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的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挑山工》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1
《挑山工》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課文詳細描寫了在泰山上隨處可見的挑山工,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著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時候,走著折尺形的路線,可速度卻不比游人慢。作者通過與一個挑山工攀談,從其樸實的話語中弄清了其速度不比游人慢的原因,并從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只要腳踏實地、拋卻雜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成功。
課前,我布置學生上網或通過其他渠道搜集有關泰山和挑山工的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從而讓學生對挑山工有初步了解,明白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是干什么的。這就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接著,我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地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為什么挑山工肩挑重物,走著折尺形的路線,可速度卻不比游人慢?我讓學生邊閱讀邊畫出有關挑山工說的話,通過反復朗讀,精讀細品,從而悟出其中包含的意味深長的哲理。
最后,我組織學生討論:課文最后一句話里的 “它”指的'是什么?通過聯系上文,比較挑山工和游人的異同,從而明白作者其實需要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種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 精神。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2
“簡簡單單就是美”。教學《挑山工》這一課,一幅畫、一個動作,幫我解決了不少用語言很難表達的東西。也讓我明白簡單其實也是一種美。
《挑山工》的第一小節是描寫挑山工上山的情形,為了學生便于理解挑山工的工作,更快地掌握這一段的內容,我先在黑板上畫了階梯的簡筆畫,然后讓學生幫我來畫挑山工行走的'路線。這下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到書本中去尋找相關的句子,過了一會兒,他們便紛紛舉手,畫的路線也很是恰當。線路畫完,挑山工上山的動作又該如何安排呢?我拿著直尺對學生說:“同學們,假如你是挑山工,這是你的扁擔,你上山的時候會怎么做呢?請你先看看書,過一會兒我請同學來表演一下。”話音剛落,學生就邊看書邊舞動著雙手,儼然一副挑山工的樣子。
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學生愉快地了解了這一小節的內容,我想這么做遠比我一個人在臺上喊破喉嚨地講解要好得多。也正因為如此,學生學習下面的知識也特別來勁,對我所提問題也是積極思考、認真回答。所以,有時候文中內容很難講解時,我們不妨換種角度去思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去掌握,也樂于去掌握,讓他們自主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3
我上的是挑山工的第二課時,本課內容比較多,文章也是比較長的,這一節的學習重點是要學生去認識一個樸實、堅持不懈的挑山工。文章的語言寫得很樸實,而我這節課正是要讓學生在在這種樸實的語言中讀懂文字,深入感悟。課的設計上面我分了兩條線:
(1)學習挑山工的樸實。這個主要是從文字的表面,從挑山工的外貌上面去感受他的樸實,課文中寫到了黑、矮、濃慢等這些非常帶有代表性的語言,把一個山民的樸實的形象非常生動地刻畫下來。還有就是力圖緊扣挑山工的對話,從他話里面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他的樸實,他的山民形象。
(2)學習挑山工堅持不懈的'品質。這是本課的重點,其實在外貌的學習的時候還是可以透滲到品德的學習的,因為他的這個樸實的外貌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品質。主要是采用對比的手法,讓學生感受我們游人的走與挑山工的走有什么不一樣。
(3)以一個點為突破口,從這里起步也從這里止步。就是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從這一個自然段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再讓學生學習完了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以后再次讀這一個自然段,這樣一來學生由淺入深地感受這一段話,理解也就更加到位。
同時在感受挑山工說的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的時候,也是采用這樣的方法,力圖讓學生先整體感受,然后再是通過對比的讀與找句子讓學生感受這一段話所包含的深刻的含義。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4
今天上了《挑山工》這篇課文,沒上以前,很是擔心,這樣的文章很難講,要深挖的東西太多了,我也不想太多,大致看了一下課文,不管它了,邊上邊看吧。結果效果還行,我是這樣做的:
告訴學生我們今天要讀三次課文,并且按老師的要求,讀第一次:大聲讀出來,一邊讀一邊劃出好詞和生詞及不會讀的詞語,因為要左腦右腦交替使用(我告訴他們左腦管語言,右腦管思維,如果你兩件事情都能做好算你左腦右腦都好使),這可要本領,啊呀依,開始了,然后我請了幾個同學又將這些詞語寫下來,讀一讀。
然后我告訴他們,讀第二遍要帶著問題讀,我要他們讀了一次課后的題目,思考:“我們”使指誰,“你們”又是指誰,他們之間有什么不同?要他們采取默讀的方式再讀課文,好的`,他們讀得很認真,也可以看出他們很認真地思考,我看時間差不多了,馬上說,開始討論了再說(我覺得自己在這里處理得很好,先說出任務,明確目的,然后給足時間思考,再進行討論,不會造成他們亂說的現象),他們很高興,因為都有的說,接著我讓他們自己將答案寫在了黑板上(近來我找到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自己寫板書,這樣他們既很高興,我有“懶”了一下,何樂而不為),這部分解決得很好。
最后,我告訴他們讀第三次了,我提出:你認為文中哪些段落最重要,我們再來讀一讀,他們都一致認為挑山工說的那段話重要,于是他們大聲的'讀了起來,我問:“你們讀到了什么?”他們紛紛說挑山工和游客的最大區別就是游客是停停走走,而挑山工是一個勁兒往前走,我又問這告訴我們什么呢?他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這篇課文的中心也解決了。
這篇文章的教學總算完成了,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老是這樣,上課前是一片空白的,我一邊上課一邊設計,這樣真的感覺很好,這或許是一種教育機智,為什么在公開課中,我的這些就沒了呢?
一點不奇怪,那時我尊重的是聽課的人。如何不去在乎別人的評價,這是很多老師要做的!是不是在強調生本的同時,也要強調如何關注師本!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5
教了高年級一段時間,發現孩子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提問題的能力卻很得不足。每次上新課前,總會布置孩子一個質疑的作業,但發現這個作業的完成水平是相當打折扣的。不少孩子只能問出,某某詞語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誰?文章是什么時候寫的?某某地方現在在哪里?等等問題,而涉及到文章中心,涉及到重點詞句深刻含義理解的問題少之又少,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不會提問了嗎?
仔細想想,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任務似乎就是回答老師提的問題,答對了就是聰明的孩子,答錯了說明理解有偏差。學生觀察老師表情和理解老師暗示的本事越來越好,但自己去發現問題的能力卻越來越差。長此以往,別說是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想像能力,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都會被傷害。
其實這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在急切呼喚的,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促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推陳出新”意識,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實踐已證明,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作為以創新精神培養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學科,我們更應該轉變觀念,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這種意識的培養方法有很多,我在《挑山工》一課中主要采用讓孩子參與提問設計,學會問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學會問什么。提問有很多種類型,有淺層次的疏通性問題、促進深入思考的'深究性問題、品嘗表達方式的鑒賞性問題和評價性問題、挖掘課文“空白”處的想象性問題等。
如學習《挑山工》伊開始,學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問題,如:
①挑山工是什么人?
②他們是怎樣工作的?
③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些工作?我啟發孩子抓住重點句,再揪住重點字詞提問。如“它是指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為什么要‘一直’將他掛在書桌前?”引導孩子與之前的提問對比,這一討論,使他們認識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應留意重點的詞句,選擇性地提出問題,養成咬文嚼字、認真推敲的好習慣。
其次,讓學生學會怎樣問。問題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句式上看:有“是什么?”“為什么?”“有什么好處?”“有什么特別?”“有什么區別”;從問的內容上看,可以從字詞意義,句式順序,句子內涵等多方面問。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6
《挑山工》是一篇散文,記敘了作者馮驥才登泰山時從一位挑山工身上受到啟發的事情。課文夾敘夾議,通過自己的見聞和與挑山工的對話說明了干什么事都應該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道理。上這課時我以“先學后教,問題評價”有效教學理論為指導,采用自己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問題導讀單指導預習預習效果檢測——自學成果交流——提出學習中的疑難——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解決——教師點撥適當拓展——問題訓練檢測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課后我進行了認真的回顧和反思,不禁為這課的幾個亮點而欣喜:
一、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前學生在導讀單的指導下進行了自學,對生字、詞語、優美句子學習積累之余充分的閱讀課文,并在這一基礎上提出了自己不懂得問題。課堂上學生完成自學檢測的同時能有個性的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給大家。如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時,有的同學不但自己進行了讀、解釋,還別出新裁的請其他同學參與進來用詞語造句,并恰當的表揚這個同學,課堂氣氛活躍。緊隨其后的是小組合作探究解決疑問、小組學習成果匯報以及課堂結束時的訓練檢測、小組評價無不顯示著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1、預習和質疑能力。學生在課前根據我設置的“低層目標”,通過目視、口誦、手寫、腦想充分自學。既掌握了本課的相關字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又在積累、標畫、批注的過程中提出了好多有針對性和學習價值的問題,如
(1)挑山工和游人上山有什么不同?
(2)挑山工的話蘊含著怎樣的道理?
(3)課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說:“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斯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所以在學生質疑時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敢于懷疑、敢于批判,鼓勵其敢于大膽設想、敢于標新立異 ,即使提出的問題與本課關系不大也不要去傷害他們這種積極探索、敢于發散思維的精神。
2、合作和解疑能力。學生在提出問題后,我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激勵啟發學生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這一環節先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然后讓學生確定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如在解決大部分同學集中提到的問題:課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說:“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學生發揮各自的認知特點,相互爭論、相互幫助、相互提示,通過溝通互動他們體會到了不同的理解和思路。他們有的說“它”指作者畫的挑山工登泰山那幅畫,有的說是畫中的挑山工,有的說是挑山工的堅持不懈、腳踏實地的精神……并且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了互相接納、贊賞、爭辯,看到了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理解知識,圓滿解決問題。
3、表達和展示能力。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都交給了學生。學生提問,自學展示,合作交流,小組匯報,互相評價都要靠學生自己來完成。不論是單個學生給小組成員講,還是給全班同學講,他們都表現出了和以前不同的學習狀態,他們能夠講清楚了,講明白了,膽子也一天天增大了,自我展示興趣高了,花樣多了,個性充分得到了張揚。我終于發現原來孩子們都可以那樣的能說會道。
4、延伸和動筆能力。當學生充分領悟到挑山工的精神時,我讓學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這種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想到自己的學習需要這種心中有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還想到很多成功人士就因為具有了這種心中有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才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給學生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我又根據課標體現了讀寫結合的課題思想,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有的學生這樣寫到:我們都應該像挑山工那樣具有心中有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
學生的能力是無限的,只要老師敢于放手,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相信這張白紙一定能繪出美麗的風景。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7
本課教學著重體現“比較”理念,即挑山工與游人比,《挑山工》與《峨眉道上》比較及這篇課文與教師下水文《轎夫》比較。
《挑山工》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課前,我認真研究了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
1、使學生從平常小事中受到教育,了解做人的道理;
2、培養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3、訓練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能力。我得出一個結論,這節課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重點。
但是,如何突破這個重點,讓學生真正體會作者的所思所得,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哲理,是一個大難題,同時我又是一個喜歡動點小腦筋,干一點和別人不一樣的事的老師,所以我花了很長時間思考,從哪里入手,突破重點,怎樣上出新意,怎樣給一點別的老師想不到的東西給學生。
我決定從中心入手,苦思冥想中,《峨眉道上》這篇文章浮現在我眼前,它和《挑山工》一樣,寫的都是身負重物,在山路上行進的人,但中心卻是不一樣,前者歌頌的是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后者闡述的是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同樣一類人。因為作者的觀察角度不同,領悟到的東西也就不同,這不就是前三課,古詩《題西林壁》所闡述的哲理嗎?我決定將課文重組,將這三課組合在一起,從而教給學生如何讀文章,如何定中心的一點借鑒。
在備課過程中,我又想到了自己剛從張家界回來,那里的轎夫不也和挑山工是一類工作的人嗎?于是,我動筆寫了一篇下水文《轎夫》,我定的中心是贊揚轎夫熱情服務,認真做好張家界的形象大使的美好品德。
三篇關于“挑山工”文章一并列,讓學生比較異同,他們馬上一目了然,然后我又讓學生討論三篇文章各式各是通過哪些描寫來表現中心的。
我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積累運用的寫人的作文。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同的人適合的地方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適合臺前風光,有的人適合后臺默默無聞。我屬于后者。但這次五華教研,我校剛好輪到我出臺。雖然十幾年來,從沒表現過,也沒這方面的才能,但輪到我,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這真是趕鴨子上架。
這次,我選了《挑山工》這篇老課文。本來以為,我以前上過,表現還不錯,這次應該會上好它。沒想到一上起來才發現,是我太天真了,自己根本上不好它。教案改了三四次,也試教了三四次,但還不讓人滿意,真是越上越沒信心。最后,玉霞老師還親自上一次給我聽。從玉霞老師的'課上,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的風范。這是我“剛出茅廬”者所無法學到的。她的應變能力是如此強,她的過渡是如此自然??玉霞老師上后,才發現這篇課文安排兩課時太擠,后來就改成現在的三課時。
今天,我雖然已經完整地把它上下來了,但由于本人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并沒有把玉霞老師所指導的都很好地展現出來,比如,我在課上太拘束,放不開,不能應付自如;太死板,緊抓標準答案不放;太謹慎,牢記前面試上的模式,不懂根據課上情況靈活處理??以至,前面忘了引導學生做筆記,該重點語氣的沒讀出來;精彩地方學生該好好表現的沒讓表現;對學生的關注也不夠,不能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很好地引導,錯失一次次良機??這些都讓我感到很慚愧,也讓各位老師見笑了。在此,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雖然我也教了十幾年,但這卻是我第一次對外開的公開課,所以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請大家不用客氣。 在此,我非常感謝玉霞老師和我校的瑞瓊老師,珍翠老師等這段時間以來,對我地認真、細心地指導和鼓勵。這段時間以來,我白天要上課,批改作業;晚上,要修改教案,背教案,一到第二天要試教,我就緊張得睡不著,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背教案。雖然很辛苦,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但它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終有一得。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9
在講過《挑山工》后,我對語文課又有了新的認識,在語文課上既要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又要培養深刻理解課文,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還不能讓別人誤認為這是一節品德課,在這兩者之間掌握好度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理念:抓住重點,有詳有略。充分給予學生自學的時間,利用質疑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讀——感悟——讀的指導下領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理解感悟、表達朗讀能力。體現讀寫結合的課題思想,給學生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教學設計。
一、教材的整體把握。
講課之前,教師的備課很重要,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效果。本節課又很容易講成品德課,因此在教材的整體把握上就要多下些功夫。由于文章較長,我采取了抓住重點,有詳有略的教學思路。在第一課時解決了學生提出的比較淺顯的問題,學生提出的重要問題則賣個關子留下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教學環節的設計。
針對上節課學習留下的疑問,我趁熱打鐵繼續追問:“上節課我們初讀了22課《挑山工》,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大部分同學的問題集中在課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說:“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我們不明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交流探討。”然后讓學生確定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讓學生緊緊圍繞問題進行解答,這樣一來,利于學生口語的表達,讓別人聽了也會覺得很有條理。理解課文的整個過程中學生緊緊抓住“作者需要它什么?”進行理解,理解深刻敘述理由也很有條理。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當別人的理解對自己有所啟示時,同樣會毫不遲疑的舉手參與補充。因為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認真思考,使得大家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也就十分明確的擺在大家的面前了。在最后總結概括時學生用詞準確無誤,使整個學習的過程非常完整。
把課堂上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當學生充分領悟到挑山工的精神時,我讓學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這種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想到自己的學習需要這種
心中有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還想到很多成功人士就因為具有了這種心中有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才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中國的舟舟、張海笛、外國的諾貝爾、海倫凱勒等,學生用他們的語言表達出了對這些人的尊敬,也真切的了解到了這種精神的重要性。
升華中心引出反思。在給學生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我又根據課標體現了讀寫結合的課題思想。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有的學生這樣寫到:我們都應該像挑山工那樣具有心中有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既便這件事有些坎坷也不能放棄。還有的學生寫到:我們做任何事情就應該堅持到底,或許在你成功的道路上會有許多波折,但是只要你堅持,你就會成功。做事要腳踏實地的去做,不能投機取巧,因為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的。聽到學生們的肺腑之言,我感嘆到:就像同學們所說的,在捷徑上得到的東西決不會驚人,當你在經驗和訣竅中碰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希望同學們以此來激勵自己,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教師的小結給整篇文章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節課雖然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但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學生在抓住重點進行理解比較深刻時,教師并沒有進行及時的表揚給與肯定,而是點頭示意表示肯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表揚用詞也比較單調。通過本節課的講授,我自己也是從中獲益良多,相信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自己會總結出屬于自己的語文特色。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10
件上中學的時候曾讀過這么一句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當時心想,能讓孔子小天下的山一定是非常高大險峻的吧,這樣的山一定是很難爬的吧。后來在妹妹的教科書上讀到《挑山工》這一課,了解到挑山工們每天要挑上二百多斤重的東西登上山頂,心里對他們充滿了佩服。
如今又教到這篇課文,仔細讀文,不禁感嘆作者選材的匠心獨運。瀏覽名山大川,可以寫的東西很多,而作者卻偏偏選擇了這么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角度,為我們展示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肩挑重物,在崎嶇的山道上獨自前行,一步步努力向上攀登的挑山工們,還有他們那腳踏實地、永不放棄的堅持精神。作者的構思的確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上課時,先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作者,板書課題后,讓孩子們說說讀了題目有什么問題,偉鑫首先提問:“挑山工是干什么的,為什么要叫挑山工,是不是他們也能把山挑起來?”我問他能不能自己解答,他點點頭:“挑山工是專門挑東西上山的,所以叫這個名字。”
接下來,自由讀文,在文中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并在書上勾勾畫畫。交流階段,先讓孩子提出有哪些詞語不理解。“包蘊”“不解之謎”“意味深長”等詞語被提了出來,讓孩子們自己試著聯系上下文理解,試著用找同意詞,通過字面意思等方法解釋,基本都能說出意思。但是感覺有些孩子在自讀時,本來并沒有不理解的詞語,可當看到有同學在提問時,也就隨便找了一個詞,提了出來。因為并沒有好好想想,提出來以后才發現,原來這個詞還是挺容易的。本想著說說這種現象,但一轉念這樣一來可能會打消有些孩子的積極性,也就忍住,沒有說什么了。
交流關于課文的疑問時,有孩子問到了“我”為什么總是會遇到挑山工?在請孩子幫忙解答之后,便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表:
遇到的次數遇到的地點分別在做什么
有個別孩子一看到這張表馬上在下面說,遇到了兩次。問孩子們到底幾次,這下好幾個人都說是兩次了,也有人小聲說不止。并沒有再說什么,而是要求仔細看書,把表填好。
當最終把表填好后,孩子們發現其實他們遇到的遠遠不止兩次。這時,便對他們說:“你們看,剛才老師問文中的“我”和挑山工遇到了幾次,好幾個人都說是兩次,我想那一定是他剛才在自學時,沒有認真讀文,而當有人說答案時,便不加思考,也跟著亂說一氣。想一想這樣的人云亦云對嗎?學習一定要經過自己的認真思索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如果每次都是浮在表面上,不深入文章去把文章讀懂,那就是上再多的課文,花再多的時間,你也是讀不懂的。”(還是沒有忍住。)
孩子們這下都沒有做聲,不過接下來的課感覺他們更認真了。課文重點的內容基本都是他們自己解決的,包括課文最后一句話中那個“我需要它”的那個“它”指的是什么,也是孩子們自己答出來的。整篇課文,除了那張表,所有的問題都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也是他們自己解決的。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11
《挑山工》是馮驥才寫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傳統課文。課文講的是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較好地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該以學生自讀、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中,我先留有充足的時間學生多次反復讀課文,把自己讀懂的內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并在課堂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營造自主、互動、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課一開始,我就先用激勵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檢查自學、討論情況,從而引導課文的中心部分,然后從重點語句入手輻射全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自主學習,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每讀一部分,教師均讓學生自主探究:你讀懂了什么?
想知道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嗎?學生依據自己的閱讀、思考。理解感悟。把讀心理過程化,學生提出不懂的一些問題,大多由學生合作討論、交流、解決。教師只在適當之處給予點拔、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12
今天在講《挑山工》時,我雖然使盡渾身解數想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但都沒有成功。課文《挑山工》中挑山工肩挑重擔向泰山登攀的激情絲毫提不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小組中對挑山工和游人的登山討論顯得有些冷場。
這時的教學再進行下去也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了,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促進教學的雙邊活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交流。我靈機一動,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游人和挑山工登泰山的簡筆畫,然后根據兩者的`行動路線在臺階兩邊同一高度畫了一條直線和一條折線。這時黑板上的路線圖引起了部分學生的注意,我便又拿來尺子,讓一個學生來量一量,其他同學算數據。在大家的積極參與下,我們一起得出:“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為激發學生更深入探論:“挑山工路程遠、速度慢,卻比游人先到達山頂”這一問題,我請一個同學講《龜免賽跑》的故事,學生們興致很高,并通過這個故事為課文中“我”的“不解之謎”揭開了謎底,很快討論總結出:游人玩玩鬧鬧、東看西看的時候,挑山工卻一個勁兒向上登攀,所以挑山工比游人先到。
本次教學就在學生們熱烈討論從挑山工身上所得的人生哲理的氛圍中結束了。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應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泥工教學反思電子電工教學反思包身工教學反思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 13
教了高年級一段時間,發現孩子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提問題的能力卻很得不足。每次上新課前,總會布置孩子一個質疑的作業,但發現這個作業的完成水平是相當打折扣的。不少孩子只能問出,某某詞語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誰?文章是什么時候寫的?某某地方現在在哪里?等等問題,而涉及到文章中心,涉及到重點詞句深刻含義理解的問題少之又少,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不會提問了嗎?
仔細想想,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任務似乎就是回答老師提的.問題,答對了就是聰明的孩子,答錯了說明理解有偏差。學生觀察老師表情和理解老師暗示的本事越來越好,但自己去發現問題的能力卻越來越差。長此以往,別說是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想像能力,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都會被傷害。
其實這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在急切呼喚的,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促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推陳出新”意識,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實踐已證明,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作為以創新精神培養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學科,我們更應該轉變觀念,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這種意識的培養方法有很多,我在《挑山工》一課中主要采用讓孩子參與提問設計,學會問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學會問什么。提問有很多種類型,有淺層次的疏通性問題、促進深入思考的深究性問題、品嘗表達方式的鑒賞性問題和評價性問題、挖掘課文“空白”處的想象性問題等。如學習《挑山工》伊開始,學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問題,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們是怎樣工作的?③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些工作?我啟發孩子抓住重點句,再揪住重點字詞提問。如“它是指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為什么要‘一直’將他掛在書桌前?”引導孩子與之前的提問對比,這一討論,使他們認識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應留意重點的詞句,選擇性地提出問題,養成咬文嚼字、認真推敲的好習慣。
其次,讓學生學會怎樣問。問題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句式上看:有“是什么?”“為什么?”“有什么好處?”“有什么特別?”“有什么區別”;從問的內容上看,可以從字詞意義,句式順序,句子內涵等多方面問。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挑山工教學反思08-30
挑山工教學反思06-13
《挑山工》教學反思06-12
語文《挑山工》教學反思10-10
挑山工教學反思范文07-03
《挑山工》教學反思范文06-25
關于《挑山工》教學反思06-14
語文《挑山工》教學反思07-29
《挑山工》的教學反思(精選9篇)05-12