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數學教案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第十一冊第三單元中的“倒數的認識”,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分數除法的一個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讓學生觀察乘積是1的算式,引出倒數的意義;根據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是應該用1除以這個數,但學生尚未學習分數除法,因此,教材接著運用不完全歸納法讓學生尋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求出倒數。
2、采用自學與小組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歸納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質疑的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倒數的意義和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1、0的倒數的求法。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課前啊,老師發現許多同學是結伴來到多媒體教室的.,比如說~~~~~~~你們倆是不是好朋友啊?(請點到名字的兩名學生分別表述一下兩人之間的關系)
師:好朋友是雙向的,可以說成“XXXX為好朋友(也可以說XXXX好朋友)
教師找一對兒同桌,讓他們也說說相互間的關系。(XXXX為同桌,一起來上數學課)
二、揭示倒數的意義
師:那今天咱們來學點兒什么呢?
1、(課件出示例7)
請學生動手找找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
學生回答教師演示。
2、師:你知道嗎?像這樣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我們把它稱之為互為倒數。(課件展示: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板書課題:倒數的認識。
教師請學生提煉一下,然后板書: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舉例子說清兩數之間的關系。比如3/8和8/3的乘積是1,我們就說3/8和8/3互為倒數。(師板書3/8和8/3互為倒數)
師:還可以怎么說呢?像剛才我們表述朋友、同桌關系一樣。
引導學生說:3/8的倒數是8/3;8/3的倒數是3/8。
師:我們能不能說3/8是倒數?“互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字?
生1:“互為”是指兩個數的關系。
生2:“互為”說明這兩個數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倒數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它們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須說清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而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比如5/4和4/5的積是1,我們就說……7/10和10/7的乘積是1,我們就說……(生齊說)
4、請你再舉個例子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活動)
5、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倒數的意義,知道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而且倒數不能單獨存在,是相互依存的。根據對倒數意義的理解你們能不能找出3/5和2/3的倒數呢?
(學生寫并匯報師板書。)
三、探索求一個倒數的方法
1、師: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請你寫出更多的乘積是1的任意兩個數,看誰寫得多。四人一小組,怎么分工呢?(請學生說建議)準備好了嗎?一分鐘倒計時開始!
師:時間到,停!誰愿意把你寫的念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讀,師有選擇的板書在黑板上。)
師: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寫出這么多乘積是1的兩個數,真不錯。如果給你們充足的時間,你們還能寫多少個這樣的乘法算式?
生:無數個。
2、師:其實我知道大家在剛才的比賽過程中啊,一定有竅門,所以才會寫得那么快,那么多,是什么竅門?誰來說說看?
(學生暢所欲言,但是一定不規范。)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每組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分子和分母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規范說法。
3、師:正因為分子和分母調換了位置,(師指黑板)相乘時分子分母就可以完全約分,得到乘積是1。所以很快就可以找出一個數的倒數來,對不對?
4、師生一起小結:也就是說求一個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板書)
5、學生自主探索5和1的倒數。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小組交流。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板書。
6、0的倒數呢?
啟發思考,允許討論。
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四、歸納小結
師:我們求了這么多數的倒數,誰來總結一下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生1: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生2:如果是求一個整數的倒數,可以把這個整數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數,然后再調換分子分母的位置。
生3: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生齊讀求一個數倒數的方法。)
五、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一題。
2、完成練一練。
(1)學生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請同學板演。注意學生的書寫格式是否正確。
(2)發現一學生書寫有誤,與該生交流。
(3)用展臺展示該生的錯誤。
師:這樣寫可以嗎?(7/12=12/7)
師:為什么?規范書寫,要寫清誰是誰的倒數,或誰的倒數是誰。
3、完成練習十一第二題。
4、完成練習十一第三題。
5、完成練習十一第四題。
師:請你仔細觀察每組數,你發現了什么?
同桌可以先互相說一說。
應該有的匯報是:
生1:我從第一組中發現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大于1)。
生2:大于1的假分數的倒數都是真分數(小于1)。
生3:幾分之一的倒數都是整數。
生4:非0整數的倒數都是幾分之一。…………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倒數這一小節,就像是一篇文章里的過渡段一樣,既承上又啟下,是學習下一章分數除法的必要基礎,請同學們課后認真練習,掌握倒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倒數的基本方法,為下一章的學習做好準備。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材結合活動情景,引入了在直線上表示從一點向兩個相反方向運動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的內容。教材試圖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負數的意義,并通過學習,學會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雖然是負數的初步認識,但內容較為抽象。以往負數的教學都安排在中學階段,現在主要考慮到負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負數,有了初步認識負數的基礎,所以課本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負數。
教學目標:
1.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逐步滲透數軸概念。
2.體會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直線上表示正數、0、和負數。
教學難點:
應用標有正、負數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習過在直線上表示,一些數,大家還能記得,都表示哪些數嗎?
預設:整數、小數、分數。
那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負數能不能在直線上表示呢?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出示教材第5頁例3圖。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行走的距離和方向呢?
學生自我嘗試解決。可能想到
1.先畫出直線。
2.再確定方向。
3.再確定距離。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結合學生學過的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經驗,引導學生明白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在東西方向上走的距離。
具體方法如下
(1)以大樹為起點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在直線上用0表示起點,0右邊的數是正數,左邊的數是負數。
(2)把他們行走后的情況和直線上的點(0、正、負數)對應起來。如-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西1米,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東1米。相反的,以大樹為起點向東2米,在直線上對應的點2,以大樹為起點向西2米,在直線上的點是-2。
2.同學們,怎樣用數來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呢?
(1)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匯報。
(2)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用課件出示數軸,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
(3)讓學生說出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4)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軸。
3.觀察數軸,比較數的大小。
引導學生觀察數軸。
① 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②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③ 師及時小結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分數。每個數都能在數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數軸: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軸。
2.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分數。每個數都能在數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第5頁做一做。
2.全課總結。學習了在直線上表示正、負數,你收獲了什么?
3.作業布置。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板書設計:
在直線上表示正、0、負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在街上(一年級第二學期P.15)
設計意圖:
二期課改強調學生對學習活動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關注學生學習經驗的形成、積累和建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通過觀察圖片,判斷左與右,通過動手、動腦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在設計時,力求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使數學知識回到生活中,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由于學生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已經初步正確建構“左與右”的概念,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與右及身邊周圍的左與右的基礎上,來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與學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這里教會學生看圖的方法,然后是與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亞。在完成題2、3后,穿插一個游戲“面對面”,讓學生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為完成題4作鋪墊。在課的最后,我還是以一個“跟我做”的游戲來結束本課,既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相對物體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將本課推向又一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空間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關系。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
3.情感目標: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學會判斷空間事物的左與右。
教學難點:
體會“面對面”的物體方向是相反的。
教學準備:
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空間中的左與右
1. 聯系實際: 我們已經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與右,下面我們在教室里找一找,站在每個人自己的位置上, 說說你的左邊有什么?你的右邊有什么?
(教師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邊有窗,我的右邊有門。
2. 出示第1題圖片,說說圖意: 觀察圖片說說,故事是發生在什么地方?
板書課題:大街上 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 過馬路時要注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行人真多,真熱鬧啊!我們在過馬路時,安全最重要。
板書:過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3. 出示第2、3題: 小丁丁也想過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在圖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題2后核對。 這時,小巧也準備過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圖上的位置 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試著做一做這道題嗎? 生獨立完成題3后校對。
4. 認識相對物體的方向是相反的: 誰能說說老師和我們小朋友站的位置之間有什么關系?
(面對面)
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做一 個 “面對面”的游戲: 這是我的左手,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左手在哪里? 這是我的右耳,用動作來告訴我,你的右耳在哪里? 你有沒有發現什么?
(兩個面對面的物體,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繼續進行“面對面”的游戲: 誰能來指一指老師的左眼? 同桌兩個小朋友面對面,聽口令,指出對方的左與右。
5. 出示第4題: 我們再回到圖上看看,小亞站在哪里?(小巧的對面) 和我們小朋友呢?(也是面對面的)
你能說說:小亞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生完成第4題后和核對。
二、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在街上”,認識了左與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碰到這 個情況。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 ,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 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②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①通過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 (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②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③教師巡視,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28
④做錯的同學訂正一下。
⑤引導學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①結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②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 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
P89第1.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進位的原理,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通過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思維,初步建立一定的數感。
3.在探索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學生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40+5 56+40 18+30
32+4 20+73 5+61
43+20 7+62 4+53
32+10 50+22 20+35
默算,指名答。
指名說說32+4.7+62的計算過程。
2.我們已經學過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可以將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先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再和整十數相加。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
二.探索新知
1.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1)小紅.小強和小蘭是好朋友,他們正在一起玩數畫片的游戲呢。
(2)從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加法問題?
①小強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你會列式嗎?板書24+6
②小蘭和小強一共有多少張?誰來列式?板書24+9
③小蘭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怎樣列式?板書9+6
④小蘭.小強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怎樣列式?板書24+9+6
(3)哪道算式我們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24+6.24+9這兩道算式。
2.教學24+6。
(1)我們先來看24+6,24+6等于多少呢?我們用小棒來擺一擺,你打算怎樣擺,先擺什么再擺什么?請你自己擺一擺,想一想怎樣很快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2)誰上來擺一擺?
先擺2捆加4根,再擺6根,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于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來的2捆合起來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3)那誰來說一說我們怎樣計算24+6?指名說,同座位互相說一說。
3.教學24+9。
(1)剛才小朋友學得真好,我們再來看看24+9,24+9等于多少呢?我們可以怎樣計算?我們也先用小棒擺一擺,怎樣擺?邊擺邊想想怎樣計算。
(2)請生上來擺一擺,并說一說計算過程。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于13,再算20+13=33。
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于30,再算30+3=33。
③把24分成23和1,先算9+1等于10,再算23+10=33。
(3)這三種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現在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方法,把24+9的計算過程跟同座位說一說。小朋友在計算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4.觀察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5.小朋友,我們今天計算使把一個數分成兩個數后,先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超過了10,那十位上的20就要變成30,30就要變成40,小朋友在計算時一定要注意。
6.剛才我們計算的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現在一位數放在前面,你會計算嗎?請打開書到第49頁,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計算。生回答,并說說計算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1)下面我們看著圖來計算兩道題目,題目有什么要求?
(2)第1題你打算怎樣圈?為什么這樣圈?我們先算什么就把它們圈一圈。請你在書上圈一圈并計算出算式的和。
(3)交流第二題的圈法,并說說兩道算式的得數。
2.想想做做2
(1)學生口算第一組題,觀察一下這4組題,第一題和下面三題計算時有什么聯系?
(2)我們計算下面三題時都要先算4+8=12,所以個位上都是2,但是4+8=12超過了10,所以十位上30要變成40,50變成60,80變成90。
(3)你能用這樣的方法口算出另外兩組題嗎?
3.想想做做3
說圖意,要求圖書角原來有圖書多少本我們該怎么辦?你會列式計算嗎?請你在書上列式計算并口答。生答。
4.想想做做4
(1)小力.小佳.小強來到了玩具店,小朋友們看一看都有哪些玩具,各是多少錢?
(2)小力買了一只玩具熊和一盒積木,應付多少元?我們怎么辦呢?生列式計算并口答。
(3)小強和小佳各買了什么?他們分別應付多少元?請你在書上列式計算并口答。
(4)小朋友,你想買什么?應付多少元呢?指名說,同座位說。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
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
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
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
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
二、鞏固探究
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
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
交流,訂正。
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
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
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
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三、拓展實踐
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
3、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板書設計:
總復習
立體圖形 求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
總復習(四)
教學目標:
1、繼續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
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
4、能夠根據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
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
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
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
二、鞏固探究
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
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
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
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
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
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
這是我們學過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
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
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
4、回顧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體回顧:
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
三、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41頁例題,第41到42頁想想做做第1到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圖形,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視圖關系的認識。
2.在實際的拼擺活動中,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思考,培養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觀察、操作、思考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逐步形成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
會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根據指定視圖擺出物體。
教學準備:
掛圖,正方體教具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創設情境
出示教學掛圖
先數數
再擺擺
后畫畫
比一比問:從正面看這3個物體的形狀相同嗎?都是什么樣的?從側面和上面呢?
小結:不同形狀的物體,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形狀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問:題里要求我們做幾件事情?
指名回答題中兩個問題。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集體交流。
3.做第3題
全班交流。
全課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呢?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三副圖形分別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
學生擺擺。用12個小正方體擺出與例題同樣的3個物體。
看一看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看這3個物體,你看到了什么圖形?
學生試著把自己看到的圖形畫在紙上。
展示學生畫的結果。
各自默讀題目。
學生獨立操作、觀察。同桌互相檢查物體擺的對不對。
明確要求,學生連線,再回答問題。
先獨立拼,再小組為單位,比一比。討論各有幾種拼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及筆算方法。掌握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滲透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正確筆算,提高一次計算的正確率。
2、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筆算下面各題。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為防止丟進位數,在沒有達到熟練之前可以標出進位數的方法,但必須在練習中逐漸鍛煉用自己的腦子記住進位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在學習中更容易出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在訂正時可以增加對比。
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要問清學生,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進行簡便運算。以1200×40為例,可以這樣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這就是”因數末尾有0時,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數的末尾填寫幾個0“的道理。
二、綜合練習。36頁第1題。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誰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計算,判斷對錯。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課堂作業設計
36頁第4題、5題、6題。
板書設計:
體育場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數學源于生活,又廣泛應用于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之一。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知識還原,取之于學生生活實踐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如何運用新教材,創造性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是我們不斷實踐和探索的主題。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云→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并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時,學生對于“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28-96=128-100+4,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4難以理解。我便設計了一個“買東西找零錢”的生活實際:我要過生日了,媽媽帶了128元錢去商店買一個96元的布娃娃準備送給我。媽媽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28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4元,(應加上4元)。所以,多減去的4應該加上。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通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為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愿望。
二、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后,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余的錢怎樣存最合算?并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2、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指導于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于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系實際,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后,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數、教師平均年齡,附近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學生在互相協作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的計算公式;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有關平面圖形的面積。
2.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和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及計算能力。
3.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面積公式及各種圖形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基本概念
1.我們都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3.填空。(復習平面圖形公式推導過程)
因為S長=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和相等的長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邊形可以割補成長方形,它的底相當于,高相當于,所以S平=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所以S三=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所以S梯=____________;圓可以割補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所以S圓=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圓=___________。
4.填表。
(二)動手操作
請在下面的.方格圖中再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面積是已知三角形面積的2倍。
(三)綜合練習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把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比長方形小。
(2)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底邊也相等。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3)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但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積一定大于長方形的面積。
2.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括號)
(1)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增加4cm,它增加的面積________cm2。
A.等于16
B.小于16
C.大于16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32m2,上底與下底的和是8m,那么高是_______m。
A.2
B.4
C.8
(3)小學階段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積公式來表示。
A.長方形
B.平行四邊形
C.三角形
D.梯形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3-16
《左右》小學數學教案04-01
小學數學教案【熱】09-01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29
【薦】小學數學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