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通用18篇)
地理圖冊是跟隨地理課本的配套教材,是對地理課本的補充。那么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怎么寫?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逐步認識掌握地圖的閱讀方法,從謎語引入,這種設計符合
七年級學生的心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以及參與意識。
本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完成合作學習的內容,即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同時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也注重了新舊知識的銜接,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在教學實驗過程中,注意與學生感情上的交流,從教師的教態、語言、表情等方面做到親切,拉近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也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本節課還沒有帶動全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后排的幾個學生沒有融入到活動中學習。
2、比例尺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剛接觸,感性認識很好,但在換算中很多同學有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比例尺的換算能力的訓練。
3、部分小組的合作意識要進一步加強,今后要發揮組長的帶頭作用,讓小組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
總之,地圖是日常生活、生產,以及學習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應使學習地圖的過程變為一個使用地圖的過程,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注意培養學生在閱讀地圖、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表達他們獲取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使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喜悅。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2
地圖的基本要素的教學目標是知道比例尺的三種表現形式,學會換算和判斷大小,學會在地圖上量算距離并換算成實地距離,學會運用地圖辨別方向的三種方法,記住基本的圖例。在教學中講解辨別方向的方法很容易,但是運用方法辨別方向卻不容易,為此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坐標定向法,學生在地圖上先按照老師講解的三種方法即“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指向北方。”確定一個基本的方向,然后在指定的點上畫一個一個坐標,標上東南西北,那么,再判斷它和另外一點的相對位置就輕而易舉了。事實上,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個方法屢試不爽,起到了化難為易的效果,聽課的教師們都認為這個方法行之有效。
成功之處
①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都是面向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二是通過閱讀資料、觀察圖片、小游戲、多媒體手段等方法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參與的情緒高昂。
三是關注了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如讀圖、識圖、析圖。 ②正確把握教材內容,重視了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互動。 ③培養了學生研究問題與協作學習的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學習,改變了應試教育模式下“灌輸——接受”式的傳統學習方式,在合作中感
受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體會協作習帶來的成功,激勵了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我看到了學生的變化是意想不到的,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不足之處
一是學生討論學習的自由度不夠寬松,由于老師引導的太過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學生思維,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二是由于害怕課堂組織教學不能收放自如,對于部分學生的質疑不敢放開討論,學生們顯得意猶未盡。如在經緯網上確定方向,老師生怕學生找不對,方向領著學生分析,而沒有發揮出學生主動性。等等。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有所得。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3
一、“以讀促講”是我這節課的亮點之一。
讀是理解的前提,要想真正的理解、體會文章,熟讀文章尤為重要。這節課,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所以設計了大量的讀。在課堂上,我采用了讓學生多種形式讀的方法。如“指名讀”讓學生通過對個體的聽與評價,奠定熟讀的基礎;“快速默讀”讓學生通過默讀,感知文章,對小姑娘走過的地方有大概的了解;“反復讀”讓學生讀出詩歌的韻律,讀出詩歌的美感,則是熟讀的升華;“全班齊讀”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理解詩歌,達到熟讀的目的。實踐表明,“以讀促講”在教學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二、“教師范讀”是我這節課的亮點之二。
在課中我用我的范讀把學生帶入文本,讓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學生對文本產生了興趣,為學習詩歌奠定好基調,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對詩歌的學習,目標的實現做好鋪墊。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4
本篇課文的詞語相當豐富,而且再生性很強,所以,我在教學本篇課文時,不僅要使學生了解海洋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人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科學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感悟、積累課文豐富的詞語。教學中時,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引導感悟海洋。
例如,在教學課文第一部分時,抓住“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這個中心句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人們為什么熱愛又敬畏海洋?課文中哪些句子具體的寫出了人們熱愛又警衛海洋的原因?哪些詞語突出地表現了人們對海洋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二、促進學習語言。
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大量的四字詞語。比如,文中的“波濤洶涌”、“無邊無際”、“喜怒無常”、“望洋興嘆”等,這樣有助于學生的掌握和運用;引導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傳神。如課文第五自然段中寫道:“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臺已矗立在海濤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駛向大洋的深處,先進的海底探測器也已潛入深海大顯神威。”細細品味其中的“矗立”、“駛向”、“潛入”,讓學生抓住這些詞語展開想象,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感悟、積累課文的語言。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5
歷史地圖是用地圖語言表現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空間狀態的特殊形式。歷史地圖的優勢正在于它運用地圖語言形象直觀而又簡潔生動地反映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發生的區域、位置及發展態勢,成為學習和研究歷史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中學生閱讀歷史地圖往往只注意到地圖語言的直觀形式,即各種地圖符號,但對地圖語言的歷史內涵卻熟視無睹,也就無法真正理解歷史地圖的作用。因此,在歷史地圖的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識記歷史地圖中的各種地圖符號,更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弄清它們的特殊的歷史含義。面對每一幅歷史地圖,要指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思考:
第一,該圖反映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的空間狀態,包括范圍區間、重要地名及相對位置、發展變化的方向或態勢,圖中使用了什么樣的地圖語言。
第二,圖中各種特殊符號(含地名)表達的歷史含義。
第三,綜合圖中的地圖語言,該圖反映的歷史主題。通過長期的訓練,就可以不斷地提高學生運用地圖語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6
《一個蘋果》是北師大版第九冊《水》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愿軍戰士在防炮洞里,當生命受到饑渴的威脅時,卻舍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感人故事。因為故事發生的時代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學生與文本之間存在著距離。但作為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獨立預習、一定的閱讀基礎和查找資料的能力。因此,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及英雄事跡,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后,再帶領學生觀看了電影《上甘嶺》,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做鋪墊。
教師的任務不僅在于教授知識,更重要的還在于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激勵、喚醒和鼓舞,讓學生有深刻的情感體驗,并升華情感。我一直認為:“要使別人感動,首先要感動自己。”在課堂上,老師對氣氛上的渲染和對學生的引導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課前就作了充分的準備,除了反復品讀課文外,還查找了上甘嶺戰役的相關資料,然后我認真看了三遍《上甘嶺》這部影片。讓自己身臨其境地感受了在上甘嶺戰役中,戰士們的頑強和偉大,并為之深深地感動著。因此,我在設計情境導入、激趣引導、朗讀鼓勵和小結過渡時,都帶著煸情的語言,讓學生能隨著我的導入過渡講述時走進了當時情境。這樣學生們自然就能跟著我的引導走進文本。
這篇課文的內容雖然較淺顯,但時間跨越較長篇幅也較多。如何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抓住文章的主線,走進文本,深入到戰友們心中去用心體會,與作者產生共鳴,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從而領悟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戰友們團結友愛的深情厚誼和舍已為人的崇高品質,是我在設計第二課時教學任務的重點。
綜上所述,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戰友們對蘋果的傳遞上。首先,在講授第一次傳遞時,我讓學生們在文中找出每個戰士都非常需要這個蘋果,也渴望吃掉這個蘋果的相關語句,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再帶著情感去品讀,體會文中每個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戰友們在忍受著極其饑渴、辛苦、生命危在旦夕的情況下,心里卻還想著別人,把蘋果傳給別人。然后再聯系本單元學過的《生命與水》課文,回顧人在缺水的情況下的生命極限是多長時間,進而體會到戰友們傳遞的不僅是一個蘋果,而是一種情誼,一種心里只想到別人的深厚情誼,一種關愛別人勝于自己的精神,一種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的高尚境界。
其次,我再通過“蘋果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一口氣能吃掉十個二十個。”與“蘋果轉了一圈,還剩下大半個。”這兩個句子進行對比,引入第二次傳遞“動員”的重點講授。學生通過為兩個句子的對比和感情朗讀,自然而然地就體會到了此刻這八位異常干渴的戰士是依靠頑強的意志,為別人著想、互相關心的崇高的友愛精神來抵擋這個蘋果的誘惑的。從而進一步地明確了主題思想。這樣的'教學安排,讓學生們理解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的思想情感,升華主題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最后通過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上甘嶺》電影的剪輯片段,重溫了當時的感人畫面,進一步地升華了主題思想,激發學生們的情感、使他們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整堂課上下來,總體的感覺還是較好的,學生們的朗讀、理解和感受都很到位。而且感覺課堂氣氛輕松,學生們入情入境,體會深刻。
有句廣告語說得很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課后冷靜地思索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有收獲和可取之處,但依然發現還有許多不足。為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質量,特總結如下:
1、學生的發言不夠涌躍。這里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我的原因。因為我面對的是一群農村的孩子,雖然他們聰明機靈,但是知識面和視野都比較局限,最重要的是他們害羞,缺乏自信,不善于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更不善于用語言表達情感。而這節課的內容和情感都需要用極其富有情感的語言來表達思想主旨的。因此,在課堂當他們不發言或是用詞表達不到位時,我總會有想幫他們說出來的沖動。我想,以后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僅要加強閱讀教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更應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要不斷地鼓勵他們大膽地展示自己;同時,還要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并且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優美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2、在整節課上我缺少了范讀。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范讀是必不可少的。當學生在朗讀遇到困難和情感表達不到位的時候,老師就應當示范給學生聽,這樣就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入情入境地深入到文本中去。因此,以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應注意,做好示范朗讀,這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利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情感。
3、提高駕馭學生的能力。當課堂上出現學生的思路與教學設計有沖突或相悖時,這就需要老師不僅要熟悉文本,而且要有能駕馭學生的能力。才能通過自然地慢慢引導,讓學生重新又回到課堂的教學設計和文本上來。我在這方面還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探究,形成特色。而且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積累,做到因材施教,以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最后,眾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也給予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如我的板書設計太簡單,是否能用簡筆畫,畫一個蘋果,再把傳遞的人物圍繞蘋果板書下來;特別是龔校長提出,在分析講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時,是否可以讓學生進行口頭說話的訓練,讓學生學以致用,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這些意見對我來說是非常可貴的,同時也對我以后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必須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拓展自己的業務能力,善于在課堂上用簡筆畫;并且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把語文教學的主旨“聽”“說”“讀”“寫”訓練貫穿和運用到教學當中去。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7
今天上了《船長》一課,課文寫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爾威船長所在的“諾曼底”號與“瑪麗”號巨輪相撞,致使“諾曼底”號被撞了一個大口子,即將沉沒,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船長鎮定自若,指揮乘客和船員逃生,最后大家得救了,而船長自己卻和輪船一起沉入大海。表現了船長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讀了令人感動不已。
課始,我從課題入手,讀了課題就知道,本文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讓學生說說,寫人的文章一般怎么寫。即通過事件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那么本文通過寫怎樣的一件事表現了船長的什么精神品質呢?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把閱讀和習作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對于課文的生字,我重點指導寫“薄”、“艦”,指導學生理解“巍然屹立”等詞語的意思。學完生字詞后,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并及時指正。然后讓學生說說課文大意。本文基本可按“遇險”“救援”“殉職”的順序來理解。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8
地理和地圖關系十分密切,地理課本上有許多的插圖,還有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圖冊。“地圖式”閱讀法就是要求學生在閱讀自學地理知識的時候,充分重視地圖的作用,認真讀圖,分析地圖,理解、記憶地圖,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地理信息,并能夠做到圖文轉換,應用地圖說明地理問題,尋求各種地理規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圖轉換成文,用語言文字準確敘述圖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規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以上幾種閱讀自學地理課本的方法,適合于不同的教材內容和不同程度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靈活運用。
總之,建立自學和課堂教學相配套的教學模式,把閱讀自學作為地理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并反復堅持,不斷改進,就能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學生在認識到閱讀自學的價值后,也會自覺拿起閱讀自學這個武器,去提高地理學習成績,從面達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9
地理圖冊是跟隨地理課本的配套教材,是對地理課本的補充。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重要一環,也是地理圖冊中最基本的知識,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好地理圖冊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地理圖冊中的地圖大都是跟隨課本教材的配套圖或者是對教材地圖的拓展和延伸,地理圖冊中運用形形色色的顏色繪制城的地圖使各種地理知識直觀形象化,增加了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趣味性。既然地圖冊具備地理學習的優勢,教學過程應如何引導學生運用好地圖冊去獲取地理知識呢?
1、學習新教材時注重對地圖冊的運用,教材中的地理知識一般都蘊藏于地圖中,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讀圖、觀察地圖發掘這些地理知識。
2、講授地理環境、地理要素的變化等復雜地理知識時,結合地圖冊,將抽象性的地理知識形象化。
3、讓學生課下多讀地圖冊,通過看地圖回顧所學地理知識,根據圖去梳理知識,回顧知識,總結知識。
4、加強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習中地圖重要性的認識,使學生認識到地圖的重要性,鍛煉學生通過地圖學習地理的能力。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0
《地圖上的發現》這篇課文,敘述的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教學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即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的。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所以,在上課前,我就準備了一個地球儀,打算讓學生在了解了魏格納的奇妙想法之后,讓學生借助地球儀觀察是不是跟作者說的一樣,是那樣驚人的吻合。先出示地球儀,然后讓學生們觀察,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始新課,效果就不一樣了,學生就不會連位置也找不到,相反會產生更大的興趣想學習這篇文章。
看到題目,他們肯定會問“這個發現是什么?是誰發現的?是怎么發現的?課文學習就這可以這樣進行下去。所以一節課的開頭很重要,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像這一課,這個地球儀就猶如一粒石子投進了學生心田,從而激起學生觀察的熱情。到再學習課文時,學起來就會很順利,學生也會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使課文描述動起來。這樣一來,整堂課不管是課堂氣氛還是學習效果都會大不一樣。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認識東南西北及地圖方向的教學反思。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但這些經驗是零散的、模糊的。為此,我從三個方面來組織教學:一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討論和交流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的。早上,面向太陽站立,如何確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教學反思《認識東南西北及地圖方向的教學反思》。幫助學生整理、歸納辨別方向的方法。二是以學生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為題材,結合現實情境,以學生的參與活動為主線,通過學生的體驗、親自的驗證,充分感知方位,獲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思想方法,從而發展了空間觀念,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在教學地圖上的四個方位的看法時,我沒有機械地教,而是在學生方位辨認正確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我們校園里的每個方向上各有哪些建筑,然后小結地圖上一般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又東來繪制,最后帶著大家再繪制校園圖。整個過程輕松自然,學生記憶深刻。
不足之處:在學生繪圖之前,沒有強調四個方位應按順時針方向排列,以至于有少部分學生方向排列錯誤。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2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重在學生自主學習,自讀感悟。
本文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考證、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過程,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本節課,我通過自讀、質疑、交流、合作探討、觀察地圖、擬小標題等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品味魏格納的言行,體會魏格納的心情,感受魏格納的品質。教學中,以“發現”為切入點,圍繞“吻合”、“奇想”、“中龍”進行教學,經歷魏格納“偶然發現”“艱難考證”的閱讀全過程。突破難點時,在課前,我就準備了地球儀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了解。上課時,在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所得時,我讓學生從地圖上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如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這樣幾次觀察,學生對于如何推理魏格納提出的假說就自然解決了。這一課上下來,還極大地引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濃厚興趣。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3
四年級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的機會還不多,教學中的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為此,在課前,我就準備了地球儀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了解。上課一開始,我通過大屏幕把世界地圖放大在學生面前,讓每個學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接著,在引導學生交流讀書所得時,我讓學生從地球儀上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如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這樣幾次觀察,學生對于如何推理魏格納提出的假說就自然解決了。這一課上下來,還極大地引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濃厚興趣。
針對學生對地理知識不熟悉,課前安排了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文中出現的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的海岸線形狀,是否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難點: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進行推理的過程,覺得學生對課文不熟悉。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4
課文教學的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有關的地理知識。這篇課文我連續讀了幾變后發現學生對文中出現的地理名稱及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理解如不結合實物很難清楚。于是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課前準備世界地圖在教學中讓學生在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的過程中讀懂課文內容,并最終理解魏格納的假想。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的預習、自讀是關鍵。教學前布置學生的預習作業要有針對性,如:在地圖上找一找巴西與幾內亞灣的位置。像魏格納一樣在世界地圖上用手指畫一畫大陸海岸線。說說你對魏格納假想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并展開討論。學生在質疑與討論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地復述故事,并能把讀后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
3.總結課文時,我讓學生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進行交流,使學生體會到: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還鼓勵學生繼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學說的其他資料,以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位置和前、后、左、右等這些方位之后,結合這些方位再簡單認識地線圖,并了解地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作用。首先曹老師通過描述位置來復習已經學習過的方向,接著在教學時,曹老師創設了創設參觀動物園情境引入新課,選取學生最感興趣、最熟悉的動物園作為學習材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新知時用:“小男孩想去猴山,該怎么走,你來幫幫他。”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對比認識地圖對于生活的作用,并找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感受到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覺到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課中曹老師設計了多種趣味題、開放題、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同伴交流。
如當曹老師提出問題:“請你設計一天合理的參觀路線?”,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到小組組內去討論交流。由于學生都圍繞問題進行了積極和思考,為小組內討論交流作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小組討論交流時氣氛很活躍,討論的也很熱烈。曹老師走到小組內去了解情況,發現個別學生將方位詞用錯時,組內其它同學還會及時給他糾正呢!看來學生的傾聽、交流能力比以前增強了很多。小組合作后曹老師根據各組交流情況進行了評價,并為活動好的小組進行獎勵。整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活動熱烈。但也有幾位同學由于基礎差等原因,對本課目標掌握不夠熟練,不能正確運用方位詞來表述行走路線,還需進一步加強個別鋪導,鞏固練習。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6
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3課《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是一首贊美祖國的詩歌。課文目標明確,讓學生弄清楚每一小節的內容;品味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文章配有一幅插圖,穿插了一個泡泡框。插圖中的小朋友站在祖國地圖前,深情地看著祖國地圖,這與文章第一小節相對應,贊美了祖國土地的遼闊。課文中有些句子寫得很美,如第二小節的“珠穆朗瑪峰,舉手能摩天。南沙諸海島,撒開珍珠串。”通過夸張、比喻修辭手法,把山的高,島的美展現出來。教學中,我讓學生畫出這些美的句子,然后品讀,邊讀邊想象,體會它們的美。課文有些句子學生理解有些困難。如“南海諸海島,撒開珍珠串”,學生難以體會到,我借助課件讓學生觀察、想象,體會祖國南海上的島嶼既多又美麗。又如“給媽媽做件衣衫”一句,我先問學生“媽媽”實際指什么,再指導學生聯系作者給祖國設計宏偉藍圖,明白這句是讓祖國呈現出新的面貌,從而讓學生體會句子寫得多么形象、多么感人。詩中有兩處使用了省略號,第四節省略的內容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這里可能是作者感到幸福,可能是作者對祖國母親的一片深情,也可能是作者有說不完的話,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感悟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
整堂課我注重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找答案,在答案中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最后帶著體會再去讀,整體表現不錯。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7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太過精細的備課。只是備了一個教學流程,大致了解教學目的,想要學生掌握那些知識,就沒有過多的去想了。整堂多數時間是讓學生自己圍繞課文上面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和小組同學解決。學生也完成的挺快的,可等學生匯報完,剩下的時間有不多了。所以本來要把魏格納的三次發現再進行分析的,由于時間關系只好往不扎實。為什么我上課的時間不夠,耽誤在哪了?我反思了一下,應該是在上課伊始,我發現我導入正課太慢,前面花的時間過長。這樣沒有在第一時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會有散漫的態度;還有可能我題外的話也說多了,沒有集中在上課,所以以后一定要注意語言的簡潔、精練,這就需要充分的備課、鉆研教材了。
在這堂課中還有一個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就是講到魏格納是個有恒心、堅持不懈的人時,大多學生都找到課文第七段中的句子來回答,而錦瑜卻從第一自然段中的1910年和最后一段的1912年進行比較知道的,這一點連我在備課的時候都沒發現。經常說學生偷懶,我自己有何曾不是呢?但教學中真的是不能偷懶呀!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 篇18
本課是略讀課文,作為略讀課文,如果要一課時上完,就必須以充分的自讀自悟為基礎,然后才能根據文章的特點,緊扣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活動,從而做到“略”中有“精”,深化感悟。
本文重點是了解魏格納發現、考證、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過程,難點是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為了突破課文重難點,感悟課文內容,發展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教學本課前,我與同年級的老師交流,達成共識,認為什么叫做海岸線?海岸線驚人的吻合是什么意思?大陸漂移說理論的內容是什么?學生一定含不容易弄懂,因此,我鼓勵學生課前充分預習,提出問題,并努力通過網絡、書籍、請教等途徑去解決問題。上課時,我通過講故事、質疑、交流、合作探討、觀察實踐、擬小標題等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品味魏格納的言行,體會魏格納的心情,感受魏格納的品質。
但一節課的信息交流畢竟有限,我還鼓勵學生課后上網或找一些相關文章讀一讀,可以是大陸漂移說和魏格納的文章,也可以是關于其下講,后面也是讓學生找句子來談體會。站起來的學生回答的都挺好,可總感覺一部分同學沒有跟上來,覺得學生學的他發明發現的文章,如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觀察壺蓋跳動發明了蒸汽機,等等,以深化對人物的認識和對“觀察”“發現”的認識,達到擴展知識,提高閱讀能力,享受閱讀樂趣,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地圖的閱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圖》教學設計及反思07-03
認識地圖的教學反思06-12
地圖的運用教學反思06-05
地圖的運用教學反思10-08
閱讀教學反思06-12
閱讀教學反思11-14
地理地圖的運用教學反思11-08
《地圖上的方向》教學反思03-29
閱讀教學反思范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