擇的數字呢?那接下來的兩個呢?如無意外,就是你的年齡了。是不是很有趣呢?至于為什么會這樣課后大家仔細想想自然就明白啦,這就是數學的魅力所在了。接下來我們來嘗試幫助格尼斯堡的居民解決下面的問題(PPT演示):格尼斯堡建造在普蕾爾河岸上。7座橋連接著兩個島和河岸,如圖所示:
網路圖
居民們的一項普遍愛好是嘗試在一次行走中跨過所有的7座橋而不
重復經過任何一座橋。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實現這個想法嗎?拿出紙和筆設計的路線。
學生思考設計。
師:同學們行嗎?事實上,著名數學家歐拉已經證明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可是這是為什么呢?別急,我們繼續看下去。
1944年的空襲,毀壞了大多數的舊橋,格尼斯堡在河上重新建了5座橋,如圖:
B
現在請同學們再嘗試一下,在一次行走中跨過所有的5座橋而不重復經過任何一座橋。
學生思考。
師:同學們,這次行得通了吧?那么為什么呢?有沒有同學可以說一下他的想法?
其實,我們的歐拉大師經過研究大量類似的網絡,證明了這樣的事實(PPT演示):要走完一條路線而其中每一段行程只許經過一次,只有當奇數結點的數目是0或2時才是有可能的,在其他情況下,如果不走回頭路,就不能歷遍整個網絡。
他還發現:如果有兩個奇結點,那么經過整個路線的形成必須從一個
奇結點開始,到另一個奇結點結束。
師:我們來看一下是不是這樣的?第一個圖奇結點的個數為3,第二個圖奇結點的個數減少到2個了,看來真的是這樣的。
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在練習本上解決這個問題:(PPT演示)
下面是一幅農場的大門的圖。如果筆不離紙,又不重復經過任一條線,有沒有可能畫成它?
學生思考討論。
師:我們看到它的奇結點個數為4,由歐拉的證明我們知道不能一筆畫成。
那如果農場主將門的形狀做成這樣呢?(PPT演示)
學生嘗試。
師:是不是可以啦,為什么呢?
生:奇結點個數為2.
師:這種不用走回頭路而歷遍整條線路的情況,不僅僅具有趣味性,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實用性,比如,我們的郵遞員和煤氣抄表員,不走回頭路意味著可以節省很多寶貴的時間。看來,數學并不像
某些時候想的那樣沒什么用處了吧?
下面我們繼續我們的奧秘之類吧。
今天我們班有同學生日嗎?如果你生日,爸爸媽媽給你買了一個正方形的蛋糕,你要把它切成不同形狀的平均大小的7塊,怎么切?能行嗎?嘗試一下。
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把正方形的周邊(即周長)分成7個等長,定出蛋糕的中心,從周邊劃分等長的標記切向中電,(如圖所示)即可。
為什么呢?這里我們用到三角形等高等底面積相等的性質。
吃完了蛋糕,我們來觀賞一下百合花。(PPT演示):
一個鄉村的池塘里種了美麗的百合花,百合花生長得很快,使它們覆蓋的面積每天增加一倍。30天后,長滿了整個池塘,那么池塘只被百合花覆蓋一半時是多少天呢?同學們,你知道嗎?
學生討論。
師:答案是29天,多么神奇,是吧?潛意識里我們很難接受答案就是29天,只與30天差一天。但用數學我們很容易很清楚地知道是29天,奧秘就在“它們覆蓋的面積每天增加一倍”這句話里面。你看,數學是多么聰慧、多么神奇的家伙!
其實,除了以上我們看到的一些有趣的數學影子外,我們的日常生
初中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學會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幾個解和檢驗某對數值是否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學會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未知數的一次式來表示;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并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新聞鏈接:桐鄉70歲以上老人可領取生活補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2.
2.新課教學:
引導學生觀察方程80a+150b=902880與一元一次方程有異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學習:
給定方程x+2y=8,男同學給出y(x取絕對值小于10的整數)的值,女同學馬上給出對應的x的值;接下來男女同學互換.(比一比哪位同學反應快)請算的最快最準確的同學講他的計算方法.提問:給出x的值,計算y的值時,y的系數為多少時,計算y最為簡便?
4.課堂練習: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變形為y=當x=2時,y=_
5.課堂總結: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書寫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關性;
(3)會把二元一次方程化為用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作業布置
本章的課后的方程式鞏固提高練習。
初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了解鄰補角、對頂角,能找出圖形中的一個角的鄰補角和對頂角.
2.理解對頂角相等,并能運用它解決一些問題.
重點:
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的性質與應用.
難點:
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導語:
我們生活的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相交線和平行線.
本章要研究相交線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線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線的性質,研究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行線的判定以及圖形的平移問題.
二、嘗試活動,探索新知
教師出示一塊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剪布時,用力握緊把手,發生了什么變化?進而使什么也發生了變化?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緊把手時,隨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小,剪刀刀刃之間的角相應變小.如果改變用力方向,隨著兩個把手之間的角逐漸變大,剪刀刀刃之間的角也相應變大.
教師提問:我們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簡單的圖形?
學生回答:畫成兩條相交的直線,學生畫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說出圖中4個角.
教師提問:兩兩相配共能組成幾對角?各對角的位置關系如何?根據不同的位置怎么將它們分類?
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各角的度數,發現各對角的度數有什么關系?(學生得出結論:相鄰的兩個角互補,對頂的兩個角相等)
學生根據觀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兩條直線相交、所形成的角、分類、位置關系、數量關系
教師提問:
如果改變∠AOC的大小,會改變它與其他角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嗎?
學生思考回答:
只會改變數量關系而不會改變位置關系.
師生共同定義鄰補角、對頂角:
有一條公共邊,而且另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如果兩個角有一個公共頂點,而且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那么這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教師提問:
你同意下列說法嗎?如果錯誤,如何訂正?
1.鄰補角的“鄰”就是“相鄰”,就是它們有一條“公共邊”,“補”就是“互補”,就是這兩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2.鄰補角可看成是平角被過它的頂點的一條射線分成的兩個角.
3.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也是鄰補角.
學生思考回答:1、2是對的,3是錯的.
第3個應改成: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不一定是鄰補角.
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在學習對頂角的概念后,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的直觀體驗.
教師把說理過程規范地板書:
在右圖中,∠AOC的鄰補角是∠BOC和∠AOD,所以∠AOC與∠BOC互補,∠AOC與∠AOD互補,根據“同角的補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類似地有∠AOC=∠BOD.
教師板書對頂角的性質:
對頂角相等.
強調對頂角的概念與對頂角的性質不能混淆:
對頂角的概念是確定兩角的位置關系,對頂角的性質是確定互為對頂角的兩角的數量關系.
三、例題講解
【例】 如圖,直線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數.
【答案】 由鄰補角的定義,得∠2=180°-∠1=180°-40°=140°;由對頂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圖中是否存在對頂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兩條直線相交,構成哪兩種特殊位置關系的角?指出下圖中具有這兩種位置關系的.角.
eq o(sup7(,圖(1)) ,圖(2))
(2)如圖,若∠AOD= 90°,那么直線AB與CD的位置關系如何?
【答案】
1.都不存在對頂角.
2.(1)對頂角,鄰補角.
對頂角:∠AOC和∠BOD,∠AOD和∠BOC.
鄰補角:∠AOC和∠AOD,∠AOC和∠BOC,∠AOD和∠BOD,∠BOC和∠BOD.
(2)垂直.
五、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節課的小結并強調對頂角的概念與對頂角的性質不能混淆:對頂角的概念是確定兩角的位置關系,對頂角的性質是確定互為對頂角的兩角的數量關系.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能積極主動地提出各類問題并解決問題,達到了基本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對新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應用方面存在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選擇典型的例題,詳細講解,指導學生探求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做到熟練的應用。
初中數學教案4
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利用描點法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說出它的性質;
2、利用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解決有關問題。
過程性目標
1、經歷對反比例函數圖象的觀察、分析、討論、概括過程,會說出它的性質;
2、探索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性質,體會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上節的練習中,我們畫出了問題1中函數的圖象,發現它并不是直線。那么它是怎么樣的曲線呢?本節課,我們就來討論一般的反比例函數(k是常數,k≠0)的圖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質。
二、探究歸納
1、畫出函數的圖象。
分析畫出函數圖象一般分為列表、描點、連線三個步驟,在反比例函數中自變量x≠0。
解
1、列表:這個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實數,列出x與y的對應值:
2、描點:用表里各組對應值作為點的坐標,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在京各點點(—6,—1)、(—3,—2)、(—2,—3)等。
3、連線:用平滑的曲線將第一象限各點依次連起來,得到圖象的第一個分支;用平滑的曲線將第三象限各點依次連起來,得到圖象的另一個分支。這兩個分支合起來,就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上述圖象,通常稱為雙曲線(hyperbola)。
提問這兩條曲線會與x軸、y軸相交嗎?為什么?
學生試一試: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學生動手畫反比函數圖象,進一步掌握畫函數圖象的步驟)。
學生討論、交流以下問題,并將討論、交流的結果回答問題。
1、這個函數的圖象在哪兩個象限?和函數的圖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數(k≠0)的圖象在哪兩個象限內?由什么確定?
3、聯系一次函數的性質,你能否總結出反比例函數中隨著自變量x的增加,函數y將怎樣變化?有什么規律?
反比例函數有下列性質:
(1)當k>0時,函數的圖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曲線從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加而減少;
(2)當k<0時,函數的圖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曲線從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加而增加。
注
1、雙曲線的兩個分支與x軸和y軸沒有交點;
2、雙曲線的兩個分支關于原點成中心對稱。
以上兩點性質在上堂課的問題1和問題2中反映了怎樣的實際意義?
在問題1中反映了汽車比自行車的速度快,小華乘汽車比騎自行車到鎮上的時間少。
在問題2中反映了在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飼養場的一邊越長,另一邊越小。
三、實踐應用
例1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由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可知:,又由于圖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這兩個條件可解出m的值。
解由題意,得解得。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數(k≠0),當x>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數y=kx—k的圖象經過的象限。
分析由于反比例函數(k≠0),當x>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k<0,而一次函數y=kx—k中,k<0,可知,圖象過二、四象限,又—k>0,所以直線與y軸的交點在x軸的上方。
解因為反比例函數(k≠0),當x>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0,所以一次函數y=kx—k的圖象經過一、二、四象限。
例3已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過點(1,—2)。
(1)求這個函數的解析式,并畫出圖象;
(2)若點A(—5,m)在圖象上,則點A關于兩坐標軸和原點的對稱點是否還在圖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過點(1,—2),即當x=1時,y=—2。由待定系數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再根據解析式,通過列表、描點、連線可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2)由點A在反比例函數的圖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驗證點A關于兩坐標軸和原點的對稱點是否在圖象上。
解(1)設: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為:(k≠0)。
而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過點(1,—2),即當x=1時,y=—2。
所以,k=—2。
即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為:。
(2)點A(—5,m)在反比例函數圖象上,所以,
點A的坐標為。
點A關于x軸的對稱點不在這個圖象上;
點A關于y軸的對稱點不在這個圖象上;
點A關于原點的對稱點在這個圖象上;
例4已知函數為反比例函數。
(1)求m的值;
(2)它的圖象在第幾象限內?在各象限內,y隨x的增大如何變化?
(3)當—3≤x≤時,求此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由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可知:解得,m=—2。
(2)因為—2<0,所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在第二、四象限內,在各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
(3)因為在第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當x=時,y最大值=;
當x=—3時,y最小值=。
所以當—3≤x≤時,此函數的最大值為8,最小值為。
例5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長是y厘米,寬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寫出用高表示長的函數關系式;
(2)寫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畫出函數的圖象。
解(1)因為100=5xy,所以。
(2)x>0。
(3)圖象如下:
說明由于自變量x>0,所以畫出的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內的一個分支。
四、交流反思
本節課學習了畫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探討了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1、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數有如下性質:
(1)當k>0時,函數的圖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曲線從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加而減少;
(2)當k<0時,函數的圖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曲線從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加而增加。
五、檢測反饋
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下列函數的圖象:
(1);(2)。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且當x=3時,y=8,求:
(1)y和x的函數關系式;
(2)當時,y的值;
(3)當x取何值時,?
3、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在所在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數經過點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圖象上有兩點P1(x1,y1)和P2(x2,y2),且x1<0
初中數學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數學》(供天津用)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整式第一節整式加減第2小節整式的加減。
二、設計思想
本節內容是學生掌握了“整式”有關概念的延展學習,為后繼學習整式運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數知識奠定基礎,是“數”向“式”的正式過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了較強的數的運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識(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時也具有初步的觀察、歸納、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結合教材,立足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有針對性、多樣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和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學習。通過學習活動不但培養學生化簡意識,提升數學運算技能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同類項的含義,并能辨別同類項。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熟練的合并同類項。
3、掌握整式加減運算的方法,熟練進行運算。
(二)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同類項定義、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的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能力。
2、通過合并同類項、整式加減運算的練習活動,提高學生運算技能,提升運算的準確率培養學生化簡意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初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三)情感價值目標:
1、通過交流協商、分組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敢于探索未知問題的精神。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合并同類項
五、教學關鍵:
同類項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教師:
1、篩選數學題目,精心設置問題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實物模型,并能展開。
3、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要凸顯①單項式中系數、字母、指數的特征②長方體紙盒立體圖、展開圖。)
學生:
1、復習有關單項式的概念、有理數四則運算及去括號的法則)
2、每小組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模型。
初中數學教案6
一、檢查反饋
本次檢查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檢查內容完整、全面。現將檢查情況總結如下教案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絕大多數教案設計完整,教學重點、難點突出,設置得當,緊緊圍繞新課標,例如:劉興華、孫菊、江文李雅芳等能突出對學科素養的高度關注。教師撰寫的課后反思能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的新方法,能側重對自己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指導,并且還能對自己不得法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進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反思意識,反思深刻、務實、有針對性。
2、注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3、教案能體現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學反思不夠認真、不夠詳細,沒能對本堂課的得與失作出記錄與小結,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們對課后反思還不夠重視。
2、個別教師教案過于簡單。
作業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能按進度布置作業,作業設置量度適中,難易適中,上交率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業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級評定。教師批改要求嚴格、細致,能夠反映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做法及糾正措施。
3、學生在書寫方面有很大進步。從檢查可以發現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書寫格式有明確的要求。
不足:
1、對于學生書寫的工整性,還需加強教育。
2、教師在批閱作業時,要稍細心些,發現問題就讓學生當時改正,學生也就會逐漸養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初中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筆寡生掌握代數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體數值代替代數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數式的值;
2迸嘌學生準確地運算能力,并適當地滲透特殊與一般的辨證關系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正確地求出代數式的值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識結構提出問題
1庇么數式表示:(投影)
(1)a與b的和的平方;(2)a,b兩數的平方和;
(3)a與b的和的50%
2庇糜镅孕鶚齟數式2n+10的意義
3倍雜詰2題中的代數式2n+10,可否編成一道實際問題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打投影)
某學校為了開展體育活動,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個,學校另外留10個,如果這個學校共有n個班,總共需多少個排球?
若學校有15個班(即n=15),則添置排球總數為多少個?若有20個班呢?
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指出:需要添置排球總數,是隨著班數的確定而確定的;當班數n取不同的數值時,代數式2n+10的計算結果也不同,顯然,當n=15時,代數式的值是40;當n=20時,代數式的值是50蔽頤墻上面計算的結果40和50,稱為代數式2n+10當n=15和n=20時的值閉餼褪潛窘誑撾頤墻要學習研究的內容
二、師生共同研究代數式的值的意義
1庇檬值代替代數式里的字母,按代數式指明的運算,計算后所得的結果,叫做代數式的值
2苯岷仙鮮隼題,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1)求代數式2x+10的值,必須給出什么條件?
(2)代數式的值是由什么值的確定而確定的?
當教師引導學生說出:“代數式的值是由代數式里字母的取值的確定而確定的”之后,可用圖示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然后,教師指出:只要代數式里的字母給定一個確定的值,代數式就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
(3)求代數式的值可以分為幾步呢?在“代入”這一步,應注意什么呢?
下面教師結合例題來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上述問題的答案(教師板書例題時,應注意格式規范化)
例1當x=7,y=4,z=0時,求代數式x(2x-y+3z)的值
解:當x=7,y=4,z=0時,
x(2x-y+3z)=7×(2×7-4+3×0)
=7×(14-4)
=70
注意:如果代數式中省略乘號,代入后需添上乘號
例2根據下面a,b的值,求代數式a2-的值
(1)a=4,b=12,(2)a=1,b=1
解:(1)當a=4,b=12時,
a2-=42-=16-3=13;
(2)當a=1,b=1時,
a2-=-=
注意(1)如果字母取值是分數,作乘方運算時要加括號;
(2)注意書寫格式,“當……時”的字樣不要丟;
(3)代數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是所取的值不應當使代數式或代數式所表示的數量關系失去實際意義,如此例中a不能為零,在代數式2n+10中,n是代數班的個數,n不能取分數最后,請學生總結出求代數值的步驟:①代入數值②計算結果
三、課堂練習
1(1)當x=2時,求代數式x2-1的值;
(2)當x=,y=時,求代數式x(x-y)的值
2鋇盿=,b=時,求下列代數式的值:
(1)(a+b)2;(2)(a-b)2
3鋇眡=5,y=3時,求代數式的值
答案:1.(1)3;(2);2.(1);(2);3..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請學生回答下面問題:
1北窘誑窩習了哪些內容?
2鼻蟠數式的值應分哪幾步?
3痹“代入”這一步應注意什么”
其次,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1)求代數式的值,就是用數值代替代數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數式的運算順序,直接計算后所得的結果就叫做代數式的值;(2)代數式的值是由代數式里字母所取值的確定而確定的.
五、作業
當a=2,b=1,c=3時,求下列代數式的值:(1)c-(c-a)(c-b);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中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的意義,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學生學會由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畫法和用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上點的對應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讓學生觀察掛圖——放大的溫度計,同時教師給予語言指導:利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在溫度計上有刻度,刻度上標有讀數,根據溫度計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得到所測的溫度.在0上10個刻度,表示10℃;在0下5個刻度,表示-5℃.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1.畫一條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通常取適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數,也可偏向左邊)用這點表示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
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箭頭所指的方向),那么從原點向左為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上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
3.選取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長度單位取一點,依次表示為-1,-2,-3,…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這條直線表示任何有理數?(可列舉幾個數)
在此基礎上,給出的定義,即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
進而提問學生:在上,已知一點P表示數-5,如果上的原點不選在原來位置,而改選在另一位置,那么P對應的數是否還是-5?如果單位長度改變呢?如果直線的正方向改變呢?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三、運用舉例 變式練習
例1 畫一個,并在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的點:
例2 指出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課堂練習
示出來.
2.說出下面上A,B,C,D,O,M各點表示什么數?
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零用原點表示.
四、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我們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節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上的點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于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
1.在下面上:
(1)分別指出表示-2,3,-4,0,1各數的點.
(2)A,H,D,E,O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2.在下面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3.下列各小題先分別畫出,然后在上畫出表示大括號內的一組數的點:
(1){-5,2,-1,-3,0}; (2){-4,2.5,-1.5,3.5};
初中數學教案9
八、 板書 設計
6.2? 不等式的解集
一、1.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不等式的解集.
2.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的過程
二、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 2.
三、注意:(1)“ · ”與“ °”;(2)“左邊部分”與“右邊部分”.
初中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從簡單的實際事例中,抽象出函數關系,列出函數解析式;
2、使學生分清常量與變量,并能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會求函數值,并體會自變量與函數值間的對應關系.
4、使學生掌握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的求法.
5、通過函數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是有規律地運動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了解函數的意義,會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及求函數值.
教學難點:函數概念的抽象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講了函數的概念:一般地,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反映了函數關系,你能舉出一個,并指出式中的自變量與函數嗎?
1、學校計劃組織一次春游,學生每人交30元,求總金額y(元)與學生數n(個)的關系.
2、為迎接新年,班委會計劃購買100元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求所能購買的總數n(個)與單價(a)元的關系.
解:1、y=30n
y是函數,n是自變量
2、n是函數,a是自變量.
(二)講授新課
剛才所舉例子中的函數,都是利用數學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這種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時,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必須使解析式有意義.如第一題中的學生數n必須是正整數.
例1、求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實數,與都有意義.
(3)小題的是一個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題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第(5)小題,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的被開方數是.
同理,第(6)小題也是二次根式,是被開方數,
小結:從上面的例題中可以看出函數的解析式是整數時,自變量可取全體實數;函數的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函數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學沒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片面地認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師可將解題步驟設計得細致一些.先提問本題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為零.求出使函數成立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二次根式的問題也與次類似.
但象第(4)小題,有些同學會犯這樣的錯誤,將答案寫成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方程的兩根用“或者”聯接,在這里就直接拿過來用.限于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可聯系日常生活講清“且”與“或”.說明這里與是并且的關系.即2與-1這兩個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車保管站在某個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車共有3500輛次,其中變速車保管費是每輛一次0.5元,一般車保管費是每次一輛0.3元.
(1)若設一般車停放的輛次數為x,總的保管費收入為y元,試寫出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
(2)若估計前來停放的3500輛次自行車中,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試求該保管站這個星期日收入保管費總數的范圍.
解:(1)
(x是正整數,
(2)若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則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間
總結: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應使得實際問題有意義.這樣,就要求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于函數,當自變量時,相應的函數y的值是.60叫做這個函數當時的函數值.
例3、求下列函數當時的函數值:
(1)————(2)—————
(3)————(4)——————
注:本例既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創設了情境,讓學生體會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以此加深對函數的理解.
(二)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地研究了有關函數的概念.在研究函數關系時首先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取值范圍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應的函數值.另外,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業:習題13.2A組2、3、5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中數學教案11
第一課時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了解統計知識是應用廣泛的數學內容 .
2.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3.當一組數據的數值較大時,會用簡算公式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計算能力 .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認真、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
2.滲透數學來源于實踐,反地來又作用于實踐的觀點 .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滲透數學公式的簡單美和結構的嚴謹美,展示了寓深奧于淺顯,寓紛繁于嚴謹的辯證統一的數學美 .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平均數的概念及其計算 .
2.教學難點:平均數的簡化計算 .
3.教學疑點:平均數簡化公式的應用,a如何選擇 .
4.解決辦法:分清兩個公式,公式②的運用要選擇一個適當的a .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與數據打交道,例如,電視臺每天晚上都要預報第二天當地的最低氣溫與最高氣溫,商店每天都要結算一下當天的營業額,每個班次的飛機都要統計一下乘客的人數等.這些都涉及數據的計算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下面問題.(教師出示幻燈片)
為了從甲乙兩名學生中選拔一人參加射擊比賽,對他們的射擊水平進行了測驗.兩人在相同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數如下:
甲 7 8 6 8 6 5 9 10 7 4
乙 9 5 7 8 7 6 8 6 7 7
1.怎樣比較兩個人的成績?2.應選哪一個人參加射擊比賽?
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并可以分成小組討論解決辦法.
對于這個問題,部分學生可能感到無從下手,部分學生可能想到去比較兩組數據的平均,讓學生動手具體算一下兩組數據的平均數結果它們相等在學生無法解決此問題的情況下,教師說明,這正是本章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寫出課題).這樣做的目的是教師有意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引起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注意,還能誘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濃厚興趣.
(二)整體感知
解決類似上述的問題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統計學是一門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并據之做出推斷的科學,它以概率論為基礎,著重研究如何根據樣本的性質去推測總體的性質.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統計學的應用非常廣泛,以至于它已滲透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本章我們將學習統計學的一些初步知識.
(三)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們首先來學習平均數.
1.(出示幻燈片)請同學看下面問題:
某班第一小組一次數學測驗的成績如下:
86 91 100 72 93 89 90 85 75 95
這個小組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動筆計算,并找一名學生到黑板板演,講完引例后,引導學生歸納出求平均數方法,這樣做使學生對平均數的計算公式能有深刻的認識 .
2.平均數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一般地,如果有n個數 .
那么 ①
叫做這n個數的平均數, 讀作“x撥” .
這是在初中數學課本中第一次出現帶有省略號的用字母表示的n個數相加的一般寫法 .學生對此可能會感到比較抽象,不太習慣,要向學生強調,采用這種寫法是簡化表示,是為了使問題的討論具有一般性 .教師應通過對公式的剖析,使學生正確理解公式,并掌握公式中各元素的意義 .
3.平均數計算公式①的應用
例1 一個地區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氣溫依次是(單位:℃):
-6,-5,-7,-6,-4,-5,-7,-8,-7
求它們的平均氣溫 .
讓學生動手計算,以鞏固平均數計算公式(一名學生板演)
教師應強調:①解題格式 .②在統計學里處理的數據包括負數 .③在本章中,如無特殊說明,平均數計算結果保留的位數與原數據相同 .
例2 從一批機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稱得它們的質量如下(單位:千克):
210 208 200 205 202 218 206 214 215 207 195 207 218 192 202 216 185 227 187 215
計算它們的平均質量 .(用投影儀打出)
引導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計算,然后一起對答案 .由于數據較大,計算較繁,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答案 .正好為下面提出簡化計算公式作好鋪墊 .
教師提出問題:像例2這樣,數據較大,計算較繁,因而容易出錯,有沒有較為簡便的算法呢?引導學生觀察數據有什么特點?都接近于哪一個數?啟發學生討論,尋找簡便算法 .
學生回答:數據都在200左右波動,可將各數據同時減去200,轉而計算一組數值較小的新數據的平均數,至此讓學生再一次兩人一組用簡便方法計算例2,并與前面計算的結果相比較是否一樣 .
講完例2后,教師指出幾點:常數a的取法不是惟一的; 讀作“x——撇——撥”;;簡化計算的結果與前面毛算的結果相同 .
通過學生的動手計算,若產生困難或錯誤,教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對公式②的推導更容易接受 .
3.推導公式②
一般地,當一組數據 的各個數值較大時,可將各數據同時減去一個適當的常數a,得到,
那么 ,
因此,
即 ②
為了加深學生對公式②的認識,再讓學生指出例2的 、 、 各是什么?(學生回答)
課堂練習:
教材P148中~P149中1,2,3
(四)總結、擴展
知識小結:1.統計學是一門與數據打交道的學問,應用十分廣泛 .本章將要學習的是統計學的初步知識 .
2.求n個數據的平均數的公式① .
3.平均數的簡化計算公式② .這個公式很重要,要學會運用 .
方法小結:通過本節課我們學到了示一組數據平均數的方法 .當數據比較小時,可用公式①直接計算 .當數據比較大,而且都在某一個數左右波動時,可選用公式②進行計算 .
八、布置作業
教材P153中1、2、3、4 .
初中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與態度: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
教學重點:歸納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我能猜出你們的年齡,相信嗎?
只要任何一個同學回答我一個問題,我就能馬上猜到他的年齡是多少歲,我們來試試吧.
問:你的年齡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學生說出結果,教師猜測年齡,并問:你們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嗎?
學生討論并回答
二、知識探究:
1、方程的教學(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進行猜年齡游戲,我們來看一看。
找出這道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大家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點?
2、 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訴我們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大家能夠自己列出方程嗎?(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穎種了一株樹苗,開始時樹苗高為40厘米,栽種后每周樹苗長高約15厘米,大約幾周后樹苗長高到1米?
你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嗎?怎樣列方程?由此題你們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20xx年3月28日新華社公布)
截至20xx年11月1日0時,全國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數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時增長了153.94%
1990年6月底每10萬人中約有多少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學的體育場的足球場,其周長為200米,長和寬之差為12米,這個足球場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下面是剛才根據幾道情景題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點?
2X–5=21
40+15X=100
X(1+153.94﹪)=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X(元),并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問:大家剛才都已經自己列出了方程,那個同學能夠說一下你是怎樣列出方程的,列方程應該分為那幾步呢?
生:分組討論,回答列方程的步驟(1)找等量關系(2)設未知數(3)列方程
四、隨堂練習
1、投影趣味習題,
2、做一做
下面有兩道題,請選做一題。
(1)、請根據方程2X+3=21自己設計一道有實際背景的應用題。
(2)、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齡編一道應用題,并列出方程。
五、課堂小節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這節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業:分組布置
數學教案-你今年幾歲了搜集整理
初中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義;
2、掌握用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問題;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和,并能靈活應用;
4、通過二次根式的計算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二次根式性質和的介紹滲透對稱性、規律性的數學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二次根的意義;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難點:確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計算
(二)引入新課
新課:二次根式
定義: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對于請同學們討論論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
(1)式子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嗎?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須保證根號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圍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問學生:2是二次根式嗎?顯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種式子的“外在形態”。請學生舉出幾個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說明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由學生分析、回答。
例1當a為實數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樣的實數時,式子在實數范圍有意義?
解:略。
說明: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x是什么數時,x—3是非負數,式子有意義。
例3當字母取何值時,下列各式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把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
解:(1)∵a、b為任意實數時,都有a2+b2≥0,∴當a、b為任意實數時,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時,是二次根式。
(3),且x≠0,∴x>0,當x>0時,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當x>2時,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滿足的條件:
分析:這個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讓學生分析式子中字母應滿足的條件,進一步鞏固二次根式的定義,。即: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本題已知各式都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開方數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實數時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
(4)由—b2≥0得b2≤0,只有當b=0時,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滿足的條件是:b=0。
初中數學教案14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這個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樣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學的方法啟發了我們,可以用嘗試,檢驗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將x=1,2,3,4,……代人方程(2)的兩邊,看哪個數能使兩邊的值相等,這個數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學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這正是我們本章要解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2、補充練習:檢驗下列各括號內的數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x=3,x=-4)
(2)2y(y-1)=3(y=-1,y=2)
(3)5(x-1)(x-2)=0(x=0,x=1,x=2)
四、小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簡單變形
教學目的
通過天平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出方程的兩種變形,并能利用它們將簡單的方程變形以求出未知數的值。
重點、難點
1、重點:方程的兩種變形。
2、難點:由具體實例抽象出方程的兩種變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列出的方程有的我們不會解,我們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變形成x=a形式,本節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將方程變形。
二、新授
讓我們先做個實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碼。
測量一些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將它放在天干的左盤內,在右盤內放上砝碼,當天平處于平衡狀態時,顯然兩邊的質量相等。
如果我們在兩盤內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這時天平仍然平衡,天平兩邊盤內同時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個方程,課本第4頁上的圖,你能從天平上砝碼的變化聯想到方程的變形嗎?
讓同學們觀察圖6.2.1的左邊的天平;天平的左盤內有一個大砝碼和2個小砝碼,右盤上有5個小砝碼,天平平衡,表示左右兩盤的質量相等。如果我們用x表示大砝碼的質量,1表示小砝碼的質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兩盤內物體的質量關系。
初中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體會并了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意義
2、能列表、描點、連線法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3、通過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性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及圖象的性質
由于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分兩支,給畫圖帶來了復雜性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1、情境創設
可以從復習一次函數的圖象開始:你還記得一次函數的圖象嗎?在回憶與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函數圖象的直觀有助于理解函數的性質。轉而導人關注新的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研究: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2、探索活動
探索活動1反比例函數y?
由于反比例函數y?
要分幾個層次來探求:
(1)可以先估計——例如:位置(圖象所在象限、圖象與坐標軸的交點等)、趨勢(上升、下降等);
(2)方法與步驟——利用描點作圖;
列表:取自變量x的哪些值?——x是不為零的任何實數,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為零,但仍可以以零為基準,左右均勻,對稱地取值。
描點:依據什么(數據、方法)找點?
連線:怎樣連線?——可在各個象限內按照自變量從小到大的順序用兩條光滑的曲線把所描的點連接起來。
探索活動2反比例函數y??2的圖象.x2的圖象是曲線型的,且分成兩支.對此,學生第一次接觸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x2的圖象.x
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自主探索活動:
2的圖象的方式與步驟進行自主探索其圖象;x
222(2)可以通過探索函數y?與y??之間的關系,畫出y??的圖象.xxx
22探索活動3反比例函數y??與y?的圖象有什么共同特征?xx(1)可以用畫反比例函數y?
引導學生從通過與一次函數的圖象的對比感受反比例函數圖象“曲線”及“兩支”的特征.(即雙曲線)反比例函數y?
k(k≠0)的圖象中兩支曲線都與x軸、y軸不相交;并且當k?0時,圖象在第一、第x
【初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案12-22
初中數學教案06-29
初中數學教案12-13
關于初中數學教案10-11
初中數學教案模板08-10
初中數學教案最新08-23
初中趣味數學教案07-01
【熱門】初中數學教案12-21
初中數學教案【推薦】12-21
初中數學教案【熱】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