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案共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物理教案1
1.某金屬在一黃光照射下,正好有電子逸出,下述說法中,哪種是正確的 ( )
A.增大光強,而不改變光的頻率,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將不變
B.用一束更大強度的紅光代替黃光,仍能發生光電效應
C.用強度相同的紫光代替黃光,光電流強度將不變
D.用強度較弱的紫光代替黃光,有可能不發生光電效應
答案 A
要點二 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光屏處放上照相用的底片.若減弱光的強度,使光子只能一個一個地通過狹縫.實驗結果表明,如果曝光時間不太長,底片只能出現一些不規則的點子;如果曝光時間足夠長,底片上就會出現規則的干涉條紋.對這個實驗結果有下列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 )
A.曝光時間不太長時,底片上只能出現一些不規則的點子,表現出光的波動性
B.單個光子通過雙縫后的落點可以預測
C.只有大量光子的行為才能表現出光的粒子性
D.干涉條紋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達機會較多的地方
答案 D
題型1 對光電效應規律的理解
【例1】關于光電效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頻率成正比
B.光電子的動能越大,光電子形成的電流強度就越大
C.用不可見光照射金屬一定比用可見光照射同種金屬產生的光電子的初動能要大
D.對于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一個最大波長,入射光的波長必須小于這個波長,才能產生光電 效應
答案 D
題型2 光電效應方程的應用
【例2】如圖所示,一光電管的陰極用極限波長為 0的鈉制成.用波長為的紫外線照射陰極,光電管陽極A和陰極K之間的`電勢差為U,光電流的飽和值為I.
(1)求每秒由K極發射的電子數.
(2)求電子到達A極時的最大動能.(普朗克常量為h,電子的電荷量為e)?
答案 (1)
題型3 光子說的應用
【例3】根據量子理論,光子的能量E和動量p之間的關系式為E=pc,其中c表示光速,由于光子有動量,照到物體表面的光子被物體吸收或反射時都會對物體產生壓強,這就是光壓,用I表示.
(1)一臺二氧化碳氣體激光器發出的激光,功率為P0,射出光束的橫截面積為S,當它垂直照射到一物體表面并被物體全部反射時,激光對物體表面的壓力F=2pN,其中p表示光子的動量,N表示單位時間內激光器射出的光子數,試用P0和S表示該束激光對物體產生的光壓I.
(2)有人設想在宇宙探測中用光作為動力推動探測器加速,探測器上安裝有面積極大、反射率極高的薄膜,并讓它正對太陽,已知太陽光照射薄膜對每1 m2面積上的輻射功率為1.35 kW,探測器和薄膜的總質量為M=100 kg,薄膜面積為4104 m2,求此時探測器的加速度大小(不考慮萬有引力等其他的力)?
答案 (1)I= (2)3.610-3 m/s2
題型4 光電結合問題
【例4】波長為 =0.17m的紫外線照射至金屬筒上能使其發射光電子,光電子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做最大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時,已知rB=5.610-6 Tm,光電子質量m=9.110-31 kg,電荷量e=1.610-19 C.求:
(1)光電子的最大動能.
(2)金屬筒的逸出功.
答案 (1)4.4110-19 J (2)7.310-19?J
高三物理教案2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在復習本章的過程中,要注意強調定義式與決定式的區分;對基本概念及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如正確區分各種功率(電功率、熱功率、機械功率等)之間的相互關系、計算公式,純電阻電路與非純電阻電路的區別;對本章的考查,多以選擇題和實驗題的形式出現,特別是實驗的考查靈活多變,包括儀器的選取、讀數,器材的連接,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等,因此,對電學中實驗的復習,要抓住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的.選擇、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與限流接法的選取以及電路故障分析等重點,還要加深和鞏固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要注意培養學生解決總是的方法和思路,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新課的學習,已經對本章內容有一定的掌握,但是對基本概念及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比較弱,對實驗題中器材以及滑動變阻器兩種接法的選取、電路故障的分析等都比較薄弱。因此在復習時,要加強對基本規律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并特別加強對實驗部分的復習。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熟悉并會運用電阻定律及串、并聯電路的規律。
2.知道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3.掌握電功率、熱功率及機械功率的區別與計算;焦耳定律及其運用。
4.本章四個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器材選擇、接法選取等;電路故障的分析。
(電學實驗另設專題復習)
(二)過程與方法
1、列表疏理重要的知識點。
2、利用學案導學,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講解各實驗的操作規程、注意事項及數據分析等,讓學生體會實驗的嚴謹性,培養認真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通過電路故障的分析、電路典型計算題及相應實驗的計算與分析,讓學生體會電路規律的實用性與利用學到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成就感,從而加深對學科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1)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2)電功率、熱功率及機械功率的區別與計算。
3)本章四個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器材選擇、接法選取等;電路故障的分析。
五、教學策略:
對重要知識點建立框圖,力求簡明扼要;對電學中實驗的復習,要抓住伏安法測電阻的兩種接法的選擇、滑動變阻器的分壓接法與限流接法的選取以及電路故障分析等重點;利用學案導學,在復習中注意講練結合。
高三物理教案3
教學分析
電動勢是本章的一個難點。教科書明確提出了“非靜電力”的概念,讓學生從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靜電力,知道非靜電力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從“非靜電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電動勢的概念。
同時為了降低難度,教科書直接給出了電動勢的定義式,但只是說“電動勢在數值上等于非靜電力把1C的正電荷在電源內從負極移送到正極所做的功”,沒有用比值的方法嚴格定義。電源的內阻在后面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學習中很重要,本節作了一些鋪墊。
我們常說要讓學生經歷科學過程,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或實驗認識新的規律,通過閱讀來了解前人的工作過程,跟著教師的思路一環套一環地接受新的概念等,這都是經歷科學過程的不同形式。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成為電能的裝置。
2.了解電路中(電源外部和內部)自由電荷定向移動過程中,靜電力和非靜電力做功與能量轉化的關系。
3.了解電源電動勢的基本含義,知道它的定義式。
4.理解電源內電阻。
教學重點難點
電動勢概念的建立是重點也是難點。此套書多處對“通過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都有闡述和鋪墊,此處再次運用這種功能關系的觀點來學習電動勢。可以使學生對電源電動勢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習慣。本節課從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進行比較建立電動勢的概念。也為后面第7節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學習作了鋪墊。
教學方法與手段
實驗演示、邏輯推理。在電壓和電動勢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中通過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進行比較教學,建立新的概念。
課前準備
教學媒體。
金屬板、酸溶液、靈敏電流計、多種型號的干電池、學生電源、導線、電鍵、小燈泡、投影儀。
知識準備
1.課前復習:電勢差的定義式:U=Wq。
2.課前說明:在金屬導體中,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是自由電子,由于它們帶負電荷,電子向某一方向的定向移動相當于正電荷向相反方向的定向移動。為了方便本節按照正電荷移動的說法進行討論。
高三物理教案4
本章安排6課時,每節安排1課時。
一、能源
本節教學,應抓住能源、常規能源、新能源三個概念和常規能源不能滿足當今人類社會進步的需求,這一問題展開。教學方式方法可采用閱讀、討論并配合講授進行。課堂教學結構參見下面的方框圖。
二、原子核的組成
1.放射性現象
首先向學生介紹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的組成的過程中,曾經通過實驗研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線究竟是什么?接著介紹課本圖14-4的裝置以及實驗中所看到的現象,進而介紹課本上所講述的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的性質。
簡單介紹由于γ射線穿透物質的本領很強,因此在工農業生產以及醫療方面都有一些應用。
讓學生知道過量的射線照射對人體有傷害,在利用放射線時應注意射線的防護,以及防止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2.原子核的組成
這里用講授的方法,在分析課本圖實驗的基礎上,使學生知道放射現象告訴我們,小小的原子核也有內部結構,因為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種射線只可能是從原子核里放出來的。
關于原子核的組成,主要使學生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荷,電量跟電子電荷相等,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的1836倍。中子不帶電,質量跟質子的質量幾乎相同。
接著按照課本圖的示意圖,向學生介紹結構比較簡單的氫、氦、鋰、鈹的原子和原子核的結構,使學生對原子和原子核的'組成有一個比較具體的了解。
三、核能
本節教學應以講授為主。由于核能、裂變、聚變、鏈式反應、核反應堆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應知識,而學生頭腦里,這部分知識是一個空白,所以,講授過程中要貫徹通俗性原則,不引深,不拔高,盡可能地采取恰當的比喻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
例如,教材中對裂變作了一個比喻,好比用火柴點燃木材,木材燃燒放出能量。這一比喻,不僅使學生對裂變形成初步認識,而且對認識鏈式反應也有幫助。
聚變學生更難認識。這里建議用濃硫酸與水結合釋放熱量的例子來比喻,可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本節課教學應達到三個目的。一是讓學生知道核能、裂變、聚變、鏈式反應的基本意思;二是讓學生知道原子內部儲藏了巨大的能量;三是知道世界各國包括我國在內,正在加強研究開發和利用核能,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激發學生去想象人類開發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
四、核電站
本節教學要扣住兩個環節,一是核電站的工作原理;一是核電站的特點或優越性。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對核電站有初步的認識。第一環節,核電站的原理介紹,教師要充分應用掛圖、模型,有條件的學校可放映核電站的幻燈片、錄像片或電影片配合教學,使學生明白核電站是怎樣將核能轉化為內能,再把內能轉化為電能的。第二環節,組織好學生閱讀討論并概括出核電站用很少的核燃料可以產生大量的電能;可以大大減少燃料的運輸量;適于缺少常規能源(化石燃料)的地區等主要的優越性。
五、太陽能
本節教學,建議采用自學指導的方法進行。上課時,教師可用幻燈或小黑板出示指導學生自學的問題。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最后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并且提出自己弄不明白或弄不懂的問題。配合教學,可以放映教學錄像帶“太陽能”。
指導學生自學的問題建議如下:
①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有哪些重要意義?
②舉例說明,人類目前直接利用太陽能有哪些途徑?你是否有新的途徑提出來?
③要大規模地開發和利用太陽能還存在哪些困難?人類要克服這些困難,必須依靠什么?
六、節能
本節教學,建議采用問題討論的方式進行。上課時,教師首先出示需要討論的問題。接著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分組討論,然后由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最后教師對學生討論的結果作進一步歸納,即為本節課的小結。
討論的問題建議如下:
①舉例說明什么是能源的利用率?
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節約能源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③人類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的出路在哪里?
④如果每人年節約用電1千瓦時,那么,全國近12億人口節約用電,相當多少噸標準煤燃燒釋放的能量?(標準煤燃燒值為2.93×107焦/千克)
(計算結果是相當1.47×108千克,這個數字是可觀的!)
高三物理教案5
一、動量
1、動量:運動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叫做動量.是矢量,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動量的合成與分解,按平行四邊形法則、三角形法則.是狀態量;通常說物體的動量是指運動物體某一時刻的動量,計算物體此時的動量應取這一時刻的瞬時速度。是相對量;物體的動量亦與參照物的選取有關,常情況下,指相對地面的動量。單位是kg
2、動量和動能的區別和聯系
①動量的大小與速度大小成正比,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平方成正比。即動量相同而質量不同的物體,其動能不同;動能相同而質量不同的物體其動量不同。
②動量是矢量,而動能是標量。因此,物體的動量變化時,其動能不一定變化;而物體的動能變化時,其動量一定變化。
③因動量是矢量,故引起動量變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體受到外力的沖量;動能是標量,引起動能變化的原因亦是標量,即外力對物體做功。
④動量和動能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兩者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運動物體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間存在關系式:P2=2mEk
3、動量的變化及其計算方法
動量的變化是指物體末態的動量減去初態的動量,是矢量,對應于某一過程(或某一段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計算方法:
(1)P=Pt一P0,主要計算P0、Pt在一條直線上的情況。
(2)利用動量定理 P=Ft,通常用來解決P0、Pt;不在一條直線上或F為恒力的情況。
二、沖量
1、沖量:力和力的作用時間的乘積叫做該力的沖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時間內,力的方向不變,則力的方向就是沖量的方向;沖量的合成與分解,按平行四邊形法則與三角形法則.沖量不僅由力的決定,還由力的作用時間決定。而力和時間都跟參照物的選擇無關,所以力的沖量也與參照物的選擇無關。單位是N
2、沖量的計算方法
(1)I=Ft.采用定義式直接計算、主要解決恒力的沖量計算問題。
(2)利用動量定理 Ft=P.主要解決變力的沖量計算問題,但要注意上式中F為合外力(或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
三、動量定理
1、動量定理:物體受到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Ft=mv/一mv或 Ft=p/-p;該定理由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來:(質點m在短時間t內受合力為F合,合力的沖量是F合質點的初、未動量是 mv0、mvt,動量的變化量是P=(mv)=mvt-mv0.根據動量定理得:F合=(mv)/t)
2.單位:牛秒與千克米/秒統一:l千克米/秒=1千克米/秒2秒=牛
3.理解:(1)上式中F為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2)動量定理中的沖量和動量都是矢量。定理的表達式為一矢量式,等號的兩邊不但大小相同,而且方向相同,在高中階段,動量定理的應用只限于一維的情況。這時可規定一個正方向,注意力和速度的正負,這樣就把大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
(3)動量定理的研究對象一般是單個質點。求變力的沖量時,可借助動量定理求,不可直接用沖量定義式.
4.應用動量定理的思路:
(1)明確研究對象和受力的時間(明確質量m和時間t);
(2)分析對象受力和對象初、末速度(明確沖量I合,和初、未動量P0,Pt);
(3)規定正方向,目的是將矢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
(4)根據動量定理列方程
(5)解方程。
四、動量定理應用的注意事項
1.動量定理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物體或可看作單個物體的系統,當研究對象為物體系時,物體系的總動量的增量等于相應時間內物體系所受外力的合力的沖量,所謂物體系總動量的增量是指系統內各個的體動量變化量的矢量和。而物體系所受的合外力的沖量是把系統內各個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的沖量的矢量和。
2.動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對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變力。當合外力為變力時F則是合外力對作用時間的平均值。
3.動量定理公式中的(mv)是研究對象的動量的增量,是過程終態的動量減去過程始態的動量(要考慮方向),切不能顛倒始、終態的順序。
4.動量定理公式中的等號表明合外力的沖量與研究對象的動量增量的數值相等,方向一致,單位相同。但考生不能認為合外力的沖量就是動量的增量,合外力的沖量是導致研究對象運動改變的外因,而動量的增量卻是研究對象受外部沖量作用后的必然結果。
5.用動量定理解題,只能選取地球或相對地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做參照物。忽視沖量和動量的方向性,造成I與P正負取值的混亂,或忽視動量的相對性,選取相對地球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做參照物,是解題錯誤的常見情況。
高三物理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康普頓效應,了解光子的動量
(2)了解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
(3)知道實物粒子和光子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
(4)了解光是一種概率波。
2、過程與方法:
(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歷史過程;
(2)了解物理學研究的基礎是實驗事實以及實驗對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3)知道某一物質在不同環境下所表現的不同規律特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略自然界的奇妙與和諧,發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樂于探究自然界的奧秘,能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
教學重點:
實物粒子和光子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
教學難點:
實物粒子的波動性的理解。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教學用具:
投影片,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
(一)引入新課
提問:前面我們學習了有關光的一些特性和相應的事實表現,那么我們究竟怎樣來認識光的本質和把握其特性呢?(光是一種物質,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動性。在不同條件下表現出不同特性,分別舉出有關光的干涉衍射和光電效應等實驗事實)。
我們不能片面地認識事物,能舉出本學科或其他學科或生活中類似的事或物嗎?
(二)進行新課
1、康普頓效應
(1)光的散射:光在介質中與物質微粒相互作用,因而傳播方向發生改變,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頓效應
1923年康普頓在做 X 射線通過物質散射的實驗時,發現散射線中除有與入射線波長相同的射線外,還有比入射線波長更長的射線,其波長的改變量與散射角有關,而與入射線波長和散射物質都無關。
(3)康普頓散射的實驗裝置與規律:
按經典電磁理論:如果入射X光是某種波長的電磁波,散射光的波長是不會改變的!散射中出現 的現象,稱為康普頓散射。
康普頓散射曲線的特點:
① 除原波長 外出現了移向長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長
② 新波長 隨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波長的偏移為
波長的偏移只與散射角 有關,而與散射物質種類及入射的X射線的波長 無關,
= 0.0241=2.4110-3nm(實驗值)
稱為電子的Compton波長
只有當入射波長 與 可比擬時,康普頓效應才顯著,因此要用X射線才能觀察到康普頓散射,用可見光觀察不到康普頓散射。
(4)經典電磁理論在解釋康普頓效應時遇到的困難
①根據經典電磁波理論,當電磁波通過物質時,物質中帶電粒子將作受迫振動,其頻率等于入射光頻率,所以它所發射的.散射光頻率應等于入射光頻率。
②無法解釋波長改變和散射角的關系。
(5)光子理論對康普頓效應的解釋
①若光子和外層電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能量傳給電子,散射光子的能量減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長大于入射光的波長。
②若光子和束縛很緊的內層電子相碰撞,光子將與整個原子交換能量,由于光子質量遠小于原子質量,根據碰撞理論, 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幾乎不變,波長不變。
③因為碰撞中交換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關,所以波長改變和散射角有關。
(6)康普頓散射實驗的意義
①有力地支持了愛因斯坦光量子假設;
②首次在實驗上證實了光子具有動量的假設;③證實了在微觀世界的單個碰撞事件中,動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
2、光的波粒二象性
講述光的波粒二象性,進行歸納整理。
(1)我們所學的大量事實說明:光是一種波,同時也是一種粒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分立性和連續性是相對的,是不同條件下的表現,光子的行為服從統計規律。
(2)光子在空間各點出現的概率遵從波動規律,物理學中把光波叫做概率波。
3、光的波動性與粒子性是不同條件下的表現:
大量光子行為顯示波動性;個別光子行為顯示粒子性;光的波長越長,波動性越強;光的波長越短,粒子性越強。光的波動性不是光子之間相互作用引起的,是光子本身的一種屬性。
例題:已知每秒從太陽射到地球上垂直于太陽光的每平方米截面上的輻射能為1.4103J,其中可見光部分約占45%,假設認為可見光的波長均為0.55m,太陽向各個方向的輻射是均勻的,日地之間距離為R=1.51011m,估算出太陽每秒輻射出的可見光的光子數。(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高三物理教案7
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這是實現中學物理教學目標和任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認為要對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方法實施改革,能夠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一、從物理學科特點出發,改善課堂教學方法。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物理學科的特點,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因此,物理課堂教學改革首先要加強實驗教學。
1、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動手實驗,提高學生觀察實驗潛力。
凡是實驗性較強的教材,教師要采用讓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設法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并增加課外小實驗,對于學生分組實驗,不僅僅要做,而且還要認真做好。總之,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實驗活動,使學生在實驗中動眼看、動手做、動嘴講、動腦想,從而掌握物理知識和技巧,提高實驗潛力。
2、實驗教學還要著重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用科學的觀察方法去啟發、引導、示范,努力提高學生的實驗觀察潛力。同時還要加強實驗觀察方法的培養,要透過對學生進行實驗思想、實驗方法等科學方法教育(如放大法、比較法、代替法、轉換法、比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幫忙學生深刻理解實驗、培養實驗潛力,開拓創造性思維。
二、從物理教學資料出發,改善課堂教學方法。
物理課堂教學方法的選取,要受到教材資料的制約,教材資料決定課堂教學方法的選取,也決定著教師與學生的具體雙邊活動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務必突出教學方法的優化選取,我們選取教法應從教材資料實際出發,在眾多教學方法中進行比較,最后得出經過優化選取的教學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課,通常是幾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而不是幾種教法的隨意湊合,必須是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地、科學地、創造性地進行優化選取、認真實施的結果。
第二,還要改革教師在課堂的講解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務必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啟發性和綜合性,在課堂講解,可隨資料的不同采取相應的不同方式:如對教材資料從知識結構、邏輯關系推理論證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講解;對實驗性較強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作啟發式的講解;對重點、難點、關鍵資料或學生容易發生差錯的問題,作點撥式講解;在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或進行練習之前,作提示性講解;根據學生在預習、自學或復習中所提疑點,作釋疑性講解。
總之,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主動性和自學性,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料,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不同的活動。三、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和潛力基礎出發,改善課堂教學方法。
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多有明顯的獨立性和興趣傾向,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性比強,具有必須的思考潛力和自學潛力,課堂中常期望獨立思考求解,學習氣氛比較沉悶。這給教師了解學生帶來必須的困難,針對這種狀況,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強講解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個性是講解時要注意反饋系統運用,如作業、討論、考試中的反饋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潛力把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自學活動結合起來;將教師的講述和學生的討論、回答問題等結合起來,使得課堂教學成為師生的共同活動;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進行各種口頭的、書面的練習。
四、從教學關系出發,改善課堂教學方法。
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心問題,是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因此,務必加強課堂上教與學之間的交流活動
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教師是交流的主導一方,其作用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創設最優學習情景,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以各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好物理知識。但教師的活動不能離開學生這個主體,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用心主動地獲取知識信息,發展各方面的潛力。
可見,教師與學生是組成教學的兩個最基本的因素,教師在課堂上的各項活動少不了學生的配合;而學生在課堂上的各項活動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所以,努力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20xx年小學語文四年級《觸摸春天》教學反思案例)用的根本。
總之,物理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資料、不同的學生實際、不同的實驗條件,靈活而切合實際地選取不同的教法,用心探索和認真實踐物理課堂教學的最優方法,深化物理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高三物理教案8
【考點自清】
一、平衡物體的動態問題
(1)動態平衡:
指通過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體的狀態發生緩慢變化。在這個過程中物體始終處于一系列平衡狀態中。
(2)動態平衡特征:
一般為三力作用,其中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變化,一個力的大小變化而方向不變,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變化。
(3)平衡物體動態問題分析方法:
解動態問題的關鍵是抓住不變量,依據不變的量來確定其他量的變化規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和圖解法。
解析法的基本程序是:對研究對象的任一狀態進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應變物理量與自變物理量的一般函數關系式,然后根據自變量的變化情況及變化區間確定應變物理量的變化情況。
圖解法的基本程序是:對研究對象的狀態變化過程中的若干狀態進行受力分析,依據某一參量的變化(一般為某一角),在同一圖中作出物體在若干狀態下的平衡力圖(力的平形四邊形或三角形),再由動態的力的.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的邊的長度變化及角度變化確定某些力的大小及方向的變化情況。
二、物體平衡中的臨界和極值問題
1、臨界問題:
(1)平衡物體的臨界狀態:物體的平衡狀態將要變化的狀態。
物理系統由于某些原因而發生突變(從一種物理現象轉變為另一種物理現象,或從一種物理過程轉入到另一物理過程的狀態)時所處的狀態,叫臨界狀態。
臨界狀態也可理解為恰好出現和恰好不出現某種現象的狀態。
(2)臨界條件:涉及物體臨界狀態的問題,解決時一定要注意恰好出現或恰好不出現等臨界條件。
平衡物體的臨界問題的求解方法一般是采用假設推理法,即先假設怎樣,然后再根據平衡條件及有關知識列方程求解。解決這類問題關鍵是要注意恰好出現或恰好不出現。
2、極值問題:
極值是指平衡問題中某些物理量變化時出現最大值或最小值。
平衡物體的極值,一般指在力的變化過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
高三物理教案9
經過一年的復習教學,送走了又一屆高三學生,回想這一年來的工作,我覺得反思使我的教學有了長足的進步,成文如下:
一、反思學生的基礎,學習習慣
學生的力學學習得太差,好幾次在講例子時,學生就說聽不懂,也就在班主任面前說某老師教來我聽不懂,要求與上位老師一樣,換掉,我當然不明白其中的理由,之后才明白,我在解題時中間有一個計算步驟我省略了,我以為學生沒有問題,就一個數學運算就應沒問題,可哪里明白這個班的學生天生就習慣理解,自己從不主動去思考動手解決問題,我開始反思,怎樣才能使學生聽得懂?做得來?原先學生的基礎差,底子薄,務必從簡單的、基本的抓起,于是,我決定,少而精的講例子,每講一個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書,然后針對學生的水平做一個類似的題目,漸漸地學生學會做一些題目了,也就不覺得聽不懂了
二、反思教學困惑,構成教學論文
在復習動能定理時,常常遇到連接體問題,要學生對多個質點運用動能定理,公式多,學生感到拿手,經常出錯,于是我想;能不能使問題簡化呢?在高中階段,常常是連接兩物體的力的功的代數和為零,我想到把多個動能定理的公式相加,消去了連接物體的力的功,得到質點組動能定理,把它介紹給學生,說明它的適用范圍,學生很容易掌握,于是我把它構成論文;在講振動和波動時,學生對振動圖像和波動圖像容易混淆,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經常出錯,而近幾年又經常考振動和波動相結合的題,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區別呢?我反思后寫了《正確處理振動和波動的內在關系》一文,像這種類似的反思很多,我發表十多篇反思構成的文章,透過反思文章,使學生的知識難點得到了突破。
三、反思思想方法,培養建模潛力
在總復習中,除認真復習知識之外,我還要推薦同學們務必重視對各種物理思想方法的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這似乎與知識的復習不搭界,其實這才是一項更高層次、更高效率的復習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結呢?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靜力學、動力學問題常用的隔離法、整體法;處理復雜運動常用的`運動合成法;追溯解題出發點的分析法;簡單明了的圖線法;以易代難的等效代換法等等,均為中學物理中基本的思維方法。當然,也還有其它一些屬于更巧、更簡捷的思維方法。然而兩者相比,我主張更要關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這些思想方法,一般說,在復習課上老師都會提及,一些寫得好的參考書中也會有介紹。同學們在聽課和閱讀中除關心知識點之外,務請注意這些思維方法的實際應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為己有,再在練習中有意識運用,進一步熟悉它們。此外,在講課中,要講清怎樣建立物理模型;怎樣隨著審題而描繪物理情景;怎樣分析物理過程;怎樣尋找臨界狀態及與其相應的條件;如何挖掘隱含物理量等等。這些,都是遠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題任務更有價值的東西。實踐告訴我們,在高三學年,同學們畢竟比高一、高二時有了更強的理解潛力,有了更強的綜合分析潛力的優勢。一旦領悟掌
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發揮出比老師更強、更敏捷的思維潛力。
四、反思教法,聽同事授課相互交流
在復習教學中,經常感到復習課上法單一,沒有新意,為了防止長時間的教學方法的單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高三的幾位教師采取了經常聽課的方式,只要有時間,就去聽同行老師的課,不分場合,不舉形式聽隨堂課,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吸取他人的長處,為我所用,聽他人是怎樣上這些資料的,自己是怎樣上的,自己的課有什么不足,別人的課有哪些優點,下一次在上那里時我要怎樣上才好,透過這樣的相互聽課,相互學習,提高自我,提高復習課的質量。
五、反思作業訓練規范練習
練習在總復習中是舉足輕重的一環,要想透過練習到達鞏固知識、提高潛力的目的,力求規范地解題是就應遵循的一個原則。具體說務求做到兩條:①要規范地使用物理規律。不少同學常從生活經驗角度去解物理題,比如用動能定理時習慣從功、能的數值上加加減減來得到結果,而不問列式的物理好處。這種不規范的混亂的思維方式,只能使認知水平停滯在生活經驗的層次上,正是復習中一大障礙。物理學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維規律和方法,像動能定理的應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過程及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的受力狀況,然后區別各力做功的正、負,再搞清過程的初態和終態,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數和等于動能增量列出方程,這之后的代數運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時練習中始終能堅持這樣規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時間久了必然會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潛力必須會上升到新的層次。②要將題做完整。我接觸過一些學生,做練習“浮而不實”,列出幾個物理方程便丟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數式但懶于代入數字運算等,都不肯將題解到底。他們之中不乏最后失敗的實例,均因為他們沒有從日常的練習中得到收益。許多物理題,粗一看解題方向似乎很明顯,仔細一解才發現里邊隱含著重要的變化及關鍵。再說,一個完整的解題要有嚴密的邏輯過程;要有簡明
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單位的處理;有數字的運算……所有這些,無不涉及雙基知識及個人的素養和潛力,都是要透過訓練來加以提高改善的。那種蜻蜓點水式的解題,不可能在這些方面得到不斷啟發和訓練,題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實,最后必定導致復習工作的低效率。
教學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會有所進步,也只有學會反思的教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不斷反思的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喜愛,才會立于教學不敗之地。
高三物理教案10
第四課時 電磁感應中的力學問題
【知識要點回顧】
1.基本思路
①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和方向;
②求回路電流;
③分析導體受力情況(包含安培力,用左手定則確定其方向);
④列出動力學方程或平衡方程并求解.
2. 動態問題分析
(1)由于安培力和導體中的電流、運動速度均有關,所以對磁場中運動導體進行動態分析十分必要,當磁場中導體受安培力發生變化時,導致導體受到的合外力發生變化,進而導致加速度、速度等發生變化;反之,由于運動狀態的變化又引起感應電流、安培力、合外力的變化,這樣可能使導體達到穩定狀態.
(2)思考路線:導體受力運動產生感應電動勢感應電流通電導體受安培力合外力變化加速度變化速度變化最終明確導體達到何種穩定運動狀態.分析時,要畫好受力圖,注意抓住a=0時速度v達到最值的特點.
【要點講練】
[例1]如圖所示,在一均勻磁場中有一U形導線框abcd,線框處于水平面內,磁場與線框平面垂直,R為一電阻,ef為垂直于ab的一根導體桿,它可在ab、cd上無摩擦地滑動.桿ef及線框中導線的電阻都可不計.開始時,給ef一個向右的初速度,則( )
A.ef將減速向右運動,但不是勻減速
B.ef將勻減速向右運動,最后停止
C.ef將勻速向右運動
D.ef將往返運動
[例2]如圖甲所示,兩根足夠長的直金屬導軌MN、PQ平行放置在傾角為的絕緣斜面上,兩導軌間距為L.M、P兩點間接有阻值為R的電阻.一根質量為m的均勻直金屬桿ab放在兩導軌上,并與導軌垂直.整套裝置處于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導軌和金屬桿的電阻可忽略.讓ab桿沿導軌由靜止開始下滑,導軌和金屬桿接觸良好,不計它們之間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裝置如圖乙所示,請在此圖中畫出ab桿下滑過程中某時刻的受力示意圖.
(2)在加速下滑過程中,當ab桿的速度大小為v時,求此時ab桿中的電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過程中,ab桿可以達到的速度最大值.
[例3]如圖所示,兩條互相平行的光滑導軌位于水平面內,距離為l=0.2m,在導軌的一端接有阻值為R=0.5的電阻,在x0處有一水平面垂直的均勻磁場,磁感應強度B=0.5T.一質量為m=0.1kg的`金屬直桿垂直放置在導軌上,并以v0=2m/s的初速度進入磁場,在安培力和一垂直于直桿的水平外力F的共同作用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m/s2、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設導軌和金屬桿的電阻都可以忽略,且連接良好.求:
(1)電流為零時金屬桿所處的位置;
(2)電流為最大值的一半時施加在金屬桿上外力F的大小和方向;
(3)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而初速度v0取不同值,求開始時F的方向與初速度v0取得的關系.
[例4]如圖所示,水平面上有兩電阻不計的光滑金屬導軌平行固定放置,間距d 為0.5米,左端通過導線與阻值為2歐姆的電阻R連接,右端通過導線與阻值為4歐姆的小燈泡L連接;在CDEF矩形區域內有豎直向上均勻磁場,CE長為2米,CDEF區域內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如圖所示隨時間t變化;在t=0s時,一阻值為2歐姆的金屬棒在恒力F作用下由靜止從AB位置沿導軌向右運動,當金屬棒從AB位置運動到EF位置過程中,小燈泡的亮度沒有發生變化.求:
(1)通過的小燈泡的電流強度;
(2)恒力F的大小;
(3)金屬棒的質量.
例5.如圖所示,有兩根和水平方向成.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屬軌道,上端接有可變電阻R,下端足夠長,空間有垂直于軌道平面的勻強磁場,磁感強度為及一根質量為m的金屬桿從軌道上由靜止滑下.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后,金屬桿的速度會趨近于一個最大速度vm,則 ( )
A.如果B增大,vm將變大
B.如果變大,vm將變大
C.如果R變大,vm將變大
D.如果m變小,vm將變大
例6.如圖所示,A線圈接一靈敏電流計,B線框放在勻強磁場中,B線框的電阻不計,具有一定電阻的導體棒可沿線框無摩擦滑動,今用一恒力F向右拉CD由靜止開始運動,B線框足夠長,則通過電流計中的電流方向和大小變化是( )
A.G中電流向上,強度逐漸增強
B.G中電流向下,強度逐漸增強
C.G中電流向上,強度逐漸減弱,最后為零
D.G中電流向下,強度逐漸減弱,最后為零
例7.如圖所示,一邊長為L的正方形閉合導線框,下落中穿過一寬度為d(dL)的勻強磁場區,設導線框在穿過磁場區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它的上下兩邊保持水平,線框平面始終與磁場方向垂直做加速運動,若線框在位置Ⅰ、Ⅱ、Ⅲ時,其加速度a1,a2,a3的方向均豎直向下,則( )
A.a1=a3
B.a1=a3
C.a1
D.a3
例8.如圖所示,處于勻強磁場中的兩根足夠長、電阻不計的平行金屬導軌相距1m,導軌平面與水平面成=37o角,下端連接阻值為R的電阻,勻強磁場方向與導軌平面垂直,質量為0.2kg,電阻不計的金屬棒放在兩導軌上,棒與導軌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觸,它們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5.
(1)求金屬棒沿導軌由靜止開始下滑時的加速度大小;
(2)當金屬棒下滑速度達到穩定時,電阻R消耗的功率為8W,求該速度的大小;
(3)在上問中,若R=2,金屬棒中的電流方向由a到b,求磁感應強度的大小與方向.(g=10m/s2,sin37o=0.6,cos37o=0.8)
高三物理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知道分子的動能,分子的平均動能,知道物體的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大小的標志。
(2)知道分子的勢能跟物體的體積有關,知道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定性規律。
(3)知道什么是物體的內能,物體的內能與哪個宏觀量有關,能區別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
(4)知道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知道兩者的區別,了解熱功參量的意義。
2.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這節課中要讓學生建立:分子動能、分子平均動能、分子勢能、物體內能、熱量等五個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讓學生初步知道三個物理規律:溫度與分子平均動能關系,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關系,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的關系。因此,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能力。
3.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動能與溫度關系的講授中,滲透統計的方法。在分子間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上和做功與熱傳遞關系上都要滲透歸納推理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三個概念(分子平均動能、分子勢能、物體內能),掌握三個物理規律(溫度與分子平均動能關系、分子勢能與分子之間距離關系、熱傳遞與功的關系)。
2.區分溫度、內能、熱量三個物理量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勢能曲線是教學上的另一難點。
三、教具
1.壓縮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加的演示實驗:
圓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幻燈及幻燈片,展示分子間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曲線。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知道做機械運動的物體具有機械能,那么熱現象發生過程中,也有相應的能量變化。另一方面,我們又知道熱現象是大量分子做無規律熱運動產生的。那么熱運動的能量與大量的無規律運動有什么關系呢?這是今天學習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1.分子的動能、溫度
物體內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對于每個分子來說都有無規則運動的動能。由于物體內各個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個分子的動能大小不同。由于熱現象是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所以研究個別分子運動的動能是沒有意義的。而研究大量分子熱運動的動能,需要將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的平均值求出來,這個平均值叫做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
學習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時,我們知道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都與溫度有關系,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激烈,擴散也加快。依照分子動理論,這說明溫度升高后分子無規則運動加劇。用上述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來說明,就是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如果溫度降低,說明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減小。因此從分子動理論觀點來看,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標志”的含義是指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或減小。溫度不變,就表示了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不變。其他宏觀物理量如時間、質量、物質種類都不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但是,溫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動能。
另一方面,溫度只與物體內大量分子熱運動的統計意義上的平均動能相對應,對于個別分子或幾十個、幾百個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大小與溫度是沒有關系的。
我們知道,溫度這個物理量在宏觀上的意義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大小的標志,這是溫度的微觀含義。
2.分子勢能
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間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這就是分子勢能。
如果分子間距離約為10 -10 m數量級時,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為零,此距離為r 0 。
當分子距離小于r 0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斥力,要減小分子間的距離必須克服斥力做功,因此,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這種情形與彈簧被壓縮時彈性勢能增大是相似的。如圖1中彈簧壓縮,彈性勢能E p增大。
如果分子間距離大于r 0時,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引力,要增大分子間的距離必須克服引力做功,因此,分子勢能隨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這種情況與彈簧被拉伸時彈性勢能增大是相似的。如圖1中彈簧拉伸,E p增大。
從以上兩種情況綜合分析,分子間距離以r 0為數值基準,r不論減小或增大,分子勢能都增大。所以說,分子在平衡位置處是分子勢能最低點。如果分子間距離是無限遠時,取分子勢能為零值,分子間距離從無限遠逐漸減少至r 0以前過程,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而且距離減少,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勢能不斷減小,其數值將比零還小為負值。當分子間距離到達r 0以后再減小,分子作用力表現為斥力,在分子間距離減小過程中,克服斥力做功,使分子勢能增大。其數值將從負值逐漸變大至零,甚至為正值。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r的變化情況可以在圖2的圖象中表現出來。從圖中看到分子間距離在r 0處,分子勢能最小。
既然分子勢能的大小與分子間距離有關,那么在宏觀上什么物理量能反映分子勢能的大小變化情況呢?如果對于確定的物體,它的體積變化,直接反映了分子間的距離,也就反映了分子間的勢能變化。所以分子勢能的大小變化可通過宏觀量體積來反映。
3.物體的內能
(1)物體中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一切物體都是由不停地做無規則熱運動并且相互作用著的分子組成,因此任何物體都是有內能的。
提問學生:宏觀量中哪些物理量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和分子勢能的標志?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到一個確定的物體,分子總數是固定的,那么這物體的內能大小是由宏觀量——溫度和體積決定的。如果不是確定的物體,那么物體的內能大小是由質量、溫度、體積和物態來決定。
課堂討論題:下列各個實例中,比較物體的內能大小,并說明理由。
①一塊鐵由15 ℃升高到55 ℃,比較內能。
②質量是1kg50 ℃的鐵塊與質量是0.1kg50 ℃的鐵塊,比較內能。
③質量是1kg100 ℃的水與質量是1kg100 ℃的水蒸氣,比較內能。
(2)物體機械運動對應著機械能,熱運動對應著內能。任何物體都具有內能,同時還可以具有機械能。例如在空中飛行的炮彈,除了具有內能,還具有機械能——動能和重力勢能。
提問學生:一輛汽車的車廂內有一氣瓶氧氣,當汽車以60km/h行駛起來后,氣瓶內氧氣的內能是否增加?
通過此問題,讓學生認識內能是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和分子勢能之總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動的動能。另一方面,物體機械能增加,內能不一定增加。
4.物體的內能改變的兩種方式
(1)列舉鋸木頭和用砂輪磨刀具,鋸條、木頭和刀具溫度升高,說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增加。如果外力對物體做功全部用于物體內能改變的情況下,外力做多少功,物體的內能就改變多少。如果用W表示外界對物體做的功,用Δ E表示物體內能的變化,那么有W= Δ E 。功的單位是焦耳,內能的單位也是焦耳。
演示壓縮空氣,硝化棉燃燒。說明外力壓縮空氣過程,對氣體做功,使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到棉花的燃點而使其燃燒。
以上實例說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2)在爐灶上燒熱水,火爐烤熱周圍物體,這些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這些實例說明依靠熱傳遞方式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改變。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物體放出熱量,物體的內能減少。如果傳遞給物體的熱量用Q表示,物體內能的變化量是Δ E,那么,Q= Δ E 。
熱量的計算公式有:Q=mc Δ t,Q=ML,Q=m λ(后面的兩個公式分別是物質熔解和汽化時熱量的計算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過去的單位是卡。
所以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3)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一杯水可以用加熱的方法(即熱傳遞方式)傳遞給它一定的熱量,使它從某一溫度升高到另一溫度。這過程中這杯水的內能有一定量的變化。也可以采取做功的方式,比如用攪拌器在水中不斷攪拌,也可以使這杯水從相同的初溫度升高到同一高溫度,這樣,水的內能會有相同的變化量。兩種方式不同,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除非事先知道,否則我們無法區別是哪種方式使這杯水的內能增加的。
因此,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4)雖然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但是這兩種方式的物理過程有本質的區別。做功使物體內能改變的過程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而熱傳遞的過程只是物體之間內能的轉移,沒有能量形式的轉化。
課上練習:
1.判斷下面各結論是否正確?
(1)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
(2)同樣質量的`水在100 ℃時的內能比60 ℃時的內能大。
(3)內能大的物體,溫度一定高。
(4)內能相同的物體,溫度一定相同。
(5)熱傳遞過程一定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傳遞熱量。
(6)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或者說內能大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7)摩擦鐵絲發熱,說明功可以轉化為熱量。
答案:(1)、(2)是對的。
2.在標準大氣壓下,100 ℃的水吸收熱量變成同溫度的水蒸氣的過程,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1)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不變,因而物體的內能不變。
(2)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加,因而物體的內能增加。
(3)所吸收的熱量等于物體內能的增加量。
(4)分子的內能不變。
答案:以上四個結論都不對。
(三)課堂小結
(1)這節課上新建立了三個物理概念: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分子勢能、內能。要知道這三個概念的確切含義,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區分溫度、內能、熱量,知道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和聯系。
(2)要掌握三個物理規律: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與溫度的關系、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做功與熱傳遞在使物體內能改變上的關系。
(四)說明
這節課是概念性很強的課,又不是從物理實驗或物理現象直接得出結論的課。對于概念要知道引入的目的、確切含義、與其他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所以課上要講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內能、熱量等概念的意義,并且要通過實際例題,讓學生通過判斷、推理來加深對這些概念的認識。
高三物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和折射角
2.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
3.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重點: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規律,知道光在折射時光路可逆。
難點:折射現象的.解釋,畫出折射的光路圖。
教具演示:燒杯,筷子,水,硬幣,掛圖
引入新課
1.在將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變化。(向上彎折)
2.在一個碗中放一枚硬幣,讓兩個學生斜看碗中的硬幣,上下移動視線到剛好看不到硬幣為止(此時視線不能動),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幣。(可以看到,好象碗底變淺了)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來研究光的另一種現象,學后就可解釋了。
教學過程
(一)什么叫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二)探究光的折射規律(通過畫光路圖解釋)
1.觀察光的折射光路圖(掛圖)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現象,讓學生觀察光路,在水中光沿直線傳播,在空氣中也是沿直線傳播,但在水和空氣的界面處發生偏折,這就是光的折射過程,讓學生把光路畫下來。引導學生和反射光路比較,得出入射光線、入射點、法線、入射角、折射光線、折射角及位置關系。
2.光斜射入兩種介質的界面時才發生折射。問:當光射到兩種介質的界面時,一定發生折射現象吧?讓光垂直入水和空氣界面時,不發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時,才發生折射。(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3.觀察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
①讓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使入射角增大和減小,折射角也隨著增大和減小。(折射角總是小于入射角)
②讓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時,使入射角增大和減小,折射角也隨著增大和減小。(折射角總是大于入射角)
③歸納:當光在空氣與其他介質發生折射時,不論入射角還是折射角,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總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三)光的折射應用和光折射現象的解釋
(1)漁民叉魚時,總是在看到的魚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魚為什么?
(2)在將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向上彎折為什么?
(3)在一個杯子中放一枚硬幣,眼睛原來看不到硬幣,倒水后卻能看到硬幣為什么?
(四)畫折射光線的
(1)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再射出來。
(2)給出入射光線畫折射光線,給出折射光線畫入射光線。
(五)課堂練習(見小黑板)
課堂小結:
1.知道什么是光折射現象及光的折射規律
2.能應用折射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的折射現象,并能根據入射光線畫出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3.知道折射時,光路可逆。
作業:課本P59 1. 2. 3題
高三物理教案13
研究性實驗:(1) 研究勻變速運動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1.構造:見教材。
2.操作要點:接50HZ,4---6伏的交流電 S1 S2 S3 S4
正確標取記:在紙帶中間部分選5個點 。T 。T 。 T 。 T 。
3.重點:紙帶的分析 0 1 2 3 4
a.判斷物體運動情況:
在誤差范圍內:如果S1=S2=S3=......,則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
如果?S1=?S2=?S3= .......=常數, 則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
b.測定加速度:
公式法: 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圖象法: 作v-t圖,求a=直線的斜率
c.測定即時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實驗條件:
a.合力恒定,細線與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電。
3.實驗器材: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復寫紙片、低壓交流電源、小車、細繩、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刻度尺、鉤碼、導線、兩根導線。
4.主要測量:
選擇紙帶,標出記數點,測出每個時間間隔內的位移S1、S2、S3 。。。。圖中O是任一點。
5. 數據處理: 0 1 2 3 4 5 6
根據測出的S1、S2、S3....... 。S1 。S2 。 S3 。S4 。 S5 。 S6 。
用逐差法處理數據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 S5-S2=3a2T2 ,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測勻變速運動的即時速度:(同上)
(2) 研究平拋運動
1.實驗原理:
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拋小球在空中的軌跡曲線,再根據軌跡上某些點的位置坐標,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實驗器材:
木板,白紙,圖釘,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錘線。
3.實驗條件:
a. 固定白紙的木板要豎直。
b. 斜槽未端的.切線水平,在白紙上準確記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從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
(3) 研究彈力與形變關系
方法歸納:
(1)用懸掛砝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壓力
(2)用列表法來記錄和分析數據(如何設計實驗記錄表格)
(3)用圖象法來分析實驗數據關系
步驟:
1以力為縱坐標、彈簧伸長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
2根據所測數據在坐標紙上描點
3按照圖中各點的分布和走向,嘗試作出一條平滑的曲線(包括直線)
4以彈簧的伸重工業自變量,寫出曲線所代表的函數,首先嘗試一次函數,如不行則考慮二次函數,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數,則變相關的量為倒數再研究一下是否為正比關系(圖象是否可變為直線)----化曲為直的方法等。
5解釋函數表達式中常數的意義。
2. 注意事項:所加砝碼不要過多(大)以免彈簧超出其彈性限度
高三物理教案14
物體貯藏著巨大的能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使這樣巨大的能量釋放出來?從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同樣可以得出,物體的能量變化△E與物體的質量變化△m的關系:△E=Δmc2
單個的質子、中子的質量已經精確測定。用質譜儀或其他儀器測定某種原子核的質量,與同等數量的質子、中子的質量之和相比較,看一看兩條途徑得到的質量之差,就能推知原子核的結合能。
說明:
①物體的質量包括靜止質量和運動質量,質量虧損指的是靜止質量的減少,減少的靜止質量轉化為和輻射能量有關的運動質量。
②質量虧損并不是這部分質量消失或轉變為能量,只是靜止質量的.減少。
③在核反應中仍然遵守質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④質量只是物體具有能量多少及能量轉變多少的一種量度。
閱讀原子核的比結合能,指出中等大小的核的比結合能最大(平均每個核子的質量虧損最大),這些核最穩定。另一方面如果使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或者把較小的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結合能都會增加,這樣可以釋放能量供人使用。
鞏固練習
已知:1個質子的質量mp=1.007277u,1個中子的質量mn=1.008665u.氦核的質量為4.001509u.這里u表示原子質量單位,1u=1.660566×10-27kg.由上述數值,計算2個質子和2個中子結合成氦核時釋放的能量。(28.3MeV)
高三物理教案15
知識目標
1、知道渦流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渦流對我們的不利和有利的兩個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
情感目標
通過分析事例,培養學生全面認識和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本節是選學的內容,它又是一種特殊的電磁感應現象,在實際中有很多應用,比如:發電機、電動機和變壓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講,或者知道學生閱讀什么是渦流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渦流和自感一樣,也有利和弊兩個方面.教學中應該充分應用這些實例,培養學生全面認識和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
教學設計方案
一、引入:引導學生觀察發電機、電動機和變壓器(可用事物或圖片)
提出問題:為什么它們的鐵芯都不是整塊金屬,而是由許多相互絕緣的薄硅鋼片疊合而成?
引導學生看書回答,從而引出渦流的概念:什么是渦流?
把塊狀金屬放在變化的磁場中,或者讓它在磁場中運動時,金屬塊內將產生感應電流,這種電流在金屬塊內自成閉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渦,因此叫做渦流。整塊金屬的電阻很小,所以渦流常常很大。
(使學生明確:渦流是整塊導體發生的電磁感應現象,同樣遵守電磁感應定律.)
二、渦流在實際中的意義是什么?
⑴為什么電機和變壓器通常用相互絕緣的薄硅鋼片疊合而成,就可以減少渦流在造成的損失?
⑵利用渦流原理制成的冶煉金屬的高頻感應爐有什么優點?
電學測量儀表如何利用渦流原理,方便觀察?
提出上述問題后,讓學生看書、討論回答
三、作業
讓學生業余時間到物理實驗室觀察電度表如何利用渦流,寫出小文章進行闡述。
【高三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高三物理教案02-25
高三下學期物理教案高三一輪物理教案12-28
高中物理-高三物理教案能源 單元練習C組12-28
初中物理教案12-28
內能物理教案11-08
透鏡物理教案11-30
電壓物理教案11-23
物理教案《力》11-23
初中物理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