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9篇(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主動參加科學小實驗,體驗與同伴共同探索的樂趣。
2.感知體驗染色和褪色的現象,知道不同染色劑(洗滌劑)的染色(褪色)效果有差異。
3.學習以自己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這些色素能夠染色。
難點:探索出哪些顏色容易褪色,哪些不容易褪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一定的染色和玩色經驗。
物質準備:
紫甘藍、菠菜、橘子、水彩顏料、紅墨水、白布條、水碗、杯子、鑷子、洗衣粉、洗滌靈、酒精、清水、實驗記錄紙2份。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手絹,引出活動。
小朋友們知道手絹上的顏色是怎么染上去的嗎?我們今天來染布好不好?
2、教師出示食物及顏料,引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實驗用的帶顏色的食物,它們能染布嗎?
教師把以上食物榨成汁,裝在杯子中,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
(2)教師出示水彩、水粉及墨汁等有顏色的液體,引導幼兒猜想這些顏色能染色嗎?染色后,那組顏色容易清洗掉?
3、幼兒分組進行染色實驗,教師個別指導。
(1)請幼兒將白布條分別放進上述準備好的幾種帶有顏色的液體中,輕輕攪拌,然后靜置約10分鐘。
(2)在等待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做褪色的猜想,猜一猜那種顏色最容易褪色。
(3)用鑷子取出上述液體中浸泡的布條,觀察它們的染色效果,看一看它們與相應顏色水的深淺差異。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么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能夠染色。
4、幼兒分組進行褪色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1)將染色的布條分別用清水漂洗,看看漂洗后的情況,做好記錄。
(2)如清水漂洗三次未完全褪色,課按如下順序加洗滌劑洗滌:
①撒洗衣粉洗滌;②加洗滌靈洗滌;③用酒精浸泡后洗滌。做好洗滌效果記錄。
5、交流經驗,教師總結。
活動總結
我將此活動內容定位在科學領域教學活動,我的重點放在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探索、發現,感知白布條在顏料中染色和褪色的特點和不同,并將探索到的發現和結果,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與同伴一起分享。以“花手絹”的方式進入導入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也很快進入了課堂的氣氛,創造了一個孩子們比較愿意接受的活動氣氛,對接下來的科學探索過程有了一個比較好的開始。
在活動中教師重視孩子們自由探索的過程,教師不急于揭示答案,給予孩子們更大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發現,鼓勵孩子們敢于動手,在活動中盡量引導每一個孩子都能積極地去實踐操作,去感知實物,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鹽水》老師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常見、熟悉的現象沉浮入手,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每一個幼兒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一、材料選擇合理有效
科學活動中的材料投放與幼兒的興趣有著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滿足幼兒興趣的材料能促進幼兒的思考。此活動我們嘗試了多種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萵苣這些材料在鹽水中很容易浮起來,對鹽越多浮力越大,很難讓孩子感知,而土豆塊雖實驗現象也是比較明顯的,但由于是切開的很容易吸收鹽份,浮起來的土豆塊吸收鹽后又會沉下去,這里面的知識很多,對孩子來說不易理解,反而會讓孩子混肴。最后我們選擇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對幼兒更具誘惑力,更重要的是實驗操作結果明顯。能幫助幼兒發現實驗現象,了解科學知識。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隨意,這樣才能體現科學活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因此材料的準備不容忽視,幼兒的興趣主要來自于材料,幼兒的發展更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門藝術,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適量和能激發幼兒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學活動一定會讓幼兒感到更精彩。
二、活動過程自主開放
老師創設了寬松的`環境氛圍,積極為幼兒提供貼近幼兒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徑的引發幼兒投入到活動中與材料積極互動,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首先讓幼兒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后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說讓葡萄浮起來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之后,老師又故弄玄虛的施以魔法讓葡萄在另一只杯子中浮起來,將幼兒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這不僅為下一環節埋下伏筆,而且大大激發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接著進行了兩次實驗,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嘗試中發現現象,然后再揭示其隱含的科學知識。一次次的實驗讓孩子獲得了一次次的驚喜,他們在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樂趣,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究精神。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知識探究的欲望。
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兩次實驗都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孩子們自主組合、合作默契。對于重點和難點的把握,老師運用了一些啟發性、開放式和遞進式的提問。所有的實驗結果及其隱含的科學知識都是和幼兒一起歸納得出的。在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三、經驗遷移激發興趣
幼兒主動探索獲取相應的科學經驗后,將話題延伸到自然界的現象中(死海之謎),讓幼兒了解更多與此活動相關的科學知識,拓寬幼兒的知識面,滿足幼兒對知識的渴求。活動結束時,教師又將幼兒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遷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塊在同一鹽水中的不同現象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究興趣,使活動終而不止。整個活動讓幼兒親歷探究過程,培養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的愛好、情感和態度,重在激發幼兒的發現興趣和探究欲望。最后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動腦,嘗試用各種方法產生風。
2、了解風速的不同,感受風力大小與物體的關系,并進行記錄。
3、知道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并愿意積極與別人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風車、
2、收集材料:卡紙片、羽毛、木塊、石塊幼兒人手一份
3、記錄表人手一份
4、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出示風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師:在我們的體驗活動中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越來越低,天氣漸漸轉涼,經常會有刮風的現象。許多小朋友們對風感到非常的神奇,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
師:"牛老師先來問問小朋友們,風有顏色嗎?是什么形狀的?那它是什么樣子的呢?(風是沒有顏色的,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能夠感覺的到。比如我們看到樹枝搖動、國旗飄感覺到冷這都是由風引起來的。
教師:"那你們再來看一看今天牛老師帶來了什么?(風車)師:風車可以轉嗎?風車為什么能夠轉起來呢?
師小結:原來也是因為有風吹著,所以風車才能夠轉起來了!
二、互動學習
1、引導幼兒用身體制造出風。
師:怎樣用我們的身體制造出風呢?
如:用手扇出風、嘴巴吹起……
2、引導幼兒用嘴吹氣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風帶動風車轉動,觀察風力不同對風車轉動的影響。
師: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風力大小一樣嗎?
師:風車轉動的情況一樣嗎?怎么不一樣?風力大小和風車轉的速度有關嗎?
師小結:當我們風吹得大,風車就轉得快,風吹得小,風車就轉得慢些。
3、幼兒嘗試探索風力與卡紙片、羽毛、木塊、石塊等物體之間的關系,并進行記錄。
教師:"這些東西是不是都能被風吹動?哪個只要很小的風就能被吹動?第二個被吹動有可能是什么?哪個需要最大的風才能被吹動,請你到后面的桌子上操作一下并記錄到操作紙上。
(1)認識操作紙,理解記錄表中的信息。
教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張操作紙:這張表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份材料,請把盒子里的東西排列在桌面上,你朝它們吹氣,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吹動它們哪個用的風力最小,哪個用的風力最大,將吹動它們所需的風力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一一粘貼(畫)在格子里。
(3)集體驗證:你實驗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師順勢將幼兒的結果貼在記錄紙上。你們同意嗎?說說理由。
師小結:風吹不同的物體,重的物體要很大的風力才可能被吹動;輕的物體只要較小的風力就能被風吹動。
三、了解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與危害。
1、幼兒討論交流
(1)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
教師:"在平時有風的時候,你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到了冬天,有時會刮很大的風,你會怎么來保護自己?"
(2)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了解風的好處與危害。
師:"小朋友們,你喜歡和風做游戲嗎?風除了在熱的時候能讓我們感覺到涼快它還有什么樣的`好處?
教師出示課件并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看,因為有風,風箏才能飛得更遠、風車才能轉的更好看;風力發電,因為有風,風力車能為我們發電;因為有風航海員才能遠航;因為有風,蒲公英的種子才能飄到更遠的地方,長滿山坡師: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這么多美好的東西,但有時風也會對我們產生一些危害,什么樣的情況下就會對我們產生危害呢?我們怎樣可以減少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加強天氣監測并及時預報,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風來之前做好防范措施,還可以在我們多植樹,樹能夠擋住一些風,這樣帶來的危害就更小。生活中還有一些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危害的風,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知識,在不遠的將來等小朋友們長大了可以做科學家,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們利用風制造出更多更好的東西來方便人們的生活,防止不好的風破壞我們的美好家園。現在先來請你們和風一起來做個游戲吧!
活動結束:
律動《大風車》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手持風車或羽毛,隨音樂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操作、擺弄手電筒,能想辦法讓手電筒亮起來。
2.認識電池的正負兩極,了解電池正負極相連可以使手電筒亮起來的道理。
活動準備
手電筒及干電池若干,彩筆若干,記錄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1.提供電池和手電筒讓幼兒進行組裝。
(1)提供各式各樣的手電筒和電池,請幼兒觀察了解手電筒和電池的多樣性。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電池,認識電池的正極和負極。
(3)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手電筒以及和手電筒相匹配的電池,探索如何組裝能使手電筒亮起來。
(4)請安裝成功的幼兒操作演示,知道正負極相連可以使手電筒亮起來。
2.請幼兒用組裝好的`手電筒進行探究小實驗。
(1)請幼兒把手電筒放在水彩筆一側約10厘米的地方,逐漸改變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觀察影子長短的變化。了解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小,影子越長;手電筒與水彩筆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的現象。
(2)請幼兒將自己探究的結果記錄在表上。
3.關掉活動室的照明燈,拉上窗簾,請幼兒用手電筒自由照射,感受關的直線傳播和光與影子的關系。
活動延伸:
閱讀幼兒學習資源,了解各種電器中常見的電池。
可以在科學區投放使用電池的鐘表、遙控器、電動玩具等材料,讓幼兒自由拆裝,鞏固電池安裝的正確方法,感受電池的作用。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紙制作成麥比烏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數后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現,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人手兩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記錄紙及記號筆一份。
2.立交橋、過山車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制作圓圈,發現圓圈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1.師:這是什么?(紙條)紙條中間有什么?
2.教師做圈,并猜想沿線剪開會怎樣。
(1)師:看,老師把它做成了什么?這個圈有什么特點?
(2)如果沿著線剪開,會怎么樣呢?
(3)請個別幼兒說。
(4)教師將圈剪開。(剪的時候先剪出一個小口子,然后再沿著線剪)師:看,變出了什么?
(5)小結。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
(1)師:這里還有一個圈,這個圈和剛才那個圈有什么不一樣?
(2)個別幼兒說。
(3)師:如果我請你做一做這個圈,你會嗎?做之前,先請你研究一下,到底該怎么做。
(4)幼兒觀察已做好的圈。
(5)師:會做了嗎?好,開始做吧!
(6)幼兒制作。
(7)師:你成功了嗎?把你圈舉起來。
(8)請一幼兒到前面示范制作。(貼的時候把一頭翻一個身貼)
(9)教師小結:這個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麥比烏斯圈。是德國一個叫麥比烏斯的人發現的,為了紀念他我們把這個圈叫做麥比烏斯圈。
2.猜測并參與操作活動,探索發現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后的變化,并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
(1)師:看,這個麥比烏斯圈上也有一條線。那么我們把這條線也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2)請個別幼兒回答,然后自己記錄下自己的猜測。
(3)那請你們來剪一剪,看一看到底會變出什么。
(4)幼兒剪有一根線的麥比烏斯圈,剪完后記錄下自己的發現。
(5)介紹:變成什么樣了啊?這個圈和剛才的圈比怎么樣?(變大了,紙條變細了)剛才我們只貼了幾次(1次)應該有幾個接頭。那我們來看看,年粘貼的地方有幾個?(2個)真神奇。
3.嘗試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發現圈的變化,激發對麥比烏斯圈現象的興趣。
(1)師:還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師:這個麥比烏斯圈上有幾條線,那如果我們把這兩條線都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呢?
(3)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
(4)師:那請你動手試剪一剪吧,然后再記錄自己的發現。
(5)交流:變出什么了?(一大一小兩個圈,而且還可以滾動起來)
(6)教師小結:這個麥比烏斯圈有趣嗎?把有一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就變出了一個更大的圈圈。把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剪開,就變出了兩個圈。麥比烏斯圈不僅有趣,而且還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科學家根據麥比烏斯圈的`特點、原理發明了……(圖片“立交橋”)這是什么?有了“立交橋”我們的車輛就不會那么擁擠、堵塞了,所以說麥比烏斯圈的發明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是什么?(過山車)科學家還發明了好玩的“過山車”。我們大家都很喜歡。
(四)延伸: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幼兒的再次探索,發現等分不同次數后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師:看,這里還有一個麥比烏斯圈,上面有幾條線?(三條)那我們等會回到教室再來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聽說過“麥比烏斯圈”嗎?這個神奇的圈,讓我們每一個老師和幼兒都為之激動、為之猜測。今天,我和幼兒一同走進了這個神奇的世界,和他們一起感受了麥比烏斯圈魔術般的變化,感受了科學的無窮魅力。下面就這節課簡單談談課后感受。
一、教學環節體現“循序漸進”。首先,我讓個別幼兒制作普通的圓圈,發現圓圈二等分后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接著讓幼兒嘗試制作麥比烏斯圈,猜測并探索將麥比烏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變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大膽猜測和探索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再次,通過視頻讓幼兒觀看過山車、高架橋等形象生動的讓幼兒感受到了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我出示畫有三條線的麥比烏斯圈,通過懸念性提問“如果我們沿著最邊上的一條線開始剪,把這三條線剪開后又會發生什么神奇的變化呢?”作為延伸活動引發幼兒課后的再次探索,發現等分不同次數后麥比烏斯圈的變化,感受圈的神奇,體現了活動的延續性。
二、學習活動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在科學活動中,學習過程應該是充滿著探索與挑戰性的。新《綱要》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層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兒自主、自由、積極地與材料發生互動,并通過有效的提問引導幼兒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將幼兒推上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大膽猜測、想象變化的玄機在哪?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啟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一系列關于“麥比烏斯圈”的問題中,幼兒“大膽猜想—探索驗證—發現神奇—大膽猜想—探索驗證—發現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著科學的神奇魅力。在師生與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在老師的有意引導下,幼兒“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的方式讓他們興趣備濃。
但是,活動中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兩等分的麥比烏斯圈時應講解再詳細點,并請個別幼兒上臺示范,指出錯誤與不足之處,讓其他幼兒也不至于對于制作方法還是有點生硬,不知道該怎么粘貼。2、在觀看視頻“立交橋”和“過山車”時應制作PPT,使幼兒觀看起來更形象、生動。3、教學時應面向全體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幾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數的小朋友粘貼方法不正確。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在交集圖中為各種圖形找出合適的位置。
2、發展幼兒的辨別能力和推理能力
準備:兩套不同顏色的圖形,一張大的交集圖,各組一套操作材料
過程:
一.(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圖形)小朋友們,今天圖形王國的國王給我們小朋友帶禮物了,你們來看一下,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用兩個詞來說,如紅色的三角形等)
二.游戲“圖形分類”。
1、現在這些圖形寶寶想回家了,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家吧!
2. (出示圈)這就是它們的家。引導幼兒觀察圖形寶寶的特征,請個別幼兒給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
3.集體討論:這樣分對嗎?有不同的分法嗎?(引導幼兒發現兩個圈中圖形的共同點)
4.教師示范將兩圈擺放出現交集,將紅色三角形放在交集處。
5.教師再次出示不同顏色的圖形,讓幼兒集體進行圖形分類,并驗證。
6.小結:兩個家中都有著它的共同點,而兩個圓圈集合的地方交集,也就是它們共同的家。
三、送圖形寶寶回家
1.幼兒分組,每組一張交集圖,各成員合作完成圖形回家的任務。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檢驗,校對。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規定孩子們在早上8:30之前準時到幼兒園,但是有部分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來得很晚,甚至9:00上課了才能來到,并且有些孩子做事情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做完,再加上大班幼兒馬上就要進入小學,該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我的一天,本次活動通過幼兒的親自觀察、操作、探索讓幼兒認識時鐘,學會看整點。
活動目標:
1、 探索發現長針、短針運動的規律。
2、 初步認識時鐘,正確的辨認整點。
3、 體驗一天的時間進程。
活動準備:
1、“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2、鬧鐘、自制掛鐘各一個。3、幼兒自制的時鐘人手一個。
4、小鈴鐺。5、6個沒電池的時鐘。
活動過程:
活動預設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一、“小鬧鐘”你好。
1、由鬧鐘鈴聲導入主題。
(出示鬧鐘鈴聲)請你聽一聽,這個是什么聲音呢?
2、分小組自由觀察探索時鐘的奧秘。
①第一次觀察時鐘。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②第二次觀察時鐘。
請幼兒轉動時鐘后面的轉盤,探索長針和短針運動的規律。小結:長針長。短針短,長針走一圈,短針走一步。
3、(出示自制的掛鐘)其實這兩個一長一短的針有兩個好聽的名字,長針叫分針,短針叫時針。
4、教師邊念繞口令邊撥鐘。如:長針短針握握手,12點鐘;長針握“12”,短針握“1”,1點了。
5、幼兒在自己的鐘上撥出與教師相同的鐘點,并讀出時間。
通過幼兒的親自觀察、探索,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初步發現長針、短針運動的規律。
二、說說“我的一天”。
1、與幼兒一起討論一天要做哪些事。
你們一天能做那么多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叫丁丁的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一天都會做什么事情(出示圖片)。
2、請幼兒將卡片按時間的前后順序排好隊。
丁丁想請小朋友按時間順序將圖片排好隊,老師這里呢有八個時鐘,請你先來認識一下。(在時鐘下面請注明幾點鐘,如8:00)
3、丁丁一天的時間是這樣安排,那么你們呢?你們是幾點起床,幾點吃飯的呢?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張表格,請你們填上幾點鐘。
4、請個別幼兒邊講邊撥出自己所填的時間。通過案例示范,讓他們知道什么時間段應該干什么,更好的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三、游戲:“小鬧鐘”。
1、聽一遍音樂,教師敲串鈴數下,幼兒撥出鐘點。如:串鈴4下,幼兒撥到4點鐘。通過幼兒,鞏固幼兒所學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對生活中影子的回顧,豐富對影子的認識。
2、引導幼兒把見過的有趣的影子現象用語言描述出來,并能用繪畫、標志符號的方式進行表征。
3、讓幼兒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變化。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幾天提示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
2、每個幼兒繪畫用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主題組織幼兒談話:
(1)你見過影子嗎?
(2)你都見到過什么樣的影子?
教師小結,引出課題。
2、幼兒分組交流
(1)先將幼兒分成六組。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所見過的影子。
(3)盡量調動幼兒講述的積極性。
3、繪畫影子引導幼兒將有趣的影子用繪畫或標志符號的形式表征出來。
4、展示幼兒作品。
將幼兒的繪畫作品展示在墻飾專欄中,并向大家介紹自己發現的有趣的影子現象。
5、教師講評。
活動效果幼兒能積極參與討論,互相交流講述自己在不同時間所見過的各種各樣的影子,知道影子的變化,并能準確的畫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節活動目標達到,效果不錯。
活動反思:
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在生活中有說不完的話,但在課堂上往往表達不清自己的意見,因此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敢于說話,善于說話,樂于說話。真正使學生學有所成,達到教學改革的要求。《影子》這一課,我把課堂從教室挪到了給學生帶來快樂的操場上,讓他們自己親自去體會,讓孩子們的語言在體驗的'同時,得到發展和提升。讓孩子們在操場上來認識今天學習的課文的主角――影子。同學們在操場上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影子會一直在自己的前后左右,這樣老師就不用在課堂上照搬課文,讓學生沒有體驗的前提下,古板的記住課文內容。在讓學生體驗了課文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來表達自己對影子的理解,有的同學寫道:“影子就像我的小尾巴”,還有的同學寫道:“影子一會在我的左邊,一會在我的右邊”,孩子們經過體驗之后的語言躍然呈現在腦海里。
孩子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那么語文教學中老師就應該打開同學們的生活之窗,讓學生在快樂的生活中去體驗,從而激發孩子們的表達欲望,讓課堂因孩子們的語言而美麗!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元旦的含義,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2.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材料
課本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看圖講述:
請幼兒翻開課本第34—35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每一幅小圖,說一說圖上畫有什么,人們在做什么。
2.教師小結
新年就是新的一年,新年的第一天稱為元旦。為了迎接新年,人們一般會在元旦前后舉行一些慶祝活動,稱為迎新年。
3.啟發幼兒回憶過新年的情景,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過新年的感受。
4.鼓勵幼兒積極參加迎新年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愿望。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日歷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他們在移動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紙桌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認識磁鐵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學教案07-05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變變變_大班科學教案06-30
大班科學教案:水珠寶寶_大班科學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