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反思范本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教學反思。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后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音樂教學反思范本,歡迎閱讀參考!
音樂教學反思(1)
《對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國北方廣泛流傳的一種小調。通過讓學生學習歌曲《對花》,學習手絹舞,從中了解華北民間音樂的地域風格色彩,使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的民間音樂文化,體現弘揚民族音樂的重要理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來演唱歌曲《對花》。本課的兩個音樂知識(對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學習我放在唱歌的教學中,一方面,我要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活動中去進行對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兩個知識點與對花調的風格形式緊密相關,如:曲調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現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裝飾,演唱是要準確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風格,就必須唱好上滑音。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體會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運用手絹舞這種形式表現歌曲《對花》。引導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創編歌詞、進行表演。所以在介紹手絹舞時把舞蹈的要求講的清楚,使學生易于接受,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并能準確的跟著歌曲的節奏表演。在創編歌詞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數,了解一年四季花開的自然生長規律,了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張冠李戴。在示范是還可以提到“反對花”即由冬季對起倒攤到春季。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式想問題。
在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學做為重點,從舞蹈導入歌曲時我啟發學生說說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現愉快的心情,讓學生說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進而導入表演唱和對唱,層層深入,引入歌曲《對花》。在這個環節的把握上教師要注意語言的的巧妙設計在上滑音演唱時教師讓學生發現樂譜上的記號,從而講解上滑音,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演唱加深學生對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并能準確的跟著歌曲的節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動活潑表現出來。
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感覺自己對本課的一些設計聽、唱、跳、創編等環節中都與以往設計類似,所以在唱歌環節的設計上,我采用了分句對唱的方法。在設計本課的導入時,我也絞盡腦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游戲法,情景導入法、師生表演法、等等,最后我采用“變魔術”的方法,變出手絹,讓常見的手絹花出示起來比較新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師還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基本動作、學習歌曲、創編歌詞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課學習河北民歌,讓學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間舞蹈,弘揚了民族音樂,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體現新課標“弘揚了民族音樂”的新理念。同時,在教學中我還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沒有把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表情還不夠,情緒不夠,沒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不能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太平穩。在語言組織表達上要更親切更有趣,示范時要表情更豐富,表演時要更夸張到位,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個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緒很好的表現出來。
音樂教學反思(2)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這學期我任教低年級的音樂課程,在音樂課堂上,前幾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并沒有很好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課后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后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后來我查閱了相關書籍,知道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復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動畫視頻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在音樂課中,學生們對于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情況并沒有摸著頭腦,還以為是他們偷懶。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后識譜與先識譜、后唱歌在教學目的上并不矛盾。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在音樂課中我發現,每當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于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著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并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樂器示范,最后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學生學習的效果很理想。
音樂教學反思(3)
我在網上看到過金彩云老師講到的“識譜集中教學法”,我覺得很有道理。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學都是把識譜隨課文分散教學的,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在小學階段基本完成簡譜識譜任務,在初中階段基本完成五線譜識譜任務。事實上,這個任務遠沒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這種過分分散的識譜教學法違反了記憶規律。音樂課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課都只學識譜內容,很難及時組織復習。學生往往是學了后面忘前面,缺少連續性,形不成系統,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識譜教學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按目前課程的編排體系組織教學,學生不可能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獲得初步的識譜能力。小學學了兩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無法獨立視唱簡譜。
集中識譜教學法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選擇。所謂“集中識譜教學法”,即縮短戰線,集中一點打殲滅戰,把原來需要用整個小學、初中階段來學習的識譜內容集中安排到小學二年級或三年級、初中一年級,用二到三個學期學完。這樣,一方面學習內容緊湊,可以克服識記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提前掌握簡單的獨立視唱技能,使他們學得積極主動,進一步激發興趣,到小學或初中畢業時,他們就基本上具備了應有的識譜技能,能夠比較熟練地聽唱和視唱簡單的曲譜了。
當然,運用“集中識譜教學法”,必須由專職音樂教師或識譜能力較強的老師任教。同時,音樂教材要按“集中識譜法”的要求重新編寫,在時間分配上也要適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為過分集中會使難度增大,學生接受不了。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依*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音樂識譜教學中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需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并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4)
反思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教師對自己一學期的表現有個整體的回顧,現將我在這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和認識談談:
一、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我在上每節課之前,都會在心中把要上的環節演一遍,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狀況。每一堂課結束后,都會進行反思,考慮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環節有待今后改進等等。同時反思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閃光點是否被我抹殺。學生在課堂上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權利,這些也有可能是拓寬我們教師教學思路最有價值的東西。把這些都記錄下來,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音樂課上讓學生動起來,從生理到心理,從內容到形式,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學要求到教學組織,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身體動起來,情感動起來。這種“動”,非“放羊式”的亂成一團,是在教師的科學方法推動下、促引下,逐漸誘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心扉自由地接受音樂美的沐浴,提高音樂修養,培養起音樂情趣的“動”。在課堂中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歌曲形象的聯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作為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動態的課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享受,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創造欲望。
二、理論學習中的自我反思。
理論是讓一個人在思想上得到升華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作為教師要如饑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并付諸于實踐。先進的理論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要求他的教師:“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他認為,這樣“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由此可見,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今后我要加強理論學習,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
近幾年,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孩子不是認知學習的工具,他們是具有鮮活生命,有獨特個性的完整的人;孩子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到課堂生活中,課堂教學道德應該成為完整的“人”的教育。
完整的人的教育,就要尊重孩子的智慧。至于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卻成了次要的問題。當我們把認知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時,課堂上便看不到“人”,只看到“教案”;看不到智慧,只看到答案。完整的人的教育,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沒有興趣,是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在我的音樂課堂上,我時刻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人都是感情動物,只有感情到位,興趣自然有了。例如我在執教《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時,我沒有按教材上要求的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而是用慢速柔情的聲音教唱,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能把小烏鴉對媽媽的感情體會到,在這節課中,最大的成功在于學生懂得了要愛媽媽的思想,也有許多學生在這節課想到自己的媽媽,唱的淚流滿面,談體會也很深刻,這節課上的非常成功。
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狀態,就要在思想上真誠顧及學生多方面的成長,要能從學生的眼里讀出愿望,當學生沒有信心時,要能喚起他的力量,要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精神脈搏始終與他們一起歡跳!這才是充滿人性魅力的教育。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想,我只希望以后再通過教學實踐多摸索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