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匯集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匯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匯集1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即是一個節氣又是一個民間日子——→民俗日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將民族節日的文化延續下去。
二、活動目標的定位:
1、知識目標:
1)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它是我國眾多民間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在上面的幾個主題中選擇一個或兩個進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統計的知識,
2)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資料分析,并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了解清明的習俗、節氣現象和特有食譜、英雄先烈的故事,擴展學生學習方向,引導學生科學的看待傳統節日所蘊涵的多層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態度: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他們主動探究,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世界發現問題和其中的文化,培養學生尊敬他人、緬懷先烈的情感,激發愛國主意的思想。
3、價值取向: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溝通的能力,將先烈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認識,規范自己的行動與言行,以科學的態度看待民族節日,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奠定基礎,增進團隊合作。
三、活動的內容:
1、提出問題,在“清明節的由來與傳統習俗”、“清明祭掃的意義、節氣的變化”、“清明節的習俗變化,關注現代人們的認識”、“樹立文明過清明的觀念”中選擇合適的主題;
2、論證研究問題的合理性;
3、制訂調查、研究、總結方案;
4、查找資料:學生調查、研究、比較,搜集有關數據和信息;
5、實踐活動:資料搜集、社會調查、整理素材,發現分析問題;
6、交流匯報:交流、討論分析原因、完成活動總結;
7、進一步實踐:實際操作——網上祭掃英烈;
8、活動延伸:總結完善報告單。
四、涉及學科:
科學、健康教育、語文、美術、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品德與生活。
五、教學方法:
談話交流法、引導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生生評價法、展示法、小組合作法、講授法,重點運用談話交流法、調查比較法、觀察法
六、活動的實施步驟建議:
第一課時:選題分組
認識了解清明節
一、(一)課前任務:
1、做調查:調查采訪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清明時,家中會有哪些做法和習慣;清明節是怎么回事?清明節的由來和傳統習俗。
2、觀察:這一天來到前后,人們都會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實的調查所得。
4、記錄自己調查、觀察的結果;(調查要寫出時間及具體的事例,可列表呈現)
㈡、引入主題: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把自己的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學生學會互相學習。
㈣、提出問題,集體交流。
二、學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見,“我所知道的清明節”:
1、利用交流的時間逐漸調整整理自己調查結果與見聞;
2、學生先對自己和大家的結果進行對比,后請學生在匯報中深入思考,人們的行為是否有意義,哪些活動是積極有益的,最后整理寫出匯報。
3、清明節我們學校的'祭掃活動有怎樣的意義?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誰。
4、講一講你所知的英雄事跡,歸納出要學的精神與品質。
三、尋找、確定研究話題
1、教師先將本次主題活動訓連目標明確的提出使學生的活動目的性更強。
訓練大家的觀察能力——清明時生活的變化。
訓練大家的交際能力——對市場進行調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費情況。
看看、問問鄰居或長輩是否消費,趨向是怎樣的。
訓練大家的資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時分各地的各種習俗和傳說、食物、有什么意義查找英雄事跡、將觀察采訪調查的結果做一個統計,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設計其他的總結方式。
訓練大家的資料分析能力——針對統計的結果,你會有怎樣的發現,因此又有怎樣的想法產生。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訓練目標,來選擇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題。
四、指導學生設計活動進行計劃
第二課時:實踐活動匯報與延展
“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㈠總結前課任務:
1、整理溝通個人調查:小組內溝通,調查自己家、親戚家,觀察鄰居、市場、街頭等地過清明時的種種情況。
2、小組整理要求:將自己小組真實的調查所得,整理起來。
3、比較小組成員調查的結果;(調查要寫出具體的金額或累計金額,可列表進行對比)發現共性問題。
㈡引入主題:“我們的節日——清明節”
㈢互相介紹: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發現和資料,調查向大家介紹,指導小主學會互相學習,總結匯報的方式。
㈣小組整理調查結果,練習匯報。
二、小組匯報學生評價(訓練評價能力)
1、主題明確
2、小組成員都有參與
3、任務完成好(采訪紀實、統計結果)
4、有自己小組的思考或認識。
三、評出小組活動勝利完成的小組
四、網上祭掃英烈寄托哀思:學生與家長一起到網上祭掃英烈。
五、學生在報告中將自己的想法交流結果總結補充完整。
延伸:請父母參與設想或提出意見,使民間節日過得更有意。最后整理寫出匯報。
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匯集2
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當地過清明節的風俗。
2、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學習策劃與清明節有關的活動。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春天里》;畫筆、畫紙;幼兒向家長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以及清明節這一天的安排。
活動過程
一、交流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
結合《小朋友的書、春天里》第21--24頁"清明節的傳說",講述故事。
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清明節是一個什么樣的節日?
人們怎樣過清明節?
故事中古代人怎么過清明節的?有些什么風俗習慣?
幼兒使用《小朋友的書、春天里》第25頁"清明節的風俗",看圖說說現代人們在清明節期間的活動。
二、幼兒交流清明節的安排
提問:你們準備怎樣過清明節?
三、討論清明節的相關活動
1、小組討論:我們的清明節:引導幼兒討論清明節相關活動,并將活動用圖畫的方式畫在紙上。注意引導幼兒考慮活動策劃的可行性。
2、交流討論結果:師結合幼兒的設想確定相關活動安排,主要包括:采艾青、做青團、參觀茶園、到烈士陵園掃墓等。
四、教師組織幼兒折已學過的菊花和百合花,幼兒可將折好的花帶回家,清明節掃墓時用。
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匯集3
【活動背景】
清明節,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民俗活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普遍重視。而且它也是一條維系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情感目標:通過故事、寫文章知道要愛父母。通過錄象、朗誦等活動知道我們的愛要更遠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為目標:通過活動學會好好學習、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活動時間】
20xx年4月X日
【課前準備】
1、與清明相關的知識、圖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寫下自己的感受。
3、錄象片段:和同學們一起觀看有關解放戰爭的電視劇。
4、小調查:家鄉的清明節
【活動過程】
(一)、了解清明節
1、引入欣賞《清明上河圖》,了解有關清明的知識。
清明節的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這種意味,而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蘇,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說:“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
清明節的習俗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云:“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并相傳至今。
2、知識競賽:清明節簡介,清明節由來,清明節習俗,清明節食品,清明節紀念方式等等。
讓學生知道清明節的日期;清明節的別名;隨著網絡發展,清明節有了不同的紀念方式;我們家鄉清明節的食品和習俗。
(二)、學會去愛
1、故事《劉邦祭祖》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誰?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只有愛父母的人,才會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2、交流作文:祭祖的感受
3、和同學們一起觀看解放戰爭的錄像
為新中國獻身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嗎?
體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道路是先輩用鮮血鋪成的。是他們為我們民族的解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東方紅,太陽升”,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掀開了我們祖國嶄新的歷史篇章!他們把生存的權利留給了后代,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長城。認識到劉邦是小我,是小愛,他們才是大我,是大愛。
4、詩朗誦:《站在烈士紀念碑前》
學生明理:我們會完成你們未完的遺愿,努力學習,將來使我們祖國更富強。
【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精選04-02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9-17
綜合實踐活動的教案06-23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11-18
綜合實踐活動的教案11-06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8-06
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7-29
清明節綜合實踐教案04-14
清明節綜合實踐教案范文01-13
科技綜合實踐活動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