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幼兒揮舞著皺紋紙做的彩帶,興致盎然地玩著。忽然,錢淳小朋友對我說:“俞老師,你聽聽,我的彩帶能發出聲音耶!”其他幼兒一聽,也都擺弄著手上的彩帶,想讓它發出比別人更響的聲音來。鑒于幼兒興趣,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設計理念:
將科學教育與其他各領域有機整合,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本次設計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活動中,科學教育與音樂教學自然地相互滲透,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為幼兒的探索營造了愉悅的氛圍和安全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獲得了美的享受。整個活動通過“感受音樂一節奏訓練一樂器制作”三個環節,促進了幼兒不同能力的發展,并把活動引向課堂之外。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的紙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2、運用提供的材料進行“樂器”制作,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3、選擇紙張為樂曲伴奏,享受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白板紙、牛皮紙、皺紋紙、彩箔紙、瓦棱紙、硫酸紙、報紙等。
2、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雙面膠、蛋糕盒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說一說
(一)自由觀察,感知和認識各種紙
1.“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紙)
“請小朋友自己去看看、摸摸、捏捏,這些紙有什么不同,它們各叫什么名字,看完了請你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二)嘗試操作,發現發出聲音的方法
1、“告訴小朋友一個秘密,這些紙還會發出美妙的聲音呢!”
“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用哪種方法可以讓這些紙唱歌呢?”(引導幼兒抖動紙、用手指彈紙、用嘴吹紙等)
2、交流: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訴大家。
(評析: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z乍為活動內容,其優點是準備工作不費力,而且使幼兒有親切感。豐富的材斟激發了幼兒探索和發現的欲望。教師適時的質疑引發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使他們迫不及待地去發現使紙唱歌的.方法。)
二、比一比,想一想
(一)體會不同材料的紙的聲音特點
1、“請小朋友互相比較一下,不一樣的紙唱歌的聲音一樣嗎?”
幼兒再次操作和感受,并與同伴交流發現。
2、“如果是同一張紙,能不能讓它唱出不一樣的歌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同一種紙用什么方法發出的聲音會有不同的效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合作,體驗各種紙的音色特點。
幼兒交流發現。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紙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相同的紙不同的操作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評析:教師適時的引導,幫助幼兒進一步操作和發現。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教師富有啟發性問題的引領下,在無拘無束的探索過程中,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發現了不同的紙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操作方法也能使同一種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三、聽一聽,找一找
(一)引導幼兒分析樂曲的特點,找出相應的紙
“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紙來為音樂伴奏好嗎?…‘我們先來聽聽是什么音樂,你想用哪種紙為它伴奏,為什么?”
(二)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
請幼兒分別欣賞一段抒情、緩慢、安靜的3/4拍的樂曲和一段歡樂、喜悅的2/4拍的樂曲,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找一種與樂曲相配的紙,進行配樂演奏。
(三)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紙,交流選擇的原因
(評析:在科學活動中加入了藝術成分,使科學教育和音樂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和合理的結合。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盡情地進行科學探索,促進了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四、打擊樂“鈴兒響丁當”
“請小朋友拿好選擇的‘樂器’,想好‘演奏’的方法,聽好曲子的節奏,進行打擊樂伴奏。”
活動中,鼓勵幼兒不斷交換紙張或變換方法進行“演奏”。
(評析:整個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充滿了游戲的愉悅性,真正體現了“玩中學”。)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等輔助材料,進行紙“樂器”制作并合作演奏。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石頭是石林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孩子們經常接觸的石頭作為科學活動的探索對象,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幼兒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石頭進行觀察、感知、講述、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可以獲取廣泛的科學方法,并在玩中發展智力,體驗接觸大自然的樂趣。
活動目標:
1、了解石頭的基本特性。
2、愿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并與教師、同伴交流、分享;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石頭的基本特性。
難點:愿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并與教師、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石頭房子圖片、顏色、大小不一的石頭若干、雞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帶領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出示彝族石頭房子圖片,激發幼兒興趣;“這是什么?”
(3)、設疑提問:“這些漂亮的房子是有用什么材料來建造的?”
“彝族人為什么要選用石頭作材料來蓋房子?”
“石頭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請小朋友找一個石頭做朋友)
二、多種感官感知、多向交流、體驗特性
1、看石頭朋友,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石頭朋友的形狀、色彩、花紋、大小等。
(1)“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你的石頭朋友是什么樣子的?”
(2)“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兩塊石頭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聽石頭朋友說話,引導幼兒仔細傾聽,了解石頭是否會發聲
“怎樣才能讓石頭朋友發出聲音呢?”(引導幼兒玩石頭)
3、聞聞石頭朋友,引導幼兒聞一聞,看看它是否有味道。
4、摸石頭朋友,引導幼兒摸摸石頭朋友的臉,再摸摸自己的臉,比比誰的臉硬,認識石頭硬的特性。
“石頭朋友玩累了,讓它坐在你的腿上休息一會兒吧。”
三、設疑、探索操作-----石頭與雞蛋誰硬?
1、出示雞蛋,提出問題:石頭與雞蛋誰硬?
2、幼兒實驗活動,用石頭與雞蛋相碰,得出結論:石頭堅硬。
提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和石頭朋友玩?引導幼兒想出小朋友玩石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亂扔防止打傷人的道理。
四、教師小結:我們石林有很多石頭,彝族人很聰明,知道石頭外型漂亮,沒有味道、很堅硬,所以用石頭來建造房子,不僅美觀、而且環保、又安全,真好!石頭除了可以蓋房子,還可以制作工具、裝飾品、首飾等,它的用處真大!
五、以送石頭朋友回家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大班孩子已經對大自然中的各種現象充滿探索的興趣,同時他們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相當的知識和經驗。在活動中,孩子們特別對一些自然界中物象預報天氣的現象頗感興趣,他們從好奇到自己主動地探索:通過信息的收集、故事的討論、繪畫的表達和做個“小小氣象預報員”等活動,孩子的好奇得以滿足,知識得以豐富、經驗得到提升,從而能進一步激發孩子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喜歡收集天氣信息,萌發幼兒觀察天氣的興趣。
2、通過理解故事和爭做氣象預報員,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
活動準備:
1、事先發動幼兒收集“大自然語言”的氣象信息:如“蜻蜓低飛,天要下雨”等氣象信息。
2、倒霉的小白馬掛圖、小白馬頭飾
3、繪畫材料、“小小氣象臺”舞臺一個
活動流程:
故事導入――討論――我知道的天氣信息――小小氣象預報員――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倒霉的小白馬
(1)教師出示小白馬頭飾,引出故事:有一匹小白馬想出門,它遇到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出示掛圖)
(3)提問:小白馬打算去草地上玩,遇到了什么倒霉事?為什么?
小白馬打算去看日出,遇到了什么倒霉事?
小白馬想去樹林里散步,遇到了什么倒霉事?為什么?
(4)幼兒再次完整傾聽故事。
2、討論:故事中告訴我們什么天氣信息?
(1)聽了故事,故事中有那些關于天氣信息的內容,如:晚上星星多,白天天氣熱;朝霞映紅了天,就會下雨等等。
(2)小白馬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獲得天氣方面的信息?
3、我知道的天氣信息。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知道天氣的信息?(觀察天氣、動物;電視、報紙、電腦等)
(2)你收集的.是什么信息,能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氣象信息用繪畫表達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小小氣象預報員。
(1)那么,我們知道這么多的氣象信息,現在,我們就可以和電視臺的氣象預報員一樣來預報氣象。
(2)討論:怎樣預報天氣。(教師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語句來表達,如:烏龜背潮濕,明天下大雨)
(3)學做“小小氣象預報員”
5、延伸活動
讓幼兒到戶外,看看天、花草樹木、小螞蟻等,猜猜明天的天氣,說說自己的理由。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花生的組成結構,認識花生的生長過程。
2。學習從內向外有序的觀察。
3。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對花生的認識。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二、活動準備
每組準備一小筐花生、投影儀、花生的生長過程圖片(發芽、長大、開花、結果)、鉛筆、記錄紙(每人一份)、各類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樣東西,我要讓你們來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個別幼兒上臺隔著布袋摸一摸并說出自己的猜測。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及理由。
(3)教師倒出布袋中的東西證實幼兒的猜測結果。根據幼兒猜測的理由初步印證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兒進行探索活動。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 1)每桌發放一筐花生。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發現。
教師:"每人拿出一顆花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先看看花生長的什么模樣?"教師:"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覺?"教師:"最后我們來聞一聞,花生是什么味道?"
(2)教師小節:把幼兒對花生外型的感知進行總結。
把幼兒的觀察結果對照投影儀上的實物說一遍。花生的外殼顏色是乳白色的,樣子像麻花、摸起來麻麻的、不光滑。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樣子。在花生的硬殼殼里是什么樣子的呢?你想知道嗎?"
(二)探索花生的內部特征。
(1)教師:"花生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回答)"是你猜的,還是你看到的?""怎樣打開花生?"(幼兒說出自己的方法)
(2)剝開花生。
教師:"用你自己的方法打開花生,并把你的發現記錄在紙上。"
(3)幼兒剝花生并觀察記錄。
教師巡視幼兒活動情況并給予適當指導。
(4)幼兒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教師把幼兒的觀察記錄放在投影儀上,讓其對照自己的記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
(5)幼兒在記錄方法上會有所不同,教師在引導幼兒說觀察結果時可適度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記錄方法。
三、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花生剝開后的各部分及生長過程。
(1)教師對照花生的實物從外向內介紹花生。
(2)教師:"花生是生長在哪里的?"(幼兒回答)
(3)教師把花生的生長過程的圖片利用投影儀向幼兒呈現。
教師對照圖片向幼兒介紹花生的生長過程。以及根據花生的結果實時的特點,向幼兒介紹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討論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師:"人們很聰明,不僅知道花生可以吃,還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花生的藥用價值。如:花生紅皮可治療貧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養胃等等。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蘿卜的不同特征,指導蘿卜的品種。
2.初步嘗試在表格上記錄自己猜想的結果。
3.愿意進行探索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目標制定從情感、態度、知識技能三方面制定,全面、有效。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白蘿卜、胡蘿卜、一點紅、綠蘿卜的實物準備;小刀一把;
再準備一塊砧板。
活動過程:
一、萌發探索蘿卜的興趣,教師引導
師: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蘿卜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幫幫他們,拔蘿卜吧!
師幼隨著音樂,拔蘿卜。
二、 感知蘿卜的外部特征(顏色、形狀、表面)
師:你拔了一個什么顏色蘿卜?
師:白色的蘿卜形狀是怎么樣的?(橢圓形)
師:白色蘿卜叫白蘿卜。
——一點紅
師:蘿卜上有白色、有紅色,這叫一點紅。
——胡蘿卜
師:這個蘿卜是什么顏色?是什么形狀的?
——綠蘿卜
師:綠蘿卜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心靈美。
綠蘿卜摸起來,是什么感覺?
這些蘿卜是長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
——出示PPT
師小結:其實這些蘿卜是一個大大的根,長在泥土里,我們需要用大大的力氣把它們拔起來。
三、 蘿卜分類
貨架上四個框框,有紅色、綠色、橘黃色、一點紅的四種顏色的框框
——幼兒根據自己手中的蘿卜的類型進行分類
師小結:我們認識了蘿卜的顏色,這些都是蘿卜表皮的顏色,就像我們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樣。
四、觀察、記錄蘿卜皮肉的顏色
如果把蘿卜切開來,會是什么顏色呢?
——出示表格
師:這張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問號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依次貼上不同的顏色標志
——切開相應顏色的蘿卜,讓幼兒進行驗證。
師小結:原來呀,白蘿卜和胡蘿卜表皮的顏色和肉肉的'顏色是一樣的。
師:一點紅、心里美的蘿卜切開來是什么顏色呢?
——拿2張顏色圖片,上來貼在表格上。
師:請小朋友說說看,你選了哪幾種顏色?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組粘貼,進行猜想
一點紅——切開來(白色)
心里美——切開來(枚紅色)
五、品嘗蘿卜
師:那我們小朋友都喜歡吃蘿卜嗎?---喜歡、不喜歡。
教師小結:其實,蘿卜的營養非常的好,也很好吃,我們要多吃它。小兔為了感謝我們給我們送來了很多好吃的蘿卜,你們想怎么燒呢?陳老師這里也有幾種燒法,一起來看一看吧。有......
師:“你們想不想吃啊?”-------想
師:“我們櫻桃班里的甬港飯店已經為我們準備了美味的蘿卜宴,我們也一起來嘗嘗吧?------好(放音樂結束)
活動反思:
對于小班幼兒,創設情境的教學是有效的導入方式。
有幼兒說“像小老鼠的腦袋”,教師可以抓住時機,以此來豐富幼兒的想象。
對幼兒抓得比較緊,牽著幼兒走。應以對話的形式和幼兒進行交流,讓活動更加生動、流暢,
按蘿卜的自然屬性顏色進行分類。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形象生動的表格用猜想、驗證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對小班幼兒,這種表格的記錄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維定勢。“眼見的才是真實的,不能想當然。”
切蘿卜的方式,應該多角度去切,讓幼兒切實查證蘿卜里面的顏色,這樣才是科學的。
小朋友知道了蘿卜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兒的食欲。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如陀螺的轉動、風車的轉動等等這些現象深深吸引著我們的孩子,轉動的奧秘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選擇了《轉動的樂趣》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感知去探索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并獲取有關轉動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目標
1.積累關于物體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積極探索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各種可以轉動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樣式的陀螺、輪子、呼啦圈、風車、小紅旗、紙杯、雪花片、毛線、筷子、飛盤等。
(2)各種會轉動的物體制做的圖片。
(3)音樂《健康歌》。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轉動玩具,充分感受有趣的轉動現象。
1.幼兒自由操作容易轉動的'物品,觀察感知轉動時的有趣現象。幼兒操作探索,師觀察并與幼兒交流。
2.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告訴小朋友。
3. 剛才我們玩了許多好玩的東西,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讓本身不容易轉動的物體物體轉動起來。
1.幼兒分組自主選擇材料操作,探索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并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持。
2. 個別幼兒發言。紙杯會轉動嗎?雪花片會轉動?誰有更多的方法讓它轉動起來?
3、集體交流與分享。共同討論物體轉動起來的多種方法。
三、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1、看一看,在我們的教室里,有那些可以轉動的物體?
2、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和好處。
四、出示圖片,再次激起孩子們對轉動的興趣。
剛才我們看到的挖掘機、攪拌機、無葉風扇、這些科技產品都是科學家們發明創造的,我們從小也要認真學本領,長大了發明更多的產品。
五、我們的身體會轉動嗎?現在我們隨著音樂轉動一下我們的身體吧!
教學反思
優點:本節課孩子們整體興趣很高,積極探索各種方法使物體轉動起來,也能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不足之處1.在講到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時,可能是孩子們沒有積累轉動的經驗,因此不能和老師積極互動。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幼兒繼續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會轉動的物體。我想如果活動前讓幼兒觀察記錄生活中會轉動的東西,該環節可能會進行得更加順利。2.第四個環節,如果制成課件加上解說可能效果會更好。
今后,教學活動設計上一定要考慮到幼兒經驗積累是否能夠使本節課順利進行、達到積極互動。在材料準備上,圖片、或者教具力爭達到最佳效果。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經典]科學教案11-15
(精選)科學教案11-23
[精選]科學教案10-17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