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初中七年級下冊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人教版下冊七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人教版下冊七年級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復述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旨。
3、進行多角度的閱讀:探究人物做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見;
4、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感悟人生哲理。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2、采用讀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課文;
教學重點:復述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難點: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復述課文內容;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主旨
3、感悟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一、導入:
上課前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于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生過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后,勇于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二、閱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1)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
(2)作者用哪句話結束了人生經歷的講述?
(3)在這種經歷中,作者領悟到了什么?
(本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
2.復述故事情節。
用三分鐘的時間瀏覽課文,準備復述故事情節。提出明確要求:
①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②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③盡量用自己的話。
(1)復述前的準備搶答
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
故事發生的時間?
爬崖的孩子有幾個?有名字的是誰?
那座懸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孩子們為什么去爬懸崖?
“我”為什么不下來?
“我”最后是怎樣下來的?
(本環節的設計所針對的是我們所授課的初一學生,聽課、讀書注意力不夠集中,效率差的問題。同時也為復述課文作準備。)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是“冒險”,后一部分可謂是“脫險”,請一位同學復述“冒險”,一位同學復述“脫險”。
在復述過程中可以由多個學生重復復述,要求逐漸提高。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體會記敘文的記敘順序詳略安排,環境描寫,心理描寫及修辭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節的前后鋪墊、呼應。
本環節的設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進行口語訓練。
2、引導學生體會記敘文寫作的特點。
3、熟悉文章內容,為研討主旨作準備。本環節參與復述的學生有限,其他學生可通過聽復述和找毛病,作補充的方式來參與>
(3)根據復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讀應該如何改進。把經驗記下來。
3、文章結構(提問)。
板書:
(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懸崖(1~6段)
(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 (7~15段)
(三)“我”在父親的指點下爬下懸崖。 (16~22段)
(四)童年經歷留給“我”的人生經驗。 (23段)
4、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5、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聯系結尾的議論來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3)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本環節是課文悟讀,師生暢談自己的理解:面對巨大的困難,往往心怯了。其實只要不要想著這巨大的困難,勇敢地腳踏實地邁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繼續走下一步,堅持不懈;當某天驀然回首時,困難就已化為烏有。莫頓亨特先生從懸崖上習得的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
三、拓展延伸:
閱讀文章,學會了很多,從中領悟了人生哲理。
送同學們一首小詩《一步》:一步走不完長征路/長征卻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頂/一步卻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請珍重每一步
請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及小詩,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從中受到的啟發。
(提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難?當時你怎樣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四、課堂小結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要失去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這堂課在與莫頓亨特先生心靈的對話中,我們結交了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們只有把這份智慧化為下一刻的實際行動,才算真正汲取了這份營養。
五、布置作業
1、選課后讀一讀,寫一寫至少三個造一段話。
2、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還給你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理解課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導入: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老師對達芬奇談自己畫蛋的體會,他說:“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我國宋代偉大詩人蘇軾也談過類似的體會,他仔細觀察過廬山,然后作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兩則材料告訴我們,無論繪畫還是觀景,都要選擇不同的角度。這樣,才能發現事物、景物的不同特點,畫畫,才能畫出新意;觀景,才能觀出新意。對一些意蘊豐富的文章也應如此,應從多個方面去想,讀得有創意,提高閱讀質量。
二、再讀課文,賞析文中的精彩語言。
文中有哪些詞句讓你感到精彩?為什么?
三、多角度閱讀。
討論:1、你最喜歡文中哪個人物,最不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對于復雜人物,引導學生深入分析>
2、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3、從中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你能想象一下嗎?
4、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嗎?他為什么拋下我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理嗎?
5、四個小孩子的行為你欣賞嗎?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會怎么做?
相關的分析:
父親角度
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山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為鍛煉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說:“打是親,罵是愛”,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塊、銹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這是一個充滿愛心和教育的智慧的父親。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親。父親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實力抱孩子下來,但他不這樣做,而是引導孩子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實,父親這樣做是想給孩子一份經驗,一次鍛煉,一個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這是父愛的一種多么明智的體現,是真正的父愛。他在父親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為,父親知道,溫室里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同樣,被溺愛的孩子是經不起考驗的。
母親角度
慈母多敗兒。這位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杰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后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準我與杰利玩。從此,世上多了一個廢物,少了一個作家。
師總結:哪一位父親不愛自己的子女。這位“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親以獨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瓊漿,熔鑄了“我”直立的腰桿。他給孩子的不只是一個健康的軀體,還給了孩子一個自信的靈魂。這對孩子的一生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在感受偉大母愛的同時,也要多理解這份嚴厲的深沉的父愛。
杰利角度
如果我是杰利,我會感到左右為難,一邊是最要好的朋友,一邊是更多的朋友。四個孩子一定不會讓杰利幫“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這幾個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這也說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為這么點懸崖,“我”總會下來的。再說,他一時也幫不了“我”。天越來越黑了,見“我”沒回來,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訴了“我”父親,尋求大人幫助,把“我”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杰利雖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個孩子的角度
我感覺四個孩子的人品有問題。當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諷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險的石架上,這也是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簡直可惡之極。
師追問:患難見真情,好朋友應當有難同當。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么辦?
四、總結感悟: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為一筆精神財富。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
我們學完這篇文章,又有什么啟示呢?
1.朋友之間應互相關愛,互相幫助,要懂得照顧弱小者。
2.教育孩子應注意培養他們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
3.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是難免的,應學會正確面對。
4.遇到危險要冷靜,尋找方法一步步解決,不悲觀失望、失去信心。
三、課堂小結
多角度閱讀是這堂課學習的重點。以后在閱讀的過程中同學們可學著運用它,它不僅可以讓我們讀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閱讀質量,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創造性閱讀能力,拓展我們的思維空間。
四、補充閱讀:試著多角度閱讀《信念的力量》。
附:信念的力量
魯西南深處有一個小村子叫姜村,這個小村子因為這些年幾乎每一年都要有幾個人考上大學、碩士甚至博士而聞名遐邇。方圓幾十里以內的人們沒有不知道姜村了,大學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學校,每一個年級一個班。以前的時候,一個班只有十幾個孩子。現在不同了,方圓十幾個村,只要與村里有親戚的,都千方百計把孩子送到這里來,人們說,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進大學了。
在驚嘆姜村奇跡的同時,人們也都在問,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呀?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訣嗎?還是別的什么?
假如你去問姜村的人,他們不會告訴你什么,因為他們對于秘密似乎也一無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學調來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聽人說這個教師是一位大學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貶到了這個偏遠的小村子。這個老師教了不長時間以后,就有一個傳說在村里流傳。這個老師能掐會算,他能預測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說,老師說了,我將來能成數學家;有的孩子說,老師說我將來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說,老師說我將來能成音樂家;有的說,老師說我將來能成錢學森那樣的人,等等。
不久,家長們又發現,他們的孩子與以前不大一樣了,他們變得懂事而好學,好像他們真的是數學家、作家、音樂家的材料了。老師說會成為數學家的孩子,對數學的學習更加刻苦,老師說會成為作家的孩子,語文成績更加出類拔萃。孩子們不再貪玩,不用像以前那樣嚴加管教,孩子也都變得十分自覺。因為他們都被灌輸了這樣的信念:他們將來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惡習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長們都納悶,也將信將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師道破了天機?
就這樣過去了幾年,奇跡發生了。這些孩子到了參加高考的時候,大部分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這個老師在姜村人的眼里變得神乎其神,他們讓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測自己的命運。可是這個老師卻說,他只會給學生預測,不會其他的。
這個教師年齡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預測的方法教給了接任的老師,接任的老師還在給一級一級的孩子預測著,而且,他們堅守著老教師的囑托:不把這個秘密告訴給村里的人們。
我的幾個好朋友就是從姜村走出來的,他們說,他們從考上大學的那一刻起,對于這個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們這些人又都自覺地堅守起了這個秘密。
聽說完這個故事,我一直在被這位可敬的老師感動著。人世間還有什么力量能超過信念的力量呢?他通過中國最傳統的方式,在這些幼小孩子的心靈里栽種了信念啊!
閱讀指導:
從“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種成功的教育理念。
從“姜村”村_的角度看,提示了適宜的教子方略。
從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導樹立堅定的人生信念。
五、作業:小作文:
由生活中的一個小事得到一個經驗,感悟一條哲理,你有這樣經歷嗎?寫一寫你的故事。
【初中下冊七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初中七年級下冊教案(通用22篇)06-08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03-24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案01-27
七年級語文下冊《口技》教案02-14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02
語文下冊教案12-14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初中九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1-06
初中七年級語文的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