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國散文》教案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學樣式。那么,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外國散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國散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好方法。有益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逐漸養成自覺思維的習慣,理清思路,就是理清文章的脈絡,亦就是一般所說的語脈。
(二)培養學生學會概括文章的要點。概括要點包括:文章內容的概括,對文章主旨的把握和領會等。
(三)學習、領會寓情于景、借助自然景物抒寫對世事人生感悟的能力。《到尼亞加拉大瀑布》濃墨重彩、文筆酣暢淋漓,意蘊深厚。《冬天之美》清麗流暢、委婉親切,詩情畫意中透示出高尚的人生志趣。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如何理清思路,是學習這兩篇散文的難點之一。
葉圣陶先生就很重視思路教學。他認為,一番話一篇文章,思路從什么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達到這條路的終點,都要踏踏實實摸清楚。只有迅速、準確地摸清文章的思路,才能駕馭整篇文章,進而迅速準確地概括文章的要點、領會文章的主旨。
一般說來,不同的文體,具有不同的思路特征。所以,從文體這個角度切入,有助干更好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兩篇課文,都是寓情于景的散文,作者心境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變化不斷變化并逐步升華。通過篩選《到尼亞加拉大瀑》中的相關信息,可以看到作者的心境是這樣在變化:
好奇陰郁不安消除了煩燥之感贊嘆禮贊向往
隨著作者這一心路歷程的展開,文章的思路也就逐漸清晰起來。
《冬天之美》文作者的心境則是由厭惡虛榮到向往樸實、自然、和諧的田園生活,感到其中所包含的生命的樂趣。
(二)概括要點。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概括要點就具備了必要的前提和條件。理清思路是過程,概括要點就是結果。
概括要點分為兩個主要內容:①對文章內容的概括。②對文章主旨的把握。
《到尼亞加拉大瀑》的內容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大自然的神奇能力在作者心中幻化成平和善良的情感,以及對幸福人生的美好懂憬。第二層,寫作者在大瀑布一側流連忘返,儼然將其視為一個生命,仿佛能與之進行交流。第三層,借助聯想和想象,眼前之景,幻化成心中之景,意中之景。
《冬天之美》兩個自然段,重心在第2段。寫鄉村冬天之美。
兩篇文章的主旨:
《到尼亞加拉大瀑布》表達對永恒精神的贊頌和追求。
《冬天之美》向往樸實、和諧、自然的田園生活,從中感受到真正的.人生樂趣。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快速閱讀,對文章的基本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把握。
問題設計:
①從課文中找出反映作者感情變化的語句。
②整理出作者的感情線索。
(二)概括要點。
通過解決問題①啟發學生整理出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在完成l、2的基礎上,處理本篇課文的難點:把握主旨。
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散文寓情于景的特點。作者的寫作主旨,有的是通過景物的色調來暗示的,有的是通過感情的宣泄直抒胸臆的,有的是由議論抒情句直接告訴讀者的,而有的則需要對閱讀材料進行一番歸納概括乃至提煉。
《到尼亞加拉大瀑布》就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提煉出文章的主旨是對永恒精神的贊頌和追求。
《冬天之美》可以利用該文的主旨句進行歸納概括。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大家親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時間似乎也聽從我們使喚。由于人們能夠沉靜下來思索,精神生活變得異常豐富。即是點明全篇主旨的語句。
《外國散文》教案2
高一語文新教材選編了兩篇外國散文,一篇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另一篇是法國作家喬治·桑的《冬天之美》。這兩位作家的美文帶給我們的不僅有美的享受,還有思想的啟迪。如果按照一般的抒情散文來教學,就會破壞作品的整體美,而且不易讓人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深度。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我把該課的教學設計成一堂口語課。
第一步,請學生看圖說話。
教科書上有托爾斯泰墳墓的插圖,請學生看著插圖快速構思,描繪托爾斯泰墳墓給人的感受。實際上,在學生的觀察和描繪中,他們會注意到托爾斯泰墳墓的簡單和樸素,而這種感受正好就是茨威格在文中所描繪的內容。
教師可以在此時簡單介紹托爾斯泰的作品及成就,指出托爾斯泰墳墓的簡樸與他生前的偉大很不和諧,我們能說這樣的墳墓是世間最美的嗎?那么什么才是美呢?
第二步,即席發言。
題目:什么是美?
為了讓學生能夠打開思路,可以引導學生先從課文入手,結合兩篇課文的內容去回答,比如簡樸是美,偉大是美,自然是美,溫馨是美,思想是美,寧靜是美。如果反向思維,那么華麗是美,平淡是美,修飾是美,孤獨是美。
善于歸納的學生會發現美有內在美和外在美之分,有現實美和藝術美之別,他們往往會有一些精彩的發言,比如距離就是美、丑到極點就是美、美是相對的、殘缺是美。這樣,學生會明白美是無處不在的。
發言進行到這一步,學生的思維已非常活躍。教師趁機引申出一個問題:判斷美的標準是什么呢?在討論中,學生會發現:判斷美的標準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時代人們對美有不同的要求,在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朝代,楊貴妃是絕對不能算作美人的;同一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對美也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美的理解也不相同。正因為這樣,世界才變得五彩繽紛。
在即席發言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力引導學生,讓他們的.認識有一個質的飛躍,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這樣的教學就完全改變了陳舊的思維模式,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和各種能力得到了訓練,同時也從側面回答了作家為什么會從簡樸的托爾斯泰墓上、蕭瑟寒冷的冬天里看到了美的存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應該就是這堂課最好的結束語了。
《外國散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2.根據散文的寫作特點,能運用提要和綜述的方法恰當地進行要點概括。
3.了解托爾斯泰對后世的影響。
4.鑒賞兩篇散文的藝術技巧。
教學重點
1.根據散文的基本特征,運用閱讀的具體操作方法進行散文賞析,概括內容要點。
2.反復朗讀,理清思路,體味兩篇散文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1.散文內容要點的概括,要求掌握以情為突破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概括。
2.體味飽蘸作者濃烈情感的語言。
教具準備
投影儀、有關資料、膠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首先,對作者及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作為背景知識,以資料形式,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后,以自讀練習的形式,引導學生在理清文章思維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對文章內容要點進行正確概括,體味文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鑒賞外國散文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語
在俄國的一個樹林中有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它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更沒有逝者的名字,它“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從不關閉的”,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這個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長方形土丘里包容著一個什么
1
樣的偉大人物?作者稱其為“世間最美的墳墓”。(板書標題)
春天,小河冰融,嫩芽鵝黃淺,清風溫和,白云悠悠,山川明媚,生機勃勃,誰不心向往之呢?然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卻對冬天情有獨鐘,請看其美文《冬天之美》。(板書標題)
二、背景知識(使用投影)
1.作者簡介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于維也納一個尤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后任報社編輯。他早期致力于詩歌創作與翻譯。歐戰爆發后,流亡瑞士,從事反戰和平活動。戰后埋頭寫作。曾出訪過蘇聯,與高爾基相識。1933年法西斯上臺,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國國籍,后輾轉流寓巴西,終因對歐洲前途的絕望偕妻自殺。他一生中著有多種名人傳記,突出再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說《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獨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畫中產階級婦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運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及譴責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煩躁的心》。
喬治·桑(1804~1876),法國女小說家。出身軍官家庭,從小在農村長大。18歲同一男爵結婚。因家庭極不幸福,后來離開丈夫,到巴黎從事文學創作。初期作品如《印第安娜》《莫普拉》等均以愛情、婚姻為主題,探討婦女解放問題后接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40年代所著社會小說《木工小史》《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等,涉及工農生活,具有濃厚的空想社會主義色彩。1848年曾熱情投身革命,六月起義失敗后轉向以農村為背景的田園小說創作,《魔沼》《小法岱特》《棄兒弗朗沙》是其中的佼佼者。晚年居鄉,作品以《祖國的故事》和回憶錄《我的生平史》較為有名。她的創作批判貴族資產者的自私、殘暴、贊美勞動人民的純樸生活和善良情感、謳歌理想的人際關系,風格溫婉細膩。
2.文中涉及人物介紹
托爾斯泰(1828~1910),即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作家。其戲劇和政論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早期作品主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中期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晚期有《復活》等。托爾斯泰的創作深刻地反映了俄國自1861年農奴改革到1905
2年民主革命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列寧稱他為“俄國的革命的鏡子”。
歌德(1749~1832),德國詩人,作家。出生在富裕的市民家庭,16歲進入萊比錫大學,后就讀與斯特拉斯堡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曾當過律師。青年歌德受啟蒙主義思想影響,早期作品表現了他的叛逆精神,這個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普羅米修斯》,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等。1786年,歌德來到意大利,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產生了興趣,完成了詩體悲劇《埃格蒙特》等。1794年與席勒開始長達十年的合作,共同開創了德國的“古典時期”,促成了德國文學的空前繁榮。他的主要代表作還有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的漫游時代》、自傳《詩與真》《浮士德》等。
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偉大詩人,戲劇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生于英格蘭的斯特拉特福鎮。1585年去倫敦謀生,做過劇場雜役、編劇,后成為劇院股東。逝世前三年回鄉安度晚年,他一生著有戲劇37部,長詩2部,十四行詩154首。他創作成就最大的詩戲劇,代表作早期有歷史劇和喜劇,基調積極樂觀,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中期是悲劇時期,風格沉郁悲壯;《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等后期傳奇劇時期,對世事帶有和解寬恕傾向,作品有《暴風雨》《亨利八世》等。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國封建制度解體,資本主義興起過程中的社會矛盾和世態人情。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生動,語言精粹,有很高地藝術成就,在全世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三、《世間最美的墳墓》自讀練習
1.《世間最美的墳墓》的思路和結構層次怎樣?
明確:思路是:先總述托爾斯泰墳墓的宏偉、感人(第一句話),再介紹墳墓(“這塊被后代…親手栽種的”);然后從樹的來歷,引出托爾斯泰的愿望(“小的時候”到結尾)。全文共分三層。
2.作者為何稱其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明確:作者一方面著力寫托爾斯泰墓的平常樸素,另一方面是在積極頌揚托爾斯泰的偉大人格。這墳墓完全是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爾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說它直接呈現托爾斯泰的一種人格——平民化的樸素。聲名蓋世的托爾斯泰苦嗜樸素,追求樸素的生活方式,連安排自己最后的安
3息地也忘不了選擇樸素。樸素是他人格的呈現的象征,所以,稱其為“世間最美的墳墓”。
3.速讀課文,用精要的語言簡述托爾斯泰墓的環境和形狀,并體會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話與第一段中哪些內容相呼應。
明確:環境和形狀特點:“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土丘,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在幾株親手栽種的樹蔭下”。
第二段中第④、⑤、⑥句話與每一段中第三句話相照應,前后文脈一致,突出了人們對托爾斯泰的無限敬意。
4.如何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明確:這是作者用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反襯比較,顯得具體,有說服力。
5.作者在表現托爾斯泰墓那種“逼人的樸素”時,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作品不僅用直接描寫的方式,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和側面描寫的手法。即通過描寫憑吊者在托爾斯泰墓前的態度、舉止和情緒反應來表現托爾斯泰的偉大人格。
四、《冬天之美》自讀練習
1.作者將鄉村的冬天與城市的冬天作鮮明的比較,用意何在?
明確:表現生活不能違背大自然的安排,要過得有生氣,否則,將是沒有意義的`。
2.文中的批評富人們過“人為的,悖謬的生活”,作者認為它謬在何處?
明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從客觀事物的聲、色、光諸方面顯示鄉村冬天的明快色彩,流露出一種愉悅的感情;②從事物的靜態和動態及動靜結合的描寫中,顯示冬天之美;③從人物的行為和心理狀態來反射外物。
4.文章最后一句話應如何理解?
明確:超脫奢華與名利的平靜心態,盡情享受大自然賜予給人們的美好生活,內心充滿溫情、愛心。
5.作者開篇為什么直抒胸臆說“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從全文中找出點化全文主旨的語句。
4
明確:鄉村的冬天的美不僅在于自然,更在于美好的鄉村可以使人遠離虛榮與名利的爭逐,體驗到生活中最真摯的情感。
主旨語句:在鄉村的漫漫長夜里,大家親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時間似乎也聽從我們使喚。由于人們能夠沉靜下來思索,精神生活變得異常豐富。
五、小結
《世間最美的墳墓》通過朝拜莊嚴圣地的所見所感描寫了按照列夫·托爾斯泰生前愿望建造的墓是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的墓,表達了作者對這位世界偉人的深切懷念和無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冬天之美》通過對充滿生機活力,有著繽紛迷人色彩,極富詩意的鄉村冬季描寫,熱情贊美了鄉村風光的美好,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親切之感,表達了對樸實、安祥、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世間最美的墳墓
托氏墓總印象宏偉、感人
情墳墓介紹遠離塵囂,長方形土堆,孤零零感人至深
世間最美的墳墓逼人的樸素
《外國散文》教案4
教學目的
一、了解中外散文雖在背景、句法、行文等方面都顯著不同,但都具有抒寫真實情感,表現對生活獨特感受的特點。領會《世間最美的墳墓》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的對托爾斯泰偉大人生選擇的贊美,領會《冬天之美》對鄉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繪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二、加深學生對樸素美、自然美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繼續訓練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概括這兩篇文章的內容要點。
教學設想
這是兩篇外國散文,既應注意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又應將其作為一股散文進行分析概括。
《世間最美的墳墓》從文中使用的對比手法入手(包括文章結尾部分與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墳墓的具體比較和前文敘述中沒有句式的連續使用含有的對比)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獨有特點,進而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如此樸素的墳墓卻是俄國最宏偉、最感人的。分析托爾斯泰的選擇及作者獨到的認識中體現的價值觀及審美觀。
《冬天之美》在閱讀中注意欣賞作品委婉親切、如話家常的風格具有的感染力。通過對大都市和鄉村冬天的對比及作者鮮明態度的概括,領會作者厭惡虛榮名利,向往樸實、安祥、寧靜生活的理想。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種方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作家,以其獨特的人物傳記和中短篇小說在歐美享有極高的聲譽。1928年,茨威格的俄國之行參觀了許多宏偉感人的景觀,但他認為最宏偉、最感人的是托爾斯泰墓。
二、指導自讀《世間最美的墳墓》。
①字詞:
遠離塵囂:遠離人世間的紛擾喧囂。
蔭庇: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于人們休息。舊時比喻尊長照顧晚輩或祖宗保佑子孫。
②自讀課文,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A.文中哪一個詞能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答:樸素。
B.與其他偉人的墓相比托爾斯泰墓缺少哪些東西
答:沒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銘、名字
只有:小小長方形土丘、鮮花
沒有:好奇(破壞寧靜)
只有:敬意
C.篩選并概括作者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
答:托爾斯泰墓是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中最宏偉、最感人的,它逼人的.樸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D.仔細閱讀第一節,解釋作者為什么詳細交代托爾斯泰墓地選擇的原委。又為什么將托爾斯泰最終的決定稱為更美好的啟示?
答:全段先總述,再介紹墳墓,從樹的來歷入手,引出托爾斯泰的愿望,這樣就把這座樸素的墳墓與托爾斯泰的追求、品格直接聯系起來了。更美好的啟示則暗示了這座墳墓對后人的影響,帶給后人的劇烈震撼及深深思考。
③小結: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通過與其他偉人墓的對比,通過對參觀者崇敬之情的具體描繪,寫出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歌頌了托爾斯泰不重聲名、追求樸素自然的高貴品格。在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歌頌中,也體現了作者的價值判斷最樸素的最動人。
三、作業: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朗讀:風兒和暖的陽光冬天,白雪這一段景物描寫,并思考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樣的作用?
(提示:①在朗讀中,注意體味作者語言的特點,體會景物描寫中滲透的感情色彩。②結合文章主題考慮。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托爾斯泰墓周圍的自然景物與其他墓地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了墳墓的樸素。優美的自然景物也給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增添了溫暖、優美的色彩,使讀者不僅感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
②作者在第二節中已經清晰地寫出了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為什么還要用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墓來進行比較?
(提示:前文雖提到托爾斯墓與其他偉人墓不同,但較籠統,與這三人做具體的比較,才能給讀者具體而深刻的印象。而且只有用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更能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茨威格以滿懷激情的語言描繪了最樸素而又最宏偉的托爾斯泰墓,也表達了自己對美的看法。喬治·桑在《冬天之美》中同樣詳盡描繪了鄉村冬天的美景,是否也傳達了作者的想法,表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喬治·桑是法國文學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她創作的時代正是19世紀中期法國社會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矛盾激化,局面錯綜復雜的時期。而喬治·桑則帶有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她的作品表達了作家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向往,她譴責社會的壓迫與剝削,頌揚社會平等與正義。她的作品還具有一種特有的細膩抒情的詩意。
三、指導自讀《冬天之美》。
①字詞:
奢侈(shēchǐ):花費大量錢財追求過分享受。
天倫之樂:骨肉團聚的歡樂。天倫:指父母、兄弟等天然的親屬關系。
領略:了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它的意義,或者辨別它的滋味。
滯留:停留不動。
悖謬(bèimiǜ)山:荒謬,不合道理。
盎然(dngrán):(生氣)洋溢的樣子。
休憩(xiūqì):休息
②自讀課文,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描述鄉村冬天的美好。先鋪墊,寫大都市的臭氣熏天,永無干燥,令人惡心;再寫鄉村空氣清新,地面干爽,令人向往。表達了作者對鄉村冬天的熱愛之情。
第二部分(第2段)生動描繪了大自然冬天的美麗圖畫,著重描繪了自然界萬物的生機盎然。
③閱讀第一段找出幾組對比,并體會對比的作用
A.鄉村的冬天與城市的冬天
B.作者的鮮明態度:熱愛、惡心
C.城市工人無可奈何與富翁們的自愿
D.作者向往的生活(火爐邊的天倫之樂)與富翁們的追求(舞會、穿著、奢侈揮霍)
結論:我們的富翁們所過的人為的、悖謬的生活,違背大自然安排,結果毫無生氣。(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引出主題。)
④朗讀第二段,并指出具體描繪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
具體描繪了陽光、麥田、苔蘚、常春藤、報春花、紫羅蘭、孟加拉玫瑰、百靈鳥、白雪樹梢的冰凌等。
在這一段開頭作者由人們對冬天的想象毫無生機,引起對大自然冬天的描寫,形成對比,收到強烈效果。
作者描寫這些景物,主要從三方面入筆。一是從聲音(美麗的鳥兒的喧鬧)、顏色(麥田的碧綠,常春藤涂上的鮮紅和金色)、光(陽光的燦爛)諸方面的展示冬天的明快色彩。二是從事物的動態和靜態及動靜結合上,不僅展示形態美,也顯出盎然生機,激發人們的向往之情。三是從人物行動和心理狀態來反映外物,以微妙的感受傳情達意。
⑤據上述分析概括作者觀點,分析其中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文中他們在一年當中最不適于舉行舞會的季節大自然在冬天邀請我們天倫之樂我們的富翁所過的違背大自然的安排,結果毫無生氣等句子,概括作者觀點,領略作者對鄉村冬季景物的極力贊美,目的在于抒發對大自然的親近、熱愛之情,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應有的和諧統一的關系。作者將鄉村冬天描寫得生機盎然、優美如畫,表達了作者厭惡虛榮和名利,向往樸實、安祥、寧靜生活的理想。
四、比較《世間最美的墳墓》與《冬天之美》兩篇散文的語言特色。
兩篇散文都是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對景物的描繪抒寫個人情感。兩篇散文語言都體現了強烈的感情色彩,對景物的描繪中也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世間最美的墳墓》語言深摯動人,感情激烈濃厚。《冬天之美》則是娓娓而談,如敘家常,親切動人又極富詩意。《世間最美的墳墓》更多使用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自己印象、感受。《冬天之美》則把作者的理想、追求隱藏在對鄉村冬天景物的描繪之中,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追求。
五、小結:
這是兩篇優美的散文,特別宜于誦讀,同學們應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章語言之美,體會作者感情之真。更應該深入理解作者所贊美的樸素的品格自然、寧靜、樸實的生活。
《外國散文》教案5
一、教學重點:
借助景物抒寫對人、事、物的深切感悟。
二、教學方法:
以“賞讀——悟道——應用”三環法指導學生品讀《世間最美的墳墓》,以此引導學生自讀《冬天之美》,觸類旁通。
三、教學課時:
一節課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4′):近代俄國文壇上,有三位叫托爾斯泰的著名作家,唐弢先生在《作家要鑄煉語言》一文中,就提到過其中兩位,有哪位同學知道?
[阿·康·托爾斯泰,1817-1875,俄國詩人、劇作家,有歷史長篇小說《謝列勃里亞尼公爵》,歷史劇三部典《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費多爾》《沙皇鮑里斯》以及諷刺詩《波波夫的夢》等;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文學家,主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阿·托爾斯泰,前蘇聯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三部曲《苦難的歷程》(《兩姊妹》《一九一八年》《陰暗的早晨》)和《彼得一世》等。]
其中,列夫·托爾斯泰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對歐洲和世界文學產生過巨大影響,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這位十九世后半期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曾以累累巨著、偉大思想哺育民眾,他逝世后,是個啥樣?
(二)口頭作文(6′):讓學生看書前插圖《托爾斯泰墓》,并通過對畫面的描述表達自己的感悟。
(三)賞讀(15′):
1、欣賞:教師簡評學生代表的口頭作文之后,播放錄音,讓學生看圖欣賞由著名播音員朗讀的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思考:這么簡樸之墓,作者為什么說是世間最美的呢?
(托爾斯泰之墓極普通、極樸素,其所以美,是因為樸素墳墓里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盡管他生前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精神財富,卻淡泊名聲,即使死后,也入土為安,不勞頓他人,無意讓人憑吊,這正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
2、誦讀:學生自由閱讀《世間最美的墳墓》,劃出描寫墳墓的語句,思考:作者以什么筆法,在短短的八百來字之間充分地表現出了“最美”?
(四)悟道(10′):
學生討論回答上述問題后,教師小結:
1、以簡潔的語言抒寫樸素的墳墓,表達沉摯之情。
作者佇立墓前,縈思懷想,心靈震撼,但作者卻沒有鋪彩摘文,而是以簡短的篇幅、凝煉的詞句白描景物,將自己為偉人普通之墓所受的感動以及對偉人的仰慕之情,全隱匿在平淡簡潔的語言之后。這篇記游托爾斯泰墳墓的`抒情散文,平淡其外而激情其中,這樣,藝術的表現與文章抒寫的內涵形成完美的統一。
2、圍繞中心意象層層拓展,步步加深。
文章落筆點題后,總體觀照墳墓,呈露全文的中心意象,然后從樹的來歷入手引出托爾斯泰之愿望,說明這樸素之墓正是托爾斯泰本人之愿。
第二段,作者圍繞中心意象三次寫墓。第一次作了一個類比,來進一步突出托爾斯泰及其墳墓的平凡普通,激起人們的情感。第二次描寫自然景物反襯墓地寧靜,更顯墳墓之樸素,以偉人的英名與其普通的墳墓之間的反差,撞擊人們的心靈,激蕩起人們的無限敬意。結尾第三次重復中心意象,并用對比來反襯那偉人富麗之墓倒不如托爾斯泰之墓更震撼人心。
作者圍繞中心意象四次反復從不同語義層面上不斷展開,借游覽抒發自己的崇敬之情,并告訴讀者,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
縱覽全文,文章圍繞中心意象以簡樸的行文逐層展開,不斷凸現作者沉摯之情,以形式與內容、情與理的統一自然熨帖地抒寫出了“最美”,因而深深地攫攝讀者之心。
(五)應用:
1、課內(10′):
(1)把自己先前看圖的口頭作文與課文比較一下,想想文章在寫法上給了我們什么啟迪。
(2)聽《冬天之美》的朗讀錄音,看看喬治·桑這位法國女作家又是如何表現鄉村的冬天之美的。
2、課外:
(1)練筆:看幻燈片或書本插圖:《野茫茫》《未名湖》,結合課文《內蒙訪古》等,寫一篇《草原之美》或《世間最美的湖泊》之類的散文。
(2)閱讀:讀《語文讀本》之《漫步秦直道》《日月行色》《北海的早晨》這些寫史、寫人、寫景散文以及祭文《祭炎帝文》、書信體散文《獄中書簡》等,看看它們與《世間最美的墳墓》《冬天之美》這兩篇抒情散文的寫法有何異同。
【《外國散文》教案】相關文章:
外國散文說課稿11-25
高一語文外國散文說課稿11-19
《外國詩》教案07-28
我們與外國朋友教案03-23
外國民歌教案06-27
《散文》教案02-21
散文春雨教案11-03
散文《落葉》教案12-05
散文《落葉》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