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雨巷教案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雨巷教案優秀1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學生帶入詩歌情境。聽的過程中簡單了解作者及知識背景。
二.朗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1)問:讀完這首詩歌,你體會到作者的一種基本感情是什么?
低沉幽怨(詩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稱只之為基調)
(2)問: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憂傷的感情呢?
語速應該~~~~~~(緩慢)
語調應該~~~~~~(低沉)
2、學生配樂朗讀并點評(注意表現低沉幽怨情感的關鍵詞語和句子)
3、聽錄音,進行內容理解,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富有美感卻又充滿憂傷的意境。
重點:理解和欣賞意象
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可結合熟悉的詩歌簡單了解意象)
這首詩寫得比較朦朧,詩里我們看到的不是具體鮮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但我們可以從詩里看到許多意象,并感覺那朦朧飄忽的,纏綿哀怨的意境。可輕聲朗讀全詩,分組討論,這首詩歌描寫了哪些意象,你認為哪些意象寫得最好?為什么?
教師可提示理解和鑒賞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樣的特點?)②結合全詩的內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那幽深彎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車的小道,班駁古老,給人一種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在江南小鎮,這樣的小巷隨處可見,但在詩人的筆下卻是那樣的“悠長、寂寥”,它與凄冷的雨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狹小陰暗的空間,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無邊,傳遞無限的愁緒和哀愁。我們可以把它“虛化”成一條“追求之路”,懷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期待什么?
丁香。明確:丁香形狀像結,單薄細弱,一般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者白色,顏色不輕佻,經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憂愁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丁香花雖美,卻易凋謝,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所以姑娘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李商隱
(可啟發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要用丁香,而不說牡丹一樣的姑娘呢?
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
籬墻。“頹圮的籬墻”,是凄涼的,衰敗的。(為什么是消失在了頹圮的'籬墻,而不是別的什么地方呢,比如寬闊的大路呢?)和全詩其它意象共同構成迷離意境;詩人所處的時代的象征,正是這個時代才促使詩人希望遇到丁香姑娘。)
4、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一個重要的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么,姑娘象征著什么呢?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你有什么看法?(允許多樣化解讀)
“姑娘”當然是有象征意義的,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詩人的理想,他的彷徨追求,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的“姑娘”——理想了嗎?“姑娘”可望不可即,追求雖執著,但“道阻且長”,“姑娘”永遠“宛在水中央”。這就給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層悲劇色彩。如果詩中的“我”是以為沉醉愛情中的青年,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嗎?或許她的家就在盡頭,或許她只是從巷子里經過,誰知道呢?有時侯,抒情詩中的主人公往往局勢詩人自己,詩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補充。從這一角度來說,詩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即“我”是實實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中的“我”。未來的“我”或“另一層面的“我”。
5、口頭表達:請描述一下你心中的“丁香姑娘”的形象。
6、簡要分析藝術特色:詩中重疊和反復手法的反復運用構成了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7、課堂小結:這首詩反映了當時作者苦悶壓抑的心情,作者通過優美的語言,唯美的意象,創設出了一個令人感到幽怨的已經,可以看出,不是因為丁香,不是因為姑娘,而是緣于作者的心情。在這樣大的背景下,在這樣的心情下,我們沉歌雨巷,我們注目雨巷,雨巷的定義,便展現出來了。雨巷悠長、寂寥,詩人在迷茫中感傷并有所期待,在現實與夢想中體驗痛苦眼和苦惱,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板書設計:雨巷幽深、寂靜
意象丁香美麗、高潔、愁怨
油紙傘迷蒙
籬墻凄涼、衰敗
雨巷教案優秀2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②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憂愁的,哀傷的)
③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④對,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①那么誰愿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②表揚一下。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凄美、感傷的基調?
①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圣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于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里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紙傘"
⑤"頹圮的籬墻"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幾個形象則屬于詩歌的細節。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么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
3、同學們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后習題第四題。
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征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總之,雖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郁、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參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⑿: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為準確、合理。
五、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確:
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布置作業。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總之體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雨巷教案優秀3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透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表達了內心的落寞、惆悵的情緒。
《雨巷》編排在必修1第一單元的第二課,屬于精讀課文。第一單元還選取了毛澤東、郭沫若、徐志摩幾位現代詩人的代表作品。學生能夠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貼合新課改個性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要求,使學生能夠受到詩歌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潛力。
①透過誦讀,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審美情趣。
②感知詩歌的意象及其象征好處,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從意象入手分析鑒賞詩歌的方法。這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③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潛力,透過介紹與《雨巷》相關的資料,能夠開闊眼界與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
⑵過程與方法
①本詩教學按“走進雨巷激趣導入→彷徨雨巷熟讀頓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的過程進行。
②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詩歌形式的音樂美、意境的朦朧美、情感的含蓄美。
③透過介紹《雨巷》的衍生藝術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發散思維。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透過朗讀品鑒,從作品中進入作者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
②透過推薦《雨巷》的衍生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法與學法。
⑴教法。
①情境教學法。情境導入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營造與課文一致的氛圍。
②導讀與誦讀法
《語文新課標》提到朗誦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朗誦有利于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養語感,提高口語表達潛力。朗誦也是一種再創造活動。透過朗誦,能夠創造性地表現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文字的音韻美。
③交流與討論法
新課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和創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重難點,在意向和象征好處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④拓展與遷移法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透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透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潛力和寫作潛力。
⑵學法
①自主誦讀法
詩歌是一種凝練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透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只有帶感情的多讀,才能真正把握詩歌意蘊。
②聯想與想象法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③合作和探究法
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資料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忙解決問題,也該是個有效而簡單的辦法。
(四)教學過程
由于《雨巷》是一篇比較經典的文章,所以我將把《雨巷》分成兩個課時完成我的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善,是語文教學取得顯著成效的關鍵,我將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傳統教法,一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設計了“走進雨巷煽情激趣——彷徨雨巷熟讀頓悟——感悟雨巷合作探究——走出雨巷拓展延伸”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第一課時,側重課文的導入與誦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課時,側重分析探究課文的重難點,鍛煉學生的分析研究與創新潛力。
第一課時:
1、走進雨巷煽情激趣
首先介紹我的第一環節,我將在上課開始時要求大家盡量閉上眼睛,欣賞純音樂《雨巷》,欣賞時必須要帶著想象,提前進入雨巷的學習氛圍。連續聽兩次后,開始打開課本。
設計意圖:《課標與教學要求》中葉提出要求:“透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鑒賞,不斷激發學生興趣”多媒體導入,用音樂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能夠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用心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帶著想象去聽一首曲子,也能夠鍛煉他們的想象力,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潛力排行第一,想象力排行倒數第一,創造力排行倒數第五。所以我在教學中會強化學生的“想象力教育”。
2、彷徨雨巷熟讀頓悟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鑒賞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資料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我要求學生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在此環節中我將設計一個活動就是在班上組織一次“模擬招聘會”。假設招聘方是一家電視臺,招聘中學生節目的業余主持人,由同學自己扮演考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朗誦《雨巷》,當然也能夠在朗誦的同時配以表演成分演繹《雨巷》,鼓勵應聘者以自己獨創的個性方式朗誦《雨巷》,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應聘之前要參加一個小小的培訓班。此時教師的身份轉成培訓班教師的主角,而每一個學生的身份則轉成應聘者的主角。
設計意圖:透過這種“模擬招聘會”的活動方式,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也能夠提前讓學生進入社會主角,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潛力。
下面是培訓班的學習過程。
⑴讓學生自由誦讀詩歌,整體感知,把握基調。可讓一兩個同學嘗試朗誦。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直覺先做一個感性評價。
⑵之后播放優秀錄音帶《雨巷》。
教師明確,學生領悟: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
效果: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的首行。
效果: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
例如:第三節:“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這些連貫的上下句式,能夠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構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
效果:復沓也表此刻《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詞的重疊運用
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期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色彩,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分析: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
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效果: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構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
⑤押韻的位置錯綜變化
巷娘悵茫惶(ang)
⑥一些重點字的強調
如:“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a聽范讀,學生總結:悠長二子讀的長而凝滯,才能體現出情感的抑郁與惆悵。
b教師在黑板上標示:悠——長,悠——長
c延伸閱讀,加強把握詩歌中的特殊字詞或句式。
等(寒山石)
夜長
燭短
風把你的名字念叨了一遍又一遍
中秋月(桑恒昌)
自從母親別我永去,
我便不再看它一眼,
深怕那一大滴淚水
落
下
來,
濕了人間。
(3)然后,邀請學生和教師一齊配樂輕聲地朗讀詩歌。
(4)最后以小組的形式分頭進行面試。應聘學生能夠在朗誦標準的基礎上自由發揮。由評委學生指出應聘學生在朗誦中的優缺點。讓學生自我反思,自己在朗誦方面的長處和短處是什么?如何揚長避短?
(5)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優秀應聘學生。在全班面前朗誦表演。由全班同學打分。選出獲勝者。
(6)布置課下作業,有感情地背誦《雨巷》。
第二課時
詩歌不僅僅要讀,還要品和悟。品悟詩歌要從意象入手。承接上面的朗讀,我設計以下三個問題:
⑴找出本詩的意象,并從詩中找出描述意象特點的詞語,概括這些意象的共同點。
⑵詩中多次出現了丁香這一意象,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
⑶詩人刻畫一個憂郁的丁香姑娘,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⑴找出本詩的意象,并從詩中找出描述意象特點的詞語,概括這些意象的共同點。
(學生回歸文本很容易得出如下結論:
雨巷:悠長、寂寥。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丁香姑娘:丁香姑娘。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色彩、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悵、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了……
我:冷漠、凄清、惆悵。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共同點:調子都是壓抑、低沉的`、凄迷的,為全詩營造了一種朦朧凄美的意境。這就是本詩的第二美——意境的朦朧美。
⑵詩中多次出現了丁香這一意象,詩人為什么用丁香來形容姑娘?而不說成蘭花姑娘,梅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
(出示梅花,蘭花,菊花的圖片供學生理解)比一比:
梅花:不畏霜雪,凌寒獨放,濃郁芳香——高潔
蘭花:常青、獨秀、幽香、素雅——清逸
菊花: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傲霜怒放,不畏寒霜欺凌——孤傲
(出示丁香花的圖片供學生理解)
丁香色彩為白色或紫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秀麗、高潔
丁香未開時形狀像結,所以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
——愁怨、易逝
教師能夠補充兩句詩作為提示: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浣溪沙》李璟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代贈》李商隱
總之,丁香給人秀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凄婉、容易不見離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僅僅寫出了姑娘的淡雅、秀麗,還刻畫出了她那楚楚動人的憂郁。
中國詩歌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用意象來傳情達意,歷代詩人在意象的使用過程中使其逐漸構成了特定的比喻義和象征義。本環節的設計就是讓學生養成這樣一種意識,培養這種潛力,使其在以后的詩歌閱讀鑒賞中有據可依,有法可用。這也貼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3、詩人刻畫一個憂郁的丁香姑娘,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期望。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
丁香姑娘既能夠是詩人的感情追求,也能夠是同伴或知己,還能夠是對完美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在此主旨下,其他兩個意象的象征好處也顯露出來“我”代表著在現實與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體驗痛苦、無奈和煎熬的進步青年。雨巷象征著當時的社會環境,即黑暗沉悶的社會現實。
至此我們有領悟了這首詩歌的第三美——情感的含蓄美
(補充問題:《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開放題目,讓學生們自由發揮,鼓勵學生們發表獨特見解,言之成理即可。)
4、走出雨巷拓展延伸
向學生展示詩歌《雨巷》衍生的其他藝術形式。
⑴歌曲《雨巷》
⑵春晚舞蹈《小城雨巷》
⑶改編歌詞《雨巷》(祈湛)《那條雨巷那場雨》(雨如笙)
⑷繪畫《雨巷》
設計意圖:開拓學生思路,增長學生見識,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印象。
4、課后作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強化學習目標,學會用意象鑒賞詩歌我設計了以下拓展練習:搜集整理古代詩歌中具有象征好處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好處。
教師給出一些實例:竹、松、荷、月、流水,烏鴉、寒蟬、白云……也能夠讓學生自由搜集喜歡的意象,寫出賞析性文字,在下節課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雨巷
戴望舒
走進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
(聽一聽)(比一比)(找一找)(看一看)
【雨巷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雨巷》優秀教案03-02
《雨巷》優秀教案11-18
《雨巷》的優秀教案11-21
《雨巷》 優秀教案10-07
《雨巷》優秀教案范文10-30
新課標雨巷優秀教案08-28
新課標《雨巷》優秀教案09-03
戴望舒雨巷優秀教案09-05
《雨巷》優秀教學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