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望》教案最新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望》教案最新,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望》教案最新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有關古體詩、近體詩的一些常識。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作背景。
3、了解三首詩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準確流暢地背誦這三首詩。
4、初步了解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
能力目標
1、掌握一些古詩朗誦的常識,讀出節奏,讀出韻律,逐步提高詩歌朗讀水平。
2、加強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品味詩中的美點。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德育目標
1、學習《望岳》,感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習他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2、學習《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
1、了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初步鑒賞品味詩歌的美點。
3、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
2、初步掌握一些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并體悟其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反復朗讀、吟誦,感知詩歌的聲韻美,通過想像與聯想,把握詩的景與情。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鑒賞的主體。教師盡量少講,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3、古詩五步教學法。《望岳》采用這種教法,從知詩起,經歷說詩、想詩、悟詩、品詩等四個階段,引導學生知內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詩歌境界教學法。教讀《春望》,打算采用這種教法,引導學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體驗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蘊,把握意境。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春望》教案最新2
教學目標:
1、了解《春望》這首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準確流暢地背誦這三首詩。
2.學習《春望》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作文吧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3.通過賞析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學習名句賞析方法。
4.通過歸納這首詩歌的中心,學習歸納中心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教學難點: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詩歌內容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情感
教學方法:
活動性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峰,佳作浩如煙海,名家燦若繁星。今天,讓我們走近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課件出示插圖)他是誰呢?(杜甫)
2、簡要介紹杜甫的資料。
3、簡介《春望》一詩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唐朝的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軍攻入了長安城,在長安城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長安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安史之亂”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杜甫也被叛軍抓到長安,他孤身一人遠離親人,在第二年的春天來到長安的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聽錄音朗讀《春望》。)
二、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1、學生放聲自由地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正音。注意搔、簪是平舌音。
3、整體感知詩歌大意。
三、合作研讀,品味意境。
1、齊讀課題,理解題目的意思。
“春望”是詩人杜甫在國都長安春天來臨的時候看到的景象。
2.小組內交流詩句大意。討論:
(1)那么,詩人在長安街頭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2)詩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會有什么感受呢?
3.全班交流:
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理解“國破”和“草木深”的意思。
明確: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引導:a.學生想象和平年代繁華的國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人聲喧嘩,一片繁榮的景象。)
b.而今,被叛軍占領的長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雜草叢生。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人都被叛軍給捉走了,人都去逃難了,他們都被殺戮了。)
c.放眼望去長安街上空無一人,滿目凄涼,雜草叢生。怎么把這種感情讀出來?自己練練看。(生自由練習朗讀——點名讀——男生讀——全班齊讀。)
(2)頷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a.面對人煙稀少的、雜草叢生的長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呢?
(齊讀“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b.質疑、解疑:鳥語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夠給人們帶來愉快的心情,但是作者為何卻對花落淚、聞鳥驚心呢?(試說詩句大意:為這樣的時局而感傷得見花落淚。聽到鳥的聲音,詩人都感到心驚肉跳,心驚膽戰。)
c.看到這繁花似錦的美景,詩人卻落淚了,詩人留下的是什么淚呢?(傷感之淚、痛苦之淚、憤怒之淚、嘆息之淚……)“別”僅僅是一般的離別嗎?(有可能是生離死別、永別……)
d.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自由練習朗讀——點名讀——女生讀——全班齊背。)
(3)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a.在這樣動蕩的年代,在這樣“恨別鳥驚心”的年代,詩人最盼望的是什么?請男同學把后面兩句讀一讀。
b.質疑:為什么這樣一封薄薄的家書卻抵得上“萬兩黃金”呢?(談感受,結合“烽火連三月”的背景,從而感受到在當時“家書”上親人的平安,親人的健康比“萬金”還要寶貴。)
c.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d.詩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戰亂早日平復,他多么希望能夠得到一封報平安的家書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讀最后兩句。(齊聲朗讀七、八兩句)
e.再讀一讀,體會詩人憂國思家的憂愁之情。
4.小結。
師:杜甫當時只有45歲,人到壯年,為國家而擔憂,為親人的離別而憂愁,“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首詩寫詩人在長安街頭看到的'春天景象,寫了他的所望,所感、所盼、所憂,充分地表了作者憂國思家的思想感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朗讀,投入自己的感情朗讀,也把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來,行不行?(配上音樂,自由大聲地練讀全詩。)
四、拓展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詩人為國家的命運擔憂,為親人的平安擔憂,他朝也盼,晚也盼,哪一天能回到自己朝思幕想的家鄉呢?7年之后,杜甫逃離了長安城,住在四川。有一天,突然聽到了一個驚天的喜訊,叛軍被消滅了,叛軍的老巢被收復了,聽到這樣的消息,他揮筆寫下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屏幕上出現《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并配樂朗誦全詩。)
思考:這首詩當中有一個詩眼,表達了詩人聽到這個喜訊之后的情感,哪一個字?(喜)
2、邊讀邊理解詩意,小組合作探討:
(1)“劍外忽傳收薊北,”這是作者聽到的什么消息?詩人表現得怎么樣?此時作者流的是什么淚?聽到這個喜訊作者和他的家人都是什么神態呢?
(2)詩人“喜”什么呢?他還想干什么?美好的春光,可以伴隨我更好地回家。回家要經過哪些地方?
3.總結:這首詩寫的是杜甫在聽到官軍收復了叛軍消息的剎那間狂喜極樂的感情。聞喜訊流喜淚,流喜淚而呈喜態,呈喜態而唱喜歌,喝喜酒思喜歸,喜始喜終。這是詩人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詩。請你們懷著和詩人狂喜極樂一樣的感情讀一讀。
五、背誦《春望》,創新作業。
1、背誦《春望》。
2、拓展作業:
(1)假如你在客棧遇到了老朋友——杜甫,你會對他說什么?
(2)用學到的賞析詩歌方法再積累背誦杜甫的其他的詩篇。
《春望》教案最新3
教學目標
1、在掌握相應的生字生詞的基礎上,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詩歌整體含義。
2、讀出詩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3、感受詩歌中的愛國主義及詩人憂國憂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感受詩歌的愛國主義情懷。
難點:讀出詩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
教學方法:朗誦品讀、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媒體課件、音樂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現代詩人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一句話,在那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年代,詩人艾青借助一個鳥的形象表達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就在幾千年前,同樣是在戰亂的環境中,同樣有一位詩人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對民族的愛。今天,我們就穿過歷史的煙云,回到唐朝,去走進這位詩人,去感知一種苦難,體驗一種傷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這首詩。
一、作者介紹
1、幻燈片出示杜甫畫像,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回顧有關杜甫的文學常識。(先請同學們回答杜甫的文學常識)然后老師簡要補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愛國主義詩人,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圣”,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介紹《春望》寫作背景,揭示課題。“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亂是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前后達八年之久。這次歷史事件對唐朝后期的影響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詩人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后,不顧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這時的首都長安已被搶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杜甫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但這只能增加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初讀詩篇,整體感知。
1、老師先泛讀一遍,然后出示幻燈片,認讀生詞
濺()抵()搔()渾()勝()簪()
2、個別學生范讀,教師正音。
3、齊讀
三、合作研讀,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一)簡單講一下律詩,律詩是詩歌中的一種體裁,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
(出示幻燈片,逐句翻譯詩句)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國、城:國都指長安
破——形容國都淪陷,城池殘破
深——形容荒草叢生,滿目凄涼
譯文: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引導學生想象:和平年代繁華的國都是一番什么景象?(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是人聲喧嘩,一派繁榮的景象。)
對比——而今,叛軍占領的長安城只見草木不見人,人到哪去了?(被抓、被殺、逃難)
指導學生朗讀:語調低沉,語速稍慢。
提問:面對人煙稀少、雜草叢生的長安城,詩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詩最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情?——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感:感嘆
濺淚:落淚
恨:悲傷
驚心:心驚、害怕
譯文: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提問:花香鳥語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夠給人帶來愉快的心情,但詩人卻為何對花落淚、聞鳥驚心呢?
討論解疑:關鍵在于兩個詞
時——為動亂時局而感傷
別——為生離死別而激憤,因為作者此時心情感傷、激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給作者帶來愉悅的心情,所以```````
提問:在這樣動蕩的年代,在這樣“恨別鳥驚心”的年代,詩人最盼望的是什么?(——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烽火:戰火
連:連續
三——復數,幾個月
抵:值,相當
譯文:戰火連綿,久久不息,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
質疑:薄薄的家書怎值萬兩黃金呢?
答:親人的平安,親人的健康比萬兩黃金還珍貴。
提問:詩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戰亂早日平復,他多么希望得到一封報平安的家書啊。他盼到了什么程度?——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頭:白頭發,搔:抓短:稀疏渾:簡直勝:禁不住(“勝”在古代讀作shēng)
簪:簪子(注意寫法)
譯文:痛苦中我的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明確:老師可以告訴大家,當時杜甫年紀45歲,同學們認為杜甫年紀大嗎?沒錯,不大,45歲正直壯年,可是詩人已經滿頭白發,這是為什么啊?沒錯,因為杜甫他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憂國憂民,為祖國,為百姓白了頭發,那么我們來總結一下杜甫是怎樣一位人呢?總結:愛國,眷戀親人。
同學們知道了杜甫是怎樣的詩人,那么接下來,同學們回顧全詩,帶著杜甫對國家的熱愛與擔憂之情有感情重讀此時,配樂朗誦(男齊讀——女齊讀——一起讀)
四、感情基調
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感情基調是指作品的基本觀點的.情感取向,是語句中具體思想感情的綜合表露。如:歡快、憂愁、寂寞、傷感、恬淡、閑適、激憤、堅守節操、思念等)這首詩感情基調:憂愁、傷感
找相應的字詞來說明。
(破、深、感、花濺淚、恨、鳥驚心、烽火、白頭、不勝簪)
五、主題探討
全詩通過寫作者春天望見的長安城的景象,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眷戀親人的感情。
六、合作探究——本詩修辭手法
1、反襯手法,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用反襯的手法突出戰亂給祖國,人民帶來的傷害。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擬人對偶
3、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夸張
七、遷移拓展:
杜甫《春望》與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比較練習。(學生討論)(課件顯示)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一)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喜訊后怎樣的心情?
——喜極而泣歸心似箭。
(二)一悲一喜,但卻表達了作者同樣的思想感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呢?
——關心國家命運,憂國憂民,眷念親人
學生自由朗誦全詩,體會詩歌中所蘊涵的思想情感。
學生有感情的齊誦《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配樂朗誦)
寫一寫(可以是作業):這兩首詩為什么能千古流傳呢?一首是那樣的憂傷,憂傷到見花落淚、聞鳥驚心;一首是那樣的喜悅,喜悅到放歌縱酒、喜極欲狂。那是因為詩人把自己個人的命運與祖國、人民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他是懷著和祖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來寫這兩首詩的。由此可知: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同學們,如果你們也希望能寫出像杜甫這樣流芳百世的篇章,那就請與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吧!現在老師留一個作業,請同學們懷著對祖國深沉的愛寫幾句話來表達對祖國的愛吧(最好是用詩歌的形式來寫,要求真情實感,不要求格式與押韻。)
《春望》教案最新4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學習第一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并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⑴本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詩的首聯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后,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破山河在”,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詩的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于戰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么難得、多么珍貴啊!
詩的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⑶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么來抒發的?
明確: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春望》教案最新】相關文章:
《春望》教案03-11
春望的教案09-03
《春望》的教案02-17
《春望》教案05-04
《春望》教案05-29
春望的教案06-21
課文春望教案11-20
《春望》教案通用05-19
春望的教案精品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