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實錄案例反思
初為人師時,指導老師總是這樣提醒我,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地體現老師的主導性。例如在教授一篇課文之初或講讀一段文章之前,老師應該精心設計好幾個問題,然后在上課時一并拋給學生,讓學生帶著老師的問題去學習課文,從而尋找到一定的答案。這樣,學生就完全在教師的掌握之中,而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接下來的幾年教學中,時常出去聽課,慢慢發現這種由教師“完全主導”的情況已逐漸被由教師的“適當引導”所代替,究其原因,卻不十分清楚,只是覺得大局如此,就隨波逐流吧!
這次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我終于在其中找到了能解開我疑惑的答案。《語文課程標準》的前言中明確指出這次的課程改革,有四條基本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對學生被動、單干、復現的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首先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實現有效的學習,自主學習是基礎。語文教學要努力實現先學后教,真正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施教,積極鼓勵學生自主確定教學內容,自主選擇教學方法、自主設計評價方式。
其次要實現有效的學習,合作探究是有效的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肯定合作學習優于個體學習。因為合作活動本身就是對每個學生的一種激勵,可以激勵學生自我確認,自我完善和互相競爭的學習機會。合作學習又可以讓學生掌握合作與交往的經驗,迅速地加快個性社會化,促進語文能力的形成。而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對它,我們看中的主要不是學習的結果,而是探究、實踐、創新的過程;看中的是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形成,以及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當然在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的同時,我也努力嘗試著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各種新的理念,下面就是一個在課堂中灌輸“積極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的教學片段,我將就它來談談收獲。
教學片段如下: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師: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同學們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針對這首詩你有哪些問題要問?
(生讀古詩)
生:我想知道“故人”指的是誰?
生:我不知道“西辭”是什么意思?
生:老師,“煙花三月”指的是什么樣的情景?
生:“下揚州”的“下”是什么意思?還有“孤帆”什么意思?
生:“唯見”是什么意思?“天際流”是怎么回事?
(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在古詩上打‘?’)
師:好,同學們真會提問題,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文錄音,邊聽邊試著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播放錄音)
師:剛才我們聽了錄音,下面我們拿起手中的筆,把課文中與這些問題有關的內容圈畫出來。
(學生自由圈畫詞句)
師:以小組為單位,把這些問題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師巡回檢查)
師:針對第一句詩,你解決了哪幾個問題?
生:老師,讀了課文后我知道了這里的“故人”指的是孟浩然。
生:這里的“西辭”指辭別。因為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面,現在孟浩然要在黃鶴樓出發,因此稱為“西辭”。
生:老師我知道了“下”在這里指的是“到、去”的.意思。“下揚州”就是表示要去揚州。
生:讀了課文后,我知道了第一句話主要告訴我們孟浩然要去揚州,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別。
生:我知道了孟浩然乘舟走后,李白站在江邊望著遠處,只見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奔向遠方。
……
師:剛才,我們把整個故事看了一遍,現在大家想把她演一演嗎?
生:想!
師:請以小組為單位,自由分配角色,試著把故事演下來。
(學生自由分角色,試演)
選好演員后,讓學生給這幾位“演員”提提建議。
生:我認為應該要有個酒杯。
生:我想他們應該把對話背出來,否則會影響表演效果。
……
首先,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對于這類課文的學習,關鍵在于讓學生在課文誦讀的過程中真正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人是在何種情境下創作此佳作的。以往,我們總是習慣拿到一篇課文后先讓學生反復誦讀,直到他們能在朗讀時,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讀錯字音,不讀破句后,才放心地開始逐句逐段地講解課文。而我在教學本文時,并未在一開始就讓學生去讀課文,而是把這首古詩從課文中提取出來,讓學生先把其中的這首古詩讀通讀順,然后在讀古詩的過程中針對這首古詩進行提問。接著讓學生帶著這些自己所提的問題邊聽課文配音朗誦,邊試著在課文中尋找相應的答案。這樣做不僅讓學生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他們的求知欲,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自主探求答案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其次,學生在課文中自由圈畫好答案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可千萬別小瞧這次小小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一些成績差的同學可以利用這次交流的機會,聽取一些寶貴的意見,從而進一步修正自己的答案,為他們回答問題作好準備。而一些成績好的同學也可以利用這次交流,充分體現自己優勢,為他們更好地回答問題提供練兵之地。還有,在讓學生來演一演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除了讓學生在小組里依靠小組力量來進行嘗試之外,還特地留出兩分鐘的時間,讓全班同學各抒己見,把自己在試演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給這幾個“演員”提建議。如此一來,“演員”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學的好建議結合起來,使表演真正落到實處,使表演更加精彩,更重要的是這樣做還充分體現出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團結合作的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最后,眾所周知,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主體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關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教師傳授的還是學生自己主動探究獲得的。縱觀這個教學片段,老師的寥寥幾句話在其中只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至于如何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后如何去解決問題,這都是學生在課堂中自主進行的,這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
總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時刻牢記《新課程標準》給予我們的最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扎扎實實地貫徹這些理念,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體現出課程改革后的新氣象。
【教師教學實錄案例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實錄的案例反思范文06-15
《將相和》教學實錄案例及反思06-23
《觀潮》教學案例實錄11-14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實錄案例11-15
教學反思案例09-26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案例10-09
《信任》的教學實錄與反思07-01
《貓》教學實錄及反思06-28
《杠桿》教學實錄及反思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