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光的色散》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光的色散》教學反思 篇1
課堂雖然是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教學反思卻是教師成長的必需一步,這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是非常有幫助的,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夠更完美一些,特將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1、《光的色散》這節內容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本節教材的編寫意圖是將物理知識融于觀察實驗中,這節課我應該把觀察實驗和現代教育手段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
2、本節導入是由色散實驗的演示,三棱鏡實驗引入光的色散,使學生知道太陽光可被分解成七色光,這一實驗沒問題;接下來就是觀察現象,由于效果不是很明顯,導致是哪七色光是直接給學生講解,這樣學生沒有直觀看到現象好。
3、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應該有自己的興奮點,課堂中會期待著興奮點的出現,課后會因為興奮點的出現而心情舒暢,覺得很有成就感。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在課堂中找到興奮點呢?如何處理好教師的興奮點與學生興奮之間的差異性呢?對于本節課,我把自己教學的興奮點定位于色散實驗的演示和色光的混合這兩個地方,這兩處恰好也是本節課的重點。色光的混合內容與生活聯系很密切,學生很強的好奇心,此處是老師與學生興奮點的交叉點,很容易把課堂的氛圍引向高潮。但由于所選紅、藍、綠顏色是用的多媒體,導致感覺有一點假的形式,現象直接得出,學生就會有疑問,這一實驗教學不是很成功。
4、關于課本實驗,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須做,而是可做的就做,不可做的可不做;或者是能說明問題的實驗就要做,說明不了問題或不能準確說明問題的就不做,這是一個大原則,也是我這次講課得出的經驗。
5、本節的實驗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我自己的感覺是過于倉促,時間較緊,練習題在課堂上沒有得給學生鞏固。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掌握不夠好。總的來說,學生還是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本節內容的,學生普遍顯得比較興奮,導入實驗很感興趣,這也許可以說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光的色散》教學反思 篇2
經過了半個月的聽課見習,在10月12號的第二節課我終于在我們9班上了我的第一節新課:《光的色散》。在上新課之前,我就根據聽課所得來的體會——老師上課都很注重基礎知識,因為學生基礎較一般,所以上課時要注意講課速度,要注意多練習等——來寫教案,做PPT,然后就請指導老師指正。老師給我的意見是這一節課的內容中可以視天氣的情況來定是否適合做光的色散演示,如果天氣不適合則播放演示視頻。而對于物體的顏色則可以從儀器室借來教具進行演示。同時上課時要注意多練,適當讓學生做多些題以鞏固知識。同時板書要注意簡練,別造成學生的混淆。所以我根據老師的建議進行了修改并在上課前在宿舍試講了兩次。
終于到了正式上課的時候了,在上課前心里很緊張,很怕漏講了一些內容和語速太快。但還是硬著頭發上講臺了。還好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心里就不緊張了,思路也比較清晰,自我感覺上教態還是比較自然的。在演示實驗的時候稍微有點緊張。學生都比較遵守紀律,反應還算熱烈,能積極配合回答我提出的問題。但是學生在做練習時還是有比較多的不會,所以預先準備要講的習題并沒完全講完。
根據隊友對我的評課、老師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感受,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是:
1、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在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的同時讓學生接受知識,這樣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因為在開始講光的色散實驗的時候,我拿了一個三棱鏡給他們看,因為那天天氣不好所以不能做演示實驗。但是他們以為要開始做實驗了,都馬上拉上窗簾。我那時的反應是直接告訴他們不做實驗,只看下三棱鏡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們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其實那時我可以在他們拉上窗簾的時候說來演示,然后在他們沒看見光的色散現象的時候,提問他們為什么沒能看見,讓他們閱讀書本進行思考。最后跟他們說明清楚光的色散實驗要演示成功的條件就是要有較強的白光照,所以當時陰天的天氣再拉上窗簾當然就更沒能看到光的色散了。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也能讓他們懂得光的色散的實驗成因。
2、注意語速,同時注意語調的起伏。在做物體的顏色的演示實驗的時候,對于一些明顯的現象可以讓學生直接說出來,同時注意引導他們觀察的重點,語速適當放慢,讓他們有思考的時間。有時候語調可以稍小或稍大,因為整節課如果都同一語調的話學生很容易感到聽課疲勞而注意力分散了。
3、注意不用夾雜太多的語氣詞。同時提問的時候注意要啟發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自學得出結論,老師可以適當總結板書。
4、注意板書的時候要留夠時間讓學生做筆記。講練習題的時候要進行巡視,觀察學生的完成情況,從而調整進度,確保學生對知識點都能掌握。
5、老師講得好并不代表學生對所有知識點都懂了,所以可以用堂上小測驗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從我讓學生做小測驗的情況來看,學生對色光三原色和物體的顏色混淆了,這是我在備課的時候沒想到的。所以以后備課的時候要多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預測他們可能會出現的錯誤。
《光的色散》教學反思 篇3
《光的色散》這節內容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本節內容重點在于物理知識融于觀察實驗中,讓學生了解生活中不同物體顯示不同顏色的原因。介紹光的色散知識基礎上,首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結合光的反射、折射知識,再聯系我們身邊的現象,比如彩虹的顏色之迷,肥皂泡彩色之迷等問題引入課堂。
太陽光的色散實驗,有些學生在小學里已經做過,課堂中再次通過三棱鏡演示分解白光實驗,目的是使學生對此現象能進一步加深理解。因此,除了能用現代教育手段輔助教學之外,更應該把觀察實驗或體現實驗展示于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認識。
在認識色散現象部分,學生可以理解太陽光可被分解成七色光,但受小學學習影響,學生認為七色光是“紅、橙、黃、綠、青、藍、紫”,而課本上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青”與“靛”僅一個字的差別,讓學生理解到中學物理知識語言描述準確性、科學性要求更高一些。
在“物體的顏色由什么所決定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我們看到哪種顏色,其實就是那種顏色的色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聯系到教室里不同顏色的物體。我是利用課件來讓學生理解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什么決定的,教師舉例說明,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由此聯想到電影屏幕為白色的原因。利用投影儀投影白光,用彩色薄膜演示透明物體的顏色的決定因素,從學生的眼神中我看出學生大都能理解了。
反思的最后,還是那句物理教師流傳已久的話語:“從生活中挖掘的現象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到親切,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新課程的理念。”
《光的色散》教學反思 篇4
《光的色散》這節內容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本節教材的編寫意圖是將物理知識融于觀察實驗中,所以在課前有一探究實驗。我問到:"這種彩色圖案見過嗎?在哪里見過?"學生們議論紛紛,說出不少現象,有些學生的臉上顯現出茫然的表情,這時我才意識到教學準備的欠缺,如果這一環節能以課件形式展示于學生面前,那學生的好奇心就能待到更大的滿足。
接下來的環節是就三棱鏡實驗引入光的色散,知道太陽光可被分解成七色光,受自然課的影響,學生認為七色光是"赤、橙、黃、綠、青、藍、紫",而課本上卻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僅兩個字的'差別,卻讓學生感到困惑,結合《加油站》中獲取的知識,適合地給學生一些解釋,必不可少,但是,思維定勢的影響不可忽視,遺憾的是學生習慣與機械記憶。
在進行"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什么所決定的"這一部分教學時,選擇了紅、藍、黃、綠四種顏色的透明膠片放于投影光源前,讓學生觀察光屏顏色,得出"透明物體的顏色與透過的光的顏色相同"的結論,在光的交匯處也可說明光是可以合成的。我在上課時又增加了一個問題,從學生的反應中我看出身邊的事情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拉近我與陌生學生的距離。
《光的色散》教學反思 篇5
《光的色散》這節內容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重要的環節是就三棱鏡實驗引入光的色散。我把自己教學的興奮點定位于色散實驗的演示和物體顏色的成因這兩個地方,這兩處恰好也是本節課的重點。要成功做好色散實驗還需要依靠天氣,假如遇到陰雨天氣可能就做不好,另外還與上課的時間有關系,就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性。關于物體顏色的成因部分內容與生活聯系很密切,學生很強的好奇心,此處是老師與學生的興奮點的交叉點,很容易把課堂的氛圍引向高潮。在這里如果能夠做好演示實驗效果將更佳,但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我只能用課件代替(視頻)因此教學效果有點打折,但可靠程度高。
光的色散看不見的光分析及教學效果反饋:
一、學情分析:
本節教學以學生自為主,教師輔導為輔,學生重點在課堂上完成基本練習,因課堂以完成兩節課的教學內容,時間要求緊,內容難度雖然不高,但容量大,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學生對兩節的內容比較難的是光的物體的顏色的理解比較難,特別是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兩種情況的顏色區別感覺難度較大,因此要增大練習量,特別說明銀幕為什么采用白色等應用的說明。教學重點讓學生注意物體顏色與光的關系,其中特別是“墨色”的情況,學生是最不好理解的。
二、課堂反饋情況
本節課堂學習氣氛比較好,學生完成五分鐘練習達標率高,全班47人參加,達90分以上的為40人,60分以下2人,合格率95.8%。
【《光的色散》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司馬光教學反思(通用15篇)11-26
小學《光的折射》教學反思10-08
光世界巡行教學反思10-18
光世界巡行教學反思10-07
司馬光教學反思(15篇)11-10
《光的直線傳播》 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12-02
身后的景色散文10-01
《司馬光》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17
《司馬光》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05
草原秋色散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