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落日的幻覺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落日的幻覺教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落日的幻覺教案優秀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于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通過日出與日落的對比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秘色彩,接著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的文體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覺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說明順序,分析本文的說明方法。
3、感悟落日之美,培養觀察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體悟幻想和想象的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了解掌握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直接導入課題,并就課題《落日的幻覺》簡單闡述,形成學生對于文本的第一印象。
詩意導入:唐代詩人杜牧在《西江懷古》里說:“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今天,我們不妨也來做做這萬里沙鷗,弄弄這夕陽落日,看看能不能也弄出詩人情懷出來。
二、初讀理思路。
幻燈出示初讀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先描寫落日的景象,再解釋幻覺的成因,引導學生把握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觀落日之景。梳理作者所描寫的落日景象,并整理到學案表格的第一列。(培養學生篩選關鍵信息的能力)
三、賞落日之美:
無論落日的形體還是顏色,總之一個字——美。那落日之美究竟美在哪里?以“落日之美,美在”的'句式用課本上的詞加以概括。幻燈出示美讀要求,學生美讀文章的第一二兩個自然段。
感受壯觀、綺麗、神秘、迷人之美。穿插學生美讀文章,體悟作者對落日的喜愛之情。
思考把落日之美寫得如在眼前的原因,引導學生歸納:表達方式中描寫的運用和說明方法中摹狀貌的運用會讓說明文形象生動。
引導體會落日的憂傷之美,引導學生歸納:引用古詩文可以讓說明文充滿詩情畫意,具有可讀性。(拓展延伸,還知道哪些描寫落日的古詩文)
師:無論是凄婉還是綺麗壯觀。落日總是那么美,同學們來感受下。旁白:從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到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落日總以其千變萬化的美觸動著詩人詞人的情思,也觸動著我們的心弦。可以,這樣美麗的落日,居然是幻覺啊。可是科學總是科學,無論你信,還是不信,真理總在那里,不哄不騙。(幻燈片展示落日圖集)
四、析落日之幻:
師:在研究落日幻覺之前,我們先得做些準備工作。因為初二的我們,對于物理學的相關常識應該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導學案知識鏈接,充實你的知識背囊。(生瀏覽導學案相關內容)
小組匯報,至少三名同學,合作匯報。
師就表格提出兩個問題:
①分析前兩列順序不同的緣由,體會說明文中說明順序的運用;
②為什么要使用這么多的說明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使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教師歸納:葉圣陶老先生說: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那如何能把說明文說明白呢?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依照一定的說明順序,使用相應的說明方法,還要選擇相應的說明語言。前文我們說了,除了生動形象之外,最根本是——準確、嚴謹、周密。
五、味落日之理
師:讓我們再次來感受落日之美。如果你是農民的孩子,或許你也會在某在農忙的黃昏之時或者放學的路上,看到地平線上這輪美麗的夕陽。她那么美,那么耀眼。可它,竟然是幻覺。靜心默讀文章,你是否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呢?或者,你可以寫一寫。
學生思考或者動筆寫。中心點:要有科學的眼光,透過現象看本質。
師反面示例月亮的圖片:生活中不僅需要科學,還需要想象和幻想。
六、課堂小結:
師小結:有時候,真相是一種幸福。可有的時候,真相也是一種殘酷。所以,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我們用知識和科學為自己的理想插上飛翔的翅膀,也用想象和幻想為我們的文學和生活涂抹更美好的色彩。
親愛的同學們,在這微冷的初冬之日,愿你擁有這個季節最美的那輪落日。
下課后,請同學們依據六年級學過的《兩小兒辯日》,寫一則簡單的小品文。要求語言生動形象,說明清楚明了。
下課。
落日的幻覺教案優秀2
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理解文章的內容,了解相關的光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說出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B、過程與方法:
整體感知課文,能夠篩選相關的信息,培養默讀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了解掌握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展示圖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讓學生朗讀課后“讀一讀,寫一寫”字詞。
2、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明確。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明確要點: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秘而迷人。為什么這么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云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現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樣闡述各種日落現象背后的科學道理的?
明確要點:第4段:落日顏色深黃、殷紅,是因為日落時大氣層增厚,而波光較短的黃色和紅色光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這是光線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產生,既有光線散射原理,同時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高層和低層密度不同,從而造成了光線的暗和亮;而美麗的紫光,則是人眼的疊合效應造成的。
第6段:日落時肉眼看見的太陽是扁的,這是光線折射原理。
第7段:說明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而是用儀器觀察以及實際生活中的照相證明,所謂變大其實也是一種幻覺,而不是太陽真的變大了。
師生共同完成課后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3、在介紹幻覺現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要點: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復雜到簡單”的規律來介紹,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讀課文4--7段,思考在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明確要點:
1)、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準確生動形象說明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打比方、作比較生動形象地說明由于幻覺,人們看到黃昏的太陽遠大于中午的太陽,把黃昏的太陽比作巨大的玉盤,形象說明黃昏太陽的巨大形狀。
5、朗讀課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第1段從人們觀注日出而不太重視欣賞日落寫起,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要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第2段主要運用什么表達方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要點:描寫、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于在內容上起著的作用。點明這種奇異的景象其實是人的一種幻覺,引出下文對這種幻覺產生原因的說明。
明確要點:過渡段、承上啟下
6、本文是說明文,文章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示?
四、課堂拓展延伸:
2、既然日落的幻覺如此美輪美奐,那么日出的幻覺又怎樣呢?請大家結合記憶,動手寫寫。
提示:寫描寫文字時,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時→日出(落)后的順序寫出特點。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觀察點,既要抓住太陽的靜態特點,也要注意日出(落)時形狀、顏色、光線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和想象。
示例:
海上日出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著那里。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云堆中,它的光線卻從云層里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過黑云的重圍,替黑云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后來太陽才慢慢地沖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么?(巴金)
日出
我卻看到了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突然間從墨藍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光明的白晝由夜空中迸射出來的一剎那。然后在幾條藍色云霞的隙縫里閃出幾個更紅更亮的小片。開始我很驚奇,不知這是什么?再一看,幾個小片沖破云霞,密接起來,溶合起來,飛躍而出,原來是太陽出來了。它晶亮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不知不覺,所有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見飛機的翅膀紅了,機艙座里每一個酣睡者的面孔紅了。
落日的幻覺教案優秀3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的內容,了解相關的光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說出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2、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了解掌握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讓學生朗讀課后“讀一讀,寫一寫”字
幻huan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沒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現的虛假的感覺。
吟詠yinyong: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綺qi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
絢xuan麗:燦爛美麗。
殷yan紅:帶黑的紅色。殷yin勤殷殷yin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方面、項目。
2、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事理,即事物的原理,就是講述事物原理的說明文,通俗一點講,就是講述事物現象所產生的原因。本文說明的對象是落日的幻覺,所以文章講了落日的幻覺產生的原因。
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生自讀課文,教師明確。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明確: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秘而迷人。為什么這么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云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現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樣闡述各種日落現象背后的科學道理的?
明確:第4段:落日顏色深黃、殷紅,是因為日落時大氣層增厚,而波光較短的和紅色光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這是光線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產生,既有光線散射原理,同時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高層和低層密度不同,從而造成了光線的暗和亮;而美麗的紫光,則是人眼的疊合效應造成的。
第6段:日落時肉眼看見的太陽是扁的,這是光線折射原理。
第7段:說明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而是用儀器觀察以及實際生活中的照相證明,所謂變大其實也是一種幻覺,而不是太陽真的變大了。
師生共同完成課后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概括本文的說明順序: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3、在介紹幻覺現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么?明確要點: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復雜到簡單”的規律來介紹,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讀課文4--7段,思考在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明確要點:
1)、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準確生動形象說明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打比方、作比較生動形象地說明由于幻覺,人們看到黃昏的太陽遠大于中午的太陽,把黃昏的太陽比作巨大的玉盤,形象說明黃昏太陽的巨大形狀。
5、朗讀課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第1段從人們觀注日出而不太重視欣賞日落寫起,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要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第2段主要運用什么表達方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要點:描寫、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于在內容上起著的作用。點明這種奇異的景象其實是人的一種幻覺,引出下文對這種幻覺產生原因的說明。
明確要點:過渡段、承上啟下
6、悟幻覺:本文借落日的`幻覺,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本文介紹了落日各種奇異幻覺,以及各種幻覺產生的原因。從而闡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四、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這篇文章對日落產生的自然景象緣于幻覺以及產生幻覺的原因的說明,揭示大自然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
五、布置作業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教學中采用:
首先,本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導入新課讓看圖比較大小以激發閱讀興趣。接著讓學生自由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接下來的“自由談”,教師設計什么問題,而且讓學生自由自在的發表感想,不阻礙學生自由思想。最后請學生將學習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結合,是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其次,教學環節清晰明了,以課文朗讀為載體,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初讀課文,熟悉內容”——“研讀課文,整體感知”——“重點研讀,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體驗課文”,很有層次感。
第三、文章前三段以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落日的色彩絢麗,變化多端,可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奇思妙想,不妨設計以“他在落日的余輝中,走去”為題進行合理的想象。期待學生寫出下面的文字:在落日紅色的余輝中,大禹浮躁地在坡頂上走步,他走來走去竟使人看出他是有規律地走。不過,他好象沒有走對。大禹了停片刻,深呼吸,再深呼吸。他重擺架式走,這次,他走得很平靜,很有力,也很穩。
我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花時間、下功夫,引導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落日的幻覺教案優秀4
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
理解文章的內容,了解相關的光學知識,讓學生能夠說出落日的幻覺的科學依據。
B、過程與方法:
整體感知課文,能夠篩選相關的信息,培養默讀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了解掌握說明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展示圖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讓學生朗讀課后“讀一讀,寫一寫”字詞。
2、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明確。
三、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1、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明確要點: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秘而迷人。為什么這么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云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云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后的天空中現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2、第4——7段是怎樣闡述各種日落現象背后的.科學道理的?
明確要點:
第4段:落日顏色深黃、殷紅,是因為日落時大氣層增厚,而波光較短的黃色和紅色光則具有較強的穿透力。這是光線散射原理。
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產生,既有光線散射原理,同時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高層和低層密度不同,從而造成了光線的暗和亮;而美麗的紫光,則是人眼的疊合效應造成的。
第6段:日落時肉眼看見的太陽是扁的,這是光線折射原理。
第7段:說明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很多。這一段沒有說明原理,而是用儀器觀察以及實際生活中的照相證明,所謂變大其實也是一種幻覺,而不是太陽真的變大了。
師生共同完成課后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3、在介紹幻覺現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要點:文章說明部分的順序,既照顧了第二段的描寫順序,同時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復雜到簡單”的規律來介紹,所以是從顏色以及與顏色有關的暗弧、亮弧,說到太陽的外形以及大小。
4、再讀課文4--7段,思考在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明確要點:
1)、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
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準確生動形象說明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
2)、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
打比方、作比較生動形象地說明由于幻覺,人們看到黃昏的太陽遠大于中午的太陽,把黃昏的太陽比作巨大的玉盤,形象說明黃昏太陽的巨大形狀。
5、朗讀課文第1——3段,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第1段從人們觀注日出而不太重視欣賞日落寫起,引用兩句古詩文推測人們的心理,引用古詩文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要點: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引出下一段對日落景象的描寫。
2)、第2段主要運用什么表達方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要點:描寫、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于在內容上起著的作用。點明這種奇異的景象其實是人的一種幻覺,引出下文對這種幻覺產生原因的說明。
明確要點:過渡段、承上啟下
6、本文是說明文,文章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示?
四、課堂拓展延伸:
既然日落的幻覺如此美輪美奐,那么日出的幻覺又怎樣呢?請大家結合記憶,動手寫寫。
提示:寫描寫文字時,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時→日出(落)后的順序寫出特點。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觀察點,既要抓住太陽的靜態特點,也要注意日出(落)時形狀、顏色、光線等方面的變化,同時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聯想和想象。
教學反思
《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先描寫日落時的各種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學解釋,使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要善于觀察大自然并對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啟發。在講授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不足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說明文的語言一般都較平實,所以學生在閱讀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這也是老師認為說明文不好講的原因。我在備課之初就設想到這個問題,于是,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我首先考慮的問題。讓學生能投入的學習必先讓他們想學,能對文章產生興趣。既然文字本身并不能吸引學生那么只能從別的方面入手。所以在導入部分,我是抓住“幻覺”一詞作為切入點,用一些在視覺上容易產生幻覺的圖片給學生看,讓他們首先感受一下“幻覺”是怎么樣的。進而說出這種有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就如我們每天所見落日。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接著,我就以“夢”為線索,設置了“尋夢”、“解夢”、“延夢”三個環節,為這枯燥的說明文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二、明確說明文共性,尋找這篇說明文的個性
想學好一篇說明文,就必須有方法。閱讀說明文應從何入手,先要給學生明確: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的語言。這五點是學習說明文必須掌握的,貫穿了一篇說明文的始終。這些說明文的共性問題,在上一個單元中就已經講得足夠詳細了,而這篇文章在這方面的教學則是作為回顧復習、查缺補漏來處理。
在整個教學中,我反而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讓學生感受、尋找這篇文章與一般說明文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篇說明文的個性——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性語言,展現落日的美。在處理這段描寫時,我首先發問:“說明文語言一般較平實,修飾性的成分比較少,但說明文中可不可以有描寫語言呢?”“說明文中添加描寫成分作用是什么?”在一問一答中能使學生明白描寫能是說明文語言更生動形象,具有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