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⒈關于城市別稱的字詞句練習。
⒉寫好左邊有撇的鋼筆字。
⒊讀讀背背成語和名句。
⒋口語交際——說笑話。
⒌學寫毛筆字——斜捺和平捺。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⒈第一部分
⑴讀題:弄清題目的要求。
⑵自由讀城市的名字及別稱,不認識的字自己查查字典。
⑶指名讀,注意糾正字音。
⑷你了解哪個城市,能說一說嗎?
⑸連線。
⒉第二部分
⑴讀題:明確題目的要求。
⑵自由選擇做題。
⑶小組學習:交流所寫的答案,討論。
教師巡視指導,回答學生提出的疑問。
⑷完成全部的練習。
⑸指名說說填寫的內容,糾正。
⒊第三部分
⑴小組學習:介紹交流,你還知道哪些城市的'別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別稱?
⑵小組匯報。
⑶練習:寫寫城市的名稱和它們的別稱。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⒈認識要寫的字。
⒉讀一讀“小小建議”:右邊的撇要注意和左邊的筆畫相互穿插。
⒊學生仔細觀察,比較每個字左右兩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⒋這三個字怎么寫才好看呢?指名學生說。
⒌教師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寫。
⒍請學生描紅、仿影,提出明確的要求:筆筆入目,看準每個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⒎反饋:展示寫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評點;指出存在問題,進行糾正性練習。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審題:指名讀題目,弄清本題要求。
2.教學第一部分。
(1)指名讀“東方之珠”,教師談話導題;這課文描寫了香港的繁華、熱鬧與美麗。今天我們要學的成語也是描述城市繁華的的。
(2)出示八條成語。
(3)學生自由讀,想想你學會了哪個成語。
(4)誰愿意做小老師領讀?
(5)說一說你知道的成語意思,教師給予適當講解。
(6)練習,學生自由練讀,同桌自由背誦,指名背誦。
(7)小組交流比賽。
3.教學第二部分。
(1)出示: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2)教師范讀,介紹:這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家孟子的名言。
(3)指名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師生點評。
: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尊敬我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也要推己及人,愛護別人家的孩子。
(4)練習:學生自由練習朗誦。,同桌互相背誦。
(5)反饋:齊背,指名背。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明確要求:今天我們學習“斜捺”和“平捺”的運用方法。
2.教師書寫“斜捺”和“平捺”,指導運用方法。
3.學生練寫。
4.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說笑話
課前準備:每位同學準備幾個笑話。形式要短小,要健康,能蘊涵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則好。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訓練要求是什么。
2.指導。
(1)啟發談話:學生們都很喜歡聽笑話。笑話以它有趣的情節和語言,深深地吸引我們每一位同學。課前,同學們都準備了幾個笑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大家就來說說笑話,看看哪位同學說得最有趣。
(2)小組練習要求;
①每個同學都要參與這項活動,先在小組里講,看誰在小組里講得最好。
②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在班級里講,看誰在班級里江得最有趣。
③講笑話時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特別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懂,否則不會起到逗人的效果。說笑話時如果能配以動作姿勢,效果會更好。
3.練習。
(1)每人在小組里練講。(教師巡視指導)
(2)每個小組派代表在班上講。
(3)師生評議。
二、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口語交際:通過讀課外書、報刊、看電視、聽廣播,了解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的情況,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同學的發現,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2.習作練習:寫一寫自己最感興趣、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做到內容具體句子通順。
3.能主動發現成語的構詞特點,引導學生識記十二條成語。
4.讀讀認認通過生字加偏旁組字連詞,認識八個生字詞語。讀讀背背優美的古詩名句,培養學生對古詩句的欣賞能力。
5.通過趣味語文了解一些有關“言”的說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習作練習:寫一寫自己最感興趣、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做到內容具體句子通順。
學習過程
一、口語交際
1.各組小朋友在自己的.組里,把你收集的資料講給同學們聽一聽;推薦講得好的在班上來講一講。
2.各組交流
二、習作練習
1.讀一讀習作內容,說一說這次習作要求。
內容:寫人、事、景、物、編故事等等
要求:具體、通順
2.議一議:你想寫什么?
3.教師隨機點撥,
4.學生寫作,教師指導
三、我的發現
1.學生自讀成語
2.啟發學生發現成語的構成,理解成語。說說自己平時積累過的這類成語
例:心心相印、夸夸其談、蕓蕓眾生、欣欣向榮、沾沾自喜、
津津樂道、息息相通、高高在上、躍躍欲試、循循善誘┄┄
四、讀讀認認
1.自己觀察學習,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學生字
2.小組學習,注意給它們區分和組詞。
3.教師檢查
五、讀讀背背
古詩中有很多關于友誼的美句,鼓勵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并背誦下來。
六、趣味語文
讀一讀,記一記,知道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理解人生四種境界的內涵。
2.品味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鑒賞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鑒賞本文深入淺出、平易流暢的表達藝術。
3.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明確目標:
有一記者前往某山區,碰到一個放羊娃,記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對話。記者問:“你放羊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賣錢。”記者問:“賣了錢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婦。” 記者問:“娶了媳婦呢?”放羊娃答:“生孩子。” 記者問:“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記者默然。—這就是山區放羊娃的人生。今天我們來學習馮友蘭先生的《人生的境界》這篇文章又論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呢?(板書課題)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全文闡述了什么問題?是按照怎樣的思路展開的?
文章論述的哲學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思路:首先提出哲學一任務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然后具體闡述四種人生境界的內涵和相互關系。在這個基礎上,論述哲學的任務是使人獲得對宇宙人生的覺解,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別是達到天地境界。
2.人生的四種境界是根據什么劃分的?這四種境界的內涵各是什么?
明確:作者根據一個人對于他所做的事覺解的程度以及他所做的事的意義,把人生的境界劃分為四種。
A.自然境界的`人對他所做的事“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所做之事“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
B.功利境界的人覺解自己的利益,所做的事“有功利的意義”;
C.道德境界的人覺解“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他所做的事有道德的意義;
D.天地境界的人覺解“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所做的事有超道德的價值和意義。
這四種境界由低到高。自然境界的人做事的動機是蒙昧的;功利境界的人做事的動機是利己的;道德境界的人做事的動機是為了社會的利益;天地境界的人做事的動機是為了全宇宙的利益。
3.小組討論,質疑思辨:山區放羊娃的人生屬于哪種境界?為什么?
三、總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應明確馮友蘭先生指出了哲學的任務是提高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可分為四種。在我們今后的人生當中,應盡量使我們的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發展。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并認識貝多芬是一個具有卓越才華和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的音樂家。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鋼琴奏鳴曲《月光曲》錄音磁帶,投影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聽一段音樂(《月光曲奏鳴曲》第一樂章前四小節)說說聽后感覺。
2、學生介紹《月光奏鳴曲》。
3、一起來了解《月光奏鳴曲》背后動人的故事。
二、匯報預習
1、生字:
⑴ 指名讀字說部首,組詞。
⑵ 正音:券、縷、陌。
⑶ 正形:
券的形近字:卷、拳、眷、豢、謄。
蠟的形近字:臘。
幽的筆順。
粼、盲、瞎、茵的注意的部分。
⑷ 齊讀生字。
2、指名說主要內容。
三、讀中感悟,直奔重點
1、自由讀課文,哪幾段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8、9、10 。)
2、自主學習8、9、10三段,你讀懂了什么?標記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組討論。
4、匯報:
⑴ 為旋律是怎樣的?應該怎樣讀?
(弱──強。)
指導讀“忽然……”有氣勢,高昂。
⑵ 作者是怎樣借助語言來表示音樂描述的意境的?
(聯想 。)
畫出聯想的`內容自由讀。
⑶ 這些聯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實在的事物。)
去掉聯想的句子再讀,這樣好嗎?
⑷ 練習對比讀,體會聯想內容的必要性。
5、小結:
作者正是通過對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的描寫,通過對月光下大海的描寫來表達音樂的內容、意境、感情,以具體的形象來展示音樂以景美寫音樂美。我們再讀,試背誦。
語文教案 篇5
一、看圖了解部首,寫出帶有這個部首的字。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如:門,古時的門多是兩扇,關上左邊一扇,關上右邊一扇,就是兩個扇合上,表示把門關上。今天門大多只有一扇了,門字也就改變了,但意思沒變。
再如:馬,在古代用來表示這是一匹馬,又長常的臉、長長的鬃毛。馬跑得很快,但寫馬字卻很費勁,有時還忘了筆畫。現根據字的演變,不用畫馬頭和馬尾了,寫馬字就快多了。
2、引導學生感悟象形字的'造字方法。你們發現了什么?
二、引導學生了解一個子擴展成詞,意思也就進行了延展。
補充有關門的例子。
初步學會——入門
有聲望的人家——名門
停業——關門
邊境——國門
三、讀一讀,在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
2、理解詞語意思,鼓勵學生講解成語故事。
3、補充成語、詩句、歇后語。
四、讀讀背背。
1、自由朗讀,談感受。
2、展開想象,用筆畫下來,把感受講給周圍的同學聽。
3、扮太陽演一演,快速吸收語言。
五、讀下面的短文,說說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示。
1、略讀文章,知道文章講了什么。
2、引導學生談啟示,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而留心生活、熱愛生活。
六、聽老師讀短文《乞丐》,談談自己的感想。
1、提出要求,學生會更用心聽,
2、聽后談感受。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讀懂本次習作的要求,知道本次習作的內容是寫一次調查統計。
技能:能夠運用數學課上學到的統計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同學中作調查,將統計過程,結果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情意:通過寫調查統計,激發同學們的調查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習作中把自己調查統計的過程,結果,感受詳盡地寫下來。
對策:先根據自己作前所作的調查寫下來,再進行小組習作交流,然后合理地采納別人的意見,進行修改。
教學準備
在本次習作前,要求同學確定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同學中開展一些調查。調查要真實,尊重別人的調查意見,不能弄虛作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修改;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學到的知識是用來運用的,這不今天我們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能用數學課上學到的統計方法去研究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該有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過這樣的`調查統計嗎?
修改:學生各自回憶自己曾經所作過的調查研究,并向同桌介紹,讓同桌也來享受你的快樂。
二教師示范調查
老師想知道我們班上做過這樣的調查的同學有多少?請舉手。
還沒有做過這樣的調查,正打算做調查的同學請舉手。
修改:對于沒參加過調查的同學,老師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對本班的學生來一次調查活動,調查前思考好調查的題目。
教師及時統計數據匯報結果:我們班上做過調查統計的同學有41人,占全班同學的百分之六十七,暫時還沒有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調查的人有20人,約占百分之三十三。看來,大家對開展調查活動都比較感興趣。
今后,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多開展這樣的活動。
三小組交流,回憶調查過程
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開展的調查過程。要求:要說清楚調查的原因及目的,調查的實施步驟。
例如:(1)統計每天完成各科作業所需的時間,產生了一些想法,便向老師提出的建議。
(2)喜愛文藝的同學統計大家愛唱的歌曲,列出校園歌曲排行榜。
(3)調查了解班級課外閱讀的情況,從中發現同學們不同的閱讀愛好……..
四各自整理,匯報調查結果
1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把自己調查的目的,實施的步驟一一列出來,可以用文字形式,也可以畫出圖表,形式不拘一格。
修改;因為今年是奧運年,學生對奧運項目都比較關注,對自己的喜愛的項目能娓娓道來,因此在交流時,收集到的資料多比較貼近學生的真實想法。
2學生按要求各自進行整理。
3通過這次調查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五集體交流,發表建議
請同學們根據統計的數據及結果談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談談自己的建議。
修改:要求學生把收集到的資料做成一張統計圖表,根據這張表,得出結論,并闡明自己的觀點。
六指導習作
同學們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按照調查目的,通常經過,調查結果,調查結論,這四大板快一一寫作。也可以直接寫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氣呵成。
板書:統計調查:校園歌手
社會環境
我最喜愛的奧運項目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樹立尊師重教思想,培養謙虛好學風氣。
(二)
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意動用法。
(四)學習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五)掌握有關“說”文體知識。
二、重點、難點分析
(一)本文層次結構是怎樣?
(二)有關疑難詞句解釋。
(三)“說”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一種。本文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
(四)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職能、從師必要、擇師原則等方面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五)為什么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
(七)怎樣認識本文進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參考教學目標)。
(二)導入新課。
從初一學過《論語》中孔子說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導入。
(三)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倡導者。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唐宋實用散文基礎。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優秀散文。他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師說》是他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間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見,《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老師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重要性和從師應持態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見解突破孔子學說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四)解題。
板書課題。指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意思。“說”是一種議論文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
按“解說……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道理,下面一篇課文《問說》就是解說關于學習中“問”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學生李蟠,其目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道理。
(五)指導自讀課文。
要求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疑,老師點撥指正。
1.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讀音。
句讀dou或不焉fou經傳zhuan從師cong
讀書du不能bu傳道chuan從容cong
聃dan蟠pan萇弘chang近諛貽
冉ran潘pan無長無少zhang須臾怡
2.找出下列合成雙音詞。
學者句讀百工六藝
3.指出下列加點詞古今義。
古之學者古:求學人今:有專門學問人
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地方今:看字發出聲音
小學而大遺古:小方面學習今:小學校
4.討論重點文言詞意義和用法。
(1)師
課文中出現26次,它含義和用法如下:
①作名詞,有兩種情況:
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
作專門技藝人”講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②作動詞,有三種情況:
作“學習、效法”講
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作“從師”講
或師焉,或不焉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
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
課文中出現25次,它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
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
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
郯子之徒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③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表示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
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詞后,湊足音節,無意義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③以前學過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
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
作動詞,“到”、“往”吾欲之南海
(3)其
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詞,有四種情況:
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
③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
表猜測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5.分段。
寫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六)學習名詞、形容詞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表示
心理活動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代漢語,基本格式是:
名、形(動)+賓=以十賓十為十名、形(動),例如:
吾從而師之名詞以……為師
漁人甚異之形容詞以……為奇異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動詞以……為恥
(七)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八)研讀課文(結合理解重點文言實詞及疑難詞句)。
學生試譯、討論,教師重點點撥。
1.本文運用怎樣方法論證中心
論點?
(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
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指兩漢以前,“學者”指學習人,不同于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出來。“必有師”,把學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為從師結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全文,概括要論及內容、范圍,成為本文中心論點。
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職能:傳道、受業、解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中“所以”是兩個單音詞。“所”具有代詞性質,“以”是介詞,構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著用。“所”指代“老師”,譯為“他”,“以”譯為“靠”。全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句中“道”,包含“仁”、“義”等具體內容儒家之道,即儒家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就是下文“六藝經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中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系連詞“如果”講。后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為“哪管他們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無”作條件關系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構,譯為“……地方”句
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地方,就是老師存在地方”。這里作者表達不恥下問、能者為師進步思想。
2.分析第
2段:
(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系?
第1段正面闡明從師重要性,提出從師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為立論根據,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觀點,說明從師必要。
(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論證方法?
這段文字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癥結。
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
四個“圣”和四個“愚”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形容詞,是“圣明”或“愚昧”意思;一種是名詞,是“圣人”或“愚人”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與否”。
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原因。
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
“授之書”“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人不能解決(修身、治國)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
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對比中,對不從師表現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否定。
最后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
“道相似”“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意思。“其可怪也歟”,是帶諷刺語氣感嘆句。
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言行加以描述,并發出帶有諷刺語氣強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并請學生填寫課后思考與練習表格。
3.分析第3段:
第3段與第1段關系怎樣?
這一段是正面論證,用歷史事例論證第1段中論點。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圣人無常師。
第二層:用孔子言和行兩方面事例論證。作者舉出孔子詢官于郯子,訪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問禮干老聃事例。孔子言論中“三”,應理解實指三人:一個自己,一個善者,一個不善者,而“我卻能從其善,改其不善。這樣解釋才能體現格言警辟性。最后作者從孔子事例中推斷出:“弟子不必不如師,術業有專攻”結論.
4.分析第4段:
作者為什么稱贊李蟠?
作者贊揚李蟠,既是對他不從流俗肯定,也是對士大夫們“不從師”有力批判:既針砭時弊,又通過贊揚李蟠倡導從師。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時”“于”相當于“被”。“作《師說》以貽之”,句中“貽”現在稱為“贈送”,“以”在兩個動詞之間,作連詞,相當于“來”。
這段點明作者作《師說》緣由,樹立“不拘于時”、“能行古道”榜樣,總結全文。同時“不拘于時”照應第2段,“能行古道”照應第3段。
2.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I)整句散句結合。
整齊排偶句和靈活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
(3)一個意思,多種句式。
第2段一連用二個對比,結語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師道惡劣風氣,但語氣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詰語氣;第二句“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否定、責備語氣;第三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諷刺語氣,感情強烈。
(3)頂真修辭手法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結尾詞語做下一句起頭,使前后句子頭尾蟬聯,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本文講許多從師道理,哪些對我們今天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作者封建意識?
作者第一次提出老師職責,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后學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但作者所說“道”,是維護封建統治儒家之道,所說“業,是“六藝經傳”,與我們所講“道”和“業”內涵是根本不同。他把“士大夫之族”在從師問題上見識不如“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輕視勞動人民封建統治階級偏見。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認識基本筆畫“彎鉤”。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化。
重點難點:
1、認識生字。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來歷。
教學過程:
課前導語: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現在就讓你們猜一猜:“兩棵樹,十個杈,不長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謎底是什么?
聯系生活,自主識字。
1、嘗試認字。
人、口、耳、目、手、足、有、會、穿、自、已。
1、出示小黑板,有11個生字朋友,找一找,你已經認識了哪幾個?并告訴大家,你是怎么認識?
生:我認識“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個“人”字……。
師:你們真了不起!請你們打開書本55——56頁,把課文中自己認識的字用“0”圈起來,并教給你們學習小組的小伙伴讀一讀,好嗎?
2、圈生字,讀生字。3、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
(1)出示11個生字的拼音,讓生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
(2)指名帶讀。
(3)讀生字,并組詞。
(4)齊讀,開火車讀。
3、交流識字方法。
生:我記住了“口”字,張開嘴就像一個“口”字。
游戲:找朋友,認識“會、有、已、耳”等字形。
教學反思:
識字2
教學目標:
1、會寫“人、口、目、耳、手、足”6個生字。
2、誦讀兒歌,知道人的雙手作用很大。
3、教育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
重點難點:
正確規范地書寫6個生字。
會寫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有會穿自已
人口手目耳足
二、指導書寫生字。
1、認識基本筆畫:彎鉤()
2、學習“人、口、手、目、耳、足”等字的筆順。
人:口:手:
目:耳:足:
3學生書空練習,并說說這幾個字的筆順規則
人:先撇后捺。手:耳足(從上到下)目:先里邊后封口。
4、在田字格里練習寫生字。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的教案09-04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備課教案11-12
語文《風箏》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