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看到的現象。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索:如果改變生態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瓶里的水: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瓶中的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
1、實驗方法:選擇2個一樣的生態瓶,一個生態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瓶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把實驗前后生物的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并記錄,再得岀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觀察生態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各種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態的過程中,也會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
人類自身的活動也在改變著地表的形態,我們要盡量減少土地遭受侵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擬實驗,檢驗自己的家園能否經住暴雨的侵襲。
對實驗結果進行反思,并尋求改進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各種力量在重塑和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時,也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認同人類活動要尊重自然規律,減少因自身活動帶來負面影響的觀點。
認識到土地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關注人類為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土地不被破壞而采取的各種措施。
【教學重點】
通過模擬實驗,檢驗自己的家園能否經住暴雨的侵襲。
【教學難點】
對實驗結果進行反思,并尋求改進的方法。
【教學準備】
分組器材:長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盤子)、土、報紙、塑料薄膜、小鏟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師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圖片、錄象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侵蝕土地。侵蝕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變了地形地貌,同時對人類的生產生活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人們想辦法盡可能地減少侵蝕。出示預防水土流失的圖片、錄象或課件。
2、今天我們就運用我們在這個單元所學的知識,在一個大水槽里建造一個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選擇地形中的一個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將來臨,我們的'家園能經得住風雨的襲擊而不被破壞嗎?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比一比吧。
二、設計和建造我們的家園
1、我們建造什么樣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選擇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組討論并畫出設計圖。
2、全班交流展示設計圖,并描述為什么這樣建造地形,解釋為什么這樣選擇家園的位置,以及選擇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評價、小結。
4、預測暴雨過后,我們的家園會怎樣?
三、暴雨對我們的家園有什么影響
1、思考:在比賽實驗中,每組的什么條件應該保持相同,為什么?
2、學生進行比賽實驗:用噴水器裝水模擬暴雨降臨,觀察自己的家園能否經得住暴雨的襲擊。
3、交流討論并評價比賽實驗結果。
4、反思:如果重新設計建造自己的家園,我們會對地形做哪些改進?我們仍將房子建造在最初選擇的地方嗎?為什么?我們將房子建造在哪里?
四、總結、拓展延伸
1、我們已經知道了哪些力量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各種力量包括人類自身在改變地表的地形地貌時,會對我們造成哪些災害?
3、調查一下,人們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防止這些災害的發生,以及盡量減少災害造成的危害。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地點:
科學實驗室
活動內容:
帶電的報紙
活動目標:
使學生明白天氣干燥,一些物體容易帶電。
活動過程:
材料:
1支鉛筆; 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墻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后,報紙就像粘在墻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會被墻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墻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墻。
3. 當屋子里的空氣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墻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
請試一試,還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墻上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2、知道玉米營養價值高,愛吃玉米。
二、活動準備:玉米3條;玉米生長圖片;
三、活動過程:
1、認識新朋友――玉米。
T: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哪位好朋友?(幼:是玉米)你們吃過玉米嗎?喜歡吃玉米嗎?(幼:吃過、喜歡)那你們知道玉米它是怎樣生長出來的嗎?(幼:不知道)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玉米是怎么生長的?
2、玉米的生長過程、玉米的結構。
T:玉米又叫包谷,是旱地作物。莖高大粗壯,有明顯的節,靠近
地面的莖節上能長出不定根,支持莖站立,以防倒伏。玉米的葉子寬而長,呈深綠色,莖頂開雄花,在莖和也的交際出長玉米棒。玉米棒外面有一層薄薄的包葉,包葉頂端露出玉米須,剝去包葉,可見玉米粒像一粒粒珍珠緊密地排列在一起,有白色的、黃色的,也有紫紅色的。最里面的白色的玉米芯。
T:小朋友聽完后,覺得玉米怎么樣?(幼兒回答)你們記住玉米棒是由哪些結構組成的嗎?提問:哪里是包葉?哪里是玉米芯?長長的、一條條的是什么?(幼兒回答、鞏固)
3、玉米的.用途和營養價值。
T:你們知道玉米吃了對身體有什么好處嗎?(幼兒回答)玉米是糧食,營養好,可磨成粉,做成玉米餅、玉米糕等食品,嫩玉米棒煮熟了可當點心吃,味甜可口。玉米芯可窄油,莖葉可做飼料和燃料。
T:吃玉米可以長高、可以長大、可以增強體質、可以把肚子添飽!
老師請大家猜個小謎語:(關于玉米的謎語)
四、活動反思:
大家對玉米都非常熟悉,當我出示一根“玉米棒”時,大家都不確定這是不是玉米。在我的引導下,讓幼兒了解了玉米的生長過程。最后,我把這根“玉米棒”的包葉一片一片的撕開,大家終于大聲地叫“玉米”。看著玉米,大家講出了好多“玉米的用途”,能看出小朋友都很喜歡玉米,知道玉米的營養價值!
科學教案 篇5
重點
月食時三天體的位置關系
難點
月食的成因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日食、月食圖片
教學器材:燈泡、小球、大球、月食成因幻燈片或掛圖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有可能出現日食的情況。今天我們來研究月食。
(講解)月相我們已經了解了,太陽光照射到月亮上,出現一半亮、一半暗,由于地球上的觀察者不同,因此月亮明亮部分的形狀也不同。月食是另一種情況,明明應該是滿月的時候,卻突然缺了一部分,甚至全部變暗,過了一會后,才又逐漸明亮起來,這種現象的發生與日、月、地三天體的位置有關。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做教材月食成因的實驗,從燈的方向觀察,畫出小球被陰影遮掩的部分并與“月全食過程示意圖”對照。
(教師提問)燈泡、小球和大球,在月食中分別代表了什么星體?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月食發生時,月亮轉到了地球的陰影中,三星體的位置關系是日——地——月。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教材的“月食形成示意圖”,教師講述月食的類型有月偏食和月全食。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地球陰影的形狀(圓錐體形)。當月亮通過圓錐陰影的位置不同時,就會出現偏食和全食的現象。
(學生活動)根據前面的講解,同學們對教材的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討論1、2、3進行思考,并說己的`想法。教師講述月食發生時,可以觀察的地區比日食要大;只有在農歷的滿月時期,才能發生月食。
(學生活動)當堂做教材的練習第4、5題。
列表比較日食和月食。
發生時間
類型
日月地位置
可觀察范圍
日食
月食
教案點評:
日食和月食是三天體空間位置變化形成的,為了讓學生完全了解這樣的位置關系,本段落設計了多個活動;因此,將這些活動組織好是本課成功的關鍵。從前面的月相知識引出三天體彼此掩映的知識,然后通過實驗和繪圖,是學生對日食、月食有直觀的體會。最后,教師通過幾何圖形,將學生的直觀體會升華到理論高度。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蹺蹺板》一課是青島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常見的力》的第三課。“游戲”是孩子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蹺蹺板”這一活動更是孩子們樂于參與的。教材從引導學生回顧玩蹺蹺板時的發現入手,引領學生提出問題,進而利用杠桿尺“想辦法找平衡”。使學生在動手中尋找杠桿平衡的規律。
探究怎樣才能讓天平和杠桿保持平衡;
教學目標:
1、能用觀察、體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杠桿尺平衡作出假設性解釋;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認識杠桿尺平衡規律。
2、學會在游戲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發現問題;關心人們運用杠桿原理的技術成果,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構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教學準備:
1、杠桿尺、鉤碼、蠟燭、火柴等。
2、有關平衡現象的圖片、制作簡易天平的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觀看資料-玩蹺蹺板
師:看過這段資料后,你們有什么發現嗎?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嗎?
2、學生交流匯報。
3、師: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蹺蹺板平衡的秘密。(板書:蹺蹺板)
(二)制定計劃,實驗探究
1、師:請看,這是一個特殊的蹺蹺板,它叫杠桿尺,這是底座、豎桿、平衡尺,仔細觀察杠桿尺,大家有什么發現?從中間往左數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 格,從中間往右數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邊第一格和右邊第一格到中間的距離是一樣的,那么左邊第4格和右邊第4格到中間的距離也是一樣 。這是鉤碼,它可以掛到杠桿尺上。我在左邊第一格掛1個鉤碼,有什么現象發生?(左邊沉下去了)看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樣做?其他同學的想法和他一樣嗎?好,你來試一試,如果成功了,給他點掌聲好不好(鼓掌),現在我把他的方法記錄在杠桿尺圖上,貼到黑板上。
2、師:剛才,我們演示的只是一種玩法,要想研究平衡的秘密,僅靠一種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們還想怎樣玩,使杠桿尺平衡呢?
學生自由發言,如實驗中要做好記錄,教師予以鼓勵。
3、師:同學們使杠桿尺平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讓我們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桿尺平衡,注意兩點要求:一是小組要分工,要有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問題員,問題員可以隨時提問題,讓操做員講一講為什么能平衡?二是平衡了的杠桿尺可以放到一邊,別亂動。開始做吧。
(師巡回指導,督促學生做好記錄,問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平衡?兩邊比較,兩邊掛一樣多鉤碼會怎樣,兩邊不一樣多時會怎樣?)
4、師:同學們找到這么多平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讓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著平衡了的杠桿尺作介紹,可以展示你的杠桿尺圖,誰的玩法有趣,我們就把它貼在黑板上。
(學生在實物投影前介紹,教師提問“你怎么想的?”“一邊一個還可以怎樣掛”“大家看他畫得對不對,誰畫這種玩法的圖了?”“有沒有一邊掛兩個的嗎?” “誰能給他提問題,誰來補充一下?”等,適當進行鼓勵性評價,如“你的想法真奇妙,還有別的掛法嗎?”“你的掛法還挺復雜呢?有沒有用很少的'鉤碼讓它平衡的?”)
5、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6幅平衡圖,你們有什么發現?你們覺得哪些杠桿尺的平衡很相像?(學生匯報)
師板書:一樣多(重)一樣長(格),平衡;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平衡。
6、師:如果一樣多,不一樣長能不能平衡?(可以演示一下)
(師生討論分析第二類為什么能平衡?總結出掛的多的一邊離中間近,掛得少的一邊離中間遠;重的一邊離中間近,輕的一邊離中間遠。)
(三)聯系生活,知識應用
師:同學們,平衡現象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你們了解多少?
學生自由交流,如人們利用平衡現象發明了秤、天平、體重計;挑水時扁擔放到肩部中間;起重機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做動作時要保持平衡等。
(四)自由活動:玩“蠟燭蹺蹺板”,并說出其中的道理。
(五)總結評價,拓展活動
1、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哪個同學表現最好?你覺得自己表現怎么樣?除了你們小組之外,還有哪個小組表現最好,你們覺得老師今天表現怎樣?
2、師:這節課同學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律方面的知識,你打算用它來干什么? (學生交流。)
師:(出示關于平衡的小玩具)請同學們課下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動動腦,動動手,看誰制作的更好,更新穎。系列資料
第3課《蹺蹺板》教學設計腳本樣稿
教學流程 素材說明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需要課件或圖片“玩蹺蹺板”
(二)制定方案 實驗探究
1、提出活動指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一下,怎樣才能使保持平衡?”
2、學生預測。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制定研究方案。
3、進行探究實驗。交流實驗情況及發現。
4、總結杠桿尺平衡的規律。 出示杠桿尺、鉤碼、實驗記錄單等
(三)聯系生活,知識應用: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有關天平的資料和生活中平衡的圖片,如走鋼絲。
(一) 自由活動:玩“蠟燭蹺蹺板”,并說出其中的道理。 出示 “蠟燭蹺蹺板”。
(五)總結評價 拓展活動 做個類似蹺蹺板的小玩具。
科學教案 篇7
第一課 水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用網狀圖展現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分類用圖紙。
給每個學生準備:1瓶醋(500 ml,分發給小組)、1瓶牛奶(500 ml,分發給小組)、網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分類用圖紙。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水
1、師:關于水,我們了解哪些?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將自己知道的關于水的內容進行簡單記錄。
2、匯報交流,師有目的地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概括、梳理。
3、師生交流總結,把關于水的知識歸結為幾個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水的作用、水與生物的關系、水的基本特點等。
4、播放一小段關于水的影像資料,進行拓展,同時滲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在這幾個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這些物質。(出示幾個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你們有什么辦法猜測里面裝的是什么,水又裝在哪個袋中嗎?并思考這么猜測的根據是什么。
2、生實踐,師巡回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觀進行感知,并了解學生的想法。
3、交流討論:你們猜測的結果如何?你們猜測的依據是什么?
這些物質中,比較難辨別的是哪些,為什么?
4、討論交流:把這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能準確地找到水嗎?打算怎么做?為什么?
5、生實踐
6、師:對于袋中所裝的物質,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猜測,請大家把袋子都打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7、引導學生將袋中所裝的`物質進行分類,交流匯報自己的理由。
8、根據學生交流匯報的情況,告訴學生固體、液體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同時讓生生進行交流,人們這樣進行分類的理由是什么。并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還有哪些。
第二課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過程與方法:
運用不同感官仔細觀察比較水和油;用圖表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尊重事實、重視證據。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難點】運用不同感觀比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圖表的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
給每個學生準備:
記錄紙兩張。
【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1、導入:水是一種液體,你們知道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
這些液體是否都一樣呢?今天我們以水和食用油為例,進行研究。
2、學生觀察:提供給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寫在維恩圖中。(提示:在科學觀察中,一般不用嘗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師板書展示。
二、滴液比較
1、師:水和食用油除了我們剛才所觀察到的不同之外,還有不同之處嗎?比如,我們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它們的狀態一樣嗎?
2、生猜測,并討論:在實驗中需要注意什么?(師適當提示: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了實驗的可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簡單演示;要注意觀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形狀是否一樣)
3、生實踐,將觀察到的液滴狀態畫下來,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體上。
4、展示學生的記錄,并交流討論。
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1、師: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種物質更重?我們有什么辦法比較?
2、生交流方法,并討論、判斷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判斷水重還是食用油重。(這一實驗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為演示實驗)
4、交流實驗結果,并嘗試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5、請學生將觀察所得的結果補充到維恩圖中,師補充到板書中。
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1、師演示,將水和食用油分別倒入一些形狀不同的容器中,請學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2、生交流、小結。將兩者的相同點補充到維恩圖中
五、總結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
重點討論它們的相同之處其他液體也具有嗎?這些相同點,固體具有嗎?
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于水是怎樣的一種液體,你們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兩點之間一定有導體連接,這兩點之間就構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就是斷路。
2、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過程與方法:
1、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連接電路,并在反復觀察和實驗中發現不同連接方式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勇于挑戰、繽密推斷的態度。
2、樂于交流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教學難點】能運用串聯和并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電路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一個電路檢測器、兩個四個接線頭的盒子(其中一個只有一組通路,另一個有三組通路)、實驗記錄單;一節電池(配電池盒)、一個小燈泡(帶燈座)、導線幾根。
【教學過程】
一、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活動一:關于第一個接線盒的研究
1、發給每組一個接線盒,觀察接線盒外面的四個接線頭及對應的數字標號
2、打開盒蓋,看到1號和3號接線頭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導線連接在一起的。
3、蓋上盒蓋,討論:如何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出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斷路?
4、用電路檢測器實際檢測,看看檢測結果是不是和前面觀察到的一樣。
活動二:檢測、推測第二個接線盒內導線的連接情況
1、發給每組另外一個接線盒,說明盒子上面的四個接線頭在盒子里面是有導線連接的。不打開盒子,直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驗,能知道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嗎?
2、學生先討論檢測順序,然后再開始檢驗,并把檢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21-31-42-32-43-4
通 路
斷 路
3、檢驗完后,根據檢驗結果推測接線盒內的.連接情況,把推測結果畫在記錄紙上(教材17面)。
4、各小組匯報推測結果,并討論哪種推測是合理的。
5、打開接線盒,讓學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樣連接的。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活動一: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給每組兩節電池、兩個電池盒、一個小燈泡、一個燈座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2、啟發思考:在不同的兩種方法中,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串聯和并聯:一節電池的電壓是1.5V,兩節電池串聯起來的電壓是3V,所以小燈泡會特別亮。兩節電池并聯起來,電壓還是1.5V,所以小燈泡不太亮。)
活動二:小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給學生兩個小燈泡、兩個小燈座、一節電池、一個電池盒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看看能有幾種方法。
2、啟發思考:在不同的連接方法中,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
(說明:“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這一活動,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讓學生直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書上的電路連接方式連接電路,重點放在讓學生觀察兩種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這樣做更有利于讓學生發現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本質不同。)
三、拓展活動:看誰的設計最有特色
提供學生若干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設計電路,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特色、最實用。
板書設計: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通路 斷路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電路檢測器)
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嘗試用小容器澆水,激發寶寶對小花小草的關愛,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若干只大桶,各色小桶若干只。數學“3”卡片。
活動流程:激發興趣——澆水嘗試——結束部分。
一、激發興趣
老師念兒歌,引起寶寶的興趣;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乎乎,我們寶寶做好操,喝口開水解解渴。
1、師:天氣熱了,除了我們還有誰會口渴啊?
幼:小狗、小貓、小兔、老師...
師:我們寶寶真聰明,知道小狗小貓小兔會口渴。還想到了老師也會口渴的。真是有愛心的'好寶寶。
2、師:我們幼兒園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曬得干干的,渴了,小草小花對朱老師說:“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個寶寶會幫忙?”今天我們歡歡班的寶寶和朱老師一起去給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澆水嘗試
1、討論:我們要去給小草小花澆水,要有什么東西呀?
幼:水、水桶。
師:現在朱老師來變變變、變出了什么呀?(水桶)這水桶是什么顏色的呀?(幼:紅色的)。
師:什么形狀的呀?(圓圓的)
師:朱老師再來變,變變變又變出了一只什么顏色的水桶呀?幼:藍色的
師:朱老師再來變,又變出了一只什么顏色的水桶呀?幼:黃色的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只水桶?
幼:1、2、3,3只水桶
師:對了,是3只水桶(出示數字3)這是3、3、3
師:哎呀,這3只水桶還不夠呢,朱老師再來變,變變變,變出了許多的水桶了。寶寶,我們每人拿一只水桶吧。
2、師:寶寶,我們看看這只大桶里有什么呀?(幼:水)對了,朱老師先到大桶里舀水了,然后拿去給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別著急,急了要嗆的。”“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別著急,急了也要嗆的。”
3、師:寶寶也要給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勵每位寶寶參與活動)
三、結束
1、寶寶我們休息一會兒,看呀,小花小草在笑了,在謝謝我們寶寶了。我們怎么說(幼“不用謝”)我們寶寶給小花小草喝水出了許多汗,看看額頭上是汗,小臉上淌著汗,是不是感到口渴了。幼:口渴了。
2、用兒歌引導寶寶喝水:太陽公公真調皮,曬在身上熱呼呼,我們寶寶澆好花,喝口開水解解渴。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
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藥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現象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么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干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么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么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 老師非常喜歡。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么樣。比如說, 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后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么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后,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 老師事先準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 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于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2. 老師倒準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
現在, 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么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10-17
(經典)科學教案12-04
科學教案(精選)10-03
科學教案[經典]10-01
[經典]科學教案11-15
科學教案(經典)09-28
(精選)科學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