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精選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點子記錄的方法統計送各種禮物的人數。
2.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禮物圖片、統計表每組一張,大統計表一張、鉛筆、膠棒.
活動過程:
一、我給媽媽送禮物。
1.教師:小朋友,平時媽媽照顧我們非常辛苦,你們想不想送一份禮物給媽媽呢?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禮物,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么禮物?請幼兒看看禮物,一共有幾種禮物?(8種)8種禮物,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出示數字8)
2.那誰來說說,你想送給媽媽什么禮物?
3.幼兒挑選一樣自己最想送給媽媽的禮物。
二、計禮物數量。
1.你選了什么禮物送給媽媽?
2.我們每個小朋友送的禮物都不一樣,有什么好辦法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圍巾的有幾個人,送項鏈的有幾個人呢?幼兒說一說。
3.出示統計表
(1)師:老師請來了一張統計表幫忙。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統計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呢?
(2)幼兒認識統計表:上面一排是禮物,下面是統計人數,中間的這一段格子是讓你把禮物貼到禮物標記的下面。比如:你們組有一位小朋友選了包包送給媽媽,就把禮物貼在包包的標記下面的格子里。另一位小朋友選了項鏈,那他應該把禮物貼在哪里呢?(項鏈下面的格子里)等你們組所有小朋友的禮物都貼好之后,選一位小朋友用點子記錄送各種禮物的人數。記錄在下面一排的格子里。
4.幼兒統計,教師指導
5.展示小組統計表,教師再統計。
(1)看看,第一組小朋友的統計表,送媽媽圍巾的有幾個人呢?送項鏈的有幾個?
第二組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們組的統計結果。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第三組小朋友的統計結果。
(2)除了看禮物,還有什么辦法知道第四組有幾個人送了圍巾,有幾個人送了項鏈呢?(教師將禮物部分用白紙遮掉,引導幼兒看點子)
(3)我們全班送媽媽圍巾的一共有幾個人呢?我這里有一張大的統計表,我們一起把每組統計的結果都匯總到這張大的統計表上吧。
請個別小朋友說說全班送花朵的有幾個人。記錄在哪里?試試看。點子匯總好了之后,教師用數字統計。
(4)比較一下,送哪種禮物的人數最多,送哪種禮物的人數最少?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統計表記錄了送每種禮物的人數,有了統計表,讓我們一看就知道我們班里有幾個人選了圍巾,幾個人選了項鏈,有了統計表可真方便!
活動反思:
《禮物送給好媽媽》這個活動選自中班下學期的主題活動《我有多愛你》中的一節科學活動。結合三月八日婦女節開展,但我上課的時候三八節已經過了,所以在導入部分進行了修改,我問:小朋友,我們的媽媽平時照顧我們很辛苦,我們為媽媽送一份禮物好嗎?導入簡潔明了,直接進入主題。活動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反思如下:
一、活動的目標定位要突出重點。
一備時,我將活動的目標定位:1.進一步感知數字8的實際意義,理解數字和數量的關系。2.學習用點子記錄每組給媽媽送禮物的人數。活動的第一條目標主要想通過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給媽媽送禮物和第三個環節裝飾禮物來達成的。第二條目標主要落實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活動實施下來之后發現活動的時間過于長,導致一段時間后孩子的注意力不太集中。研討后大家一致認為活動的“點”比較多,重點不太突出。教師在活動之前應想好本次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應抓住一個重點的目標,抓緊寶貴的活動時間,重點解決之。而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應定位在統計禮物數量上面。因此,活動的目標進行了修改,1.學習用點子記錄的方法,統計各種禮物的人數。2.初步嘗試合作統計,能講述統計的結果。
二、活動的準備要充分。
1.幼兒的位置問題: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地時間比較短,因此活走動不宜過于頻繁,過多的走動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活動的常規。活動中教師采用什么樣的座位,應根據活動的需要進行調整,如果需要孩子操作的次數比較多,最好就讓孩子做在位置的旁邊。另外,班里孩子有七組,每組孩子要統計一張統計表,在七張統計表匯總時比較多,研討后大家認為應將幼兒分為四組比較合適。
2.教具的問題:
教具的擺放也應當引起重視,在活動準備時教師應先擺擺看,什么樣的擺放方式是最合適的。本次活動中的四張統計表應按照1、2.、3、4的順序依次排列下去,且最好在同一行,便于幼兒目測、匯總。另外,活動的教具應清楚,讓幼兒所有的孩子都能很清楚地看到,否則會嚴重影響活動的效果。
三、活動的過程要緊湊。
1.教師的語言應準確、精煉。
教師準確地語言能讓孩子明白老師的要求,教師的提問應小而且具體,切忌大而寬泛。另外太書面化的語言孩子不太能理解。
2.活動的常規。
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應當把握好活動的節奏,不能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活動的常規是活動質量的重要保證,活動的常規不好,常常需要停下來維持常規,會打斷教師的思路,導致活動不緊湊。因此幼兒良好常規的養成十分必要。而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一次次的日常活動中一步步地養成。
四、活動的講評要以幼兒為主。
我在活動講評環節很容易犯的錯誤是:教師一個人自導自演,活動講評或游戲分享環節,演變成為教師主演的“獨角戲”。導致這一現狀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善于發現問題,不善于用孩子的思維去考慮問題,不善于引導孩子講述。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不準確。讓孩子說,怎樣引導孩子說,這也是我今后在組織集體活動和游戲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簡單的磁場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2.了解指南針的作用,學會制作簡易的指南針。
活動準備
1.電視機、實物投影器、彩色圖片、錄音機、故事磁帶、小舞臺一個、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個幼兒兩塊條形磁鐵(其中一塊系有毛線繩)和兩塊環形磁鐵、指南針若干、大頭針若干、系有細線繩的縫衣針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1.以大頭針移動,向后引出磁鐵,激發孩子玩磁鐵的欲望。
2.幼兒自由玩磁鐵。
教師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玩:手拿一塊環形磁鐵推著另一塊環形磁鐵跑,一手提起帶繩的條形磁鐵和另一手拿的條形磁鐵相接近著玩,桌子上放一塊環形磁鐵和桌下緊隔桌板的磁 鐵相吸著玩。
3.請不同玩法的幼兒為大家演示,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教師總結:
每塊磁鐵都有兩個極:一個北極(N),一個南極(S)。北極常常涂紅色,南極涂藍色。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玩指南針。
在玩中讓孩子發現指南針的指針具有磁性,會和磁鐵相互作用;并讓幼兒自己說出指南針的本領。
6、利用實物投影器看圖片、聽故事錄音《小紅帽找外婆》,了解指南針的作用。
7、教師指導幼兒制作指南針。
材料:一塊標有南、北兩極的磁鐵、一根縫衣針、一根細線。
制作指南針,首先要把縫衣針磁化。磁化過程是:將縫衣針的針尖在磁鐵的北極(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后用一根細線系在縫衣針中間,使它保持水平,針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縫衣針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著自己,也不要扎著別人了。
8.幼兒手持自己制作的指南針出教室,請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賞自己制作的指南針。
9.活動結束。
附故事:小紅帽找外婆
小紅帽的外婆住在很遠很遠的南山。一天,媽媽讓小紅帽帶著禮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經過一片沙漠。小紅帽走著走著就迷路了,認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駱駝走過來說:“你面朝太陽升起的方向,左邊是北方,右邊是南方。”小紅帽按照駱駝說的方法,順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紅帽走進樹林,又認不清方向了。一只長頸鹿告訴她:“樹樁上有一圈圈的年輪,寬的年輪朝向南方。”小紅帽按照長頸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樹林。
小紅帽來到山腳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這時,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給小紅帽一枚指南針,并告訴她:“你按照指南針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紅帽有了指南針,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針的指引下,小紅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PPT課件、圖片、字卡、記錄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動目標
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
善于發現問題并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考,能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幻燈片
讓幼兒根據圖片內容猜測是誰的家?
1、提問:這是誰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圖片提問1:"你知道他是誰嗎?"(南瓜爺爺)提問2:"你從哪里知道他是爺爺?"提示幼兒:年紀大了會有什么變化?(胡子、眉毛)教師小結:年紀大了胡子和眉毛、頭發都會有變化
二、請客人
1、猜猜是誰來了(出示圖片的背面)我們來猜猜這些客人可能是誰,你們說的東西在哪里可以買到?
2.數客人師:今天南瓜爺爺的家里來了好多的客人,請你數一數一共有幾位客人?(圖片背面圍繞南瓜爺爺排成一個圈)
(1)幼兒自由"數客人"師:一圈客人數下來,有好幾種答案。
(2)教師小結:平時我們數東西的.時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數,今天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個圓,我們有什么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清楚呢?
(3)教師引導幼兒(以一直繞圈的形式讓幼兒自己發現)找一個標志性物體的物體。
師:幼兒跟隨教師的指引開始數數,教師以一直繞圈的形式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
(4)教師小結:數東西時一定要先找一個容易記住的物品開始數,數過的就不能再數了。
(5)師:南瓜爺爺家來了這么多客人,我們給他們編上號。(教師在每個東西旁邊都編上對應的數字)
3、"找鄰居"
師: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南瓜爺爺家里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們也想想你們家里什么時候會來很多客人呢?(過年)
(1)了解"鄰居"的概念
師:出示圖片,解釋什么是鄰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邊的朋友)南瓜爺爺找誰做鄰居呢?
師:南瓜爺爺要找蔬菜做鄰居,請幼兒自由討論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讓幼兒把結果進行整理記錄。
(2) 什么是蔬菜?
教師解釋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將蔬菜找出來。并將找出來的蔬菜列出來。
師:所有的蔬菜我們都找出來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幾種蔬菜呢?
三、給鄰居分配房子
師:南瓜爺爺家附近有幾間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間而蔬菜卻有6個,那該怎么辦呢?
出示圖片,讓幼兒思考怎樣分房子合適。
師:那誰和誰擠一起比較好呢?
師:老師放一個,土豆和黃瓜,你覺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這樣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發有很多,除顏色、形狀、高矮,還有很多,我們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動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三原色,嘗試調配顏色,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料的溶液,塑料杯,油畫筆,水,各色調好的顏色。
活動過程:
教師事先用黃和藍,紅和黃,紅和藍各調配了四種顏色,然后裝在小玻璃瓶子里,擺好,引起幼兒的注意。當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小瓶子上的時候,教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幼兒,調動起幼兒的求知的積極性,然后把幼兒的主動地位保持住,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注意我擺在桌子上的小瓶,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伸長了脖子看著那些小瓶。于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問他們:“這些瓶子里的顏色,漂亮嗎?”孩子們看著我,齊聲回答:“漂亮,真漂亮?”有的孩子問:“老師,這些瓶子怎么那么好看呀?”我說:“因為里面有好看的顏色呀。”“那么老師,這些顏色怎么來的呀?”我說:“你們看,”我拿起紅、黃、藍三個小瓶子,“剩下的顏色,所有老師桌子上的顏色都是用它們三個變出來的。”“老師,那怎么變呀?”我拿出一個塑料杯,“注意看,看老師怎樣變魔術呀!”我先往杯里倒了一些黃色,看了他們一眼,只見他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著我,小嘴都張著,“看啊,看仔細了。”我拿起藍色倒了一點兒,然后輕輕搖了搖塑料杯,“呀,變綠了,顏色變綠色了,老師真棒!”我笑著,拿起一個小瓶子,“看,這個瓶子里的綠色和杯子里的一樣嗎?”“一樣。”“那老師是怎么變的呢?”“先加黃色,加上藍色。”“那變成什么顏色了呢?”“綠色。”我又拿起藍色,繼續往杯子里倒,“現在什么顏色?”“深綠色。”我繼續倒藍色,“那么現在又變成什么顏色了?”“有點藍,有點綠”,“那叫藍綠色”,我教了他們顏色的名字。然后我又用黃和紅,紅和藍調了橙黃、橙紅、紫紅,紫藍等顏色,幼兒觀察得特別仔細,回答得也很好,只是對調出的顏色名稱還不了解。
后來,我又請了幾個孩子嘗試調出他(她)自己喜歡的`顏色,孩子很積極,爭著舉手,我就先請了三名幼兒上來調色,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直到調出正確的顏色為止。
由于時間有限,這次活動不得不結束了,孩子們竟猶未盡。都不愿下課,于是我就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到觀察區,準備了幾個干凈的塑料杯,告訴孩子們:“你們有時間,可以到觀察區隨便去調配色彩,但玩過要把桌子擦干凈,下課了。”孩子對我說,“老師,這些顏色可真好玩呀!”
通過這次課,孩子認識到顏色之間的關系,知道了只要有了三元色,就可以調出好多種顏色,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他們學會了觀察,仔細觀察。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了色彩的美。讓幼兒在觀察、實驗中認識了幾種顏色,使用顏色,并在調色活動中充分地感受到顏色的豐富多變。色彩是直觀地,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本人讓幼兒在實驗活動中去體驗發現的樂趣,在調色活動中感受顏色的多變,大大地激發了幼兒對色彩的關注,同時讓幼兒觀察周圍的東西,讓幼兒對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在配色活動中,也讓幼兒對科學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調色、配色,幼兒興趣濃,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欲望。但是在給幼兒操作調色的活動時,我沒能充分地引導和組織幼兒探討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使得幼兒的興趣停留在操作上,沒能達到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中班主題活動《我們身邊的科學》中,有一節關于凹凸鏡科學活動。當時孩子們對鏡子的成像問題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于當時孩子的年齡小,這個活動沒能深入的開展。目前,孩子已進入大班,對各種事物及科學現象充滿了興趣與探索的欲望,對幼兒園里擺放的幾面哈哈鏡特別的喜歡,每次都要照來照去。本學期大班的課程中也有一節關于鏡子的社會活動,因此。針對孩子們的興趣及對鏡子成像的已有經驗,我設計了這節關于鏡子的科學活動。結合教師是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這一理念,運用孩子們喜愛的美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的了解放大鏡與哈哈鏡的作用,通過用平面鏡不同角度的擺放大膽的嘗試,探索鏡子成像的規律。
活動目標:
1、了解放大鏡與哈哈鏡及平面鏡的作用。
2、鼓勵幼兒嘗試用兩面平面鏡進行不同角度擺放,探索成像的規律。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PPT、鏡子人手兩面、美羊羊卡片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了解多種鏡子的作用,能積極的參與討論與探索嘗試活動。
活動難點:大膽嘗試用鏡子擺放的不同角度發現成像的規律。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景,通過照鏡子游戲引出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照過鏡子嗎?
師:你在照鏡子時會在鏡子里看到誰?(會看到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
師:現在我們就在玩一個照鏡子的游戲。你們來做鏡子,我來做照鏡子的人。好嗎?注意哦,你們的動作要和老師的一模一樣哦!
(2)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情景。
(出示美羊羊房子PPT)師:照鏡子的游戲好玩嗎?那么你們有沒有見過用鏡子造的房子啊?今天老師就要帶你們參觀一座。(點PPT)瞧,這座房子的門、窗、都是用鏡子做成的。誰這么特別,會用鏡子來造房子呢?你們看是誰呢?(點幻燈)對啦是美羊羊,美羊羊用了非常特殊的鏡子來造房子,可是有他的道理的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目標預設:
1、運用各種感官初步感知茶葉的特征,樂于運用語言進行表述。
2、能仔細觀察、記錄茶葉在泡水前后的變化。
3、初步嘗試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沖茶作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
1、能大膽地用語言、身體動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嘗試泡茶。
活動準備:
4個茶葉罐裝好適量的茶葉、小勺4個、透明杯子每人1個、保溫杯16個、集體記錄單1張、錄像《認識茶葉》、音樂、抹布等。
活動過程:
1、 出示裝好茶葉的茶葉罐,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請幼兒從聽、聞、摸等多種感官來猜想罐子里裝的是什么。
(以游戲猜猜的情景引出茶葉,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意識。)
2、引導幼兒觀察干茶葉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茶葉的顏色、形狀、硬度、味道等方面進行觀察。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形象記錄。
原有記錄總結過程:(觀察、記錄)
從視覺、觸覺、味覺等來感知干茶葉的特征,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對干茶葉的理解,并對干茶葉特征進行總節并記錄。
3、引導幼兒觀察泡水后茶葉的變化幼兒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開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觀察茶葉在杯中的變化,互相交流。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形象記錄。
看了那么多的'茶葉,老師想到了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是《茶葉的聚會》。故事后提問:
1、故事中哪些東西是跟茶葉有關的?
2、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跟茶葉有關?
猜想與驗證過程。(猜想、實驗、記錄)
1、集體進行猜想。提醒并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嘗試,尊重事實。
2、幼兒猜想、驗證后,師進行集體記錄,此時注意觀察幼兒猜想與驗證是否一致,會用自己的身體和語言展現自己實驗前后茶葉的變化。
3、自己嘗試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帶著問題觀看錄像,逐步感知茶葉的生產過程。茶葉是生長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葉都能摘嗎?茶葉是怎么變干的?等一系列這都是孩子的問題,在此環節中幼兒觀看了茶的現場錄像,也感受到茶農的艱辛。
5、聽音樂做律動,讓幼兒在愉快的律動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兒對“茶”并不陌生,經常能看到、接觸到茶,對茶葉的認識更多的感覺就是苦澀。中班上學期幼兒思維還處在表象思維階段,對動植物、自然現象等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陳鶴琴的“社會乃大學堂”的教學理念指引著我們,讓幼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我們中一班開展了“有趣的茶”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利用幼兒身邊熟悉的物質資源,通過幼兒的觀察、搜集、了解、使用,從而對茶葉有更深的認識。
小百科: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樹葉是城鄉孩子最常見的自然物,從南到北,樹的種類有許多,唾手可得的樹葉其形狀、色彩、紋理各異,其中還蘊藏著樹木自然生長、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可以說這個以"樹葉"展開的主題是孩子們樂于親近、探究、思索、嘗試的主題。
對孩子而言,枯葉、綠葉是兩種最顯性、最具有比較性的葉子特征。通過自主觀察、說說發現可以呈現幼兒已有的一部分經驗。通過看、摸、捏、撕等多種方式可幫助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有目的'的探索,為此設計此活動,引導孩子發現枯葉綠葉的細部特征。
活動目標:
1、區別枯葉和綠葉,發現綠葉中有水分。
2、在觀察、比較中對樹葉進行進一步探索。
活動準備:
1、綠葉和枯葉若干。
2、分組操作材料:小石臼、碾子。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綠葉和枯葉。
難點:探索綠葉和枯葉的水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枯葉和綠葉。
·自主觀察。
--教師:每個小朋友的筐子里有兩片樹葉,請你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請幼兒自主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兩片樹葉中一片是枯葉,一片是綠葉。
·看一看
--教師:你手上的樹葉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兩種樹葉一樣大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后回答。)
--教師小結:枯葉比較大,綠葉比較小。
·摸一摸
--教師:請你摸一摸這兩種不同顏色的樹葉,說說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教師小結:黃葉子薄薄的、軟軟的、表面粗糙。綠葉子厚厚的、很堅硬、表面光滑。
·捏一捏
--教師:請你捏一捏這兩種樹葉,說說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嘗試回答。)
--教師小結:枯葉干干的,綠葉有點濕潤。
二、探索枯葉和綠葉的水分
·用手撕一撕枯葉和綠葉,說說有什么不同。
--教師:請你撕一撕這兩片葉子,看看有什么發現?(引導幼兒操作后回答。)
--教師小結:枯葉沒有汁,綠葉有汁。
·在小石臼里用碾子碾一碾枯葉和綠葉,說說發現了什么。
--分組操作,幼兒輪流進行,一人操作時,其他幼兒仔細觀看。
--操作后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如:綠葉碾出綠色的汁水了。)
·教師小結:枯葉不能碾出汁水來,綠葉里有綠色的汁液。
三、枯葉的作用。
·請幼兒討論:枯葉有用嗎?有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落葉歸根,最終能滋養樹森木。樹木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們應該愛護花草樹木。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放屁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秋葉飄飄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捉泥鰍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磨豆漿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玩沙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春天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花貓釣魚_中班科學教案07-01
中班科學教案:果汁的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09-19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米寶寶_中班科學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