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生活中事物大小變化的有趣現象。
2、引導幼兒在韻律活動中運用身體動作不表現大小的變化現象,體驗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關注身邊各種變化的現象,以及初步的科學探究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天線寶寶玩偶四個,大小標記圖;電視機,自制錄像(玉米制成爆米花的過程)
2、皮球、氣球(癟、充足氣各一個),玉米、爆米花,米、飯,干豆子、浸胖的豆子。
活動過程:
1、以天線寶寶來和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游戲,引出變化的現象。
①師:“叮叮要和我們玩什么呢?”出示癟氣球和皮球。
并以變魔術的方式出示充氣后的氣球和皮球,邊演唱歌曲邊引出。
讓幼兒說猜猜是怎么變大的?并示范吹氣球。讓幼兒了解球充氣會膨脹變大。
②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球由小到大的變化,并配以歌曲。
2、“迪西”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游戲?
①出示玉米,看這是什么?它能變成什么呀?讓幼兒來猜猜看。
“看看,迪西會把玉米變成什么?”邊唱歌曲邊出示爆米花。讓幼兒猜猜玉米是怎么變成爆米花的。再看錄像。了解玉米加熱后會膨脹變大,成爆米花。
②跟著演唱歌曲,并說說還有什么也會加熱后變大?(如:米可以做成飯)米粒也變大了。
3、“啦啦“給我們帶來了它的發現。豆子放了水中浸泡會怎樣? 讓孩子們說說,干豆子放入水中浸泡會變大的,還會發芽成為小豆芽。 同上以歌曲形式讓幼兒來演示。
4、“小波”他和我們做游戲了。
①出示大、小標記讓幼兒說說上面是什么。如: → ,是讓幼兒用動作表示由小變大。想想什么東西會由小變大的,并唱唱。
反之 → ,是由大變小。如氣球皮球漏氣了會由大變小。
②幼兒游戲,邊唱邊用身體動作來表現,
5、結束,天線寶寶要回寶寶樂園了,我們和他們再見吧。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在自己周圍去找找,還有什么是由小變大的',等下次“天線寶寶”來我們班做游戲時,我們告訴他們。
活動反思:
設計活動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的經驗。同時考慮到趣味性對小班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就以游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不怕失敗,敢于克服困難。
2、在操作中能與同伴協商,共同配合解決操作中的困難。
3、能積極開動腦筋設計使雞蛋摔不破的包裝方法。
[活動重點]
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探索包裝雞蛋的'方法。
[活動難點]
能使自己包裝的雞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的材料:紙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蘿、棉花、報紙、硬紙板。
2、熟雞蛋、皮筋、透明膠帶、曲別針、剪刀、毛線、粘釘、橡皮。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教師:前幾天小朋友共同搜集了許多包裝盒,通過觀察小朋友發現了包裝對東西可以起到保護作用,把東西固定住,再墊上一些比較軟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裝盒,共同觀察分析包裝盒的作用。
2、提出問題:今天請小朋友當運輸雞蛋的工人,包裝雞蛋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3、猜想并記錄:
教師:你們兩人一組商量一下包裝雞蛋需要什么材料?怎么包裝?
教師:你們想出了這么多的好方法,咱們試一試,看用哪種方法包裝摔不破雞蛋。
4、實驗驗證并記錄結果:
重點指導: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夠的空間填充軟的材料。
2、雞蛋要放在中間,使雞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軟的材料保護好。
3、填充物要充滿容器,使雞蛋固定。
教師在活動中注重引導幼兒大膽嘗試。
5、交流與總結:你的實驗和猜想一樣嗎?為什么?
6、活動延伸: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試一試。如:站在椅子上舉起來讓雞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知道常用的沐浴的名稱、功用和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學電子資源:《洗澡用品多又多》。
2.洗澡用品實物或空瓶,如沐浴露、洗發水、洗面奶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洗澡用品,請幼兒討論洗澡用品的名字及其功用。
1.夏天很熱,容易出汗,弄得身上臭臭的,渾身不舒服,該怎么辦呢?
2.洗澡是一個好辦法。洗澡會讓我們變得很舒服。
3.你知道洗澡時要用哪些東西嗎?
二、教師播放教學電子資源中各種洗澡用品的圖片,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
1.請幼兒認識各種洗澡用品。
(洗澡用品有很多,有清潔身體的洗發精、沐浴露、香皂;有輔助工具毛巾、海綿、沐浴球等。)
2.請幼兒談論各種洗澡用品的'使用方法。
(1)浴盆怎么用?(可以坐著洗也可以躺著洗)
(2)怎么洗才洗得干凈?
(3)你是怎么變出泡泡的?
(將沐浴露或香皂倒(抹)在沐浴球、海綿上,搓一搓讓泡泡變得多又多。)
(4)背上洗不到怎么辦?
(5)這些洗澡用品是什么用的?(請幼兒演示使用方法)
(6)洗澡真快樂啊。最后別忘了將泡泡沖洗干凈,用浴巾擦干,否則容易感冒哦。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兼容性、發散性和跨越性。
2.通過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記錄實驗結果,初步培養幼兒好奇心、冒險性。
3.通過讓幼兒讓孩子在活動中團結友愛體驗創造的喜悅,培養幼兒團結友愛、自信大膽。
4.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發展幼兒大小肌肉動作。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
A.一瓶黃顏色的水。
B.每組三個透明的小缸,分別裝有紅、黃、藍色三種顏色、及棉簽等
C.記錄材料每組一份,涂色紙若干。
D.魔術師帽子。
2.情境準備:魔術天堂
3:經驗準備: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和及氣球的畫法。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以看魔術表演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1)“小朋友們看看,我是誰啊?告訴你們,我是一個魔術師。我會變魔術!你們相信嗎?”
2)“那你們先看看老師這有瓶什么顏色的水?”(黃色。)
“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千萬不要眨眼睛喲!”
3)教師搖晃瓶子,變變變,請幼兒觀察。
“好了!我們一起來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 變成什么顏色拉?”(綠色)
4)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誰看出魔術師是怎樣變魔術的呀?他怎么變?最后怎樣?”
2. 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顏色的變化。
1) 師:“你們想成為魔術師嘛?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為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請你們隨便選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調均,看看,藍和紅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呢?黃和藍兩種顏色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記錄下來。
2) 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現在,請小朋友也來當魔術師,好不好?不過當魔術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顏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操作,并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3. 說說顏色的變化.
(1) 師:你們用紅和黃兩種顏色變出了什么顏色的`?還有哪一組和他們是一樣的?同樣的方法:紅和藍手拉手變出了什么顏色?藍和黃手拉手變出什么顏色啦?
(2) 幼兒說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4. 通過涂色游戲,發展幼兒對顏色的感知力。
(1) 國慶節快到了,我們也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變出你喜歡的顏色的氣球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最后把幼兒的作品粘貼在主題墻“我變的顏色”。
活動反思:
1、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著實驗過程。
2、給幼兒提供感性經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3、鼓勵幼兒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顏色進行繪畫,增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透光現象,發現光透過各種物品時會出現顏色和形狀。
2、喜歡玩光的游戲,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透光作用PPT,電腦、白板。
2、手電筒人手一個,每組兩塊三角架白板,彩色玻璃紙、蠟光紙、鐵盒蓋、厚紙板、彩色布、塑料袋、木板、閃光紙、記錄表、筆、各種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手電筒,感知電筒光,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手電筒:小朋友們,這是什么?照在白板上的手電筒發出了什么顏色的光?
二、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彩色的光,感知物體的透光現象。
1、師:白板上手電筒的光能變成其它顏色嗎?
2、教師介紹操作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3、幼兒自由探索,手電筒的白光透過彩色的玻璃紙會變成彩色的光。
4、教師小結:雖然有東西擋在手電筒的前面,但還是能看到手電筒的光,就叫透光。
三、操作記錄,引導幼兒發現有的物體能透光,有的物體不能透光。
(一)操作探索,知道生活中有些物體能透光,有些物體不能透光。
1、師:原來彩色玻璃紙能夠透光,那你們想想還有什么東西也能透光?
2、教師介紹材料和記錄表。
3、幼兒探索,并進行記錄。
4、出示大記錄表,組織幼兒交流,驗證自己發現的現象。
5、教師小結:
(二)操作討論,知道有些物體鏤空的地方能讓手電筒的光透出。
1、出示光盤。你們看,這是什么?
2、教師操作,了解鏤空的地方能透光。
3、教師小結:原來像光盤這樣有鏤空的地方也是能透出光的。
四、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手電筒的光透過物品后的形狀。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兒探索。
3、教師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各種物品,有的顏色會變,有的還會照出各種形狀呢。
五、觀看PPT,了解透光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1、師:剛才我們發現了透光的秘密,那么在生活中,透光有什么作用呢?
2、播放PPT,了解透光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
六、游戲“貓捉老鼠”,感受玩光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感受各種各樣的魚的美麗形態。
2.能撕出各種圖形來裝飾小魚,體驗創造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受魚的美麗形態
活動難點:
能撕出各種圖形來裝飾小魚。
活動準備:
海洋背景一塊;各色彩紙;各種各樣的小魚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魚的圖片,幼兒欣賞。
2.師:小朋友,你覺得這些魚漂亮嗎?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
二、我來撕一撕
1.師:你最喜歡的那條魚是什么形狀的,它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撕一撕自己覺得最漂亮的那條魚。
三、幼兒進行撕貼
教師投放材料,幼兒進行撕貼。
四、作品展示
1.教師將海洋背景圖片貼在黑板上。
2.幼兒將自己撕貼好的魚隨意貼在背景圖上。
3.師:給你們自己撕貼出來的小魚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在觀看各種各樣圖片的小魚時都驚嘆“:哇!好漂亮啊!”一下子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氛圍一下子就上來了。在第二環節個別幼兒上來撕自己的魚,導致后面幼兒都照著上來幼兒的方法撕出很多同樣的魚。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2.觀察、思考用玻璃杯熄滅蠟燭的現象,探究讓蠟燭熄滅的方法。
3.對蠟燭燃燒、熄滅的現象感興趣,知道使用蠟燭時要注意什么。
活動重點:
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知道蠟燭熄滅的時間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小盤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蠟燭的用途
1.出示圖片引出蠟燭
提問:小明的書包里都會有什么?每次必須帶的是什么?
小結:小明每次都會帶很多東西幫助他完成探險活動,但是每次必須帶的是蠟燭。
2.結合幼兒已有經驗了解蠟燭的用途提問:你們都見過它嗎?在什么時候會用到它呢?
小結:在生活很多地方都會見到我,我會給大家帶來快樂和光明。
3.啟發幼兒思考,小明探險為什么要帶著蠟燭。
提問:小明為什么每次山洞探險的時候都要帶著蠟燭?
小結:有的朋友說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覺得可以用來嚇唬野生動物,蠟燭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讓我們跟著蠟燭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過實驗,探索讓蠟燭熄滅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一)操作一:蠟燭燃燒與空氣有關系1.引導幼兒初步猜想熄滅蠟燭的方法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熄滅燃燒的蠟燭?
小結:我們可以用吹、扇、和水等這么多的方法讓燃燒的蠟燭熄滅。
2.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想用瓶子將蠟燭熄滅的方法提問: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樣熄滅燃燒的蠟燭呢?
小結:小朋友說可以用瓶子底部壓蠟燭、用瓶子邊緣撥動蠟燭、用扣的方法熄滅蠟燭。
提問:扣住蠟燭,蠟燭真的能熄滅嗎?
3.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猜想的方法實驗要求:(1)玻璃瓶要輕輕的扣住蠟燭,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蠟燭;
(2)認真觀察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4.分享交流
提問: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它的火焰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將蠟燭扣住就會熄滅?
小結:在燃燒的蠟燭上扣上玻璃瓶,蠟燭就會慢慢的熄滅。這是因為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空氣用完了,它也就熄滅啦!
5.利用實驗結果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問: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帶蠟燭?
小結:原來小明帶蠟燭是為了看看山洞里有沒有空氣,沒有空氣就不能往里走了。
(二)操作二: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瓶子大小有關系。
1.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想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瓶子大小的關系提問:將兩個大小不同的瓶子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你覺得會有什么事情發生?
2.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要求:
(1)玻璃瓶要輕輕的`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
(2)認真觀察兩個瓶子里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3.分享交流
提問:兩個瓶子同時扣住蠟燭上,發生什么事情?為什么蠟燭熄滅的時間會不一樣呢?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小瓶中的蠟燭先熄滅。這是因為大瓶里面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就比較長,小瓶里面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就短,所以先熄滅。
三、探索讓蠟燭繼續燃燒的方法,進一步感受蠟燭燃燒離不開空氣
1.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游戲“拯救火焰”
提問:小蠟燭跟我們玩游戲玩的真開心,它說我被瓶子扣住了,當我快要熄滅的時候誰來救救我,讓我繼續燃燒,不要熄滅。我們可以怎樣幫助蠟燭讓它繼續燃燒呢?
小結:讓空氣流進玻璃杯內,蠟燭就會進行燃燒下去,有了空氣蠟燭才能燃燒,就像我們人的生存離不開空氣一樣。
四、活動延伸
今天和蠟燭玩游戲開不開心?可是,小蠟燭又給我們出難題啦!讓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到科學探索區找找答案吧!
課后反思
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增強,也有了一定的探險意識,雖然他們在家里很少能接觸到火,但是他們對火的燃燒卻充滿好奇,為什么會產生燃燒,孩子們經常這樣問。活動中我通過三個實驗幫助幼兒發現燃燒的秘密。第一個實驗讓幼兒知道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第二個實驗幼兒發現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第三個實驗再次驗證燃燒與空氣有關系。通過這三個實驗幼兒對于打開了了解燃燒奧秘的大門,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實現幼兒的主動學習。活動中發現一些亮點,也存在一些不足:
優點:
1.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對于幼兒來說在動手操作中和游戲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活動中教師創設了與小蠟燭做游戲的游戲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進而通過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幼兒興趣濃厚,促進了幼兒的自主發展。
2.關注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注重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中一個個小實驗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對于教師的提問能主動思考,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積極主動的完成各項任務。
3.注重有效的師幼互動。活動中設計了許多引發幼兒探究的問題,當幼兒出現不同答案時,教師敢于追問,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增強了幼兒自信心,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實現了有效互動。如提問大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還是小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說出你的理由。
不足:
語言不夠嚴謹、簡潔。每次幼兒回答完問題后,老師總是將答案進行補充,而且話特別繁瑣,不能有效引導幼兒將想法完整表述,教師小結也不夠簡潔。如教師提問,瓶子扣住蠟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回答,因為沒有空氣。教師回應,哦,原來蠟燭的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瓶子里的空氣讓蠟燭都燃燒的沒有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語言繁瑣,不嚴謹。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初步感受樹與土壤相互依存的關系·了解樹與其它動植物的一些生態關系,萌發對樹、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體驗樹與土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難點:認識動植物間相互的聯系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
知道樹的一般結構
物質準備:
與植物園的工作人員聯系,作好參觀前的準備工作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參觀植物園,看各種各樣的樹,發現它們的共性,如都有樹葉、樹枝、樹根,樹根都駐扎在泥土里等,初步感受它們的生活環境。
二、觀察樹的不同種植位置與種植方式,了解不同的樹,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初步感受樹與土的關系。
三、觀察樹根,想象樹根在地下是什么樣的?它在土里干什么?初步探索樹與土的關系。
四、樹蔭下幼兒自由游戲,發現樹與其他動植物的.聯系,如:掉落的果子、纏在樹干上的藤條、樹上的鳥窩、螞蟻咬的樹洞等,讓幼兒與樹親密接觸,體驗樹的生態意義,感受自然界錯綜復雜的聯系。延伸活動生成活動:探索小動物怎樣在樹下做窩。
(二)活動目標
初步感知土壤易松散的特性·進一步感知土壤與動植物的關系·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熱愛土壤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土壤的特性,體驗種植的樂趣,萌發熱愛土壤的情感
難點:進一步感知土壤與動植物的關系
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幼兒玩過泥
物質準備:各類挖土的工具、盆子、小樹苗、小花苗等
活動過程
一、在戶外的泥地上,為幼兒各類挖土工具,幼兒自由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二、看看泥土里有什么?引導幼兒發現,泥土里居住著許多小昆蟲,如蚯蚓、螞蟻、小爬爬蟲等,泥土是它們的家,啟發幼兒保護泥土的愿望。
三、談活:泥土有什么用?
四、實驗:給幼兒一盆水,把泥土放在水里,體驗土在水里容易松散的特性。
五、為幼兒易于幼兒種植的小樹苗、小花苗,師生共同在土里孕育生命。延伸活動觀察記錄小樹苗、小花苗的生長狀況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小麻雀遠游》
提問:
1.小麻雀一開始生活在什么地方?
2.小麻雀遠游來到了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麻煩?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
3.小麻雀最后回到了什么地方?活動目標·進一步了解樹與土壤唇齒相依的聯系·萌發愛護自然、保護土壤的愿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土壤的破壞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難點:知道怎樣愛護和利用自然
活動準備
經驗基礎:初步了解樹與土壤的關系
材料準備:泥土流失與沙塵暴給人類生活帶來危害和體現樹根在土里的生長狀態及怎樣從土里吸收水和養份的課件
二、演示課件,了解泥土流失,提問:1.泥土流失是怎么回事?2.泥土流失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危害?
三、怎樣預防泥土流失的談話,提問:1.為什么會造成泥土流失?2.我們該怎樣做才能防止發生這樣可怕的事?
四、演示課件,了解樹根在土里的生長狀態及怎樣從土里吸收水和養份。提問:1.樹根是什么樣的?2.樹根在土里干什么?對土壤有什么好處?
。延伸活動師生共同制作大幅宣傳畫:愛護樹木、愛護土地。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激發其探索周圍世界、了解周圍世界的愿望,使其在很小的時候就真正地去喜歡這個世界、欣賞這個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去關心這個世界是我設計本次活動的宗旨。本次系列活動圍繞著幼兒所熟悉的“樹”與“土壤”展開三個活動。
活動一,利用幼兒園有利的地理環境,組織幼兒參觀植物園,使幼兒在與樹、土壤的親密接觸中體驗樹的生態意義。
活動二,側重于讓幼兒在運用工具進行玩泥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泥土與動植物的關系。
活動三,利用直觀形象的課件,深層次地向幼兒介紹樹與土壤唇齒相依的聯系,使幼兒了解到一些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的內容。三個系列活動各有側重,逐步提高深度。本次系列活動讓幼兒在玩中探索,激發幼兒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將認識提高到利用自然、重視自然界的高度。
二、活動評析通過幾次活動,發現幼兒對事物,特別是對自然物關注能力提高了,探索的欲望增強了,喜歡對事物的來龍去脈窮追不舍。對植物、動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常常會自發地為小動物找家,給植物澆水,并對成人不經意的破壞活動大聲抗議。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探索活動。
2.初步感知一些慣性現象。
3.培養探究科學現象的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積木若干。
2 . 一元的硬幣若干、直尺。
活動過程:
1.擺積木。
"擺積木,蓋高樓",教師帶幼兒把積木摞起來。
教師:不好了,看,從下往上數第四塊積木缺少了一角,這樣樓就不堅固了,我們要把它拿出來。(一動,積木會倒塌。)教師:精心壘起來的積木一動就倒塌了,幼兒會很沮喪。
接著引導幼兒去壘一個硬幣塔。
積木樓一動就倒塌了,我們就壘一座可以動卻不倒的硬幣塔,好不好?
2 . 不倒的硬幣塔。
在光滑的桌面上壘起10枚一元的`硬幣塔。
教師:小朋友,我想拿出最下面的一枚硬幣,但是不能讓硬幣塔倒掉。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引導幼兒思考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動手實驗。
教師用尺子迅速擊打最下面的一枚硬幣,最下面的那枚硬幣彈出去了,讓幼兒觀察剩下的9枚硬幣倒了嗎?(沒倒。)引導幼兒試著做一做。(有的幼兒可能會成功,有的可能會失敗。)教師:為什么做的時候,硬幣塔還是會倒塌呢?
引導幼兒反復實驗,探求其中的原因。
3.探索。
教師:為什么硬幣塔不會倒呢?
引導幼兒思考討論。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這是物體具有慣性。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03-08
科學活動教案科學活動教案怎么寫05-04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科學活動教案05-26
科學活動的教案11-15
科學活動教案06-12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公開課04-11
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7-11
科學領域的活動教案07-11
傘的科學活動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